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芒果-兩岸不再和平】
福編喜歡芒果,特別喜歡夏天大崗山下,阿蓮區的芒果,就是新種的烏香芒果。烏香芒果好吃又有益身心,但烏龍芒果就會害人國破家亡。
辣英粉到最後2天還在抹紅韓國瑜當選台灣就會淪亡,但真相是英派持續抹紅九二共識,課綱瘋狂去中華化,讓更多 #大陸人擔憂台獨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危機。
而 #中共兵工廠正興奮地等待發大財的時刻來臨。
福編今天介紹的中共主力裝備,是H-6K與 KD-20
(H是轟炸機,6K是第6型轟炸機K衍生型。KD,就是空地,指空中發射對地飛彈)
H-6最原型是前蘇聯的圖-16轟炸機,原先已經是老骨董。但無匿蹤轟炸機如 圖-95(熊式)、B-52(同溫層堡壘)一樣是老骨董。 H-6K 與 H-6 的差異主要在發動機更新、電戰設備更新。其實就是在 H-6 的外殼上,融入更新的資訊鏈時代、加大作戰半徑至3500公里與載彈量到12噸。
#轟6K的量產拜烏東危機時俄國需錢孔急時大量出售新品引擎(D-30KP2)
#大量的烏克蘭馬達西奇大涵道發動機工程師跑到大陸謀生,使中共能國產渦扇18A(對,又是烏克蘭,如福編所一再強調,烏系的工程專家幾乎都已為中共服務)
但只有轟炸機又如何?
1996台海危機共軍體察自身限制後,趁著1997-1998金融危機,烏克蘭經濟更崩潰時,幾乎連廠帶人,把蘇聯版巡弋飛彈KH-55的二廠:卡爾可夫航空工廠(KHAZ),幾乎整個搬到天津。2001時得以開始自產,命名為長劍-10,但使用的MS-400引擎,仍然要向馬達西奇公司(烏克蘭主要航空引擎公司,Motor Sich)購買。
2014烏東危機加劇,烏克蘭財政危機和太陽花台獨運動,軍企又獲得注資後,中共軍企開始新一波加速掏空烏克蘭,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花了200億美元,入股馬達西奇公司還取得一卡車引擎生產「授權」,然後 #把2000名烏克蘭工程師與眷屬整個搬到重慶。其中就包括MS-400的「授權」, #中共也開始大量量產巡弋飛彈(大陸稱巡航導彈)。
轟6K所掛載的巡弋飛彈,就是長劍-10的最新空射版。射程1500公里,彈頭500公斤重(以上詹氏防衛認證,別說我為匪宣傳)。一枚要價100萬美元。
#一架轟6K可以在台灣東邊1000公里外發射6枚空地20
#導引系統為海上衛星導引與陸地影像比對。
#50趴彈著半徑10公尺
#因為貼地飛行可以攻擊隧道口或碉堡口
#中共現役轟6K超過100架
中共的轟6K可完全在我方航空識別區外發動攻擊,加上加油機的增加,使中共空軍可以派出大量戰鬥機護航。
#轟6K開火前我方完全沒有阻止手段
#東部也在打擊範圍
因為巡弋飛彈的精準性,機庫、隧道口、高壓電塔、主要輸水管、電信中繼站、彈藥庫都可以打擊。
幸而這些飛彈速度不快,可以靠一般快砲攔截,但快砲的導引雷達可能在第一波PHL-16長程火箭(短程戰術導彈)中被毀。
那覺青一定要吐我,中共這麼厲害,幹嘛還不打? #因為多數大陸人還在觀望選舉結果與課綱的改變
一顆100萬美元的空地20巡弋飛彈,一波空襲300枚,就是3億美元,加轟炸機操作費用與空軍護航費用大概剛好3倍變9億美元。
要準備實際進攻,要空襲起碼20波,就是180億美元,然後為了避免出現其他方面的戰略真空,一樣得加倍補足飛彈與準備空軍補給維修。
#要台海開戰為壓制空襲起碼要另外540億美元
#解放軍平常備彈僅供例行實彈訓練與局部衝突
#大陸同胞鷹派跟你們說武統很簡單絕對是騙你花錢入坑
#540億美元可以改善醫療與兒童健檢
#但中共絕對能為開戰動員生產出海量巡弋飛彈
#全大陸絕對會為台獨而勒緊褲袋戰爭動員
#台獨份子唬爛大陸打不下台灣更是世紀謊言
#鷹派英派一家親
#戰爭沒有贏家
#和平沒有輸家
#總統票投2號韓國瑜兩岸庶民共同發大財
福
「設備工程師在幹嘛」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Facebook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心得] GG設備相關經驗談-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製程工程師主要是幹麻的?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工程師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問卦] 設備工程師,是最低階的工程師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工程師工作內容ptt - 軟體兄弟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工程師工作內容ptt - Natashaho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Re: [問卦] 設備工程師算是工程師嗎?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請益] 輪班設備工程師的未來發展- 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學長姐分享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心得] 面試心得聯電/GG/可成/神轎/包子/京達/A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Re: [心得] 新鮮人都這麼懼怕當設備?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問卦] 設備工程師算很累的工作嗎? -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請益] GG設備的工作內容? - Tech_Job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請益] 輪班設備工程師轉行| Tech_Job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請益] 資工所是否能應徵設備工程師? -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工程師工作內容ptt [請益] - Chris Miller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討論] 工程師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做不久? - Tech_Job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工程師ptt - Paula 的評價
- 關於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臺積電工程師ptt 的評價
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八卦
歡迎回到【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為什麼要做這個Podcast節目
想透過訪問各行各業,給正在職涯卡關的人一些參考和方向,對我而言也可以向不同領域的職人學習,蒐集他們身上的「超能力」
❌為什麼我們要不務正業
原因有三個:
1⃣事業上多元發展
2⃣正職上多重輔助
3⃣生活上多彩多姿
首先,事業上多元發展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現在是斜槓時代,許多人逐漸發現穩定的工作好像不再持久、企業再大也不一定能基業長青。舉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在節目上曾經訪談副業教練王明聖老師,他出的一本書叫《多找個籃子放雞蛋》,就是很傳神的理解,發展副業、培養多元技能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呀,尤其是現代、甚至在不久的未來,很多事情都不斷的在取代我們原本的認知跟工作需求,若永遠只守住單一發展,就像你的錢只投資在一支股票上,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嗎?
正職上多重輔助,舉個例子來說而言,因為過去自己訓練簡報的能力,還參加學校簡報比賽取得好成績,沒想到在現在的工作上,簡報製作和上台說話的能力就用上了。另外,也因為做了Podcast,在做受訪者調查訪談的時候,其實這過程與正職工作中和客戶溝通、調查廠商需求是相同的。因此,不務正業並不一定要創業或開啟斜槓,擁有跨領域的認知和能力,可以讓你在正職的表現更突出、更無可取代。
最後,生活上多采多姿,我就不得不講到對我人生影響的top1電影:Be a Yes Man沒問題先生。除了金凱瑞演戲很出色之外,我覺得完全可以用裡面的劇情來解釋為什麼要不務正業。劇中的金凱瑞一開始因為一些原因過得非常不好,妻子跑掉、朋友討厭、將自己的心給封閉起來,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他開始得發誓自己遇到什麼事情都要Say Yes,沒想到這個看似很鳥的舉動就讓他的人生就此徹底改變。當然過程你可能會覺得很麻煩,但當一個一個的yes之後,所有他學到的、他認識到的人、他學到的技能都幫助他可以變得更好,生活也變得更精彩,甚至有能力可以貢獻社會、幫助別人。最後,那種散發光芒的狀態也讓片中的金凱瑞自然而然變得與眾不同!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對任何事物保持好奇、對任何事情勇於嘗試,Say yes to everything,找到我們的熱情之所在,盡力將心血傾注其中吧!
❌收聽Podcast節目到這裡
。Apple:https://apple.co/2BycIiV
。Spotify:https://spoti.fi/35Kp8Sw
。KKBOX:https://bit.ly/2KWKXbr
。比較常出沒在IG @william.buwunight.podcast
❌節目列表陸續更新中
S2EP23 整理師 | 其實整理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普通人也能學會的精準整理術 / 精準美學 Mini
S2EP22 副業教練 | 傳授「不務正業」也「不誤正業」的本事 / 副業學校 王明聖
S2EP21 行銷接案 | 行銷新手該如何進步 培養現代職場人人都需要的行銷力 / 野羊
S2EP20 少年頭家 | 18歲就創業的大學休學生,分享自我探索的不太乖哲學 / Bello
S2EP19 旅行創業家 | 結束369天的環遊世界,我把世界帶進台灣 / 徐銘遠Chester
S2EP18 線上英語家教 | 為什麼我這麼用功學英文,但看到外國人還是不敢開口? / LuLu
S2EP17 職涯作家、講師 | 該如何給予需要幫助的人職涯建議? 克服迷惘的人生指南 / 野羊
S2EP16 遠距英語教師 | 我想活得和周遭人的期待不同,真的可以嗎 / LuLu
S2EP15 泰國藍帶主廚 | 逃避不可恥還很有用,逃離外商改學廚藝的翻轉人生 / 暹羅猴老大
S2EP14 催眠師 | 前世竟是俄羅斯將軍?學會抵抗誘惑的自我覺察術 / Candice
S2EP13 半導體、顯示器設備工程師 | 外商幸福工程師的跨國職場與生活 / 台灣應材
S2EP12 書店店員 | 在網路時代好好讀書,談閱讀的意義 / 三個賣書人
S2EP11 雜誌總編 | 好好過日子,培養編輯雜誌的生活覺察力 / 大雄誌 王倚祈
S2EP10 旅行作家 | 把下班後的夢想變成職業 / 旅行沙舟 張J
S2EP9 占星師 | 用占星找尋自我的自雇者養成之路 / 文森特
S2EP8 在地經理人 | 把想法不同的陌生人變成夥伴 / 米濃聚落 陳佳鴻
S2EP7 獨立記者 | 面對真相:永不放棄、永遠質疑 / 陳映妤
S2EP6 訪問主持人 | 如何養成讓人眼睛一亮的提問力 / 你在幹嘛Han
S2EP5 消防員 | 學會與死亡和恐懼共處 / 阿憙
S2EP4 演員 | 我們是否也能演好「人生」這部戲 / 群堯&瑩美
S2EP3 生活黑客 | 人生就要破解系統不斷升級 / 雷蒙
S2EP2 劇場導演 | 如何擁有導演的洞察力 / 歐摩
S2EP1 專利師 | 幫普通人上一堂專利攻防課 / 胡書慈秘書長
S1EP38 音樂經紀人 | 為何在台灣大多數學音樂的人賺不到錢 Make Music Make Money - Linda
S1EP37 環境教育 | 海洋垃圾的怪奇物語,拯救海洋其實可以從簡單開始 / 湧升流環境教育 李東霖
S1EP36 泌尿科醫師 | 燒結菜花的細菌飄到鼻孔? 尿尿地方的迷思破解者 / 大鳥博士aka陳兆宏醫師
S1EP35 國際ISO稽核員 | 強者的路上是孤獨的,系統管理大師淬鍊之路 / Steven展宏
S1EP34 巧克力農場 | 屏東可可邁向巧克力王國的重要推手,返鄉青年的美麗與哀愁 / 好時丰農 黃琬倫
S1EP33 監獄管理員 | 人間煉獄? 在監獄工作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 釣客
S1EP32 台灣小姐 | 代表台灣重新奪回國際小姐的舞台:「自信就是最好的妝容」 / Joyce邱怡澍
S1EP31 博士後研究員 | 當一個參與COVID-19疫苗開發的菜鳥研究員,是什麼體驗? / Scott
S1EP30 餐飲內場 | 你想開一間家喻戶曉的林聰明,還是享譽國際的米其林 / 書時料理小P
S1EP29 共同辦公室 | 想經營Co-Working Space是門好生意嗎 / WEE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老闆
S1EP28 賣粽人 | 肉粽不是我的最愛,但我已經嫁給肉粽了 / 郭家肉粽 郭明坤老闆
S1EP27 商業地產開發 | 百發百中諸葛亮,談中國地產開發的怪奇物語 / WEE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老闆
S1EP26 偏鄉教師 | 想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找到想做的事,我加入了Teach for Taiwan / 王雅民老師
S1EP25 職業軍人 | 你每天在網路上罵的中共,對我們來說是真真實實第一線的威脅 / 小郭
S1EP24 藥師 | 長期不被重視專業的我們,口罩發放或許可以藥師被看見的好機會 / Daniel
S1EP23 移民顧問 | 不一定是舉家遷移,而是創造國際間更多的選擇機會 / Maggie
S1EP22 生涯規劃師 | 讓我為你心中的種子澆點水,用你的力量讓心中的種子發芽 / 小雅
S1EP21 老人送餐 | 我們不只是要讓長輩吃飽吃健康,更要他們吃開心吃享受 / 銀色大門
S1EP20 市議員 | 每一件你認為的無聊小事,可能都是民眾的人生大事 / 黃捷
S1EP19 原住民文化交流 | 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節目上哭了,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同大哉問 / 法法漾播客 Sagubi
S1EP18 賭場荷官 | 最有趣、最悲慘、最黑暗的賭場秘辛大揭密 / Carol
S1EP17 教育訓練人員 | 保險業也有教育訓練? 百萬年薪業務の養成 / 道舜
S1EP16 高中公民老師 | 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表達立場,我在班上模擬小型市議會 / 詠霖
S1EP15 部落客 | 幫客戶分析客群與你的重疊之處,是案子源源不絕的關鍵 / 原味覺醒Moni
S1EP14 行動心理師 | 我們懂得上健身房練身體,應該也要懂得找心理師來「心理鍛鍊」 / 阿濡米
S1EP13 遊學顧問 | 代辦菲律賓遊學:最常遇到學生爽到不想回來 / 仁育國際John
S1EP12 車用電子工程師 | 擁抱「接近客戶」思維,當個不一般的工程師 / 猩哥
S1EP11 口譯者 | 翻譯翻譯,什麼叫做口譯 / Kimi
S1EP10 Podcasters | 致敬所有正在燃燒熱情,聊出一片天的我們 / 彼岸薄荷
S1EP9 示範演奏家 | MBA轉職音樂家的電子琴人生 / Eric
S1EP8 專利審查官 | 台灣專利其實很強? 走入專利攻防戰的世界 / Peter
S1EP7 新創輔導 | 你這麼年輕,真的能輔導我們創業嗎? / 小培
S1EP6 插畫設計(萌系繪師) | 這怎麼聊啦? 一窺神祕二次元的異想世界 / Amo Heavell
S1EP5 牧場管理(下) | 為什麼你那麼年輕,竟然跑到山上養雞 / 大野山雞 啟洋
S1EP5 牧場管理(上) | 我們養雞,從第一級產業到第三級產業全包了 / 大野山雞 啟洋
S1EP4 動物園照養員 | 我們的夢想其實就是失業 / 阿炸
S1EP3 人資管理 | 開箱公司裡的人資到底都在做什麼 / 張安妮Annie
S1EP2 空服員 | 不太乖「前」阿聯酋空服員的奇幻旅程 / 張安妮Annie
S1EP1 生產管理 | 將理性與感性做到極致的人們 / J小姐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威廉の職業圖書館
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Facebook 八卦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製程工程師主要是幹麻的? - Mobile01 的八卦
在電子業設備和製程工程師好像缺很大每天都在徵人請問這兩種工程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 哪種比較有發展性? 哪種薪資較高? 新鮮人來說,起薪容易比業務和研發 ... ... <看更多>
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設備工程師 | Dcard 的八卦
如題,想問各位年薪破百萬的大大們,小弟因為就讀科系的問題,去到台積99%都是設備工程師,然而前幾天終於收到一封製程工程師的面試通知,但不幸收到的是大家公認最操 ... ... <看更多>
設備工程師在幹嘛 在 [心得] GG設備相關經驗談- 看板Tech_Job 的八卦
分享一下我在GG設備工程師 (EE) 的生活經驗談,以下內容為大部分人會遇到的問題
,把我想到的分享給各位想進GG設備的人當作參考:
1.設備門檻
至少要是理工背景出生,在裡面任何學校背景都有看過,從四大碩士一直到私大學士都
有例子,所以門檻很低
2.設備工時 (平均12HR)
日班 (8:30-17:30):工作內容最雜,什麼事情都得做,一定會加班的,平均下班時間落
在20:00-21:00,運氣不好一點做超過22:00,不過算少數,最扯有看過做超過00:00
小夜班 (15:30-00:30):工作內容最主要為值班,平均下班時間落在2:00-3:00,正常狀
態下約17:30交接,交接結束後值班到大夜來接班,就能收工,好處是工時短
大夜班 (一到五 00:00-9:00) (六日 20:30-8:30) : 工作內容最主要為值班,平均下班
時間落在10:00-11:00,和小夜的工作差不多,不過早上得面對老闆交接機況,壓力相對
會比較大
PS:以上工時超過皆可報加班
3.設備輪班頻率 (理想狀況1個月輪一次)
一個月內約會有10-12天為日班,5天小夜班,5-6天為大夜班,意思就是一個月內必需經
歷 3 種作息,通常大約20-30天就會遇到一輪大夜,這還必需視人力的調度,最差狀況
有看過2週就輪一次 (通常會發生在頻繁走人的課別上)
4.工作內容 (原則上做的事情不會讓你學到專業技能,只限繼續作設備才有用)
(1) PM (機台例行性保養) : 通常是助工做
(2) 線上值班 (機況維護、即時性 Alarm 處理)
(3) Trouble shooting (修機)
(4) 新機台裝機
(5) Offline job (料/帳務、Alarm、FDC、6S、PMS.....Sponsor)
5.線上值班
通常新人三個月開始拿手機線上值班的時候,就是開始浮現離職念頭的開始,值班手機
會接收各種機台不同的 Alarm 訊息,包括:FDC alarm / Tool alarm ...,然後還會有
製程(PE)、製造部(MFG)、Leader、Boss,來電來詢問各種機況,機台什麼時候可以交回
等等各種問題,另外,還有機況交接需要編輯,幾乎沒時間讓你好好喘息,線上值班當
有現場機台 Alarm 需要確認,就必需進入 FAB;原則上現在機台遠端都能操作,運氣好
的情況下,是可以坐在外面值班的,基本上以新廠的值班loading,你有可能會走不進
FAB 裡面,如果在日班可以打給裡面的人尋求支援,新人建議進去裡面學習,當然通常
這也很看裡面的學長要不要幫你,通常不會幫或者會被靠北的,團隊氣氛不會太好,
當然以新人的角度也要看你的求知慾到哪,會影響你後面獨立值班上線的速度,值班基
本上偏硬,有可能運氣不好你必需走進FAB裡,手機 Alarm 要一直送,還需要接老闆的
電話,不過這些基本上都是熟練度,值班多次了速度都會變快,反應也會變好,什麼東
西重要,什麼可以不管,有些人反而會喜歡值班,有些人寧願不要值班被手機煩
6.待遇 (錢相對多外面多)
第一年:約 100-120 W
第二年:約 130-150 W
第三年:約 180-200 W
第三年後考績不要太差 200W 應該會是基本盤
以上數字會根據你的輪班/加班/分紅有所不一樣
PS:研替新人 或 前段國立大學新人會有2個月左右的簽約金 (時效為1年)
7.交接 (靠北久)
最主要就是把機況報告給老闆聽,早上 (8:30-10:00) / 晚上 (17:30-18:30)
(18:30-20:00) (20:00-22:00),晚上交接有看過這三種時間,所以一天交接時間平均約
花2-3小時
機況交接結束後,會有一些KPI需要review 或是各種宣導,接著leader會派工指定每個
人當日的工作內容
Q1:為什那麼晚交接 ? 通常會因為在等老闆或leader到才能開始,不過每個課的模式不一
樣,聯絡的上老闆,通常會知會先開始或是等他一下
Q2:為什交接那麼久 ? 通常會是老闆或leader有重要問題開始review停下來討論的時間
& 機台數量多(尤其在新廠),交接出來的機況通常都有一定的數量
8.吃飯 (三餐不正常)
關於吃午餐這件事,設備不太可能12:00在跟人家排隊要刷餐,平均開始吃飯時間約落在
13:30-14:00,有看過完全忙整天沒時間吃的,沒有人會叫你不吃,不過常常值班需要接
電話,或是老闆打來催進度,都會讓你真的沒辦法好好吃飯,
結論是,不太會有時間讓你坐下來好好吃個飯睡個午覺,做事情之前吃飽一點!
9.午休 (不太有時間讓你好好休息)
正常午休時間落在12:00-14:00,意思是在這段時間坐在位子上休息,不會有人靠北你,
如果不是這段時間,就自己在餐廳休息,有聽過學長說做設備不要坐在位子上睡覺,會
讓人覺得你過太爽?
也有看過很多leader 中午都會睡覺,有的老闆大概13:30會把所有人叫起床,所以可以
觀察到幾乎沒有人會在位子上休息,如果忙到15:00才出FAB要午休,自己想辦法在餐廳
休息一下
PS:不管在哪家設備,都不能坐在位子上太久,除非你是leader或是有重要任務要做,不
然一定會被靠北過太爽!
10.派工
小/大夜班比較單純一點,就是值班,顧好線上機況和值班手機,不過也有看過大夜班
邊值班還有做offline job的日班事情就比較雜,除了值班人員以外,會有線上的
Trouble shooting / 裝機 / Offline Job,平均收工下班時間幾乎落在21:00
11.未來工作發展性 (發展性偏低)
(1)設備相關
a.設備代理商:年薪打7-8折,通常第一關基本要求是英文能力,所以有想要轉換到設備商
務必先把英文準備好,錄取機會大增
b.其它晶圓廠設備:年薪打5-6折,可以當作是去休息,loading 相對會好一些,不過不是
絕對,有可能一樣賽
PS:假設學經歷為非電子電機相關,很大機率就是繼續做設備相關,轉換性質不太容易
(2)非設備相關
a.FAB 端 (製程 / 製程整合 / 產品):前2項會比較有機會
b.系統廠:年薪打5-6折,自由度會比待在晶圓廠好很多,工時和loading部分不一定,很
看你待什麼單位
c.IC設計:年薪高於GG,不過轉換成功機率極低,除非有相關技能才進得去
PS:假設學經歷為電子電機相關,要脫離設備越快越好,最好別待超過一年,有機會轉成
功,不過也是要靠一些機運
12.關於JOS (很難)
a.主動轉:通常成功機率極低,有看過轉換成功地也算少數,尤其是要轉換性值
(Ex:PE=>YED),通常女生轉換成功的機率偏高;有看過同事JOS失敗的例子,自己看好部
門與對方老闆談OK,結果被自己老闆打槍,後來被迫指定要去的部門
b.被動轉:這邊只的就是轉去新廠,當你被老闆選上時,幾乎等於被迫要轉換去新廠,只
要你沒拒絕,成功機率百分百,因為沒有人會想要去新廠,通常會有一些相關補助 (約2
年而已),一年多個20-30萬
13.新廠能去嗎?
以個人看到的經驗,新廠的離職率頗高,每年暑假都走一堆人,
給各位良心建議:奈米數越小、廠別數字越大的廠,建議不要去,不過有傳言老廠也沒
好到哪去,只能說對大部分人而言,GG只有操和非常操2種選項
14.離職的時機點
2月或8月為離職高峰潮,在此建議不想做超過3年以上就趕快走了,因為在裡面學到的
技能出來完全不能用,你能學到的設備技能只能去設備相關才派得上用場,
待越久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會非常難轉換跑道,被這份工作定型,出去也不知道去哪
裡比較好
15.新人離職率
以現成例子3年內設備看到的離職率約 60-70% (自己看到的非絕對),通常最多做個一
年就跑了,當然也是有人做得很開心待得住,每個人能接受的工作環境本來就不一樣
16.離職原因
通常去跟老闆講這一步都會考慮老半天,重點是要擺明要走的決心,不管別人說什麼
都不能動搖,講實話講真話都好,管它那麼多,講都會說現在非常缺人,拜託你留下
來,有可能有專職負責的 Sponsor,沒有你不行,別傻了,沒有你就做不了的事情,
更值得大家檢討,為什麼沒有你就不行?這麼大一家公司如果還常常再喊缺人,這是他
們要解決的問題,為什麼會常走人甚至招不到人來,值得大家來討論反省,所以,如
果要離職務必下定決心,好聚好散,只有你的前途才是真的!
17.幾年後有機會不用輪班 ?
通常10年內幾乎都是要輪夜班的,除非升到33才不用輪班
18.FAB工作特性
需要久站、不能整天坐在辦公室、一天穿無塵衣6-8小時不等
優點:實在想不到,比較自由吧,躲在FAB裡很難有人找到你
缺點:水喝的少、容易憋尿,長期身體容易有慢性病
19.四大 MODULE 操度
普遍認為操度:蝕刻>黃光>擴散>薄膜
不過在 GG 裡我不認為有爽的,還會跟你的老闆是誰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以上比較也
不是絕對!
20.MAE在衝啥小 會分擔輪班loading?
簡單來說 AE 原本的工作就是只負責 PM,17:30-19:00有機會可以下班 (越新的廠會越
晚)MAE 就是必須要輪大夜班擔任值班的角色,初期目標為分擔 EE 輪值夜班的頻率,
最終目標大夜全部給 MAE 值班 (18A/B 廠有再執行)
就我所知道的,裡面的 AE 大部分人都不想輪班的,AE 會自我定義工作事情就是把 PM
做好,不太能加班目前已經出現 MAE 人力短缺的狀態,該公司開始往更後段大學去招
募人才個人認為 MAE 能有效分擔 EE 輪班的頻率,一直到 EE 完全不用輪班,機率非
常低,有種可能是提高 MAE 的待遇才有辦法去吸引人進來,不然白癡才來做 MAE,領
的錢只有工程師的一半,要做跟工程師一樣的事情.....
21.什麼樣的人適合做 GG 設備
(1) 缺錢
(2) 對修機有興趣
(3) 白天睡得著 (需輪夜班)
(4) 願意捨棄和家庭相處的時間,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
22.做完 GG 設備離職後的個人心得
(1) GG 只有操和非常操兩個選項,沒有爽的,通常氣氛好的課別加上老闆人也不錯,新
人才有機會待得住
(2) 待遇部分相對好很多,不過請記住一點,沒有錢多又讓你爽的,會給你這麼高的待遇
,通常會要你 100% 的時間和精力貢獻給公司
(3) 在產線的工作內容真的完全學不到專業技能,出來找工作不走產線相關非常難找工作
,能學到的大概就是怎麼做人,良心建議,真的不幸進去了,不想做就趕快出來
以上為個人的 GG 設備經驗談,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or站內信,謝謝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1.2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37238738.A.DD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