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話的,我沒想過我一個已在業界十年的過氣「網紅」徵個助理,這件小事有值得一位超過20萬訂閱的Youtuber特地在她的頻道開直播大書特書。
一般來說別人傳私訊給我,如果要截圖發到任何平台,我都是會打碼的。但如果在我完全不認識對方的情況下,她都可以拿我的個人的事在自己的頻道上面大講特講的話,那我想我應該也沒有特地幫她打碼的必要性。
我倒也不是要指責她或是什麼,只是覺得如果我講得很清楚的事情,卻被斷章取義的話,那我就需要把事情說明得更清楚,因為我的個性就是這個樣子,我理解不信者恆不信、會誤會的人就是會誤會,但至少我把我的立場、狀況說明清楚,做好我該做的事。
這篇會非常非常長,但如果無法閱讀完畢的人,我是覺得那最好不要對這則貼文發表太多意見,因為你要反駁、提出質疑的事情,也許我已經在這則貼文裡說明過了。
你的閱讀能力有問題,不是我的責任。
有時間閱讀的,建議可以配杯珍奶或配個雞排啦,邊吃邊配這個高潮迭起可能不錯。
若是看了這則覺得很困惑的,建議搭配前幾天徵才那篇貼文。
先跟大家說明一下事情原委、前後時間線:
(1)
前幾天在FB發徵才貼文之前,我其實先在IG限動發了個簡單的問答,大概是說「覺得徵才很難,大家有沒有什麼徵才、找工作的經驗」。
其實這則動態我也不是要得到什麼很實際的幫助、也不是要就這則動態去徵人,畢竟它就只是個24小時後就會消失的限時動態而已,在這之中,閒聊的意義絕對大於其他目的。而我想要的,不過是想要在這些閒聊之中,找到一些也許應該避開的眉眉角角跟靈感。
當時這則動態直接回覆的人很多、私訊的人也不少,只要是私訊的我每一個都有回覆,但我不會特地去看每一個傳私訊來的人是誰。
在我尚未表明各種條件、待遇之前,就也有人私訊看起來是有意應徵,但因為這些事項我也都還沒寫明,所以大部分我都是簡單回覆而已。
後續還發了很多其他限動,基本上都是針對這一則限動內容再額外去回覆的內容。
(2)
照片上這位Neko小姐,先是回覆了我的問答,說自己是美術系畢業、會PR,PS,AI等等到商品攝影、網頁製作都會,這樣能「升任」工作嗎?(打「升任」而不是「勝任」是因為她原始訊息就是打「升任」)
因為這樣的回覆方式,我其實誤以為她是想要來應徵的人,於是我就用她的回覆發了一則限動,完整內容如截圖上,是這樣的:「除了錯字以外,好像沒問題,來你快私訊我。」又因為發了以後她滿久都還沒私訊我,擔心她沒有看到這則動態,所以我又主動私訊她說:「來丟履歷啊😆」。
過了幾個小時後,她回覆說:「沒看到在哪裡丟,待遇和福利大約是?」看起來還是很像有意要應徵。
但因為當時我還沒有撰寫那則徵才的貼文,也還在思考我需要對方具備什麼條件、我可以給對方什麼樣的待遇,所以是先請她把履歷丟到工作室信箱,我後續再回覆她(總之就跟截圖上的內容一樣,大家可以自己看自由心證)。
(3)
隔天我整理好思緒以後,才打了大家前幾天看到的落落長徵才貼文,因為我「本身」的工作內容比較複雜,我只是需要有人「分擔部分」我原本在做的工作,但用人頻率、個性還是很重要,所以我其實無法確定我最後錄用的人,會是「技術上很強,可以分擔很多工作」或是「個性頻率很對,但還有很多需要訓練」。
也許她能幫我剪完全片、也許她只能幫我上字幕、也許她只能幫我修片,甚至也許,她一開始只能幫我壓浮水印,漸漸才能上手其他工作,這是我現在完全無法預測的。
而且我有時候可能需要出外景一整天、有時候可能要在工作室準備教案、有時候甚至要到電視台錄影或外出演講,這些時候她不需要跟著我跑東跑西,可以在家遠端工作,她不需要隨時待命,只要到時候能夠把我「交待給她的工作做好」就可以,所以她的工時會多長,跟她能做多少事也有關係,只是該有的休假我一定會給,可以事先溝通好,不可能叫人隨時待命。
所以我開出的條件是「前兩週試用期時薪160元/hr,確認雇用後時薪200元/hr起跳;轉正職後28000元/月起跳,正職含勞健保」,在原文中,我也有清楚說明「因為這個真的是要看能做多少事、工時多少再來計算,所以我現在只能給一個最低的數字」。
我這個人非常討厭別人信口開河、畫大餅,因為過去工作上遇過太多這樣的人了,總是把事情講得很美好、很誇張,但最後合作結果往往是我幫對方做免費勞工。
所以我傾向將醜話說在前面,你還是覺得可以、覺得願意的人,再來投履歷,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
說不定你有那個能力,最後我給你的薪資是能夠到5萬、6萬,但如果一切都還不確定,我是不是不應該讓「沒有那個能力的人」也有「一開始就能月收入5萬」的美好想像呢?
(4)
今天下午,有網友私訊我告知,有一位叫做「NeKo嗚喵」的Youtuber,在她的頻道上開直播講徵才的事情,講得很誇張,那位網友覺得對我來說很不公平,因為她也從事過這個行業,知道這個業界其實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
我本來以為對方開直播講的是「自己徵才遇到的問題」,畢竟我徵才根本不關她的事、我也不認識她,理論上來說,我們之間沒有什麼關聯性,她沒必要跟她的粉絲講我的事情。但後來跟網友繼續聊之後呢,發現對方還真的是衝著我來,內容大致上是在說她原本很喜歡我,但我徵助理開價很低等等。
確實我開價起薪28000元真的很低,但所有的但書、狀況我也早就一一說明,為了避免再度被斷章取義,我剛剛也再重複說明了一次。
所以說,我其實無法理解她斷章取義後對她粉絲大肆宣揚的意義在哪。
(5)
其實過去我也曾經是個抱持「絕對不可以虧待人家」、「祭出最好條件」這樣想法的徵才者,結果就是我花了錢、請了人,卻還要花更多時間善後、擦屁股,搞得身心俱疲。
我曾請一個相關科系的在學工讀生來協助我修照片、整理一些網友留言(日後寫文會做為參考資料用到,但內容比較零碎的留言)。
她第一天上班,我就給她200元的時薪(當時兼職基本薪資大約是130元起跳)。
她說基本的各種修圖軟體她都會,所以我也想說,要教她的事情大概不會太多,而且大概不用教太久,所以一開始就是大概跟她說明我平常調亮顏色、調整色調、壓浮水印、排版的基本原則。
結果我就這樣教了她半年,她照片修起來不是過曝就是太暗、一組照片色調調整3小時調完像根本沒調過之外,浮水印還可以壓在我臉的正中間。
她調過色調的整組照片我還是要重調,但那3小時的薪水我還是照付給她。
她不需要忍受日曬雨淋、不需要勞動筋骨,只是每週有一兩天下課後,要從學校搭捷運到我家來幫忙,我想這200元/hr的時薪,應該不算虧待她吧?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經驗,如果大家想聽,我日後再一一告訴大家(現在是徵個才還要開連載就是了),我只是要說,有時候如果一開始條件開太好,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我之所以會說出這些話、打那篇感覺超級難相處的徵才文,正是因為我有太多次不好的經驗。
(6)
現在唯一一個固定跟我配合的剪輯師,如之前徵才文中說的,是我大學的學妹,只是她常常會在影片字幕備註中自稱「字幕君」,所以我才會在跟各位提到她的時候,故意以「字幕君」稱呼。
其實一開始我只是知道她在家接案,時間比較彈性,所以請她幫我回重複性較高的YT留言,但後來發現她在家接的案子是動畫案,就問她對接影片剪輯的案子有沒有興趣,一開始她對剪輯這類型的影片是沒有涉獵的,沒想到後來不僅超快上手,還剪得超好。
因為不確定她能做到什麼地步、需要我的指導到什麼地步,再加上有一些前車之鑑,所以我時薪最最最一開始只有給她給到180元/hr,如果案件比較急,還會再另外給一筆在時薪之外的急件費。
但因為她後來真的剪得越來越好,對我來說減輕我非常多負擔,所以我是一直有在幫她調整時薪的,調到其實我現在不太記得她現在到底時薪是收多少。
在這邊有個NeKo嗚喵小姐直播中所質疑的點,就是「難道對方時數報多少,就真的會給那麼多嗎?如果亂報你也給嗎?」
對,我完全尊重對方報給我的時數。
今天不管是字幕君還是另一個以前配合的學妹,都是她們報給我多少時數我都完全接受且相信,因為她們報出來的時數跟她們的剪輯速度、成果、片長等等變因計算之下,都會有她們自己的平均值,雖然兩個人的時數不同,但她們自己的時數久了就會可以得出一個標準值,而她們對我也是非常誠實的。
她們報30小時,我就給她們30小時的時薪、她們報15小時,我就給15小時的時薪,我們也合作得很愉快。
(7)
但也因為我完全尊重對方報給我的時數,的確有一次我也遇過很扯的事情。
有一次身邊朋友有影片急件要做,本來想請問我這邊能不能幫忙,但我家字幕君當時正接了一個動畫案,連我的影片她都是暫時沒有接的,所以我緊急幫她找了一個我「曾經訓練過,但還沒出師」的Parttime來接這份工作(但基本的上字幕還是可以做的)。
然後朋友的影片要後製的內容其實比我的影片簡單超多,主要是加上一些說明的字卡,不用像我的影片要上全字幕,還要分重點字跟一般口說字幕等等。
我就大概跟這位Parttime說明了一下狀況,她也表示完全沒有問題。
結果最後剪出來的東西完全不知道在剪什麼,彷彿我教過她的東西,她因為喝過孟婆湯所以全部忘光光了,溝通了三四天,不管怎麼溝通她都彷彿有個防護罩一樣,無法理解我在說什麼。
一支大概只有10個字卡要加的影片,她連下載檔案的時間都給我算進去,剪出來的影片因為真的不忍直視,我最後花了半小時再潤飾好才給我朋友。
最後影片跟我報了23個小時,時薪200元,明明知道她很多時數根本跟我亂算,我照樣算23個小時給她,因為deal's a deal,我說了會怎麼給,就是怎麼給;而且因為這筆錢原本是朋友要全給嘛(朋友請的所以朋友全給),但因為我覺得這支影片不值得朋友付那麼多錢,我還幫朋友出了一半以上。
該給的我就是會給,只是之後我不會再用這個人,也許剪輯功力可以訓練,但她工作態度絕對不是一時半刻改得了的。
------------------
看了以上種種,我想能理解的就是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就是不能理解囉!
只是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位Neko嗚喵小姐,明明是個20萬訂閱的Youtuber,要假裝跟我應徵,然後實際上沒有來應徵,最後卻在自己的頻道上開直播斷章取義、扭曲我徵才這件事情。
如果是因為我不認識妳、不知道妳是個20萬訂閱的Youtuber,只是把妳當作一般小粉絲而讓妳不快的話,我是不會針對這一點道歉的。
畢竟連珍妮佛羅培茲都可能有人不知道了,我們又是什麼咖呢?
她是不是真的喜歡我,我是不得而知,只是我認為,做人不應該這樣斷章取義、扭曲事實
🔺以下這段在交叉比對後,發現不是她,但我還是先留著,以免有人說我心虛刪文之類的,總之除了底下這段以外,上述所有都是事實,大家可以自己比對、自由心證。🔺
但在打這則貼文之前,我為了釐清這位Neko嗚喵小姐到底是誰,她又傳了哪些訊息給我,我有認真回去翻她傳給我的私訊以及她在限動問答中回覆的內容,我才發現去年她曾經在自己的限動中標註我,因此,我也認真回想到底是什麼場合、什麼狀況,曾有這麼一個人標註過我。
所以我再次點進她的IG,比對長相,試著喚醒記憶。(我可是個從這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就能忘記自己要幹嘛的人,要我記得各種不同場合遇到的人真的是很困難啦!)
結果就像是得到天啟一樣,我真心誠意、鉅細彌遺(?)地想起這個人到底是誰,也許她真的覺得我們認識吧。
------------------
去年夏天在一場朋友邀請的耳機發表會中,有個短髮、穿著白洋裝的肉肉女生過來跟我打招呼,因為在這行10年真的太久太久了,其實這幾年跑活動都是不認識的人居多,說不定對方很紅,只是我不認識。
就像珍妮佛羅培茲很紅,但71的阿嬤應該不認識她是一樣的道理。
總之這個短髮女孩過來跟我說她很喜歡我,看我拍Air Space的衣服都很生火,後來跟我拍了一張合照,聊幾句就走了。
我很不喜歡描述別人的身材狀況,但在這個回憶錄中有這個必要性,所以我就照實描述了。
這個女生她個子也滿高的,打扮得很漂亮,當時身材的肉度,大概是比我再肉個一到兩圈(不是很大圈那種一到兩圈,是如果胖了3~5公斤會胖一圈那種感覺的一到兩圈),臉本身也是比較肉肉的。
跟人合照我都是不會特別看照片狀態的,因為我覺得她想挑哪張就哪張,那是她的社交平台,我無權干涉,如果我醜就醜了,難道還要叫人刪照片嗎?
後來這個女生在限時動態tag我,本來我想轉發照片以示善意的,結果沒想到點進照片一看,竟然把自己嚇歪。
那張照片本身是iPhone拍攝,她把自己的臉跟身體都修過了,整體而言看起來比我小了一到兩圈,臉也從有點肉肉的感覺,變成是小巧可愛的感覺,皮膚白皙細緻;而在她旁邊的我是iPhone拍完未修直出狀態、滿臉癡肥,靠側邊的手臂還因為鏡頭邊緣變形變得超寬,我真的是沒有轉發的勇氣。
(這一Part我補充修正一下,剛剛竟然找到當初那張修過的照片,她其實有幫我修皮膚,下巴大概也有幫推一下,只是自己把臉修得比我還小很多、手臂修很細、身體修比我瘦而已。由於我本身沒什麼自豪的地方,唯二大概就是臉小腰細了,現實中肉肉的女生臉要比我小真的很難,有看過本人的都知道。)
剛剛跟朋友說了這個故事,朋友說這個女生簡直殘忍。
被討厭的勇氣免費閱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人不是平面,是立體的,接受別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是一件成年人必須學會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信念,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恐懼、憎恨和慌張;每個人都努力地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過得更符合誰賦予的人設。
如果我們把在乎別人的眼光,換成「要你管」、「管得著」、「管他呢」,我們的幸福指數一定會提升很多。
取自《與其讓別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得好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真心感覺,一個想要提升自我的人,學會「被討厭的勇氣」,才能走向心靈的自由。而且被人討厭並不代表我們不好,有時是彼此看法不一致罷了。
版面上大部分的朋友,願意互相鼓勵。但我們也同時看得到,少部分朋友喜歡表達不同的看法,有時會走向人身攻擊。
我們理解就好,都活在他人嘴裡,很多事都不用做了。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生活,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對我來說是一種重要「能力」,需要刻意練習。
祝願您,能定義自己,而非困在他人的設定裡!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48499929201376/
... ... ... ... ... ... ... ... ... ... ... ... ... ... ...
對不起,我不活在你給我的人設裡
【文/ J小姐】
1
三年前,小春的女兒被確診為自閉症。她辭了工作,帶孩子到世界各地治療、訓練,她說這幾年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是她的眼界和心態越來越好了。
上周,她去參加同學聚會,穿了一條得體的無袖小黑裙,露出緊實的手臂和修長的小腿線條,配上俐落的齊耳短髮和精緻的妝容,親切地和同學們打招呼、敘舊。
同學都說她越來越好看了,也問候了孩子的情況,她回答說還好,同學們就沒有深問下去,轉而投入到青蔥歲月的回憶中去了。
聚會快結束的時候,她卻在洗手間聽到兩位女同學碎嘴:「小春也真是的,自己的孩子都得了自閉症,她竟然還有心思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是啊,妳看她那皮膚,一看就是常去保養,也不為孩子多考慮考慮,治療自閉症很燒錢的。」
「聽說她孩子還被幼兒園拒收了,換作我,不管什麼重要的聚會我都沒心情來啊,我猜她和她老公是打算再生一個,然後放著這個孩子不管了吧。」
她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憤憤地說:「妳怎麼沒出去回擊她們兩句啊,人遇到不幸就該愁眉苦臉、半死不活嗎?」
她淡淡地說:「我怕她們尷尬,等她們徹底離開了才走出去的。其實她們也沒什麼惡意,只是,我不能活在她們給我的人設裡啊。」
看著她挺直地坐在對面,一側頭髮順滑地垂到臉旁,面容平和,耐心地給微燙的咖啡吹著氣,我忽然熱淚盈眶。
這些人並不知道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也並不明白她所經歷的苦楚。因為孩子有自閉症,她老公總想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但小春卻堅決不同意,半年前就選擇了離婚。
之後,她把房子賣了,換了間小公寓,靠自己的外語能力接一些出版社的書稿翻譯、校對工作,勉強維持家庭開銷。
她的父母也很不諒解她,再生一個孩子又怎麼了?家庭也沒了,一個女人帶著個生病的孩子,今後日子怎麼過?
她抿了口咖啡說:「其實,做爸爸的和做媽媽的不一樣,寶寶在我肚子裡手舞足蹈的共生感,爸爸是體會不了的。再生一個是沒什麼,但是我給女兒的關愛一定難免會因此減少的。妳不知道,當我看到女兒拿著自己的小手帕,略顯吃力但一臉認真的把我的高跟鞋擦得光亮的時候,我哭了好久。我發誓要好好照顧自己,拚命活得久一點,最好能看著她先走。」
她現在每天都健身、護膚、閱讀、翻譯,時不時地調整一下家具的擺設,變換一下格局,為生活增添情趣。
她會替女兒做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每天都會把女兒和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再出門,去看看美好的世界,去看看那些體現了滿滿的生活熱情的手工藝品。
她說,她想把生活的所有美好都攤在女兒面前。總有一天,女兒會發現—生活值得熱愛!
3
在這種處境下的女人,很多人賦予她的人設是終日以淚洗面的怨婦,不能有光芒,不能有力量,不能有快樂。最好看起來連個人樣兒都沒有,這樣才配得上她擁有的苦難。
可是,她偏偏打破了這樣的預設—她光鮮亮麗、挺拔昂揚,從來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她每一天都在認真地生活,她說女兒並不``是什麼都不懂,她相信能量是種永恆的存在,她對生活的愛一定會傳遞給女兒,總有一天她女兒一定可以張開雙臂擁抱生活⋯⋯⋯⋯
我也相信,一定會的!
我們都免不了下意識地去替別人設置一個人設,經常說「看起來像」、「看起來不像」,但是我們都知道那只是自己的以為、自己給別人的人設。不能因為這個人沒有符合你設定中的形象,就開始懷疑或者攻擊。
就像某些演員,在接演了一些個性鮮明的角色之後,因為優秀的演技,將戲劇中的角色呈現得有聲有色,一些喜歡戲劇的群眾竟也不分現實地將活生生的演員套入角色的人格設定之中。我總覺得神奇,這些會把戲劇角色的人設硬生生套在演員身上的人,他們在現實生活裡又是怎麼過得呢?
4
我有位高學歷、高收入,剛歸國的女性友人,在社群媒體上發了一則她參加體態訓練的筆記,分享一些穿搭心得和體態矯正的成果。不料,竟有人在下面留言:「我一直覺得妳是個有氣質又有想法的人,學習的應該都是些高大上的知識,完全想不到妳竟然會花錢、花時間浪費在糾正駝背和學習化妝打扮上⋯⋯⋯⋯」
她看到後覺得十分莫名其妙—「什麼是高大上的知識?知識什麼時候有高低貴賤了?依照這位留言者所預設的人格設定,難不成我就該又宅、又土、像個老學究一般的俗氣裝扮嗎?對不起,我並不是,我會挺拔昂揚、衣著得體,又有生活品位!」
我另外一位經濟條件很寬裕的朋友,則是某次幫同事代買了幾杯咖啡後,在通訊群組中發了購買的明細向大家收款。結果,同事們紛紛在背後議論:「沒想到他那麼有錢,還那麼小氣,一杯咖啡才八十幾塊,他還要跟我們收?」他問我:「是不是我真的有點小氣了,請同事喝幾杯咖啡而已。可是我在國外生活習慣了,我下意識地就覺得,幫別人代買東西理所當然要收錢⋯⋯⋯⋯」
我回答:「我一直覺得想當然爾地就替別人設置人設,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別人憑什麼非要按照你刻畫的人設生活呢?更不可思議的是,一些人居然也主動地往別人給的人設裡鑽。」
5
我曾經在社群媒體上的某篇文章,使用了一個稍微欠缺修飾的詞,於是就有人在下面留言說:作為一個女神,妳居然說出這樣的低俗的詞,我對妳好失望。
這表明在生活裡,他總是不由自主為別人訂出框架,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他人。我們必須知道,人不是平面,是立體的,接受別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是一件成年人必須學會的事!
有太多看起來柔弱軟綿的女孩,能在遭遇挫折時堅韌倔強;也有太多看起來強勢獨立的姑娘,在夜深人靜時低頭啜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信念,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恐懼、憎恨和慌張;每個人都努力地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過得更符合誰賦予的人設。
曾經,我聽一個女孩說自己收入低,但是喜歡旅遊,經常省吃儉用,存下錢就出去玩,但自從聽到同事在背後說她打腫臉充胖子,沒錢還裝闊,明明賺沒多少錢,還想學有錢人到處旅行花錢。於是她就再也沒出去旅行過;一個平時雷厲風行的女孩在跟男朋友打電話時撒嬌,被人說不符合人設,好噁心,她就再沒在人前打電話撒嬌了⋯⋯⋯⋯
我忽然覺得,如果我們把在乎別人的眼光,換成「要你管」、「管得著」、「管他呢」,我們的幸福指數一定會提升很多。
.
以上文字取自
與其讓別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得好看
🍁博客來 https://reurl.cc/j59Ykn
🍁誠品 https://reurl.cc/N6YLAp
🍁金石堂 https://reurl.cc/N6YLAx
🍁讀冊 https://reurl.cc/k0n31b
🍁Momo https://reurl.cc/A8ML7E
🍁讀書共和國 https://reurl.cc/WL0M1x
方舟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pg/arkplan2010/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被討厭的勇氣免費閱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全新的父母角色讓夫妻關係退位
夫妻在婚後的磨合,甚至要適應彼此的原生家庭,已經夠難了。婚後很快變成父母,這個角色扮演又更難。
所以我在跟年輕人討論愛情的時候,很重視關係中的溝通能力。剛開始因為強大的情緒在一起,如果沒有藉此成長,懂得磨出面對問題的默契,以及跟自己與對方的在心理上的同在感,那再怎麼強大的愛戀,也可能像高空迸發的煙火,絢爛但短暫。
因為《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這本書,以婚姻為本位,再來談夫妻關係與父母角色的切換。我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藍圖,跟爸爸媽媽們談。
很多媽媽,在家庭中感到寂寞,很深很深的寂寞。不是每個女性,都喜歡到處找朋友,談論自己的困境。
不是孩子不可愛,也不能說是不想扮演媽媽這個角色,而是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有甜也會有苦。突然變成媽媽的心路歷程,沒那麼簡單。教養的挫折與疲累,沒有人可以分擔,也沒辦法跟先生討論,甚至一說出口就被認為是抗壓性低,那就更是多了一層無奈。
「六成七的新手媽媽會覺得很累,其他三成三的媽媽則似乎很平順地就轉變為母親(其實這當中有人透露自己婚姻變得更好)…,真正的關鍵反而是爸爸是否與媽媽共同經歷轉變為父母的過程,還是爸爸落後沒有跟上。」
這段話,印證了我的臨床經驗。有一些媽媽,得到強大的支援,娘家或婆家,給予經濟與情緒上的充分幫助,這時候爸爸暫時沒有加入,其實還好。可是,大部分媽媽沒有心理準備,許多人會自然而然認為,生了孩子便理所當然地會當媽媽,沒有危機意識。
最讓人遺憾的就是,新手媽媽抵不過產後憂鬱的磨難,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的新聞。或者失控地對孩子情緒爆發,事後懊悔,但下次又忍不住爆發,那種愧疚、難受、氣憤、自責…混在一起的糾結,有時候這些情緒太複雜,當事人自己也講不清楚,常悶在心底。或者講清楚了,也不見得有人想聽。
我的工作,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些無奈。不過,有些爸爸跟上來的速度其實很快,從男孩變成了男人,也很讓我鼓舞。或者,媽媽憑著一己之力,跟其他媽媽組織了一個能感覺到歸屬的團體,那種決斷與勇氣,也令人感動。
讓我們多閱讀、多思考,不用期待一個萬用的標準答案,但是邊做邊調整。然而,不能只依賴反射性的情緒過生活,那種不知不覺所形塑而成的僵局,等我們意識到了,很多時候已經不那麼容易處理了。
我衷心感謝出版社,出版了這樣的好書,讓我們成長學習。也謝謝出版社願意授權文章,讓網路上的朋友們一同精進。
母親節前夕,讓我們理解,當媽媽不是理所當然。
---------------------------------
【約翰‧高曼, 妮安‧希維爾】
任務內容:擴展你們的「同在感」,把孩子包含在內。
諾拉.艾芙倫(Nora Ephron)在其著作中曾描寫自己上一段崩裂的婚姻。她在書中寫道:「孩子就像是手榴彈。當夫妻有了孩子,婚姻就會發生大爆炸。等到塵埃落定之際,婚姻已不同於以往。不一定比較好,也不一定比較差,但就是不同於以往了。」關於夫妻轉變為父母的研究幾乎都佐證她的觀點。孩子會為婚姻帶來劇烈改變。但遺憾的是,常常這些改變讓婚姻越變越糟。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七成的太太對婚姻的滿意度驟降。這種狀況比較晚發生在丈夫身上,他們是因為太太鬱鬱寡歡才開始不快樂。這個極度不滿的情緒背後有種種原因,諸如睡眠不足、難以負荷、沒人領情、照顧幼兒的責任太大、必須兼顧照顧孩子與工作、經濟壓力、缺乏個人時間及其他原因。
六成七的新手媽媽會覺得很累,其他三成三的媽媽則似乎很平順地就轉變為母親(其實這當中有人透露自己婚姻變得更好)。真正讓人迷惑的,不是為何這麼多媽媽經歷重大痛苦,而是為何少數媽媽能輕鬆度過。我們曾研究過一百三十對夫妻,從新婚階段一直追蹤到婚後八年。因為這些研究,我們找到「手榴彈」爆炸後保持婚姻快樂穩定的秘訣。幸運的媽媽與其他媽媽的差別並不在於孩子是否會腹絞痛、有沒有乖乖睡覺、媽媽親自餵哺或奶瓶餵乳、媽媽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真正的關鍵反而是爸爸是否與媽媽共同經歷轉變為父母的過程,還是爸爸落後沒有跟上。
生孩子會讓新手媽媽徹底蛻變,這點幾乎毋庸置疑。媽媽感受到對孩子深刻無私的愛,體驗到人生意義深刻無比的轉換。她願意為孩子做出重大犧牲,這個脆弱的小生命讓她感動萬分,覺得驚訝又神奇。這個經驗能讓生命徹底翻轉,所以如果丈夫沒有共同經歷,夫妻之間會漸行漸遠。當太太接受包括孩子在內的全新「同在感」,丈夫可能還在懷念過去的「小倆口」。所以他不禁會埋怨太太留給他的時間變少,而且太太總是筋疲力盡、滿腦子想著要餵孩子喝奶。他討厭兩人再也無法一起騎腳踏車、去海邊玩,因為孩子還太小,不能放進嬰兒背帶裡。丈夫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他也希望太太能回到身邊。丈夫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這個困境的解套很簡單:他的太太已經一去不復回。太太已邁入全新領域,丈夫必須跟上。唯有如此,兩人婚姻才能繼續成長。在丈夫能做到這點的婚姻中,丈夫不會討厭孩子。他不再只覺得自己是丈夫,也會覺得自己是父親。他會對子女感到自豪,百般關懷呵護。
夫妻要如何確保丈夫能與太太共同轉變?首先,夫妻必須忽略一些坊間的建議。有些人會建議要在婚姻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彷彿生活是蹺蹺板,一邊是孩子,一邊是婚姻。諮商者會建議夫妻放下孩子,花點時間專注於兩人婚姻與其他興趣:例如討論兩人關係、工作、天氣。總之聊什麼都好,就是別聊家中的孩子。可是,婚姻與家庭非但不是截然對立,反而是一體的。沒錯,夫妻確實應該偶爾放下孩子。可是如果夫妻能好好共同轉變,他們就會發現兩人還是不停在聊孩子,而且聊得欲罷不能。也許可能還沒吃完第一頓飯,他們就打電話回家了,而且至少打了兩遍。這種夫妻往往會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因為他們似乎更重視自己全新的父母角色,讓夫妻關係屈居第二位,所以壓力更大,也更迷惑。可是他們其實做得對極了。這樣做的重點在於夫妻要共同經歷。夫妻的思維一起轉變,讓親子關係與婚姻一起成長茁壯。
.
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兩個人幸福過一生的關鍵秘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0503?loc=P_003_066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被討厭的勇氣免費閱讀 在 被討厭的勇氣 的八卦
被討厭的勇氣 給你自由| 好書推薦《被讨厌的勇气》(目的論,橫向關係,心理創傷,課題分離,自卑感) ... 【免費完整版】當「不幸」成為了你的特權你將無法擺脫它? ... <看更多>
被討厭的勇氣免費閱讀 在 有人可以推薦和被討厭的勇氣類似的書嗎? - Mobile01 的八卦
有人可以推薦和被討厭的勇氣類似的書嗎? - 最近看完了被討厭的勇氣,覺得衝擊蠻大的有人可以推薦類似這種讓人可以正視自己人生問題的書嗎?(閱讀與創作 ... ... <看更多>
被討厭的勇氣免費閱讀 在 [揪團]共讀會-被討厭的勇氣- 看板ShuangHe 的八卦
嗨 各位好
揪人來聽我導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地點:中永和咖啡廳
時間:4/3.4.5擇一 時間下午1400-1600
完全免費 只需付咖啡廳低消
只要有興趣聽這本書、愛閱讀的人
不用帶書 由我用導讀的方式 講重點給您聽
想參加者就麻煩站內信聯絡囉
謝謝各位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204.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uangHe/M.1585479773.A.37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