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35歲以下備孕者一次植入一顆胚胎最好
================
很多人都會希望一次生兩個,趕快解決。
但是這是有副作用的,
三胞胎不用說了,
即使只是雙胞胎,運氣不好,
也有相當比例會帶來早產、高危險妊娠、產後出血等許多併發症。
================
今天趁機會來聊一下這個雙胞胎的議題
希望我們劉志鴻教授的這篇文章
尤其是要考慮進行人工生殖的同學
大家可以看一下喔
我是產科醫師
我完全支持這樣的看法
我也常常跟媽咪說
人的子宮本來就是設計給一個寶寶用的啦
沒事最好一次裝一隻
我知道大家都很急啦希望一次搞定
但根據我自己一直在懷孕的豐富經驗(阿不是)
沒事真的不需要把自己搞得這麼辛苦啦
人生不能重來
真的
真的遇到了我們當然一定會陪你度過這些挑戰
但你真的不必硬要急著把自己推入這個火坑
好嗎😌
劉教授全文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960894854022231/posts/3866045830173771/
================
#為何35歲以下備孕者,一次植入一顆胚胎最好
早在2005年
當我擔任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的時候,
由於國內多胞胎高達40%,
多年參加歐盟生殖醫學會會議,
知道這是不好的事情,
當時北歐和日本都比我們低很多。
我於是在報端向政府建議,
應該考慮全面補助試管嬰兒治療,
減輕民眾的負擔,
讓民眾願意配合減少植入胚胎的數目,
以避免多胞胎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因為試管嬰兒治療,
對大部分人而言,負擔沉重。
這讓病人和醫生在治療時壓力很大,
紛紛選擇植入多個胚胎,只求趕快懷孕。
民眾希望一次生兩個,趕快解決。
但是這是有副作用的,
三胞胎不用說了,
即使只是雙胞胎,運氣不好,
也有相當比例會帶來早產、高危險妊娠、產後出血等許多併發症。
換了好幾任總統,
政府也好幾度跟我們協商,
我們一再強調,純靠試管嬰兒補助不夠,
還應該有有許多配套,包括輔育、減稅、工作和住的問題。
我們也請了包括日本、新加坡的專家來訪。
希望政府借鏡他國,提供部分定額補助。
漫長的16年過去,我們終於等到 #試管嬰兒補助政策!
希望這樣遲來的補助政策,
讓大家願意積極生育,
並且盡量一次只生一個,
帶給我們健康足月的下一代。
雖然現在政府只規定,
35歲以下接受補助者,只能植入一個胚胎,
但醫學證據是傾向建議,
38歲以下,還是植入一個最好。
相關資訊請參考:
劉志鴻醫師講述「#極大化政府補助的效益健康足月的下一代」👉🏻 https://fb.watch/77BJzdvVdp/
更完整內容:台灣生殖醫學會以客觀的立場,特別為民眾準備的 「#如何善用補助順利成功懷孕」影片:
👉🏻https://reurl.cc/a9jZG7
================
延伸閱讀👇👇👇
有關多胞胎妊娠
https://drsu.blog/2019/02/18/super190218/
關於三胞胎減胎
https://drsu.blog/2017/09/12/super-170912/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https://drsu.blog/2020/01/03/super200103/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試管嬰兒補助植入顆數 在 Facebook 八卦
< 李主任的第一例驗孕就懷孕!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補助案已經上線
目前本院已經有超過一百對夫妻到門診諮詢並成功申請補助案號。
-
七月一號是一個分水嶺
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是
但是
對某些人來說
懷孕這件事情的困難
卻從來沒有改變過
-
這是一個41歲高齡早衰的患者,小轡
卵巢功能很不理想
AMH = 0.56
更年期指數也明顯上升:FSH = 13
-
從來沒有懷孕過
而且先生是台商,
長期大陸台灣兩地跑
-
因此,小轡真的非常困難懷孕。
-
過去曾在其他醫師那做過三次試管
但都沒有能夠順利著床。
-
後來
小轡中間放棄的一段時間
直到去年年底選擇到我這裡從新開始。
-
由於卵巢嚴重衰竭
取卵狀況也很不理想
幾乎每次取卵
都落在1-2顆之間
我使用微刺激 + 局部麻醉取卵
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讓小轡可以用別的地方的一半左右的價格
就完成一次的胚胎蒐集。
-
經過辛苦的四次取卵集胚
中間有幾次還因為先生不在台灣
又因為防疫無法回來
而必須使用冷凍精子來做試管
最終四次取卵
一共收集四顆胚胎
品質為8C, 8C, 8C, 6C
都算中等到中上。
-
隨著五月起的疫情擴散
小轡的療程又被拖延
又隨著七月份的補助案到來
小轡決定在申請補助之前
先自費植入辛苦收集的四顆胚胎。
-
在六月下旬微解封的時代
小轡經過一次的荷爾蒙週期植入
就順利懷孕
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
隨著試管嬰兒補助案的出現
我認為未來的台灣不孕症患者會出現一個M型化的世界
M型的前一邊
是年紀相對輕,
可能三十出頭或二十末段
因為輸卵管不通、精子不好、嚴重多囊等等
這些人因為過去試管極高的經濟門檻
而被迫去選擇嘗試腹腔鏡手術、人工授精、或者一直試排卵藥等等
但未來這些人會變成試管的主要族群
-
而M型的另一邊
會是超高齡、早衰、反覆失敗、補助案三次用完的、外國的困難個案等等
-
試管嬰兒補助案的出現
對於前一種族群
會有巨大的助益
而且這些人很容易成功
對國家的未來也會有巨大的助益。
-
然而
於此同時
我們也不能忘記另外一群
高齡、早衰、反覆性著床失敗的這群
這群人非常痛苦
就算有補助
也是杯水車薪
三次很快就用完了
然後又該怎麼辦?
-
所以,
我的微刺激局麻取卵方案
未來還是很可以派上用場
而不用韞櫝而藏
-
我始終忘不了一位
我很久以前做成功的一個早衰患者
他也是一顆一顆收集
一共取卵六次
最後成功生龍鳳胎的患者
她親口對我說過的一句話
-
我記得
她總是笑笑地跟我說:
“人家都是集點換鍋子,我是集胚換孩子! “
我不知道每一次的笑容後面,
又有多少眼淚呢?
-
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這一群困難的病人的心
不能被補助案帶來的大量忙碌所忽視
這群困難的病人
也是台灣未來的主人翁
最重要的母親。
-
“小轡是我晉升之後的第一個驗孕者,很幸運順利懷孕了,真是一個好的開始。”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試管嬰兒補助植入顆數 在 Facebook 八卦
< 試管嬰兒補助案:衛生福利部正式方案說明文件:PART 1.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確定要於下個月一號開始補助
公文已經發出來了
-
關於很多大家之前在討論的問題
我會一項一項的回答各位
-
當然
我不是律師
我對文字的解讀就是一般人的理解
或者一個有醫學背景的醫師對於這段文字的解讀
-
畢竟
還沒有任何人申請過
所以詳細確切情形
真的也只能紙上談兵,
就文字上的說明作解釋了
真的有爭議,
恐怕還是會由國健署審查委員判斷為主
-
衛福部的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文字相當長
字字珠璣
為了避免各位吸收不良
也為了避免我的解釋未盡完整
所以我打算一個部分一個部分說明
最後在統一整理一次給大家參考
-
除此之外
我會在這個月底開一場直播
再做一次完整的線上Q&A
-
如若仍有不確定之處
我也會再向學會或國健署做求證
-
首先
試管嬰兒補助在世界眾多國家行之有年
目前已有37個國家提供試管嬰兒補助
台灣從善如流
也跟進世界潮流
減輕民眾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龐大的經濟負擔。
減少少子化的國安危機
立意良善,但為了避免被濫用
仍有許多限制
-
Q1:為什麼45歲以上不補助?
衛福部提出的解釋是:
“考量高齡婦女懷孕生產之母嬰健康風險”
所以超過45歲的婦女不予補助
這個大概就這樣定案了
超過45歲的好姊妹們就沒辦法用到這款補助案
-
Q2:為什麼限制植入胚胎數目?
為了得到適當的懷孕率
以及減少多胞胎及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發生
方案中明文規定:
35歲(含35歲)以下:最多植入一個胚胎
36-44歲:最多植入2個胚胎
這裡的胚胎沒有限制第幾天的胚胎
也沒有做其他的說明
如果這樣
為了維持穩定且良好的單一胚胎植入懷孕率
我的猜測
恐怕胚胎切片(PGS = PGT-A)勢必會是一個趨勢
畢竟
國健署同時對各機構的懷孕率與活產率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如若每個35歲以下的都只植一顆品質中等的D3胚胎
恐怕無法完成衛服部規定的38歲以下活產率需達25%的規範。
這樣實驗室的許多評鑑就無法通過了
-
Q3:補助條件如何認定?
依照文案說明
經人工生殖施術醫師診斷為不孕夫妻,需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者
這段文字只有寫到這樣
沒有進一步地說明
也沒有規範是否需要結婚登記滿多久?
或者需要提供其他檢查報告(如:輸卵管阻塞、精液檢查報告等等)
根據我上次跟國健署的電話詢問
得到的答案是:
“我們尊重醫師的專業判斷,以醫師判斷為準”
“嗯,好喔。”
-
Q4:補助的次數怎麼算?
根據方案說明
受術夫妻需提出申請
自申請日起算一年內
需完成該次申請的療程
也就是說
44歲或者39歲的人
必須於開辦之後盡快提出申請
並且申請後盡快接受療程
以便在年齡的限制範圍內
達到可能得最多的補助次數
以第一次提出申請的年齡為標準
如果39歲的婦女在40歲以前
已經做過3次補助申請
40歲之後,
仍能得以再申請3次
一共仍為6次
若是今年七月已經超過40歲者
就最多3次
一切以:”申請第一次補助時之年齡為準”
-
Q5:限第一胎嗎?還是每胎都可以呢?
依照方案上的說明
每一胎次均可申請6次
每一個單一胎次的嬰兒生產為準
也就是說
第一胎補助六次
生完小孩之後
如果補助案還在
還可以做第二胎
六次全部重新計算
以:”申請「該胎次」補助時之年齡為準”
-
Q6:補助包含哪些項目?哪些部分不補助呢?
所有療程項目:包含誘導排卵 (指排卵藥物)
取卵、取精(若需泌尿科手術取精者)、體外受精(傳統體外授精或顯微注射皆可)、
胚胎培養(D3 或 D5皆可)、胚胎植入、懷孕確認(抽血)
皆屬於給付範圍
但人工授精
跟胚胎冷凍保存費、跟解凍再冷凍費
這三種金額被排除在外。
當然啦,
基本上
這些加總起來
想必是會超過十萬
因此,胚胎切片(PGS/PGTA)或內膜切片(ERA/MIRA)
大概就不再補助範圍之內了。
另外
需要精卵捐贈的患者們
似乎也沒有在補助的範圍之內
-
今天先講兩頁吧
講太多我怕大家吸收不良
總之
整理一下重點
年齡看來是唯一申請的條件
需事前報備申請
申請後是否可以換地方做 (可以的,後面有,我明後天再寫)
每一胎都可以申請
不孕症的判定由專科醫師判定
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結婚滿一年才算
也不用提出任何其他不孕症的檢查結果作為佐證。
基本上所有的試管費用都有補助
但人工授精跟胚胎冷凍保存費、跟解凍再冷凍費
這三項是被明文排除在外的。
最麻煩的點在於胚胎植入顆數的嚴格限制
為了兼顧懷孕率
恐怕胚胎切片會變成常態了
-
“試管嬰兒的新時代即將來臨,一個普及化、補助化、個人化的時代”
“對民眾來說,是一個好的機會。對醫生跟醫療院所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如何用合理的金額、便利的流程、再兼顧穩定的高懷孕率,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
“好想趕快開始做試管阿!!!!!!!”
“手癢、心更癢!”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試管嬰兒補助植入顆數 在 【植入胚胎最常遇到的問題】累積胚胎後再植入比較好嗎? 有 ... 的八卦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何信頤醫師# 試管嬰兒 【來聽聽胚胎 植入 的常見問題】有些人會問我對集卵集胚的 ... 01:14 試管嬰兒補助 方案中,為什麼有限制 植入顆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