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村 📮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時不食】新鮮清甜本地蘿蔔 有機種植 鄉土蘿蔔茶粿冬天限定 食家做港產蘿蔔糕:喜歡本地蘿蔔天然不完美 https://bit.ly/35XLUb9 歐羅有機農場 地址:元朗八鄉大江埔村 電話:9108 1731 售賣點:蘿蔔$38/斤。可於網上落單,星期一至五天天送貨。星期六日於大埔農墟及美孚有...
薄扶林村 在 Chiu Fung 梁釗峰 Facebook 八卦
薄扶林村可愛姊妹花💙 so sweet😊
#街坊導賞團
薄扶林村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八卦
即摘即蒸蘿蔔糕,應該是薄扶林村首創。
六年前,薄扶林村村民開始舉辦「薄扶林村豐收節」,於村內菜園地自家種白蘿蔔,由一班村內退休婦女打理。
柴火蘿蔔糕出爐一刻,村外村內,人人捧着盤子,吃得滿足,讚嘆糕點多麼軟糯,蘿蔔何等鮮甜。最重要是,活動完全免費,鼓勵人人共享。付出過,參與過,就能添一雙筷,漸成一抹新年難得的風景。
收成多少,只是閒事。圍爐吃糕,齊齊整整,才是真正的豐衣足食。...
See More
薄扶林村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不時不食】新鮮清甜本地蘿蔔 有機種植 鄉土蘿蔔茶粿冬天限定 食家做港產蘿蔔糕:喜歡本地蘿蔔天然不完美
https://bit.ly/35XLUb9
歐羅有機農場
地址:元朗八鄉大江埔村
電話:9108 1731
售賣點:蘿蔔$38/斤。可於網上落單,星期一至五天天送貨。星期六日於大埔農墟及美孚有機農墟設攤位。
振生園有機農場
地址:元朗米埔新村280號
電話:9383 0781
售賣點:大根$25/磅。於大埔農墟及中環農墟有售。
留家廚房蘿蔔糕
售賣日期:1月15日至23日
售賣點:糕券於留家廚房、HKTVmall及D100有售;現貨則於留家廚房、喜居生活有售。
銀杏館婆婆廚房
地址:油塘大本型天台花園R01舖
電話:2663 199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1:30am-3pm, 6pm-10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1:30am-10pm
詳情: http://bit.ly/37c9BuY
【薄扶林村過年習俗】古老圍村絕種柴火蘿蔔糕 蘿蔔即摘即蒸 全村免費共享
https://bit.ly/3sJonV6
薄扶林村是港島區僅存三條古老圍村之一。香港1841年開埠成為貿易港,而薄扶林村於1819年已有歷史文獻記載,可見其歷史悠久。這些坐落於山坡上、高低錯落的寮屋戶,一直有項老習俗,就是家家戶戶蒸蘿蔔糕,開一大鑊油,做賀年食品。
【蘿蔔糕比拼】最全面!實試11間連鎖店+名店蘿蔔糕 食家劉晉:蘿蔔切筷子咁粗最正
https://bit.ly/3sIIi6T
有水準的蘿蔔糕,既要有蘿蔔香,亦要有臘味香。入口綿滑,香而不膩。蘿蔔份量要恰到好處,太少沒香味,太多糕身又會易散。蘿蔔切條比切絲更有口感,鮮甜味亦比較突出。每口蘿蔔糕最好有蘿蔔,以及少許臘腸和臘肉為佳。
蘿蔔糕不敗秘技!想蘿蔔糕夠滑 師傅教你落粉黃金比例 蘿蔔咁切最好食
https://bit.ly/3bRDaHv
蘿蔔糕
材料 (4人分量)
白蘿蔔 5斤
鷹粟粉 12両
粘米粉 4両
生粉 4両
臘腸 8両
蝦米 4両
瑤柱 適量
生油 10両
開水 1,800毫升
滾水 900毫升
鹽 30克
雞粉 75克
糖 150克
胡椒粉 1茶匙
麻油 100克
【名廚拆解】整蘿蔔糕唔好食5個原因 你中咗幾多?
https://bit.ly/2NaOWCn
今次由Ricky出馬,拆解幾個做糕的錯誤,再教你如何用簡單的方法,便做出好味到不得了的蘿蔔糕。
【廚師爆料】蘿蔔糕成本只需$20? 大廚:唔應該賣超過八十蚊
https://bit.ly/3qwm31O
有多年入廚經驗的粵菜大廚吳永皓師傅坦言,一底蘿蔔糕的成本,多年來一直維持二十多元左右,至於價值多少,他個人認為是視乎大家用口吃東西,還是用眼用耳朵吃東西。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蘿蔔糕 #香港白蘿蔔 #薄扶林村 #蘿蔔糕比較 #蘿蔔糕比較 #劉晉 #吳永皓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薄扶林村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九華徑Kau Wa Kang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原名為狗爬徑,因舊時山路極爲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而得名,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九華徑長坑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和荔欣苑。南面的呈祥道為深水埗區及葵青區的分界,所以該區屬於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是屬於深水埗區。據報載,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藝人曾華倩也出生在九華徑村。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村內有三座祠堂,其中饒公祠(地址:九華徑舊村26號A)建於1905年前,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屋,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先祖在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香港,並扎根於此。村民享有新界原居民權利,以姓曾為主,曾氏跟陳氏和鄧氏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村內有三座祠堂,仍然保留點燈傳統。九華徑村曾經有個小街市,就在「養正學校」對下一個大水井旁,村子有豬肉檔、菜檔、魚檔、粥麵腸粉檔、可訂火水石油氣的糧油雜貨舖、文具店等等,十分興旺,卻在九十年代初逐漸消失。今天入村,觸目所見盡是閉鎖的店舖鐵閘、剩下一根石柱的藥行,較諸薄扶林村和茶果嶺村更顯荒涼,那唯一的茶檔,現已變成村子唯一的士多,舊村與新村之間的農田變成燒烤場。客家人本以耕田捕魚維生,六十年代的九華徑仍見漫山農田,據《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記載,香港二十年代曾大量招聘中國人上蒸汽船當船員,先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招人,後來不招人了,村民便轉赴荷蘭及英國等地的輪船工作,有些甚至當了海軍。航海生活讓村民見過世面,小部份人在異鄉落地生根,大部份海員都會回鄉,把多年積蓄用來修建西洋平房,以示衣錦還鄉,變相把當時西方國家最先進事物帶回舊村,令村民大開眼界。這批海員亦為教育出力,清末民初舊村有家卜卜齋名「養正家塾」,屬家族學堂,教授四書五經,1921年,養正家塾改名「養正學校」,便是由海員支援辦學的,並招收海員子弟讀書,1922年成為首批教授英語的津校,至七十年代學生漸多故興建新校舍,至1992年被殺校。在抗日期間,著名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指揮官曾生,曾在養正任教,所以不難明白,何解舊村村民組成的游擊隊,大部份都是接受過西方文化洗禮的海員。
荔園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並增設「宋城」景點。海洋公園於1977年落成後,荔園入場人數下跌。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薄扶林村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新年,對於薄扶林村村民來說,一直意義深遠。
薄扶林村是港島區僅存三條古老圍村之一。香港1841年開埠成為貿易港,而薄扶林村於1819年已有歷史文獻記載,可見其歷史悠久。這些坐落於山坡上、高低錯落的寮屋戶,一直有項老習俗,就是家家戶戶蒸蘿蔔糕,開一大鑊油,做賀年食品。
從前物資匱乏,大家必須互助分享,才能度過年關。時至今日,人有錢了,物質豐盛了,出外買遠多過在家做。反而傳統口味的手藝,卻幾近失傳,不是人人曉得。所以,當大家思念這份舊味,大夥兒村民還是有個聚頭的原因,蒸一底糕,湊湊熱鬧,沸沸揚揚,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
六年前,薄扶林村村民開始舉辦「薄扶林村豐收節」,於村內菜園地自家種白蘿蔔,由一班村內退休婦女打理。由選品種、播種、施肥到翻泥,都落足心思。想像年過半百的婆婆,下田耕作,不辭勞苦,可見多重視。她們亦應用一些小智慧,例如在泥中放一些沙,讓蘿蔔有足夠位置成長,長得肥大圓潤。若遇石塊,就變成畸形。等了大約三個月,新年前夕,就是大豐收。
即摘即蒸蘿蔔糕,應該是薄扶林村首創。當天,村民先即拔白蘿蔔,每個蘿蔔還帶着泥土的芳香,新鮮欲滴,比大陸貨更鮮美。齊心合力,很快就拔掉一百餘個蘿蔔,今年共收成了238斤,是眾人努力的成果。將蘿蔔清洗好,村民就開始切絲和切條,用了兩種方法,口感更佳。隨後開始炒蝦米、臘腸和腸肉,香氣四溢。將粘米粉開水,炒好配料,就混入蘿蔔再炒香。
萬事俱備,只欠柴火。薄扶林村蘿蔔糕的最大特色,源於其獨特柴火香,比家中做的,添了一份古樸香氣。不說不知,它更是港島區絕種少見的柴火蘿蔔糕,意想不到石屎森林間,容納得下期間限定的一縷裊裊。於灶頭蒸一個多小時後,終於出爐。久等了,村外村內,人人捧着盤子,吃得滿足,讚嘆糕點多麼軟糯,蘿蔔何等鮮甜。吃一口,糕中,綻出絲絲蘿蔔,不會太實,不會溝得太多粘米粉,最足料。聽到讚美,有份負責蒸糕的婆婆映姐,有份幫忙協調的黃姑娘,都笑得合不攏嘴。最重要是,活動完全免費,鼓勵人人共享。付出過,參與過,就能添一雙筷,漸成一抹新年難得的風景。
收成多少,只是閒事。圍爐吃糕,齊齊整整,才是真正的豐衣足食。
編採:莫小巧
攝影:陳旭鵬、謝致中
剪接:謝致中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薄扶林村 在 【老屋尋遊】200年歷史薄扶林村竟是大型牧場遺址 的相關結果
高永康(Nigel)的曾祖父在1889年定居於薄扶林村,家族四代人在村內長大,他現在是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的成員。薄扶林原本的寫法為「薄鳧林」,是 ... ... <看更多>
薄扶林村 在 【本地遊】街坊帶路遊港島隱秘薄扶林村訪舊牧場牛奶公司遺跡 的相關結果
行程的精髓,是一覽這裏牛奶公司的遺跡故事。1886年來自英國的文遜醫生和5名香港商人在薄扶林設立牧場,奶牛業發達的時候,牧場養牛達1,500隻 ... ... <看更多>
薄扶林村 在 薄扶林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薄扶林村 是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位於香港島薄扶林,在置富花園旁,大約在17世紀已經建村,而當時香港島尚未開埠,所以有「未有香港,便先有薄扶林村」的說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