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面對總是口不擇言的人?
我經常為知名電視人、運動選手等諮商,他們的內心更容易受他人的關注和話語影響。因為他們知道即便自己已經入睡,網路上還是會有一些不認識的人在討論自己。醒著的時候、與人面對面對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經營關係的時間」,人們都希望只聽自己想聽的話,但世上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這點,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閃過來自四面八方的子彈。
每個人面對這些事情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些人會接受這些子彈,並倒地流血哭泣;有些人雖被子彈射中,卻會立刻將子彈拔出並丟進垃圾桶裡,再消毒、上藥;有些人穿上能夠擋住子彈的堅固防彈衣,即使子彈向自己飛來也絲毫不會受傷。最可憐的人則是會將射歪的子彈撿起後,插進心臟,讓自己痛到哭出來,還一邊難過地高喊:「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種事?」
如果想好好面對上述情況,就該先了解口無遮攔者的想法。
這些人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有嚴重的被害意識,沒有自尊的人會不斷拿自己與他人比較,並被挫折及矮人一截的感覺吞沒。一般來說,必須將這些感受轉換為自我成長的能量,才能讓自己進步,但這些人卻任憑這些感受不斷茁壯,進而展現出對他人的攻擊性。他們會嫉妒身邊比自己優秀的人,會談論對方的八卦、散播謠言,這些都是為了將對方拉下來,讓自己至少能短暫地贏過對方。
這些人會因為想辱罵他人, 因而像飢腸轆轆的野獸一樣,不斷物色下一個獵物,這時最容易成為目標的就是藝人與名人了。這些人會在社群平台發布謠言、捏造事實,甚至會隨心所欲地謾罵。
之前某位女藝人因受不了惡意留言的騷擾而選擇輕生之後,一位記者訪問了曾經以惡意留言辱罵該藝人的網友,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結果這些人大多回答:「不記得了。」甚至大言不慚地說:「大家都在罵,我也只是跟著罵,為什麼只有我要被撻伐!」甚至還有做賊的喊抓賊,批評受害者:「如果是藝人,就該承受這些惡意留言吧!」
當一個人口無遮攔地用言語傷害他人,表示他的靈魂生病了。他會用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對事物做出判斷,也會把別人捏造的事情當真,不確認真偽就到處亂傳。他不會有罪惡感,甚至不懂得反省,只會不斷辯解。
當遭受他人的公開批評時,不妨用下列五種方法來應對:
.徹底不回應。
.不要跟對方吵架。
.不要勸諫對方。
.不要嘗試想讓對方了解自己。
.不要聽也不要看。
慣性誹謗他人者,就像習慣性將廚餘丟到別人家門口一樣,那些只為傷害他人而說出口的話就是「垃圾」,甚至是垃圾中最臭、最腐敗的廚餘。他們抱持著「誰被我抓到誰倒楣」的心態,帶著腐敗的廚餘,虎視眈眈地尋找獵物,這樣的人就連靈魂都散發著腐敗垃圾的氣味。
.
▍不要附和他人的閒言閒語
無論是誰,聽到跟自己有關的謠言時都會受傷,會因為不合理的想法而產生情緒。
「那個人為什麼要做這種事?」
「為什麼要這樣說我?」
「我做錯什麼了?」
「我為什麼要受這種批評?」
請大家不要再問「為什麼」了,因為那些人只是想罵人而已,並不是只針對你,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挑剔缺點,捏造令人氣結的謠言。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運作方式,和其他人不同所致。問「為什麼」只會讓自己更痛苦、更受傷。
請停止這些不合理的想法,用合理的思考來對待情緒,這樣一來,才能做出不會危害個人幸福的行為。我們將這種方法稱為「合理的情緒行為治療」,讓我們一起來練習這樣的思考方式:「雖然真的很不高興,但實在沒必要太認真看待,無視並冷處理才是最好的方法。你真是個靈魂生病的可憐人!我不會把自己的幸福拱手讓給你,你丟過來的垃圾我才不收!你製造出來的垃圾還是自己帶走吧!」
《明心寶鑑》中提到:「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庶幾君子。欲量他人,先須自量。傷人之語,還是自傷。含血噴人,先汙自口。」不要附和他人的閒言閒語,也不要表示好奇。光是聆聽他們所說的話,就會被當成是同類型的人。同時,自己也不該散播他人的謠言或傳聞,若因此讓對方心痛,那麼自己也會付出代價。
.
本文摘自《#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作者:朴相美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在韓國,因為網民的強烈攻擊,導致悲劇發生的例子,已經不少件了。可是,這些悲劇依然無法抵擋這樣的文化,因為當一個人想要發洩情緒的時候,常常會進行合理化自己惡行的心理動作,像是會以正義者自居。
從文字中,能感覺到作者的悲痛。有時候,我看到某些特定的網路創作者,遭受到不成比例的謾罵,看到那些難聽至極的文字,我也常常想:是不是我老了,我已經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一種陌生感了?
但我也滿懷感恩,至少版面上的朋友們,很少用這種方式互動,自傷傷人。對人對事難免會有不同看法,但練習適當表達,更能穩定自己的情緒。
祝願您,能藉著作者的提醒,學著適當應對,在心理上壯大自己!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受貓奴歡迎的【貓行為網上講座】,今個夏天可以在網上足本重溫了。收看過《馴貓記》仍然未滿足,想更深入地學習更多貓行為的知識?星級貓行為網上講座足本重溫版就適合你啦!明明已經在睡前跟主子玩耍,怎麼還是通宵喵喵叫擾人清夢?明明已經買了好幾塊貓抓板,怎麼還是把我的沙發抓得支離破碎?明明只是在家中走動而已,...
行為治療 例子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八卦
戀童癖的特徵
最近新聞報導的可惡戀童癖,看得家長都怒火中燒,其實我們周遭多少都有隱藏著一些戀童癖。
戀童癖幾乎不會主動就醫,絕大部分都是有犯罪行為之後才會被發現。就算是被發現之後,也有大部分的比例,會一直矢口否認。就算經過心理行為治療,再犯率仍然非常高。
而且被發現時,會合理化自己行為,「他也很開心啊」「他也喜歡我」不認為有不妥。這可能是代表他們沒辦法對孩子有同理心。(就像新聞中這個男性一樣)
戀童癖當中,絕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佔了非常的少數。雖然沒有正式統計過,因為大都是被低估,但是初步估計人口當中佔有2%到5%左右戀童癖傾向。他們可能是異性戀,也有可能是同性戀或是雙性戀。
而且並非刻板印象:「同性戀又是中年的怪大叔」才是可疑人物。在這個例子當中,是一位男大生,才22歲⋯之前也有一個例子是年輕陽光愛音樂的男子)
他們很喜歡出現在有兒童的環境當中工作,或者活動。也會千方百計,取得父母信任,讓孩子跟他獨處,進而侵害兒童。學校、教會、公園、玩具店、遊樂場、網路……等等都是戀童犯常見的出沒地。
侵犯兒童的,大都不一定是陌生人,有可能是熟悉的家人或朋友,或者身邊出現的具有權威性的人物。由於孩子和父母都可能認識對方,警覺性就會比較低。
另外大家可能還有印象,前陣子有一名零食店的老闆,假好心「幫忙」單親媽媽照顧女童,私下對女童伸出魔爪,性侵並且把女童剃頭等等惡劣行徑。這個例子,大家可留意到幾個關鍵:零食店、一直都有孩子進進出出,取得員工信任,單獨跟女孩獨處,進而伸出魔手。
教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
教孩子要勇敢說「不要」、保護自己。要教育小孩子勇敢地說不,要給他們觀念:他的身體,是屬於他自己的。他絕對有權利告訴別人:「我不喜歡你碰觸我的身體」。他/她絕對有權利,不幫對方保守這個秘密。遇到任何狀況,一定要告訴父母。
一般來說,孩子在1歲半到2歲之間,會開始認識身體的部位名稱。到大約4歲左右,就可以清楚的辨明身體各個不同的位置名稱。父母不要害怕、不好意思教育孩子性器官的名稱,因為這是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一個重要方法,能夠清楚的表達出他遇到什麼樣的危險、什麼樣的問題。
如果不好意思説出那麼露骨的名詞的話,當然可以用一些名稱來代替,例如小雞雞或妹妹等等。至少要讓他們有辦法清楚表達出來。
這就是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性,要讓他知道,大人對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是越矩的。什麼部位是可以被觸碰,什麼部位是不可以被觸碰。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的行為。這樣他們才有辦法分辨並且告訴父母。
並且告訴孩子,他的身體只能夠允許媽媽或者某位家人碰觸穿小內褲或背心的部位。如果萬一遇到他們被碰觸,感覺到不舒服,要清楚且堅定地告訴對方:我不喜歡你這樣碰觸我,請把手拿開。並且立即告訴父母。
父母不可能24小時在孩子身邊,要教育孩子「如何適當的保護自己」及兒童的性教育,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新聞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129/1508975/ 【獨家/幼園之狼1】幼兒園成後宮!男大生午睡染指4女童 竟辯「她喜歡我」
https://news.ebc.net.tw/News/Article/84628
http://m.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80196
行為治療 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即使日子不如意,但是可以過得愉悅一點。大家可以試試看以下幾個步驟:
a承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b接受自己是一個自然會有負面情緒的人。
c肯定自己的動機是好的。
d學習處理情緒來經營珍貴的關係。
取自《別當除草機父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有贈書活動,還沒參與的朋友,歡迎點開連結參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93995825314594/
作者是我大學時代就認識的老師,雖然她不認識我。當年捧著作者翻譯的書,展開了我在心理治療上的啟蒙。
今天會忙一整天,晚上就不直播了。但明天晚上有贈書直播,非常歡迎大家參與。
祝願您,能學習自我肯定,那是內在能量的重要來源!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健康家庭不是沒有情緒壓力,而是能智慧地處理
【文/ 武自珍】
美國家庭服務協會(Family Service of America)對家庭的定義是:「家庭提供它的成員間情緒、身體及經濟的互相扶持。理想上,這種家庭的特質是它的成員間有著親密、深度、連續及許諾的關係」。
家庭不僅是人與人的組合,同時是提供情緒支持與安全感的場所。健康的家庭有至少六個特質:默契與許諾、讚美、相聚、良好的溝通模式、精神上的福祉,以及應付危機與壓力的能力。
健康的家庭並不是沒有壓力或問題,但是他們能面對困難、在危機中學習處理,並與家人一齊成長。因此健康的家庭被稱為「壓力管理有效家庭」。
■ 不盡如人意的生活
人際互動過程中,彼此的差異是難免的。如能適當處理,往往能促成家庭成員或家庭系統的良性轉變,而帶來正面的後果,甚至還可能增加家庭成員的凝聚力及關係的成長。但是如果不去面對或處理不當,則可能帶給家庭人際關係冷漠、失望,甚至引起家中成員的彼此傷害。
通常我們會因為反覆陷入情緒當中而挫折,好像沒有辦法由情緒控制中走出來。因為遇到的事情就是非常不如人意,別人的行為也都令人很不開心。那怎麼能夠由這些自然產生的情緒反應中走出來呢?的確是一個問題。
情緒令人挫折的原因,是把自己情緒之所以產生完全歸因於事實,或是某人的行為反應所造成的。除非環境改變或這個人的行為改正過來,否則無法脫離因為失望挫折所帶來的情緒反應。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指出,情緒發生的因素除了事實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們因為事實所引發出來的一堆「想法」。
舉一個例子,一位母親接到老師通知說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打了同學。聽到這件事情,這位母親同時開始了情緒與想法的反應。一旦有了思考的活動,想法就不停地發展延伸,情緒也隨之起起伏伏地產生了。
剛開始可能是很生氣,因為想到「孩子怎麼可以這樣!」想不出解決方法的時候,挫折感使得心情低落。時間久了,問題一直沒能解決。爸爸媽媽就開始想原因了,「為什麼解決不了?我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一想到這個可能性,就慌了。接著開始假設事實真相,「如果真的是有暴力習慣,以後還得了?」在這個想法出現後,有點擔心馬上轉變成焦慮了!這件事情因果關係最後與自己的價值連起來了,「我這個媽媽是怎麼當的?我真的太失敗了!」自責之後,心情開始沮喪。
所以,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層層疊加,就使我們的心情擺盪。
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慢慢地使我們失去耐心。這些想不清楚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如傾聽、瞭解真相、接納人的限制、饒恕不小心的錯誤、等待改變的耐心等等。慢慢地,我們開始把這種解決不了情緒低落起伏的生活解釋為是「多麼不如意的生活」。
既然不能避免不如意的生活,使我們產生不舒服情緒的人和事物一時也無法消失,還是要等紅綠燈,吃飯仍要排隊。我們可以轉轉念頭,即使日子不如意,但是可以過得愉悅一點。大家可以試試看以下幾個步驟:
a承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b接受自己是一個自然會有負面情緒的人。
c肯定自己的動機是好的。
d學習處理情緒來經營珍貴的關係。
#第一步 承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我們真的只是平凡人,體力也就只有這麼多。累慘了的時候,多麼想休息一下,這時候最好周圍的人都能跟我配合。我們非常希望能夠有修養地處理好每件大小事,也都能處理得很好、很完善,讓每個人都滿意,最主要的是自己也滿意。如果能夠這樣,就太好了!
但事實上,人生好像沒有這麼順利。往往在要應付老闆催促趕快完成工作的時候,就接到學校的電話告訴你孩子出了狀況要馬上處理。當下,許多負面情緒自然湧出就很難避免。
現代父母努力要做標準完美的父母,表現不夠完美的時候就容易陷入自我責備的懷疑當中。請承認自己只是平凡人,不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當我們愛一個人,對他有期待而出現失望、難過、生氣等負面情緒的時候,記得看著鏡子,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我只是一個平凡還需要學習的父母。
#第二步 接受自己是一個自然有負面情緒的人
一般來說,人蠻討厭負面情緒的,因為使我們不愉快。只是負面情緒,真的沒有任何功能嗎?換一個角度來看,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去重視一些自己常常拖延不去面對的事實。生氣的時候,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時機。想想,我不能接受別人什麼樣的行為?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如此堅持?我一定要這樣要求嗎?對我的幸福有幫助嗎?還是使自己一直處在挫折中?這是一個機會去發現,我最在乎的是什麼?我擔心失去的是什麼?有什麼自己一定堅持要的?不管它多麼難達到,又使自己痛苦的。
平常不喜歡負面情緒,因為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負面情緒並不一定證明我們不夠好,只是發現我是有需要、我在乎、我有愛的一般人。可以試著接受有負面情緒的自己,我們是OK的。
#第三步 肯定自己的動機是好的
想想生氣的時候是因為想要處罰對方嗎?還是只是因為焦急呢?其實會有情緒,多半是因為你有蠻好的動機。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能夠自動去寫功課、能夠吃得頭壯壯、能夠兄弟姐妹彼此相愛。因為有這些好的動機及期待,當孩子的表現不如我們期待的時候,做父母容易因為失望而自然產生負面情緒。
所以,不要因為自己有情緒就假定自己是失敗的父母。要肯定自己的動機是正面的,期待也是好意,我們只是一群心急、疼小孩、對孩子有期待的父母。
#第四步 學習處理情緒,經營珍貴的親子關係
所以,動機是好的,現代用心的父母所需要的,是學習有效處理自己的情緒,享受情緒帶來的感動活力,但是又能由負面情緒激動漩渦中走出來!
.
以上文字取自
別當除草機父母:用REBT理情行為治療的ABCDE走出焦慮,教出未來世界最能生存的孩子
▍博客來:https://bit.ly/2Gzi9nx
▍誠品:https://bit.ly/3lmjvB4
▍金石堂:https://bit.ly/3lqdKSX
▍城邦讀書花園:https://bit.ly/3nrfX2c
商周出版
武自珍
@武自珍—珍心在你我、理情看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rebtjane38/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行為治療 例子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深受貓奴歡迎的【貓行為網上講座】,今個夏天可以在網上足本重溫了。收看過《馴貓記》仍然未滿足,想更深入地學習更多貓行為的知識?星級貓行為網上講座足本重溫版就適合你啦!明明已經在睡前跟主子玩耍,怎麼還是通宵喵喵叫擾人清夢?明明已經買了好幾塊貓抓板,怎麼還是把我的沙發抓得支離破碎?明明只是在家中走動而已,怎麼又突然衝過來咬我一口?明明是主子最喜歡的罐罐,怎麼總要在我大手入貨後轉換口味?
100元足本重溫 為愛寵自我增值
1.5小時網上星級講座請來擁有20年貓行為治療經驗、《馴貓記》主持兼星級貓行為治療師Briganne Carter,為你解讀各種貓咪身體語言的背後意思,解構晚上大叫、破壞家具、胡亂咬人等各種常見的貓咪行為問題,教你如何以訓練的方式讓貓咪乖乖地剪指甲和解決偏食問題。以各類真實個案作為例子,深入淺出地解構常見的行為問題,針對性地為不同處境作出改善建議。現時只需100元,就可以在限定時期內即時無限次足本重溫網上星級講座。配合你的學習進度,何時看由你話事。為愛寵自我增值,一鍵購買,即買即睇!
詳情: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5/LMVXW32AZBC53BOVZ2JXYYEGS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馴貓記 #貓行為 #偏食 #貓貓 #罐罐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行為治療 例子 在 認知行為治療| 陪我講Shall We Talk 的相關結果
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認為「思想」會產生情緒、行為及生理反應。舉例說,朋友約會遲到又沒有接聽電話,想起「他是否有意外或不測?」的人便會感到焦慮不安(情緒反應)、 ... ... <看更多>
行為治療 例子 在 親子行為療法,形塑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 照護線上 的相關結果
「行為治療」四個字,乍聽似乎高深莫測,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行為治療的概念, ... 例子:大庭廣眾情緒失控時,將孩子暫時自現場隔離。 ... <看更多>
行為治療 例子 在 兒童教養:行為治療理論之應用@ 陳凱宏臨床心理師的木木窩 的相關結果
然而,我相當反對使用「正處罰」這個教養策略,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先罵一頓,回家再拿棍子打一遍!!」(雙重攻擊),這符合「正處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