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中高工畢業🎓我很榮幸|
六年前蘋果日報問我有沒有最感謝誰,我除了我家人之外最感謝的就是讀台中高工電子科的張老師,沒有他借我三萬五千元北上找工作,我的人生際遇不會翻轉。
🍎新聞報導🍎
https://reurl.cc/7X6d8d
我試鏡進到摸摸台遭遇了什麼事情,大家應該看了不少我和其他哥哥姐姐的悲慘事件,我就不贅述。
那幾年如果沒有台中高工的學長偶爾借我錢繳房租,我可能撐不到我離開摸摸台那一天。
雖然我是聯考考到哪就填到哪的那個時代,當時還是「省立台中高工」😅,覺得學費便宜又是第一志願,畢業後應該就能工作賺錢了。
在青春期最混亂、迷惘的時候,還好進到學校忙學業、實習課還有社團,才沒有時間和精神惹上麻煩。
在學校我遇到了好的英文及國文老師,他們推薦我讀的課外書,讓我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在電子業。
我印象中當時的國文老師在讀中興大學的研究所,她正讀鹿橋的《人子》我就跟著買來讀,雖然能懂的部分有限,可是卻讀得很開心。
英文老師則鼓勵我用英文寫日記、作文,我還把我的英文作文拿給老師訂正。
因為最近發生紅霉在操作我「只有高職畢業」這個標籤,連帶一些人都帶著惡意叫我「高職生」。但也因為這些惡意,我才能靜下心來回憶高職生活——台中高工是好學校,我很謝謝那三年,讓我一生回憶不停的美好。
我現在工作快20年了,「學歷」真的只是第一印象,真正工作時大家看的是「實力」,所以不管是台中高工、能仁家商以及任何職業學校畢業的人,都請不要因為學歷而感到自卑。
但如果真心想學習,回學校跟著教授、老師、同學一起學習的經驗,有自學無可取代之處。
現在高等教育招生的慘況,是複雜因素造成的結果(我量化研究讀過一些相關論文),但這不代表高等教育沒有用,只是去混文憑的。
如果你(妳)真的想讀書學習,就回學校去吧⋯⋯想讀書的人學校會知道、教授也看得出來,隨後我們能在課堂上、閱讀裡、寫報告中收穫滿滿的知識——那是任何挫折、誣衊都無法折損撼動的結果。
曾經我失業找工作,投過履歷到「誠品書店」、「101百貨觀景台」,結果當然被對方婉拒,「學歷」雖是第一印象,但現在想起來如果他們當時錄用我,我很可能出糗搞砸。
只是現在我卻能在誠品書店跟著八旗文化辦講座,跟很多出版社變成好朋友;我無法在101觀景台工作,但我能在101消費、買蘋果電腦。
學歷證書只是經驗人生的過程,拿到後真的無法承諾你(妳)的人生任何事情;但是攻讀學位的過程,會是我們一生難忘的經驗(尤其寫論文的時間😱)。
中時、TVBS、yahoo(轉載)黑我沒什麼意義,你們只是墊高我的討論度和流量而已,我又沒要選高雄市長,不如把這些報導篇幅救救你們老闆支持的候選人吧⋯⋯
我喜歡讀書,即便每週有一天要清晨五點起床衝高鐵上學,我甘之如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大方承認,我就是一個超愛補習的典型台灣學生! - 從高一開始,我就覺得學校老師教不夠,已經補了數學(即使上課根本沒在聽);到了高二,又補了英文,自以為補充一大堆課外知識,但自己又不認真複習;最後高三我還報名了全科衝刺班!每天都在補習班讀書、解題、考試、吃飯! - 距離今年的指考剩下最後一個月,邀請...
課外知識英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3Q給台灣的提案37-40:強本國策】
我說過,我是個「務實的台灣獨立支持者」,要建立一個強大不被併吞的國家,除了良好的制度與充沛的國力,國民體魄與智能的涵養,也極為重要。今天我們就再次從體育、科學、文化這幾個方面,來看如何建立強大的台灣國!
【3Q給台灣的提案37:全民體育】
強健的國家,需要有強健的體魄,我思考「體育政策」的出發點,會先以「普及生根國民體育、促進健康」為優先,「得金牌」、或是某個草包連體育也要扯的「發大財」才是其次。我和許多台灣囝仔同款,從小就打野球長大,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在球場上班。現在,雖然已離開紅土的日子多年,過年還是會手癢,選舉行程跑到一半,有時還會下場揮揮棒。
我們就以棒球為例,台灣的棒運太專注在如何贏球,但這並不是三級棒球的重點,應該採取越基層越寬廣的模式,在少棒以普及和推廣為第一要務。
我們看看國外的社區參與方式,以少年棒球為例,通常學生不會參加校隊,也沒有集訓,會參加社區少年的球隊或是訓練營,在課外的時間加入棒球的活動 (前提是他們通常很早下課),通常收費都不便宜,連家長去看比賽也收個2-4美元,在這裡除了體育競技之外,講解棒球相關團體的角色扮演、傷害防護、團隊合作與運動心理,在參與專業、全面、安全的活動同時,也不排擠學生上課的時間,除了成為職業選手這條路,更多的成為了棒球迷、體育用品店老闆、棒球科技研發者、社區教練、棒球作者與評論員等不同的人生道路。
與其把「體育」狹隘化為「辦比賽」、「發大財」,我們須同樣以「體育分級,全民參與」概念,先從最基本的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學校到社會人的運動組織開始參與改變,各體協必須全面權力下放,以運動參與者為本來組織。
政府則可輔導投入運動產業合作,釋出運動空間讓協會代管,要求各縣市盤點閒置空間增建社區球場、微型運動中心,開放民眾免費時間,讓運動不只是競技,更是存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興趣。
如果我當選,我希望協調體委會,修正國民運動中心設置辦法,推出A/B/C分級,A級由中央補助,BC級以台中市預算為主,再搭配其他計畫型預算。
A:國民運動中心:全市先設置3~5所完整運動中心,並結合專業選手培訓甚至場館、集會多功能。
B:社區運動中心:以現有場地和共構改建,做到區區有運動中心。
C:運動據點鄰里化:每座學校、鄰里據點、甚至大型公司行號與社區,均能申請經費利用小型場地改建,普及化微型運動中心。甚至和長照服務據點結合,讓長輩能做簡易運動與低強度重訓,延緩老化與失能。
ABC分級國民運動中心、社區運動環境改善、自行車路網的基礎設施,加上從學校到社區,全齡體育課程的實踐,我認為都比短期賽事有更重要的價值!
【3Q給台灣的提案38:競技運動】
其實,台灣的體委政策一直存在很大的問題,始作俑者,就是中國國民黨。各類「體育協會」,安插了一堆外行人、退休政要,毫不照顧選手福利,只顧自己名利,這樣的制度,就是在中國國民黨長期獨裁專政的年代建立的!直到近年才有越來越多改革與透明化的努力。
原本體育主管機關叫做「體委會」,是二級獨立部會,然而,因為效率太差,在馬英九時代政府組織改造被併入教育部成為「體育署」。韓國瑜要成立體育部,應該先研究一下中國國民黨是怎樣搞砸台灣體育的? 若造中國國民黨的執政習慣,韓國瑜的體育部預算加多少,都只會養出類似老棒協、老足協,這樣吃垮國家的組織而已。
我認為,金字塔基礎要廣才能高,我並不反對舉辦國際賽事、以及吸引國外優秀選手和運動愛好者來台等「體育觀光」。但更重要的是本地運動風氣如何從小深耕,例如「競技」的觀念,更專門、菁英的訓練,應該是到了高中以後才漸漸導入。就以棒球而言,引進專任教練、增加三級棒球投資更為重要。而最上端也不是將資源投入補助職業隊,而是先強化甲組球隊屬地主義的建立、加強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從訓練基地建立開始,在肥沃的土壤下,才能長出碩大的果實。
【3Q給台灣的提案39:基礎科學】
在【提案25:成為世界三大島國】 之中,我曾提到台灣的科學研究實力,位居世界前二十。然而,台灣的基礎研究支出在近10年停滯不前,而有意願投身基礎研究而非業界的人才也很難增加。
科技部長陳良基在去年就曾警告:「在科技部成立後,科技部扮演的角色似乎反而被弱化了。自從科技部在103年成立之後,全國科技總經費仍然持續增加,但科技部的經費反而被壓抑,與全國科技預算的成長曲線脫鉤。該有的職掌不僅沒有發揮,好像也失去照顧大學基礎科學研究的能量,學術研究經費反而逐年降低,基礎研究經費不增反減的態勢,現在看來非常令人驚訝。」
原本以台灣的科研創新體系,科技部負責知識創造,教育部負責知識傳遞,各部會負責知識應用的工作,就算是教育部管的大學,各種科學技術研究案也常由科技部提供經費,好讓成果發芽茁壯。然而,在近十年基礎科研的經費停滯不前,2017年後雖然前瞻計畫加入挹注全國科技預算,讓預算小幅成長,但比起鄰近國家的努力,我認為仍不足夠。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體系,一個國家必須有足夠強的基礎研究,才能在中後段的應用上創造價值,若把研發經費集中在產品開發、製程優化的應用面上,雖然技術可能改善快速,短期收益大,但因應十年以上週期的國際產業變遷,恐怕就沒有這麼穩固的應變能力,產業轉型所需的大量創新活動也會不足!日本雖然經過「失落的二十年」,但在經濟成長年代,日本政府勇於投資基礎研究,讓失落年代過後,在21世紀頭20年日本諾貝爾奬得主輩出,日本企業也從大量生產的B to C公司,許多轉變為握有關鍵技術,毛利率提升的B to B公司,足見科學研發投資的重要。
我雖然認為,台灣不可以小看自己,但如果要更上一層樓,對比歐洲人口相近的先進國家,我們在科學研發上面的投資實在太少!未來我進入立法院,將不僅支持基礎學術研究計畫擴大匡列,還要要求科研經費穩定投入,並逐年增加,年輕學者待遇和獎助,包含就讀博班與博後研究時的收入、生活協助與身心支持,以及由政府支持與國外學術交流所需的費用,也要更加提升!
【3Q給台灣的提案40:文化生根】
很多人說我台語講得好,其實我自已承認,比起能在全台語環境成長的長輩,或是真的認真學習過台語文修辭遣字的前輩而言,我講的語言還是有很多不足,有許多從華語直接借用來的說法。不只是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等語言的凋亡,其實是台灣的國家危機,當我們失去了這些語言,以及伴隨來的文化後,我們也會失去許多獨特的文化珍寶,以及自我認同的依據。
韓國瑜之所以要拒絕「母語教育」,之所以用「母語在家學」(結果韓冰不會講)當幌子,其實就是要滅絕母語。欲亡其族,先亡其語,韓國瑜的目的,就在徹底消滅「台灣民族意識」,以「全球化」當掩護,把台灣中國國內化。
和中國國民黨不同,蔡總統領導的民進黨政府,是歷史上對母語最友善,最尊重本土文化多元發展的政府。距離2019年1月9日,蔡英文總統公布《國家語言發展法》剛剛好一年,我認為這一年文化部在支持公視台語台、推廣台語影視等方面上有很多很棒的作為,但我覺得,我們還能投入更多資源,開發出本土文化的更多可能。
當我們羨慕韓國影視產業成功時,不要忽略韓國大量運用了自身的近代歷史經驗,拍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這樣的寫實片。對比台灣去年才有商業片《返校》,戲劇《國際橋牌社》上映更是橫生枝節,這些都是很可惜的弱點。另一方面,對比日本將傳統文化如能劇包裝成外國旅客也有興趣體驗的藝術,對於台灣本土傳統戲劇,我們在文化精緻化、正典化甚至全球行銷上,付出的努力就少了許多。當我們習慣出門去吃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泰式料理時,我們卻沒有把「台菜」結合傳統與創新經營成一種品牌,把味覺與視野都自我限縮,甚至在日本刮起台灣飲食風前,習慣的小看自己。
我認為,這些千百年來在台灣土地生成的傳統,就是我們的文化,就是發展文化產業、文創產業的基礎,最本土的就最能走向國際。我若能當選,我發誓一定要付出全力,讓我們這一代、下一代找回失落的傳承,從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寶藏,加上我們新一代的創意,以政府民間之力,合作讓台灣文化驕傲地登上全球舞台!
課外知識英文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八卦
【100分】
兒子下課回來,很興奮地掏出書包裡的月考考卷跟我說:「我的社會考一百分呢!另外國文考了92分喔~」;事實上在考試前幾天,是我第一次聽到奶諾主動要爸爸陪著他複習,然後一邊嚷嚷著說:「要月考了我會緊張」~~入小學都不知道考幾輪了,直到快要小學三年級,終於見他慎重地面對考試。
其實,從奶諾進小學之後我從來沒有要求過他的學業成績,也不會因為考不好給予懲罰;他考過60分邊緣,甚至還有不及格,我們都沒動怒過,只是陪著他重新探討題目,找到自己寫錯的原因。
很多時候奶諾根本是沒好好看題目、粗心、不專注導致寫錯,這時候就得好好訓練他專心看題目不要跳著選字看;
有時候,面對所謂錯誤的答案,他卻有自己的邏輯解釋,很明顯不想被刻板教材綁死~這樣滿好的,我們會一起討論題目,這就是激發多元思考的好時刻;
總而言之我完全沒有因為考試考很爛而責備過他;到了月考前也不會特別給予壓力要拼命在家複習,如果他平時有吸收進去,就不需要考前拼命填鴨。
對我而言,與其教出一個為了滿足爸媽期待而想考高分的孩子,或者是懼怕處罰而努力唸書的學生,他們因為都不是出於自發性想要努力,終究會在某一天喪失學習的動能。
#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考高分
最終都無法激活多元思考能力,無法把知識們融會貫通,未來人生不止不容易累積財富力,也很容易在柴米油鹽生活壓力下迷失人生樂趣;
#畢竟學習從來都是為了分數或者滿足別人,從來沒有因為學習而讓自己內心富足過啊!
\
我從2016年開始做非常多的成人教學,每一次學生的問題都差不多:不敢問問題、不想分組討論、只想一直坐著聽老師說、問他們問題很不願意回答......結果往往這樣被動學習回家後,吸收成效都不若想像,無法把學習到的知識技能好好運用在生活中。
面對問題時,只想要得到現成明確的答案,久而久之就喪失了思考力,接著連判斷力也遺失了。
有一天上線上英文課,外籍老師跟奶諾聊天,問他長大想要做什麼呢?奶諾遲疑了非常久,我們以為他不會講英文單字所以卡住....結果當老師再問他時,他說:「I don’t know how to say because too many answers…」原來他想要當好多職業,以至於不知道要說哪一個才是他最愛的!是科學家?還是昆蟲專家?還是電玩高手?
但譬如他學習時,我們會引導讓他知道為什麼要學數學、為什麼要讓英文流暢、為什麼要練習寫出複雜的要命的國字.....反正都不為了分數,而是為了他自己的能力累進而學習。
我認為,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從小被好好呵護、也需要從小慢慢去培養起來;而自主學習的動力,很容易被學校的分數排序給扼殺、更容易因為家人對分數的要求而喪失學習興趣;
遙想當年歷經聯考,在學校、在補習班、在家...都是少一分打一下的伺候模式,竹筍炒肉絲前還要用綠油精搓手搓到發熱避免過度疼痛.......直到畢業後我才重新找回自發學習的動力啊~~~
\
前幾天被媒體人網路發言而打擊到內心(可以看我前幾天發文),覺得自己或許是個失敗的媽媽~~今天可真的算是個強心針,用耐心與愛陪伴兒子學習,似乎開始有小小的回報了~~那個回報,便是兒子學會自己去在乎、自己去複習、然後為自己的成果感到興奮不已~~
這是無比珍貴的人生經歷啊~~
#奶諾質疑我幹嘛貼自己的粉專
#他說他考100分應該貼自己的粉專給他的粉絲看
課外知識英文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評價
我大方承認,我就是一個超愛補習的典型台灣學生!
-
從高一開始,我就覺得學校老師教不夠,已經補了數學(即使上課根本沒在聽);到了高二,又補了英文,自以為補充一大堆課外知識,但自己又不認真複習;最後高三我還報名了全科衝刺班!每天都在補習班讀書、解題、考試、吃飯!
-
距離今年的指考剩下最後一個月,邀請Apple和我一起聊聊「補習的大小事」,也和你們分享我們考大學前的心情轉變,最後祝福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科系!
-
#指考戰士們加油
#為了夢想繼續努力
#學校跟補習都一樣重要
_
#我是關韶文
#我喜歡大笑和唱歌
上班時我是一名娛樂記者!
#ETtoday 節目主持:週五1700-1800 #明星鍵盤手
下班後我是一名影片創作者!
分享生活、吃喝玩樂、美妝保養、減肥瘦身、聰明消費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YouTube ‣ https://goo.gl/zidPWR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課外知識英文 在 它能增加你的课外知识英语怎么写 - 在线翻译 的相關結果
它能增加你的课外知识.. 翻译 ; 翻译结果(英语)1:. It increases your knowledge of extra-curricular ; 翻译结果(英语)2:. It can increase your knowledge of ... ... <看更多>
課外知識英文 在 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英文怎么说 - 百度知道 的相關結果
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英文怎么说. 我来答. ... <看更多>
課外知識英文 在 課外知識的英文單字 - 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課外知識】的英文單字、英文翻譯及用法:knowledge out of class課外知識。漢英詞典提供【課外知識】的詳盡英文翻譯、用法、例句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