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正好是單獨招生、研究所入學考的期間,無論是在出題、術科面試、放榜之後都讓我自己再次思考這些問題,上週我遇到一位已經考上音樂系的學生家長,問我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念音樂系?猶豫去哪一所音樂系?所以我趕在愚人節當天寫下這篇文,以便對我自己的觀點未來有機會可以脫身。
關於【究竟我該不該去念音樂系?】
1. 這裡做的事不是在「才藝表演」。
也許你是上過幾堂音樂教室課程的孩子,會彈彈琴、打打鼓或是唱唱歌,爸媽或是同學都認為你是樂器高手,可惜因為不太用功,所以來試試考音樂系。但事實是,不是只有你,所有的專業音樂工作者都曾經是這樣的孩子,這是在做一件「專門」的事,對我來說,表演藝術的失誤跟外科手術劃錯刀沒什麼兩樣,在真實的時間流動下都將無法彌補,所有的精準與失誤都將會被極大化。
2. 確定「自己」與「家人」都不期待畢業後,在學校當音樂老師是唯一的未來。
「可以去當音樂老師呀!」是當下我認為最錯誤至極的觀念。台灣一年生產幾百個音樂系的畢業生,去查查每年有多少國高中小音樂老師有開缺,有那麼多專任音樂老師可以當嗎?「那去音樂教室教吧!」好,在音樂教室也許要「累積」到20個學生,每一週都期待他們來上課不請假不掉學生,或許才等於一個上班族的薪水,但請注意,如果不在音樂系畢業前就開始「累積」,那可是要從零開始。
我要說的是,我也是老師,當音樂老師真的很好,但這也許只是學音樂可以做的事中,一百個選項中的一項而已,路都還沒開始走,不要就先把自己給狹隘了。
3. 你真的確定要把自己的全部都給音樂。
音樂系真的不好混。原因很簡單,每學期有一個東西叫做「術科考」,一次過不了就會延畢,這是最殘酷卻又不得不的事情,所以你需要知道在學校階段裡,你需要犧牲很多打屁玩樂的時間在琴房裡孤獨的面對自己,因為你的術科考評審會在一分鐘之內聽出來你到底有沒有練琴。
聽起來很變態,但就這麼一回事,只有一個原因可以支持你下去,因為你真的「專業的」愛音樂,並且願意以音樂為你一生的信仰。有一次期末術科考,我們組裡的評審老師請學生講出五張你最近在聽的專輯名稱,學生愣了急忙著解釋他多喜愛爵士樂,只是沒有把名字記住,當時老師在考場上對學生說了一句話,我覺得畢生受用至極,他說:「我們都很愛音樂,但是我們聽音樂的時候跟你阿罵聽音樂的時候不一樣!」,我在這裡聲明「阿罵」只是代名詞,沒有貶低或是尊崇的意思在。
在學校有老師為了教育目的跟你比喻,以後在樂團會直接叫你出去。
4. 確定你不是公主或是王子,也沒有病。
在舞台上都要穿的很美麗的表演,那是對自己、觀眾與藝術的禮貌,不是誤導你要學公主生病。
絕大多數的表演藝術都需要與人合作,而「為別人」又比「為自己」多,一場表演,從策劃到撤場,處處是地雷,踩到則粉身碎骨,安然的站在舞台上表演,也許只是整體事件的五分之一,還有大多數的事情不是發生在你的樂器上,而這都需要有一定的應對與組織能力,絕對不是只有上台拍拍手,下台握握手的事情而已。
關於 【我即將要/正在音樂系裡念書..】
1. 學習多樣性的音樂/藝術種類。
剛上了大學,在遠離父母,修課自由的氣氛下,很容易失神,一回神已經大四下要開畢業音樂會了,那當然錯失了很多好的學習機會,簡單來講,現在的表演藝術已經沒有「單一」的形態了,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想管好你的主修樂器,其他都一概不管,除非能出神入化進入國際級的領域,要不應該活不成。
很多同學會用「以主修樂器為重」來當作口號,不修或是隨便修其他非相關課程,但往往通常這樣的同學主修也不會太好,打個比方,一個以音樂為主表演藝術一定會牽拖到「舞台」、「燈光」、「音響」,在喇遠一點還有「藝術行政」、「錄音」甚至「樂器維修」等等,而就當代音樂本身來說,還可能牽扯到古典、爵士、流行的元素都同時「混搭」的出現在同個台上,你豈能忽視在同一個大專業下的分項?
2. 把握每次與「業界」接觸的機會。
現在少子化的嚴重,每個學校都想盡辦法「爭取」學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指標便是與「業界」的合作緊密度,但我得先來定義一下我認為音樂界的「業界」:「所謂的業界,就是可以用音樂賺到錢的世界。」這可能不像是一個有著崇高音樂理想的大學老師會講的話,但我想,這是目前學生或家長心理對未來最真實的擔憂。
簡單講個道理,學生越來越少的結果,就是大學老師員額相對遞減,看看這十年內還有辦法到大學去專/兼任的老師,絕大部分是專業菁英中的菁英,我想這絕對不只是發生在音樂系,可能所有的系所都如此,除了許多老師是從業界跳到/跨到學界之外,學校也有很多與業界連結的大師班、職涯實習等課程,這都是與「藝術戰場上的戰士們」好好學習,或是說「打好關係」的機會,所謂的「打好關係」是用能力與態度來受到老師的肯定,既然都說他們是「戰士」了,很快你就有機會到他的戰場上打仗。
別高興太早,反過來說,如果你差到爆,戰士們會一槍先把你掛了。
3. 盡可能看到當今或未來的音樂產業生態。
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修一門課叫「music business」,我的老師(也是我的主修老師)要我永遠都要想什麼會是「the next wave」,這堂課我至今還受用,那讓我習慣了思考。我看到成功的藝術家大多是習慣思考的,所以不要再把一個笨拙的音樂系學生美化成為「學音樂的孩子都太單純了!」,要懂得習慣思考!
要能看到未來,我猜應該要先懂得過去與現在,這些在琴房裡找不到答案,你需要結交朋友並與人互動,文字、訪問、觀察甚至Google都會讓你知道不少,我連續幾年到中部的一所高中為所有的音樂班學生演講,雖然主題是爵士樂,但我的第一個問題總是問每一個學生(我會花一堂課時間聽他們一個一個人講):「你能想想你十年後(26-28歲)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嗎?具體的講出來,沒有任何限制!」,我得到些制式的與有趣的答案,例如:「我想要變成職業樂團的演奏家!」、「我要開一家爵士酒吧!」、「我想要經營我自己的樂團!」、「我想要當錄音師!」、「呃...我想要當貴婦..」,最後我總結說:「太好了!這位貴婦你可要記得,十年之後請妳先生把他的年度企業贊助,都支持妳前面幾個同學,如果還有多的話,妳可要記得我有教過你呀!」
重點是,懂得開始思考樂譜之外的事。
【寫在最後】
很多家長覺得學音樂或是藝術,在現在的整體環境裡投資報酬率很低,未來不確定感也很重,而猶豫要不要讓孩子進入音樂的科系裡就讀,但,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被確定的就是不確定,任何產業都一樣,但我也必須說,表演藝術跟大部分工作的求職方式不同,是無法用一張履歷表找到工作的。
另外,也許學生、老師甚至學校以往都沒有「深入」的了解過,學音樂可以延伸出的事情還有哪些,以台灣來說,多數學生與學校都還是以培養未來古典音樂演奏家為教學目標,但可以期待的是,這幾年有越來越多學校開始努力古典音樂以外的專業教學,這是我們台灣音樂教育環境進步的過程,不需要刻意跟國外比較,因為我們的時間軸正在這裏,要多給這些為環境努力的學校與老師們高度肯定,面臨全球的少子化,我倒認為未來藝術教育或是藝術專業的被需求度,反而會越來越高,就看是用什麼合宜時代的形式了。
任何一種音樂風格、音樂生產的環節都是一門不可取代的專業,那麼,機會還不夠多嗎?
魏廣晧 2018.4.1
「藝術行政 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魏廣晧Stacey Wei Facebook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Viento。碧安朵's 博物館 Facebook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宮能安 Kung Facebook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心得] 畫廊藝術行政-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藝術行政薪資好低......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藝術行政大解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Re: [問題] 藝術行政工作相關問題? - salar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Salary - [分享] 畫廊「藝術行政」工作分享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藝術行政 薪水 在 [分享] 畫廊「藝術行政」工作分享- 看板Salar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藝術行政 薪水 在 Viento。碧安朵's 博物館 Facebook 八卦
寫下11個自己「#領薪水做過的工作」,當中有一個假的工作,看看朋友是否猜得出來。
#猜對抽櫻花造型擴香石
這兩天看大家都在玩,我也心癢癢跟風一下,不過有很多都是送分題!
1. 義大利麵店店員
2. 配音員
3. 博物館員
4. 玩具品牌創意總監
5. 外拍模特兒
6. 童書譯者
7. 活動主持人
8. 藝術行政
9. 酒吧吧檯手
10. Show Girl
11.畫廊經理
記得寫編號,猜中才有辦法抽獎😁下週 4/13 (一)公布答案。
---
如果沒有武漢肺炎,今年此時我們應該是在東京賞櫻,但在1月底的時候,我就決定取消行程。
現在就只能拿前年去京都賞櫻的照片回味一下,那時候艷寶1Y9M,整段行程一直暴衝抓不住,還摔了一大跤留了疤。
還是祈禱疫情能夠趨緩,大家就先暫時乖乖在家,為之後的出遊儲存能量。
藝術行政 薪水 在 宮能安 Kung Facebook 八卦
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職業是多崇高,
但也許在存活中能得到尊重。
#你用什麼眼光去看你不用花錢看到的表演
#演員用同ㄧ種力道在面對每ㄧ場表演
▶鄭文燦:"文化屬於大家的,不應該收費"
▶市長也是屬於大家的,是不是也不應該領薪水?
⏩但是,人間條件 在桃園高鐵的演出,市府總共花費稅金598萬。
抱歉,全桃園人你早就先付錢了。
藝文環境的健全,是需要藝文消費市場去支持的。
當桃園的各個演藝團隊丶藝文空間都拼了命的籌款演出, 並且努力宣傳想辦法推票, 只為了讓劇組各個工作人員演員樂手可以得到合理的薪資報酬,
並且努力打平舞台燈光硬體等開銷支出,求不賠錢。此時,桃園的市長 他說" 文化屬於大家,不應該收費"
我永遠會記得我在,擔任藝術行政幫劇團推票的這個這些日子, 在地一個媽媽,他有意無意說出的一句話:
"在桃園,我看明華園都不用錢,為什麼我看你的戲需要200塊?"
從今以後我想在桃園
"我看人間條件都不用錢,為什麼我看你的戲需要買票進場?"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的戲真的是很不錯
#但是錯誤的觀念不應由一名市長在舞台上說出
#若趁此機會宣導鼓勵支持藝文消費進劇場看戲
#那麼格局高度完全就不一樣
#應該要教導你的市民這一切都需要成本
#想想如果你的孩子他的職業是一名演員
#藝文工作勞動有價
#免費的最貴 #支持買票進場看戲
藝術行政 薪水 在 藝術行政薪資好低...... - 工作板 - Dcard 的八卦
藝術行政 : 月薪26K、半年調薪,月排休8天,基本勞健保、教育津貼沒了! 雖然小女子讀藝術科系真的沒學到啥,自認能力很普通,不會成為藝術家、設計 ... ... <看更多>
藝術行政 薪水 在 藝術行政大解密! - YouTube 的八卦

... 看見的演員、舞者、音樂家之外,更有一群行政團隊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著這些藝術家,也就是所謂的「 藝術行政 」,究竟 藝術行政 是一份怎麼樣的工作? ... <看更多>
藝術行政 薪水 在 [心得] 畫廊藝術行政-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在這個板上偶爾會看到有人對藝術行政的工作有興趣,
畢竟這個產業蠻神秘的,而且也很容易讓新鮮人有憧憬,
自己也在這個圈子作了好幾年,也把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先講一下自己的背景,國立大學文學院畢業,英文普通(大概只有高中程度)
畢業後就在這個圈子裡工作,目前在這個畫廊圈裡也超過五年。
先講結論:如果要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工作,建議左轉,不要來畫廊工作比較好。
---------以上廢話結束-------
其實我一開始也和大多數的人一樣,對藝術行政這個工作有莫名的憧憬,
所以畢業後也是類似的工作,不管劇場/畫廊/基金會/博物館之類的工作,
有機會就投投看,很幸運的進入了北部的一家畫廊工作。
工作內容:
畫廊的工作內容之前前輩的文章也說明得蠻詳細的,認真說起來大概如下:
例如作品包裝/裝裱、展場佈置、撰寫新聞稿、出版展覽文宣/畫冊、申請補助、
倉庫管理、接待客戶、作品導覽、申請/參加博覽會、作品上拍賣、聯繫藝術家/藝評人、
畫廊官網/社群網站管理、作品銷售等等。
看起來洋洋灑灑,其實和一般行政本質上差不多,只不過處理的對象是藝術品和藝術家,
所以很多地方就需要更細心才行。
舉例來說,畫作包裝和收藏就必須要很小心,
顏料是否乾透/作品有沒有裱框/作品媒材(如水墨、油畫、金屬...等等),
每個狀況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很多時候又沒有制式的處理方法,
就必須要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想辦法處理好。
因為不管是外框碰傷或是畫心沾黏都是很麻煩的事。
包裝好了之後呢,還必須想辦法儲藏,如果都是一般的畫作還簡單,像書本那樣
一張一張插進去儲藏櫃就好,但是台灣的畫廊通常儲存空間都不大,
但收藏或暫存的作品往往大大小小會超過數百件,
有時候還要放雕塑或是一些組件,有些東西還必須平躺不能立起來,
所以就必須發揮創意把這些東西安全地收好。
收藏好之後就是管理/盤點了,這部分也是挺不容易
因為基本上一般中小型畫廊不會有專業的管理系統,
大概都還是用word或excel湊合著用,
但作品本身的狀態其實頗複雜,作品本身可能是組件、版畫(一件有好多張),
存放的地點也可能是畫廊、其他倉庫、借展、裱框店、藏家、藝術家等等,
就有賴自己的細心程度了。
而一開始上述的那些畫廊工作內容,基本上也都是可大可小,
端看畫廊本身的經營方向和業務內容。
例如是比較大型的畫廊或是國際型的畫廊的話,就會有更多機會使用到外語,
如申請參加國際藝博會(像巴塞爾藝術展)、出版畫冊也會以英文編輯等等,
因此有好的外語能力絕對是重要加分條件。
工作環境/待遇:
基本上畫廊都會把大部分的區塊規畫給展場,
所以一般中小型畫廊的辦公室都很小,通常都會跟作品擠在一起,
薪水的部分自己運氣是還不錯,工作到現在薪水有40K出頭,
可能和其他行業沒得比,但是在畫廊圈這個薪水已經不錯了,
即便是在台北市,一般初階的藝術行政工作大概起薪也是25~30K左右,
有經驗的大約35K,休假通常是月休7、8天,為了配合畫廊開放,大多是輪休。
根據我的猜測,台灣應該有80%以上的畫廊都是家族企業,
除了幾間大畫廊外,畫廊的編制常常加上老板也只有4、5人,
制度大多很簡陋,常常是老板說了算,
而要找到符合勞基法的畫廊其實很不容易,
升遷上,那些比較好的工作或機會大概都被老板的親人卡住了,
所以大概也很難會有機會參與比較高階的一些決策,
若沒有參與業務(賣畫)的話,薪水通常很難再往上升,
加上如果你不作,後面還有一堆人等著進來,(真的很多人很憧憬這個行業...)
所以畫廊也不怕你離職,因此這行的流動率其實很高,
能在同一家畫廊待超過三、五年都算是資深員工了。
(前一兩年今藝術雜誌有一篇關於藝術行政工作者的報導,蠻值得參考的)
總之,
建議真的要進來畫廊圈的新鮮人一定要作好心理準備,因為真的沒這麼美好,
除非找到不錯的畫廊,不然大多數畫廊的工作福利連生活都很難維持下去。
另外因為一般行政的員工不太有機會去決策選擇藝術家或是舉辦展覽,
所以作久了很容易倦怠,會覺得自己都在作一樣的事,就是不斷的展覽循環...
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會希望進畫廊可以籌辦展覽,穿得帥帥美美的工作,
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還是要自己挽起袖子佈展,
佈展雖然很累,但是佈展完成的時候會很有成就感。
儘管如此,若你夠吃苦耐勞,找一個優質的畫廊當第一份工作還是不錯,
但要當終身的工作就很很不容易。工作的時候多少會學到一些相關知識,
但同時也要想清楚在這個圈子裡,到底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藝術經紀?藝評人?策展人?或是自己開畫廊?
這些都是可能選項,也都需要不同的能力,就需要自己再去補充和加強了。
好像寫得有點語無倫次,還請各位板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60.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28863002.A.249.html
不過一般來說,男生通常力氣比較大
在佈展的時候很多事情可以獨立操作,這時就會有比較強的優勢XD
我沒有真的在裡面所以不知道實情如何就是...
※ 編輯: ACTY985 (36.226.160.192), 06/14/2018 11:31: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