【傾聽青年心聲 實現世代正義】
青年本是社會資產,學運反映世代焦慮
在我就職六周年的今天,來到進步快速、校譽日隆的中國醫藥大學,和青年朋友分享我的看法,深感榮幸。
這幾個月來,我不斷與青年朋友對話。不少年輕人告訴我,有些同學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也煩惱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有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而不敢結婚、也有年輕夫妻擔心養不起孩子而不敢生育。
我必須誠實的說,臺灣不少的年輕人是焦慮的。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焦慮反映的是什麼樣的問題?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沒有忽視,但我們顯然做得不夠好,我們有責任,我們要改進。面對青年的焦慮,我要提出五項回應: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第一、我們要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近20年來,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每年大專校院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從民國81年的17萬暴增到101年的33萬,翻了快一倍,以致供過於求,但企業需要的技職人才卻嚴重短缺,造成年輕人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也無法成長。
面對這樣的現象,政府做了什麼?我們除了加速產業結構轉型,也要加強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對產業和市場的了解,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才能使學生畢業後為企業所重用。
政府各個部會,又各自做了什麼?教育部所做的,是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以增進實務學習經驗。102學年度已有約5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預計至108學年度將有約9萬名學生畢業前具有校外實習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所推動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給予15至29歲以下的國中、高中(職)、二專及五專畢業生2年到4年的訓練,培訓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專業技術人力,每年有5千到7千個學生接受培訓。
去年底推動的「明師高徒計畫」,是勞動部新的構想,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帶領青年學習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各位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政府推出的一些計畫而已,真的有用嗎?我舉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有一位24歲原住民青年馬浩然,因為肢障的關係,高職畢業後,就業一直不順利。後來參加了「明師高徒計畫」,跟著屏東縣來義鄉有名的雕刻師塗南峰學習木雕技術有成,為創業鋪路。從去年10月到現在,政府已經幫助了250多位「馬浩然們」學水電、學木工、學鈑金等,增加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還有一項「青年就業讚」計畫,針對初次求職或半年內連續失業的青年,政府提供兩年12萬元的職業訓練補助。目前完成資格認定可以參加訓練的有28,802人,已就業19,210人,其中參訓後就業的有5,105人。西方人說「天助自助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我們要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臺灣擁有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與新創團隊。臺灣青年很爭氣,政府也必須努力,力挺我們的年輕人。經濟部這些年輔導了許多新穎的動漫和Apps。很多七年級生,憑著創意與創新精神,加上政府從旁協助,開創了一片天。
各位也許要問,這樣的做法成效在哪?各位年輕朋友都常用LINE通訊,一定聽過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前年有三位清大畢業生,創辦了「走著瞧(Gogolook)」公司,發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 」的軟體,最近被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收購,收購金額達到新臺幣5.29億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時資本額(500萬元)的100倍以上。這是政府輔導與投資有創意年輕人的最佳實例,也讓我們對這項政策更有信心。青年朋友的夢想遠大,政府要以有效的政策,建立一個青年可以發揮創意與理想的環境,讓青年放手去闖蕩。
今年三月,行政院端出三年期、總共170億元經費的「青年圓夢計畫」。這個計畫,希望藉由不同的工具,幫助想要就業和想要創業兩種目標不同的青年,在職涯的道路上,都能開創自己的前程,預計三年內將催生2千400多家青創公司,協助15萬青年就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政府在協助青年創業及就業上,力道最大的一項政策。
幾天前,我在總統府和幾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這些年輕人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驕傲。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四方報」這家媒體,各位有聽過嗎?許多新移民朋友一定看過。35歲的林周熙先生,民國95年開始協助創辦「四方報」,現在擔任主編。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我們請他和大家揮揮手好嗎?四方報以越南文、泰國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等五種語文發行,不僅為來臺的新移民提供母國消息與生活資訊、紓解鄉愁,更長期作為弱勢發聲的平臺,促進不同語言文化的族群相互了解、融合,可說是功不可沒。
另外一個以商業模式貢獻於社會公益的例子,是「2021社會企業」的蔡松諭先生,他的個人故事,很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五年前八八水災時,出身小林村的蔡松諭失去了所有的至親好友、面臨人生最殘酷的打擊。他回到故鄉,毅然地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在他的奔走下,從暫時居住在組合屋、到「日光小林」永久社區的完工,從號召村民製作手工鳳梨酥、香皂,到創立老梅膏、老梅餅等特色品牌,他的努力不僅讓鄉親走出悲痛,更讓他們在經濟上能夠自立。他更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創業,希望讓其他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也能獲得外界的協助。
這些年輕人改變了世界嗎?我認為他們不只改變了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我們。這些青年朋友從「善念」出發,展現創新思維,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這個理念完全符合當前年輕世代重視自我實現的特質。因此,政府要做各位的資源,政府要做各位的後盾,行政院即將提出「社會企業行動計畫」,從法規鬆綁,加大輔導資源及人才培育,建立經驗分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支持大家放手去做!
第三、我們要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過去兩年,政府特別重視居住正義。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到現在已受理申報並公開85萬6千筆交易資料,有3,329萬人次上網查閱。這使消費者在購屋前,獲得正確的參考資訊,以抑制投機客炒房,這是邁向居住正義重要的一大步。
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哪些人是政府必須優先照顧的?三種人:第一、青年學生;第二、初入社會者;第三、弱勢民眾。我們的租金補貼政策,讓這三種對象每月每戶獲得最高4千元房租補助,目前已有3萬3千多個家庭受惠。
無法獲得租金補貼的弱勢民眾怎麼辦?政府也在大臺北地區推動社會住宅,採用「只租不賣」的方式,用合理租金幫助青年租屋,目前已經完成7千多戶、兩年內會興建完工的社會住宅還有2千戶,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閉幕後,選手村將提供1,800戶作為社會住宅出租。這些加起來,總共將超過1萬戶。
那麼就業一段時間後卻仍然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又怎麼辦?政府正在興建將近1萬戶合宜住宅,包括機場捷運A7站、板橋浮洲的合宜住宅,都以市價7折出售。未來世大運選手村也將提供1,192戶以低於市價的水準,幫助青年買房子。
此外,我的政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動的4年(98年~101年)期間,有6萬6千多個青年家庭實質獲得買房的零利率貸款,政府也持續請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目前已有近14萬戶受惠,真正減輕青年房貸負擔。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臺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臺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臺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臺灣人認為服貿對臺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臺、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臺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臺灣。
第五、我們要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往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會冷漠。真的嗎?這樣的評價正確嗎?最近我們看到青年對服貿、對核四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可見年輕人一點都不冷漠。我要肯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但也要再次提醒,任何訴求或意見的表達,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否則就會傷害到民主。多數國人絕不會認同破壞憲政法治的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容許任何人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國家社會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一定有人群起效尤,霸占國會、攻占官署,要脅政府,那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臺灣的前途,不能用這種不民主、不和平、不理性方式來決定!
有些青年朋友確實有想法、有行動力、也有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我認為,唯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讓年輕人進入體制內,被看到、被重視,讓政府的政策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有效拉近政府與青年的距離。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具體推動這樣的改變?改變要一步一步來,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我要在此宣布,我已經請行政院江院長研究,在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邀請對青年議題有專業、有想法,並且具有改革熱忱的人擔任顧問。青年顧問團的成員,將以35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其他則是長期關注青年議題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代表。我希望這樣的組織,不只可以針對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教育、居住、求職、創業、結婚生育、國際交流、志工服務等等,而且也能對其他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提供年輕人的觀點。
如果青年顧問團運作順利,下一步是什麼?將來這個制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相關部會,讓更多青年代表得以實地觀察政府的施政,並且在部會政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的功能。
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來改變臺灣吧!一起來創造未來吧!我們期望,青年顧問團的成立,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提出各種政策構想。政府的施政要更有創意、政府的施政要更有活力,政府的施政要更符合公平正義。這些,都需要你的參與!
理性溝通才能面對問題,才能勇敢圓夢
青年是臺灣的希望,青年是臺灣的未來,支持年輕人,就是支持臺灣的希望,就是支持臺灣的未來。我一定會持續傾聽青年的心聲與夢想,擴大青年的政治參與,凝聚進步與改革的共識。
我們需要的參與,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嚴長壽先生最近就說,臺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真正缺的是願意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就職滿六周年。對於未來的兩年,我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捲起袖子,打造更公平、更正義、更美好的臺灣。我再次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做到前面所講的五項工作: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就職六周年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麻煩不煩 #監獄 #心理諮商 那天,在監所裡,施心理師正在聽《大麻煩不煩》的時候, Zoe 就出現在他面前了(捕捉野生偶像? 到底監所裡的心理諮商都在做什麼? 在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前,心理師能夠幫什麼? 祝福大家都是在外面的世界遇見施心理師呦~ 🌵 今天節目也會感謝乾爹乾媽U~ 🌵 大來賓:...
「諮商所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心得] 彰師/政大等諮商所-談心態與歷程-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諮商所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心理諮商研究所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心理諮商研究所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諮商所排名ptt - 職涯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請益] 諮商所排名| graduate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心理系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心理系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請益] 諮商所排名- 看板graduat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請益] 諮商所排名-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北教心諮vs彰師輔諮vs高醫心理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請益] 諮商所排名- graduate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排名 在 【大愛全紀錄】20211205 - 與自己和好 的評價
諮商所排名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關於我,民進黨不分區排名16的立委候選人
雖然我總是覺得,政治跟與人交往一樣,不是看某個節日是否送花、情人節是否訂了高級餐廳表態,而是平常如何看待對方、是否細微小事都用心真誠對待;政治不就是要先看清楚堅持的是甚麼精神、甚麼理念,持續堅持努力的是哪些事情;而不是遇到某些時候就扛一些LOGO在自己身上說:"你看我!我有表態噢!!"。
不過我也必須承認,我不是政治明星;前年到民主進步黨婦女部工作之後,我認為我是黨務主管,算是幕僚,我沒有道理彰顯自己、也沒道理廣告自己,因為我是來做事的、是來讓地方婦女更了解民進黨、更了解小英主席的;同時,也是來增加政治和性別團體、政治和醫療團體之間,有更互相了解、互相合作的機會的。
不過,也不能自己以為選民會追蹤我低調的粉專、知道我是誰,然後把政黨票投給我們齁.....我是該負責任地來介紹我自己,被提名為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的林靜儀醫師 (啊啊啊還是好害羞>////<)。
我在婦產科受訓、工作了17年。我在實習的第一年,就決定選擇婦產科,在我選擇婦產科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我會在這行做到老,因為我真的很愛婦產科的工作;最忙的時候,一個月大約幫50名孕產婦接生,還有婦科手術要開,門診最忙的時候,晚上門診要到凌晨12點結束。我看著非常疲累卻又總是打起精神的護理師同事,還有等門診時累到在候診沙發睡著的孕婦,不禁在想,以我個人之力,這樣,能撐多久? 開刀房的護理人力不夠了,可是我們硬撐;很多藥品不供應了,我們想辦法用別的藥品取代;節省成本所以很多衛材(紗布、手套等)品質變得比較差了,我們邊抱怨邊用;經過急診室看到躺滿大廳的候床留觀病人,我知道那對於病患、家屬、護理師、醫師,都是煎熬。我知道我的病人都很信任我,我不須擔心外來醫療人力競爭、也還有能力克服艱困的醫療資源,但是,內外婦兒急護都已經出現逃離潮,繼續看著醫療現況和制度之間的落差,讓環境急速壞下去,未來,病人們怎麼辦? 一直讓有理想有能力的醫療專業者,掙扎在死心離開職場的邊緣,是對的嗎?
醫療勞動環境,和健保制度的很多議題,在今年選舉的煙硝味中一直不容易被嗅見,但是我真的要說,未來一定要趕快止血急重症的逃離、扭轉這個醫療崩壞現況;很多時候大家把醫療提供者和醫療需求者看成是相對的二群人,錯了;醫療提供者和醫療需求者是站在同一陣線的,因為大家要的都一樣,就是健康,就是把病治好;醫療團體和病人團體不應該是對立的,大家如果不攜手去看見、去承認、去互相拋棄成見,未來像野戰醫院一樣的急診室、缺乏婦產科醫師接生的高風險產婦,都只是更多、更悲慘。不爽不要做很簡單,醫療人大聲疾呼要改善醫療崩壞現況,是因為身為醫療人的本心,無法任這一切發生。
我認為,醫療勞動環境的改善、雙向轉診制度的落實、社區醫療的充實和紓解醫學中心壅塞、由社區長照做為健康促進的方向、重整醫療資源減少無效醫療、由食品安全進入健康促進和慢性病預防,都是不能獨立切出來處理,但是一起好好做就能出現重大改變的政策。
這些都是民主進步黨34席不分區立法委員,都會帶著自己的專業和長期的實務經驗,一起努力的承諾。
至於我從2007年就一直有機會努力的性別議題,我要先謝謝所有用他/她們的生命經驗,開闊了我對性別理解的朋友們。
即使黨務繁忙,我一直無法完全停止看診,因為我有一些特殊的醫療服務無法放下。
我的門診諮詢了超過20位以上的所謂性別認同障礙的朋友,我用"所謂",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不該被認為是"障礙"或"疾病"。在諮詢過程中,我看到了太多因為與家人、社會認定的性別衝突的年輕生命,在缺乏資源、沒有友善環境之下,辛苦的掙扎著。那不是他/她們應該承受的。不友善、缺乏多元認同的社會,才是問題。
曾經有一位同志朋友說她很感謝我,因為"妳把我當正常人看";這是我每次想到就要眼眶紅的一句話。只要不同性傾向在這個社會中被正常對待是一件需要特別感謝的事,我就要說這是個不公平的社會。我不認為我應該要特別高舉同志平權大旗,因為那是一件但凡有發聲機會都該做的公平正義。不過也要說,這一年多來在婦女部我們所作的一些努力,國際自由聯盟(Liberal International,LI)、亞洲民主自由聯盟(CALD)、德國同志權益媒體,都特別幫我們做了報導,我相信這是因為我們支持的,是普世價值。
我在前年獲疾管局頒了金馨獎,原因是因為我和醫院的團隊照護了超過5位的愛滋帶原孕婦,而我們好好的預防治療之下,她們的孩子都沒有受感染;雖然我認為因為這個原因被獎勵代表我們的社會依然沒有把照顧愛滋感染個案用平常心看待。
我在門診照顧、諮商過太多非預期懷孕的女孩,也陪許多女性一起因為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承受生育壓力、生兒子的壓力、而掉淚。不論是非預期懷孕、或是承擔婚育抉擇、甚至因為無法兼顧照顧和事業而犧牲生涯規劃的女性,她們所面對的都還是不夠友善、不夠以婦女需求為根本、沒有足夠的自我肯定和決策權力,所導致的無奈、辛苦和糾結。這是我在醫療場域和社會所看見的婦女議題,也是性別議題,這些淌在臉上或心底的眼淚,更是我認為要持續在平權上努力的提醒。
至於我跑印度、吐瓦魯等地方做國際醫療志工的故事,就不再多說,只能說那些經驗讓我成為一個只要有熱水可以洗澡就覺得人生很美好的生命態度XD。
謝謝你願意看完這個落落長又不夠詳細說明這個醫生不好好做跑來參與政治的怪女生到底以前都在做甚麼的小簡介。
最後要說,我在2008年加入民主進步黨。因為我知道這個黨堅持台灣主權獨立、堅持反核、堅持民主;這是我們所有進入這個黨的人,不用大聲嚷嚷,早就刻痕在自己信仰中的認同。
請你支持提出優質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的 1 民主進步黨
諮商所排名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讀書]
這本書特別建議醫學院的老師們、期待孩子唸醫學系的家長們,還有醫學生、醫師和醫師家人閱讀。
很高興可以看到這樣的書籍,也謝謝出版社讓我直接貼上推薦文(實在沒力氣再寫一篇哈哈😅),希望這是醫學訓練過程更人性思考的開始。
推薦序:
提供從醫者所需的韌性訓練與心理支持
這是一本慎重看待、省思醫學界中各種現實面向的著作。我們常常說,醫師也是人,意思是醫師不可能像神一樣無所不能,醫師也會無助、也有失敗、更常常自我質疑,或是有許多無法面對的時刻。醫師不是神,但是醫師的日常所承擔的悲傷、挫折以及挑戰,卻是一般人的數倍,原因在於,醫學訓練是嚴苛的,醫學服務過程看到的多數現實是殘酷的,提供醫學照護的人自己也時常面對衝突、掙扎甚至反覆質疑,而且,通常不知如何紓解或不敢求助。
我是大學聯考之後填志願分發的年代,那時候進醫學系的條件就是書讀得好、考試能考到夠高分,且當時還未實施健保,醫師收入與社會聲望都明顯優勢,社會的職業價值也尚未多元,所謂第三類組的第一志願,就是當醫師,有不少學校有醫科專班,或以每年醫學系上榜人數為招生強項;因此,除非非常洞察自己特質,並得到家庭的支持,或許有機會不依著各校系志願排名填志願;不然,「考得上就去唸」,是最多數醫學系學生入學的原因。
我一直記得大學一年級體檢時,有同學在被抽血的時候暈倒了。那個同學後來在學校時如何面對把活青蛙的心臟剖出來,如何克服實習時的注射工作,和值班清晨睡眼惺忪之時,趕在晨會前要抽完的數十管血液檢體,沒有人知道。
我們倒是都知道,每年,會輾轉聽到,某一個學校的醫學生,本來是數理天才,但在家庭期望下念了醫學系,然後,罹患精神疾病,退學了;或者,某個剛進入臨床的實習醫師,跳樓自殺。而我們只有提醒自己,要更強一點,要撐住。
我的實習同學在主治醫師跟家屬講解末期肝癌病情的時候忍住淚水,回到值班室才感同身受的掉眼淚;我們都想關心那個爛了一條腿的癱瘓病人,但又怕他的環境困難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本來是來看陰道炎的病人因為她加護病房中昏迷不醒的兒子,在我診間嚎啕大哭,為了不想影響「專業形象」,我強忍眼淚,顧左右而言他;一直到多年後我自己接受了心理諮詢課程,才學習如何平衡同理心與專業。
醫院是一個很少有好消息的地方,即使診斷出疾病,治好了病人,病人終其一生也可能很難擺脫復發的陰影,或是留下住院過程的痛苦回憶。
而這些充滿負面能量的場域,就是醫師的工作日常。
面對那些難以治癒的病痛、已經缺乏求生意志的患者、難以忍受治療痛苦的病人、掙扎著呼吸的早產兒、先天疾病早夭的嬰兒,醫師怎麼可能不沮喪、不難過、不懷疑自己?但是,如果醫師自己被情緒擊垮,又要怎麼保持最專注且不受情緒干擾的診療程序?本書作者在她執業與研究的觀察中,發現了醫師的逃避,也發現醫師透過專注在情境的枯燥、事實和理性的細節,而忽略或壓抑它對一個人的感覺造成衝擊的可能性,對此作者稱之為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的過程。作者也留意到,醫師會有潛抑(suppression)和壓抑(repression)的雙防衛策略,藉由專注於提供安全照顧,潛抑他們想停止在病人身上施加痛苦(診斷與治療)的欲望,以及把難以承受的情感從意識裡完全排除;甚至當醫生情緒變得難以負荷時,他們會完全停止感受(頁37、38)。而這,不是與我們一再認為醫師應該「同理」病人感受、溫柔且敏感的陪伴病人除了疾病之外的其他情緒感受,是矛盾的嗎?
這也是我自己從實習開始,一直到現在執業近20年,認為對於臨床醫療人員甚至其他助人工作者最嚴苛的試煉:如何能夠永遠保有同理和最溫柔諒解的那一面,以維持說來其實殘酷的醫療照護現場。
作者也討論到了醫師在職涯上可能會面臨的困境。不少醫師因為自己身心罹病,或是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臨床執業之後,無法面對「失敗感」,或不願與家人同事坦承自己希望轉換選擇;尤其是,若抱持著自身或家庭對於某些疾病治療的「使命」而進入醫學領域,卻在受訓之後體認到醫療專業的現實面,或自己擅長的並非原先所預期的專科時,必須痛苦地承認自己選科錯誤、甚至考慮是否停止臨床執業,這都是漫長而矛盾的掙扎。這部分,在台灣幾乎還未有討論;然而每年對於新科醫學生的報導,總有「因為親人罹病所以想當醫生」這樣的年輕孩子,醫學生也總是承擔了家裡最高的期盼與肯定,那些最後發現自己對這個職業與期待不同的準醫師們,我們都還未產出支持或諮商的系統。另外,因為種族、性別,或先天疾病,在受訓與職業過程可能遭受的不平等對待,也在此書的討論之中。
近幾年,台灣的高等教育入學方式改變,在擔任醫學系的甄試口試委員過程中,我與其他老師們,往往一邊帶著十分矛盾的情緒,既有對健保制度的各種抱怨,又有咬牙讀完醫學系、撐過專業醫師訓練之後的職業榮耀感,一邊聆聽著面前的高中畢業生試圖說服我們,他們「有哪些特質適合就讀醫學系,未來適合擔任醫師」。其實,我們多數能分辨,哪些年輕孩子是真心期待進入這個行業,哪些是因為家庭期待而來;也多少能發現,有些孩子對於挫折的耐受度,其實不太適合這個行業。
透過這樣的面試,篩選適合從醫的學生或是排除極端不適合的孩子,比以前僅靠成績分發,是稍微好了一些。本書中詳述了其他國家在醫學生訓練或投入專科醫師之前,有適性或心理諮商評估協助,也有對情緒衝擊或倫理挑戰的「多站迷你面試」評估,這些措施都有助於協助醫學生或年輕醫師在受訓過程中,了解自己或得到協助。
這是一本誠實窺見醫師內心矛盾衝突的書,書中關於眾多醫師無助沮喪、甚至孤立無援的真實紀錄,值得所有醫師閱讀,發現自己壓抑或不敢直視的困境;這更是一本所有醫學教育者應該閱讀與思考的書──我們有責任支持與協助年輕從醫者。
諮商所排名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評價
#大麻煩不煩 #監獄 #心理諮商
那天,在監所裡,施心理師正在聽《大麻煩不煩》的時候, Zoe 就出現在他面前了(捕捉野生偶像? 到底監所裡的心理諮商都在做什麼? 在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前,心理師能夠幫什麼? 祝福大家都是在外面的世界遇見施心理師呦~ 🌵 今天節目也會感謝乾爹乾媽U~
🌵 大來賓:矯正機關(也就是看守所、監獄)負責藥酒癮晤談、諮商的施心理師
用藥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什麼:
1) 矯正機關裡的心理師都在幹嘛?
2) 家屬也能跟心理師談嗎?
3) 民間傳說:參加戒毒班就可以假釋
4) 成癮:強迫性、耐受性、戒斷症狀
5) 網路成癮還是藥物成癮比較嚴重?
6) 酒精戒斷:譫妄與致死率
7) 什麼樣的成癮程度需要接受治療?
8) 看不見的角落:上班用安非他命提神、下班用海洛因放鬆
9) 挑戰的背後是在找認同
10) 用藥背後的文化
11) 復歸社會最大的憂慮
12) 戒毒:如果伴侶也吸毒,那該不該考慮分手?
13) 真正的挑戰從出所開始:破戒
14) 出去好好過生活,最好不要再相見
15) 當心理師的條件
16) 拜託不要再放他出來了
17) 毒癮者是渴求被理解的
🥦 「實用請分享」,快分享出去!
🤙 24 HR 免付費戒毒專線:0800-770-885
➖
👉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分+留言+分享:這很重要!可以幫節目排名往上爬~~
👉《大麻煩不煩》訂閱集資中,真心喜愛我們的節目,ㄅ拖 💰💰💰:https://bit.ly/ep34_zec
➖
💡 本節目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製作團隊: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剪接混音 - 育辰
📩 聽眾信箱|節目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
節目聲明:大麻 🥦 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MB019HUVGTHPCPN

諮商所排名 在 諮商所 的八卦
109年諮商所非本科應考心得. 一、背景&動機,我畢業於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曾被國高中的輔導室長期輔導,接受近六年的社交輔導課程與諮商,見過形形色色的身心障礙 ... ... <看更多>
諮商所排名 在 心理諮商研究所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提供心理諮商研究所排名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全聯會、諮商心理師英文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諮商所排名 在 [心得] 彰師/政大等諮商所-談心態與歷程- 看板graduate 的八卦
零、前言
感謝研究所版陪我度過考試的漫漫長夜,
考前在板上找到許多考試的重點、書單、型式,
對準備考試有很大的幫助。
大家應該都知道諮商、心輔研究所很重視特質,
所以就來補充分享一下考試心態的部分,
畢竟諮商所的競爭跟其他研究所大為不同,心境上的調適也特別重要。
特別獻給推甄落榜的考生、重考生、跨領域考生。
我不是本科系,國立大學社會科學院畢業,不過有雙主修心理系。
也有跨校選修兩堂諮商輔導系的課。
大學是艱辛的修課之路,
看大家都是少少又輕鬆的學分,但自己卻跟修不完的必修奮鬥,
真的覺得心裡很不平衡,因為大家的營養學分要跟重重的必修一起排名。
但是,為了目標,除了堅持,就只能比別人更努力,除非你決定要放棄。
壹、推甄
大四上,
自覺服務與社團經驗豐富,有校外的獎項,大專優秀青年,成績不差(約3%~15%),
在社科院擔任研究助理,認為值得放手一搏推甄看看。
缺點是沒有相關領域的研究經驗、諮商輔導實務經驗。
報了五間學校(包含前三大的諮商所和前兩大臨床所),
僅彰師過面試,最後落榜。
只好安慰自己一定是因為馬英九授獎握手所以整體運勢走下坡。
雖然很早就知道自己報考的是諮商所,也就是少數錄取率極低的研究所,
但面對身邊的人條件能力沒有自己豐富,卻都推上研究所,
因為比較,失落與不公平的感覺是難免的,
但更多的是自我懷疑。
到底為什麼要選這條路?
到底為什麼要比別人辛苦?
到底為什麼要選一個讀完研究所還需要為工作與薪水煩惱的領域?
到底這是不是自己適合的路?
落榜後的生活就是強顏歡笑,還有無限迴圈的迷惘。
這時候,有人的陪伴,成為最大的力量,重新找回自己。
以前的導師找我談,同理我努力與結果的落差,以及與其他人比較的自責,
大哭一場後,重新找到了一點點的支持與動力,生活還是要繼續過,
只是能考慮下一步的時間越來越少,深怕此刻考研究所的決定是錯的。
雖然不是談生涯,但學校實習心理師整學期的鼓勵,並分享他兩次研究所落榜的經驗,
告訴我要錄取本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因為推甄落榜,打算修完雙主修,延畢半年。
大五上,
總成績約5%,擔任輔導機構志工半年,以為自己增加了實力與能力,
再次推甄彰師,備取第二,彰師歷年未使用備取。
其實這次推甄幾乎是秘密進行,
害怕要向大眾再次宣告失敗,但卻也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雖然覺得分數只差一點很可惜,但還是要接受事實。
也許推甄並不適合我,只好認命的考試了。
考試是我給自己最後的機會了,總要為自己設一個停損點。
貳、報名
非本科系的人建議要參加補習班的模擬考,
能更了解自己各科的程度與全國落點。
由於非本科系,不清楚自己的落點,所以報了七間學校:
嘉義、交大、台師、政大、彰師、台南、竹教(按考試時間排列)
事實證明,有些學校是浪費錢去考試……
如果知道自己的實力,就可以不用報這麼多間了。
有個小技巧可以供大家參考,
如果報了同一天面試的學校,
例如今年台師、彰師、台南不同天筆試,同一天面試,
通常面試會按准考證安排時間,所以可以有的學校早點報名,有的晚點報名,
或許有機會錯開面試的時間唷,
如果不幸沒有錯開,也可以打電話問問看,不過我詢問彰師的結果是不能更換時間。
參、準備考試
我有補習(台南),組讀書會(北部),
基本上就是每周兩地跑!
補習班的選擇,再次強調要試聽,
因為試聽過才自己不喜歡某間大家推薦的知名的補習班,
所以反而選擇自己喜歡的小補習班。
另外,要清楚自己補習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為補習而補習。
我是因為非本科系,所以希望補習班面授,可以問問題。
讀書會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讀書進度和考古題討論,
我覺得讀書會的程度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態度,願意一起學習互相分享的心態。
所以看著有些人退出讀書會,放棄研究所,自己還要繼續下去,是需要更多的毅力。
殊不知心理也常常在天人交戰到底該不該繼續。
老實說,我準備研究所的過程並不認真,大家從早到晚在圖書館讀書的時候,
我在交通往返、補習補課、助理工作,以及焦慮自己考不好,說服大家諮商所很難考。
所以自己訂的讀書進度幾乎每天都達不到。
但是我很了解自己的強科與弱科,也研究了各學校的考科,認真安排讀書的順序。
諮商:僅旁聽部分諮商心理學課程
測驗、統計、研究法:大五修測驗,大四修統計(兩系共修了11學分的統計),研究法有
修課(兩系共修了10學分的相關課程)但還是補習班整理的好
心理學:心理系超多必修
大概一個禮拜考一間研究所。
考前半年主攻最弱的諮商輔導,因此第一間(嘉義)考前都在讀諮商,
統計測驗則靠以前的實力。
第二間(交大)考前第一次讀補習班的研究法,第三間(台師)寫測統題目。
過年後主攻心理學,
只有在考前一天才會讀自己整理的諮商筆記,沒時間讀測統,但所有科目都有寫考古題。
基本上就是優先讀自己的弱科,以考古題保持強科的實力。
考出來後,反而是沒有讀的測統研究法幾乎都是所有科目最高分的,幫我拉了不少分。
肆、考試當天
謹記補習班所說,考試不用擔心自己沒讀完,因為大家都沒讀完。
這樣的想法可以讓自己稍微放心一點吧。
我考前一天必熬夜讀書,而考試當天往往要早起搭車去學校,所以都睡很少。
尤其前一天通常都焦慮的睡不好,因此平常的睡眠充足,考試當天也才可能有精神。
個人覺得考試情緒要穩定,陪考者要慎選,不要影響考試心情與壓力。
記得帶准考證、身分證、計算機(即使簡章沒寫可以用也要帶著備用,因為政大竟然可以
用!)
每間考場的規定都不同,所以要聽清楚考場人員的指示,以免被扣分,
像是有些可以喝水,有些連水都不能帶。
考前幾分鐘的等待時間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不斷複習總不會有錯。
考試盡量多寫,注意時間分配,記得段落分明。
不會寫、考不好也沒關係,最好考完不要討論,不要影響到下一科的表現。
像是我覺得考不好的,最後都沒有想像的差耶。
要對自己有信心一點啊!
伍、考後
反正考後也沒有自己能改變的空間,所以就放空休息吧。
我會在考後一天休息,順便排隔周進度(正好圖書館休館XD)。
畢竟有短暫休息與紓壓,讀書才能持久,排太滿反而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如果還有其他學校要考,建議把已經考完的學校的題目整理起來,並且一定要找答案,
因為可能是當年的趨勢。
陸、面試
面試就做自己吧,這樣比較不會緊張。
做自己不代表不用準備,還是要先預想好一些應答的內容,才不會臨時想不到要說什麼。
至於面試問題百百種,回答並沒有一定的形式,最重要的是真誠,並且對自己了解。
彰師大
第一關:自我介紹、動機、經歷、雙主修兩系的連結(我有準備簡歷表)
第二關:個案晤談
政大
第一關:動機與特質
第二關:研究計畫
第三關:實務經驗相關問題
柒、考試結果
嘉義 備取
交大 備取
台師 未達面試標準
政大 正取
彰師 正取
台南 面試時間相同無法換時間,選彰師棄台南
竹教 政大放榜,放棄面試,把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
捌、結論
諮商輔導的培訓過程比一般研究所更艱苦,
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想讀諮商所的動機和目標。
尤其研究所只是個起點,還有漫漫長路的未來等著我們去面對與挑戰。
這條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
趁機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
感謝我的家人知道讀諮商所要花很多時間很多錢後還是支持我;
感謝不擅表達的男朋友,要陪伴無限壓力的我,包容每次的脾氣;
感謝學校老師幫我寫無數封推薦信,依然相信我會錄取;
感謝曾經鼓勵我的朋友師長們,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努力;
感謝個案與服務對象讓我有機會在實務經驗中不斷學習與進步。
祝福大家都能達成自己的目標,並共同創造一個心理健康的社會。
期待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希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240.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428761442.A.CC6.html
※ 編輯: hfl (1.169.240.20), 04/11/2015 22:33: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