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逝世35週年紀念日》
35年前的今天,法國女性主義第二次浪潮重要推手西蒙·德·波娃去世。
* 《第二性》出版那年,波娃才41歲。
波娃見證過她父母之間完全不平等的關係。身為一個女孩,她反對被當作「女孩」來對待。自從被露陰癖書店職員騷擾之後,波娃在不認識的男性面前常常感到侷促不安。波娃也見證過自己的朋友在非法墮胎手術之後感染住院,波娃也和那些對自己身體的功能和樂趣一無所知的女人交談。
國外旅行的經歷讓波娃意識到,公序良俗之所以看起來是必要的,也許只是因為大眾都在遵守而已。
波娃讀過朋友維奧萊特·勒迪克的小說《蹂躪》(Ravages)開篇對女性性行為的坦率論述,感到震驚:書中以「從未有過的女性視角、真實和詩意的語言,講述了女性的性行為」。
*18歲時,波娃在日記中寫道:「愛情中有許多讓人討厭的東西。」
她在20世紀40年代的小說打破了哲學和文學之間的界限。
但在《第二性》中,波娃認為以「愛」之名發生的事根本就不是愛。
這次,波娃模糊了個人、哲學和政治之間的界限,這本書當時引起喧然大波:幾十年後,被公認為女性主義經典之作。
在《第二性》第一行,波娃毫不掩飾她對「女人」這個話題的猶豫和惱怒。
波娃寫道:「在寫一本關於女性的書之前,我猶豫了很久。但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有許多傳統的長篇大論出版,它們哀悼女性氣質的喪失,告訴女性必須「當一個女人,保持女人的狀態,成為一個女人」——因此她再也不願意被動接受、袖手旁觀了。
*波娃對「女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女人是男人「所不是的」。
波娃在提出「女人是男人所不是的」這個觀點的時候,借用了黑格爾的「他者」的理論。
人類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傾向,即把自己與他者對立起來,因此男人把自己視為自由的「主體」,而把女人定義為客體。
但波娃想弄清楚這種情況為什麼會如此普遍持久。她想知道,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女性站出來反對男性貶低她們呢?
波娃非常熟悉人們反對女性主義的常見理由:女性主義會毀了家庭價值觀!女性主義會降低工資!女人應該待在家裡!男性和女性早就是「獨立而平等的」!波娃本以為這些都是人們「自欺」的藉口。
蕭伯納曾批評,美國白人讓黑人給他們擦鞋,然後得出結論:黑人所能做的就是把鞋擦亮。
波娃認為,人們對女性的能力也做出了同樣無效的推論——人們認為女性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較低,但波娃指出這是因為女性總是處於劣勢的境況中,這並不意味著她們天生就低人一等。波娃寫道:「我們必須理解動詞‘是’(tobe)的範疇,‘是’什麼樣的人實際上就是‘成為’(have become)什麼樣的人。」
*《第二性》於1949年6月和11月以圖書的形式分兩冊出版。
從宣傳的角度來看,波娃在前幾期《摩登時代》雜誌上連載發表了《第二性》的部分內容,顯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她也因此受到了公眾的譴責。
1963年,波娃在《時勢的力量》一書中公開回顧自己的作品,她寫道,《第二性》使自己成了「諷刺的靶子」,而且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攻擊。
此外,諷刺還不是最糟糕的,針對波娃的人身攻擊也接踵而至。
*1949年11月,《第二性》第二卷出版了。其中有一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成為的。」波娃認為每個女人的經歷都是一種成為(becoming)的過程,而不是一本緊緊合上的書。
所以波娃想要在書中展示女性對她們生活經歷的描述,展示她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被「他者」化的過程。
作為一個開放的人,波娃也仍然處在成為自己、試圖理解自己經歷的過程中。波娃意識到,她面臨的一些阻礙對其他女性的成長也構成了宏觀的威脅。
儘管時間流逝,波娃仍然受到阿爾弗雷德·富耶的影響。富耶認為「人不是生來自由的,而是變得自由的」。波娃認為,使得男女性生活迥異、女性屈從於男性的,並不是生物學、心理學和經濟學;在這個過程中,「文明」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波娃對女性性行為的坦誠態度使她遭受了各種緋聞和攻擊,但她受到的最持久的抨擊則源自她對母職的分析。
波伏瓦認為社會沈浸在一種表裡不一的集體自欺當中:整個社會蔑視女性,卻同時尊重母親。「整個社會不讓女性參與所有的公共活動,不讓她們從事男性的職業,聲稱女性在所有領域都沒有能力,但是社會卻把最複雜最重要的任務——養育人類——托付給女性,這簡直是一種充滿罪惡的悖論。」
*波娃認為,男人在愛情中仍然是「至高無上的主體」——他們追求心愛的女人,同時也追求其他的事物,愛情是他們一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僅僅是一部分。
相比之下,對女性而言,愛情被視為生命本身,愛情理想則鼓勵女性為了所愛的人自我犧牲甚至是完全忘卻自我。
男人在成長過程中被教導要積極主動地去愛,但同時也要有雄心壯志,並在其他領域有所作為。
女人則被教導她們的價值是有條件的——她們必須被男人愛,她們才有價值。
通往真愛的障礙之一是,女性被物化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她們物化自己,試圖從她所愛的男人眼中認同自己,不斷地追求他眼中的魅力。
戀愛中的女人試著透過她所愛的人的眼睛去看自己,圍繞著他,塑造她的世界和她自己這樣一個原本早已完整的人。
包括讀他喜歡的書,對他的藝術趣味、音樂、思想、朋友、政治觀念等感興趣。
波娃也反對性方面的不平等,她指出許多女人被當作男性享樂的「工具」,女性的慾望和快感,從來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在波娃看來,愛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從來不是相互的。
男人希望女人用不求回報的方式給予自己愛。因此,愛情對女人來說是危險的,而但對男人來說則不是。
*波娃沒有把這件事完全歸咎於男人。女人在這裡面也有一定的責任,她們參與其中,因而使不平等的愛的壓迫性結構永久化。
但波娃寫道,要女人不參與其中是很難的,因為這個世界誘使女性,不得不應允了這種壓迫。
*梵蒂岡教會曾把波伏瓦的《第二性》列為禁書。在《第二性》,波娃就女性受壓迫的問題進行過一場哲學探討,她從女性(包括她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得出結論: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就必須改變許多女性的處境。波娃認為女人的慾望應該影響她們的性;女性的事業應該影響她們的家庭生活;女性的主觀能動性應該影響這個世界。
但是波娃受到的攻擊大部分都是完全針對她個人的。這對於所有的成功女性,一點也不意外。
在世界及法國許多地方,波娃遭到諷刺、嘲笑、咒罵、和奚落。
但這不是全部——的故事。
下一代人歡迎和擁抱波娃和她的這部作品。
下一代讀者發現這部書前無古人,開誠布公地談論女性經驗這個曾經的禁忌話題:有些讀者迫切地想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甚至把《第二性》當作性手冊來讀。
《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在8月刊發了《第二性》的部分節選,反對把波娃介紹為沙特的副手和存在主義專家,她無疑是出現在男性歷史上的首位女性哲學家。
波娃有責任從人類的偉大冒險中提煉出一種女性哲學。
托莉·莫伊在《西蒙.德·波瓦:一個知識女性的形成》(Simonede Beauvoir:The Making of an Intellectual Woman)一書中寫道,1949年底,「西蒙.德·波娃已經真正成為西蒙.德·波娃。就個人和事業而言,她都是‘被造就的’」。
托莉·莫伊認為波娃在1949年之後的作品大多是「回顧性的」,在那之後波娃「幾乎都在寫自傳」。
但是,從作者角度來說,那時的波娃還沒有寫出她日後的獲獎小說《名士風流》(The Mandarins)、另外兩卷小說和她的生命寫作,還有關於晚年的書。
當《第二性》會成為第二波女權運動的鐘鼎之作;那時的波娃作為女權主義的生涯,甚至還沒有開始。
—-摘錄自《成為西蒙波娃》
西蒙波娃介紹 在 健美女大生 Facebook 八卦
【關於「女」教練】
最近看到新聞,覺得滿有感觸,借用總統粉專的圖😄
當「女」教練五年,因為「女」教練身份產生的故事不少,例如:
▎早期純寫部落格,網友知道我是女生的反應:「這麼科學理性的文筆,竟然是女的!」
▎被介紹時:「他跟其他女教練不同,是走專業路線」(請自行想像當下我太疑惑到底是不是被誇讚而露出的詭異微笑)
▎被男同事抱怨「你們女教練都有優勢」(是指被預設不專業的優勢嗎?🤣)緊接著又說「啊但我忘了,你是男教練(大笑)」
▎被建議「穿太鬆,不符合女教練的形象」
▎真的穿上所謂「女教練服飾」時,旁人大驚「連你也要崩壞了嗎?」(OS:咦!是指腹肌嗎?)
在這些過程中,其實我都在反思。比如說:當有人說我「跟一般女教練賣身材不同,是走專業路線」時,我可以有三種回應:
▎第一種:以其他女教練的鮮血暖自己版本「對啊,我真是女教練界的一盞救世明燈」
▎第二種:急忙撇清自己不是男人婆版本「沒有啦,我也是有身材可以賣的 <3 (嬌嗔)」
▎第三種:男女都一樣性別早就平等版本「男教練也都在賣身材呀,專業就是專業,跟男女無關」
時間一久,我發現,其實不管怎麼回應,都對於「女教練」到底該是什麼樣子,沒太大幫助。
就如女性主義者西蒙波娃,這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我們定義男人是人(men),女人是女人(women)。當女人只是試圖去做人會做的事時,人們卻說他在模仿男人。」
當別人已經把你用他自己的方式分類好時,你做再多的努力證明,他也只會捕捉到符合他的分類的訊息。
最終,我發現,就如總統這篇貼文所言:
「身為女生,我們從來不需要證明甚麼」
我是個專業、理性、科學的教練,也是專業、理性、科學的女教練。
這些經驗與反思,帶給我很大的價值。我「發現」了我是女教練、我發現別人對女教練的想像、還有最關鍵的:
▎我怎樣根據這個發現,重新定義我自己身為一個「女」教練的目標&使命
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定義自己的價值 <3
最後,謝謝總統給我們這麼好的典範,也謝謝台灣這片自由的土地,讓越來越多勇敢定義自己的人能遍地開花🤜🤛
把這篇文分享出去吧!
蔡英文 Tsai Ing-wen
西蒙波娃介紹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八卦
道歉、讀書,才能止血!
當事人已經接受媒體採訪,願意對媒體公開證實,沒有對質的問題。
保護當事人是最基本的道理,政治人物應該知道。
陳以真事件時,我就看到柯P的問題,我推薦他看西蒙波娃的書,四年多來,沒有看到他的改變。
如果他不知道為什麼應該向陳菊秘書長道歉,他就停留在性別歧視的迷惘而不自知。
道歉吧!然後請幕僚去買這本書:
西蒙波娃,「第二性」
維基百科的介紹:
《第二性》(法語:Le Deuxième Sexe)是一部關於存在主義和女性主義的散文,在作者西蒙·波娃41歲時,1949年創作並出版。整部作品分為上下兩卷,被公認為是一部哲學著作。波伏娃選擇從存在主義角度出發展開論述。也正因如此,她的這部作品不僅僅是簡單地論述了婦女在二戰之後的狀況,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哲學作品,從文學、歷史、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進行豐富地舉例和分析。整部作品通篇所想傳達的理念是沒有一個女人的命運是計劃好的。排除人類的決定論,對於女性弱勢這一事實以及導致這一事實的與生俱來的原因這兩點,波伏娃在作品中都加以關注和論述。對於這個問題,存在主義暗示了整個人類的責任:波伏娃不僅控訴男人對於女人的歧視、卑鄙甚至有時殘忍的所作所為,同時也指出了女人對於自己弱勢地位的造成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波伏娃認為她們被動、屈服、缺乏雄心。作者因此認為女性解放的成功唯有依靠男性與女性的共同的堅定意志才能實現。在波伏娃看來,女性獲得解放必須依靠以下兩個途徑:對於生育與否的自我決定權以及工作。《第二性》被譯成各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幾百萬冊,時至今日,仍是女權哲學的「聖經」。
西蒙波娃介紹 在 廸廸仔x 鹽叔by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Anchor 的八卦
之前Podcast和大家討論過一些人生哲學的問題,今次鹽叔轉為和大家介紹一個理論哲學 ... 西蒙波娃指出,如果可以設身處地地思考他人做某件事的背後理由,不管該理由正當 ... ... <看更多>
西蒙波娃介紹 在 艾蜜莉在巴黎第二季 - PttPlay線上看 的八卦
劇情介紹. 由莉莉·柯林斯領銜出演女主角,以美國人的視角為法國子公司提供社會網路行銷業務的新創意。第二季中,更有趣、更時尚,還有更多尷尬場面。 ... <看更多>
西蒙波娃介紹 在 西蒙波娃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西蒙 ·露茜-厄爾奈斯丁-瑪莉-波特朗·德·波伏娃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簡稱為西蒙·波娃,是法國作家、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