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vor Bazaar 飲食美學市集
我喜歡今年的華山flavor bazaar 飲食美學市集,格局比較方正,路也比較寬,雖然人一樣很多,但至少沒有聞到隔壁的汗臭,更不用拚死活的往前擠。攤位店家選擇眾多,不單只有咖啡,還有賣酒、賣茶跟漢堡包。 整個場地沒有太多生硬設備,更沒有咖啡展那些賣機器設備、飲料包材跟生豆代理商,很好很好。
開始有些IG上的人跟我打招呼,但其實有些我真的本人沒認識,讓我驚訝怎麼認出來。 難道是因為穿了被問過很多次你自己做的lioncoffee衣服嗎?但那其實是UNIQULO的七百五T恤,連帶被問說你要不要出書很多次!
"大家都出了,你在幹嘛?" 虎咖啡老闆嗆我基隆安不在宜蘭就不去。其實我也沒去幾次基隆,但我也沒說上禮拜我去宜蘭走走,善意謊言很重要!VV學長抱怨我跟蹤他,但其實是他一直撞到我,我都沒說他還在美食展裡面剪頭髮,是真的喝到一半就去旁邊剪頭髮的剪頭髮。很奇妙美食展裡面有剪頭髮的,人果然顧內在還要顧外在。
咖啡空少推著老婆家的小狗有點過於可愛。美食展很多狗,我覺得他們老實說有點辛苦,因為入口處那間很紅很香很邪惡的柴窯火腿漢堡包要等候一小時,還排到世界咖啡冠軍家門口去。還好狗狗都很乖而且不用等就有糧食可以吃,但是冠軍一邊帶小孩一邊煮咖啡就笑笑的希望先吃甜食喝咖啡再去吃鹹食的觀念可以建立。冠軍對面那攤賣多肉的sind有賣150元的一杯手沖一盆多肉,好像聽起來比對面100元三杯咖啡還超值。但其實賣SET是一種流行,因為隔壁條,三重西當也賣套裝提拉米酥與咖啡。會特別不是因為價錢很低,而是因為提拉米酥是鹹的,你以為他是女生但其實誤會一場,他是男的。
後來我意識到我整天都在喝酒,咖啡喝沒幾杯,酒倒是大大小小連同別人給我一兩口的12還是13杯。 第一杯bar春花賣的調酒就直接開啟了我一整天的不歸路。我個人極力推荐但絕對不是因為喝酒還送酒杯這種讓人錢一下就掏出來的路線,我有我的尊嚴。但講到掏錢,我先跟穿白袍的Draft land道歉,因為太常被人灌飲料導致很認真的點了一杯有濃濃烏龍焙火香的那杯,拍拍屁股就走,我認真道歉。但絕對是因為很好喝而不是補償心態讓我到處推薦。後來陸續喝了很多我其實都忘記是誰給,像淡水媽媽嘴也有賣,但機器太炫導致我都忘記是誰分我那杯,反正喝咖啡跟喝酒同時互補這件事夠讓人值得多待一天,決不是明天還要看台灣愛樂壓決賽。
愛樂壓就是一種很歡樂的大賽,至少不用擔心前幾天的爭執出現。而且今年不用認真拍,因為很認真的咖啡之道(coffee walker) 夠專業夠厲害。所以我們只需要關注像是邊緣人協會洪人怎麼左擁右抱,就不必關心自己朋友參加有沒有晉級,反正有的收一收,有的有明天。還是先替晉級的恭喜,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人都想拿冠軍。冠軍其實很多,走在路上都會撞到,就像沒事就會遇到日本來的世界手沖冠軍TETSU,他跟我說他來拍HARIO影片,明天就回家。我們交談都說英文,不說日文,但我希望他像抹茶店六丁目的奈緒子,都有辦法說中文,不說日文,但其實整場她跟妙妙都低頭刷抹茶,我也忘記他有沒有說中文了。 還是夢想比較難實現,所以比賽旁邊有夢想可以外帶,還是23家的夢想一起外帶,外帶的同時還有寅樂屋咖哩可以吃,然後今天不擺攤車的搖滾安迪煮好喝的creamy black給你喝,對,又是SET!
我喜歡今年的華山飲食美學市集,咖啡人還是一樣可愛,S.O.因為咖啡機罷工換了一台之後阿吉跟我說有沒有看過一次用兩台的,可愛吧! 但我覺得闆娘茉莉比較可愛然後他們也有賣SET,三杯的SET比較超值,而且整個攤都很可愛。
所以去逛展吧,華山飲食美學展 。
#我沒有喝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Alvinist / 艾爾文的生活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工具的功能: - 讓手機變成一套完整的 VLOG 拍片設備。 - 提升聲音工作者的收音品質與工作效率。 備註: - Android 的使用者,如果使用 Open Camera、Filmic Pro 等專業的錄影應用程式,也可以切換麥克風使用。 產品名稱:SHURE Motiv MV88+ 台...
設備代理商英文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3
長久以來,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關於電吉他相關的所有週邊器材、對比正常的電吉他愛好者而言,我可能更著重在『數位模擬』的發展面向上,而不是非常熱衷於類比器材的追求;當然!我認為真空管音箱組加上優秀的效果器,絕對是非常迷人的音色首選方案,但如果我們的工作場域就是無法提供『讓真空管器材好好工作』的外在環境條件的話,『數位模擬器材』用於『解決客觀環境的障礙』來說,應該已經是近年來所有樂器製造商所不能忽略的主流思考了。
每一年對於各個樂器製造廠牌來說,最重要的技術發表與競技場合 --- NAMM Show,在今年年初可以觀察到的主要發展趨勢,是『IR』技術加載到所有你看得到的產品類型上,從包括『Suhr』所發表的 PT15 I.R. 音箱頭: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 ,到『Audient』所發表的 SONO 錄音介面:https://audient.com/products/audio-interfaces/sono/overview/ ,對於電吉他愛樂者、工作使用者來說,這種『類比混搭數位』的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會越來越多,也因此,瞭解並熟悉『IR』的使用,應該會是新世代樂手無可避免的全新課題。
在『全數位模擬』的器材方面,『Kemper』與『FRACTAL』應該已經底定了高單價市場上的兩大技術門檻而分庭抗禮、各擅勝場;但在中、低價位的市場爭奪戰,我們不得不特別觀察到中國的幾家新興廠牌,已經將工業產品的完成度,提升到令人詫異的水平,而將原本的日系產品,驅趕到更低階、更入門的位置 (可以觀察一下 Zoom 所推出的最新產品 G1 Four: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guitar/zoom-g1-four-g1x-four-guitar-multi-effects-processors )。而今年的 NAMM Show 中,最讓消費者期待的中價位器材,可能就是『Mooer』的 GE300:https://www.gearnews.com/namm-2019-mooer-presents-powerful-ge300-prototype/ 與『Hotone』的 AMPERO:http://www.hotoneaudio.com/news/297.html 了 (雖然另外一家『JOYO』也公佈了產品 Gembox 3:https://www.facebook.com/JoyoGembox3Effects/ ,但網路討論聲量好像沒有那麼集中)!從這兩家中國廠牌一釋出產品訊息開始,我就一直在注意這兩個產品的技術規格與完成進度;而 Hotone 更早就開放了網路預購,似乎意味著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將產品面市。果然,在春節之後,透過北京朋友的大力協助,我拿到了第一波預購的實際成品。經過幾天的實地操作之後,有一些粗淺的使用心得可以來分享一下。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1 Hotone AMPERO
為什麼我覺得在中價位器材領域,『中國製造』已經將『日本製造』驅趕到邊疆去了呢?其實,從 AMPERO 的外包裝一直到產品本身的質感,我認為所有的工業設計與製作完成度,不用說臺灣了,連日本可能都無法以相近的成本去執行到這麼高的水準!可能要等到你親手、親眼拿到、看到 AMPERO 實體,你才能瞭解我的讚嘆 … 且不說它外表的黑色髮絲紋路烤漆的細緻,與幾乎與 iPhone 一樣大的觸控式螢幕的亮度、彩度了,我幾乎不敢相信按照 Hotone 的技術規格書 (http://www.hotoneaudio.com/downloads/manual/Ampero/MP-100%28Ampero%29_Online%20Manual_CN_V01_190119.pdf ) 所提到的所有硬體、軟體,可以建制在這麼短小輕薄的體積裡 (請參考它與前文所提到過的 TECH 21 RK5 的大小對比照片)!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
在這種『又眼紅、又忌妒、又讚嘆』的複雜心情下,我的測試筆記是:
1. 在電源方面,AMPERO 原廠所提供的 18V 500mA 數位交換式變壓器,很意外地讓本體在工作時會發出一種高頻的數位雜訊 --- 以 Zoom 的相關產品來說,如果你不是用原廠提供的變壓器、而是使用其他廠牌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也會發出這樣的雜訊,不過,只要是使用原廠所配置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但 AMPERO 剛好相反 --- 我必須更換成類似在光華商場購買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才能將這個數位雜訊消除,這其實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惑。
2. 如果多年前 Zoom 的產品就能做到『自定義的效果器序列』,那麼 AMPERO 在這個版本中的『固定式效果器鏈接』就顯得有點兒侷限了。雖然,原廠所設定的鏈接已經非常接近大多數吉他手在效果器盤的擺放順序與思考邏輯,也應該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音色設計使用需求,但這種『想要多一點彈性』的奢望,我還是希望能在未來的韌體更新中可以被達成 --- 如果它不是來自於硬體限制的話。
3. AMPERO 是各國同類型產品中,少見的無法在『Preset』模式與『Stomp』模式之間切換的特例 --- 也就是說,你無法進入到那種『可以切換任一效果器 on/off』的 Live 使用慣性。但它提供了一個『CTRL』的切換鈕,依照使用手冊的說明,你可以從 AMPERO 的編輯頁面中去指定你希望切換的效果器族 --- 這樣的功能有點兒像是你用『Loop Switch』去『指定開關』一個或多個效果器,如果設定得宜,它可以讓你在同一個『Preset』裡呈現兩種不同的音色變化,搭配同一個頁面『Bank』的三組 Preset,可以很簡單地切換六種音色設定,就現場演出的需求來說,也還算應付得過去。
4. 在開始編輯 AMPERO 的音色之前,我建議應該要先讀過它的使用說明書。其實,從它附錄的中、英文使用說明書的敘述方式與遣詞用句來看,你可以很清楚理解到現今的『中國製造』與十年前的狀況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進步了。我也必須說,AMPERO 的音色編輯能力與內容,已經不是單用直覺的方式就可以全部發揮的,許多個人化的設定,只要能對說明書按圖索驥,應該都可以達成希望的樣貌。官網同時可以下載電腦用的編輯軟體,而且都有中文說明;雖然是使用簡體字,但的確很能讓人一目了然。
5. 最重要的音色部份,我認為 AMPERO 所製作的 Drive Pedal 類效果器,效能都有非常好的水準 --- 這應該與前幾年 Hotone 所發展的『XTOMP』系列產品 (http://www.xtomp.com/xtomp/description ) 所建立的音色技術與資料庫有直接的關聯。同樣的原因,AMPERO 所提供多達 64 個音箱頭模擬、60 個箱體模擬與 10 種收音麥克風模擬的相互搭配、組合之下,我覺得 Mid Gain 以上的音箱頭音色,都有超出這個產品價位的表現。不過,在『數位模擬』技術上最難突破、最難讓消費者心悅臣服的 Clean Tone、Break 與 Low Gain 的這些音色表現上,如果單純要用單一的音箱頭音色來論,我覺得 AMPERO 就只能是『還過得去』的感覺 --- 主要是因為在最基礎、最重要的 Clean Tone 音箱頭模擬音色方面,你很難調整出讓你真的可以感覺得到『細膩動態』的音色平台 (奇怪的是,Hotone 在早年所研製的迷你音箱頭系列,特別是仿 Vox 的那個型號,其實動態表現是非常優異的 --- 也許,實體與模擬,終究還是有物理上的絕對限制吧?);不過,如果先調出一個堪用的 Clean Tone 平台,然後搭配 Drive Pedal 去做認真的音色調配,我覺得還是可以整合出分數還不錯的 Break 與 Low Gain 的音色組合。
另外,我在調整 AMPERO 音箱頭的各種參數時,覺得這些的聲音基礎,在『觸感』上會很類似『Kemper』那種『音色快照』的特徵,就是那種雖然參數都可以調整,但調整超過一個範圍之後,聲音就會『迷失』、『模糊』了原有形體的感覺,反而會覺得沒有調整之前還比較好聽的奇特感。
在其他調變類、時間系與空間系的效果器表現上,我覺得 AMPERO 提供了一些還算有趣、但應該不算是『究極華麗』的元素;如果你對於這些類型的效果器有一定的要求,我想,你很可能只能把 AMPERO 當成單純的『前端型』音色組 (動態類效果器+破音類效果器+音箱頭+音箱箱體收音),而另外尋求其他高階效果器的支援了。
但我很想特別強調其中一個技術環節:AMPERO 的『麥克風收音位置』,是用了 X、Y、Z 三軸的概念來體現收音時,麥克風與喇叭單體的相對 3D 立體空間位置,而這三軸的變量,應該是我在這類型中階價位產品中覺得效能最好的技術表現,你的確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參數改變時所帶來的頻率具體變化,搭配那 10 種製作水平也頗能表現各自特色的麥克風,以及適度調整 EQ 這個效果器,對於調整出自己希望的音色,它完全是游刃有餘地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不過,雖然官方號稱可以同時啓用九種效果器組合的鏈接,但還是很容易發生『System Overload』的狀況,因此在音色的編輯上,要稍微去安排資源佔用的先後順位。
6. 就輸入、輸出端來說,AMPERO 提供了 EG、AG 與 Bass 的三種輸入選擇,也能夠搭載第三方 IR 檔案,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應付這三種樂器的需求;而同時有 Stereo 平衡 (XLR) 與 非平衡 (1/4 inch) 兩種輸出端,對於『直送外場 PA』來說,已經做到足夠的硬體配置條件了。但我個人還是會希望未來在韌體的更新上,可以提供『XLR 輸出帶箱體/收音模擬、1/4 inch 輸出可自定義是否有箱體/收音模擬』的這種彈性選項,以滿足我在送完整訊號給外場的同時,我還是可以在內場用我希望的發聲方式來聆聽到我的聲音。
7. 就整體而言, AMPERO 是一臺需要你花一些時間去編寫音色的器材;對宅錄來說,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應用在 Live 演出來說,它比較需要針對每一首不同的音樂曲目去做出完善的『Program』--- 雖然這看起來比較花費時間,但應該很可以提高整個音樂演出的完成度。
8. 綜上所述,我覺得 AMPERO 做為職業樂手的『預備方案』器材來說,絕對是一個優選方案 --- 輕便到你可以任意塞在任何位置帶出門、上飛機,安全的國際電源,當你的第一方案不論是效果器盤或音箱掛掉的時候,它可以迅速直送外場,而且可以同時提供 EG/AG 都非常到位的音色;染色類的效果器族雖然不能說是上乘,但絕對足以解決所有臨時發生的狀況,而不會讓音色顯得呆板無趣 --- 而且在這個價位 (請參考掏寶上的標準店家報價: https://s.taobao.com/search?q=hotone+ampero&type=p&tmhkh5=&spm=a21wu.241046-tw.a2227oh.d100&from=sea_1_suggest&catId=100 )、這個體積與重量,我看不出有誰可以做為它的對手。
而對於電吉他玩家來說,這個 All in one 的設備,應該已經提供了所有在練習與現場彈奏,甚至到宅錄的一切需求,對於精進自己的琴藝來說,它絕對算得上是物超所值的理想選擇。
以上。
就我所知,這個器材應該在三月份會在市場上普及,臺灣也有代理商會進貨,我想,屆時在 Youtube 上會有更多的高手做出更完整的影音測試與評論。我只是很想表述:當今的中國樂器製造商,看的已經是世界的市場,製作的已經是國際化的工業水準了。之於『韓流』音樂席捲歐美市場,這些中國製造的器材,應該也會在國際間被各類型樂手更廣泛地接受與應用以及討論;反觀我們臺灣 ……
所以心情有點兒複雜 ……
設備代理商英文 在 李昆霖 Facebook 八卦
TT的粉絲反而比較比較喜歡我這種正經的文章,這代表我轉型成功嗎? 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邪門歪道的行銷方式啊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讓我深有同感,同樣的東西,賣到不同的國家或地點就會有不同的價格,台灣都是被老一輩只想要省成本cost down的思維困住,難怪我們的薪水一直停留在22K.
很多工廠都會在阿里巴巴網站登錄讓客戶能有管道直接找到代工廠,像我們自己去年也在阿里巴巴打廣告想試看看它是否能幫我們接更多訂單。 結果卻發現自己都是在跟大陸工廠或其他台灣廠商低價競爭,會去阿里巴巴的客戶只在乎是否最低價,根本不在乎你是否有額外價值(像是GMP廠認證,有效性實驗數據報告或安全性檢驗報告)
所以我試了半年後就放棄在阿里巴巴上打廣告了,依然繼續選擇最燒錢的方式去世界各國參展建立品牌的存在感,跟歐美品牌/供應商直接正面對決搶頂級市場的生意(我們目前正透過德國代理商的人脈在跟Sofitel hotel談面膜合作,這是場硬戰,因為對手是世界最大的L'Oreal, 但至少我們有機會站上跟巨人正面對決的舞台)
跟大家分享另一個我在商場學到的震憾教育,二個月前我推銷我們那六隻保養品給法國代理商,說批發價賣他一隻4塊美金就好,沒想到他不只沒殺價,竟然還跟我說別賣他那麼便宜,他竟然希望我賣他5塊美金,但要確保精華液成份品質加到夠有效。這樣他在藥妝店賣30歐元零售價才能使客人回購,因為只有製造商的利潤夠好,才能確保好品質,自有品牌的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那一次的對話真的給我狠狠上了一課, 那一刻,我才知道,為什麼歐美人的生活品質就是能過得比我們好。 因為他們腦袋裡想的是如何創造更高的價值跟利潤,而我們亞洲人卻始終脫離不了節省成本做苦工的奴性思維。
以下這篇文章還真的寫得蠻不錯的,我也希望TT可以朝這篇文章寫的方向前進,幫助台灣超越韓國,變成一個比較接近歐洲模式的國家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9.html
============
以下轉錄於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台灣最需要的外貿人才
台灣走不出去,與其說是 FTA 簽太少,不如說是欠缺在國際上行銷台灣的人才。
這樣的人才要有能力回答三個密切相關的問題:(1)以台灣人的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她可以生產什麼?(2)以這樣的能力,生產什麼樣的產品,附加價值最高?(3)這些產品要賣到哪裡,價格最高?能回答這三個問題的人,有機會徹底發揮台灣人的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為他們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並且擺脫大陸和新興國家的糾纏。
舉水龍頭為例,賣到大陸是一個價錢,賣到六星級的帆船酒店是另一個價錢,裝在波音公司的飛機上是另一個價錢,而裝在瑞士牙醫醫療器材上又是另外一個價錢。同樣大小的水龍頭,材料費差別不大,但是賣到不一樣的地方去,所創造的毛利有時高達數倍或十數倍。這叫做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如果把製造水龍頭的技術用到很少人能生產出來的零組件,毛利甚至可能高上數十倍。
台灣各行業都有許多人一輩子在認真地提升自己的技術,累積過去三十年的經驗,他們的技術已經可以生產更高級的產品,或者技術難度更高的產品(譬如從普通零組件到技術難度較高的關鍵零組件)。但是,因為外銷通道掌握在不懂技術而只懂 cost down 的外貿商或老闆手裡,因此他們生產的產品價格不漲反跌,被拖下水去跟大陸貨爭市場。
其實,許多台灣的製造商早已有能力跟歐美日供應商爭市場,就欠缺外貿界的伯樂來發現他們的潛力,和等待被開發的利潤空間。
一、外貿人才與台灣經濟
要跳脫「台灣訂單,大陸生產,香港交貨」這個拖垮台灣的模式,台灣最需要的是兩種人才:(1)初級人才是充分了解台灣業界的製造和設計能力,知道以這些技術和能力,可以製造出哪一種產品,賣給誰,利潤最高。(2)更高級的人才是可以回答進一步的問題:以台灣現有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跟哪個大學教授的研究結合後,可以在三至五年內製造出更高等級的產品,以便賣給最佳買主,創造出更高的利潤。後者跟前者的差別是:有能力看見大學的研發能力跟業界能力潛在的最佳組合。
台灣經濟的起飛,跟外貿人才有密切的關係。在我這個世代,許多腦筋很活而不愛讀書的同學,高中畢業後就去外貿公司上班當小弟,直到當兵;退伍後拿著 007 手提箱和漢英字典,憑著一口破英語和部隊學到的戰鬥技巧,到烽火綿延的中南美或非洲去,不但沒在炮火下喪生,還每年帶回數千萬的訂單,就這樣地把台灣給行銷到全世界,而創造了台灣第一波的經濟奇蹟。那個時候,機械系畢業生的薪水,跑業務的待遇最高,次為製造部門,最後是設計部門。
後來,經濟發達了,有點聰明的人都去念大學、碩士班。大家書念太多後,工程的知識很強,行銷與變通的能力很差,不知道這個世界要的是什麼,只知道 Apple 和 Intel 要什麼,因此只有能力當代工,沒有能力行銷自己,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產品、訂單與市場,淨跟大陸爭一些不長進的訂單,還為此年年年壓低自己的價格。
年輕人普遍地書讀太多,對一個國家實在不是好事;大家都擠在研究所裡,對一個國家的人才多元化發展反而是壞事。大學教授們一個個都是出身歐美名校,都是不曾出過校門的書呆子,根本不知道台灣社會長什麼樣子,有能力設計和製造什麼,遭遇到什麼困難,需要發展什麼技術。瞎子給瞎子引路,結果,留美學生居多的理工學院,剛好培養出一堆可以讀英文操作手冊的人才,頂尖名校的碩士畢業生,卻在代工產業做美國工專生做的低階工作。
大家都唸理工學院,當然就培養不出有能力「看見台灣,行銷台灣,開創台灣產業附加價值」的人才。
老一輩的台商多半只看得見價格而,看不見台灣在設計和製造上的能力和價值,由他們掌管通路,他們首先看見的是:訂單來源不變,只要把價格殺下去並且把供貨能量加倍,雖然製造商的毛利變低了,通路商的利潤卻變多了。這就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香港交貨」的模式,它拖垮了台灣,要對 22K 負起很大的一部分責任。
二、有技術底子的外貿人才
有人跟我說過韓商的外貿模式,在大商團的支持下進行長期深耕的大軍團作戰模式,從一開始設立海外員工宿舍與僑校,到低價擠入市場,打開知名度與品牌形象,到最後建立品牌與後勤維修的全套服務,全面佔領海外市場。這種集團軍的正規作戰,聽起來很讓人羨慕。
但是,Samsung 和 LG 榨乾了韓國人的血液,既是韓國的驕傲,也是韓國的吸血蟲和癌症腫瘤。如果我們不想要這種發展模式,就必須要靠另類的創意。
外貿人才有沒有技術底子,差別很大。我大學剛畢業時,曾到一個很大的化工設備廠應徵。副總兼研發部經理看到我曾拿過高中組全省作文比賽第四名,而且口才好,反應靈活,就一直遊說我去當 sales。我跟他說,我要學技術。他只好告訴我:高段的 sales 也要技術底子。他舉了一個故事。有天從國外來了一位應邀來簽約的 sales engineer,要賣一部生產設備給這個化工設備廠。這個外籍 sales engineer 從一進廠就跟這副總邊走邊聊天,問他:「你們那個煙囪冬天是不是會冒白煙,味道很臭?」「我現在聽到的低頻噪音是不是左邊那個機器發出的?你們會不會感到困擾?」這位副總邊跟他聊邊覺得這個 sales engineer 超厲害,好像客戶的問題他都一眼就知道。
進了辦公室,這位 sales engineer 從皮包裡拿出一份正式的合約,照兩公司律師同意的條件和合約草稿打字,請這位副總代表公司簽署。簽完合約後,這位 sales engineer 從皮包裡拿出参份產品型錄,每一件剛好就能解決剛剛路上談過的一個問題。於是,這位副總又請這位 sales engineer 給這三件產品的報價。後來,三件產品都成交,這位 sales engineer 來一趟台灣卻賣了四件產品。
三、有專業想像力的外貿人才
台灣傳統的外貿人才是看產品,比價格,套人脈,這樣子地做生意。他看到一樣產品在法國每件賣100元,回台灣問到廠商說可以每件賣他50元,扣掉運費和各種打通關的成本,他估計自己每件可以賺 20元,於是就開始打通關節去爭取訂單。這樣的人才曾經對台灣有過很大的貢獻,近二十年來卻幫助不大,甚至有害。西進與南進的台商基本上就屬者這種「只會算成本、售價與利潤,而看不見技術的潛在價值。」所以,他們看到西進或南進的生產成本更低,就到處遊牧,到處剝削勞工和土地,到處被人驅趕與痛恨。他們很普遍地懷著一種心態:做到不能做就收,反正也不缺錢。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外貿人才,他們有技術的底子,能大略判斷台灣廠商的設計能力和製造能力,他們在全世界遊走,思索著「以台灣的設計與製造能力,做什麼產品,賣給誰,利潤最高。」我甚至覺得,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新的外貿公司,整合資金、技術人才與外貿人才,他們在全世界搜尋商業資訊,研判「以台灣學界的研發能量,和業界的設計與製造能力,如何整合,做什麼產品,賣給誰,利潤最高。」然後,他們發展自己公司的 road map,在台灣找出適合長期培養╱結盟的公司,機動地尋找適合合作的學術界人才,以較穩定的資金和中長程的發展計畫,找出最適合這個聯盟的短、中、長程的產品與市場計畫。
這樣的團隊,將會超越過去外貿人才膚淺的眼光,不再只是看表面上的成本與售價,而是真正看見台灣人的潛力與價值,看見她在這世界上最適合扮演的角色。
假如我們有十個這樣的公司,我相信我們有機會超越南韓,變成另一個接近北歐模式的國家。
在這種公司誕生之前,你可以先想辦法把自己培養成這樣的人才。只要你有這種本事,不怕沒有愛死你的老闆。當這種人才,應該遠比當書呆子更有益社會,甚至也更有益於個人的身心。
設備代理商英文 在 Alvinist / 艾爾文的生活紀錄 Youtube 的評價
這個工具的功能:
- 讓手機變成一套完整的 VLOG 拍片設備。
- 提升聲音工作者的收音品質與工作效率。
備註:
- Android 的使用者,如果使用 Open Camera、Filmic Pro 等專業的錄影應用程式,也可以切換麥克風使用。
產品名稱:SHURE Motiv MV88+
台灣代理商連結:https://www.gdaudio.tw
目前售價:NTD 7,690
#SHURE #MOTIV #MV88+ #麥克風 #手機
#unbox #test #收音測試 #評測
#Podcast #VLOG #器材
★★★★★★★★
▶行動派艾草▶ 會員募集中
►「行動派艾草」是什麼?
這是 YouTube 推出的「定期型群眾募資」。
俗氣的說,就是:用錢支持喜歡的創作者。
每個月 75 元(台灣的用戶),讓創作者可以無憂無慮(如果付費會員夠多的話)的創作。
YouTube 將抽取三成費用,艾爾文可以從每位會員中大約獲得 50 元。
► 如何加入?❤❤❤
點選以下網址,綁定信用卡即可: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35qllSAAlqQbRdzOksi2g/join
► 我是外國艾草,可以加入嗎?
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新馬一帶似乎尚未開放此功能。
請注意,各地區收費標準不一樣,由 YouTube 決定。
例如美國是 USD 4.99 美元。
► 行動派艾草有什麼福利?
☑ 解鎖 YouTube 會員專屬討論專區,獲得獨家貼文。
☑ 獲得勳章,在貼文或直播中留言,用戶名稱旁會出現勳章。
☑ 每月會員專屬直播。
☑ 偶爾會有會員限定抽獎。
☑ 參與年度艾草日(規劃中)。
►艾爾文的社群 / 歡迎追蹤►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alvinist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alvinistvlog
Twitter: http://www.twitter.com/alvinist
Weibo: http://www.weibo.com/alvinist
Bilibili: https://goo.gl/CxC4ZX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09259921
金馬影視平台: http://www.youthgoldenhorse.taipei
►我的器材 / My Gear►
相機 / Camera:
- Canon EOS R
- Canon EOS 80D
- GoPro Hero Black 7
鏡頭 / Lenses:
- Canon EF 16-35mm f/2.8L iii USM
- Canon EF-S 10-18mm f/4.5-5.6
- Canon EF-S 15-85mm f/3.5-5.6
- Canon Canon EF 50mm f/1.8
空拍機 / Drone:
- DJI Mavic 2 Pro
麥克風 / Mic:
- RODE Video Mic Pro+
- Deity S-Mic 2
- Deity D3 Pro
- Sennheiser EW 100 ENG G3
燈光 / Light:
- Aputure COB 120D
- Aputure LS-Mini 20D
- Aputure Amaran AL-M9
- Aputure Amaran AL-H198C
腳架 / Pod:
- JOBY Gorillapod
- iFootage Cobra 2 C180
- iFootage Komodo K5
滑軌 / Slider:
- SMARTTA Slider Mini (電動滑軌)
- 洋蔥工廠巧克力輕型滑軌(阻尼版)
- 洋蔥工廠 CHIPS 電動滑軌 37cm、100cm
三軸穩定器 / Gimbal:
- 飛宇 Feiyu AK4000
- 飛宇 Feiyu a2000
- 飛宇 Feiyu G6
- 飛宇 Feiyu WG2
►歡迎合作►
alviniststudio@gmail.com
►親愛的艾爾文時間► 信件寄送地址
【中文】
23599 中和宜安郵局
第 171 號信箱
【英文】
P.O.BOX 171 Zhonghe Yi-an
New Taipei City 23599 Taiwan (R.O.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kBneXA2mxo/hqdefault.jpg)
設備代理商英文 在 E-mail商業實用英文 的八卦
敝公司來函欲了解,貴公司是否有意指定敝公司為銷售代理商,拓展出口商品至台灣銷售的業務。 We'd like to be your agent handing your export trade with. Europe. ... <看更多>
設備代理商英文 在 英文聽說讀寫也通的設備工程師難找? - Mobile01 的八卦
我工作的地方(楠梓加工區某外商半導體廠) 要招募一位實驗室設備工程師,那個單位主管無奈地跟我說: 3 ... 還是幾乎都侷限在跟台灣代理商的工程師溝通? ... <看更多>
設備代理商英文 在 代理商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八卦
原廠代理商英文,大家都在找解答。 【工作篇】(上):一、商業類. 1. 代理/經銷商:專. agent; distributor; dealer. 衍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