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親啟事】
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叫杜鍾敏,現在在美國德拉華大學教書。希望能借張哲生先生臉書的人氣,找尋失散60年的親生兄姊5個人。
他們都在臺灣(只有三姊嫁給美國人,住美國) ,但是不知道如何找?我去過出生地北投,可是戶政事務所說沒有原始出生資料。
我只知道我本姓李,有一個大哥,四個姊姊,可是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我是被父母送出去的老么,送養的時候只有十個月大。
我的生日是1960年10月10日。父母來自山東,所以我們家應該住在北投眷村。
大姊、二姊、三姊曾經在我二十七歲的時候,到我的工作地:光華雜誌大樓找過我。他們來找我時,我並不知道自己是養女,很震驚,感覺天塌下來了。
回住處,哭了3天3夜,回想養母以前常說:「××又跟親媽走了。」當時覺得為什麼跟我說這些?後來才知道她一直恐懼這天來臨,我很怕她自殺,為了保護養母,沒有跟姊姊們相認,現在很後悔。
關於他們的資料,我知道的很少,只知道父親在我四歲(1964年左右)時就過世了。父親以前應該是陸軍,可是很早就退役了吧!養母說生父後來做房地產生意,沒做好,家裡經濟不好,沒有能力養我。
大姊大我十歲,現在應該71歲了,好像以前在淡水鎮有一個飯館,三姊住美國,四姊當時(1987年左右)就讀國防醫學院。
當年他們來找我時,我跟他們說,我對養父母有責任,如果將來養父母過世了,我會回去跟他們相認,可是他們很不諒解,寫了一封信責備我,就再也沒聯絡。
現在應該是相認的時候,可是,我連他們的名字都沒有問,不知道今生還有沒有做姊妹的緣分。其實我已經找了很久了,都沒有結果,希望他們或是他們的孩子,能看到這份文字,幫我傳達我的思念之情。
我人在異鄉美國,臺灣沒有親人,只有朋友,養父母過世後,我就像一粒沙塵,隨風飄蕩,沒有落下的時候,每當生日,總是最難過的時候。
我的養父母從小疼我,孝敬養父母,為他們奉老送終,我也沒有錯,可是卻因為我重情義,在乎養父母的感受,讓我再一次失去了我的親生兄姊,這是我最耿耿於懷的。
如果今生有機會,我會向他們認錯,請他們原諒我。
(圖為杜鍾敏4歲時及近期的照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
「親人過世沒感覺」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黑人 陳建州 Facebook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問卦] 親人過世一直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對長輩過世沒感覺-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問卦] 阿公過世沒感覺 - 熱門PTT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閒聊] 親人過世沒哭是不是很冷血- MenTalk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怎樣知道過世的親人去了哪一道?大師悄悄透露:這部經念5分鐘 的評價
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FB搶先播:江賢二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最後一天6/28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3月28日起至6月28日舉行「江賢二:回顧展」,展出藝術家從1960年代到現在的創作歷程,包含旅居歐美30年、1999年返臺後,以及2008年前往臺東定居,遷徙移居的生命經驗引導藝術家逐步開創風格迥異而視覺語彙多元的系列作品,都在回顧展中完整呈現。
江賢二(1942年生)於1965年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系畢業;之後,旅居美國紐約逾30年之久。不同地區的文化與氣息,在江賢二的藝術創作中留下深刻印記。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自學院學成的年輕藝術家遠赴巴黎、紐約。異鄉追尋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創作與生活現實無可避免地拉扯,因而留下許多色調深沉的作品。早年江賢二刻意將畫室窗戶全部封起,在阻絕自然光的狀態下完成畫作。
江賢二1990年代返臺期間,意外在過去熟悉的故鄉廟宇遇見不曾留意的創作靈感,作出「百年廟」系列,成為藝術家返臺的第一批代表作。早年旅外期間,江賢二在巴黎創作了「巴黎聖母院」系列。若與回臺所作「百年廟」系列相比,兩者皆運用深沉的畫面捕捉宗教殿堂的精神體驗,藝術家透過藝術性的創作觀點,跨越文化與信仰的隔閡、點亮動人的靈性光源。
2000年起,江賢二的創作續有發展,如往返加州照料親人期間發展出的「銀湖」系列即是一例。「銀湖」系列營造出「如海、如鏡、如雪,亦如星雲」的壯闊畫面,抽象構圖將似寫景又似寫意的景象熔冶於畫面中。
2008年江賢二遷居臺東,藝術家的畫布乍然綻放繽紛色彩,創作出「比西里岸之夢」系列、「金樽」系列。在金樽海岸的天光、海潮、濤聲召喚之下,藝術家封閉多年的窗終於啟開;如今江賢二開窗作畫,畫面中閃耀出過去時期所不曾見的光彩。】
{內文}
(藝術家/江賢二)
像今天你們在拍我工作的,搞不好又會有一個新的系列,我就乾脆就用實驗性來看看嘛
江賢二就讀師大藝術系時受教於李石樵 廖繼春,特別有感於陳慧坤從巴黎,傳遞回來藝術創作的澎湃熱情,因此一心前往花都朝聖,不計代價。
(藝術家/江賢二)
我很喜歡聞這個味道,漁港 有一點點腥味啊,因為我師大畢業在基隆教書,我就故意租一個畫室在水旁邊,每天聞那個味道,而且我那時候就在注意了,居然沒有拿到簽證(的話),我也要跳船,就是一定要出國,就是一定要到巴黎去
當時他曾在省立博物館個展,這兩幅是紀錄中最早的作品,原作已經佚失,1967年江賢二拿著單程機票離境,心想此生不會再回台灣,落地法國才知道他的偶像雕塑家賈克梅第前一年過世,隔年又遇上68學運「五月風暴」,盤纏用盡 無工可打,生活難以為繼,決定和妻子轉進紐約。
(藝術家/江賢二)
紐約那時候正是百花齊放的時候,很多經驗都是我們沒有想過,在台灣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的藝術形式,所以好幾年,好幾年我創作不下來
他在沒有窗戶的畫室潛心苦思,用色鬱結 筆觸深沉,全力支持先生的范香蘭,手工訂製服的生意興隆,店裏會掛著江賢二的創作。
(藝術家/江賢二)
每一年我記得九月啦,都會聯合國會開大會,那每一年日本的大使去(開會),夫人就是shopping嘛,我太太的店就在麥迪遜大道,然後(大使)夫人去看,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問說,這個大棺材要不要賣,日本人很喜歡那個味道,很奇怪
江賢二在美國歐洲一待三十年,即使受到藏家青睞,也不願割愛作品,那些都是他棄交絕遊,修煉來的三昧真火。
(藝術家/江賢二)
1982年,我在巴黎畫《巴黎聖母院》系列,還有《遠方之死》就是棺材,我就知道說我一輩子有資格當畫家了,所以那一個系列我一張都沒有賣,(作品)都是我自己的,我比較喜歡精神性的東西,所以我每一次到巴黎,聖母院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我是想要呈現出聖母院裡面那一些,比較莊嚴的那一些光線,然後比較安靜一點的那一種氛圍
照顧年邁的父親1995年江賢二開始,比較頻繁地回到台北,因此受到時空變換流轉的火花激盪。
(藝術家/江賢二)
我已經離開(臺灣)了幾乎三十年,所以回到台北,哇 那幾年真的對我衝擊之大,就有一點像我從巴黎到紐約,在創作《百年廟》系列的時候,靈感源源不絕,「龍山寺」對我來講,小時候我記得父母親都會帶我們在那個附近,廟裡面旁邊生活的機會很多,(這)是第一次長時間三四十年以來,覺得我的藝術跟人跟土地最連結的一個系列
《百年廟》讓江賢二找到留下來的理由,反芻居住加州時的風土印象,再次讓他與昨日之我告別,發展出《銀湖》系列延續藝術生命。
(藝術家/江賢二)
那時候回台灣,已經差不多十年左右了,然後每天悶在台北工作室嘛,所以到後來有一點累了,就想到還是搬到海邊來,一開車從宜蘭 花蓮到這邊,有一個朋友正好在我下面附近,已經有一塊地了,我跟我太太就馬上決定說就是這邊
(藝術家/江賢二)
我說你可以帶一本書,買個便當,然後可以混個四五個鐘頭,一大早沒有人的時候很棒。《比西里岸之夢》靈感是從三仙台那一邊原住民小朋友,那時候嚴(長壽)總裁為了輔導他們小孩子,讓他們放學可以不用在外面亂跑,就大家就有時間集中在一起學習音樂 學習打鼓,系列就用《比西里岸之夢》有好朋友形容是我,台東這一個《比西里岸之夢》的系列,是「臨老入花叢」,其實我是在畫整個台東的大環境,我生活的環境,那這些顏色 這些空氣,花花草草的顏色都會影響我
(藝術家/江賢二)
你看(北美館)這一個空間,這次為了這個回顧展做的幾乎跟《比西里岸之夢》又不一樣,這一個系列我把它稱作《金樽》春 夏 秋 冬,越來越立體,跟立體 跟空間 跟光線甚至跟地景都有關係
(藝術家/江賢二)
這個園區,然後我們在一兩個月以後,就會開始蓋我的新畫室,我的新工作室,然後一個陳列室,我把它叫成教堂,差不多十五六米高,我是希望說可以讓它藝術品掛在裡面,感覺有一點像我們到教堂 到修道院,光線有兩個天窗讓它灑下來,然後看到藝術品,我們也規劃了一個叫駐村藝術空間,不管從台北來的藝術家,或者是日本,甚至是美國來的藝術家都可以有機會,在這個大環境裡面,安靜生活一兩個禮拜,然後回到自己的地方,我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衝擊力,不一樣新的作品出來。
(藝術家/江賢二)
我(回顧展)最後一件作品,是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媒材是立體的,配上馬勒 我最喜歡的音樂家第五交響曲慢板樂章,我取名也叫《淨化之夜》,我一直都相信,所有的藝術,都是可以淨化這一個世界,淨化人心的,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跟我同感。
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黑人 陳建州 Facebook 八卦
這是富邦勇士領隊蔡承儒 Chris 今天寫給教練和球員的一封信!
非常的感動,也分享給我們所有的球迷朋友⋯
非常謝謝各位為我完成了籃球冠軍夢,心中真的充滿感激。這個夢做多久了?5歲我就愛上了籃球,最喜歡的是灌籃高手三井壽的熱血故事,每天回家都會自己做投籃練習,勵志要做一個射手。當然接下來就是變成瘋狂的NBA 迷,看比賽、傳奇球星紀錄片、籃球雜誌、到玩NBA fantasy ,生活的點滴越來越多的籃球,連在路上都會空氣運球,丟垃圾都喊Kobe~ 高中去美國英文很差,但透過籃球我教了許多朋友,尤其外國人想說這個亞洲人打的還可以,NBA 還滿懂的,可以respect,因為在那邊運動就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親子關係、朋友關係、社交關係都圍繞著運動成長。我也從一開始透過籃球交朋友,後來甚至變成不喜歡籃球的人很難跟我做朋友。
2014年我為了爺爺年邁回來台灣,因為公司當時有台灣大籃球隊,我當然也很興奮的常去看比賽,當時魏維跟永仁還是球員,Blackie, Jason, 武璋,也都在球隊。原本其實還很想美國的生活,但因為這支籃球隊,讓我越來越喜歡台灣。
因爲我過去的經歷,我有了個理想,我希望透過體育改變台灣的文化和教育,我常想美國可以,為什麼台灣不行?體育的價值不只在身體健壯,透過體育可以學到領導、溝通、自律、如何面對失敗、團隊合作、毅力,等等。體育應該跟教育是融合的,不是兩條路。我之前美國高中規定每位學生每年都要參與一項團隊運動才能畢業,有很多的選項可以選擇,而美國成功企業家也都大部分有打校隊的經驗。除了這些是體育可帶來對個人的成長有幫助,體育也是各種人跟人關係培養的最好媒介,透過打球、透過看比賽,可以培養好的親子跟友誼關係,所以我希望能幫助台灣也有好的環境讓球員打球、讓球迷有好的看球體驗,也讓大家慢慢體會體育的價值,進而讓體育更融入台灣的教育和生活之中。
2014年底富邦勇士就誕生了,有難得的機會可以擔任領隊打造一支全新的球隊品牌,對我來說,沒有想太多的就是一頭栽進去拼了,因為籃球是我的最愛。除了贏球,我更希望能實踐我上述的理想。球隊才剛成立沒幾天,我的爺爺就過世了,我很高興我有回來跟他過最後一年,我第一次體驗到失去親人的感覺,對我的打擊很大,真的很傷心難過,我將他的英文名字縮寫袖在球衣右胸口,因為他,我回來了,才有富邦勇士,希望這支球隊未來可以榮耀他。因為我是基督徒,球隊中心思想設定爲「勇不止息」,源自聖經的「愛是永不止息」,讓勇士也巧妙的融入在裡面,我希望這是支受上帝祝福的球隊。
第一年我們用職業的規格去打造球隊的品牌視覺、球衣、商品、宣傳,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台灣很久沒看到這樣的方式行銷球隊。但打完第一個球季,我發現我們當時最缺的是內在的靈魂,打球最重要的是團隊精神跟態度。
第二年起,我們決定重新打造一支屬於心中想像的球隊,進來的球員除了球技,一定要有我們設定的人格特質。這一年書緯、順議、興治、孟學加入球隊了,雖然例行賽戰績是往後退的,但是內容是我們喜歡的,季後賽更同樣有打進四強。
第三年,我們有了機會網羅文誠、小胖、宗憲、伯維,希望有資深的球員搭配年輕球員,因為有健康的老中青的比例對球隊是好的。當然外界也因此對於這個球隊開始有了高度期待,覺得這樣一定馬上變成冠軍隊,但實際上是沒那麼簡單的,不知不覺突然被外界捧得很高,心理上也亂了陣腳,反而首度在季後賽沒進四強。當然這個時間也是球隊面對到最多外界嘲諷的一年,而我也自己給自己很多的壓力。我想球隊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有成功經驗的leader,如何好好整合團隊並帶我們走出這個低谷。許哥一直是我覺得台灣最好的總教練,當時他CBA 那邊已經請辭了,我也想說搞不好有機會以後可以一起合作。結果後來不久後就在新光三越碰到許哥跟家人在逛街,我想說這一定是天意啊!是不是上帝給我一個徵兆?後來還真的一拍即合~
第四年,許哥真的擔任我們的總教練了!致為、韋辰、盈鋒也在這年加入。有許哥的加入,從去年的低谷又彷彿燃起了希望,當然外界期待更是不減反增,團隊同樣是面對強大的壓力。我自己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我想說今年已經重建的第三年,我們一定要打進冠軍賽才行。當然我決定經營球隊這條路,這個過程其實也會面對到很多人的質疑跟不解,想說我是學商跟投資的,為什麼不做賺錢的事業,幹嘛投資這個,而且還做兩支球隊。雖然我投入這個產業是因為有自己的理想,但很少人能理解,而且現實面就是這個環境大部分人只在乎球賽的戰績跟有沒有拿冠軍,如果我拿不到冠軍,其他做的好像都不重要了。因為除了球隊,我還有集團許多的職務跟會議,除了一到五要上班,晚上跟週末還要看比賽,除了身體疲勞,更疲勞的是整年每天面對輸贏的壓力。這年的球季我們一開始也不是走的很順,甚至例行賽我們最後關鍵的比賽落敗,從可以例行賽第三變例行賽第五,第一輪要從0-1的劣勢開始打,還要面對的是我們賽季打的最辛苦的達欣跟布拉,我當時真的掉到最低谷。我當時想如果今年季後賽第一輪就輸掉,我打算球季後辭職以示負責,而且我都已經跟我老婆說了。我也跟上帝禱告說,我真的走到盡頭了嗎?如果你要我繼續做下去,真的要幫幫我,因為如果真的首輪就出局,這已經是我無法承受的擔子,我真的沒辦法繼續下去了。結果我們首輪驚濤駭浪的大逆轉,以3-2擊敗達欣,而且四強還4-0橫掃例行賽第一的裕隆,冠軍賽更在洋將跟許多先發球員受傷的情況下打到第六戰才落敗,第五戰還以純本土拿下我親身經歷最熱血一勝,球隊的拼戰精神也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我真的看到超越勝負的「勇不止息」了!也因為這樣保住了我自己的飯碗。球季後不久有一天我真的崩潰的哭了,多年來壓力的釋放,真的感謝上帝🙏🏼
今年是第五年,既然去年都已經打到冠軍賽,大家的目標當然就是拿到去年沒拿到的冠軍杯,而且我們越來越成熟了,面對任何困境我們越來越沈穩,今年更有少傑、廷恩、宏興、大秉、揚名的加入,Chuck and Tony 雙洋將到位後,我們把團隊戰力發揮的淋漓盡致,打出20勝5敗的成績。例行賽尾盤的10連勝讓我們登上例行賽第一,季後賽10場比賽我們拿到了8勝,等於最後20場我們贏了18場,這20場通常是比賽強度最激烈的,我們竟然可以有9成的勝率。真的感受到今年球隊的專注力跟求勝的渴望,這就是當時打造球隊想看到的團隊合作跟態度。昨天我們完成了最後一件事,拿到了隊史的第一座冠軍,也讓許多人圓了冠軍夢,從教練、球員、隊職員、集團、到球迷,這是一份經歷過多少故事的感動,一路以來的辛苦真的嚐到了甜蜜的果實。感謝主!也很感謝每一位為球隊做的努力,我想表達心中的感激。除了讓我圓冠軍夢,也讓我更有動力繼續為理想邁進!這個冠軍我要獻給養育我長大的媽媽,母親節快樂!也獻給天上的爺爺,我們做到了!
Brave On! Love you all!❤
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
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對長輩過世沒感覺-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剛剛接到外婆的病危通知但其實我完全沒感覺⋯⋯ 我跟外婆完全不親,而且從小就很多家庭問題跟外婆有關每次回外婆家就是很基本的寒暄但現在外婆要過世了, ... ... <看更多>
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問卦] 阿公過世沒感覺 - 熱門PTT 的八卦
剛剛接到電話說阿公過世了要我回家現在反而在煩惱工作請假問題完全沒有傷心的感覺有一種很麻煩的感覺這算正常嗎--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看更多>
親人過世沒感覺 在 [問卦] 親人過世一直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