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過勞,山也過勞」
--高山環境退化,搜救人員過勞:向山致敬一周年檢討記者會
去年的今天,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向山致敬」政策,全面開放台灣美麗的山林,未來,除了國安因素及生態保護區域外,政府不應再以危險為由,禁止或限制人民進入山林,國人能夠自由親近山岳環境,不再需要「爬黑山」。
同時,行政院提出「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等五大政策主軸,強調未來將簡化入山管理及申請、並提供更完善的山屋營地、步道、指示及山區通訊系統,推廣各級學校山野、戶外教育,並呼籲登山者也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身為一個山友,站在空間解嚴,親近山林的角度,我們肯定開放山林的政策方向。然而,政策上路一年後,許多問題逐漸浮現。
今天上午,我與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很榮幸能夠邀請到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的黃鈺翔、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討論高山環境退化與搜救人員疲於奔命的現況,一起來探究解決方法。
#搜索業務應朝專業組織化發展
首先,學生時代就是山社一份子,到目前還繼續爬山的廖子齊指出,開放山林加上疫情無法出國,造成登山人數的大量成長,同時推升了山難救援的數字,讓本來就相當吃緊的搜救人力,更加過勞與疲憊。
目前,山難搜救機制以消防單位為主力,其他單位雖然也會出人支援搜救行動,但消防員還是負擔最重,同時消防員還要負擔其他勤務業務,結果就是讓消防員疲憊不堪、過勞加劇。
為什麼會讓消防單位疲於般命?原因在於,山域中「搜索」落難者的位置,和已知位置後投入「救援」,兩種任務性質和所需技能略有不的,但現況下,消防員兩件事情都要做。
為減輕消防人力負擔,以及加強台灣山岳救難搜索的專業能量,政府應思考,未來將兩者由不同的組織負責並合作。消防員仍負擔投入人力救援的工作,山域搜索的專業累積,應逐漸改由其他組織承擔。目前,民間已有組織及專業人士參與搜救行動,未來或可考慮以行政法人或民間單位等適合的組織形式發展。
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進一步解釋,在山上根據受難者可能的移動蹤跡,判斷去哪裡找人的「搜索」,和能使用搬運吊掛,安撫及給予第一時間的施藥急救的「救援」,其實是需要不同的技能及知識的。能夠執行搜索的工作,最基本應該具備登山探勘的能力,若再加上蹤跡觀察與分析,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恐怕不多。
他認同長遠來說應該將搜索獨立出來減輕消防負擔,但人才的培訓應是當下的第一要務,目前可以考慮將消防單位執行搜索工作的參與時間,明訂在地方自治條例中,減輕其工作負擔。
#維護山野環境總量管制立法
疲累的不只是搜救人員,更是我們的山野環境。
許多知名的高山景點,例如嘉明湖戒茂斯、阿里山眠月線鐵路、水漾森林等地,在網路美照的宣傳推波助瀾下,吸引大批登山客造訪。
原就十分脆弱的環境與生態,容受力有限,有些地方可能行走人次多一點,就會讓路徑侵蝕裸露的程度增加,短期不易恢復。
同時,登山客遺留的廚餘、排遺、衛生紙等生質類垃圾,在高山上低溫環境下,腐化分解的速度遠比平地的環境要慢,造成環境髒亂。而遺留的廚餘,更可能會影響山上動植物的食性與習性,對高山生態系造成負面影響。
我認為,未來應以統計資料與科學證據,根據山域的環境容受力上限,設定登山客總量管制機制。
目前的登山路線及景點,雖然在國家公園區域內,尚可依「國家公園法」依法裁罰與管理,但仍有為數不少的熱點不在國家公園內,而是在林務局及其他單位管轄的國有林與公有林。目前的法律,並沒有授權讓主管機關能夠積極地實施總量管制與裁罰,行政院應該積極研擬相關機制與修法。
雪羊則補充,開放山林至今的所有亂象,可以說都源自於「人數超載」。以眠月線、水漾森林、加羅湖、奇萊南華、戒茂斯、小溪營地而言,本屬開放或默許的區域,加上社群媒體與商業團大肆廣告行銷,吸引眾多人潮前往。卻因本來沒有總量管制、環境維護人力,而使遊憩品質日漸低落。
反觀,熱門依舊的玉山,卻因為有總量管制的庇護,而未因登山狂潮受到影響,仍維持著既往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說明了總量管制的必要。
除了納入總量管制,同時政府要給山域管理單位更多預算和人力,讓熱門地點能加派人力駐紮管理。
#登山商業團納管遏止成本外部化
這些超載的旅客,許多是由名義上「個人自主揪團」,實際上已發展成「類旅行社帶團」的團體帶上山的。這些登山團收取費用,專業領隊、嚮導一應具全,還有幫忙揹登山裝備甚至提供煮食服務的協作者(或稱揹工、挑夫)。
我認為,朝商業團並非壞事,但如果營運形態既已接近旅行社,就應該以法律納管以保障團客登山安全及權益。同時,為防止商業團為求利益去剝削協作者、長期佔用特定景點營地或山屋位置,排擠個體戶使用權益等成本外部化效應,登山商業團模式應逐步納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及永續登山環境。
#深化山野戶外教育強化風險意識
山上的行為,反映的是山下的教育和素養。然而,目前學校和社會教育推廣的山野、戶外教育,仍然相當有限。
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表示,開放山林後,政府能盡量做到登山環境友善,但登山者自己要負責很大部分的登山安全。這是登山自律的精神,也是登山者應有的公約。
要做到自律,就必須準備好自己,就是要從登山教育的面向去培養。他認為,政府在登山教育上能夠精進的地方包括:管理單位應可更明確揭露步道風險程度及個人應做的準備;建立登山教育專業人才的培訓機制及人才庫;國中小的戶外教育,也要更重視「風險管理」的課程;輔導各登山協會或商業登山公司辦理登山安全訓練;救難單位也要教育民眾如何正確使用搜救資源。
廖子齊舉例,以新竹市而言,2019年全市僅7所學校提案。部份學校在推動過程中,缺乏正確的登山觀念與專業支持,規劃出來的活動可能無益於學生正確認識山林,甚至在登山活動中會有危險。
她曾聽說,有小孩子明明已經有疑似高山症症狀,卻仍在老師同儕家長的鼓勵下堅持登頂,這樣的行為卻被當作正面教育範例,不但不適當,還很危險。應該讓教育部與林務局共同合作,由林管處熟悉在地山區的專業人士,協助學校規劃活動及設計教案,推廣更適切的山野教育。
這個記者會,只是個起點。我們會繼續邀集相關部會,從搜救、生踏、管理、教育等面向,解決「人也過勞、山也過勞」的困境。謝謝今天來到現場的登山界朋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北自來水園區介紹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由業務專員牛正邦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園區。 該園區位於臺北盆地之南,公館商圈,佔地面積約20公頃,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為臺北自來水的發源地。園區除了水鄉庭園、噴泉庭園等提供大小朋友親水、戲水的歡樂園地外,更是一個以『...
衛生教育教案 在 潘文忠 Facebook 八卦
今天,我們在陽明山中山樓舉行一年一度的師鐸獎、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今年共有 72 名教師獲得師鐸獎、20 名教師獲得教育奉獻獎,以及 303 名服務滿 40 年的資深優良教師。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及蘇貞昌院長也親自來到現場,親自為老師們頒發這些殊榮,並感謝長久以來的付出及努力。
如同看板所寫「師恩深、一生深」。臺灣有許多教育夥伴秉持著對孩子的愛、教育的責任,無私在不同教育議題、領域上用心耕耘,陪伴孩子探索自己、走過山峰與低谷,如同今天的頒獎中的幾個故事:
像是中山女中老師李淑雲,因帶著學生到緬甸僑校進行義工服務、搭配醫師到柬埔寨義診,發現到這些國家民風較保守、多數人連溫飽都有問題,因此領著學生推動 #大女孩計畫 ,為當地學童募集衛生棉和內衣,師生像是一顆顆種子,將善意傳散至陌生國度少女手中;在學校被稱為「邱老大」的蘭雅國中生物老師邱明成,希望找回學生學習的樂趣,便把電玩和動漫元素融入課程,深受同學喜愛,他認為只要擁有愛護生態的相關信念,無論書讀得好不好,未來都能成為溫暖的地球人;鳳山高中國文老師曾珍,在教學過程,意識到新住民二代學生,容易承受誤解的眼光及壓力,遂發起新住民飲食文學教案,讓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傾聽父母心中最有意義的一道菜,牽起與家人的共鳴;而四維國民小學校長黃圓媛,則為鼓勵因病開刀的學生,邀請知名歌手到校演唱,藉此給予孩子實質的力量。
每個獎項都得來不易,但更大的意義是帶著我們,看到一個個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動人故事,也讓我們知道,臺灣社會有許多老師每天在燃著熱情,要成為照亮學生那道光。
在此我要獻上深深的謝意與敬意。辛苦了,也在教師節前夕,祝福各位老師 #教師節快樂!
衛生教育教案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重大事件 減壓座談】班級輔導PPT
。
#原著黃龍杰《搶救心理創傷~從危機現場到心靈重建》
。
因應此次重大事件而做的減壓演講,不是活動
對象為整個班級,大學生人數在35以上,且與罹難者關係親疏遠近不一
故此次演講較接近「重大事件創傷壓力症候群」的「心理衛生宣導」。並發「學習單」,引導讓學生以書寫做情緒整理和宣洩
。
實際操作時,多數同學表現的並不專心,也鮮少互動(預期中)
故大約30-40分即可完成
。
預期目標:情緒教育、了解驚嚇反應及知悉諮商資源
宣傳「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何種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
讓有需要的學生能夠使用,預防萬一
。
若把此教案的步驟應用於小團體,即挑選過與當事人熟悉的小團體(6~8人),就能結構化,讓團體中的每個人輪流回答這些問題,引發團體動力、互相同理。
。
PPT九成來自黃龍杰老師的書,原案立場為該身邊的人自殺,而協助那個情境裡的其他人(包含目睹者),而此次是新聞事件告知,同學隔天沒來上課的情境,我僅作整理及略微調整對意外的形容。
。
在帶班級書寫時,學習單只列題號、沒有題目(避免學生直接寫起來不聽講)。每一題都會等我唸完PPT上的題目,再請學生開始寫。
沒想到,第一題就有若干學生振筆疾飛寫著,寫了好久,我相當感動地下去觀看,一看不得了,立馬衝回講台,拿起麥克風跟大家報告:
「同學,直接寫你的想法就好,不用抄題目!」
請注意這點要事先說明😅
。
#提供下載自行修改應用。
留言:「減壓座談」。由機器人回覆,再點選其中連結下載。
下載期間:即日起~110/4/30止
。
【重大事件 減壓座談】後續補充
黃龍杰老師願意提供更適切、更提綱挈領的「班級活動單」讓大家參考。請參考此連結與下載檔案。https://reurl.cc/g83384
衛生教育教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臺北自來水園區介紹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由業務專員牛正邦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園區。
該園區位於臺北盆地之南,公館商圈,佔地面積約20公頃,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為臺北自來水的發源地。園區除了水鄉庭園、噴泉庭園等提供大小朋友親水、戲水的歡樂園地外,更是一個以『水資源保育』作為主題特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除了運轉中的公館淨水場外,更包括日治時期新建全臺供水量最高之自來水設施-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今自來水博物館)、小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及戰後新建的渾水抽水站等古蹟建築,還有免費開放的水資源教育館、園區環境教育中心精心研發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水資源教案。
該園區最大的亮點,就是自來水博物館的建築,是很多結婚新人拍婚紗照必取景的地方。
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日人據臺之初,以劉氏的建設為基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
1896年(民前十六年 )八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1951年(民國四十年)初,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市自來水水源擴建工程推行委員會」,由市長吳三連任主任委員。同年四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全部工程於次年二月底順利完成。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構堪慮應予整修。因此,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供作本古績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衛生教育教案 在 衛生教育的學習:我會洗手 - YouTube 的八卦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衛生教育教案 在 團體衛教教案範例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八卦
教育部(無日期)‧刷牙步驟‧2004年11月2日取 ...,分組情境模擬報告:帶領分組進行團體衛教教案及家庭訪視設計,模擬... 團衛教案範例 老人衛教主題 團體衛教目的 口腔保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