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雅與睿安都參加了州立音樂院內部的管樂大賽。
這個是讓木管與銅管混亂大內鬥的賽事啊。
纖細又人輕力微的木笛,要在表現力強的樂器當中,如公主般傲嬌的長笛,或華麗的銅管如薩克斯風還是小喇叭之間的龍爭虎鬥間殺出一條血路,絕非易事。(不過一場比賽,哪就悲壯如斯?浮誇!)
因著疫情規定,沒有開放給現場聽眾,一名參賽者只限帶二名聽眾(包括老師)陪同入場。
睿安與安雅各演出四首曲子,其中安雅的一首曲子是與迪安的二重奏,由一位年輕作曲家特地為他們所譜寫的,譜子上還寫著,「獻給安雅與迪安」,所以還是世界首演呢!(為孩子們撥瀏海)
對此比賽無欲無求,只要他們能享受自練習到上台的過程,且忠於音樂,對自己負責,就好。
事實上,我們夫妻這方面鬆散無為的態度,與我們較親近的親友都很清楚。所以,安雅睿安的木笛老師,一個平時多麼心細如髮又周到敏感細緻到極點的人,居然在距離比賽不久之前才告訴我們,「啊.....忘記跟你們說,我幫二個孩子報名了比賽耶,只是沒先問過你們。沒關係吧,嘻嘻......」
因為知道我們心寬又粗神經嗎所以根本忘記確認,就興沖沖報名了,真不像她會做出來的事啊。但真的發生了。
比賽前的一整個上午,安雅迪安渾然無事,連琴都沒練。睿安要上學,中午到家後,自動自發地練了一會兒,匆匆吃完飯,父子/女四人就狂奔出發。
我要上班而無法到場,只能下班後聽現場錄影。
睿安在賽事後表示,「我的心,跳得飛快。」當然啊,因為疫情的緣故,已經好久沒上台了,而且這還是大寶寶人生中第一個比賽呢,還是參賽者裡年紀最小的二位其中之一。
伴奏同事在最後一首的速度起得比平常快很多,讓睿安有些措手不及,到了最困難的樂段時,睿安只好慢下來,依平時習慣的速度繼續演奏,也算是應變快速。
安雅與迪安因著經驗豐富,果然一派輕鬆,安雅除了一開始的那首曲子因為氣息還未穩定,加上曲子是真的不簡單,而出了一些小錯之外,整體看來是樂在其中的。
當然,要以師長的專業視角來看,可以挑剔出很多細節。
但,誰要這樣啊。我們在這樣的時刻,只願意是那個為孩子熱烈鼓掌的後盾與依靠。
看著聽著,滿心感動歡喜。
*孩子們的老師一如既往的溫暖慷慨,特地帶來知名烘培坊的甜點送給我們一家六口每人一個,說是嘉獎孩子們與我們夫妻,怎麼好像反過來了,一般來說不是應該家長送老師感謝禮物嗎。(掩面)
*照片為出門前整裝時刻。
*比賽轉播連結在留言處,因為直接加連結有時無法顯示文章
*睿安的演奏時間是在0:51:55之處
*安雅迪安的上場時間是1:58:58之時
薩克斯風是銅管樂器嗎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175#~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
歷史上的今天,是薩克斯風取得發明專利的日子,所以今天也是薩克斯風的生日唷!
你可能知道,不同於法國號、英國管等樂器,薩克斯風之所以叫薩克斯風,並不是真的有一個國家叫做薩克斯,而是發明了這種樂器的人名字就叫薩克斯。出生於比利時的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其實是個主修長笛與豎笛的年輕人,因為爸爸本身就是個樂器改良師傅,所以在早年他就對發明樂器產生了興趣。最初薩克斯打算幫管弦樂團設計一種「同時擁有銅管樂器音澤與木管樂器靈活度」的低音樂器,但在改良了低音豎笛(Bass Clarinet)後仍然無法達到他所想要的效果。
當時市面上流行一種叫做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的銅管樂器,薩克斯因此靈光一閃,把低音豎笛的單簧片吹嘴和貝姆系統(按一個鍵就能牽動多個氣孔蓋的連動系統)套用在奧菲克萊德號上面,變成了一支全新的樂器。這種樂器的音色融合了簧片樂器的清脆和銅管樂器的渾厚兩種特性,薩克斯非常滿意,便將這種樂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薩克斯風」(Saxophone),並希望推銷至全世界。
(編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低音豎笛和次中音薩克斯風的簧片根本就可以互換使用。小編曾經在團練的時候忘記帶薩克斯風的簧片,只好跑去找吹低音豎笛的學妹借用,沒想到蠻能湊合的! >/////<)
只是要推銷一件新樂器實在是困難重重。雖然當初薩克斯風是為管弦樂團所設計的,可惜當時學院派的作曲家們比較謹慎,無意讓這種樂器編入他們的管弦樂曲中。直到1842年時浪漫樂派作曲家白遼士(Berlioz)曾對薩克斯風讚譽有加,幾本音樂相關刊物也大力介紹這種樂器,薩克斯風才開始家喻戶曉。
只是樹大招風,薩克斯的競爭對手們開始聯合抵制這種新樂器。除了在樂器展示會中惡意破壞薩克斯風,使之無法順利展出外,還控制海關,讓要出口國外的薩克斯風只能抹去商標,宛如毒品一般偷渡。
「還是帛琉的水母比較和善啊!」薩克斯感嘆道。
到了1845年,薩克斯的機會終於來了:法國軍事部打算改良陳舊的軍樂隊。想當然爾,薩克斯的毛遂自薦又引來了撻伐者的聲浪。法國軍事部為了裁仲雙方,因此在艾菲爾鐵塔下的戰神廣場(Champ-de-Mars)舉辦了一場樂團競賽,讓觀眾們決定孰優孰劣。這天,全巴黎人都湧入了戰神廣場,來觀賞這場由薩克斯帶領新式樂隊對抗克拉法(Carafa)帶領傳統樂隊的戰役,這場新與舊的衝擊即將展開!(熱血什麼勁)
薩克斯原以為這次的勝利十拿九穩,沒想到正當開演前的五分鐘,他的Line卻突然響了。幾名答應要幫他演奏的樂手,因為疑似吃了宴會上含有毒澱粉的芋圓後腎臟衰竭,緊急送醫。
只見克拉法在那邊ㄎㄎ的嗤笑著,薩克斯則慌了心頭。這簡直比大馬停電還要誇張,沒有演奏者難道就要開天窗了嗎?還好進擊的薩克斯立馬穩住陣腳,告訴團員:讓我們默哀10秒吧!「1, 2, 3,…」薩克斯就這樣數到10,決定就算缺人還是要繼續演出,「至於缺席的樂手,就由我自己頂替吧!」
如他所言,在演奏的時候,觀眾們看到薩克斯拿著兩支薩克斯風交替演奏而大吃一驚。而新式樂隊的效果也勝過傳統樂隊,獲得觀眾們的大力支持。薩克斯的樂隊大獲全勝,他於1846年申請專利,薩克斯風也就因此留在軍樂隊之中。而軍樂隊慢慢演變成為現代的管樂團,薩克斯風也在裡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當今市面上最常見的薩克斯風有四種,由音域高至低分別是:高音薩克斯風(Soprano)、中音薩克斯風(Alto)、次中音薩克斯風(Tenor)和上低音薩克斯風(Baritone Saxophone)。其它還包含了倍高音(Sopranino)、低音(Bass)、倍低音(Contrabass)等,薩克斯風家族有超過十種以上的樂器。雖然沒有辦法成為古典交響樂團的要角,但隨著時間演進,薩克斯風的個人風格特色在獨奏、重奏、爵士樂、流行音樂上皆功不可沒。
在看了這麼長的文章,不如就來聽段薩克斯風四重奏休息一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oNevDSbGcI
───────────────────────────
噢對了!差點忘記要回答粉絲許願XD
Q:為啥Double Bass會跑到管樂團裡面咧?
A:怕有些人不清楚,double bass指的是低音提琴。而低音提琴是「管樂團」中常態納入正規編制的「弦樂器」究竟為什麼呢?
今天的每日一冷中有提到,「管樂團」是從「軍樂隊」演化而來。軍樂隊顧名思義,目的就是要在戰場上提升士氣、傳遞訊息、威嚇敵人所用的。由於管樂器的聲音宏亮磅礡穿透力佳攜帶又方便,用於軍隊戶外行進好處多,軍樂隊便以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為主。直到戶外走行進的軍樂隊慢慢轉變成在室內演奏的管樂團,所演奏的曲目也從進行曲演變成更多元的交響或室內樂曲目。為了更加親民以及調和音響,到了20世紀後管樂團才逐漸把低音提琴納入編制中。
為何說調和音響呢?就如同木管五重奏裡面竟然有法國號這個銅管,是為了補足木管缺乏的中音聲部一樣;管樂團加入了低音提琴,也是為了讓樂團的低音更加渾厚。所謂的樂團金字塔,表示位於頂端的高音樂器(小號、長笛等)音量應該最弱、中間的中音樂器(法國號、薩克斯風等)音量中等,而底端的低音樂器(巴松管、低音號等)音量需要最強。也就是說越是低音的樂器越需要強大的肺活量去撐起整個樂團的音響效果,這時有了一次能抵兩支低音管(Tuba)的金坷拉… 不,是低音提琴在樂團裡,低音樂手因腦中風而送醫的機率便會大大降低!
希望有解答到粉絲的問題,歡迎繼續發問唷!
我們明天見!:D
[Mr. Friday]
薩克斯風是銅管樂器嗎 在 許郁瑛 yuying hsu Facebook 八卦
年底報告《2》
第三屆東華爵士研習營!!! See yaaaaaaaa <3
第三屆東華爵士研習營。*歡迎轉貼
三個月前,當我們爵士組在參訪日本的途中,看了岡崎老師與辛島文雄、日野皓正爺爺演出之後,當然我們需要邀請他來跟我們聊聊怎麼可能吹到那樣!
除了大家熟悉的台灣最活躍的音樂家老師之外,當然還有我們日本的鼓手好朋友亀井老師,我必須說他是我見過最有音樂性的鼓手之一。還有,你想知道Marsalis Bar的阿維哥對於爵士樂的議題又是怎麼看嗎?阿福老師又是怎麼把音響弄的那麼舒湖嗎?
最後,這樣的課,四天三夜,六千元,還包住,教育事業嘛。
*住宿床位關係,額滿為止,請快與我們聯絡。
時間: 1/17(二)~1/20(五)
地點: 東華大學音樂系
費用: 6000(含住宿)
招收樂器/
小號 長號 薩克斯風 爵士鼓
低音提琴(Bass) 鋼琴 吉他
師資/
岡崎正典 - 薩克斯風、合奏
亀井孝太郎 - 爵士鼓
魏廣晧 - 銅管樂器、合奏
許郁瑛 - 鋼琴、合奏
楊曉恩 - 薩克斯風、合奏
山田洋平 - 低音提琴
林華勁 - 吉他、爵士歷史
高敏福 - 專題講座
張孝維 - 專題講座
薩克斯風是銅管樂器嗎 在 銅管樂器篇- 小號「有震動才有聲音!」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