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綿延的早晨,朋友轉了些連結給你。你大約知道,他們為了憂鬱症是什麼,在大聲爭執。誰歧視了誰,誰霸凌了誰。
『竟然有人不知道?怎麼可以不知道!』還有一些力氣的人,仗義執言。
你覺得好像可以謝謝他們。但你只覺得非常疲憊。
誤解憂鬱,誤解你的人,可多了。吳先生,只是再一次代言了那種看法。你可以在個人生活中輕易指出好幾個這樣想的人。
當你陷在憂鬱中掙扎,目標只能訂在今天必須離開沙發一下的時候,可能收過家人的訊息,指責你多久沒管家裡的事。
你想說抱歉我起不來,我狀況很糟,但你知道如果還想繼續奮鬥活下去,絕對不要說。因為他們會回答『你就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都不管別人才會這樣』『像我這麼辛苦哪有空心情不好』。
你憂鬱的時候,伴侶躲你。
歐,這樣說他們會覺得不公平。他們有盡力安慰你。
可是,他們能盡的力,在巨大的憂鬱面前,就是大象跟前的一隻小螞蟻。安慰無效,然後他們便認為有理躲開。
其實躲開算客氣的,有些只是碰觸到你的憂鬱的萬分之一,就認為他們才是受害者,憤怒地攻擊你,說你在虐待他們。聽過嗎?母親對憂鬱的孩子說:「我是做錯了什麼要被你這樣折磨?』伴侶說:『你心情不好就可以找我麻煩嗎?』
你連辯解也沒有力氣,哪有力氣折磨誰。他們可以大喊受夠了,而你只能繼續受。
人們對憂鬱的排斥,程度不亞於對瘟疫的排斥。然而,很少人會說,瘟疫是個人的錯。但有太多人都在說,憂鬱是你自己的問題。
你在心裡,在紙上,在鍵盤上,在無人處吶喊:到底要我怎樣?
你們做的所謂對的事,我也很努力在做,有些我根本做的還更多。
我在意的、執著的事,不見得只是為我自己。
人生給了我這種試煉,我一直是默默承受....
有正確的聲音出來,有的,憂鬱症是生理因素的疾病,病情牽涉神經傳導激素、多種身體病理、心理機轉,也會受社會文化的因素影響。
這些聲音,你在意的人,會聽嗎?
你希望他們至少聽到,你每天都努力的,用僅有的力氣,默默承受不知何時才會過去的煎熬,做該做的事。
你希望他們知道:你承擔了很多他們不承擔的事,
或許,某些他們能知的足,建立在只有你願意知的不足。
如果你看到這裡,請至少相信一件事:你不是唯一在憂鬱症這世紀大病裡掙扎的苦行者。
無論你周圍的人如何因自己的狹隘和恐懼,為了排斥憂鬱而扭曲你,請看看,有更多人知道憂鬱,體驗著憂鬱,治療著憂鬱,也有很多人,在漫長的暗無天日之後,拿回了自己的生活。
如果憂鬱影響了你的生活,請讓精神科醫師診察,身體生病要吃藥,現在是2020年,你接受所有科技,也請讓醫藥科技幫一點忙。
醫生也許會建議你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並不是由治療師教你怎麼快樂(你光想就倒彈,因為你最不需要的就是再有人教你什麼),心理治療是龐大細緻的工作,基本是:和你一起認識自己的真實,尋找屬於你的生命創造力。
心理治療不是回答問題,回答通常也沒有用。心理治療是一個需要在密切治療關係中進行的深度探索。也請不要拿他人輕率的建議對待自己的心情。
雨仍然很大。世界繼續在瘟疫前一塊一塊分裂與隔絕。但那不一定代表人與人之間只能疏離,當我們對分裂我們的原因有共感時,就是重新連結的時刻。
你我是陌生人嗎?如果有一點了解,一點共鳴,此刻我們就是互相陪伴著。親愛的不要怕,不要放棄,不管你是為了愛,為了過往,為了誰,為了未來,而讓你纖細的心靈這樣疼痛,深信你存在的價值,請照顧自己。
(有一種應該,是這種時候應該大力解釋憂鬱症的正確觀念。昨夜我失眠了,愈寫愈感傷,願懂的人何須多一篇急就章,網路上已有多少專業醫師和心理師們完備的解說,不願懂的就是不願懂。
有另一種應該,是與其只對那些簡單化憂鬱的『他們』喊話(他們從來不缺人們的注意力),我們更需要和身處憂鬱的朋友一起觸摸這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我們是值得的。
是的,是『我們』。
-------------------------------------------------------
如果你願意對朋友表達你願意試著了解,請分享這封信給他,可以加上 #我可能不夠了解你但請相信我在
-------------------------------------------------------
搜尋各醫院診所精神科/心身科以及心理諮商所,非常容易找到你住家附近的可及點。憂鬱的治療不在天邊,在身邊。精神醫療與心理治療都須符合專業的倫理和規範,請不要以非正式的網路和人際詢問尋求答案而耽誤治療,
下一篇貼文為憂鬱症防治協會,張家銘理事長對此事件的呼籲和精闢的憂鬱症專業知識,也請大家閱讀轉發(請仔細讀,不只發給別人讀),傳播正確的觀念。
--------------------------------------------------------
觸摸痛看哪一科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那些沒有文資身份的「山中古蹟」們 》
離開了家屋遺址,我們沿著好走的稜線往上走去,踏在混著松針與殼斗科的落葉上,腳底沙沙作響,砰砰的心跳聲也越來越大。我不時會被地上的酒瓶吸引而停下腳步,端詳是哪種款式、還完不完整,附近還有沒有其他東西。
「喔~~到了!!」
忽然,走在最前面的小曾大喊著,聽起來距離很近,我便加快我的腳步上前。才沒幾秒鐘,當我跟著山的線條一起上升,視線墊高了幾公尺,剛穿越坡頂地平線的那瞬間,我就一頭栽進了那79年的光陰之中。
「終於...太魯那斯駐在所啊!我終於在它們回歸塵土之前,看完了八通關古道上,現存唯二的駐在所遺跡了!」懷著熱淚盈眶的感動,我留下了這初次見面的古老木造建築的身影。
---
太魯那斯駐在所,台灣僅存的二棟八通關駐在所主建物之一。留存至今的是二代屋,第一代建於1914年,在1915年大分事件爆發後遭到棄置。而後日本人用武力鎮壓了布農族,才在1923年復設,這次甚至在照片右手邊的位置蓋了蕃童教育所,然而今日已無影無蹤。而最終,因為集團移住政策,將太魯那斯部落遷移到花蓮居住,讓這裡變得空無一人,駐在所便在1940年12月正式廢棄,走入歷史。
今年將是它獨自一人屹立在山中近80年的日子,2023則是它的落成100週年。
它不在八通關主線上,而位於從托馬斯駐在所向東延伸的馬西桑支線,也因此躲過了那段國民政府特地派人沿著古道燒毀駐在所的文化浩劫。
什麼?你問我為什麼國民政府要特地派人進去燒?
因為要「避免匪諜窩藏山區」呀!所以今日的八通關古道、錐麓古道等等越嶺道,才會只剩下駁坎地基,而幾乎找不到駐在所本體,是一段國民政府懼怕共匪到了極點,做過非常多匪夷所思的事的哀傷歷史呢。
太魯那斯駐在所僅存主建物,大門口上方的屋頂是「切破風雨庇」,是很標準的日本駐在所大門樣式,但如今已略為傾頹,有點搖搖墜。屋內大廳有一些獵人的簽名,顯示它並沒有徹底被遺忘,而是在古早前被回到此地打獵的族人們當做工寮使用著。大廳左右側則是生活起居空間,左邊的房間比較完整,可以看到層架、床板,但牆壁破了個大洞;右邊的房間就比較慘了,長出了一棵大樹,穿破駐在所的屋頂茁壯的生長著。屋頂是鍍鋅鐵皮浪板所建,可見當年山中物資缺乏,一切從簡的精神。
屋外則散落一些大鐵鍋、酒瓶等生活物資的古物,彷彿昨天才被主人丟棄一樣。
一切是如此完整保留,讓我得以走入歷史。
然而,這80年來,它也不斷在傾頹。
我見到太魯那斯駐在所的時候,其實很驚訝,和林一宏老師1998年7月11日第一次發現它時的模樣,既相似,又有驚人的變化。
除了切破風變得搖搖欲墜外,右手邊倒在屋頂上那棵樹,是以前的照片所沒有的。這幅景象讓我心驚肉跳——「天啊!我們就要少一棟原汁原味的八通關駐在所了嗎!!?」那棵不知道被哪個颱風吹倒的二葉松,就好像壓在我的心頭上一般讓人難受。所幸進屋一看,一個神奇的巧合拯救了太魯那斯駐在所:右邊房間衝破屋頂長出的大樹,奇蹟般的撐住了這棵倒下的樹,讓樹幹不至於接觸、甚至壓垮駐在所本體,讓我慶幸命運的神奇。
然而,命運總是弄人,今年再訪太魯那斯的友人,傳來新的照片——這棵樹可能壓斷了撐著他的枝條,已徹底壓在駐在所屋頂上,不知何時會讓整個右邊的房間崩毀殆盡,甚至拉倒整棟駐在所。
至此,心痛之餘,也只能讚嘆並相信日本人的木造建築技術了,近80年沒人維護的木造老屋,居然還能承受這等重壓,簡直神乎其技。
---
不只太魯那斯與華巴諾這兩棟恐龍級的古蹟,台灣山中留下的眾多遺跡,無論是林業工寮、駐在所駁坎、還是水泥建築群,全都因為地處深遠,或者不夠嚴謹華麗,而不具備文資身份,所以不可能有經費修復,只能任其腐朽消失。尤其當年只為了伐木而臨時搭建的工寮,更顯破爛、無任何建築工藝價值。
在平地老屋不斷自燃、不斷被怪手「不小心碰到」的今天,這些山中遺寶面臨的卻是遺忘,與大自然的無情。每每想起這些,總是更努力、更拼命地拍下每一次能邂逅的山中老歲月,只因為我們可能再也沒機會見面了。
研海林道12k工寮,永別。
中平林道35k工寮前棟,永別。
在我短短7年的登山歲月裡,已經永別了兩棟林業遺跡,當年拍下的,竟已成了珍貴的「歷史照片」,令人不勝唏噓。
所以我才會不斷的鼓勵後輩,如果能力許可,請優先去這些擁有歷史的老地方,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何時會消失,又讓一段歷史更為虛無飄渺。
---
再不拯救太魯那斯駐在所,我們的後代將無以看見這真正超越百年光陰,見證日本人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殖民、將布農族趕離自己家園的珍貴證據。屆時,任何人都有資格懷疑——照片是不是偽造?文字是不是虛構?
我們將再也沒有機會,用最真實的方式回顧我們的歷史。
只有老東西,才能真正說出屬於台灣的、這片土地的故事。只有親臨現場,才能觸摸那一世紀以來的悲歡離合。
蘇貞昌 院長,向山致敬之後,我們還有許多待努力、待解決的問題。這些都可以花時間慢慢討論解決,但是我們就只剩下唯二兩棟的八通關古道原汁原味駐在所建築,可以向後輩訴說這段台灣史上的血淚故事了。
我非常非常不希望這張照片,也變成珍貴又極具價值的「歷史照片」。我由衷希望政府能出手,將這兩棟駐在所完整的保護下來,給它們文資身份、給它們經費維修,讓他們能向往後千百世代的台灣人、甚至外國人,真實的述說屬於台灣山林與原住民的歷史故事。
「一百年前,日本人在台灣山裡蓋的駐在所,被丟在山裡八十年無人維修卻屹立不搖。」
還能有比這更動人的故事了嗎?
一起為太魯那斯駐在所祈禱吧!
希望這張照片,能成為一張普通的、人人都能有機會拜訪的,一棟歷史建築的照片。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太魯那斯駐在所
---
*後記:
和我分享太魯那斯駐在所現況的友人,非常努力的督促 玉山國家公園 拯救太魯那斯,然而受限於可用經費、以及大額標案流程曠日費時的問題,始終難以有良好的解決方案。所幸近期已找到有意願接下救屋計劃的團隊(商討中),希望太魯那斯駐在所能在這些人的奔走之下,順利向100週年的路邁進,一起為他們加油吧!!
觸摸痛看哪一科 在 綠黨 Facebook 八卦
【 鄧惠文醫師:我可能不夠了解你但請相信我在 】
陰雨綿延的早晨,朋友轉了些連結給你。你大約知道,他們為了憂鬱症是什麼,在大聲爭執。誰歧視了誰,誰霸凌了誰。
『竟然有人不知道?怎麼可以不知道!』還有一些力氣的人,仗義執言。
你覺得好像可以謝謝他們。但你只覺得非常疲憊。
誤解憂鬱,誤解你的人,可多了。吳先生,只是再一次代言了那種看法。你可以在個人生活中輕易指出好幾個這樣想的人。
當你陷在憂鬱中掙扎,目標只能訂在今天必須離開沙發一下的時候,可能收過家人的訊息,指責你多久沒管家裡的事。
你想說抱歉我起不來,我狀況很糟,但你知道如果還想繼續奮鬥活下去,絕對不要說。因為他們會回答『你就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都不管別人才會這樣』『像我這麼辛苦哪有空心情不好』。
你憂鬱的時候,伴侶躲你。
歐,這樣說他們會覺得不公平。他們有盡力安慰你。
可是,他們能盡的力,在巨大的憂鬱面前,就是大象跟前的一隻小螞蟻。安慰無效,然後他們便認為有理躲開。
其實躲開算客氣的,有些只是碰觸到你的憂鬱的萬分之一,就認為他們才是受害者,憤怒地攻擊你,說你在虐待他們。聽過嗎?母親對憂鬱的孩子說:「我是做錯了什麼要被你這樣折磨?』伴侶說:『你心情不好就可以找我麻煩嗎?』
你連辯解也沒有力氣,哪有力氣折磨誰。他們可以大喊受夠了,而你只能繼續受。
人們對憂鬱的排斥,程度不亞於對瘟疫的排斥。然而,很少人會說,瘟疫是個人的錯。但有太多人都在說,憂鬱是你自己的問題。
你在心裡,在紙上,在鍵盤上,在無人處吶喊:到底要我怎樣?
你們做的所謂對的事,我也很努力在做,有些我根本做的還更多。
我在意的、執著的事,不見得只是為我自己。
人生給了我這種試煉,我一直是默默承受....
有正確的聲音出來,有的,憂鬱症是生理因素的疾病,病情牽涉神經傳導激素、多種身體病理、心理機轉,也會受社會文化的因素影響。
這些聲音,你在意的人,會聽嗎?
你希望他們至少聽到,你每天都努力的,用僅有的力氣,默默承受不知何時才會過去的煎熬,做該做的事。
你希望他們知道:你承擔了很多他們不承擔的事,
或許,某些他們能知的足,建立在只有你願意知的不足。
如果你看到這裡,請至少相信一件事:你不是唯一在憂鬱症這世紀大病裡掙扎的苦行者。
無論你周圍的人如何因自己的狹隘和恐懼,為了排斥憂鬱而扭曲你,請看看,有更多人知道憂鬱,體驗著憂鬱,治療著憂鬱,也有很多人,在漫長的暗無天日之後,拿回了自己的生活。
如果憂鬱影響了你的生活,請讓精神科醫師診察,身體生病要吃藥,現在是2020年,你接受所有科技,也請讓醫藥科技幫一點忙。
醫生也許會建議你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並不是由治療師教你怎麼快樂(你光想就倒彈,因為你最不需要的就是再有人教你什麼),心理治療是龐大細緻的工作,基本是:和你一起認識自己的真實,尋找屬於你的生命創造力。
心理治療不是回答問題,回答通常也沒有用。心理治療是一個需要在密切治療關係中進行的深度探索。也請不要拿他人輕率的建議對待自己的心情。
雨仍然很大。世界繼續在瘟疫前一塊一塊分裂與隔絕。但那不一定代表人與人之間只能疏離,當我們對分裂我們的原因有共感時,就是重新連結的時刻。
你我是陌生人嗎?如果有一點了解,一點共鳴,此刻我們就是互相陪伴著。親愛的不要怕,不要放棄,不管你是為了愛,為了過往,為了誰,為了未來,而讓你纖細的心靈這樣疼痛,深信你存在的價值,請照顧自己。
(有一種應該,是這種時候應該大力解釋憂鬱症的正確觀念。昨夜我失眠了,愈寫愈感傷,願懂的人何須多一篇急就章,網路上已有多少專業醫師和心理師們完備的解說,不願懂的就是不願懂。
有另一種應該,是與其只對那些簡單化憂鬱的『他們』喊話(他們從來不缺人們的注意力),我們更需要和身處憂鬱的朋友一起觸摸這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我們是值得的。
是的,是『我們』。
-------------------------------------------------------
如果你願意對朋友表達你願意試著了解,請分享這封信給他,可以加上 #我可能不夠了解你但請相信我在
-------------------------------------------------------
搜尋各醫院診所精神科/心身科以及心理諮商所,非常容易找到你住家附近的可及點。憂鬱的治療不在天邊,在身邊。精神醫療與心理治療都須符合專業的倫理和規範,請不要以非正式的網路和人際詢問尋求答案而耽誤治療。
觸摸痛看哪一科 在 【楊仁宗醫師】三叉神經痛10年、做過「開腦手術 ... - YouTube 的八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鄭先生備受三叉神經痛困擾10年,拔牙、開腦手術、伽瑪刀手術都沒改善疼痛問題,後來接受了「射頻燒灼治療」才終結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