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人脈」當「友情」》
共事過的同事、合作過的客戶大多知道,崴爺不太參與交際應酬的活動。崴爺很清楚自己是個「冷底」的人,裝不出熱絡的樣子,只有把場面「搞冷」的「本事」。
初入社會,還在身不由己的時期,崴爺曾被公司主管「半逼迫」地參加應酬的場合,每回我都有種「出戲」的「抽離感」。
崴爺剛進職場的第一年,曾被公司要求和客戶到台中的一家「貓科」酒店喝酒應酬;當主管客戶嘻嘻鬧鬧和小姐們玩著「猜拳脫衣」的國王遊戲時,崴爺和一位被他們冷落的小姐躲在隔壁包廂聊著「心靈層面」的話題~(哈哈,崴爺真的不是玩咖的料)。
崴爺發現會對「交際應酬」樂此不疲的人有「兩類」:
●狩獵型:
這類的人會很積極的針對「利己」的目標「發動進攻」,這也是他們應酬的目的;崴爺知道不少熱衷跑時尚趴、出沒在名流聚會的「假上流」,都是想藉著這種場合「求名、求利、求關係、求投資、求門路」。
●獵物型:
而另外一種,被大家當作「狩獵目標」的對象,也會enjoy在這種的氛圍裡;畢竟「被需要」的感覺,是真的蠻爽的,這種交際場合正好符合這些「獵物型」的需求。
但他們(獵物)也不是笨蛋,「各取所需」罷了。
【既然都說「歡場無真愛」了,那應酬場子的承諾怎麼能當真呢!】
崴爺看過,曾在應酬場合被眾星拱月的大公司高層「退休後」、在酒國稱兄道弟,曾經呼風喚雨的企業家「沒落後」,身旁都沒有朋友。(崴爺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所有的事情,最後終究還是要回到「基本面」。】
當你身上「無利可圖」、「沒有光環」之後,這些「狩獵者」會找尋其他的新目標下手;建立在利益上的關係、也會因為利益而崩壞。
和一位企業前輩聊天,他說以前自己很熱衷於參加應酬的場合,但被騙了幾次、被耍了幾次之後,開始有了「覺悟」:『我們這種要靠自己本事賺錢的人,就別期望想靠關係、靠別人幫了~好好專注地把自己的事業做好、把身心靈維持在好的狀態,才是真的。』
崴爺建議你:與其花時間應酬公關,想抓住一些「不切實際」的關係,不如平時就多「與人為善」、「真誠相待」,為人要「謙和有禮」,工作上認真地「把本份做好」。
就像老一輩常說的做人道理:「凡事多留給人探聽!」
#請公司長輩們別再逼菜鳥們應酬了
#有點真本事才是真的啦
#你們也有類似的經驗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