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如果電影院經歷一整年完全沒有
新片的話,整個產業就完了」
——John Fithian
───────────────
COVID-19在不同地區的疫情落差,讓我們越來越像或在一個獨立的泡泡(或是某部Stephen King小說情節)裡頭,只能透過折射的資訊探知泡泡以外可能截然不同的世界正在發生甚麼事......
疫情泡泡以外的壞消息
 ̄ ̄ ̄ ̄ ̄ ̄ ̄ ̄ ̄ ̄
週三在亞洲多個國家上映的《Peninsula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賣得好成績,讓亞洲電影業一掃疫情發生以來的的陰霾。該片上映當日在韓國賣出35.3萬張票;在台灣賣出9.4萬張票;在新加坡則賣出1.5萬張,還打破韓國電影在新加坡的首映票房紀錄。
在此同時,中國市場也發生了神秘的擾動:多家影視公司股票突然毫無來由地大漲之後,第二天中午中國國家電影局突然宣佈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可於7月20日恢復開放營業,前提是採行以下防疫措施——採取網路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證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中國電影院自1月24日停業至今,其中只有3月份部分重啟營業,但隨即又被中國政府明令關閉。身為全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的部分重啟至少給全球電影業和放映業一丁點微光。這個消息同時也使中國市場進入排片大戰的階段,能夠回本賺錢還是變成炮灰就看搶到什麼上映時機。
這些是疫情趨緩的泡泡裡頭的消息。
然而泡泡之外壞消息如潮水般湧現:香港疫情再起,官方宣佈自7/15起關閉電影院一週;加州州長Gavin Newsom也緊急宣佈關閉加州境內所有電影院並且立即生效;洛杉磯市長Eric Garcetti則警告該市的疫情嚴重程度已經瀕臨實施全面封城、禁止所有人出門的邊緣了。
種種壞消息讓華爾街分析師爭相預告好萊塢的窮途末路:
投資研究機構MKM Partners的分析師Eric Handler在報告中調降對於今年的電影票房預測。他們原先認為今年票房應該會比往年下滑55~60%,但現在再次調降票房預測,認為今年總票房應該只剩往年的30%。調降的主因是近日疫情各地快速增溫,導致電影院再度被要求關閉。雖然《Tenet 天能》和《Mulan 花木蘭》目前都還計劃在8月上映,但他們認為9月之前美國電影院絕無可能恢復正常營業。所以基本上今年暑假檔已經結束了。
雖然歐洲疫情已經減緩,但美國市場恢復正常前,歐洲電影院也很難有指標性的電影內容可以重振票房。目前美國政府仍然對於拯救電影院產業沒有隻字片語,業界也只能自求多福。報告中預估2022年電影院營運才有可能恢復正常,而IMAX和Cinemark是他們覺得體質最能撐過去的電影院品牌。雖然銀幕數最多的AMC近日才取得3億美元資金使他們有足以撐到年底的現金流,但財務槓桿仍然極高,中長期能否永續營運仍是未知之數。
另一家投資銀行Cowen的分析師Doug Creutz 則更加悲觀,認為2021年中之前多數美國電影院都會維持關閉,並將大大影響Disney的營收。
最壞的劇本是新片全撤
 ̄ ̄ ̄ ̄ ̄ ̄ ̄ ̄ ̄ ̄
隨著疫情升溫,好萊塢越來越難指望美國電影院完全重啟營業。本週再度傳出Paramount的暑假大片《SpongeBob: Sponge on the Run 海綿寶寶:奔跑吧》已經放棄上映,直接賣給Netflix。但每一雙眼睛注目的真正焦點還是最具指標性的《天能》。
美國三大連鎖電影品牌AMC、Cinemark和Regel七月底要恢復營業的計畫看來越來越不妙,連帶也可能拖累八月要上映的《天能》和《花木蘭》。
IndieWire的記者Tom Brueggemann本週特別寫了一篇文章勸誘WarnerMedia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發行《天能》。他強調Christopher Nolan拍的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個產業振興方案,沒有必要「捨我其誰」當第一個。真正要緊的是投資人的兩億多成本必須收得回來。除了義無反顧地在電影院產業還沒有準備好之前貿然在全球上映之外,Warner其實還有其他選項:
1)等到全世界電影院都恢復常態再上映。缺點:劇情線索可能走漏。另一個問題是觀眾的興奮能維持什麼時候?
2)跳過疫情嚴重的美國和中國,準時在8月12日上映,至少Warner可以在疫情趨緩的其他世界收成票房。
3)如果以30美元的高單價直接進入VOD市場,只要1000萬人次出租,就可以讓Warner有2.4億美元入帳。
4)電影院和VOD雙管齊下,讓不同疫情地區都可以同時看到電影。
5)直上Warner自家串流服務HBO Max,瞬間引來訂閱人潮也有機會讓Warner回本。
話才剛說完,馬上有消息指出WarnerMedia和Nolan已經談過是否在可能佔票房三分之二的國外市場先上映《天能》。
Nolan的答案是不准。
最壞的狀況是這些好萊塢大片不斷延期以至於今年再也沒有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上映。
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NATO主席John Fithian說疫情已經變成整個電影院產業的生存危機:「如果電影院經歷一整年完全沒有新片的話,整個產業就完了」。萬一好萊塢全面取消上映計畫,勢必也會拖累全世界的電影院復甦。因為沒有更容易吸引觀眾的好萊塢電影,即便是已經脫離疫情威脅地區的電影院都很難說服大家買票回娘家。
Netflix進入雙執行長階段
 ̄ ̄ ̄ ̄ ̄ ̄ ̄ ̄ ̄ ̄ ̄
在好萊塢重啟出現諸多變數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Netflix本週突然一反常態公佈了歷來最受歡迎的自製電影排行榜和觀看數據。獲得Netflix史上最受歡迎自製電影寶座的是Chris Hemsworth主演的動作片《Extraction 驚天營救》,在上架四週內總計有9900萬觀眾收看。
本週同時也傳出Netflix延攬《Avengers: Endgame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導演Russo兄弟,為Netflix執導一部由Chris Evans和Ryan Gosling主演的諜報電影《The Grey Man》。更重要的是該片預算高達2億美元,成為史上最貴Netflix電影,似乎意在打破Netflix電影多半是已經被傳統片廠回絕的次級娛樂形象(《Roma 羅馬》和《The Irismen 愛爾蘭人》除外)。
又是Russo兄弟、又是Chris Evans、又是Chris Hemsworth,所以Netflix已經準備取代Disney成為好萊塢大片工廠了嗎?
Netflix本週真正的重磅消息是他們公佈第二季營收61.5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估的60.8億;但因營收稀釋,每股盈餘只有1.59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的1.81元。接下來因為消費者已經適應疫情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使Netflix預估第三季訂戶數成長會放緩,這個消息也使該公司股價在盤後大跌9%。
雖然華爾街反應激烈,但Forbes的專欄作者Gene Del Vecchio認為這份財報背後真正重要的是提示了這五個趨勢:
1)全球串流產業將會加速成長
2)傳統電視頻道將會加速衰退
3)電影院會繼續失血,直到破產
4)串流上的舊節目對消費者越來越重要
5)五年後串流市場將進入飽和階段
在公佈第二季財報的同時,Netflix也宣佈了內容長 Ted Sarandos升任共同執行長的消息。在Netflix已經有近三十年資歷的Sarandos,從Netflix還在做郵寄DVD的年代就已經上船,一路帶領內容部門從無到有建立了現今好萊塢最不可忽視的片廠。作為完全仰賴內容質量的行業,Sarandos近年在Netflix內部的重要性早就不輸給執行長,以致於他和執行長Reed Hastings去年領了一模一樣數字的獎金——3000萬美元。現在開始兩人將並肩擔任共同執行長的角色治理Netflix,但Hastings同時還兼有董事長的身份。Hastings似乎正在傚法像他的前輩Disney董事長Bob Iger退居第二線的安排。
然而華爾街日報細數包含Saleforce.com等實施過雙執行長制的公司,結論是下場多半不太好。人類的本性使雙執行長制經常會造成公司內部指揮統帥的混亂,甚至製造出競爭的緊張氣氛,最後總以其中一人離職收場。而今年不可測的疫情進展也讓各企業更需要專心、一致的危機處理策略。更詭譎的是,雖然Sarandos原本就被視為Hastings理所當然的接班人,而雙執行長制用意應該就是讓他更熟悉內容以外的Netflix的一切,可是Hastings卻同時了對外強調雙方業務執掌並不會改變,而且十年內自己絕對不會離開Netflix。
華爾街日報說Reed Hastings以不按排裡出牌的管理著稱。此時此刻外人也只能搬椅子看戲的份。曾經歷雙執行長制的人說這是一個嚴重考驗互信的機制。這檔Netflix大戲就看Ted Sarandos和Reed Hastings兩位主角下一場戲的表現了。
只是以Netflix今日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這場雙首長制成敗勢必也將擾動好萊塢的未來。
|新聞出處|
7/12~7/18一週大事
上周全球電影市場恢復情況:美國疫情惡化或拖累全球復甦,英國市場緩慢重啟(https://bit.ly/32dgj4r)
Cinema experience ‘is over’ if studios hold back releases for another year, industry chief warns(https://bit.ly/2BWIWYY)
Analyst Cuts 2020 Box Office Estimate, Says Cinemas Will Reopen in September "at the Earliest"(https://bit.ly/2WjiDTt)
Releasing ‘Tenet’: Of Many Bad Options, This One Is the Best(https://bit.ly/3fyEeyV)
‘Peninsula’ Zombie Action Film Leads Box Office as Asian Audiences Return to Cinemas(https://bit.ly/3fBeaDo)
定了!定了!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可於7月20日有序復業(https://bit.ly/2WqNjSY)
Christopher Nolan refused to release ‘Tenet’ internationally ahead of US release(https://bit.ly/30ixwH2)
Netflix Earnings Have 5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https://bit.ly/3jdsSCN)
Netflix Appoints Ted Sarandos as Co-Chief Executive(https://nyti.ms/393peH1)
Co-CEOs Are Out of Style. Why Is Netflix Resurrecting the Management Model?(https://on.wsj.com/3jgVCKK)
Netflix is making a $200 million Ryan Gosling-Chris Evans spy movie directed by the Russo brothers((https://bit.ly/2ZDJ2NX)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八卦
※ 2016.12.11 觀點—《週日泰晤士報》Niall Ferguson ※
川普提名的「瘋狗」將軍,是保障世界安全的冷靜戰士
作者 Niall Ferguson 是著名歷史學者,目前為哈佛大學教授、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資深研究員、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他的著作包括《帝國:大英世界秩序興衰以及給世界強權的啟示》、《金錢與權力》、《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 Apps》、《西方文明的四個黑盒子》等。
------------
《大西洋》雜誌記者薩琳娜‧齊托寫道:「媒體把川普的話當真,卻不把他當一回事。選民把川普當一回事,卻不把他的話當真。」大概是對 2016 美國大選最好的觀察,值得列入所有的佳言錄裡面。
而我對川普新提名的國防部長詹姆士.麥提斯(James Mattis)可以提供的忠告是,不但要把他的話當真,也要把他當一回事。
麥提斯本人說過很多值得收錄成冊的名言佳句。我喜歡他打招呼的方式:「別惹我們。因為如果你這麼做的話,倖存者未來一萬年都會繼續書寫我們今天在這裡所做的事。」或者:「我和平而來,我沒帶任何武器,但我含淚請求你:如果你亂搞,我就把你們全部殺死。」麥提斯不但說到,他會做到。他是 2003 年美軍入侵伊拉克第一海軍陸戰隊的總指揮,他的優異表現為他贏得了實戰大師的名聲。在往巴格達推進的過程中,他因為一位上校的推進速度太慢而解除了他的職務。他在 2007 年與裴卓斯(David Petraeus)將軍合著《反叛亂野戰手冊》(Counterinsurgency Field Manual),也是在伊拉克獲致成功的「大增兵」(surge)策略守則。由於他鍾愛戰鬥,以致於海軍陸戰隊的勇士們給他取了一個又敬又愛暱名:「瘋狗」(Mad Dog)。
我必須向讀者承認,麥提斯跟我都是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我很欣賞他,把他當好友。他本人既不瘋狂也不會亂咬人,而是說話輕柔,博學多聞的人。麥提斯不但是令敵人喪膽的戰士,也是思考周慮的策略專家,更是一位類似羅馬皇帝奧里略(Marcus Aurelius)的士兵—學者,後者的《沈思錄》是他帶到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上閱讀的經典。
所以他現在被川普延攬,理應很受肯定。但是,想得美——美國的媒體受到川普勝選的羞辱,開始想辦法抹黑他,說他的過度期很混亂。好巧不巧,麥提斯的化名之一就是「混亂」(Chaos),這形容他讓敵營產生的狀態。川普目前的組閣名單,並不是在重演《誰是接班人》,而是延攬「多才多藝」的各部門首長。
確實,麥提斯不是個傳統的選擇,這是杜魯門在 1950 年任命馬歇爾將軍以來,第一位入主五角大廈的軍人,其他的國防部長都是平民——反映出美國長期以來執著於「武人必須由文官節制」的信念。川普決定忽視此一傳統,提交要求國會通過豁免將軍退休七年之規定,麥提斯才能出任國防部長一職(譯註:麥提斯於 2013 年退役,尚未滿七年,依美國國家安全法,需要國會同意豁免退役七年的限制)。文官一片震怒。但我認為這是川普當選三週以來最好的決定。
其他的人選也相當不錯。財政部長一職,川普提名史蒂芬‧紐卿(Steven Mnuchin),他在金融界很成功。結果,美國媒體又是一片哀號,抱怨「高盛重入政府」。然而紐卿在十四年前就離開高盛銀行,轉業後做的其他事情都很成功,包括製作電影《阿凡達》、挽救破產的房貸銀行印地麥克、以及川普的選戰等等。交通部長趙小蘭也是個聰明的選擇。
國務卿人選很重要,川普審慎評估當然沒錯。前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在選戰過程中批評川普,過去又批評俄國,大概無法達成川普的外交目標——跟普丁總統作成一個「絕好的交易」(do a ‘great deal’)。裴卓斯將軍是有名的軍事策略家,但他的洩密事件才過了沒多久,況且再聘任一個將軍可能會讓川普政府看起來像軍事政府。紐約前市長朱里安尼是忠誠的支持者,但參議員鮑伯‧寇爾克(Bob Corker)大概是安全的選擇。
然而麥提斯可能是最重要的人事布局。當然,常常見諸報端搶頭條的是國務卿。但是誠如小布希任內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已經證明,管五角大廈的人不但資源很多,而且可以輕易地把軍事力量化為政治力量。麥提斯的任命有利川普。以下就是我的原因。
作為總統,川普能夠修復美國失靈的外交政策。他跟普丁做成好的交易,不但可以結束敍利亞內戰,解決烏克蘭東部並不太冷的戰爭。如果他跟中國作成好交易,不但會解決美國製造業流失的問題,也可以處理亞太地區容易擦槍走火的議題——北朝鮮、南海、台灣。
川普可以藉由放棄歐巴馬思慮不周的伊朗政策,大大改變中東的局勢。他還可以讓德國不再一味依賴美國來支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要達成上述目標,不只需要季辛吉式的外交手腕,也需要可信的武力作為後援——因為沒有軍事作後盾,美國的盟友與敵人只會佔生意人川普的便宜,就像他們佔法律系教授歐巴馬的便宜一樣。而麥提斯可以在此發揮他的長才。
首先,麥提斯是一位孚眾望的人物。他不只深受海軍陸戰隊愛戴,連希拉蕊一旦當選後會提名國防部長的人選,佛蘿諾伊(Michèle Flournoy)都對他尊敬有加。
第二,麥提斯對伊朗是鷹派。有人說就是因為他願意考慮對伊朗動武,才導致歐巴馬把他從美國中央司令部開除,雖然如此,他也無悔。他今年四月在演講時才說:「德黑蘭政權是影響中東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即使如此,他並不贊成撕毀歐巴馬跟伊朗簽定的限核協定。麥提斯會忠告川普保留協定,只在伊朗違反協定時,才進行軍事反擊。他也認為應該對伊朗的傀儡如真主黨採取更強硬的行動。
第三,麥提斯對於普丁沒有幻想,他不像川普。他明言反對俄國入侵克里米亞與烏克蘭東部,也曾經暗批歐巴馬政府不夠強硬。
最後,麥提斯對於中國亦有想法。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作證時曾經表示:「雖然(我們)必須在太平洋與中國維持正面關係,但也必須建立制衡的系統,以避免中國繼續在南海與其他地方遂行霸凌行動。」
羅斯福總統的原則是「溫言在口,大棒在手」。在歐巴馬任內,美國講話大聲,卻只拿著一根下垂的枝條。這一切都要改變了。麥提斯溫言在口,不像川普。他手上拿的棒子確實很尖。他講的話我們都必須認真看待。
http://www.thetimes.co.uk/…/trumps-mad-dog-has-all-the-meth…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八卦
非常棒的文章。
敬佩羽生,
也敬羽生選手的粉絲們,
真的是慧眼才能識英雄!
文長,
一定要入唷!
誠心推薦!
#羽生結絃的人德
2018平昌連霸之後,羽生結弦在日本開了三場感恩冰演,把他滑冰以來,曾經幫助過他,啟發過他。對他的人生造成影響的對象,都邀請來,一同分享他連霸的榮光。這三場冰演,羽生也參與製作,由羽生親自定名為「CWW(Continues with Wings)」。
因為名字中的「羽」字,「wing」儼然成為羽生的代號。最近日本舉行的羽生結弦音樂會,名字也叫做「MWW(Music with Wings)」。整個管絃樂團,用了137分鐘,把羽生結弦滑冰以來所有的曲目都演奏了一遍。甚至還包括羽生結弦幼年組時代滑過的「超人力霸王(ウルトラマンガイア)」主題曲。
如果你對羽生結弦不熟,我可以告訴你的是,這傢伙是個超級「印鈔機」。不管誰沾到他都可以賺錢。報導他的報刊雜誌,電視節目,冰演,DVD,甚至,羽生結弦配戴的手環,他脖子上掛的法藤,以他為封面的雜誌(過期了都還可以繼續賣);甚至以他表演服的色調來設計的小物,包括摺扇,皮包,鞋子......都有市場。有他參與的冰演和比賽,和沒有他的,票房差距往往大到3倍(三倍,不是三趴)以上。有他參與的電視節目,會在他出現時收視立即飆高五個百分點(或以上)。羽生結弦參與比賽的城市,尤其是賽場附近的商店,你很難買到羽生結弦的相關商品,因為全被掃光了。有一個視頻報導赫爾辛基的一位商家老闆,他滿臉疑惑的說:「只要上面有他的照片,有他的名字,馬上就被搶光。」他不知道羽生結弦是誰,只說:「我也不懂為什麼會這樣。」
(說到這,感謝送我羽生結弦物件的同學,太太太....感激了。我很珍貴的保存著,不單是因為你們送了我羽生結弦的周邊小物,還因為送的人是你。是你的用心。謝謝。)
總之,讓我們回到CWW。2018年4月15日CWW的最後一天(請原諒我一定要標上日期,這樣才可以知道,羽生當時是23歲),在節目結束前的六分鐘,羽生做結語。他說了一句令全場譁然的話,那句話是:「很多次想過死亡。」(我採用的是影片上的中文翻譯,不過有懂得日語的網友在線上說明,羽生這話其實不是那麼輕描淡寫,更準確的意思是:「我曾經想過要自殺。」)話出來之後,觀眾尖叫,有人大喊:「不要哇!」
讓羽生想要去自殺的事是什麼呢?
其實,不只一件。如果要話說從頭,羽生結弦在沒有成為「羽生結弦」之前,被污辱被傷害的情節所在多有。比較著名的是高橋大輔的粉絲(統稱「橋婆」)在羽生逐漸成長,實力勝過高橋的時候,橋婆們無法忍受高橋的地位被代替,做出的許多非常幼稚的事情:包括把羽生的海報和圖像撕毀,並拍照PO到網上,各種嘲笑和污辱言詞的散播更不必提。最滑稽的是某次公演,橋婆們統一買了第一排的位置(粉絲們是很團結的),在羽生結弦表演,滑到他們面前時,整排人故意站起來集體離場。各位,當時的羽生結弦才17歲哇。這樣去打擊一個,跟橋婆們相比只能稱之為孩子的少年,我實在沒法理解為什麼這些人能夠有這樣強大的惡意。
羽生結弦之了不起,除了他的完美技術,更多人,不論你喜不喜歡他,都不得不佩服他承受壓力的能耐。越是重大場合,他越是能夠保持冷靜理性。他無數次逆轉賽情,在幾乎墜到谷底時翻轉拿到冠軍。在巨大壓力前仍不受影響的本領,不能不說,很可能就是從這些被污辱被傷害的經歷中淬練出來的。
他拿到第一次奧運金牌時,固然有人與有榮焉,但也有人嘲笑他是「摔跤冠軍」,因為他在自由滑中摔倒。之所以羽生每次說到自己要在平昌奪冠,他的用詞不是「連霸」,而是「雪恥」。不是要成為世界記錄第一人,而是要呈現出自己是「擔當得起金牌榮譽」的人。
羽生2014奧運奪金,成為「名人」之後,當然有一堆來蹭他熱度的人。正向操作的,是捧他誇他,逆向操作的,當然就是黑他踩他。通常在奧運獲獎後,得主都要休賽一年。這幾乎是不成文法。偏是羽生結弦不識相,拿了金牌還繼續參加比賽,更不識相的是:參加比賽還給人家奪金牌,還破紀錄,還破個沒完,把所有競爭者都甩到了一條街外,逼的大家都不得不開始練四周跳,讓花滑競技難度提高了三倍還不止。你說這小子是不是用心險惡,倒底還給不給人生路哇!
簡單的說,靠羽生結弦吃飯的產業中,在這些年裡,逐漸蓬勃壯大的,除了面對粉絲的,還有面對「非粉絲」的「黑」羽生產業。這人真的是超超超級「印鈔機」。不但捧他可以賺錢,討厭他居然也形成了龐大的市場。實話說,我真還沒見過其他例子。
既然黑他可以賺錢可以引發關注可以增加銷售可以博眼球,可以說,羽生被排擠被污衊被造謠生事,其實已經形成常態。
有雜誌聲稱他讓女同學懷孕,不得不訂婚,馬上要結婚(羽生公開否認了,並且向女同學遭受的不必要干擾道歉)。
有名人上節目直接說他是同性戀(這事一定要聲明:羽生在公開訪問中說過他不是。而且是在這位大人物說他是同性戀的節目播出之前)。
他信任的同門師兄對記者說羽生結弦是他的「skating wife」。(可能是開玩笑,不過這玩笑也太太太.....那個了吧)(PS.這部份,臉友洪姿宇在留言中提供了完整資料,擔心大家沒那個耐心找留言,我直接PO在文後,一定要去看哦)
他在上海比賽時與人相撞(2014COC),受傷嚴重。復原後繼續回到冰上參賽,結果有選手故意在練習時「疑似」去撞他。(這影片剛才找半天沒找到,很可惜不能PO出來。影片裡可以看到羽生結弦嚇得整個人蜷縮,蹲躲在擋板旁的景象。)
有人說他服用藥物。(如果看他的比賽視頻夠多,一定會注意到他的飲料罐與眾不同。這不只是賣萌。羽生結弦的飲水和食物都有人特別「看護」,不讓無關人接近。不得不說,羽生學得很快,這種惡意傳言讓他思考到他有被設計的可能,例如在他的飲料中摻上藥物,使他通不過藥物尿檢而被取消資格,並且成為醜聞。)
只要羽生受傷,就有人出來說他是詐傷,好迴避跟其他選手競爭。(言下之意是羽生結弦會贏都是運氣好,沒碰到真正厲害對手。遇到對手厲害,他就以受傷來逃避一戰。而事實是,羽生結弦好幾次帶傷出賽,包括平昌奧運。他有時奪金,有時得銀牌。就算受傷,他從不迴避,每次上場都是帶著奪金的意志的。)
有堂堂大報報導滑冰選手成績時,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把羽生奪冠的成績「誤植」到宇野昌磨名下,變成昌磨冠軍,羽生第二。
這些資訊,我直說,都是從羽生的粉絲群中看到的,有圖有視頻有時間點有相關人物......我沒有理由不相信。說到這點,羽生粉的這種「自肅」力很值得尊敬。不管談論任何事,都會給出確實的時間地點人物,有圖有影像,報章或網路資料有截圖。比目前的許多媒體(無論國內外,無論公眾或私人)都要負責多了。
羽生沒有經紀公司。換言之,雖然他紅到這樣,「吸金」到這樣,但是靠他賺錢的全都跟他沒有利害關係。他就算垮了,傷不到誰,除了他自己。所以,上面那些黑他的言論,沒有人來替他「危機處理」。大家愛怎麼講就怎麼講。雖然不能說「樂觀其成」,但是相信許多人都在做「損益評估」,想知道羽生結弦什麼時候垮。這就像買股票,如果手上的股票跌價,股民想的絕對是讓我知道何時會跌我好早一點出手,而絕不會是「支持」那家公司讓它不跌。
羽生的狀況是一樣的。很多人關心的是如何培養「接班人」(最好是那些被經紀公司簽下的人),承接他打下的天下,而不是維護羽生結弦這個百年難得一逢的金字招牌長長久久。
2017年末,這種「羽生結弦終於完蛋了」的聲浪達到顛峰。11月羽生在NHK大賽時傷到腳。照慣例,只要還能動,羽生結弦通常是拼了命也要上賽場的。但是這次他完完全全的消失了。一場比賽也沒參加。而幾個月後就是平昌奧運。日本國內開始捧宇野昌磨。當然羽生詐傷,以逃避與宇野競爭的話語也出現了。有人喜孜孜的表示羽生時代已經過了,宇野肯定能把他踩在腳下。而比較「善意」的新聞,則在關心羽生傷勢時,一面倒的「擔心」他不可能復原。
現在我們知道:沒錯。羽生結弦傷勢嚴重,直到平昌前三週才開始上冰練習。也是花滑名將,得過奧運金牌的荒川靜香說過,她如果一天沒上冰,再要回復原有水準,需要練三天。各位想想:停止上冰超過三個月的羽生,要如何在三週中回復原有水準?而且,直到這時,他的腳傷還是沒好。他是抱著腿廢了也要參賽的決心上冰的。他練了許久的四周跳,原本要當作連霸武器的,完全跳不出來,直到出發往平昌的前一天,也就是2018年2月10日,距離比賽只有五天,才第一次跳出了四周跳。
要知道這些背後,才能理解平昌會場上,奪金之後的羽生為什麼哭的那麼厲害。他這種求完美到超過常情的人,為什麼對於自由滑上兩次險些摔倒的表現說:「我很滿意。這已經是我能夠做到的最好的表演。」
在CWW上說出:「很多次想過死亡」的羽生結弦,從他17歲開始受到全國矚目之後,這是第一次明確的表達出外界言論對他的影響。這句話簡單而沈重。回顧他過往的經歷,可以想見這個少年必然有無數次自問:「為什麼有人這樣討厭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羽生結弦很愛哭。他也不忌諱這點,多次在訪問中提到自己練習時因為太痛苦而練到大哭。幾乎可以肯定,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這孩子無數次垂淚,懷疑自己,又肯定自己,跟自己開辯論會,對那些傷害他的人和言詞,到底要為自己辯護,還是默默吞下?
而羽生結弦選的是第三條路。那就是,既不辯護也不默默忍受,只把這些傷害和痛苦化為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好。
他在2015年與松岡修造的對談中說出了「要獲得壓倒性勝利」的話。許多人認為是狂言,但是羽生做到。現在回頭看,他的反擊,對於外界惡意環境的反擊是那時候就開始了。他不去做無謂的爭論,只是努力讓自己強大,大到你們無法漠視無法對抗的程度。大到你們想傷害也傷害不了的程度。
當然,後來的變化,讓我們,和羽生明白,他還是太天真了。不讓他「強大」,方法很多。無法摧毀他的鬥志,但是可以摧毀他的信念。
2018之後,羽生在賽場上經歷的打壓,有意的錯判,嚴苛到無法自圓其說的計分......多到粉絲們看不過去。而羽生個人,尤其是2019年,可以明顯看到他崩解的過程。他一直相信讓自己進化,給出最好的表現,換言之,強大,那麼,即算有人看他不順眼,不給他當有的分數,他仍然可以贏。沒想到的是,當「對方」的目標是「就是不能讓你贏」的時候,掌控權又在對方手裡,你對於強大的信念其實就只是個笑話。
羽生的2019,信念徹底瓦解的狀態在日本的花式滑冰錦標賽上出現。長節目他居然合不上節拍。從來沒有的事。事後他說他累了。而為什麼累?直到今年,我們才知道詳情。電視台在2月初放出了去年錦標賽後對羽生結弦的採訪。羽生說他對花滑失去了熱情,完全不想上冰。甚至看到冰面都怕。
猜想羽生在2019這一年,大約都在那種「為何而戰」的心態中。他的累,我認為是發現自己的努力沒有意義。可慶幸的是,經過一個多月,羽生結弦應該是想清楚了一些事情。回來參加四大洲賽的羽生,學會用另一種觀點來看他自己的花滑生涯。
一般比賽完計分,裁判花的時間是4-5分鐘,唯獨羽生結弦,他的計分時間超長,甚至長到11分鐘。需要這樣長的時間,粉絲們相信裁判在做的是拼命找哪裡可以扣分,好降低羽生的得分數。粉絲們有可能是胡思亂想,但是,以常識論,如果羽生的錯處顯而易見,需要研究那麼久嗎?總之,羽生粉反擊了。在四大洲賽場上,觀眾們用集體鼓掌「催分」,顯然有效,這次計分,計羽生的分,「只」用了9分鐘。雖然其他人都在五分內定案。
這場比賽,羽生結弦又破紀錄。說句玩笑話,可能有人非常扼腕沒有足夠的時間挑羽生的錯處。羽生對自己的表現從來都極為自知。如果能贏,就算分數沒出來,他會舉出「1」的手勢。而總是很準。但是這次在K&C等分,羽生明顯的提心吊膽。當分數出來後,羽生瞪大眼,露出意外的表情,之後他用手拍胸,慶幸的呼了口氣。
因為疫情,這成為2019-2020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慶幸羽生結弦獲得「全滿貫」(super slam),與花滑有關的比賽,他全都拿到了金牌,成為了史上唯一。這個記錄,至少百年內不太可能會有人超過。
如果不是徹底想通了,他不可能做出改節目的決定。如果他依舊耽溺在去年的狀態中,也不可能得到今年的成績。
在奧運連霸後的一次訪問中,羽生結弦說了這樣的話:不管外界說了什麼,奧運的紀錄是實實在在的,是無法改變的。之所以有這番話,是因為這位可憐的日本之光,回國後居然還要面對質疑聲浪,許多人認為他比不上宇野昌磨,得金是運氣好,「如果昌磨沒有失誤,一定可以拿金牌。」這種話不管是否正確,至少表達了:有人「不喜歡」他得金牌。
我想,為人在世,一定多少都會碰到「不喜歡」我們的人,這個,跟我們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往往一點關係都沒有。羽生結弦很厲害是,他直接撥開那些浮言爛語。去專注那個真正重要的目標。他知道什麼是應該全力以赴的,什麼是應該無視的。雖然很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超超超難。我這話,有過經驗的人都懂。
就連羽生結弦,觀察他的2019年,我可以說,其實他也還是做不到。還是會迷失了方向。而羽生的過人之處是,他總是能夠「回來」。這不單是技術層面的「回來」,也是心態上的回到原點。
CWW上,羽生跟大家說了心事,既不是求秀秀,也無意譴責任何事情任何人。他表達的是:「活著真是太好了。」羽生在跟我們分享他的信念: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情堅持下去,就必定能獲得幸福:「活著真是太好了。」
這篇文字想送給那些遭逢到橫逆的人。請認清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真正值得為之奮鬥的是什麼。想明白了這一點,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活著真是太好了。」
袁按:臉友洪姿宇留話全文:
-\-\-\-\-\-\-\-\-\-\-\-\-\-\-\-\-\-\-\-\-\-\-\-\-\-\-\-\
洪姿宇:
惡意衝撞羽生的應該是指Denis Ten? (YT搜他的名字+yuzuru hanyu有影片)他在2018年遇到搶劫被刺身亡,後來大家也漸漸比較少提這件事了
另外補充Javi的原話是”It’s like having a wife, your wife is your friend, your wife is everything, but it depends on the time. When we are on the ice, we are competing against each other, but when the competition is done, we are friends again and we work together again.” 私以為就這段話來說,Javi應該是要強調他和羽生間既親密又競爭的關係,沒有「污衊」的意味~
https://www.olympic.org/…/figure-skating-stars-hanyu-and-fe…
-\-\-\-\-\-\-\-\-\-\-\-\-\-\-\-\-\-\-\-\
謝謝這許多人耐心的看完了這麼長的發文。我寫完才注意到,哇寫了五千多字。感謝大家把時間花在這上面。感謝大家把你們生命中這一段時光給了我。謝謝。
影片是羽生結絃2018年4月15日 CWW的結束語。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 在 誰是接班人第一季第十三集 - YouTube 的八卦
#川普#誰是接班人#誰是接班人第一季第十三集#特朗普#飛黃騰達# ... ... <看更多>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 在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線上看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 的八卦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 線上看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2月|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首頁 · pro意思 · 好pro意思 · pro · improperly ... ... <看更多>
誰是接班人第三季 在 [新聞] Toyota Yaris 停產計畫有變?取代Nissa - 看板car 的八卦
原文連結:
https://auto.ltn.com.tw/news/23006
原文內容:
Toyota Yaris 停產計畫有變?取代 Nissan Sentra 進行 TNCAP 撞擊測試
文/記者陳弘智 圖片來源/各車廠
交通部將在 6 月底公布 TNCAP 第二批受測車輛 Toyota Corolla Altis 及 Honda CR-V 的
安全評等結果,而 Ford Focus、Kuga 與 Nissan Kicks、Sentra 則預計分別在第三、四季
末公布測試成績,但近日卻傳出測試名單有所變動的消息,將由 Toyota Yaris 取代 Nissa
n Sentra 成為第四批測試車輛之一。
將在第三季停產的 Toyota Yaris 回歸 TNACP 受測名單,引起外界好奇。
由於 TNCAP 選擇受測車輛的標準,是參考前一年台灣新車銷售前 8 名,並且是以乘用車為
目標,因此貨車設定的中華菱利不在上述測試名單當中,另外有停產、改款計畫的車款將會
排除在外,當初也是因為這樣才讓 Toyota Yaris 停產消息曝光。
至於為何現在要改變測試名單,並是由即將停產的 Yaris 回歸取代 Sentra 進行測試?TNC
AP 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則表示,將會在 6 月底舉辦的 TNCAP 第二季安全評等
結果記者會上對外說明。
原本在第四批受測名單中的 Nissan Sentra 將由 Toyota Yaris 取代。
而可能是 Yaris 停產後接班車款的 Yaris Cross 則已在 5 月中率先在印尼發表,採用 DN
GA-B 平台打造,擁有硬朗的外型設計與最大化的空間表現,動力則將以 1.5 升自然進氣引
擎為主,預計將在第三季正式登場。
日前在印尼發表的 Yaris Cross 有望在第三季導入國產化。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我停產了 我又不停產了
難道是賣太好打算繼續賣?
那這樣DNGA的新yaris cross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11.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86060778.A.C7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