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 開示 釘子戶
台北市汀州路有一塊1582坪的土地,準備進行都市更新。建地涵蓋的80戶裡面,有79戶已經全部拆光,住戶暫時先搬出去,希望等建商蓋好新大樓之後,再搬回來。
79戶全拆光了,但還有一戶,羅先生,堅持不肯搬。
拆屋之前,里長曾帶著幾個住戶一起去羅家按電鈴,希望能夠協調拆屋,但都沒連絡上。現在大家拆光了,位於中央的三樓透天厝,聳立其中,進退為難。
台北市議員受選民請託,希望市府強力執行,把房子拆掉,不過屋主很堅持,還說他的房子,正好位於風水位上的【龍腦】,如果拆掉,會有大災難,絕不肯拆。
真的位於風水位的【龍腦】上面嗎?
媒體找來了風水師,現場測量,比對再三。有的說龍腦其實在總統府;有的則說,大台北盆地,根本沒有【龍脈】。
議員在議會問台北市長柯文哲:【可不可以強制執行】?柯P回答:【又不是要做墓地,幹麻管龍脈?看起來滿奇怪的,需要我去開示屋主嗎】?
市長把屋主看成了愚民;議員舉例證,感覺像刁民;風水師嘲笑很愚蠢;鄰居則把他當成阻礙。
然而,我想問一句:【住了四十年的房子,就是不想拆,不可以嗎】?
1984年3月30日,台北市螢橋國小闖入一名34歲的壯漢蔡心讓。他一手拿刀,一手油漆桶,走到了二年一班。
蔡心讓進了教室,話沒說一句,就把油漆桶內的硫酸,潑向整班的孩子。頓時間鬼哭神號,二年一班教室,變成人間煉獄。
蔡心讓行兇之後,在教室當場拿刀自殺身亡,40幾個孩子,被緊急送往和平醫院,毀容的毀容,重傷的重傷,還有好幾個人,眼睛因此失明。
正當大家用龍脈可笑,風水愚蠢等等理由,去對這個不肯拆屋的【釘子戶】羅先生施壓的時候,卻不知道,當年發生螢橋國小潑酸事件的時候,他的孩子,也在學校裡面。
他深信他的孩子,是因為這個位於龍腦的家,而受到庇佑,所以才逃過一劫。這樣保佑全家的房子,住了四十年,又怎麼捨得拆?
如果是公辦都更,政府有公權力,該拆就拆;但這個案子,不是公辦都更,而是私辦。既然有住戶不同意,或說根本還沒有取得同意書,建商就急著拆光光,造成事實,又是甚麼道理?
已經拆光的79戶,想早點回到這邊繼續住的心情,我懂。但不能因為79戶人數多,就去霸凌不肯走的人。
如果羅姓屋主是為了錢?如果他一開始是贊成,後來才臨時抽腿,我想,不會有人支持他。不過這個案子的狀況卻是,羅姓屋主從未同意拆屋,建商就已經把他周邊79戶全拆光了。現在議員把情況導向他是一個【迷信風水的怪咖】,施加壓力,公平嗎?
很多事情,並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他選擇不要拆屋都更,要留下老房子,一個他深信救過自己孩子的老房子,不行嗎?他只是堅持所愛,何罪之有?
我真的不覺得這樣的人,有需要被誰【開示】。
暐瀚 2015-6-13 de 台北
#釘子戶 #柯文哲 #龍腦 #開示
螢橋國小潑酸案 在 張花冠 Facebook 八卦
【同理心,才是我們最基本的價值】
這些日子我依舊為劉小妹妹事件而傷心難過。
記得民國73年,一個精神狀態異常的男子提了一桶硫酸,潛入台北市螢橋國小,對毫無預警、手無寸鐵的小朋友們潑灑,造成39名學童輕重傷,這件事震撼了整個台灣社會。
潑硫酸事件發生後,我先生立即籌了50萬元捐給學童家屬,供做醫療費用。然而,螢橋國小只是開端,即使事件後許多小學紛紛將圍牆加高,但多年來台灣不時出現這類無特定對象的傷害事件,甚至是殺人事件。這讓我深深體悟,圍牆並無法解決問題。這一切必須靠社會結構的改善、貧富差距的縮短,以及家庭與社會教育的強化來解決。思考,不應被圍牆禁錮!
如今,相關事件不斷發生,同樣作為母親的我,對於受害家屬的心情,更能感同深受。試問,發生多起事件後,受害者家屬的心情曾被關注嗎?台南湯姆熊割喉案兇嫌落網後居然說出:「現在台灣殺1、2個人也不會判死刑」,這是我們期盼的社會公義嗎?如今劉小妹妹事件,只因為兇嫌不敢自殺,因此找劉小妹下手,天理又在何處?
我並不認為廢除死刑是項明智的決定。相較於對加害者的關注,我更關心受害家屬的心情與悲痛。同理心,才是我們最基本的價值。
螢橋國小潑酸案 在 陳慧文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當悲傷過後
對於校園安全,我們還能做些甚麼?
最近
文化國小割喉一案奪走了年僅8歲的稚嫩生命
校園安全紅燈再起
各界檢討校園安全的聲音不斷
而追加圍牆高度似成了重建校園安全的萬靈丹
但事實上,案發地點也就是文化國小
從創校以來,圍牆從來就沒有降低甚至是拆除過
是故,圍牆要加多高,才能確保國小校園安全?
追溯過往
1984年3月30日,台北市螢橋國小42名學童
遭到男子潑灑硫酸,造成輕重灼傷
這是30年前仍聳立高牆的國小校園
也擋不住如此校安悲劇的發生
再高的牆,也擋不住兇狠的惡徒和殘忍的
如果針對校園安全的檢討,只是聚焦在校園圍牆高度不足
恐怕只是為女童被殺事件找個替罪羊罷了
問題真的不在圍牆高度
而是在學校教職員對於學童在校期間門禁管理政策不嚴謹
以及師生對於陌生人的安全意識訓練不夠
現行學童在校期間愈拉愈長,從課後補救教學到夜間照護
都需要通盤的區域門禁管理政策
如:劃定學習區域與公眾區域、建立學童專用的安全通道、引導孩子建立安全意識、連結鄰近社區...等等
都是目前低齡校園安全最急迫的需要
檢討,是為了悲劇不再發生
而學校肩負了孩童安全的大任
如果只是檢討圍牆高度,那孩子的安全無異緣木求魚
讓學童更安全,讓校園成為受護孩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