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二):實驗實驗再實驗 】
在書僮媽媽似乎比少爺還努力的奮鬥共學中,奇幻遠距蒙特梭利又這樣過了一週!
本週主題是五種感官中的「嗅覺」與「味覺」。週一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從我們的味覺與嗅覺開始聊,談到神經如何從舌頭與鼻腔如何傳達訊號給大腦,談到花香、花蜜的甜味與花的色彩是為了吸引蜜蜂蝴蝶蜂鳥等pollinator(授粉生物)。
配合的作業活動包括與家人一起做好幾樣有趣的嗅覺味覺小實驗以檢驗兩者間互相影響的關係。去外頭找一朵很香的花、素描並且觀察描述它的香味、觀察紀錄周邊的授粉生物。
週二開始聊起花朵的構造與不同部位的作用,包括由petal(花瓣)組成的、字根是corona(皇冠)的corolla(花冠),由sepal (萼片)組成的、字根是kalyx(外覆)的calyx(花萼),產生花粉的stamen(雄蕊),與接受花粉之後會逐漸腫漲發展出種子與果實的pistil(雌蕊)。也聊到不同種類的花朵構造可能不同,授粉方式也不同。
配合的作業活動包括自製一本花朵構造的書、解剖花朵不同部位後黏貼到頁面上註明各個部位的名稱。出門散步並且觀察不同的花朵以觀察分析並且紀錄。翻冰箱找一個水果觀察原本是花萼的地方,想像原本花朵逐漸長成水果的過程。
週三繼續深度聊花朵的構造與不同的分類。像花冠可能是由分開的花瓣組成的,叫做polypetalous,有著poly的希臘字根,意思是『很多』。(小札克問我還有什麼字是用同樣字根,我只想得出兒童不宜的polygamy而已,結果當週幾何數學人家就聊到polygon多邊形🤣)
如果花瓣是連在一起的就叫gamopetalous,有著gamos的希臘字根『婚姻』,所以有著結合的意思。
花萼同樣有著萼片分離、一樣是poly字根的polysepalous,以及萼片連結在一起、一樣是gamos字根的gamosepalous。
然後花朵也自己有不同的分類。像如果一朵花裡同時有著雄蕊雌蕊很直接可以自己不囉唆生下一代的話,就是perfect flower。如果一朵花裡只有雄雌蕊其一的話就是imperfect flower。
搭配作業包括再次出門散步觀察花朵,看能不能分析出花朵的分類並且繼續記錄在自製的小花書中。
週四聊起授粉完成、花謝了之後,雌蕊如何腫脹生出種子以及種子周邊的保護層,也就是果實。繼續聊果實的構造,包含希臘字根是epi(外面)與karpos(果實)的外皮epicarp,希臘字根是meso(中間)的果肉mesocarp,以及希臘字根是endo(裡面)的果核endocarp。
從這兒開始聊起不同水果的分類法。像桃子等有堅硬內核的drupe類,像香蕉或小藍莓等果肉裡很多種子但是沒有果核的berries類,像草莓或桑椹等從一朵花含很多雌蕊發展出外層很多種子的aggregate fruits,像蘋果等果肉中間硬化變核的pome,還有外皮堅硬果肉多汁又很多種子的pepos類。
配合作業活動則是翻出家中冰箱與後院長著的不同水果,素描、解剖分析、觀察紀錄分類,然後切小塊做成水果沙拉給家人共享。教學影片包含以五種感官為主軸的詩寫法,嘗試跟著指示寫一則小詩。(其實每天都有介紹一種不同技巧的小詩並且嘗試寫作)
週五小小複習總結串連之前幾天學到的植物如何從花朵長出果實的過程,聊到甜美水果的作用其實是為了吸引動物採食然後走到遠方拉出包含種子的大便肥料,讓植物得以移民延續下一代,同時也聊到植物許多不同的播種方式。
然後話鋒一轉,突然出現了很妙的水果代數小挑戰,藉此介紹代數的概念,並且挑戰孩子們用不同的數字去試驗代數。
配合作業活動包括繼續解剖水果,數每種水果裡面有幾顆種子,然後以觀察紀錄出的數據去自製條狀圖。教學影片包括了幾個用硬幣與牙籤去玩的數學挑戰遊戲,介紹給孩子們實驗中trial and error(重複試驗)的概念。
另外小團體一對四的Zoom lesson學的是分數的減法,同樣是用在家自製的分數餅教具去手作觀察體驗。
一週下來,我跟小札克每天就是小實驗接著小實驗接著小實驗,不停地在動手。
我突然想到『實驗』不就是實際體驗、實作試驗,也就是蒙特梭利教育每天不停在發生的常態。不管是多小多簡單的概念,都一定要孩子動手試驗體驗一下。
從簡單的算珠子去學習進位與加減乘除開始,一直到分數、幾何與代數的教具操作,每一環的邏輯思維都要孩子們掌握得好好的,有著全面透徹的領會之後才會前進到下一步,這樣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都能夠融會貫通。
我腦裡浮出一些自己古早小學時的回憶。課本長什麼樣子、讀過什麼都完全記不起來,有著鮮明記憶的都是自己動手去做過的,像養蠶寶寶、種小豆芽觀察成長紀錄、寫大字報上講台帶領全班念生字、在圖形裡塗色並剪下來之類的片段。不知道現在如何,不過我小時候傳統教育中的實驗是偶發的小亮點,坐著乖乖聽講是常態,亂動還會被老師點出來訓話。
我突然領會到小札克與北鼻麥的學校生活是跟我的學習經驗完全相反的、實驗才是學習常態。就算老師在教lesson也是拿著教具一起手動互動,聽講是很偶爾才會發生的頂多十分鐘的事。(然後他們竟然還敢抱怨那十分鐘很無聊!!)
每年小學新生開學前的座談會,老師們總是再三聲明,日後孩子帶回家的練習卷之類的『成果』相當的少,放學也都沒有功課作業,很可能從家長的眼中看起來他們就是一直在玩、什麼都沒學到。不過請相信老師,孩子們真的都有在學習,所有的成果都會牢牢地待在他們的大腦裡。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教學,讓蒙特梭利遠距剛開始混亂到全校師生一個頭兩個大。正常情況下的自學共學,應該都是家長們確定自己有時間陪伴教導孩子才會做的事,在這種奇特的防疫居家遠距狀況下,每個家庭裡的家長都有著很不同的情況。
我們班上一些雙薪的家長在家工作反而比以往更忙,於是遇到需要協助孩子的活動就相當頭痛,希望學校給一些傳統作業這樣孩子可以安靜在旁自修不煩人。卻也有家庭主婦的媽媽在禁足令後無聊得很,急切希望學校給予更多的有趣實驗活動。
像我們家這樣,我跟保羅工作上的公事都一下子減緩極多,兩人每天能夠專心一對一地與孩子共學三小時,再把兩少爺丟給我媽然後出發去忙自己工作與修房子的事,可謂天時地利人合,真的覺得好慶幸。❤️
(下課鐘響請待續)
複試意思 在 阿尚趴趴走 Facebook 八卦
#真心真意流水帳風格
#有的故事資深讀者已經看過了
#歡迎大家分享如何到海外工作
「阿尚~阿尚!要怎樣才能像妳一樣到海外工作呢?」
自2011年起,這句話變得越來越熟悉。從小到大,我想像中的未來,充滿很多可能,但當然是沒有孟加拉的存在。到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
簡單來說:
師範學院畢業→小學教育實習→取得教師證→進入百貨業→到大學工作,同時進修華語師資培訓班→取得華語教師資格→印尼國際學校教書→回台養身體→孟加拉人資工作迄今。目前真正居住過的國家,就是印尼跟孟加拉;接觸過的工作機會,記得還有美國、馬來西亞、韓國、泰國、越南、阿聯酋、賴比瑞亞、哈薩克、緬甸、中國...等。
詳細點說:
師範學院畢業,經過教育實習取得教師證後,因為太喜歡逛百貨公司,於是進了百貨業擔任顧客服務、教育訓練跟口譯工作。當時前公司外籍顧客非常多,我那該有中上程度的英文,遇到幫客人翻譯的時候,才發現生活化字彙不足,所以就找了幾個語言交換同伴,想提升自己的字彙量。
或許因為學教育的背景,語言交換的同伴們紛紛說:「阿尚,妳不教中文太可惜了!」陪練出興趣的我也開始評估轉職的可能,經過思考,我決定找華語師資培訓班進修,參加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進而取得教學資格。
負擔華語師資培訓班學費,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辛苦的。剛好母校的華語文中心有培訓課程,母校也剛好有工作職缺,面試通過,我就去上班了,再用校友與教職員身分取得學費折扣,每天乖乖工作,假日去上課。(是不是很順利!!!)
課程結束後,我報考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雖然不算順利,但最後還是考取證書了,自然是很開心地跟好友們分享這個消息。
有一天,大學同學打電話給我:「尚,教育部有個選送華語教師赴美國中小學任教計畫,妳快去試試看!」從那之後她三不五時就盯一下進度,問我到底送件申請了沒,我也乖乖地把資料交出送審,經過初審與複試,順利成為儲備教師,也就是當美國需要華語老師時,會優先從這些教育部遴選的老師裡面挑選,當然因為還沒有進一步分發,我仍在母校工作。過沒幾天,另一個處室的前輩打給我,原來是印尼某知名國際學校也在徵人,叫我也去考考看。很幸運地,雖然那天我把水壺打翻了,覺得自己運氣不佳,但我還是被錄取了。主考官通知我的時候,我身上還滴著水呢!
美國?印尼?我做了一個多數人都不能理解的決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印尼。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想走比較冷門的那條路。雖然我沒去過美國(竟然到現在還沒去過),可是聽音樂、看電影、穿著打扮,我或多或少接觸過美國文化,即使只是一小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而我對印尼,連想像的題材都沒有,因此我決定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做出這個決定,多數親友都很擔心,他們對於印尼的印象就是排華,紛紛開始勸我打消念頭。決定接受這個工作之前,我簡單做了功課,也告訴大家我查到的訊息,請他們不要擔心。總之,雖然大家很擔心,最後還是接受我的任性了。
在印尼三年大病小病不斷,原因不明,最後不得已辭職回台。平常工作太忙,加上很喜歡我的工作,我其實沒想到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在臺灣還接到家教工作,一邊教課,一邊養身體,也一邊思考下一步。
我去印尼前,加入一個Facebook 社團,這個社團就是在印尼的台灣人互相幫助、解惑、交朋友的地方。回到臺灣後,其中一個未曾謀面,但有時會交談的社團大哥找我吃午餐,算是第一次正式聊天吧,大哥說可以考慮應徵他們孟加拉分公司職缺,聽他說明後,我也很感興趣,就乖乖投履歷給那間公司的臺灣總部了。
經過很多次面試,我也被錄取了。那時所有的offer裡面,我最感興趣的工作是阿布達比的華語教師,跟這份在孟加拉擔任HR的工作。你們會怎麼選呢?一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首都,週休三日,因為週五是禱告日,週六日算週末,工作內容又可以發揮所學與專長,薪水也不錯;另一個在發展中國家,自己沒有這份工作的先備知識,對這個國家一點兒也不了解。
我又選了一條很難理解的路。選了這條路後,不知不覺地,發現自己的職涯路線更寬廣了。以往接觸到的工作機會,多半是教育界或服務業,然而現在其他產業跟國家的工作機會也接連出現,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正因為這些歷程,讓我很難三言兩語說明,我是如何就這樣跑到海外去的。用自己的想法歸納,大概是這樣吧:
✏️把握機緣,勇於嘗試:有機會就把握,冷門路線,反而可能是我能發熱的地方。
✏️專業性:從跟自身專業關聯性較大的方向著手。以我的例子來說,就是教育類。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不夠好,一方面要勇於使用(我們是外國人,犯錯是正常的),一方面要持續精進。到一個新的地方,就算只會幾個單字,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興趣與決心:喜歡的事情努力做,沒那麼喜歡的事情還是要挑著做。以我自己為例,我很喜歡教學,但也想學習其他事物,久而久之,路就硬是被自己給走寬了一點點。
✏️與人為善: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帶著目的去結交朋友,而是回想我這些工作機會,都是靠朋友通知的呀!朋友們身為旁觀者,有時候反而更能看出我的潛力,甚至介紹不同的工作機會給我唷!
✏️不要怕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有次我去腳底按摩,按摩師傅問我如果要打工,會想做什麼呢?我跟她說:「要是有機會,我想去唱正派的紅包場。」殊不知,師傅的熟客就是紅包場歌手,試唱之後,我就得到那份工作了。誰能想到呢?(真的很正派,但我只唱了一個禮拜,少數虎頭蛇尾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當然每個人適合的路線不同,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勇敢地一直往前走。💕
複試意思 在 阿尚趴趴走 Facebook 八卦
#真心真意流水帳風格
#有的故事資深讀者已經看過了
#歡迎大家分享如何到海外工作
「阿尚~阿尚!要怎樣才能像妳一樣到海外工作呢?」
自2011年起,這句話變得越來越熟悉。從小到大,我想像中的未來,充滿很多可能,但當然是沒有孟加拉的存在。到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
簡單來說:
師範學院畢業→小學教育實習→取得教師證→進入百貨業→到大學工作,同時進修華語師資培訓班→取得華語教師資格→印尼國際學校教書→回台養身體→孟加拉人資工作迄今。目前真正居住過的國家,就是印尼跟孟加拉;接觸過的工作機會,記得還有美國、馬來西亞、韓國、泰國、越南、阿聯酋、賴比瑞亞、哈薩克、緬甸、中國...等。
詳細點說:
師範學院畢業,經過教育實習取得教師證後,因為太喜歡逛百貨公司,於是進了百貨業擔任顧客服務、教育訓練跟口譯工作。當時前公司外籍顧客非常多,我那該有中上程度的英文,遇到幫客人翻譯的時候,才發現生活化字彙不足,所以就找了幾個語言交換同伴,想提升自己的字彙量。
或許因為學教育的背景,語言交換的同伴們紛紛說:「阿尚,妳不教中文太可惜了!」陪練出興趣的我也開始評估轉職的可能,經過思考,我決定找華語師資培訓班進修,參加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進而取得教學資格。
負擔華語師資培訓班學費,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辛苦的。剛好母校的華語文中心有培訓課程,母校也剛好有工作職缺,面試通過,我就去上班了,再用校友與教職員身分取得學費折扣,每天乖乖工作,假日去上課。(是不是很順利!!!)
課程結束後,我報考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雖然不算順利,但最後還是考取證書了,自然是很開心地跟好友們分享這個消息。
有一天,大學同學打電話給我:「尚,教育部有個選送華語教師赴美國中小學任教計畫,妳快去試試看!」從那之後她三不五時就盯一下進度,問我到底送件申請了沒,我也乖乖地把資料交出送審,經過初審與複試,順利成為儲備教師,也就是當美國需要華語老師時,會優先從這些教育部遴選的老師裡面挑選,當然因為還沒有進一步分發,我仍在母校工作。過沒幾天,另一個處室的前輩打給我,原來是印尼某知名國際學校也在徵人,叫我也去考考看。很幸運地,雖然那天我把水壺打翻了,覺得自己運氣不佳,但我還是被錄取了。主考官通知我的時候,我身上還滴著水呢!
美國?印尼?我做了一個多數人都不能理解的決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印尼。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想走比較冷門的那條路。雖然我沒去過美國(竟然到現在還沒去過),可是聽音樂、看電影、穿著打扮,我或多或少接觸過美國文化,即使只是一小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而我對印尼,連想像的題材都沒有,因此我決定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做出這個決定,多數親友都很擔心,他們對於印尼的印象就是排華,紛紛開始勸我打消念頭。決定接受這個工作之前,我簡單做了功課,也告訴大家我查到的訊息,請他們不要擔心。總之,雖然大家很擔心,最後還是接受我的任性了。
在印尼三年大病小病不斷,原因不明,最後不得已辭職回台。平常工作太忙,加上很喜歡我的工作,我其實沒想到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在臺灣還接到家教工作,一邊教課,一邊養身體,也一邊思考下一步。
我去印尼前,加入一個Facebook 社團,這個社團就是在印尼的台灣人互相幫助、解惑、交朋友的地方。回到臺灣後,其中一個未曾謀面,但有時會交談的社團大哥找我吃午餐,算是第一次正式聊天吧,大哥說可以考慮應徵他們孟加拉分公司職缺,聽他說明後,我也很感興趣,就乖乖投履歷給那間公司的臺灣總部了。
經過很多次面試,我也被錄取了。那時所有的offer裡面,我最感興趣的工作是阿布達比的華語教師,跟這份在孟加拉擔任HR的工作。你們會怎麼選呢?一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首都,週休三日,因為週五是禱告日,週六日算週末,工作內容又可以發揮所學與專長,薪水也不錯;另一個在發展中國家,自己沒有這份工作的先備知識,對這個國家一點兒也不了解。
我又選了一條很難理解的路。選了這條路後,不知不覺地,發現自己的職涯路線更寬廣了。以往接觸到的工作機會,多半是教育界或服務業,然而現在其他產業跟國家的工作機會也接連出現,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正因為這些歷程,讓我很難三言兩語說明,我是如何就這樣跑到海外去的。用自己的想法歸納,大概是這樣吧:
✏️把握機緣,勇於嘗試:有機會就把握,冷門路線,反而可能是我能發熱的地方。
✏️專業性:從跟自身專業關聯性較大的方向著手。以我的例子來說,就是教育類。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不夠好,一方面要勇於使用(我們是外國人,犯錯是正常的),一方面要持續精進。到一個新的地方,就算只會幾個單字,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興趣與決心:喜歡的事情努力做,沒那麼喜歡的事情還是要挑著做。以我自己為例,我很喜歡教學,但也想學習其他事物,久而久之,路就硬是被自己給走寬了一點點。
✏️與人為善: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帶著目的去結交朋友,而是回想我這些工作機會,都是靠朋友通知的呀!朋友們身為旁觀者,有時候反而更能看出我的潛力,甚至介紹不同的工作機會給我唷!
✏️不要怕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有次我去腳底按摩,按摩師傅問我如果要打工,會想做什麼呢?我跟她說:「要是有機會,我想去唱正派的紅包場。」殊不知,師傅的熟客就是紅包場歌手,試唱之後,我就得到那份工作了。誰能想到呢?(真的很正派,但我只唱了一個禮拜,少數虎頭蛇尾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當然每個人適合的路線不同,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勇敢地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