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李奧納多製作並擔綱旁白!HBO紀錄片《燃冰之急》,揭露許多未曾公開但能緩解環境危機的解決方案】724晚上九點於HBO頻道播出完整版本
(紀錄片《第11小時》)
天氣和氣象躍上各地頭條新聞…大水奪走了至少72條人命…正遭到失控的天災無情蹂躪
如果說,氣候變遷的紀錄片也能拍續集,那麼2007年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導拍攝的《第11小時》,就像是希望幻滅的復仇者三。
(紀錄片《第11小時》)
人口暴增,快速消耗大量資源,問題在於,所有生態體系都在弱化,而且弱化速度不斷加快,最終可能就是人類的大滅絕,我們正面臨多重危機,而且攸關全人類生命
而時隔11年,李奧納多集結原班人馬推出的《燃冰之急》,則是重拾希望的復仇者四。
(紀錄片《燃冰之急》)
我叫林伍德‧吉爾,是尤沙紅杉林公司的首席林務員,尤沙紅杉林是社區管理森林,隸屬非營利機構─紅杉林基金會,總面積五萬英畝,基金會宗旨是永續經營這座森林,促進社區的經濟穩定,恢復森林棲地,重建魚類棲地及碳封存,碳封存,尤其是目前的營運重點,碳封存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工作,尤沙紅杉林是很年輕的紅杉林,而紅杉林能夠比其他樹種,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紅杉會用針葉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裡面的碳,然後儲存於樹幹、樹根、樹枝,據我所知道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碳封存計畫
碳封存,這個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仍舊陌生的詞彙,卻是氣候研究與環保領域,當下最受矚目、最火紅的三個字,因為對面臨氣候浩劫的人類來說,碳封存,以及範圍更廣的「碳反轉」技術,就好比超級英雄大會串第四集裡的「量子旅行」,是真正有機會解救地球蒼生的顛覆性概念。
(環境學家/保羅‧霍肯)
過去,在解決氣候問題上,我們只注意到「能源」問題,想的都是能源、能源、能源,當然那些想法很合理,我們的確需要減少碳排放量,但是當我們專注於研發乾淨能源、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的時候,卻也在無意間排擠了其他解決方案
Drawdown,碳反轉,原本指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達到峰值,開始向下衰減的那一刻,美國環境學家保羅‧霍肯,幾年前創辦「碳反轉計畫」,極力想傳達一個觀念:別以為救地球就只有節能和減排,事實上,我們不但可以減少排出去的二氧化碳,還可把原本在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抓回來,乍聽起來很科技、很困難,但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最簡單的,就是在家裡種東西。
(紀錄片《燃冰之急》)
你突然發現:啊,我家有個後院,天啊,我都忘了附近有公園
(都市植栽農夫/維塔)
所謂美食環保運動就是我自己種食物,藉由植物,吸收空氣裡的碳,然後把那些碳重新放回土壤裡。這裡有很多地,都是公有地,水源也不缺,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環把那些有害毒物,那些我們釋放出去的溫室氣體抓回來,用最天然的方式轉換它,也就是種植農作物,不管是在屋頂,或是窗台上
把空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轉換成可以吃的糧食,這不僅是亙古以來,就不斷發生在土地裡的綠色奇蹟,事實上,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更是吸取二氧化碳的世界級神器。
(科羅拉多大學教授/吉姆‧懷特)
如果你把10單位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去,10個很大的單位,其中5單位會留在大氣裡,2.5單位會被植物吸收,剩下的2.5就融入了海洋,可是海洋吸碳後會轉為酸性,怎麼辦呢?自然界的對策就是:製造貝殼
(養殖業者/史密斯)
養牡蠣給我的啟示是,大自然數百萬年前就創造了這些技術,用來抵禦有害無質,我們根本不需要先進科技,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海草和貝殼,可以吸收地表植物5倍的碳。它們不需要水源、不需要堆肥、不需要氮肥、不需要土地,絕對是永續糧食選項的第一名,巨藻是海草的一種,它就像是新潮料理的尖兵。部分巨藻可以做成麵條,但這個,其實是最好的的生物肥料和動物飼料,如果你讓牛兒改吃海草飼料,牛排出的甲烷可以驟減9成
近海養殖業者估計,一英畝的海洋可以收穫10到20噸巨藻,養殖15萬顆牡蠣,按照這樣推算,如果能在18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半個日本那麼大的海域中,推廣養殖漁業,所收成的海草和貝類,理論上,可以餵飽全世界,而若是美國的領海有5%拿來做養殖,則能創造5千萬工作機會,封存2千萬輛汽車,通通加起來的排放量。
過去十年,氣候變遷已成為各國政府,與多數人的共識,但如果仍然有人需要更多證據,才願意相信地球在發燒,《燃冰之急》帶你來到冰島最大冰川,瓦特納冰原的南方,這一座沒有車,沒有水的幽靈大橋,綿延一公里的廢鐵,是充滿警世意味的暖化標地物。
(冰島環境部長/古布蘭德森)
你想說,為什麼?下面又沒有水,為何要蓋這座大橋,呃,這就是氣候變遷造成的,由於冰川融化向後退縮,改變河道,讓這座大橋,變成一個紀念碑,象徵了氣候變化
全球升溫,首當其衝的,是北極冰層,而且不只是冰帽溶解、海平面上升,這些已知的頭痛問題,永凍層裡原本封存千萬年的甲烷,另一種比二氧化碳更糟糕的溫室氣體,也正在暖化效應下,被解除封印,釋放到大氣中,在二氧化碳與甲烷的加乘作用下,溫室效應惡化的速度不斷加快,氣候科學家大聲疾呼,綠能、減排、封存、反轉,這些事,如果現在不做,還在懷疑,以後恐怕沒機會再做。
(聲音來源:美國總統/川普)
煤回來了,我們要用乾淨的煤!別懷疑!我在此宣布,不再限制使用煤炭,因為我們有淨煤,乾淨的煤炭
(海洋物理學家/彼得‧瓦德罕姆)
他們向大眾灌輸不實的訊息,讓氣候與環保政策難以推行,這真的很令人沮喪
(地球科學家/麥可‧曼恩)
事實上,許多石油公司和高層主管的動機根本就是邪惡的,完全無視於氣候變遷造成的巨大威脅,這些人可以說是,踩在地球生靈的屍體上賺錢的
過去10年從空氣直接捕捉技術,到潮汐發電、仿生葉,這些綠科技在新創資金帶動下,正以驚人速度演化,商轉和普及化都有亮眼成績,《燃冰之急》想要透過李奧納多和眾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創業家告訴觀眾的是,大自然原本已經給了我們永續的途徑,各種再生能源技術也逐步到位,環保與經濟並非互斥的對立面,而是人類面前分歧的兩條路,現在,選擇救地球的那條路,仍為時未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的碎碎念跟大家分享兩個很有趣的主題。 第一,台灣的新生兒人數高峰約莫是每年的10-12月,其中究竟有什麼有趣又令人難以啟齒的原因呢?(笑) 第二,面對究極宇宙無敵愛哭的寶寶(用字到底多幼稚),醫師們在做身體檢查時到底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確保小嬰兒乖乖配合呢? 不得不說面對小小孩真的是一門藝術呀!...
蒼 藍 極峰 在 Facebook 八卦
登上6476,高峰的里程碑
「哇!!恭喜!!太厲害了~~」隊員們互相致賀著,在梅樂峰晴朗寂靜的6476m山頂上,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氛圍,飄揚著尼泊爾的五色經幡、與中華民國旗。同行的尼泊爾嚮導(雪巴嚮導要另外請),也是第一次登上梅樂峰頂,與我們一行人共享這份圓夢的喜悅。而隊上一位年近70的大哥,更是開心的不得了,能在耄耋之際踏上這遠離生命的潔白荒境,毫無疑問已經為他的人生添上了一抹最奇幻的色彩。
高峰絕境,究竟為什麼迷人,我們或許得以從肉體拼搏的過程,和脫離文明的冒險所共譜的生命樂章來探其一二。
透過雙手雙腳,付出時間、汗水與苦痛而得來的收獲,最能感受其鮮美與細緻,藝術品亦如是,山行亦如是。因為你會知道那些身體與環境互動的每一刻、每一次呼吸、每一晚的輾轉、每一步的艱困,都是他人無法複製的獨特,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種創作——無論用的媒材是獨攀、請嚮導,有氧或是無氧,我們總能述說這個努力過程所帶給我們的滿足與深刻,在平安下山之後,越是痛苦的記憶,總是讓人笑的越開懷。
而「環境的體驗」,是無法透過網路傳達的,也是這個資訊時代中最昂貴的享受:你必須付出無法回頭的時間,來換取某個環境的某個面向。登山,毫無疑問的是這種體驗的極致,而且需要付出身體的努力,才得以完成,使其在「體驗」的面向上,具備了屬於每個登山人獨一無二的故事性。
「高峰」,又是登山這種體驗裡的佼佼者,付出的時間與勞力倍於我們熟悉的,充滿生命的台灣山岳環境,而進入了毫無生氣,只有冰雪岩和藍天的異域之中。那裡毫無疑問是拒絕生命的地方,從任何條件來看,也只有人類這麼一種動物,會有這種閒情逸致反生命之道而行的往那裡去。
總是有不解的人問「為什麼要這麼神經病、這麼閒的折磨自己呢?」我們可以不回答這個百年大哉問,而思考這樣的追尋究竟賦予生命怎麼樣的意義:冰雪高峰,那是人類一生難以企及的領域,一個完全無法想像的生活體驗。它的獨特性,強烈到沒有任何尋常的旅遊、娛樂能與之匹敵,他的抽離性與痛苦,更是能把我們從苦悶窒息的日常循環中徹底抽離,甚至遠在「生命的舒適圈」之外。那是一個每一步、每一口呼吸都在挑戰的地方,那是一個以活人之軀穿越死寂的冒險之境。
當我們付出自己的肉體、時間,努力的在冰雪岩之中掙扎前進,並且在最後,獲得「峰頂」這個象徵完成旅途的標記,那當然是一件對於生命來說,最不可思議、最反動物性,卻也最詩意的一種旅行了。「我們正在做與生存無關的事,甚至追求靠近死亡但全身而退。」平凡的呼吸讓人忘卻了生活,大難不死的喘息卻讓我們跳脫生存,站在那無以復加的藍色蒼穹之下,思考人生。
它是旅行、是冒險、是哲學、是創作。
高峰攀登的路很無聊,只有冰雪岩,完全比不上台灣有玉山圓柏和水鹿的富饒山林。但那種只存在於夢境,卻真實佇立在天邊的異域,那種遠離生命圈的絕境感動、雪白山頭的迷幻景緻,總能讓人午夜夢迴,或者在某個炎夏正午的枯燥紅燈片刻,讓自己吸進一絲涼意。用自己的雙腳走向高峰,不一定要八千,只要舉目只有冰雪岩,這一趟旅途,都能毫無疑問的豐富你的人生;就如同富士山一般,它壯闊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種美,但當山頂覆上一抹耀眼的雪白時,你將會看見它更加富有層次、耳目一新的優雅面容。
───
沈澱了兩年,終於能說出一點關於高峰攀登的感動與心情。雖然今年肯定也是出不去了,但回首當年梅樂峰給我的種種快樂、反思與感動的瞬間,我想未來國門敞開、又有能力的話,我依然會把握每一個機會,走訪那些心中嚮往的雪白高峰,帶回屬於生命舒適圈之外的美麗故事。
感謝大家包容我的任性,讓我以這麼緩慢的腳步,寫完一座山的故事。也最要謝謝野樵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幫忙,讓我能有機會走一趟如此難忘而快樂的旅程,也反轉了我初登高峰就嚐到的挫敗滋味,更加認識自己、認識尼泊爾。也非常謝謝老丹,幫我設計了一面如此小巧好攜帶的台灣小旗,讓我能帶著家鄉的元素走訪這人生的新高峰!
當然,還有這張照片裡面我的防水外套、雪褲與手套的 登山補給站 的老人頭Norrøna,以及100mountain 百岳的
Zamberlan Denali 6000雙重靴、Grivel G12 全快扣12爪冰爪與Air tech racing冰斧、Pajak 4Z睡袋,還有ADHOC 艾德國際的雪地用有度數墨鏡、墾趣的MONTURA保暖層與登山褲、Mammut Taiwan的極限軟殼外套等等,讓我能平安舒服、游刃有餘的完成這趟旅途。
一起祈禱疫情早日結束,讓我們的生活中除了熟悉的台灣美好山林外,也能增添幾許從未見過的世界之山吧!
#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高峰的里程碑(完)
蒼 藍 極峰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Facebook 八卦
這次的碎碎念跟大家分享兩個很有趣的主題。
第一,台灣的新生兒人數高峰約莫是每年的10-12月,其中究竟有什麼有趣又令人難以啟齒的原因呢?(笑)
第二,面對究極宇宙無敵愛哭的寶寶(用詞到底多幼稚),醫師們在做身體檢查時到底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確保小嬰兒乖乖配合呢?
不得不說面對小小孩真的是一門藝術呀!
👉完整影片看這邊▶ https://youtu.be/0NBCUJxj-g0
👉訂閱『蒼藍鴿』頻道▶ https://goo.gl/Xtp7YW
👉延伸閱讀: 台灣最小早產兒 竟然是真的巴掌仙子!!
https://youtu.be/CGlcxmMb91Y
蒼 藍 極峰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這次的碎碎念跟大家分享兩個很有趣的主題。
第一,台灣的新生兒人數高峰約莫是每年的10-12月,其中究竟有什麼有趣又令人難以啟齒的原因呢?(笑)
第二,面對究極宇宙無敵愛哭的寶寶(用字到底多幼稚),醫師們在做身體檢查時到底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確保小嬰兒乖乖配合呢?
不得不說面對小小孩真的是一門藝術呀!
👉訂閱『蒼藍鴿』頻道▶ https://goo.gl/Xtp7YW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NBCUJxj-g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u4oToSpCakSch8MkJFBJkj_sNFg)
蒼 藍 極峰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Vlog系列-港澳行Part2出來啦]
這次的行程是香港必去的 #海洋公園
尖沙咀夜景「幻彩詠香江」
以及鼎鼎大名的中環!
究竟鴿會碰到什麼有趣的人事物呢?
#海洋公園真的很棒呀一天絕對玩不完
#本週六更新醫學專題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1DGwqxkeV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