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期總質詢簡要內容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11月26日公布的《109年10月觀光市場概況摘要》, 10月來臺旅客僅有18,982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負成長97.75%。累計今年1至10月來台旅客人次,僅有133萬人次,較去年973萬人次,足足少了840萬人次,大幅衰退86.28%,是近40年來最差的紀錄。
然而疫情至今尚未趨緩,各國的確診人數都持續在增加中,且政府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不管從觀光、貿易都未獲得好成果。
而因疫情影響,日月潭環景區截至今年9月,遊憩人數較去年減少200萬人次,清境農場也減少近60萬人,對於周邊的產業造成嚴重影響。以旅宿業者來講,南投縣觀光旅館住用率自今年年初開始,雪崩式的下滑後因暑假開始但無法出國並搭配國旅,才逐漸有所起色,然相較於前面幾個月的虧損,並無法有效填補虧損。
另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截至10月底止,已有71家旅行社停業,對比去年同期僅37家,停業家數幾乎翻倍,甚至連華航旗下的華旅都宣布停業,觀光業界在疫情下一直有裁員的情況。
發展基金一年各項費用支出金額在60億元上下,但近三年除了本身的業務支出,為了支援國旅補助不斷坐吃山空,明年也開始舉債。
對於我國觀光發展來說,基金的用罄不僅是業者失去補助,更是對於我國觀光業的一大警訊,觀光發展基金主要用途並非拿來補助國旅,而這也間接導致我國觀光補助轉趨保守,然經國際相關組織評估,疫情恐將於2022方能趨緩,這兩年內觀光旅遊業者,恐面臨更嚴重之衝擊,到時也會遇到沒有經費可用的狀況。
除此之外,交通部轄下的多個基金都出現舉債的狀況,包含民航基金、觀光基金、國道基金、鐵道基金,明年開始幾乎都進入借錢時代,民航基金規劃明年舉債300億,觀光基金明年也要舉債60億,國道基金則預估111年開始同樣要舉債476億。
相關基金的困窘,勢必影響我國的基礎建設及觀光發展。雖今年已經度過,但未來若疫情持續延燒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行政院應積極研擬對策。
要發展南投觀光第一要件就是交通,盤點南投交通資源相對不足
1、鐵路
集集線因屬觀光為主的鐵路線,沿途停靠站以觀光景點為主,對於成為縣內民眾所使用的替代大眾運輸可行性低,目前規劃交高鐵彰化站和集集觀光銜接強化其觀光,強化其觀光運輸量。
但對於縣內民眾的交通運輸量能並無提升。
2、高鐵
南投沒有高鐵站,要搭乘必須到台中或彰化,多數以台中為主。高鐵2007年通車至今也已經13個年頭,中部地區的旅客進出量也逐漸提升,且自高鐵通車以來台中車站就為第二大車站,2017年開始進出站旅客都突破千萬,對於中部路網提供充分的運能,然而中部生活圈並非所有縣市都能夠獲得高鐵所帶來的便捷性,以南投為例,接駁車輛短少,如台鐵一樣,南投並沒有高鐵,僅能透過搭抵台中再透過轉乘運輸的方式前往南投各地,且轉乘路線班次稀少,造成民眾及遊客的不便,對於南投民眾來說還是以自行開車為主要選項,並無法達成政府推廣大眾運輸之美意。
3、國道
承上所述,南投因大眾運輸不便,故進出都依靠國3、國6兩條高速公路,然而隨著近年南投觀光旅客逐年增加,每逢連假國道就會呈現塞車的狀況,甚至會關閉閘道對於當地居民及旅客來說是苦不堪言,在交通委員會時就多次向交通部長提及此事,部長也承諾會來研擬改善方案,但尚未有所結果。
再者,國道客運目前行經南投的只有8條其中四條是中彰地區往返南投,另外四條為北部地區,從南投搭國道客運最南僅能到嘉義,這也顯示出南投國道客運的量能不足,在南投僅有國道為主要幹道時,卻沒有足夠的大眾運輸量能協助疏緩車流量,這也一再造成塞車的情況,然而從過往至今政府積極推動南投觀光的情況下,對於南投路網的完善卻毫無協助,僅會造成來訪遊客帶著塞車的回憶離開,也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
南投因為有充足的觀光資源,故獲得遊客的喜愛,然長年以來交通路網的不足,加上遊客數量的增加,現有路網早已不堪負荷大量的車潮。再者,南投景點之間大眾運輸工具的連結度不足,造成要往南投遊憩多需要自行開車方能一覽南投的湖光山色,這也變向增加南投的車流量,有鑑於此交通部應做妥善規劃。
日月潭也是CNN網站上公布的「2016年全球熱門旅遊景點」之一,但依據106 年國家風景區遊客滿意度調查報告,若以民眾自出發地前往日月潭運具使用特性分析,可發現 58.90%的受訪遊客仍以自小客車為主要使用運具,另外有97.16%的受訪遊客表示,未來願意再重遊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內的景點,但其中交通不便(50.00%)占待改善意見之最多數,可見大眾運輸改善空間相當大,每逢連假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更是令造訪遊客相當困擾,要根本解決該問題,便是提高大眾運輸的覆蓋率及搭乘率,如同上述所言,日月潭目前只有台灣好行和公路系統能夠支應,大眾運輸只是相對環保的選擇,對於日月潭這個國家級風景區可以有更前瞻性及再升級的作法。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在民國103-105年由環保署主導正式成立全台首座「國家級低碳旅遊智慧觀光風景區」,配合交通部、經濟部、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及工研院等展開跨部會合作,並同步配合專案改善交通載具,讓遊客可以電動公車、電動汽車、電動船、纜車及自行車串連,享受全方位的低碳旅程,可惜專案在105年就結束了,為推動低碳智慧觀光該計畫有其必要性,行政院106年核定的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明確記載,溫室氣體減緩要發展綠運輸,提升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公共運輸系統,加強運輸需求管理;建構綠色運輸網絡,推廣低碳運具使用,建置綠色運具導向之交通環境及提升運輸系統及運具能源使用效率。故在此要求院長增加日月潭的大眾運輸便利性,並以綠色載具為考量選項。
另中天關台的爭議還未過去,但NCC的追殺卻還沒有結束,NCC11日在臉書發文,在中天新聞台被下架、全面轉戰YouTube當天,NCC臉書粉絲團突然發布講述美國對於ISP(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判例的貼文,似暗示中天就算在網路播放,依然有法可管,引發外界批評是在警告中天。
OTT專法在交通員會已經討論多次,多數委員都有不同的意見,公聽會上多數業者和學者也都秉持保留態度,其中草案第13條更是最多爭議項目,條文中規定只要NCC認定內容「妨害國家安全」、「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經限期改正未改正,最高也是可罰100萬元,並得按次連續處罰;草案第14條也規定,網路視聽服務事業一定要共同成立或加入自律組織,遵守團體自律規範。若不照辦,也是最高罰50萬元,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現階段NCC主要的工作是保障而非管制,連業者的現有問題都無法協調解決,政府也沒有給予相對資源之下,國內業者又面對無限制的國外業者挑戰。
OTT平台的種類非常多:有正版、盜版、UGC、PCG、SVOD、AVOD,該產業的多樣性及變化性,對照政府僵化般的監管,完全扼殺了該產業的可能性,更有可能變相加大國外平台的優勢,對於國內業者而言,都希望政府低度管理且重於扶植。
若再為了特定業者而設立的專法,在出發點就有爭議,公聽會上許多業者也不認同專法的內容,認為欠缺整體產業發展及周延考量。
整部OTT專法內容讓我們分不清楚政府究竟是要鼓勵還是限制產業發展,政府不能想要政治性的解決所有問題,用一勞永逸的心態面對異議,對於抓大放小的定義完全不明,例如專法第六條及第八條都可能會讓國外廠商或非法業者佔有優勢,相關的數據內容個可能是營業機密,主管機管如何確保資訊不外洩,這部分要請相關單位再研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1219是新黨青年軍遭檢調「三票齊發」上門搜索兩週年,新黨特選在這天開記者會,分析蔡英文政府如何製造「共諜」,並驚爆口...
「觀光旅遊業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許淑華 Facebook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王炳忠 Youtube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遊樂業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遊樂業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的意義、何謂觀光、旅遊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的意義、何謂觀光、旅遊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4/30晚間辦理的挺美講堂有相當精彩的討論,為讓不能到現場的民眾也能掌握論壇重點,特地整理一篇詳細的文字記錄,文章很長,請大家慎入喔~
-\-\
⛰🏞【從花蓮看發展觀光條例:社區旅行盼法規鬆綁 需匯聚民間集體聲音】👥🗣
花蓮蘊涵著山水與多元文化之美。近年來在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等國家政策發展下,花蓮人民以地方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為基礎,耕耘產業,找回在地活力。其中醞釀出生態、藝文的社區旅遊,讓不少社區朝向脫離補助,走向自給自足的道路。然而,因應發展觀光條例預告修正,將可能更不利的影響到這些新型態旅遊模式的發展,我們在4月30日辦理「挺美講堂」,廣邀產、官、學界人士一同到場討論,剖析現行「發展觀光條例」對花蓮的影響,以及中央法令如何規範了我們的地方事業。🤓🤓
論壇中邀請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副理事長蔡文宜、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助理教授遲恒昌、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美玲、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黃啟瑞,分別從法規面與實務面的角度,討論現行發展觀光條例落在花蓮的狀況。花蓮縣政府觀光處觀光企劃科、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農村景觀科、花蓮縣政府行政暨研考處研展企劃科、花蓮縣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立法委員蕭美琴花蓮服務處、立法委員高潞·以用花蓮服務處也都派員出席一同討論。👥🗣
蔡文宜提到,民國58年頒訂實施的發展觀光條例,其法律架構與思維管制模式,不但沒有因應新時代的旅遊模式而調整,反而明確定義了旅遊業的特許,相對限縮了小規模深度旅遊的發展。依照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規範,只要「招攬或接待觀光旅客,並安排旅遊、食宿及交通」便是旅行業。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也明訂,在未持有相關執照執行上述行為及宣傳,可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更甚之,今年發展觀光條例預告修正,將把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的罰鍰往上提高,這直接影響的,將會是實收罰鍰很容易便超過「檢舉違反發展觀光條例案件獎勵辦法」的十萬元門檻,也就是民眾得以透過檢舉來獲取獎金,過去違法但未被裁罰的旅遊型態,極可能會因為「檢舉得以獲利」的情形下而人人自危。蔡文宜強調,旅遊業確實需要納管,但現行法令需要做通盤的檢討調整,並特別舉例日本的相關法令,除了以資本額來區分旅遊業者外,也會就旅遊類型來去做區分,以針對不同旅遊行為來去做統合規範。😓😥
遲恒昌則從觀光被賦予的角色來去談及當代的觀光,例如部落或鄉村透過觀光讓青年回流、讓社區的銀髮族有事做、透過觀光傳承文化、透過觀光凝聚社區認同感等。可惜的是,長久以來旅行社和小旅行業者始終沒有共識,一邊希望鬆綁發展觀光條例,另一邊則不斷期待加重罰則。遲恒昌認為,小旅行或體驗活動團體,其實本身便是國內旅遊的「內容」,但一直以來,法規制定上沒有給予這些團體更多參與發展旅行的機會。遲恒昌認為,鬆綁了發展觀光條例,對於旅行社業者並沒有太大的損失:業者往往擔心鬆綁之後競爭者的出現、以及特許權的崩解,但實際上零星的競爭者規模並不足以和旅行社業者相較,而鬆綁發展觀光條例後,小型業者依然可以和旅行社業者合作,兩者並不衝突。遲恒昌提醒,談鬆綁發展觀光條例時,需要思考配套,尤其是參與者權益的保障,例如可以創造一個平台承擔履約責任、合約糾紛、保險與消費者權益等事宜。再者,未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否有足夠能量承接小旅行納管的業務?現況上,地方政府光是處理民宿立案與查核違規,便已人力匱乏,未來如何因應旅行產業鬆綁所帶來行政執行的負荷,也必須審慎討論。🤔🤔
黃啟瑞和李美玲則以在地社區觀光業者的角度,分享其實務經驗與看法。
黃啟瑞提到,過去曾經承接觀光局觀光體驗的方案,卻反而被同是觀光局的人員檢舉其違反發展觀光條例;也曾經承辦花蓮農改場委託的小旅行案,而遭網路檢舉。黃啟瑞表示,旅行社業者和社區小旅行應該像是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關係,小齒輪可以提供的旅行是大齒輪做不到的,反之亦然,彼此嵌合方能帶動整體觀光發展。🛑🛑
李美玲則表示,他相當支持修法以及納管,特別舉了鳳林「美好花生」的例子,表示在適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相當掙扎的時期,但是只要有能夠依循的合理法源,業者其實都很願意在這樣的過程中努力。而以內容提供者為主體的旅遊,必然是未來具有潛力的觀光核心。🙂🙂
現場也有許多旅宿業者、社區旅行體驗業者,紛紛表達了對於發展觀光條例的憂慮,以及過往實務上執行上的經驗。蕭美琴立委花蓮服務處林俞君主任也提出,發展觀光條例確實需要更多的討論,民意代表願意承擔起溝通管道的角色,期待多方意見充分討論,同時也特別說明,交通部觀光局發展觀光條例的預告期滿並不會是句點,如果民間對於法案有所疑慮,則法令都還有討論空間,因此更需要民間凝聚起自己的力量,讓聲音被聽見。🗣👂
我認為,我們要有眼界看見20年後、30年後的花蓮,不管是關於交通或者是觀光,甚至對於花蓮未來的想像。並且勇於把我們的想法說出來,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公共的討論,相信花蓮未來改變是指日可待的。🤝✊
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4/30晚間辦理的挺美講堂有相當精彩的討論,為讓不能到現場的民眾也能掌握論壇重點,特地整理一篇詳細的文字記錄,文章很長,請大家慎入喔~
--
⛰🏞【從花蓮看發展觀光條例:社區旅行盼法規鬆綁 需匯聚民間集體聲音】👥🗣
花蓮蘊涵著山水與多元文化之美。近年來在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等國家政策發展下,花蓮人民以地方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為基礎,耕耘產業,找回在地活力。其中醞釀出生態、藝文的社區旅遊,讓不少社區朝向脫離補助,走向自給自足的道路。然而,因應發展觀光條例預告修正,將可能更不利的影響到這些新型態旅遊模式的發展,我們在4月30日辦理「挺美講堂」,廣邀產、官、學界人士一同到場討論,剖析現行「發展觀光條例」對花蓮的影響,以及中央法令如何規範了我們的地方事業。🤓🤓
論壇中邀請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副理事長蔡文宜、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助理教授遲恒昌、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美玲、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黃啟瑞,分別從法規面與實務面的角度,討論現行發展觀光條例落在花蓮的狀況。花蓮縣政府觀光處觀光企劃科、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農村景觀科、花蓮縣政府行政暨研考處研展企劃科、花蓮縣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立法委員蕭美琴花蓮服務處、立法委員高潞·以用花蓮服務處也都派員出席一同討論。👥🗣
蔡文宜提到,民國58年頒訂實施的發展觀光條例,其法律架構與思維管制模式,不但沒有因應新時代的旅遊模式而調整,反而明確定義了旅遊業的特許,相對限縮了小規模深度旅遊的發展。依照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規範,只要「招攬或接待觀光旅客,並安排旅遊、食宿及交通」便是旅行業。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也明訂,在未持有相關執照執行上述行為及宣傳,可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更甚之,今年發展觀光條例預告修正,將把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的罰鍰往上提高,這直接影響的,將會是實收罰鍰很容易便超過「檢舉違反發展觀光條例案件獎勵辦法」的十萬元門檻,也就是民眾得以透過檢舉來獲取獎金,過去違法但未被裁罰的旅遊型態,極可能會因為「檢舉得以獲利」的情形下而人人自危。蔡文宜強調,旅遊業確實需要納管,但現行法令需要做通盤的檢討調整,並特別舉例日本的相關法令,除了以資本額來區分旅遊業者外,也會就旅遊類型來去做區分,以針對不同旅遊行為來去做統合規範。😓😥
遲恒昌則從觀光被賦予的角色來去談及當代的觀光,例如部落或鄉村透過觀光讓青年回流、讓社區的銀髮族有事做、透過觀光傳承文化、透過觀光凝聚社區認同感等。可惜的是,長久以來旅行社和小旅行業者始終沒有共識,一邊希望鬆綁發展觀光條例,另一邊則不斷期待加重罰則。遲恒昌認為,小旅行或體驗活動團體,其實本身便是國內旅遊的「內容」,但一直以來,法規制定上沒有給予這些團體更多參與發展旅行的機會。遲恒昌認為,鬆綁了發展觀光條例,對於旅行社業者並沒有太大的損失:業者往往擔心鬆綁之後競爭者的出現、以及特許權的崩解,但實際上零星的競爭者規模並不足以和旅行社業者相較,而鬆綁發展觀光條例後,小型業者依然可以和旅行社業者合作,兩者並不衝突。遲恒昌提醒,談鬆綁發展觀光條例時,需要思考配套,尤其是參與者權益的保障,例如可以創造一個平台承擔履約責任、合約糾紛、保險與消費者權益等事宜。再者,未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否有足夠能量承接小旅行納管的業務?現況上,地方政府光是處理民宿立案與查核違規,便已人力匱乏,未來如何因應旅行產業鬆綁所帶來行政執行的負荷,也必須審慎討論。🤔🤔
黃啟瑞和李美玲則以在地社區觀光業者的角度,分享其實務經驗與看法。
黃啟瑞提到,過去曾經承接觀光局觀光體驗的方案,卻反而被同是觀光局的人員檢舉其違反發展觀光條例;也曾經承辦花蓮農改場委託的小旅行案,而遭網路檢舉。黃啟瑞表示,旅行社業者和社區小旅行應該像是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關係,小齒輪可以提供的旅行是大齒輪做不到的,反之亦然,彼此嵌合方能帶動整體觀光發展。🛑🛑
李美玲則表示,他相當支持修法以及納管,特別舉了鳳林「美好花生」的例子,表示在適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相當掙扎的時期,但是只要有能夠依循的合理法源,業者其實都很願意在這樣的過程中努力。而以內容提供者為主體的旅遊,必然是未來具有潛力的觀光核心。🙂🙂
現場也有許多旅宿業者、社區旅行體驗業者,紛紛表達了對於發展觀光條例的憂慮,以及過往實務上執行上的經驗。蕭美琴立委花蓮服務處林俞君主任也提出,發展觀光條例確實需要更多的討論,民意代表願意承擔起溝通管道的角色,期待多方意見充分討論,同時也特別說明,交通部觀光局發展觀光條例的預告期滿並不會是句點,如果民間對於法案有所疑慮,則法令都還有討論空間,因此更需要民間凝聚起自己的力量,讓聲音被聽見。🗣👂
我認為,我們要有眼界看見20年後、30年後的花蓮,不管是關於交通或者是觀光,甚至對於花蓮未來的想像。並且勇於把我們的想法說出來,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公共的討論,相信花蓮未來改變是指日可待的。🤝✊
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評價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1219是新黨青年軍遭檢調「三票齊發」上門搜索兩週年,新黨特選在這天開記者會,分析蔡英文政府如何製造「共諜」,並驚爆口口聲聲要慎防大陸滲透選舉的民進黨,原來早在2003年陳水扁競選連任時,就已聘曾在動員戡亂時期「投共」的大陸政協委員張春男,擔任彰化縣選監小組召集人,監督台灣的總統大選。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說,共諜本應指真正為共產黨刺探機密的間諜,但國民黨戒嚴時代經常以「共諜」之名整肅思想犯,現在蔡英文政府也同樣濫用「共諜」標籤打壓參與兩岸交流的台灣人。新黨特別整理出七種被民進黨「共諜」的人,包括所謂滲透選舉、政治人物、台商、台青、旅遊業、統派青年及一般網民。
王炳忠說,今年以來,民進黨就天天和美國隔空唱和,聲稱大陸滲透台灣選舉,結果人民反而看到是美國干預台灣政治,甚至涉嫌與蔡政府聯手炮製了烏龍共諜王立強。倒是新黨查閱歷史檔案赫然發現,1986年赴大陸「投共」的黨外人士張春男,任大陸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還曾在90年代初安排張俊宏等民進黨人與中共高層會晤,竟於2004年由民進黨籍的彰化縣長翁金珠聘為彰化縣選監小組召集人,引進中共黨政軍監督台灣選舉。
王炳忠說,新黨對「投共」的台灣人任選務人員沒有意見,但按民進黨標準,張春男既任大陸中央黨政軍職,又任台灣選監人員,當然就是滲透,民進黨才是元凶。反之新黨青年既無台灣任何公職,也沒有大陸黨政軍任何職務,卻被蔡政府以「共諜」整肅,荒謬至極。
王炳忠說,民進黨批韓國瑜進中聯辦,就會如何出賣主權,也是在做「共諜」的影射。但陳菊、賴清德同樣見過大陸官員,難道那時的中共就沒有要統一,就不主張一國兩制?蔡英文2014年更曾派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密訪大陸,回台前沒人知道他們赴陸,見了誰?談了什麼?還有陳明通去年接任陸委會主委前,曾在中共19大後赴陸與中共對台高層密會,又都「會」了什麼?
邱毅指出,台商本來就因兩岸大環境不好而處境艱難,如今又碰上蔡英文大炒芒果乾,中共代理人法受阻,就改提出反滲透法取代,總之就是要讓台商活在恐懼裡。新黨2017年12月曾與國台辦會談,計劃在上海成立台商服務中心,彌補海基、海協兩會協商停滯後的缺口,未料那次回來沒幾天,新黨青年軍就遭到搜索,這當然是蔡政府對新黨的警告,但新黨堅持做對的事,一旦明年進入立法院,一定繼續推動兩岸服務處,服務兩岸交流中的台商、台生、台胞。
邱毅說,台灣旅遊業的從業人口,包括旅行社、導遊、遊覽車、旅館、攤商、精品......等,粗估至少兩百萬。因為蔡英文上台後否認92共識,兩岸關係走向對抗,甚至暫停自由行,這些人只能叫苦連天。最近檢調更配合選舉需要,大動作搜索旅行社,把「假交流真觀光」這種長年存在的現象,渲染成另一種「共諜」,綠媒週刊再配合報導成「反滲透大搜索」,旅行社人人自危。新黨宣示會先努力向大陸爭取恢復自由行,盡一切力量協助他們。
陳麗玲說,今年以來已有多起台灣青年到大陸就職,被陸委會以擔任大陸黨政軍職務開罰的案例,然而相關職務不過是社區助理主任,又或者是農業技術人員等與政治無關的職務。還有兩岸間青年交流的夏令營,也被貼上「統戰團」的標籤,如新黨每年舉辦的中華兒女文史體驗營,有學員參加後表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竟也成了綠媒炒作大陸「滲透」台青思想的「罪證」,真恍如回到戒嚴時代,隨時要小心被滲透。
林明正說,兩年前的1219事件,就是民進黨開始越過在野黨集會結社自由的界線,將「共諜」定義擴及到在台灣發展統派的組織活動。新黨青年軍做的活動,無論是網路媒體、校園社團、小組讀書會......等,都是新黨青年本就在做的理念推廣,卻被講成共諜組織,扣上國安法的「發展組織」罪名,將來反滲透法通過,必然會有更多統派青年受害。
王炳忠提醒,蔡英文為了選舉,已經用社會秩序維護法動員警察惡整一般網民,等真正送交法辦後,法院又多判決不違法。但將來反滲透法通過後,網友不利於民進黨或台獨、港獨的貼文,很可能就會被說成是中共散布的消息,到時候通通可以用定義不明的反滲透法處罰,成就台獨民進黨的一言堂。

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遊樂業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提供觀光遊樂業定義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旅行業、發展觀光條例、台北樂園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的意義、何謂觀光、旅遊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世界觀光組織(WTO,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對觀光的定義是︰ ... Cohcn(1974)就觀光旅遊的特徵,列出七項觀光客和旅行者不同之處,說明如下表:. ... <看更多>
觀光旅遊業定義 在 觀光遊樂業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提供觀光遊樂業定義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旅行業、發展觀光條例、台北樂園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