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擔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的時任副總統陳建仁,用白紙手繪「#懸崖勒馬」圖,形容退撫基金出現破產危機。如今,我們也要用這張圖奉還給陳前副總統,請您懸崖勒馬,#救救快被民進黨搞垮的國產疫苗。
隨著高端、聯亞兩間國產疫苗廠商紛紛公布二期期中報告,外人看似台灣生技產業即將進入新的里程碑,但民進黨政府太多違背常理的操作,很可能讓這個「台灣之光」最後黯淡無光!
-
➤ #自家人列席關鍵會議,沒有利益衝突?
高端、聯亞都對自家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有信心,但關於疫苗有沒有效果的關鍵數據「#保護力」,因為兩者都只有取得二期期中分析報告,所以 #到目前為止仍是謎。
食藥署為了加速國產疫苗研發期程,寧可放棄國際標準程序,繞過三期試驗,用獨樹全球的「免疫橋接」標準,來審查國產疫苗緊急授權(EUA)資格。
如今,根據網路媒體《報導者》報導,當時決定採用「免疫橋接」的關鍵會議,列席的卻包括為國產疫苗進行檢測工作,且名列高端疫苗相關論文通訊作者的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自家人出現在這麼關鍵的會議,食藥署真的敢對外高喊「沒有利益衝突」嗎?
-
➤ #股價波動不科學,金管會確定要查
高端和聯亞正巧都選在股市開盤前的禮拜天下午發表二期試驗數據,兩家公司股票也都正巧在記者會前大漲,聯亞子公司更在興櫃當天就大漲逾6倍;而高端傳出菲律賓有意採認我國EUA,導致同日上演漲停-跌停-又翻紅的走勢,聯亞也爆出巴拉圭政府採購100萬劑的烏龍新聞,搭上奇妙的股價趨勢,如何令人不起疑?
在民眾檢舉後,#高檢署已指示調查高端股價有無弊端,而聯亞藥的股價波動,#金管會也將介入調查。儘管蔡總統強調「官員沒有涉入炒股」,但兩家國產疫苗都爆出炒股爭議,顯然並非健康的投資行為。
-
➤ 7月量產夢碎,#更強的Novavax買不到
高端疫苗因仍有技術性文件的資料須補齊,7月底才可能審查EUA。聯亞雖然宣稱本月底將申請EUA,但目前僅公布二期期中報告,預計11月底解盲,能不能審查過關仍是未知數,因此蔡總統「國產7月供應」的目標,#已經不可能達到。
國產疫苗七月量產夢碎,然而 #進口疫苗的採購依舊牛步,美國生技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日前宣布三期試驗成功,保護力達到9成,各國都搶翻天,但台灣政府卻被爆出「#沒有跟藥廠接洽」,僅透過COVAX平台爭取,陳時中也抱怨COVAX平台「幾乎停擺」。
-
事實上,相當多醫學專家都要求將國產疫苗視為「#戰備疫苗」,給予足夠時間研發,但蔡政府執意扶植為主打疫苗,又用各種手段「揠苗助長」,最後也收到反效果,7月量產確定夢碎。
我們始終認為,積極透過不同管道外購疫苗,才能給予國產疫苗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如今,美日捐贈的疫苗持續追加,自購的疫苗也紛紛到貨,國產疫苗的緊急授權審查也暫緩到7月,既然暫緩了,#何不思考遵循國外機制,取得三期試驗的期中分析再申請EUA上市?
蔡政府真的要為衝過頭的國產疫苗「懸崖勒馬」,不要讓台灣人民成為兩家廠商的三期人體試驗對象!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
老朋友,歡迎上線回娘家
民眾黨黨員重整及繳交黨費作業起跑!
教學懶人包 👉 https://reurl.cc/KAx8yq
全新官網,重磅改版登場!
https://www.tpp.org.tw/
論文通訊作者 在 潘懷宗 Facebook 八卦
2020年8月21日美國科學家雜誌健康版記者溫特小姐(Lisa Winter)報導了美國第一個核准在其本土野放基改埃及斑蚊的申請案。佛羅里達州為了降低蚊子所傳播的茲卡病毒感染症、黃熱病和登革熱,已經在8月18日星期二,經過礁島群(Keys)當地蚊子控制委員會的批准,同意一項試點計劃在2021年起(為期兩年)將7.5億隻基改公蚊野放到社區內,原因是埃及斑蚊已經侵入那裡,並且對殺蟲劑具有愈來愈大的抵抗能力。光以登革熱病例數為例,過去50年內全世界就增加了30倍,1970年之前,只有9個國家有嚴重的傳染發生,現在則有多達100個國家受到威脅。
佛羅里達州的礁島群是一個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外海的群島,地處美國最東南端,由總數約1700座的大小島嶼所組成。占地面積為356 平方公里(台北市為272平方公里),人口約為7萬多人。基改蚊子第一代被稱為OX513A,是在2002年由英國奧西泰克(Oxitec) 生技公司所首次研發出來,他們將兩種基因注射入埃及斑蚊的卵子裡面,一個是從海洋珊瑚而來的紅色螢光基因,用來確認基因已經成功轉入。另一個基因則是來自大腸桿菌和單純皰疹病毒的混和體,會使得蚊子的幼蟲無法長大成人就死亡,稱之為致命性基因。釋放的蚊子都是經過性別篩選的(雄蛹比雌蛹來得小,機械篩選錯誤率不到1%),帶有致命基因的雄蛹養在含有解毒劑 (四環素)的水中,雄蚊才可以長大成人,然後野放出去傳遞致命基因給後代,來降低整體埃及班蚊的數量,雖然這些基改公蚊只能活2天(正常雄蚊可以活60天),但已經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另外,只選擇雄性蚊子野放的原因,是因為雄性蚊不會咬人吸血,以花蜜為食,叮咬我們的是母蚊子,因為牠們要吸血後才能產卵,所以,野放公蚊不會叮咬人,社區民眾較能接受。當OX513A的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後,它們的後代在野外沒有解毒劑,所以無法長大就會死亡,進而阻止了疾病的傳播。
科學家已經知道,埃及斑蚊傳播病毒特別「有效」的原因有下列三個:
第一、埃及斑蚊幾乎只吸人血,不像其他蚊子則是人畜不分,見誰咬誰,所以人傳人的機率特別高。
第二、埃及斑蚊不是叮到一個人就猛吸血到飽,而是「少量多餐」,咬一口,吸點血,再換個人咬一咬,因此傳播病毒的覆蓋面更廣更快。
第三、埃及斑蚊在白天也非常活躍,不若許多其他蚊子主要是在夜間活動,因此晚上睡覺時放蚊帳也沒有辦法防止白天被叮咬。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奧西泰克公司在開曼群島、馬來西亞和巴西部署了這些基改公蚊來進行控制疾病傳播的實驗,並研究其對環境的影響。而這次野放基改公蚊,對美國本土來說是第一次,也是全新的嘗試。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和佛羅里達大學的科學家們將嚴格監督該項計劃的進行。奧西泰克公司科學家高曼博士(Kevin Gorman)告訴美聯社記者,根據這些年來的研究,他們釋放了超過十億隻蚊子,公司堅信不會對環境或人類構成風險。
但是民眾真的相信無害嗎?就在一年前,也就是2019年9月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名為——基改埃及斑蚊將人為基因轉移到自然種群中—的研究指出,奧西泰克公司基改公蚊的後代並未如所預期的那樣全數死亡,而是會有少數攜帶此變異基因的蚊子存活下來,跑進了自然界中。論文通訊作者耶魯大學人口遺傳學家鮑威爾教授(Jeffrey Powell)認為,出乎意料的事情總是會發生,當他們開發基改蚊子時,所有訊息都是來自實驗室的研究數據,然而,進入大自然進行野外研究後,事情卻不會按照你的期望乖乖去進行。由於此論文猜測這些倖存下來,帶有變異基因的蚊子,可能會產生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例如對殺蟲劑具有抵抗力,或是擁有更容易傳播疾病的能力等等。所以引發了排山倒海、反基因改造的許多新聞報導,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們表達強烈反對,甚至強烈反抗基改蚊子。目前已有24萬人在網上聯署抗議這項批准計畫。
奧西泰克公司的科學與監管事務負責人羅斯說到,這些年在野外的研究早就知道有將近3~4%的基改蚊子後代會存活下來,因此他們並不驚訝這項發現。但是,它們對於作者的過多猜測感到憤慨,因為尚無證據顯示會有所謂的對殺蟲劑有抵抗力的蚊子,或是更強力傳播病毒疾病的蚊子。因此認定論文作者們只是進行了猜測性的陳述,沒有實際的證據,最後造成嚴重的誤導民眾,所以要求作者更正。奧西泰克公司認為這些倖存蚊子的體能相當脆弱,是否能夠具有生育能力猶未可知,因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完全消失。野外試驗也正如預期的那樣,在停止了OX513A蚊子的釋放之後,當地野生蚊子的種群數目就會緩慢的反彈回到正常水平。
此次奧西泰克公司向美國申請野放的是第二代的基改公蚊,編號為OX5034。新型第二代基改公蚊除了有第一代已經證明的效果外,又提供了額外的營運優勢,包括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更高的野生種控制率。在巴西的最新試驗中,這些第二代雄性蚊子的釋放在巴西聖保羅州的因達亞圖巴市(Indaiatuba)實現了高達96%的野生埃及斑蚊的種群抑制(第一代約為85%)。第二代蚊子OX5034是雄性選擇的,也就是說所有攜帶OX5034基因的雌性蚊子都會死亡,不需要再人工篩選。雄性OX5034蚊子可以將致死基因傳給多個(不只一個)但數量有限的世代,並具有更強抑制野生蚊子種群的能力。
美聯社引述該計劃的支持民眾吉爾·克蘭尼·蓋奇(Jill Cranny-Gage)在蚊帳控制會議上的說詞,我們雖然竭盡全力防止疾病,但我們的選擇也幾乎用光了,往後應該秉持科學進步到那裡,我們就應該跟著科學的腳步,用最新的方法去對抗疾病才對。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新聞報導,奧西泰克公司目前也已經獲得聯邦政府的批准在第二個美國本土——德克薩斯州釋放基改公蚊,但後續仍然須要獲得該州和地方機構的批准才行。各位讀者看完了潘老師所做的這些說明後,不知道你是支持基改公蚊呢?還是反對基改公蚊呢?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7
論文通訊作者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八卦
【中方提供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美方找到疫苗和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制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分辨率達到0.35納米。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非常相近,都將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
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ACE2的親和力是SARS病毒的10到20倍,這可能與新冠病毒更易於人際傳播有關。
論文通訊作者、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分子生物科學系副教授賈森·麥克萊倫說,目前尚不清楚為何兩者在分子層面上結合得更加緊密,且這種親和力是否對病毒傳播性造成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麥克萊倫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們已將這一結構的原子坐標數據發送給全球多家實驗室,其中多數來自中國,目前已有大約25家中國實驗室要求獲取相關資料。
1月29日,工作人員在演示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實驗過程。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麥克萊倫說,這一成果可幫助研究人員展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展開潛在藥物篩查,發現可與這種刺突蛋白結合並破壞其功能的小分子
第二,設計可以與刺突蛋白結合並抑制其功能的新型蛋白分子或抗體
第三,設計出這種刺突蛋白的變體,例如使其擁有更高表達水平或熱穩定性,從而誘發更強的免疫反應,以加快疫苗開發。
麥克萊倫團隊已對幾種可與SARS病毒刺突蛋白結合的單克隆抗體進行了篩查,發現它們與新冠病毒沒有明顯的結合。
麥克萊倫解釋說,盡管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刺突蛋白表面的相似性大約為75%,但如果在與抗體結合的區域恰好存在大量氨基酸差異,可與SARS病毒結合的抗體就難以與新冠病毒結合。
論文通訊作者 在 科學家養成秘籍EP05 大家都搶著當第一作者/ 期刊 ... - YouTube 的八卦
資深科學家說明期刊 論文 的作者排序。誰可以當第一作者? ... 探討第一作者、中間作者、最後作者、 通訊作者 ,以及共同貢獻的作者。台灣學術界對作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