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蹟走秀,不是外國人專利。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來水博物館園區下方,有一座「觀音山蓄水池」,走道列柱與導流牆相當壯觀,設計可以追溯至羅馬自來水系統,還被比擬有如伊斯坦堡的世界遺產——「地下水宮殿」(#BasilicaCistern)。這座蓄水池躲過了二戰時的臺北大空襲,無數地震沒有摧毀它,它是臺北的歷史,挺過歷史的考驗。
這次知名服裝品牌夏姿·陳打開「觀音山蓄水池」大門,在蓄水池拍攝巴黎時裝周秋冬系列,影片更在 #巴黎時裝公會 線上播出,這個優雅的貓步,使古蹟注入新生命風華,也把臺北的歷史文化資產推向國際。
我們希望藉由時尚、歷史、藝術,結合美學,串起臺北城市的靈魂。讓人們在大街小巷,在被修復、活化的老房子之間,找到對文化意識的認同。
這不只是時尚,也讓歷史走入生活,使文化留傳。
#自來水博物館
#觀音山蓄水池
#巴黎時裝周
SHIATZY CHE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北自來水園區介紹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由業務專員牛正邦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園區。 該園區位於臺北盆地之南,公館商圈,佔地面積約20公頃,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為臺北自來水的發源地。園區除了水鄉庭園、噴泉庭園等提供大小朋友親水、戲水的歡樂園地外,更是一個以『...
觀音山蓄水池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探索從未見過的城市空間
「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是我的政治理念,因此當Open House這個國際活動,要在台北舉辦open house “Taipei”,我非常期待,準備與大家一起打開臺北的美好。
臺北由264萬居民、19萬棟的建築組成,每棟建築、土地與人,共構出這座城市的樣貌,所有活力與潛力都深藏在建築之中。這次為了讓市民朋友能用更開放的視角,來觀看這座城市,北市府也 #協助開放了14個參觀點,Let us all discover Taipei ! Open house Taipei!
來看看我們的 #青年社宅(Qingnian Social Housing)、歷史悠久的 #台北廣播電台(Taipei Broadcasting Station)、維繫整座城市交通命脈的 #台北捷運行控中心(Taipei Metro Operations Control Center)、#捷運系統萬大-中和-樹林線CQ842標工程(植物園站) 、#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自來水博物館|觀音山蓄水池(Museum of Drinking Water|Guanyinshan Reservoir)#松山文創園區(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斯文里公辦都更專案辦公室(Lanzhou-Siwen Station)以及到臺北必訪特色景點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藝術家工作室(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我們用最開放的心胸打開臺北,也期待與你、妳共同打開彼此的眼界!
------------------
「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將於10/28中午12:00正式開放預約!
邀請大家在11月28日~ 11 月 29 日,造訪隱藏台北的 70+精彩空間!
------------
☞ 打開空間活動預約表單
http://www.opentaipei.org/空間預約表單/
☞ 如果表單進不去,來這裡也可以!
https://www.facebook.com/2562277553845183/posts/4560795513993367/?vh=e&extid=0&d=n
追蹤官方專頁
Website / www.opentaipei.org
IG / @openhousetaipei
FB / Open House Taipei
打開台北動態影像Credits / Ariya Schneider
觀音山蓄水池 在 Bella Taiwan 儂儂 Facebook 八卦
台灣時裝第一把交椅再創文化融合新高度🙌🙌
-
加入Bella儂儂IG快訊不漏接 https://goo.gl/KmWW3Q
#Bella儂儂 #Bellataiwan #做自己最時尚
#夏姿 #巴黎時裝周 #2021秋冬 #台灣之光
觀音山蓄水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臺北自來水園區介紹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由業務專員牛正邦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園區。
該園區位於臺北盆地之南,公館商圈,佔地面積約20公頃,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為臺北自來水的發源地。園區除了水鄉庭園、噴泉庭園等提供大小朋友親水、戲水的歡樂園地外,更是一個以『水資源保育』作為主題特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除了運轉中的公館淨水場外,更包括日治時期新建全臺供水量最高之自來水設施-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今自來水博物館)、小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及戰後新建的渾水抽水站等古蹟建築,還有免費開放的水資源教育館、園區環境教育中心精心研發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水資源教案。
該園區最大的亮點,就是自來水博物館的建築,是很多結婚新人拍婚紗照必取景的地方。
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日人據臺之初,以劉氏的建設為基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
1896年(民前十六年 )八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1951年(民國四十年)初,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市自來水水源擴建工程推行委員會」,由市長吳三連任主任委員。同年四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全部工程於次年二月底順利完成。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構堪慮應予整修。因此,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供作本古績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觀音山蓄水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臺北自來水園區生態之美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二次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由業務專員 #牛正邦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園區內的生態之美。
觀音山主要由三個高度不同的小丘組成,其南麓有「寶藏巖廟」所供奉之觀音而得名,寺內有一座嘉慶三年設立的「觀音亭」碑,已指定為市定古蹟,寺之所在之舊地名為公館,公館之由來何如。由於觀音山所形成的天然邊界,在漢人與原住民抗爭時代,公館成為台北盆地南區邊陲的自衛據點,在觀音山上設有「鼓亭」,派人瞭望以隨時示警。觀音山又臨新店溪有豐富的水資源及動植物資源,因為一直被劃為軍事管制區,開發程度較低,其保存的自然生態體系,是提供都市居民了解自然環境的一個好場所。到了日據時期經威廉巴爾頓先生的建議在新店溪畔設原水取水口,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並在山上設觀音山蓄水池,而臨近的山旁就是水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