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泰國動亂的消息,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與泰國的情緣
「生命是恩典,死亡只是收回。」
父親往生後的這段日子,我試著躺在他生病時的床上,想著父親瀕臨死亡這件事,感受父親所經歷的這一切。想到死亡就像電腦一樣,「時間一久,內部的零件一個接著一個變得不靈光,運轉的速度越來越慢,到最後連開機也開不了」。
姐姐和父親接連在一年內往生,對我們家在精神和物質上都是重重一擊,5口之家走掉的是扛起家計最大的兩根支柱。在心靈上我們都需要長時間的療傷,在生活的經濟上我們即將陷入困境。姐姐遺留下來的金手飾算一算只有六七兩,就算全部賣掉省吃儉用,也不夠我們半年的生活所需,父親存摺裡的存款30幾萬,已經在喪葬上花費殆盡。
一年前父親曾告訴過我「等明年我的腳更好些,不用靠人攙扶時,我就要去泰國處裡在那邊的工廠…」,想起父親在泰國清邁還有一些資產,於是我就跟母親說「媽,我想去爸爸在泰國的木雕工廠,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賣的」。
因為我持有的是越南國護照,無需再辦理泰國入境簽證,在留下了兩個星期的生活費給母親後,2000年08月10日我隻身前往泰國。為了節省一天的住宿費用,我搭乘台鐵第一班清晨兩點整的莒光號火車前往台北,在早晨五點半左右到了台北火車站,再經過一趟市區巴士和一趟國道巴士後,七點整我到達了桃園國際機場,時間抓的剛剛好,我緊接著搭乘08:40長榮航空的飛機飛到了泰國首都曼谷。
有了兩年前單獨入境台灣的經驗,我駕輕就熟的出了泰國機場海關,在出境大廳提領行李後,四處閒逛了一下。我在機場附設的7-11便利商店,買了一個泰國牌子的餅乾和一瓶果汁,走到鄰近的座椅上稍事休息了一回兒,在片刻的休息當中,我環顧機場大廳四周,看到了走過面前的泰國空姐,看到了旁邊花瓶上鮮豔奪目的泰國蘭花,和一些神話故事裡的人物雕塑,我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和無限魔力,剎那間大腦裡分泌的腎上腺素,讓我這一年來種種的悲傷和不愉快都拋諸腦後。如果母親和弟弟這個時候也能和我在這裡,一同感受這股氛圍,那該有多好。
吃完了餅乾後,看看手錶已經是下午一點(台灣時間兩點),從花蓮的家裡出發到現在,已經是整整的13個小時了。在機場出境大廳裡的英文標誌指引下,我經過了一道天橋長廊,這道長廊是玻璃圍幕式,可以看到機場外的景色,是一片高架道路。十分鐘後我走到了曼谷國際機場旁的國內線機場,無須太費心就發現了偌大的班機動態告示牌,抬頭一看,兩個小時後就有一班飛往清邁的飛機,看看時間還很早,我從容不迫的拉著行李箱走到泰國航空櫃檯,買了一張到清邁的經濟艙機票。從泰國首都曼谷到北方大城清邁只需一個小時的航程,在飛往清邁的飛機上我已經全無興致再看機外天空的景色,我累癱睡著在座椅上,直到飛機停靠在機場停機坪上被空姐叫醒。
**清邁:泰國第二大城,距離曼谷北面約700公里,1296年孟萊王由清萊遷都至此地,築起城牆與護城河,將該地建設成蘭納泰王國。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從清邁機場出關坐上計程車來到市區,已經是下午5點多,我拉著行李箱在街上逛了一回兒,看到一個醒目的三星級旅館招牌,索性就決定住下,我走進旅館到櫃檯預約了一個星期的住宿時間,拿了房間磁卡開了門,晚飯也沒吃倒頭就睡,直到隔一天早晨。
一早起床吃了飯店提供的早餐後,我拿著父親木雕工廠的名片,向飯店櫃檯詢問有多遠、如何前往和大致的交通價錢,我走到大馬路上招了台嘟嘟車,一番討價還價後我們就往Sanpatong Jomthong(108號道路)的路上前進。Sanpatong距離清邁市中心約30公里,在離開清邁市區後,我在時速不到50公里的嘟嘟車上看到,馬路兩旁林立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木雕藝品店,有的只是一個簡陋的木製攤位,上頭擺著賣給一般觀光客,品質普通的大象小象和青蛙等木雕製品,有的則走高檔路線,附有咖啡雅座和精美裝潢供客人駐足欣賞。
不到一個小時,嘟嘟車就找到了父親木雕工廠名片上的地址,在此之前的一個星期我就先和這裡負責的人聯絡過,說明我代表父親的身分和來的日期。嘟嘟車在一處看似像花園又像木雕藝術館的建築前停下,嘟嘟車的緊急剎車激起砂石馬路一片塵土煙霧,當我下車塵埃落定,就看見工廠門口前站著一位六十出頭的泰國中年大叔,「妳是菁桃嗎?妳好啊」大叔用簡單的英文向我問候,「是的,我是阮菁桃,大叔就是在電話中和我聯絡的那位嗎?」。
一陣寒暄後,這位大叔帶我参觀父親的這間木雕工廠,從入口展示區的幾件巨型精緻木雕,就可以看得出父親的這間木雕工廠,絕非是地攤貨或是賣給一般觀光客伴手禮的泛泛之作。大叔引領我進到了展示區後方,是一間約100坪的儲物間,打開燈一看,彷彿進入了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有一比一大的木雕犀牛、縮小版的各種尺寸大象、麒麟、鰲魚和各式的泰國神話人物,或坐或臥或站,神態自若栩栩如生。大叔說「妳父親的這些木雕都是上等傑作」,大叔邊說邊帶我到一尊有將近一個人高且脖子上掛有一串黃花的「大鵬金翅鳥–伽樓羅」前面,「這尊伽樓羅是你父親親手設計,找來本地的老師傅花了半年的時間才雕刻完成」,「總共有兩尊,一尊就是妳現在看到的,另一尊則在曼谷的皇宮裡」大叔展現得意的笑容。
**伽樓羅:泰國國徽上的圖騰,迦樓羅是大神毗休奴(印度教守護神)的坐騎,屬次級神。展翅時遮天蔽日,羽毛呈現五彩繽紛,泰國人相信他們的國王是由毗休奴守護神化身而成,所以尊崇此神鳥為其國徽,又因為伽樓羅是最大的鳥,所以到了中國便和傳說中的大鵬鳥聯繫起來,成為大鵬金翅鳥。
從眼前我所看到的景物,體會到父親對於木雕藝術的熱愛和所投注的心血。這兩天從台灣到清邁的一路上,我正踏著和父親相同的足跡,感受父親所經歷的一切,這次一個人的旅行經驗,讓我的視野大開,就如同父親說過的「如果我們限制自己的視野,結果就只能局限在社會的觀點來判斷什麼是真實,什麼是理智。最後僅能夢的就剩下,妥協」。多年後我才逐漸一一感受到父親教給我的一些道理,它就像天羅地網般在我的周圍形成一道保護圈,讓我免於他人的災難和自我毀滅。
泰國的大叔是父親生意上的夥伴,情同手足,五六年來替父親守護著這間木雕工廠。臨走前我並沒有要求大叔賣掉任何一件父親的心血結晶,只請大叔幫我將那尊「迦樓羅」寄到我台灣花蓮的家。往後每當我看著這尊「大鵬金翅鳥」,就想到父親和工匠們一起辛苦工作的情景,父親已乘大鵬金翅鳥去。
西莒便利商店 在 Facebook 八卦
最喜歡的照片,留到壓箱寶再PO。
這張在旅行拍的照片,地點被我暱稱為「東莒秘境」。倒也不是真的難以抵達的神秘,而是淡季人少,這條路也不是什麼有告示牌的景點,被短居旅客無事閒晃巧遇,連日來訪,長坐良久、吹風唱歌、眺望港灣斜陽,拍拍屁股離開時都沒遇過人,如此獨享美景的奢華,才被我暱稱「秘境」。
***
回台灣將近一周,除了連日梳理待辦事項,旅行對我的靈魂進行換血,效果也逐漸浮現。
我發現自己從東莒帶回來一項非常寶貴的禮物,就是「人際連結」。
東莒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地方小,我在島上幾乎是徒步維生;對外交通不便,從台灣去最快也要從松山飛南竿,再從南竿搭一小時的船才能抵達。
但也因為這樣,造成這裡不會囤滿大量遊客,大部分都是來了又走,頂多過一夜。像我這種前後住了十天,而且每天都在大家面前晃來晃去的外地人,很容易就變成半個「自己人」。
馬祖人幾乎彼此都認識彼此,就算不認識,打聽一下大多也有層關係。東莒人更是如此,到處都是親戚,或是親戚的姻親,親戚的朋友,我因為在同個民宿住得久,晚上被邀下來喝一杯,你敬我我敬你,講幾句無傷大雅的幹話,大家拍手大笑,「關係」就這樣建立了。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從小就在鋼筋水泥中長大,都市生活已經方便且自成一格到不太需要「他人」。自我有印象以來,所謂的「他人」只分成兩種,一種是「要小心」的陌生人,一種是「不能輸」的同儕,所以我的範本裡,「人際連結」是一種亟欲逃離的壓力,加上成長過程讓我對「依賴」的特質有嚴重排斥,因此逐漸長成疏離而獨立,靠自己不要麻煩別人,甚至連家人和伴侶都不想依賴的形狀。
***
但是在東莒,我三十多年來,對人微笑但保持距離的薄膜,被人們的熱絡和善意軟化褪下了。
比方說,剛到東莒的那兩天,明明我只有一個人,天氣又冷又霧,民宿老闆娘還不厭其煩地每晚來喊我,帶我去看燈塔,看夜間的海港和廟宇;第一天到的時候,怕我摩托車沒油,特地把另一台加滿騎來找我,和我換了車才回去。
比方說,後來換到另一間鬧區民宿,一天晚上被民宿主人邀請,下樓大家同桌喝個酒,一顆一顆地吃當天現挖的佛手(一種螺類)和新鮮鱸魚生魚片,彼此報個名字,聊開了,問說你之後要去哪?西莒喔,這裡有兩位大哥都在西莒工作啊,明天就請他們照應你,幾點在哪裡集合,他們送你上船,不會啦不麻煩啦。
隔天我就成就解鎖,進了消防局打招呼(到底哪個觀光客會進消防局),還跟其他消防員一起泡茶聊天,搭了順風車去港口,之後還因為人情借到了摩托車,玩了西莒一天再回來。
聽說東莒很多貓,這次旅行帶了肉泥去福正海灘,餵到當地的愛貓大叔都認得我,看風大,關心地問說要不要進去拿件衣服給我穿。後來徒步走回去,半路大叔騎車從後面追上說,要不要順路送你一程?以我過去的都市人反應,一定會滿面堆笑說沒關係不用了,但這次我只停頓半秒,就說好啊,謝謝!就跳上了後座。
不只是因為我相信這裡的人,信任這裡的治安,還有,我想給自己一次機會,不要推開別人的善意。
大叔把我送到村裡,揮揮手就掉頭回去了。我一愣,原來他不是順路,他是看我一個人走,怕太遠太累,專程來載我的。
這就是東莒。
***
因為待的時間夠長,長到足以和人產生連結,長到足以被當半個「自己人」,因此能看到的世界,和旺季觀光客很不一樣。
你可以想像嗎?我在內湖住了七年,尚且和鄰居擦肩而過時,彼此都像怕招惹麻煩地直視前方,頂多點個頭,就匆匆避過身子而去。
但是在跨個海,要轉一趟飛機一趟船的地方,我在便利商店買東西,會被店員熱情問「啊,你還在喔!」、在鬧區散步,會被打招呼「午餐吃了嗎?」、在港口搭船,會有當地熟面孔跟你揮手「哈囉!你回來啦!」
更不用說民宿的一家子,每個都跟你熟,年輕漂亮又細心的媳婦怕你吃膩,每天變花樣做好吃的早餐;老闆娘跟你分享經營民宿和飲料店的想法;民宿老闆在小吃店跟朋友喝一杯,看到你馬上熱情地拿碗拿杯子拉你坐下,結果又這樣不小心認識了東引的民宿老闆,過幾天我去東引時還跟他問路XD
這種互相需要,互相信任,又互相支援善意的人際關係,讓我疏離而孤寂的靈魂產生細緻的震動。
倒不是說要過度美化這樣的關係,覺得這樣絕對美好,完全不會有黑暗面──但什麼東西都有黑暗面,我反而覺得,願意承認自己需要別人,願意接受別人的善待,並且真心誠意地感謝別人(並且不要馬上誠惶誠恐地想著怎麼報答對方,這裡不是你的主場,你報答不了的,真心感謝就是了),才是人際疏離的我真正需要的光亮。
***
旅人在旅途中,會變得堅強又脆弱。
脆弱是我被迫放下舒適圈的資源和控制力,把自己拋在需要他人的地方;堅強是我從一次次地敞開中,我又變得更加柔韌與圓滿。
回台灣之後,很明顯地感覺自己有不一樣。
我開始會拜託我媽幫我做事,還會感動地說有媽媽幫忙真是太好了。我會在路過有可愛浪貓的店家,主動蹲下來逗貓,並且和店家熱絡攀談,問說貓咪叫什麼名字呀、幾歲呀、怎麼這麼可愛。早上在家修剪爆盆的蘆薈,以前都會直接回收,這次卻會主動拍照上傳地方社群,問說有沒有人想要,免費贈送。
只是一點點不一樣,卻明顯感覺自己變溫柔了。
願意多做一點點事,卻讓我感覺自己從疏離而自顧自的人,變成推動都市裡人際連結的第一波浪。
而且我沒有勉強,我覺得很幸福。這種願意遞出一點溫度的日子,意外地讓我平常焦躁的心平靜下來,給我一種恆定的安全感。
大概就是身心靈說的:你知道有力量隨時會支持你。
謝謝東莒給我這份禮物,我以後一定還會再回去的。是,我用「回」這個字。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閒聊日常: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西莒便利商店 在 泡菜公主的粉絲塗鴉團 Facebook 八卦
西莒,就是阿兵哥口中說的莒光惡魔島
可怕到這座島嶼連家便利商店都沒有
把這篇文章傳給要去西莒當兵的朋友看更好(被毆)
#其實這篇文只是要歌頌辛苦工作的部落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