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努比亞人Nubians是起源於蘇丹北部和埃及南部的一個民族,現主要居住在北非和東非的蘇丹與埃及。從北到南努比亞人的主要群體是Halfaweyen、 Sikut、 Mahas和Danagla。他們的語言主要是努比亞語,各地族群之間又使用不同的努比亞方言。1996年估計當時共有170萬人說努比亞語。依照...
蘇丹位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當疫情爆發的起點中國內地逐步復工,東亞疫情勉強走穩,伊朗 歐美作為第三波疫區、還在苦苦掙扎並逐漸「帶病復工」,就連美國這麼兇猛的全境爆發後、近日也開始出現平穩化的趨勢,外界現在最關注的是所謂全球「第四疫區」,也就是非洲、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正進入「病毒大量擴散」階段,且非洲仿效歐美採取封城措施,已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而「歐亞門戶」土耳其雖然爆發時間晚,但上升曲線很陡,短短20天確診人數就已破萬,如今也跨過十萬大關,但他們卻抓住機會快速開展製造業,向中東及非洲多國輸送口罩防護衣甚至呼吸器等醫療設備,正試圖讓疫情危機轉化為他們在地緣政治上的實質影響力。】
﹝內文﹞
<新聞片段>
在整個蘇丹,我們的呼吸機可能少於500台,請保持一公尺的距離,整個馬利共和國人口,我們確實擁有不到60台呼吸器,太可悲了!你知道什麼會殺死許多人嗎? 新冠病毒不會殺死很多人,而是飢餓將殺死許多利比亞人!真的令人心碎,如果您要專家選擇,新冠病毒可能造成最大傷害的大陸,他或她可能會說非洲。
這是一個遲來的消息,卻完全符合所有人預期,非洲疾控中心21號晚間公布最新統計,當地除了賴索托和印度洋島國科摩羅外,其餘52國在過去一周已全數淪陷,且光是4月14到21號這個星期,非洲新冠確診人數就爆增8221例,增幅約54%,總計確診病例達23505例,染病死亡者1158人。
<John Sparks SkyNews記者VS醫護人員>
我們跟整個非洲大陸的醫生訪談,他們都說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國家還沒有準備好, 這裡有數千萬人居住在缺乏基本設施,如乾淨水的社區中,您可以使用多少張ICU病床?在我工作的世界嗎?沒有!
沒有如歐美大爆發時的一飛衝天,非洲各國近期先後提供的確診和死亡人數,勉強算是「緩步升溫」,一個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檢測量能不足,但英國Sky News實地調查發現,原因不只如此。
<John Sparks SkyNews記者>
在擁有1.9億人口的奈及利亞,他們確實只對一小部分人進行(新冠病毒)測試,但非洲人一般來說比較年輕,這裡的平均年齡為19歲,而新冠病毒傾向於對老年人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第三,有人認為結核病等強制注射計劃,可能也會減慢病毒的傳播速度。
多數專家預期,新冠肺炎在非洲這片擁有13億以上人口的土地大爆發,終究是時間早晚問題。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日前援引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報告便指出,就算是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就是以維持社交距離為前提,非洲最終仍可能會有3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上億人確診。更遑論在毫無防疫措施的介入下,他們預估死亡數可能將達到33萬,12億人感染。
他們走著跟歐洲幾乎相同的疫情曲線,只是時間晚了好幾個禮拜,問題是,當部分非洲國家,試圖仿照歐美用封城延緩疫情,卻引爆更大的社會問題。
<Denise Martin 南非開普敦市民>
他們不是動物,他們是飢餓的人群,這些飢餓的人只是在找尋食物,拜託,我不認為總統能做些什麼,為什麼不?我們寧願死於新冠病毒,也不願死於飢餓的家園。
寧願病死也不要餓死,非洲多國發放物資的消息,總引發當地爆發一波波踩踏悲劇。領不到食物的憤怒,更透過當街縱火宣洩不滿。
<格奧杰娃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主席>
疫情對每個人來說都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時刻,但不只是對那些已經步入這場危機,且面臨複雜挑戰的國家來說,這是困難的,病毒以最嚴重方式,襲擊具備現有條件的人,同樣以最困難的方式,打擊先前就存在困難的經濟體。
這就是專家眼中的全球「第四疫區」,當疫情爆發的起點中國內地逐步復工,東亞的港台韓勉強走穩,日本新加坡正各自處理內部群聚,伊朗、歐美作為第三波疫區,還在苦苦掙扎並逐漸「帶病復工」,且就連美國這麼兇猛的全境爆發後,近日也開始出現平穩化的趨勢。包括非洲 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不約而同進入「病毒擴散」階段。
這裡頭最新被提及的,就是「歐亞門戶」土耳其,不只在4月19號,確診人數正式超越中國和伊朗,成為中東最大疫區,同時也是歐美以外,全球確診個案第七高的國家。
<Fahrettin Koca科賈 土耳其衛生部長>
我們在與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每天都在進步,我們獲得的數據顯示,我們已控制了疫情,但是如果您放下警惕,這可能會變成空洞的希望。
這是土耳其最痛苦的時刻,卻也是注定逃不掉的命運,位於伊朗和歐洲兩大重災區的雙重夾擊下,當鄰近的伊拉克、希臘、東歐多國,日前都已出現百例確診,土耳其竟然能獨善其身,遲至3月10號,才確診第一起新冠肺炎個案,可怕的是,就在疫情浮出水面之後,土耳其只花了20天就衝破萬人確診的門檻,接下來,幾乎是以同樣的時間距,染病數便飆破十萬,死亡人數也一舉突破兩千六。
<艾爾多安 土耳其總統>
我看到在我們到達的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已經開始拉平曲線,我們的目標是在齋戒月期間,最大程度地遵守各項措施,並且祈求上帝在假期過後,讓國民能夠恢復正常生活。
事實上早在疫情蔓延之初,土耳其跟美國一樣,都是第一時間選擇禁航中國,同時關閉對伊朗的邊界,試圖阻斷境外移入個案,問題是封關看似迅速,實則漏洞百出
這個世界級的觀光大國,不但有大批移工頻繁往返於歐陸,土耳其自身與中國往來也很密切,再加上封城措施也極為鬆散,他們是直到首例確診公布隔天,才宣布關閉學校和體育場。但清真寺 電影院 咖啡館和市集均不在此列,且眼看疫情破口越來越大,3月18號中央政府才終於宣布,封鎖50座小鎮。但基於經濟因素考量,排除安卡拉 伊茲密爾和伊斯坦堡等大城。
< Ekrem Imamoglu 伊斯坦堡市長>
我們仍然看到15%的人在伊斯坦堡四處走動,這非常令人恐懼,因為這意味著每天有200萬人在街頭趴趴走,這數字與歐洲一些大城市的全部人口一樣多,這是一個真實的威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我們需要更嚴格的措施。
另一個爭議之舉在4月10號,內政部突如其來發布48小時禁足令,說要在兩小時後實施,由於消息來得突然引發恐慌,導致國人不顧社交距離,瘋狂搶購麵包和生活物資,內政部長為此引咎辭職被總統慰留,並於4月20號統一宣布,全國31省市同步封城四天。
<艾爾多安 土耳其總統>
土耳其絕對有能力擊敗這種病毒,我們國家有能力精確實施安全措施,我們在沒有恐懼和恐慌情況下,謹慎而耐心地採取的每一步,將能確保我們遠離這個(病毒)威脅。
知名政治期刊Foreign Policy直言,隨著土耳其全球確診數正式超越中國,這波新冠病毒在當地,潛在的危機也逐漸浮現,這包括公衛和金融方面的災難,都可能在內部缺乏團結與信任的情況下,成為破口,但這也是二戰以來,土耳其首次有機會在全球範圍內的重組中,占據中心位置,總統艾爾多安顯然不願意放棄機會,早在全球疫情爆發之初,就已下令向外運送口罩防護衣等醫護裝備,甚至是第一時間開展呼吸器供應鏈。
<Selcuk Bayraktar 呼吸器製造商技術部門主管>
Baykar已決定支持偏向於快速生產,並訂購250台設備,將這些設備贈送給相關的國家機構,它們可以在土耳其使用或發送到有需要的友邦國家,我邀請我們的技術公司盡可能地參與並參與這項行動。
包括英國、利比亞、科索沃,馬其頓(Macedonia)、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義大利、西班牙、伊朗等,都在第一時間收到土耳其送去的物資,甚至包括美國,都收到了土耳其貼心準備的大禮。
<土耳其官員>
我們土耳其已經根據要求,向美國送去了50萬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土耳其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全力開展製造業商機,並透過全球援助,擴大他對中東及非洲的影響力,意圖繼續站穩區域大國的地位,儘管紐時報導稱,這樣華麗表演的背後,土耳其隱匿了真正的疫情,因為光是伊斯坦堡三到四月間的死亡人數,
相較過去兩年同期就爆增了2100人,遠超過官方上報的新冠染病死亡人數,但總統艾爾多安長期藉由管控訊息,做為政治操作手段,這回在新冠大流行故技重施,背後的用意,早已不言可喻。
蘇丹位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夜.典範人物語錄.阿里山森林中等待的野宴》
* 人唯一的引導,就是他的良心。—-丘吉爾
* 最輝煌的時刻消逝得最快!—-丘吉爾
* 勇氣是能站起來侃侃而談。勇氣也是能坐下來靜靜傾聽。—-丘吉爾
* 你有敵人嗎?很好,那表示你擁有自己所堅持的價值觀。—-丘吉爾
* 一句謊言需要無數更大的謊言來遮掩。—-丘吉爾
* 偉大的事情很簡單,而且大多數都可以被凝結成一個簡單的單詞:自由; 公正; 榮譽; 責任; 仁慈; 希望。—-丘吉爾
* 種子必須仔細地挑選,也必須撒在良好的土壤上,加上小心周到地照料。—-丘吉爾
* 就死後的名聲而言,惟一的盾牌,就是廉潔的行為和真摯的感情。—-丘吉爾
* 勇氣,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特質,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你若想嘗試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個真正的勇者一樣,豁出全部的力量行動。這時你的恐懼心理,將會為勇猛果敢所取代。—-丘吉爾
* 在(尼羅河上的戰爭)中,邱吉爾寫下英國政治中的某些陰暗面、殖民主義的可憎面目。他最感憤怒的是,英軍怎麼可以對馬赫迪的陵墓和遺骨做出極其侮辱的行為。在他的筆下,勝利的英軍不僅卑劣、野蠻、慘無人道,也對當地人民造成莫大侮辱。而且他批評的不只是手段,還包括戰爭的必要性。
他在後來出版的書中寫了一段話:「戰爭是為了懲罰一些苦行僧、一些善良的人,戰爭是罪惡的行徑。」並且批評不該對人們宣傳英國進入蘇丹是為了把人民從獨裁者的枷鎖下解放出來,「你這個解放者太不受歡迎了,你們所有的說法都是偽善。」
這是一個二十四歲年輕人的巨大成就。他不是歷史學家,卻有歷史學家的訓練,邏輯精確、素材豐富。歷史學家不會上戰場,他們對戰爭的解釋是二手貨。
在寫作「尼羅河上的戰爭」過程中,邱吉爾的人生也因此走到一個十字路口;他曾經以大英帝國為榮。在印度服役時,他有點同情當地民眾的起義反抗,可是還沒有對大英帝國有如此強烈的批判。到了這場蘇丹戰爭時,他已忍無可忍了。
當邱吉爾從以祖國為榮到以祖國為恥,差不多就是他告別從軍之路的時候了。他決定要和大英帝國的殖民部隊劃清界線,離開部隊結束他的軍旅生活。
他的正義感,讓他沒有辦法再接受這些屠殺事件。我們從來不知道,如果沒有這場蘇丹的戰爭,他可能會一直留在軍隊裡。
每一個人,可能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碰到這樣一個關口,跨過了,你從此將成為不一樣的人。
你可以選擇挺住良心,揭露堂堂文明的英國人如何對待已經死去的反對派領袖,把他的腦袋從軀體上砍下來,士兵用手把玩他的骷髏頭, 一路從蘇丹至埃及︙︙將其陵墓夷為平地⋯⋯
你也可以選擇遮掩,從此熟悉妥協的味道,此生再無正義感的糾結。
邱吉爾選擇了良心。
他放棄父親生前唯一認為他會做的事,他淋漓盡致抒發了內心誠實的見解,拒絕當偽善者,並且勇敢結束了軍旅生涯。當時的他並不全然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在那裡,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站在誠實的一方。
而「拒絕偽善」,從此貫穿了邱吉爾的一生。——-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回首南非被俘擄、逃獄的往事,邱吉爾曾寫下幾段話:
「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年之間,是我一生最豐富多彩的一段時間。回首往事,我真誠的感謝至高無上的上帝,賦予了我生存的機會。我所經歷的每一天可能都是危險的日子,但也是好日子,使我一天比一天好,我的生活充滿了坎坷,充滿了危險,我時時感覺到變幻無常,但
我同時感覺到我內心充滿了希望。」
「來吧!世界上所有年輕人,現在最需要你們去填補被戰爭奪取的一代人的空缺,你們不能失去一分一秒,你們一定要在生命之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個人的二十歲到二十五歲,都是你們大顯身手的時期,不要安於現狀,即使你有顯赫的家庭。承擔起你們的責任,世界是你們的,機會是你們的,不要只想繼承你前輩的遺產,請重新舉起光榮的旗幟,向你的人生挺進。如果你的前方有敵人,就進攻打敗他們,絕對不能向失敗低頭。」
在那段時間、他二十六歲之前,歷練出了後來我們所看到領導二次世界大戰、在英國那場戰爭中頑強抵抗希特勒的邱吉爾。
這段史實很重要,因為他一步入政壇的時候,已經是戰地英雄了, 他很快就當選。他不必像一般年輕的國會議員,要依靠那些元老提拔,保守黨反而還要依靠他才能贏得大選。
這正中邱吉爾的下懷。
二十六歲時,他首次當選了下議院議員,邁出他從政生涯成功的第一步。
貴族子弟被俘虜卻沒有被殺,勇敢的逃獄過程勇氣十足,成為他從政的資本,讓他毫不猶豫的站上政治舞台,成為後來所有人認識的邱吉爾。—-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當張伯倫到德國和希特勒達成協議時,邱吉爾召集一群保守黨名人開會,勸他們聯名致函張伯倫,要求他不要破壞捷克的安全,不要放棄捷克。可是與會者都不願意簽名。
根據參與這個午餐會的前首相阿斯奎斯的女兒後來回憶,邱吉爾的眼裡飽含淚水,他已經預見了未來的戰爭。
因為在那幾年,他比任何人都認真研究希特勒。
張伯倫在德國會議結束後回到英國,舉國上下歡喜若狂的歡迎他, 認為他帶來了時代的和平。沒有人支持邱吉爾,整個英國都認為張伯倫是偉大的。是的,他丟掉了捷克,但換取了英國的安全。
而「多嘴」的邱吉爾在那個時刻又說了一段實話:
我們在歷史上經過歐洲軍事遭受破壞的一個可怕階段,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一天如果我們被納粹控制、落入他的勢力範圍、受到他的指使,所有的人才會知道,我們今天所謂的“和平”是什麼意思。
他提出嚴厲的警告:
現在歐洲的平衡被打亂了,不要以為這件事會就此結束,這不過是遞給我們的苦酒的第一口,我們正在喝下第一口苦酒,現在你們只是嚐嚐味道罷了,除非我們振作,恢復我們的戰鬥活力,英國才能像往日一樣站起來,為保衛自由而戰!
他特別與一個資深的下議院議員交換,要求上台演說(其實他自己也很資深,只是他被擺在後座冷凍起來),那場演說一針見血、痛快淋漓,後來常常被引述。
但是當時在下議院響應的人不僅寥寥無幾,甚至好幾次被打斷,噓聲不斷,讓邱吉爾差點講不下去。
才不過半年左右,希特勒的軍隊就開進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都被占領,義大利也占領了阿爾巴尼亞。這是一九三九年的春夏之交。小氣鬼張伯倫在他的日記裡這麼寫道:「戰爭的可能性越大,邱吉爾進入政府的機會就越多。」
他想的不是歐洲和平、英國可能面臨戰爭,也沒有預見二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他只想到不可以讓邱吉爾進入政府,那個滔滔不絕的傢伙有機會奪了他的光彩。
到了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開始對猶太人的全面屠殺。
那天,英國才知道大事不妙,連張伯倫都知道!在德軍進軍波蘭的當天晚上,張伯倫請大政敵邱吉爾到首相官邸面談。
張伯倫問邱吉爾:「你願意進入政府,成為戰時內閣閣員嗎?」
這時就是考驗了,如果邱吉爾和張伯倫同樣小氣,就會拒絕,讓張伯倫難看。不過歷史人物跟小氣鬼的差別就在這裡,邱吉爾同意了。
隔兩天,一九三九年的九月三日上午,英國對德宣戰,下午法國對德宣戰。邱吉爾又回到他海軍大臣的內閣閣員職位上。
一九四○年四月四日,張伯倫還異想天開的說:我對勝利的信心比剛開始增加十倍,因為我並不認為德國敢挑戰我們的軍隊。
就在他大言不慚宣布能夠以冷靜沉著的心情面對所有局勢,而且英國已經有所準備之後的第五天,納粹向丹麥和挪威發動進攻,而且迅速占領這兩個國家。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這些中歐國家,英國人不是那麼看得起,也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可是打到挪威與丹麥,他們就覺得息息相關,因為某一個程度上,他們是同樣高尚富有的歐洲國家,那種心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當丹麥與挪威這兩個國家淪陷以後,澈底打消英國和法國人對德國的幻想,也激起全英國朝野上下對張伯倫的極大憤慨。
當時有一位英國歷史學家寫道,英國民眾譴責身居高位的人物,遷怒於張伯倫,在整個下議院,不管是哪一黨的議員都非常憤怒,敵意的浪潮完全對準張伯倫。
其中一名國會議員說:「現任政府,你們在這裡生活太久了,也做不出什麼好事,你們滾蛋吧!讓我們和你們從此一刀兩斷,看在上帝的面子,請你走吧。」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阿里山山豬亮野宴。我在14年前偶遇的原住民朋友。2009年八八風災,山豬亮以一個發電機充電手機向我求救,後來我們通報救援單位,國軍把他們全村救出來。從此念舊的他,年年送原住民香腸年節禮盒,太客氣了。
封鎖期間,樂觀、沒有客人上門的他,自Hi擺了一桌空空的野宴。拍照給我,問:文茜姐,何時光臨?
蘇丹位置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努比亞人Nubians是起源於蘇丹北部和埃及南部的一個民族,現主要居住在北非和東非的蘇丹與埃及。從北到南努比亞人的主要群體是Halfaweyen、 Sikut、 Mahas和Danagla。他們的語言主要是努比亞語,各地族群之間又使用不同的努比亞方言。1996年估計當時共有170萬人說努比亞語。依照埃及人的描述;努比亞人皮膚很深,頭髮捲曲或者編著髮辮,通常戴著環狀耳環。古代的努比亞人在非洲中部及尼羅河較低流域從事貿易活動,促進周圍一帶的繁榮,進而與當時的埃及人發展出各種技能;精準的弓術、23個字母、軍事發展、先進文明。當時已出現團隊規則,由上級領導下屬,以及埃及王國法律。古代努比亞人以巨大的財富聞名於世。多數努比亞人是遜尼派穆斯林。
努比亞博物館Nubia Museum資料集中展示努比亞地區從史前時代到現代的發展。努比亞是埃及尼羅河第一瀑布阿斯旺與蘇丹第四瀑布庫賴邁之間的地區的稱呼。博物館入口處有一個很大的尼羅河谷模型,標出了主要神廟的位置。館內也專門演示了尼羅河的變化,以及興建阿斯旺大壩時遷移壩區受影響古跡的過程。博物館內部約有3000餘件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物:法老王時期、史前時期、希臘羅馬時期、伊斯蘭時期還有科普特時期。博物館具有傳統濃厚的努比亞民族風格,按照古努比亞文明而設計成的。館內展出的一些陶藝品和銅器非常特別。有花瓶葫蘆狀的,但是一側又有把手,因此又像是酒杯。還有一些是動物形狀或香爐狀的。精巧的飾品,展現了古埃及女性們的愛美麗的一面。首飾都是用貝殼、珠子一個個串起來的,非常的精緻美麗。有五顏六色的珠子串起來的項鏈,有著一股濃郁的波西米亞風格。還有些是用石頭做成的,表面加了一些彩繪,顯得特別美麗。還有一些古物上面鑲著不同顏色而閃耀的寶石。館內還有當時一些貴族帶的皇冠,銀色的皇冠上鑲著紅色的寶石,顯得與別不同。當然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多彩的木乃伊棺木,還有許多大大小小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努比亞女王的坐像特別神聖與莊重。室內參觀後勿錯往過博物館露天花園逛逛,置身其中會發現這裏的史前洞穴有岩畫、古埃及雕像、方尖石碑和柱子裝飾,甚至還有完整的努比亞房屋,還可看到古努比亞的灌溉水溝。
蘇丹位置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評價
#週四親新聞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以色列 #中東 #加薩走廊
#蘇丹 #UAE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杜拜 #巴林 #恢復正常關係
這兩週世界的新聞都非常的令人低落.... 除了泰國持續抗議、喀麥隆學生被屠殺、法國歷史老師被斬首、台海界線一直被越過...總統大選的惡鬥...等等, 負面到我都不知道該介紹哪一件事情給孩子了...
這條算是萬中選一的吧...(但是對巴勒斯坦人民來說....應該是最糟糕的=='') 這個影片簡短的說明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聯合國的指示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國, 後來就發生了五次中東的戰爭, 對象有哪些, 地理位置分別在哪, 都可以從這裡得到概念喔~
#以色列教育
但是身為媽媽跟教育者, 讓我對此區的關注不只是因為中東是一塊千年紛亂不斷的地方, 除了從歷史的角度外, 我還從教育的角度去思考。
這幾年的教養書有很多以色列系列:以色列媽媽教思考 、猶太媽媽這樣教自律、以色列沒有聯絡簿、之類的.....很多都是立基於猶太家庭的教育成功之處, 希望讓遠在台灣的我們也能有一些不同的教法。
為什麼他們全民皆兵?因為隨時都可能被圍攻....
為什麼他們不怕挑戰權威?因為他們需要有能力獨立思考的人
既然我們想要學人家的教養方式, 那至少得知道以色列在哪裡?發生過什麼事情, 讓他們有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以色列
#教養
#耶路撒冷
#中東新聞
#國際新聞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每週四Lara幫你做功課 #週四親新聞 👇👇
http://yeslara.com/yt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Spotify📲
https://yeslara.com/spotify
🎧 Apple Podcast📲
https://yeslara.com/apple
🎧 KKbox📲
https://yeslara.com/kkbox
🎧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yes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