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發展局十大藝術範疇民選委員爭取「藝文界抗疫基金3.0」記者會】 中,本人以「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身份之發言。由於只能佔記者會中的十分一時間,故選擇了與業界工作者最貼身的題目,現撮要如下:
• 電影界水深火熱,但藝發局早前推出的「藝文界支援計劃」,總共四千多宗的申請中,「電影及媒體藝術」範疇的申請只有91宗,原因是該計劃根本與大部份電影從業員無關。
• 政府這大半年都將電影界的支援交給「電影發展基金」負責,「基金」一直傾向以推動未來發展的方式作出支援,例如早前推出了幾個希望幫助業界渡過寒冬的計劃及政策;包括「薪火相傳計劃」、放寛「電影製作融資計劃」、「劇本孵化計劃」與及優化「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等。業界很感激當局對業界發展的支持,可惜「電影發展基金」始終不是一個「派錢基金」,這些遙遠的計劃均未能解救眾多電影從業員的燃眉之急。很多從業員在現今的疫情下,正面臨最逼切的生活問題,他們最需要的,是當下的生活經濟支援;
• 當現今疫情去到第三波之下,直接發放現金援助,已經刻不容緩;
• 有一個數據可作為參考:2018年上映之香港電影為53套;2019年上映之香港電影為46套;而今年到八月為止,曾於香港進行拍攝的電影只有10套,可見電影從業員於今年的失業情況有多嚴重,很多人都已被迫要轉行;
• 一位我很欣賞的副導演,今年年頭還在寫劇本,找我給意見,希望可以實現自己的導演理想,然而沒多久之後,他已經為了生計而轉行去做地盤,後來更因工受傷而停工。他很頑強,堅持在家養傷之時繼續寫劇本,參與創投或者「劇本孵化計劃」。他的確很熱血,但為何香港電影人需要去到這個地步來做創作?當香港政府以「香港電影」來宣傳香港時,又有否關注過幕後工作者究竟捱著怎樣的生活?
• 然而以謀生來說,能夠轉行可以都已經算是幸運,因為很多電影人畢生都在努力鑽研自己的專業,要他們成功轉行是非常困難;而同時間若他們轉行的話,很多手藝亦都會流失,據我所知一些師傅級的燈光師已經轉了行,當大量的人才與技術一併流失,本就難苦經營中的香港電影,有可能真的會從此消失;
• 除了傳統電影界,香港還有一班獨立的影像與媒體藝術家,從事獨立短片、動畫、紀錄片,以及媒體藝術創作等等,他們未完全被「電影發展基金」旗下的支援計劃所覆蓋,但一路以來一様從事藝術創作,亦用他們的創意與專業去維生。他們在這一年不但隨住展覧場地與播放場地的關閉而大失預算,甚至於嚴峻的經濟環境與及限聚令之下,很多賴以維生的公關計劃、影片拍攝邀請、商場主題設計佈置等等的工作均被無限期延期,甚至完全取消,他們現在的生活亦非常之困難。
• 當局於決定發放支援時,經常視難以確認業界身份為問題,我可以在此分享多一個數字。早前一個業界發起的「疫境支援計劃」,是給由十二大屬會作過身份認證,2017-2020年間曾經參與過兩部電影工作,而無任何月薪崗位之人士,即是真正主要從事電影工作之自由身工作者申請。當日的電影創作及製作人申請人數為1629人,當中未包括很多因為計劃來自善款而想留機會給其他有需要人士的同業。這個數字是想告訴政府,我們各個藝術範疇都有一些俱認受性的組織,再加上藝發局委員及顧問,可以協助確認從業員身份,請勿因為「難以確認」這個因素,就忽視業界之需要(這一點為問答環節中所作出之補充);
• 希望香港政府不要再遺忘這一班,一直專業地從事光影藝術,一直以作品為香港省靚招牌的影像藝術家!
記者會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videos/232389581399831/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姚慶部分資產已值66億美金 / 為何海航擁9.9% 德意志銀行?/ 5273 乘客為王歧山提供資金達四萬億人民幣 / 如郭提供資料有誤,會立即被各國撿控 / 王可操控二十萬億資金,前無古人 / 王歧山買起全世界的大計劃 / 美國之音聞王歧山立即斷線 / 王歧山與多隆 / 點解資金用之不盡?/ 201...
薪火相傳計劃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評價
姚慶部分資產已值66億美金 / 為何海航擁9.9% 德意志銀行?/ 5273 乘客為王歧山提供資金達四萬億人民幣 / 如郭提供資料有誤,會立即被各國撿控 / 王可操控二十萬億資金,前無古人 / 王歧山買起全世界的大計劃 / 美國之音聞王歧山立即斷線 / 王歧山與多隆 / 點解資金用之不盡?/ 2015 年股災是蓄意製造 / 中紀委是黑社會 / 海航遭人具名舉報並正式立案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
薪火相傳計劃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時代越進步,歷史越被遺忘,尤其當政府無意保育時。2005年路政署實施「更換街道名牌計劃」,耗資1,500萬,將本港舊街牌設計統一化。被抹去個性的古舊街牌欲哭無淚,惟有靠倖存的古典街牌薪火相傳。今次我們來到銅鑼灣掃桿埔尋幽探秘,尋找詩意與粗獷並存的棉花路的「成名」故事。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薪火相傳計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基隆市三十五團鄉野複式童軍團介紹
訪問: 陳俊吉(總團長)
崔亮載(行義團團長)
羅英銓(服務員)
崔維昕(羅浮童軍)
崔嘉勻(行義童軍)
三十五團頃於民國六十三年五月間開始籌備成團,由吳萬發先生擔任總召集人,成員以基隆市有志於童軍運動之伙伴為主,成立籌備會,然創團初期全体伙伴皆為應屆高中畢業生且均未年滿二十歲,無法組織團務委員會,於是經由王武龍先生介紹,邀請當時台北市第206團主任委員林山地先生至基隆召集其他委員成立團務委員會。 隨著團務委員會的成立,團員更加凝聚,創團初期本團團部乃是由主任委員林山地先生所提供,也就是當年登堡企業有限公司基隆辦事處,位於基隆市仁三路巷內三樓,由吳萬發先生出任該辦事處負責人,及首任羅浮群群長。同年七月向基隆市童軍理事會辦理羅浮群(團)登記,理事會幹事傅選卿先生,總幹事劉應循先生,全力支持與輔導本團成立,團次暫定為第32團,然因送理事會資料不齊全遭退回補件,於補件期間恰逢省立基隆中學、成功國小陸續辦理成團登記,本團於是依序退編為第34團,當時團次『三四』之數字其台語諧音為『窮死』,經由全體創團伙伴決議放棄第34團再等下一團次,即第三十五團,結果第三十四團由本市某專校登記完成後,本團及時再度送件審核通過成為今日第三十五團,『三五』不也正代表著童軍之意。 正式手續完成登記日期為民國六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而成立大會則順延於二日後,即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節),以後每年團慶便定在十月二十五日。
成立後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創辦人(群長)吳萬發先生就被徵召入伍服役,把團務交給副群長王智超先生,王智超先生再轉交給林漢雄先生繼續推展會務,由於創團伙伴陸續入伍服役,最後只好把團務工作交由主任委員林山地先生的弟弟王武龍先生負責。從此以後本團轉到台北市內湖區,在基隆地區消失了整整二年,而後由居住於基隆市的謝順志先生、游和榮先生接掌團務,本團重回基隆市,且由於二位團長的努力推動,團員人數多達上百人,是本團的全盛時期,而且改頭換面,不再以當年創團的羅浮群為主,而是以童子軍及幼童軍伙伴為多數。團員超額過多,奉童軍理事會指示增團,於是新增團次第43團,原本以為童軍運動將蓬勃發展,無奈好景不常,謝團長於板橋自設成衣工廠,工作繁忙,無法再全力推展團務,將團務工作交給當時海洋學院夜間部學生陳君玉同學負責,一夕之間團員大量流失,於是緊急向基隆市童軍理事會註銷第四十三團,保留第三十五團於祥豐街陳團長租屋處,同時登報招收團員。
民國六十五年吳萬發先生退伍,卻找不到第三十五團下落,正巧看報紙時發現民眾日報、國語日報有本團招收團員廣告,才得知第三十五團之團址及當時最近的一次團集會是在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地點在中正公園大佛像內,從這次團集會後,本團重回創辦人吳萬發先生手中,經清查團圖記、證書皆已遺失,且已一年未辦理童軍三項登記,經過重新整合及補辦登記,將幼童軍團、童子軍團及羅浮群,組成複式童軍團,團務委員會亦隨之改組,由吳萬發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團部乃由幼童軍家長提供,位於本市忠一路九號,繼續推展團務。
四十多年來,團部陸續轉遷愛五路、愛二路、愛三路、孝二路、崇安街,直到今日的南榮路109號二樓。 一個成功的童軍團要靠全体伙伴團員、家長、團長及團務委員會全力支持,犧牲奉獻,方能薪火相傳。本團成立至今,已締造了多對佳偶,共組幸福美滿家庭,也培養了木章持有人共七位,本團未來的目標將計劃成立鄉野童軍文教基金會,繼續為童軍運動而努力,更希望有志參與童軍運動的伙伴們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為基金會的成立催生,也冀望藉由基金會的運作,能帶領基隆市的童軍運動更往前跨一大步,進入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薪火相傳計劃 在 「技能提升與薪火相傳」座談會Earn and Learn Day - YouTube 的八卦
日期: 2023年3月31日(星期五)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15分地點: 香港新界將軍澳景嶺路3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VTC綜藝館嘉賓主持: 香港電訊有限公司(外勤 ... ... <看更多>
薪火相傳計劃 在 「薪火相傳傳統文化計劃」 - Facebook 的八卦
Facebook. facebook · 1. 1. 2. 1. 1. 1. 2. See more photos… 「薪火相傳傳統文化計劃」.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