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觀察】
🕹最強蝸牛:名符其實的ㄎㄧㄤGAME🕹
《最強蝸牛》於上週(7/22)在台推出,
目前已取得iOS第2(最高有到第1)、android第5的好成績。
今天想聊聊《最強蝸牛》上市給我的體悟:
👉就是「名符其實的 ㄎㄧㄤ GAME」。
《最強蝸牛》的宣傳Slogan叫做「最ㄎㄧㄤ超進化放置RPG」,
從遊戲公告開始,
整個文案就充滿了惡趣味,
進去遊戲後,
每個操作、圖像、模式都緊密的跟「ㄎㄧㄤ」字結合,
可以說《最強蝸牛》將Slogan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
為什麼說這件事情很難,
原因就是現在太多遊戲Slogan停留在「漂亮」,
也就是Slogan很華麗,
但實際進遊戲玩起來卻感受不到任何Slogan想帶給你的內容,
只剩下滿滿的空虛和空洞。
會有這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遊戲同質性太高,
很多時候Slogan是截取遊戲內的一點小特色試圖放大宣傳,
實際玩時,自然就很難玩出醍醐味。
更別說更多Slogan只是單純用華麗的詞藻包裝而已,
跟遊戲內容沒半毛關係。
而《最強蝸牛》將「漂亮」昇華到「氣質」,
「氣質」是能夠由裡而外散發出來,
因此當玩家接觸到時,
會自然感受到這股「氣質」,
甚至會願意去分享擴散。
我自己在新品上市時,
也常常一群人在會議室內苦思到半夜,
拼命想遊戲到底跟其他競品區別在哪,
以便從中發想出Slogan讓行銷拿去推廣,
想出上百個Slogan都是家常便飯的事。
(後來幾乎被打槍)
最後定調的,
自己也心知肚明跟遊戲其實沒有太多共鳴,
真的就是好聽或帥而已,
所以像《最強蝸牛》這樣可以把Slogan完整體現出來的遊戲真的蠻難能可貴。
另一個想分享的就是廣宣投放策略,
撇開FB廣告不說,
這次《最強蝸牛》在youtube上並不是找代言人或大咖網紅,
🎯而是著重在找遊戲類的youtuber做試玩影片。
不要覺得試玩這件事情好像沒什麼了不起,
其他遊戲也在做。
.
你可以仔細觀察,
很多遊戲直到上市前,
可能都不敢公布自己的遊戲畫面或是相關遊戲影片,
畢竟試玩這件事情就是兩面刃,
把遊戲血淋淋的攤在螢幕前讓玩家審視,
如果畫面不好、內容不優、甚至youtuber自己玩起來也不有趣,
行銷推廣很容易就變成負面擴散。
而《最強蝸牛》捨棄了代言人、大咖網紅這類需要所費不貲的費用,
轉往找遊戲類的youtuber進行試玩投放,
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其遊戲內容相當有把握。
最後,社群操作也是蠻值得學習,
整個po文文案的撰寫到回覆玩家留言,
都有細心的將「ㄎㄧㄤ」字融入其中,
一直到現在上市第二週,
粉絲團的留言看起來還是正向居多,
甚至粉絲還會跟小編喇賽分享,
這黏著度可不是打廣告拉流量就能辦到,
是需要花時間去跟玩家互動才行。
而粉絲團累積的數量與聲量,
又能夠幫助遊戲在留存與推廣上帶入更多助益,
每個環節層層堆疊下,
就造就了《最強蝸牛》目前的成績。
最後,我認為這次代理商推《最強蝸牛》這款遊戲,
可說是「很簡單,也很困難」。
🎯簡單的點在於,遊戲本身的元素實在是太鮮明,很容易就能抓出賣點宣傳。
🎯困難的點在於,怎麼在社群操作、行銷推廣上將賣點完整展現出來,這就相當考驗行銷和營運對於文案設計與議題操作的火侯掌控。
至少看到現在,
我認為《最強蝸牛》在各方面的確把「ㄎㄧㄤ」字充分發揮出來,
也因為如此,
讓每一筆行銷預算都能帶出口碑擴散,
即使不用投入大把預算也能獲得很好的流量。
以上就是我對於《最強蝸牛》的觀察,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半夜寫文章腦袋會打結
#看不懂可以再留言分享
#早上精神好一點我再修一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