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懷念小時候透過家裡那台有拉門(可上鎖)的大同電視看港劇的日子,1982到1984兩年間,從《楚留香》到《天龍八部》八齣港劇,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專屬的空間,他們的主題曲到現在仍令我念念不忘,旋律常不經意縈繞心頭、久久不散。於是,我製作了這段近18分鐘的影片,盼能藉此與大家重溫美好的童年回憶,也希望您在看完影片之後,幫我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一同懷舊,謝謝您!
台灣自從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播出了轟動一時的《楚留香》之後,當時三家無線電視台(中視、華視、台視)開始在週六或週日晚間輪流播放港劇,一直到1984年4月1日《天龍八部》播映完畢,為期整整兩年。
在這短短的兩年內,老三台總共播放了8部港劇,依序為《楚留香》、《琥珀青龍》、《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飛鷹》、《十三妹》、《天蠶變》與《天龍八部》,其中有6部是香港30多年來一直佔有「慣性收視」的無線電視(TVB)出品,只有華視播出的《琥珀青龍》、《天蠶變》兩部是由無線電視的對手「麗的電視」(1982年9月改名為亞洲電視) 出品。
在《天龍八部》播畢後,有鑑於港劇對於同一時段的國內自製節目造成收視率的衝擊,國內演員工會要求新聞局向三家電視台下令禁止播放港劇,於是《天龍八部》便成了這兩年「港劇輝煌時期」的休止符。
1982年,中視因負責製播「金鐘獎」頒獎典禮,為迎合國際化趨勢,特別製作了「金鐘獎外片觀摩展」,而港劇《楚留香》便在此展中以粵語原音播出了首兩集,結果大受好評,於是中視決定正式購入台灣地區播映權,並以國語配音版本播出。
《楚留香》於1982年4月18日星期日晚間在中視播出時,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從此台灣便捲起了一股港劇旋風!當時只要一到週末晚間八點,計程車司機不載客、夜市小販不擺攤,全都待在家裡看戲,主題曲旋律傳遍大街小巷,以「萬人空巷」形容之並不為過,連犯罪率都因而驟降。
王天林監製的電視劇《楚留香》於197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共65集,主要演員包括:鄭少秋(楚留香)、趙雅芝(蘇蓉蓉)、高妙思(李紅袖)、廖安麗(宋甜兒)、吳孟達(胡鐵花)、夏雨(姬冰雁)、關聰(無花)、汪明荃(沈慧珊)、黃樹棠(中原一點紅)、程可為(高亞男)。
鄭少秋在劇中飾演主角楚留香,其風流倜儻、英勇機智的形象深植人心,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目中不二的楚香帥。
港劇《楚留香》改編自古龍原著《鐵血傳奇》(後來改名為《楚留香傳奇》),劇情和原著有多處不同,其一是汪明荃飾演的角色沈珊姑,名字改為沈慧珊,戲份也大增;另外,香帥多了一項絕技「彈指神功」;後期劇情變動幅度極大,包括蘇蓉蓉被改成是殺手組織派來臥底的殺手,同時也是楚留香最心愛的女人,但蘇蓉蓉卻因為救香帥而死,讓楚留香痛不欲生。故事最後,楚留香為了拯救武林,終於振作起來,與眾人合力消滅了罪魁禍首高太君。
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至8月8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楚留香》的國語配音版本(每集2小時,共17集),然後由華視接檔,於198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的每週六晚間9點30分至11點30分播出(每集2小時,共8集),也就是說,當年中視與華視兩家電視台以將近半年的時間(共25集),接力將整齣《楚留香》播完。
華視在《楚留香》下檔之後,將麗的電視的《琥珀青龍》重新剪輯為每集兩小時的國語配音版本,於1982年10月16日至11月27日的每週六晚間播出,共7集。
當時華視欲利用《楚留香》的高人氣來拉抬接檔戲《琥珀青龍》之收視率,便在《楚留香》最後一集播完後,緊接著播出《琥珀青龍》第一集,但由於時間非常晚,《琥珀青龍》第一集播完已是半夜一點多,結果不少觀眾跟華視反應沒辦法看完,於是華視只好在隔週重播《琥珀青龍》第一集,而不是接著播第二集。
根據衆多古龍迷的討論,《琥珀青龍》應是改編自古龍所著的武俠小説《白玉老虎》,因各處橋段都極爲神似,只是形象不同而已。主要演員有姜大衛、伍衛國、陳秀雯、蔡瓊輝、葉玉萍、姜寧與徐少強等人。主題曲「知你難呼救」是由當年報名第一屆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的何家勁所演唱的。
《楊門女將》是TVB製作的古裝電視劇,由王天林監製、杜琪峰編導、王晶編審,汪明荃、馮寶寶、楊盼盼、曾慶瑜、關聰、石修等人主演,於1981年7月27日至1981年8月28日在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共30集,台視在1982年12月11日至1983年2月26日播出國語配音版本。粵語版主題曲由汪明荃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則是由李佩菁主唱。
台視在1983年2月26日晚上8點到9點播出《楊門女將》大結局後,緊接在當晚9點到10點播出同樣由TVB製作的古裝武俠劇《英雄出少年》第一集,然後一直到4月2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此劇。
港劇《英雄出少年》由邱家雄監製,石修、董瑋、苗僑偉、黃杏秀、歐陽佩珊、黃日華等人主演,全部共20集,該劇於1981年10月19日至11月13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
《英雄出少年》描述少年洪熙官(石修飾演)、方世玉(董瑋飾演)與胡惠乾(苗僑偉飾演)三人的英雄事蹟。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在香港演藝圈大放異彩的的無線五虎將,在本劇中出現了四虎;苗僑偉飾胡惠乾,黃日華飾少年乾隆,兩人對手戲不多,而當時仍未成氣候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則是飾演少林弟子,在劇中只有驚鴻一瞥。
然後,中視在1983年4月9日至6月4日期間的每週六晚上8點到10點,播出香港電視劇《飛鷹》的國語配音版本,這部古裝武俠劇集於1981年8月31日在無線電視台首播,李鼎倫監製,全部20集,由鄭少秋、趙雅芝、陳玉蓮、黃曼凝、苗僑偉、董瑋、關海山等人主演。
《飛鷹》講述丁嵐與倪天兒兩人如何在正邪不兩立的局勢當中,完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任務。趙雅芝在劇中那款「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扮相,著實驚為天人,而當時尚未演出小龍女的陳玉蓮也參演了此劇,稚氣未脫並帶點嬰兒肥的她,看起來靈動慧黠,其俏皮可愛的模樣與後來在1983年《神雕俠侶》裡所詮釋的冰山美人小龍女,完全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啊!從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到1979年的《楚留香》,再到1981年的《飛鷹》,鄭少秋與趙雅芝這對螢幕情侶總算能在戲劇裡擁有一個圓滿的快樂結局。
1983年的香港TVB電視劇《十三妹》由蕭笙監製、趙志堅與張志華編劇,黃杏秀、翁美玲、湯鎮業、任達華等人主演,全劇共20集,1983年1月24日至2月18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主題曲「巾幗英雄」由顧家煇作曲、黃霑填詞、葉麗儀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十三妹」由林靈主唱)。當年中視在播畢《飛鷹》之後,便緊接著以《十三妹》接檔,於1983年6月11日至7月30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一集播出兩小時,共8集。
難得又是一齣以俠女為主題的戲劇,而且還改編自古典小說《兒女英雄傳》,理應創下高收視,然而華視卻在同時段推出由衛子雲、周雅芳主演的自製武俠劇《七巧遊龍》,結果兩者幾乎打成平手,因此許多台灣觀眾對於《十三妹》的印象是模糊的,而港劇的收視率自此落至34%左右的水準。
《十三妹》的女角們包括了黃杏秀、李琳琳、楊盼盼等,台灣觀眾對她們還算熟悉,飾演男主角的湯鎮業則是是第一次透過戲劇在台亮相(不過他後來在《天龍八部》裡演出的段譽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刻),任達華在那時候仍名不見經傳,而當年尚是新人的翁美玲,在劇中十分可愛討喜,難怪隨後即以《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一角在香港演藝圈大放光芒!
接著,華視在1983年8月6日至11月26日的每週六晚上8點至10點,播出由麗的電視製作之電視劇《天蠶變》的國語配音版本,港星徐少強及顧冠忠因為飾演主角雲飛揚而聲名大噪,由關正傑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因此在台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廣東歌。
古裝武俠電視劇《天蠶變》由蕭笙與麥當雄擔任監製,徐少強、伍衛國、苗可秀、馬敏兒、余安安、顧冠忠等人主演,全劇共60集,1979年7月9日至9月28日在麗的電視首播;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天蠶變》在播出之後,劇本被改寫為武俠小說,乃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被改編為武俠小說的電視劇,《天蠶變》小說的作者為黃鷹。
當年《天蠶變》在拍攝期間,由於飾演雲飛揚的徐少強受到所屬電影公司的慫恿而突然神隱,製作單位亦無法在拍攝上遷就徐少強,最後決定由邵氏出身的顧冠忠接拍,飾演破繭而出的雲飛揚,才讓《天蠶變》得以繼續拍攝下去,而劇情亦安排「練成天蠶功會令人容貌大變」來將主角換人一事合理化。
最後,台視在1983年12月4日至1984年4月1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TVB電視劇《天龍八部》的國語配音版本,而這也是台灣老三台在1982至1984年的港劇熱潮裡所播出的最後一部港劇,當時台視播出《天龍八部》的收視率甚至超越了同時段的華視常勝軍《綜藝100》。這齣由TVB在1982年攝製的古裝武俠電視劇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由蕭笙擔任監製,此劇分為兩部,第一部《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有30集(1982年3月22日至4月30日首播),第二部《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有20集(1982年7月5日至7月30日首播),兩部合計50集。
《楚留香》主題曲(楚留香)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琥珀青龍》主題曲(知你難呼救)
曲:奧金寶 / 詞:盧國沾 / 唱:何家勁(國語版:孫豪)
《楊門女將》主題曲(楊門女將)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汪明荃(國語版:李佩菁)
《英雄出少年》主題曲(英雄出少年)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關正傑(國語版:余天)
《飛鷹》主題曲(飛鷹)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十三妹》主題曲(巾幗英雄)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葉麗儀(國語版:林靈)
《天蠶變》主題曲(天蠶變)
曲:黎小田 / 詞:盧國沾 / 唱:關正傑(國語版:劉文正)
《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主題曲(倆忘煙水裡)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唱:關正傑、關菊英(國語版:青山、張鴻)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關正傑(國語版:關正傑)
伴隨著戲劇的高收視率,這些港劇的主題曲亦被傳唱於台灣的大街小巷,至今仍讓當年看過這些港劇的人們記憶深刻。雖然當年台灣播映這些港劇時,都會另請台灣的歌手將主題曲翻唱為國語版本,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本,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原聲原影」港劇主題曲吧!
同場加映:國語版港劇主題曲串燒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0318986663114/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1萬的網紅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十年的我】 10 ,一個承先啟後的數字 ;「1」代表著前一個階段的圓滿;「0」則意味著將心歸零,重新出發。 「以後老了,我們7個人要一起去一座無人島上,談笑回憶從前,」從沒想過年少時的一個玩笑,成了這些年始終放不開手的羈絆。 10年,當年嚷嚷著不想長大的我們,也成為在成人世界裡游刃有餘的大...
藝員 黃樹棠 在 高欣欣 欣想事成俱樂部 Facebook 八卦
台灣自從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播出了轟動一時的《楚留香》之後,當時三家無線電視台(中視、華視、台視)開始在週六或週日晚間輪流播放港劇,一直到1984年4月1日《天龍八部》播映完畢,為期整整兩年。
在這短短的兩年內,老三台總共播放了8部港劇,依序為《楚留香》、《琥珀青龍》、《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飛鷹》、《十三妹》、《天蠶變》與《天龍八部》,其中有6部是香港30多年來一直佔有「慣性收視」的無線電視(TVB)出品,只有華視播出的《琥珀青龍》、《天蠶變》兩部是由無線電視的對手「麗的電視」(1982年9月改名為亞洲電視) 出品。
在《天龍八部》播畢後,有鑑於港劇對於同一時段的國內自製節目造成收視率的衝擊,國內演員工會要求新聞局向三家電視台下令禁止播放港劇,於是《天龍八部》便成了這兩年「港劇輝煌時期」的休止符。
1982年,中視因負責製播「金鐘獎」頒獎典禮,為迎合國際化趨勢,特別製作了「金鐘獎外片觀摩展」,而港劇《楚留香》便在此展中以粵語原音播出了首兩集,結果大受好評,於是中視決定正式購入台灣地區播映權,並以國語配音版本播出。
《楚留香》於1982年4月18日星期日晚間在中視播出時,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從此台灣便捲起了一股港劇旋風!當時只要一到週末晚間八點,計程車司機不載客、夜市小販不擺攤,全都待在家裡看戲,主題曲旋律傳遍大街小巷,以「萬人空巷」形容之並不為過,連犯罪率都因而驟降。
王天林監製的電視劇《楚留香》於197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共65集,主要演員包括:鄭少秋(楚留香)、趙雅芝(蘇蓉蓉、高妙思(李紅袖)、廖安麗(宋甜兒)、吳孟達(胡鐵花)、夏雨(姬冰雁)、關聰(無花)、汪明荃(沈慧珊)、黃樹棠(中原一點紅)、程可為(高亞男)。
鄭少秋在劇中飾演主角楚留香,其風流倜儻、英勇機智的形象深植人心,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目中不二的楚香帥。
港劇《楚留香》改編自古龍原著《鐵血傳奇》(後來改名為《楚留香傳奇》),劇情和原著有多處不同,其一是汪明荃飾演的角色沈珊姑,名字改為沈慧珊,戲份也大增;另外,香帥多了一項絕技「彈指神功」;後期劇情變動幅度極大,包括蘇蓉蓉被改成是殺手組織派來臥底的殺手,同時也是楚留香最心愛的女人,但蘇蓉蓉卻因為救香帥而死,讓楚留香痛不欲生。故事最後,楚留香為了拯救武林,終於振作起來,與眾人合力消滅了罪魁禍首高太君。
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至8月8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楚留香》的國語配音版本(每集2小時,共17集),然後由華視接檔,於1982年8月28日至10月9日的每週六晚間9點30分至11點30分播出(每集2小時,共7集),也就是說,當年中視與華視兩家電視台以將近半年的時間,接力將整齣《楚留香》播完。
華視在《楚留香》下檔之後,將麗的電視的《琥珀青龍》重新剪輯為每集兩小時的國語配音版本,於1982年10月16日至11月27日的每週六晚間播出,共7集。
根據衆多古龍迷的討論,《琥珀青龍》應是改編自古龍所著的武俠小説《白玉老虎》,因各處橋段都極爲神似,只是形象不同而已。主要演員有姜大衛、伍衛國、陳秀雯、蔡瓊輝、葉玉萍、姜寧與徐少強等人。主題曲「知你難呼救」是由當年報名第一屆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的何家勁所演唱的。
《楊門女將》是TVB製作的古裝電視劇,由王天林監製、杜琪峰編導、王晶編審,汪明荃、馮寶寶、楊盼盼、曾慶瑜、關聰、石修等人主演,於1981年7月27日至1981年8月28日在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共30集,台視在1982年12月11日至1983年2月26日播出國語配音版本。粵語版主題曲由汪明荃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則是由李佩菁主唱。
台視在1983年2月26日晚上8點到9點播出《楊門女將》大結局後,緊接在當晚9點到10點播出同樣由TVB製作的古裝武俠劇《英雄出少年》第一集,然後一直到4月2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此劇。
港劇《英雄出少年》由邱家雄監製,石修、董瑋、苗僑偉、黃杏秀、歐陽佩珊、黃日華等人主演,全部共20集,該劇於1981年10月19日至11月13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
《英雄出少年》描述少年洪熙官(石修飾演)、方世玉(董瑋飾演)與胡惠乾(苗僑偉飾演)三人的英雄事蹟。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在香港演藝圈大放異彩的的無線五虎將,在本劇中出現了四虎;苗僑偉飾胡惠乾,黃日華飾少年乾隆,兩人對手戲不多,而當時仍未成氣候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則是飾演少林弟子,在劇中只有驚鴻一瞥。
然後,中視在1983年4月9日至6月4日期間的每週六晚上8點到10點,播出香港電視劇《飛鷹》的國語配音版本,這部古裝武俠劇集於1981年8月31日在無線電視台首播,李鼎倫監製,全部20集,由鄭少秋、趙雅芝、陳玉蓮、黃曼凝、苗僑偉、董瑋、關海山等人主演。
《飛鷹》講述丁嵐與倪天兒兩人如何在正邪不兩立的局勢當中,完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任務。趙雅芝在劇中那款「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扮相,著實驚為天人,而當時尚未演出小龍女的陳玉蓮也參演了此劇,稚氣未脫並帶點嬰兒肥的她,看起來靈動慧黠,其俏皮可愛的模樣與後來在1983年《神雕俠侶》裡所詮釋的冰山美人小龍女,完全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啊!從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到1979年的《楚留香》,再到1981年的《飛鷹》,鄭少秋與趙雅芝這對螢幕情侶總算能在戲劇裡擁有一個圓滿的快樂結局。
1983年的香港TVB電視劇《十三妹》由蕭笙監製、趙志堅與張志華編劇,黃杏秀、翁美玲、湯鎮業、任達華等人主演,全劇共20集,1983年1月24日至2月18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主題曲「巾幗英雄」由顧家煇作曲、黃霑填詞、葉麗儀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十三妹」由林靈主唱)。當年中視在播畢《飛鷹》之後,便緊接著以《十三妹》接檔,於1983年6月11日至7月30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一集播出兩小時,共8集。
難得又是一齣以俠女為主題的戲劇,而且還改編自古典小說《兒女英雄傳》,理應創下高收視,然而華視卻在同時段推出由衛子雲、周雅芳主演的自製武俠劇《七巧遊龍》,結果兩者幾乎打成平手,因此許多台灣觀眾對於《十三妹》的印象是模糊的,而港劇的收視率自此落至34%左右的水準。
《十三妹》的女角們包括了黃杏秀、李琳琳、楊盼盼等,台灣觀眾對她們還算熟悉,飾演男主角的湯鎮業則是是第一次透過戲劇在台亮相(不過他後來在《天龍八部》裡演出的段譽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刻),任達華在那時候仍名不見經傳,而當年尚是新人的翁美玲,在劇中十分可愛討喜,難怪隨後即以《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一角在香港演藝圈大放光芒!
接著,華視在1983年8月6日至11月26日的每週六晚上8點至10點,播出由麗的電視製作之電視劇《天蠶變》的國語配音版本,港星徐少強及顧冠忠因為飾演主角雲飛揚而聲名大噪,由關正傑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因此在台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廣東歌。
古裝武俠電視劇《天蠶變》由蕭笙與麥當雄擔任監製,徐少強、伍衛國、苗可秀、馬敏兒、余安安、顧冠忠等人主演,全劇共60集,1979年7月9日至9月28日在麗的電視首播;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天蠶變》在播出之後,劇本被改寫為武俠小說,乃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被改編為武俠小說的電視劇,《天蠶變》小說的作者為黃鷹。
當年《天蠶變》在拍攝期間,由於飾演雲飛揚的徐少強受到所屬電影公司的慫恿而突然神隱,製作單位亦無法在拍攝上遷就徐少強,最後決定由邵氏出身的顧冠忠接拍,飾演破繭而出的雲飛揚,才讓《天蠶變》得以繼續拍攝下去,而劇情亦安排「練成天蠶功會令人容貌大變」來將主角換人一事合理化。
最後,台視在1983年12月4日至1984年4月1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TVB電視劇《天龍八部》的國語配音版本,而這也是台灣老三台在1982至1984年的港劇熱潮裡所播出的最後一部港劇,當時台視播出《天龍八部》的收視率甚至超越了同時段的華視常勝軍《綜藝100》。這齣由TVB在1982年攝製的古裝武俠電視劇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由蕭笙擔任監製,此劇分為兩部,第一部《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有30集(1982年3月22日至4月30日首播),第二部《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有20集(1982年7月5日至7月30日首播),兩部合計50集。
伴隨著戲劇的高收視率,這些港劇的主題曲亦被傳唱於台灣的大街小巷,至今仍讓當年看過這些港劇的人們記憶深刻。雖然當年台灣播映這些港劇時,都會另請台灣的歌手將主題曲翻唱為國語版本,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本,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原聲原影」港劇主題曲吧!
《楚留香》主題曲(楚留香)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琥珀青龍》主題曲(知你難呼救)
曲:奧金寶 / 詞:盧國沾 / 唱:何家勁(國語版:孫豪)
《楊門女將》主題曲(楊門女將)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汪明荃(國語版:李佩菁)
《英雄出少年》主題曲(英雄出少年)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關正傑(國語版:余天)
《飛鷹》主題曲(飛鷹)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十三妹》主題曲(巾幗英雄)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葉麗儀(國語版:林靈)
《天蠶變》主題曲(天蠶變)
曲:黎小田 / 詞:盧國沾 / 唱:關正傑(國語版:劉文正)
《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主題曲(倆忘煙水裡)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唱:關正傑、關菊英(國語版:青山、張鴻)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關正傑(國語版:關正傑)
一直很懷念小時候透過家裡那台有拉門(可上鎖)的大同電視看港劇的日子,1982到1984兩年間,從《楚留香》到《天龍八部》的八齣港劇,在我的心裡永遠有個專屬的空間,他們的主題曲到現在仍令我念念不忘,旋律常不經意縈繞心頭、久久不散。於是,我製作了這段近18分鐘的影片,盼能藉此重溫美好的童年回憶。如果你沒有打算看完全片,也請撥冗跳至17分20秒處播放至結束,因為我在裡頭特地重現了一個至今難忘的情景,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最後,請你在看完這影片之後,幫我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一同懷舊,謝謝你!
同場加映:國語版港劇主題曲串燒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0318986663114/
藝員 黃樹棠 在 Facebook 八卦
【 黃樹棠逝世 】
三年前證實患上大腸癌的資深演員黃樹棠,近來病情反覆,今年3月底更因癌細胞入侵肺部而入院,情況令人擔憂,後來其任職配音員的兒子黃榮璋在社交網站公開求大家集氣,支持父親,奈何最終不敵病魔,今天(10/4)凌晨大約二時,黃榮璋於個人facebook專頁公開一張自己小時候與父親的合照 (https://bit.ly/320W1K1) ,證實黃樹棠經已離開人世,「我最愛最尊敬的爸爸,沒有痛苦,安靜安祥(詳)的離去了。」
黃榮璋又指,自己慶幸在父親在世的最後一段時間能夠陪伴在旁,與他走到人生盡頭。「我慶幸可以陪您行走最後的一段路,我慶幸我可以有機會孝順您服侍您,我慶幸我可以喺您強壯臂彎下成長,多謝您。」他又再三向父親表達愛意,「爸爸,我愛您,我會乖,我會照顧好自己,您放心離去吧。」
黃樹棠早年在澳門生活,家中共有六兄弟姊妹。1965年,排行第五的胞妹黃文慧,因為看見電影公司「仙鶴港聯影業」藝員訓練班招生廣告而報名,結果獲取錄,而黃樹棠本來在完成中學課程後便打算投考警察,但見到妹妹投考藝訓班成功,未幾他也報讀同一個藝訓班,畢業後跟跟劉家良和唐佳學當動作演員,1970年代初期已不時在電影出現,及至1976年加入麗的電視擔任武術指導和演員,隨即參與《十大刺客》拍攝,之後更獲徐克邀請參演「處女作」《蝶變》(1979),飾演田風,兼任武指,惟之後再沒機會合作,2017年接受《香港01》訪問時嘆謂:「當時他跟麥當雄借用我,我全心去幫,但可能沒緣份吧,之後就無再合作,亦都無聯絡,他也可能是急功近利的人,我師傅劉家良跟他也合作不來,之前《七劍》(2005)拍到一半就翻臉。」
翻查歷史,黃樹棠加入電視圈初期發展未如理想,既因處事態度有關 ── 1979年因為私下接洽工作,被麗的以阻撓《天蠶變》拍攝為由解約,之後既拍電影《蝶變》,也獲無綫邀請過檔,先後拍攝《楚留香》(1979)和《離別鉤》(1980),後者更是男主角,惟到1981年也不獲續約,事緣無綫認為,當時周潤發跟無綫鬧翻後遠走加拿大,黃樹棠有份在背後鼓勵,因而遭電視台懲罰。80年代初曾一度轉做行做飲食,1986年才重返娘家、已改名的亞視,之後十數年,先後參演多套劇集,計有《勝者為王II天下無敵》、《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洪熙官》、《九王奪位》和《我來自潮州》。
近年黃樹棠瓣數多,既演出舞台劇、音樂劇,和網絡短片(《我唔止和殭屍有個約會》 https://bit.ly/3dTxdJk ),亦有參演學生電影作品(《地平說》),生前最後的幕前演出,是為香港電台電視部和屋宇署聯合製作的單元劇《格外留神》,在首個單元《真相》飾演舊樓維修工程負責人松哥。(詳見文章:http://bit.ly/2Y2D1Zs / 重溫短片:https://bit.ly/3dTxdJk)
(1004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黃樹棠 #RIP
藝員 黃樹棠 在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十年的我】
10 ,一個承先啟後的數字 ;「1」代表著前一個階段的圓滿;「0」則意味著將心歸零,重新出發。
「以後老了,我們7個人要一起去一座無人島上,談笑回憶從前,」從沒想過年少時的一個玩笑,成了這些年始終放不開手的羈絆。
10年,當年嚷嚷著不想長大的我們,也成為在成人世界裡游刃有餘的大人。
曾以為一輩子的情,走著走著就散了;現實擊碎想像,圓滑了桀驁不馴的靈魂,經歷過無數次離別,卻沒有比較會說再見。然而無論回首幾度,你微笑迎接的雙手,始終是支撐我向前的溫度。
10年的我,依然故我。依然愛刻畫美夢,而每個絢爛的夢裡,必定有你的輪廓。因為我知道,下一個10年,我們仍會攜手走過。
#展榮展瑞 #三個人 #茵聲
【十年的我】
作詞者:崔惟楷 Luke Tsui
作曲者:魏霏 K.R / 張華桔 Louis.C
(瑞)日子數來不過三四千 是否夢已實現
人們用生命寫著詩篇 就怕輸給時間
(木)誰的青春不留殘念 單純成為了善變
(石)每個角色都努力扮演 期待被看見
(茵尼)回首 並肩挨過 的冬天 深刻的 回不去 名叫從前
(榮瑞)似水年華的容顏 過往無忌的童言
(董石)幸運如我能碰見 知己懂我的瘋癲
(董石木)旅程沒有終點
(榮)十年的我 在最遠也最近的夢想裡執著
長途的奔波 忙碌的生活 矛盾之中拼命守護 當初的承諾
(茵)十年的我 從最好也最壞的年代裡走過
我不會退縮 我不會墜落 因為我有一群朋友 勇敢一起走
(尼)誰陪我們長大了一遍 致美好的以前
(木尼)守護著腦海中的伊甸 難免有些依戀
(瑞)笑看世界是種洗練 冷暖自知的體驗
初衷依然停留心裡面 多值得紀念
(茵尼)回首 並肩挨過 的冬天 深刻的 回不去 名叫從前
(榮瑞)似水年華的容顏 過往無忌的童言
(董石)幸運如我能碰見 知己懂我的瘋癲
(董石木)旅程沒有終點
(合)十年的我 在最遠也最近的夢想裡執著
長途的奔波 忙碌的生活 矛盾之中拼命守護 當初的承諾
十年的我 從最好也最壞的年代裡走過
我不會退縮 我不會墜落 因為我有一群朋友 勇敢一起走
(榮)十年的我 在最遠也最近的夢想裡執著
際遇的穿梭 絢爛的花火 不同的選擇帶來了 (合)最美的結果
十年的我 從最好也最壞的年代裡走過
是一種寄託 記得我們說 約在未來某座島嶼 將回憶重播
七個人 一起走
我們這群人 繼續一起走
【音樂製作Music credits】
作詞者:崔惟楷 Luke Tsui
作曲者:魏霏 K.R / 張華桔 Louis.C
製作人:深白色 (Arys Chien) / Double
編曲人:張華桔 (Louis.C) @ 紅龍製樂
木吉他:郭偉聰 (Steven Kwok )
鼓:陳柏州 (Mr.Q) @ Mr.Q Studio
和聲編寫 / 演唱:芙賽 (Fusay)
錄音 / 混音:深白色 (Arys Chien) @ 小白魚錄音室 (Little White Fish Studio)
母帶後製工程師:Double @Nerdyboy Production
母帶後製錄音室: Nerdyboy Space Capsule
【MV製作Music video credits】
演員:張書豪/陳妤/楊迦恩/朱宥琳/鍾冰/米奕安
監製:張佑維
導演&編劇:胡瑞財 @恭喜發財映画
導演助理:林冠蕙 @恭喜發財映画
導演組協力:劉芷妤 @恭喜發財映画
製片:張昱瑩
執行製片:魏庸/郭沛鑫
製片助理:簡嘉柔
攝影指導:莊竣瑋
攝大助:余書豪
攝影助理:李家光/吳宗憲/江睿哲
燈光師:許鈞筌
燈光助理:王彥傑/蔡明釵/葛柏廷
美術指導:陳若宇 @ 趴踢兔美術工作室
執行美術:曾筱芸
美術助理:易樺欣/林羿均/黃浚樹
藝人妝髮:Yumi/上綺/方平蘋/彩色線條整體造型工作室/Cubex-Rebecca、Van
藝人服裝:黃書維Kris
演員造型&妝髮:李若男
陳妤梳化組:王嘉瑩/楊繪錦/翁鈺婷
張書豪梳化組:陳小紘
剪接師:周雨青
調光師:李芷璇
混音:李沛芩
動態側拍:黃翊龍
※特別感謝:胡焰棠、萬美麗、李宸瑀
【更多音樂】
這群人 TGOP –十年的我 Ten years of me
https://youtu.be/q55S3PA7mTI
這群人 TGOP – 做到死 Do it till we die
https://youtu.be/YD9aYOjc5y8
展榮.展瑞 K.R Bros 《夏夜晚風 Summer Breeze》
https://youtu.be/BhAWjvIljL0
展榮.展瑞 K.R Bros《十分鐘的戀愛 Ten Minutes of Love》
https://youtu.be/uK8wzj7JLMY
展榮展瑞K.R Bros - 安靜了太久Not Anymore
https://youtu.be/uv85oswcER4
展榮展瑞 K.R BROS - 夜式人生 Night Owls
https://youtu.be/o_rJEXm49H0
展榮展瑞 K.R BROS - 閃退 Flash Back
https://youtu.be/tKAbO3hd_3U
展榮展瑞KR Bros - 愛瘋狂Mad Love
https://youtu.be/sYIQss3sjco
展榮展瑞 K.R Bros - 乾脆放手 Just Let It Go
https://youtu.be/ho5mQ4ql8Og
展榮展瑞K.R Bros - 掌控對決Control
https://youtu.be/BSQnRMXluPs
鄭茵聲 Alina Cheng -《暗戀萬歲 Secret Crush》
https://youtu.be/TOhSlurldCc
鄭茵聲 Alina Cheng -《陽光燦爛的原因 You Make the Sun Shine》
https://youtu.be/Mz7LIqDrYqY
鄭茵聲 Alina Cheng -《預告幸福 Happiness Awaits》
https://youtu.be/QJpLJsfsop0
鄭茵聲 Alina Cheng - 愛情日期 Love Date
https://youtu.be/BDRPxuLLmhs
三個人 Three People - 這是我 THIS IS ME
https://youtu.be/71uHBFo87C8
三個人 Three People - 卡關 Stuck
https://youtu.be/XBxWutVD8tY
三個人 Three People - 皮在癢 Naughty
https://youtu.be/P76Du-xHIM8
展榮展瑞 K.R Bros - 我的愛Westlife - My Love cover
https://youtu.be/dXOhAZtBuTg
藝員 黃樹棠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03/05/2021
#陳豪 拍完《#白色強人II》,終於可以同家人團聚;人氣男團 #MIRROR,今個星期四將會喺九展開騷, #姜濤 大呻綵排時攰到爆;#馬德鐘 同 #湯洛雯為新劇《#雙生陌生人》拜神,#靚湯 就話唔介意同 #馬神 拍親熱戲。
04/05/2021
「抗癌歌手」#李明蔚(Sarena)2012年發現患上罕見病,今日下午離世,終年31歲;#胡杏兒 上個月生咗細仔 #李奕宏,今日細細佬滿月啦,一家人齊齊切燒豬慶祝;無綫劇集《#逆天奇案》噚晚首播,飾演飛虎隊長嘅 #錢小豪 竟然用配音,《明周》搵到總監製 #劉家豪 解答。
05/05/2021
資深演員 #黃樹棠(#求叔)上月離世 享年77歲,今日喺世界殯儀館設靈;99歲嘅播音皇帝 #李我 傳出離世消息,太太 #蕭湘 親證死訊;#陳柏宇 老婆 #符曉薇 話之前再次有喜,但陀咗10周左右,被醫生診斷出胎兒患有 #愛德華氏症 。
06/05/2021
中日混血兒 #原島大地 上年低調同 日本女友 #晴奈結婚,今日喺微博突然宣布升呢做爸爸;今日係 #湯洛雯 嘅34歲生日,唔知 #馬明 有咩驚喜呢?無綫綜藝節目《#好聲好戲》,#何廣沛 呢晚表現出色!
07/05/2021
#MIRROR 成軍3年演唱會噚晚喺九展開鑼,一眾成員各領風騷,以勁歌熱舞炸爆個場,連 #Do姐 #鄭裕玲 都大讚好睇;藝人 #金剛 早前體檢,發現肛門有一粒3公分大嘅「#肛門瘺管」,今日佢喺IG出Post話做咗手術啦。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藝員 黃樹棠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藝員 黃樹棠 在 黃文慧 的八卦
黃文慧(英文名:Bonnie,1950年8月30日-),香港影視女藝員, 亞洲電視前藝人黃樹棠是她的哥哥。 ... 1970年代,成為無綫電視藝人。早期走性感路綫,女反派角色為主。後期是 ... ... <看更多>
藝員 黃樹棠 在 資深演員|黃樹棠|病逝|棠哥|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 YouTube 的八卦
... 藝員 動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vb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vb Sina Weibo: http://weibo.com/tvbcom Instagra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