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過 #雲林口湖鄉 美麗的 #成龍溼地 嗎?
這一片台灣西南沿海最重要的 #生態濕地,是經過社區居民、學校、林務局和觀樹基金會等許多人共同努力10年的成果。
過去,成龍溼地因地層下陷與颱風侵襲,大片良田泡在海水中成為廢耕地。
在各方努力下,翻轉成龍村地層下陷的劣勢,成功復育了生態豐富的溼地,吸引黑面琵鷺等118種鳥類來此棲息。
下次來到 #雲林縣,別忘了走一趟口湖鄉成龍濕地,在高腳屋上欣賞美景和夕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觀樹基金會 在 李進勇 Facebook 八卦
當溼地藝術遇見愛鄉遊行
雲林縣政府和觀樹基金會合作多年的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即將在5月1日登場;同時間,口湖鄉也將進行五十年來第一次大遊行,反對在成龍地區設置火葬場。
「要濕地、不要屍地」的運動,引人關注。身為雲林縣的地方首長,延續蘇前縣長保護溼地的政策,沒有任何改變,而在政策評估方面,雲林縣並沒有興建第二座火葬場的急迫需要,也已經清楚表明。同時考量當地脆弱的環境條件,和亟待振興的產業,我們已將公所的興辦計畫退回。
鄉民們基於對土地的關懷,用遊行表達集體的意志,讓人感動。5月1日,當溼地藝術遇見愛鄉遊行,讓雲林人的感情再一次的昇華,溼地藝術節成功,愛鄉大遊行平安。
圖片來源: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大遊行活動頁: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596534273963997/
觀樹基金會 在 蘇治芬 Facebook 八卦
給口湖反火葬場VIC 的信⋯
謝謝,我會站在民意這一邊,不必擔心。
你們要學習堅持和堅定,我會站在你們這一方。
但不要忘了環境教育才是口湖的生機,也才不會枉費觀樹基金會這幾年和縣府的努力(成龍濕地和湖口濕地),加油。
但目前很多無厘頭的批評令我失望⋯
因為成龍濕地是我十幾年前擔任立委時就極力爭取的。
每年口湖的濕地國際藝術季,大家要揪團關心喲,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 觀樹教育基金會
www.kskk.org.tw
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2014年4月6日 -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每年的重頭戲「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各國藝術家與前來 ...
(圖片出自觀樹教育基金會。
相關問題請統一在這篇討論,其他篇與該篇內容無關的回應會視情況刪除,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觀樹基金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另一塊命運同樣曲折的濕地,是位在雲林口湖的成龍溼地,這裡原本是農田,但是因為地層下陷加上風災侵襲,積水排不出去,意外變成一塊生態豐富的溼地。但是當地村民抱怨,大量候鳥飛來這裡棲息,把他們養殖的石斑和鰻苗,都快吃光了.為了讓村民生計與生態之間找到平衡點,農委會跟民間基金會合作,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一起來看看,到底帶來什麼新生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溼地,原本是農耕地,但當地長期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嚴重.1986年受到韋恩颱風侵襲,1996年再遭賀伯颱風肆虐,當地積水無法排出,逐漸形成了面積約171公頃的鹽淡混合溼地,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吸引大批候鳥前來棲息,十分壯觀。不過,成龍溼地橫跨口湖鄉的成龍村與台子村,大部分屬於私人土地,村民頻頻抱怨,溼地上的鳥類猛吃養殖魚類,讓他們財產蒙受損失。
當地漁村缺乏其他經濟來源,青壯人口外流嚴重,在地村民很擔心,呼籲政府不能只顧溼地,不顧居民生計。2009年開始,觀樹教育基金會與農委會合作,長期進駐成龍溼地,進行環境教育。並從去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各國藝術家進駐創作,與村民互動。
來自印度的女藝術家Shilpa,用當地蚵架竹子打造一處蚵棚風車,希望讓災地鄉親感受到,「風」是成龍地區重要的資源;法國籍藝術家瑪莉安,則用蘆葦紮起鳥類,讓孩童們大呼驚奇。最有趣的是美國藝術家Roy的新潮地景藝術,靈感來自沿海先民最早的""插蚵養殖技術""。去年藝術節之後,工作團隊還請來生態養殖業者為居民上課,介紹新技術與觀念。
但是私有土地與環境保育的衝突,仍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當地居民希望政府的規畫,讓村民真正看得見未來。
曾經是地層下陷區的成龍濕地,意外變成水鳥天堂,但是村民的生計也要顧,觀樹基金會仍在不斷努力嘗試,希望讓成龍溼地,成為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共榮的新範例。
記者綜合報導"

觀樹基金會 在 #觀樹教育基金會- YouTube 的八卦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看更多>
觀樹基金會 在 觀樹基金會成龍溼地- YouTube 的八卦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