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陣子我和DDC遇上了教養撞牆期。不知道是否是Q姐停課待在家太久的緣故?或是沒有到學校和同儕相處的關係?我們親子間的摩擦真的愈來愈多,就連好脾氣的DDC也偶爾會被女兒惹惱(但他生氣就是默默在那邊氣這樣)
一直以來Q姐最容易把我惹怒的點,#態度 絕對是首要原因。比如說「講話」的態度好了,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會為了反對而反對,不管是正理還是歪理,她們就是硬要回嘴個一兩句!就算不回嘴,也會用一個「我表面上答應妳但其實心裡不服妳」的眼神來對妳。我常常需要深呼吸再呼吸,才有辦法面對這波濤洶湧的頂嘴攻勢(想當年我也是這樣對Q外婆的這完全是現世報)
但最近更讓我和DDC在意的是Q姐對於「學習」的態度。Q姐一直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她學習任何事情不論是學術還是才藝都非常快速且有效率。她也一直過著超級快樂無壓力的小學生生活,和台灣相比,這裡的公立小學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放學就是去上才藝或是和同學playdate。 她也沒遇過什麼學習的挫折,不論是英文、數學、閱讀她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進度超前且獲得老師的讚賞。
可是隨著她即將進入Yeay5,明年底也會面臨重要的中學升學考,我和DDC目前頂多讓她每幾天練習一次習題和背背單字,每週遠距補習一次(Q姐自己想要補習的,她說非常好玩) ,可是不知道是否是待在家久了懶散了,現在她連一週一次的習題都懶得做,昨天居然還烙出說:「老師說我的數學程度是Year7,為什麼我還需要練習?」
碰!我們整個火山爆發!
有時候我會想,是否因為西方教育總是教導孩子獨立思考&不斷正向鼓勵,抑或是現在我們這一輩的父母真的太尊重孩子自由意志,我常常覺得在教養上有著諸多的碰撞。我喜歡這裡的孩子很有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老實說 #自信和自大常常是一線之隔,英國好多自以為是的屁孩我也是很受不了,那種對於學習或生活態度輕蔑我完全無法接受。
以前的我也常常覺得自己很厲害,但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接觸的人愈來愈多,我才發現行行出狀元,就算是自己的專業領域或是學歷,比自己優秀的人多的是!謙卑和內斂的自信,才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體認的。
哎,扯遠了。 總之這篇也不是希望獲得什麼「教養上的建議」, 只是想知道,家有小學生的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常常面臨著教養撞牆期? 一起來取暖吧。
#圖為在家玩變裝的姐弟倆
行行出狀元英文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老子的政治哲學—治大國如烹小鮮,是從烹調的心得導出治國的道理。日前,我到高雄餐旅大學和青年朋友座談,從他們眼中散發對餐飲工作的嚮往、對旅遊服務的熱忱,對臺灣觀光業的期望,我也看到台灣年輕一代的希望。
科班出身的洪廷瑋同學,以一技之長打開世界之窗,不但考取國內外62張證照,更以技藝周遊列國,甚至在赤道附近的吉里巴斯國營飯店中教導中餐烹飪,讓世界嚐到台灣美食;陶辰瑋同學畢業於台大政治系,結合高餐大和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的雙碩士學位,從公共領域跨界到餐旅服務,以同一份熱忱持續追夢;同樣是大學畢業的張慶諭,從應用英文轉到餐飲,增加了臺灣美食國際化的能量;甫進高餐大兩個多月的張哲珉同學,就讀桃園啟英高中時,曾在一場校園座談中告訴我,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擔任我的「御廚」。我當時告訴他,我就任以來都是都在中興寓所伙食團搭伙,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御廚」了。張同學上了大學,便把這份心,轉化為「綠色飲食文化社」的愛心便當,每週親自下廚,發送給鄰近國中小學的弱勢學生。他一再說「莫忘初衷」,喜歡帶給人「幸福」的感受,這份心意讓我非常感動。
高雄餐旅大學是我國第一所完全以餐旅為主題的大學,創校17年來已培養了15,000多位專業人士。今年四月我出訪非洲的史瓦濟蘭王國,擔任史王御廚27歲的李承軒,就是高餐大畢業的。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只要充實自己、練就獨門絕活,每個人都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行行出狀元英文 在 King Jer 娛樂台 Facebook 八卦
一年一度嘅放榜大日子聽日又到喇,又係時候嚟睇下名人會考分數,每次睇到「E-kids 不多於5分(加埋)」都會會心微笑,今年仲新鮮加入曠世奇才黎汶洛「中文lv.2 英文lv.1 數學abs」呢個能夠與E-kids齊名嘅成績,等佢可以流芳百世。
係度祝呢個page嘅各位DSE考生聽日good luck,考到好成績,入到心儀大學。考得差都唔洗氣餒,睇下呢個表,行行出狀元呀嘛。
會考分數計法:
A/Level 5*=5分, B/Level 5=4分, 如此類推, E/Level 2=1分, Level 1/F/U=0分
計成續最佳六科,普遍學生考7-8科,名校資優生9-10科
最高總分30, 14分或以上獲升讀中六資格
網絡資料來源,如有錯漏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