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被討厭所以常委曲求全? 變得不像自己。
生活中常聽到有人說「哎呀不好意思拒絕啦」,「沒關係應該是我做錯了」
「這樣拒絕說不,會不會被討厭啊」,或是常答應一堆事情,實際上卻什麼也不想做,只是怕拒絕被討厭而已。
(延伸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nlaraDd
既然不喜歡也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呢?我常思考這樣的人格特質有沒有可能是無法拒絕?
在心理學上這樣的人格特質:覺得迎合別人才能得到認同,即使內心不太願意,也說不出口拒絕,也稱為”討好型人格”。
我在一些文獻中讀到,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有可能是危險的討好型人格
這樣人內心是難以相信別人的,也在內心築了一道牆讓人走不進他們的心裡,甚至是因為太壓抑 平常別人提出的要求都盡量滿足,所以也有可能在突然的情緒中(爆氣)喪失理智。
我們不是都不幫助別人,是要學會分辨不當爛好人。
你永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獲得別人的好評又如何呢?這不是真正的你
反而多愛自己一點,相信自己。
我只希望你是你,不委屈求全的你。
IG sabrinaa08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晨哥Monica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這期視頻的大兄弟們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記得訂閱并点击小鈴鐺?提醒哦,么么哒~https://goo.gl/fomELW 字幕投稿:https://goo.gl/31BU6e 如果你有任何情感問題,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最紳士Yuppie 在菜單欄下方點擊江湖救急,就可以獲得一對一指導啦! ?熱...
討好型人格心理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味地討好,其實反而不會換來自己想要的和諧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認可。看清楚面具下面的自己──我們會被自己的討好震驚,訝異於自己竟然如此看輕自己。
■ 其實,你不需要那麼討人喜歡!也不需要刻意「讓別人感到高興」
讓別人高興,初聽起來沒什麼問題,人們相處共事誰不希望彼此有個好心情?誰願意每天跟別人鬧彆扭,讓別人不開心,自己也難受呢?問題的本質在於,在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心裡只有別人,沒有自己。其實,你不需要那麼討人喜歡!委屈自己。一味地討好,並不會換來自己想要的和諧和他人的尊重。
■ 為什麼越「善良」,反而越容易被輕視、欺負?
大家都喜歡善良的人,但如果沒有掌控好分際,讓善良擴張成照單全收的討好,反而弄巧成拙讓自己狼狽不堪,成為廉價的免洗筷,用完就丟。為什麼有人的舉手之勞能獲得他人的感激涕零,自己的兩肋插刀,卻成為眾人的順理成章?為什麼你的時時善良,卻不及一個處處蠻橫,偶一為善的人?因為當你習慣討好別人,別人自然也習慣讓你討好,習慣成自然,自然久了就成理所應當!
■ 你的委屈「真的」會餵養他人的得寸進尺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辛苦自己,就是希望獲得別人的滿意,但你知道嗎?一旦你曾經答應過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請求,不僅容易使對方下一次提出更過分的要求,更有趣的是,你自己下一次還更可能就這麼答應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登門檻效應」也就是俗稱的「得寸進尺效應」。
取自《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昨夜直播,感謝眾多朋友的參與。在談笑中學習,忙碌的一天就飛快地過去。
這篇摘文,定義出四種距離: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眾距離。
以我來說,剛開始在演講的時候,跟許多朋友是公眾距離。有些朋友很熱衷學習,常見到面,慢慢變成了社交距離。有些朋友則更是熱情,還請我吃東西,又彼此熟悉,有共同話題,那就逐漸走向個人距離。
然而,如果我跟一位朋友實在不太熟,又被問到隱私,這就可能感覺被冒犯了。最近剛好有這樣的經驗,我笑著轉移話題,這關也就過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有能力覺察自己的感受,去調整心理距離。
所以覺察自己感受的能力需要學習,意知到心理距離的存在也重要。最後,就是人際技巧的學習,能開開玩笑、轉移話題,就不用付出太多的情緒成本。相對來說,同樣的情境,我突然讓臉色變得很難看,或者是嚴詞拒絕也可以,也會有效果,只是情緒成本太高,副作用也大。
不過,面對有些「人」,你跟他說人話,他會聽不懂。你一定要把場面搞到一定程度的難看,他才會認真以待。雖然多付了一點情緒成本,至少維持自己的內在清靜。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尊重人,是這個人承擔不起我們的尊重。
像我喜歡開玩笑,雖然能活絡氣氛,可是不小心開過頭也常見。所以我要有足夠的敏感,感受別人的情緒,抓到我開玩笑的界線。真的讓人不愉快,也要誠懇道歉,畢竟沒抓好距離。
祝福各位朋友,找到合適的距離,讓關係能美麗!
*******************************
距離是美,與人交往請保持安全距離
【文/ 黃志堅】
人與人交往,心理上都是有一個空間距離的,所謂的「親密無間」是不存在的。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Twitchell Hall,Jr)把人際交往的身體距離劃分為四個等級:
一種是可以肌膚相觸、耳鬢廝磨的親密距離,限於戀人、夫妻、父母與孩子,以及特別貼心的同性朋友之間;一種是身體接觸不多,但可以握手及友好交談的個人距離,限於熟人、一般朋友之間;一種是又遠了一步的社交性、禮節性的社交距離,工作場所和社交聚會中通常保持著這種距離;最後一種是公眾距離,適用於演講者與觀眾、領導者面對下屬講話等公開場合。
這四種不同的身體距離對應不同的人際關係和情境,在不同的情境和關係下,人們保持與之對應的空間距離,否則就會出現心理不適。比如,擁擠的公車上,親密的情侶可以毫無顧忌地擁抱,但陌生人之間都僵直著身體,儘量保持彼此之間的距離。不然,就會覺得尷尬和不舒服。
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人們大多懂得運用距離效應,根據彼此的親密關係程度來不斷調整雙方的心理距離。當有人破壞距離效應,比如一個不屬於自己親密距離範圍內的人,隨意闖入了自己的親密空間,那麼自己內心就會有不適感,然後出於自我保護,就會做出相應的距離調整,比如自己後退、拉大距離;或者進攻、逼退對方。總之,我們和別人保持在一個相對舒適和安全的心理距離。
但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來說,他們缺乏這種調整人際心理距離的能力。他們與人交往,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無論親疏遠近,對誰都笑臉相迎,都順應別人的要求,朋友有需要,再難都會挺身而出,有求必應,不懂拒絕。當別人習慣了他的給予、付出、幫助,也習慣了對他提出要求,一而再、再而三,沒有底線地向他索取,向他求助;甚至開始拿他不當回事,肆意侵犯他的利益,還在心裡笑他傻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會感知道這種突破安全心理距離的進犯,並感到不舒服。但是他不懂得如何調整距離,維護自己的心理邊界,只一味地忍讓,繼續面帶笑容,承受這種進犯。久而久之,便只為別人而活。
我剛才說了,正常的人際距離維護的方式無非兩種:自己後退或者擊退對方。前一種適用於那種無意進犯,發覺對方的退讓之後能夠自覺立定,不再隨意闖入禁區的人。而對於那些別有用心、有意一再進犯的人,「奮起反擊,逼其後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否則,退到無路可退,自己的領地盡失,何談「自我」?
比如我的親戚國盛,和臨床阿姨本是處於社交距離的一種關係,彼此說說客套話,聊聊天氣,才是正常距離。可那個阿姨一而再、再而三突破親密心理距離,無視國盛的自尊需求,說一些本不該從她的嘴裡說出來的譏諷國盛的話。若國盛不反擊,對方便會得寸進尺。這種時候,就要做一隻刺蝟,豎起自己身上的刺,逼退對方,讓她和自己之間保持一個安全的心理距離。
我們沒有義務為了別人的快樂而活,沒有義務為所有人服務。當我們的「討好」慣壞了周圍的人,讓自己的付出變得廉價,讓自己的心理距離一再被人突破的時候;當我們的一味忍讓換來的是對方的不領情、步步進逼、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的時候,不妨對自己說一聲「停」,止住後退的腳步,然後和他們搏鬥。
有一個怯懦的女孩子對我說,這個做起來很難。她時常被別人譏諷,但從來不敢回擊。她很羡慕那些被別人惹生氣了,敢張嘴就罵的人,可她連個不悅的臉色都不敢流露,生怕對方不高興。
我說,那就從最簡單的做起。比如,我們習慣了對別人微笑,哪怕那個人的言行已經很讓我們生氣了,我們內心怒火沖天,淚水也在奔湧,但臉上還是堆著笑容。這個時候,就要對自己的笑容說一聲「停」。不對那個人微笑,我們就邁出了反擊對方的第一步。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表情,我們就能進一步控制自己的內心。下一次,我們就有勇氣對他譏諷的話說一聲「停」。
後來,女孩子很興奮地告訴我,那個平時總喜歡用語言對她進行性騷擾的同事,某一天對她說:「你知道什麼叫『種草莓』嗎?你看小劉脖子上那塊紅色的印跡,像不像別人給他種上的草莓?你脖子上有沒有啊?」她立刻板下臉對他說:「我對這樣的話題不感興趣,你最好不要再說了。」那個人果然無趣地走了。女孩子成功地擊退了來犯者,心裡感覺很愉快。
改變自己,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的笑容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的安全距離也由我們自己控制和把握。感覺到不舒服,感覺到被侵犯,就要清晰表達自己的不滿,就要乾脆俐落地回擊。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當那個人的要求很無理,侵犯到我的時候,儘管我在心裡說,原諒他吧!但嘴上我是一定要回擊過去的,寧肯把他氣死,也不能把我自己憋死。」
「寧肯把他氣死,也不能把我自己憋死」說這話的那個人,該是怎樣的快意人生啊!距離是一種美,儘管「討好型人格」的人希望和每個人都相處融洽,但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保持安全距離!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挖空心思忍讓、強顏歡笑配合; 「討好型人格」:討好世界多年,終於面目全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023
.
免費板橋公益講座_傾聽~心中的聲音【11/16(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82321272716334/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討好型人格心理學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八卦
#別聽信忍一忍就過去了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愈想愈氣
雅英原本在大醫院工作,因為輪班制太辛苦而離職,之後她進了一間小醫院,那裡不僅不必輪班,工作氣氛也很好,彼此就像家人一樣親密。然而,來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醫院便請來一位新的副院長,問題就來了。副院長是院長的學妹,跟雅英只相差兩歲。據雅英的陳述,她認為副院長對外貌相當自卑,她跟其他長相平凡的員工相處時都沒問題,唯獨對雅英講話很不客氣。
她剛上任不久,就曾經冒犯雅英:「雅英,妳的雙眼皮在哪割的?」
雅英一臉錯愕,心想天底下怎麼會有這般無禮之人!但她又無法反駁,幸好一旁的資深護理師替她否認,幫了她一把。後來,副院長又拿她的外貌做文章,一下嫌她妝太濃,一下批評她衣服穿太露;工作就更不用說了,三天兩頭就塞給她工作,還時常不合理地指責她。
這兩年來原本工作得很開心,但現在雅英變得好不想上班。每天都戰戰兢兢,不曉得今天會不會又被副院長刁難。朋友都告訴她,人的個性改不了,勸她盡快離職,但是雅英認為再忍一忍說不定狀況就會好轉,所以她又繼續隱忍了半年。
雅英的個性很會忍耐,從小家裡姊妹多,因此常常要壓抑自己的需求,且從來不曾向母親吵著要買什麼。她之所以把每個月三分之一的薪水拿去治裝打扮,可能就是為了發洩小時候的欲求不滿。被副院長投以言語冷暴力時,雅英根本不敢頂撞,就連請她講話客氣些也説不出口。她本身也很看不慣再三隱忍的自己。
「你就忍一下嘛!」
人際關係裡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因為鼓勵別人去正面對決,不如請他忍耐,這樣比較安全保險。當然,忍耐有時或許是比較妥當的作法,但有些事不該一味容忍,免得被認為是好欺負。
「#乖寶寶情結」通常是童年形成的心理模式,小時候為了當乖寶寶,努力壓抑自己的欲望和需求,這種情結如果沒有好好轉化,長大之後就會壓抑自我去討好他人。有乖寶寶情結的人通常對每件事都優柔寡斷、難以做決定,且容易陷入自卑和罪惡感。心理學上也提醒這類人,要小心長期下來會變成沒有主見的被動人格。
我們可以當好人,但沒有必要當濫好人。你只要做到基本的禮貌,在一定限度內體諒他人就夠了。你的內心必須擁有一套準則,不需要對每個人都好,你可以跟某些人親密,對某些人維持點頭之交,而對某些人視而不見。人際關係問題所帶來的問題有時候大到無法想像,單純的事業失敗不表示人生完蛋,但遇到一個壞人,你可能失去所有,人生因他全毀。對人生或內心造成創傷的事情,不該隱忍。如果我們無法把傷害我們的人請出生活圈,可以選擇不來往或自行離開。
#為何遍體鱗傷,#我們卻總是想忍耐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們遲遲無法擺脫這些會帶來傷害的關係呢?那是因為「人質心理」作祟。例如深陷邪教的人,你會納悶他們明明苦不堪言,為什麼不離開?因為這些人認為自己無法擺脫,甚至很多時候心裡壓根就不想擺脫。並非心理有問題的人才會掉入人質心理的陷阱,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脆弱的角落,只要那一處被人攻陷,就有可能產生人質心理。在我們周遭不乏覬覦這個脆弱角落伺機而動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培養看人的眼光。
雅英的狀況還不到人質心理的程度,她只是不甘心被迫放棄好不容易上手的工作、和諧的同事關係,以及公司附近的租屋。心理學稱這個現象為「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沉沒成本是指一個人為目前成果所投入的成本,沉沒成本過高時,因為捨不得放棄已投入的成本,所以即使未來可能遭受更大的損失,還是難以做出割捨。捨不得放棄沉沒成本,我們就容易沉溺在不好的工作、不幸的婚姻、看不見希望的事。
人們很容易陷入這種荒謬的狀態,只有跳脫,才會明白不快停止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如果自己難以判斷,可以請教有智慧的朋友或前輩,一起判斷哪一個才是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結交有智慧的朋友是很重要的,有道是「當局者迷」,你可以找至少三至五名客觀的旁觀者,請他們給你一些建議。當然,不一定是好朋友才行,你也可以找平常欣賞的人,藉由一杯咖啡或一頓飯,請他們給你一些忠告,或者尋求專業諮商,透過幾次的面談來釐清問題。
人際關係好比一座池塘,如果你想和好魚一起悠遊,就必須鼓起勇氣把破壞池塘生態的壞魚驅除,才能打造一座和諧的池子。新聞上不難看到遇人不淑、交友不慎的慘痛下場,可見惡劣的關係對精神的傷害比任何創傷還來得嚴重。
老好人、Yes man特別需要做表達自我主張的訓練,這項訓練的重點在於傾聽、禮貌、合理的解釋、真誠、坦率。坦率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不能忘了保持禮貌和傾聽的姿態,以全然理解對方的立場,佐以合理、真誠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自我主張也許會吃虧,但最後你一定會慶幸自己當初有勇氣說出來。
後來,雅英抱著可能離職的心理準備,要求和院長面談。她明確提出自己的看法,開門見山地向院長表示,副院長的品行不端,希望能革職處置。她還照我的建議,不管副院長願不願意看,都要把自己的想法、對方的錯誤一五一十寫下來寄給她。
結果院長因為不希望醫院惹出風波,決定開除雅英。雖然後果不如預期,但雅英不後悔當時的選擇,因為她終於決心不再當濫好人,且明白這個決定會是人生的轉捩點。
--
❇️本文出自《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作者朴民根為韓國教練心理學專家,長年於大型心理專門醫院擔任院長,曾為許多在際關係中受挫的人們諮商。
博客來購買本書,加贈金句紙膠帶限定版,數量有限!
➡️ https://tinyurl.com/notalwaysnice
🤝 聯經出版
🎬同場加映
人際關係難題,你需要好好《練習不壓抑》
➡️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討好型人格心理學 在 晨哥Monica TV Youtube 的評價
喜歡這期視頻的大兄弟們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記得訂閱并点击小鈴鐺?提醒哦,么么哒~https://goo.gl/fomELW
字幕投稿:https://goo.gl/31BU6e
如果你有任何情感問題,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最紳士Yuppie
在菜單欄下方點擊江湖救急,就可以獲得一對一指導啦!
?熱門影片,歡迎觀看?
【女生在暗示你可以追求她的幾大信號】https://youtu.be/0gezBjEfYLU
【為什麼渣男那麼受歡迎?】https://youtu.be/cXG7o-JdHCM
【想讓女生喜歡你,你就跟她這麼聊!】https://youtu.be/zIReC4Svr0c
【這樣的男生,女生不愛!】https://youtu.be/_-6BfK8NCI0
?最新發佈,不要錯過喔?
【脫單告白,重點教學】https://youtu.be/5TcW1dzOcck
【表白被拒絕應該怎麼辦】https://youtu.be/PqSFZOSHkMU
【3招看出你們合不合適!】https://youtu.be/C3lLthcnZv0
#晨哥Monica戀愛課堂 #晨哥
討好型人格心理學 在 克服“討好型人格”,要相信自己值得無條件被愛 - PTT新聞 的八卦
假裝同意他人的觀點;經常道歉;很難拒絕他人的要求;盡力避免所有衝突......如果你有這些表現,很可能就有“討好型人格”的嫌疑。最近,心理學領域最熱 ... ... <看更多>
討好型人格心理學 在 討好型人格的5個表現|Psych2Go(心理學) - YouTube 的八卦
本視頻介紹了 討好型人格 的五種表現,如果你認為你時常需要迎合他人,那你大概是個習慣討好他人的人,從孩童時期開始,人就會學習迎合,這可能是源自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