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46事件中,傳聞曾嗆聲保護學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神話,
來看看周婉窈老師怎麼說。
---
現在只要校園自由遭到威脅,大家都會搬出台大校長傅斯年來,說他當年警告當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記得三一八時,台大傅鐘掛有這樣的橫幅,好像還有傅校長的照片。
事情果真如此?或許他曾在不同的情境中講過這句話,但四六事件發生的當天清晨,他可是和和彭孟緝(警備司令部副司令)一起在陳誠的辦公室守候消息喔,當時軍警進到校園抓人,也是經過他同意的。
這是白紙黑字,就寫在陳誠回憶錄中(見圖檔1、2),是要紀錄傅斯年校長在肅清兩校匪諜上的合作和貢獻,是正面陳述,格外可信。
---
「歷史很難!」(續)
今天是「四六事件」六十八週年紀念日。
這是台大和師院(現台師大)學生受到軍警整肅的事件,起因於1949年3月20日臺灣省師範學院兩位學生「單車雙載」遭警察拘捕而引發學生不滿。事件經過就不多說,在這裡想說的是,歷史很難,到現在只要校園自由遭到威脅,大家都會搬出台大校長傅斯年來,說他當年警告當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記得三一八時,台大傅鐘掛有這樣的橫幅,好像還有傅校長的照片。
事情果真如此?或許他曾在不同的情境中講過這句話,但四六事件發生的當天清晨,他可是和和彭孟緝(警備司令部副司令)一起在陳誠的辦公室守候消息喔,當時軍警進到校園抓人,也是經過他同意的。
這是白紙黑字,就寫在陳誠回憶錄中(見圖檔1、2),是要紀錄傅斯年校長在肅清兩校匪諜上的合作和貢獻,是正面陳述,格外可信。
1949年1月15日,陳誠接任臺灣省主席兼臺灣省警備司令。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後,為防範共產黨的活動,社會統制越趨嚴格。「單車雙載」拘捕事件激發學生抗議活動,4月初陳誠決定強力肅清校園「匪諜」,事先他取得臺大校長傅斯年的同意。陳誠如是回憶:
……我記得我們談話的那一天是四月五日。我問他(按傅斯年):「南京完了,台灣怎麼辦?」他毫不遲疑地說:「先求安定。」接著說到安定的辦法,他說:「要求安定,先要肅清匪諜。」我老實告訴他:「匪諜的大本營,就在你的台大和師範學院。是不是先從這兩處清除?」他當即表示贊成說:「你做,我有三個條件:一、要快做;二、要澈底做;三、不能流血。」
……當天晚上就開始布置,第二天四月六日就開始行動。
(《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上)》,頁448-449。)
四六事件確實沒在校園(和校外)流血,但這是白色恐怖的濫觴。翌月5/20實施戒嚴令,其後陸續有學生涉案被處決,血流在校外。
傅斯年校長於1950年12月20日突然過世。1950年是白色恐怖非常肅殺的年份,該年5月13日許強和三位同事胡鑫麟、蘇友鵬、胡寶珍在台大開會和上班時,被帶走。當時許強是台大醫學院副教授兼台大醫院內科主任。請注意:他們是在醫學院被抓走,請問:這不算軍警進到校園?11月28日許強和同案共十四人遭處決。
血確實沒流在校園。
近年來,傅斯年被神化為大學自由的守護神。傅校長作為校長,對於涉案的師生,和受難者家屬,在可能的範圍內也會盡量給予幫助(口述資料顯示是有讓受害人和家屬感念之處),但是,他反共有名,對打擊「共匪」不手軟。四六清晨,他和陳誠、高雄屠夫彭孟緝在陳誠辦公室「一同守候消息」──逮捕學生的情況;許強等教授也是被從校園帶走的。
請看看維基這段寫法,這就是近年來的版本,但沒有註釋,不知根據何在?
1949年4月6日台灣大學和師大發生「四六事件」,爆發軍隊闖入校園,傅斯年對當局不經法律程序逕行進入台大校園內逮捕師生高度不滿,親自找國民政府官員交涉,要求逮捕台灣大學師生必須經過校長批准。他甚至向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司令彭孟緝警告:「若有證據該抓就抓,若無證據就不能隨便進學校抓學生!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
這也未必和陳誠所寫的有衝突,很可能是四六抓人之後的事;他有去保不在名單上的同學。關於傅校長和四六事件的關係,歐素瑛老師有一篇論文可參考:〈四六事件對臺灣大學之衝擊〉,《臺灣學研究》第12期(2011年12月)。網路上可以下載pdf。
所以呢?歷史真的很難,這麼近的事情,我們都弄不清楚呢。
傅斯年校長在四六事件的角色,並非隱晦之事,但這樣的真相,敵不過滔滔眾人口中的神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
衝擊真相維基 在 A ee mi Facebook 八卦
《用地球的未來做賭注,為了漢堡》
摘自《動物解放》:
「肉品動物與森林爭地。富裕國家對肉品的巨大胃口使農業綜合企業比森林保育者更有錢來對抗抗爭。一點也不誇張地說,我們現在是用整個地球的未來做賭注——為了什麼?為了『漢堡』。」
-
本來抱持著哀嘆的態度看待地球被慢性毀滅的過程,但在看了FB上一篇大人類本位主義的文章後就整個變成憤怒了呢(還發現微信上有一篇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的簡體字文章,不知到底FB上的繁中版是原創還是⋯⋯?貼在留言處讓大家自行評判吧^^)
我也不是什麼環境或生物學專家,但對於地球的變化感知或求證慾還是有的啦,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假新聞很多,用假新聞來打擊事實還號稱自己不是假新聞的反對者也多,其中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這都是西方國家/媒體的陰謀!不要被騙啦!」
事實是如此嗎?我們就來針對某反對者的說法和這篇西方媒體BBC報導的關於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的QA來做比對(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9466456):
1.
反對者質疑:「亞馬遜森林大火每年都在燒,今年也沒有特別嚴重啊。森林大火本來就是自然更新的一部分,有什麼不妥的?西方媒體故意不說出這些真相!」
BBC說:「有些森林通過野火清理出較大空間,使得樹木長得更高更壯。但亞馬遜雨林現在的大火不屬於這種『良性』大火。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利(Yadvinder Malhi)說,亞馬遜雨林起火不是大自然的自我清理機制,只會對森林造成嚴重破壞。他說,潮濕的雨林起火,幾乎都是人禍,極少是天災。2016年,亞馬遜雨林多處起火,部分原因是乾旱導致,因為那一年被認為是『旱災年』,降雨少,森林更容易著火。但2019年雨水充沛,並不乾旱。因此,那麼多森林火災,更可能是因為有人點火。」
再來看以下數據吧,8/10以前的累積的年度大火數量在2016年的確比2019年多,但8/11後情況就不是如此了。的確亞馬遜森林大火每年都會燒,但今年真的沒有比過去幾年更嚴重?今年的大火真的是對環境有益的自然災害?
*點看數據:http://www.globalfiredata.org/forecast.html?fbclid=IwAR03NN59U-hSWfnN2zQ5MMflflm6-F_JPYP-9ImGzSYwVDgqReeSNbBdudM#amazonas
BBC又說:「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資料顯示,今年巴西起火案例比去年增加84%,1-8月期間總共發現74000例,絶大部分發生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歐盟的地球觀察機構Copernicus認為評估森林火災的破壞程度,最佳方法是看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到目前為止碳排放相當於228兆噸,是2010年來最多的。」
BBC這個西方媒體可沒說亞馬遜以前沒發生森林大火喔,還提出了數據與論述告訴你為什麼今年特別嚴重~
2.
反對者質疑:「亞馬遜雨林為地球提供20%的氧氣根本是假新聞,環保神棍為了點擊率連數據都能造假呢!」
BBC說:「BBC事實核查組發現,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權益組織普遍採用的一個數據是世界上20%的氧氣由亞馬遜森林提供;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足球名將C羅也引用這個數字。但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是一種誤解,真正的百分比不到10%。馬利教授說,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大部分是浮游生物產生的。地表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有16%來自亞馬遜森林。不過,長期而言,亞馬遜森林吸收的氧氣跟它製造釋放的氧氣數量相等,因此兩廂抵消,等於貢獻為零。」
這點西方媒體跟反對者說得一樣喔,亞馬遜雨林為地球提供20%的氧氣不是事實,不過雨林被破壞之於地球生態無關緊要嗎?又為什麼要破壞雨林呢?撇開氧氣製造趴數的真偽,我們來討論二氧化碳排放的部分吧:
#畜牧業導致雨林被大規模砍伐,而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於森林砍伐而產生的
根據「地球之友」前任會長David Gee所著《餐桌上的地球》:
「大量的土地被用於放牧和種植飼料。在熱帶地區,單一的作物––牧草代替了被伐光的雨林⋯⋯在英國,為了滿足肉食的需求量,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僅僅6%的農場用於種植我們吃的榖物(如小麥),其面積只佔總耕地面積的一半。50%的榖物就這樣餵了牲畜⋯⋯牲畜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三種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這對氣候變暖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於森林砍伐而產生的,其中大部分來自於燃燒的樹叢。」
根據關鍵評論網《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的報導:
#一個人光是一個月不消費任何動物性食物就可以減少28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省下621公斤的穀物與126702公升的水
「畜牧業是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體積,僅次於能源生產所造成的排放(全球畜牧業排放了超過70%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它導致熱帶雨林被大規模的砍伐,造成大規模物種滅絕,衝擊物種多樣性,它低效率的生產模式消耗了許多的水與土地資源。事實上,聯合國早於2010年就已聲明『全球性的全素飲食轉移,是挽救世界飢餓、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至關重要的一環』, 致力於解決飢餓問題的非營利組織a well-fed world也鼓勵人們採取植物性的飲食方式。」
再進一步討論人類吃肉/養肉而造成的能量消耗吧,知道能量金字塔的人應該知道,能量在轉移給下一階消費者時只剩一小部分(頂多剩下10%-20%),根據《動物解放》這本書裡作者所提的疑問:「在人類吃的動物肉中,有多少蛋白質是牛已消耗掉,又有多少是留給人吃的呢?答案驚人:人為了吃1磅動物蛋白質,必須給動物吃21磅蛋白質。我們的所得,不及供應的5%。」
「當然,蛋白質只是營養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把植物食品和動物食品提供的全部卡路里做一比較,就會看出植物食品更佔優勢。1英畝土地如果種植燕麥,其所產生的卡路里6倍於以之餵豬——最有效的產肉動物——而食其肉所產生的卡路里。如果種花椰菜,則將近3倍。每英畝燕麥比餵牛而食其肉所產生的卡路裏高25倍。其他的營養表也粉碎了肉食與乳製品的其他神話。比如,1英畝的花椰菜產生的鐵質,是以之餵牛而產生的鐵質的24倍,1英畝的燕麥鐵質則為其16倍。1英畝的燕麥所生產的鈣,固然不如以之餵奶牛所產生的鈣,但若種花椰菜,則為奶牛的5倍。」
這樣你還覺得溫室效應是個假議題?吃素對環境沒有幫助?
-
論述分析就到此為止,其他就交給各位自行判斷了^^
我不是專家只能做資料整理,以上所貼的所有論述都不是我自創的,資料來源都已附上,有錯誤當然歡迎提出討論~
每次講議題都還是必須提醒大家,對議題的討論不要侷限於「全有」或「全無」的二元觀點,譬如:
「人類再怎麼破壞地球,地球也沒有因此毀滅啊,有什麼好驚怪的。」
「環保人士都是神棍!」
「那麼愛地球就不要吹冷氣不要買任何塑膠製品,不然就是偽善!」
哎呀,一定要用這麼絕對的方式來否定任何對環保的積極討論嗎?提倡環保的人難道會對著你大吼:「現在就不准吃肉!」這樣嗎?人活在世界上本來就會消耗資源,難不成提倡環保就得死掉?
我個人是無條件支持人類毀滅啦,但在那之前,我還是會繼續為那些反對者口中的環保神棍辯駁的^^
總之並不一定西方媒體提出的論述就真實,環保倡議者中也可能有神棍,但真的不要看到環保兩字就看到照妖鏡般的大叫偽善啦。那樣不會幫助你所生活的環境變好喔,身為消費者你有權利改變生活的環境,少吃點肉(尤其牛肉),面對議題拿出思辨能力,不要被假新聞牽著走~~
啊最後再說一句,環保的終極目標不是保護大自然或造福人類的二選一選擇題(這樣又落入全有或全無的死角ㄌ),而是讓人類與動物和環境共存,「盡可能」製造對彼此都有善的空間。人類減少破壞基本上就能使人類活在更好的環境了,真的那麼想造福人類的話還不快點環保^^
附上最近滿多人討論的搜尋引擎Ecosia:https://www.ecosia.org/
根據維基:「他們將至少80%的剩餘所得公益捐獻,目前正關注植樹。自2009年12月成立以來,將80%的廣告收入捐出,籌資超過1.5百萬美元用來保護雨林。」
衝擊真相維基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八卦
拒發照真相 北京懼港視不受控制 將衝擊政權
http://www.epochtimes.com.tw/n75082/
大紀元獨家...
《大紀元》獨家獲息,今次香港電視不獲發照是中共高層的決定,原因是香港發出的任何信息,都會通過每日眾多進出香港的大陸遊客,或駐港中共機構、民營企業家、官員和學者等等,迅速擴散到中國大陸,北京懼怕不受控制的香港電視,一經獲發照會衝擊中共政權。
經過二日的激烈辯論,由香港泛民議員提出的引用〈特權法〉徹查香港電視發照真相,在最後關頭因幾位建制派議員自爆遭中聯辦施壓下,轉向投棄權票或反對票,令議案遭到否決。
懼港媒新聞自由衝擊中共統治
本報獲息,今次香港電視網路不獲發照是中共高層的決定,其中以江派勢力占上風,習、李沒有抵制。原因是中共一直懼怕香港資訊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等影響中國大陸政治,令中共失去政權。
特別是大陸遊客來港人數越來越多,中共中央部委企業、各省市企業都在香港設辦事處和分公司,香港聚集了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家、私營及民營企業家,還有一些大陸名流、高幹子弟家屬等,在香港社會傳播的信息,會迅速波及中國大陸,同時影響中國社會。
這是中共決意要箝制香港新聞自由的主要考慮,恐懼香港新聞自由對中共垮臺造成隱憂。
有來自香港中資高層的官員私下說,中方一直對王維基在中國大陸沒有投資很在意,因無法用大陸市場脅迫和利誘,中共最不放心這樣的香港商人。
泛民部署再引特權法
香港立法會否決由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提出,運用〈權力及特權條例〉,索取審批免費電視牌照文件的議案。莫乃光分析議案最終被否決相信有中共壓力。
香港電視網路發表聲明,對立法會未能通過以權力及〈特權法〉要求政府公開發照文件的議案表示失望。對於香港電視的進一步行動,他們會於日後合適時候再作公布。
---------------
台灣大紀元實體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realnews.htm
台灣大紀元電子日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
線上訂紙本報紙:
http://order.epochtimes.com.tw/
大紀元電子報開放訂閱:
http://epaper.epochtimes.com.tw/
衝擊真相維基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做《改變自己的藝術》。這一本書說到在歷史上,人類受過三次很重的挫折;或者是可以說,是一種很大的羞辱。
第一次來自於「哥白尼」;因為哥白尼指出,地球其實不是太陽的中心。也就是說喔,我們所認知的一切,並不是繞著我們人類打轉。
而第二個羞辱是什麼呢?第二個羞辱是「拉馬克跟達爾文」。他們兩位提出了「演化論」的原則,告訴我們人類其實是猴子的後裔。
換句話說喔,我們之所以能夠以人類獨有的生理條件,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不是因為我們是上帝的選民。
而是在自然法則的狀況底下,一切的偶然造成了今天的人類。所以呢,感覺起來我們也沒什麼了不起!
而最後一個挫折跟羞辱,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被那些難以覺察,但是呢,又真實存在的潛意識,影響我們的言行舉止。
所以呢,我們從來就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而且不止如此哦,只要我們活著,就不可能擺脫潛意識的魔爪。
當你聽完這些,還感覺到人是一個唯我獨尊的存在、人是一個所謂的萬物之靈?不知道這些想法,會不會對於活於現代的我們,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呢?
其實也不用談這麼遠哦,我們談一些我們生活上,比較近的部分;到底那個「自我」啊、到底那個「我」啊,它到底有多大呢?
比如說,我們在跟別人交換想法的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觀點跟角度,我們往往是堅信不疑的;而且我們會有很多的預設立場。
原本的「討論」,很快的會變成「爭論」。雙方呢,都會互相指責對方無知啊
、愚蠢啊、沒有看見真相的能力啊!
在這些討論之中呢,毫無交集的思考方式跟邏輯語言,就像是完全不同的研究設備,就算研究的對象相同,還是雞同鴨講。
所以呢,我常常會感受到喔,真正的智慧並不是在於能夠明白真理,而是在於能夠接受自己的真理,跟別人的真理,都是真理;儘管它們可能不一樣,甚至於是南轅北撤。
我們能不能去承認,自己其實也是戴著有色的眼鏡,來看待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只能看到,光譜裡面的其中一個面相而已。
其實這就讓我想到,丹麥的物理學家「波耳」他所說的:「正確的意見的反面,是錯誤的意見;但是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外一個真理。」
所以呢,從波耳的角度,其實真理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對或錯的二分法;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真理,往往是能夠並存的。
希望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些,不會讓你覺得太哲學、距離你太遙遠,因為畢竟引發今天分享的這一本書《改變自己的藝術》,它的副書名叫做「22則讓生命轉彎的哲學練習題」。
其實不管你會不會接觸哲學,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在於你有沒有思考的能力?
然而「思考的能力」,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在於你能不能接受多元的觀點、你能不能接受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外一個真理?
如果回到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我們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常常也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有時候,能夠真正解決爭端的方法,並不是去判斷到底是誰對誰錯,而是在於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切入角度。
這是一個「思考」的練習,它更是一個真實生命,要平衡圓滿的重要能力。
你想想看,如果你跟你最親愛的家人、跟你的伴侶,每天針對任何事情,柴米油鹽醬醋茶;你都要去爭個對錯,你們還能夠好好在一起嗎?甚至於,你真的能保證,你所認為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ETyCJurda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