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創新的定義】
這篇表面上是前天分享的「Think different」的微影評。
但其實是藉由「Think different」這個短片,來引出賈伯斯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對「創新」的看法。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分析吧。
-
不同凡想 / 許榮哲
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是號傳奇人物,他的人生如戲。
說誇張一點,賈伯斯簡直就是上帝依照「靶心人」公式,塑造出來的戲劇性人物。
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不是賈伯斯的生平,也不是他所創造出來的3C產品,而是他留下來的兩支微電影作品。
這兩支微電影正好出現在賈伯斯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轉折點,1984年和1997年,後來都成了經典之作。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其中一支:1997年,賈伯斯重返蘋果,接任臨時CEO之後,拍攝的微電影「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我們先用靶心人公式,來細部分解賈伯斯的一生。
※賈伯斯的「靶心人」人生
一、目標
賈伯斯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答案是「改變世界」。這個目標也太大了吧!正因為大,賈伯斯才足以成為傳奇。
二、阻礙
布斯的母親未婚生子,因此小賈伯斯一出生就過繼給養父養母。
賈伯斯的養父母是賣二手汽車的商人,他們一輩子沒上過大學,不像比爾蓋茨有個富爸爸、富媽媽。
學生時代的賈伯斯頭腦很好,但不擅長學習。大學才讀了六個月,就因為家裡窮而休學,一年半後正式退學。
三、努力
賈伯斯本身並不會開發電腦,但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功說服了他的朋友「史帝夫·沃茲尼亞克」,把他設計出來的電腦,拿出來賣。當年,電腦還不是商品。當賈伯斯的同儕還在大學裡讀死書,21歲的他已經在自家車庫,和史帝夫·沃茲尼亞克成立了蘋果公司。他們一起創造了世界上,最早商業化的個人電腦,它的名字叫Apple I。
四、結果
從Apple I到AppleⅡ,再AppleⅢ,基本上都不太成功,直到他們推出第一台麥金塔電腦,並從百事可樂挖角了約翰·史考力來擔任執行長,還模仿作家喬治·歐威爾的著作《一九八四》,做了一支電視廣告,名字就叫1984(這一年正好就是西元1984年),三箭齊發的結果,引起了很大的迴響。這時的賈伯斯終於來到人生的顛峰,不只在公司的影響力大增,還擔任了蘋果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好景不長,同一年年底,麥金塔電腦銷量下滑,再加上最初一起創業的夥伴史帝夫·沃茲尼亞克離開蘋果。賈伯斯因而被公司員工,以及董事會認定為是蘋果發展的障礙。就這樣,賈伯斯被逐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蘋果公司。
五、意外
賈伯斯離開蘋果十年後,蘋果的經營陷入了困境,市場佔有率從巔峰時期的16%,跌到慘不忍睹的4%。一年虧損10億美元,90天之內就會破產。
而另起爐灶的賈伯斯,不僅自己成立了電腦軟體公司,還從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手上收購了動畫工作室,也就是後來製作了「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名聞天下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年風水輪流轉」,把它套在蘋果和賈伯斯身上特別適用。正是這個奇妙的轉機,逼得蘋果高層必須拉下臉來,把賈伯斯請回去救火。
六、轉彎
就這樣,擔任臨時CEO的賈伯斯,一邊整頓公司內務,一邊試圖重建一個全新的蘋果公司。1997年,蘋果推出iMac,並搭配一支叫「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廣告,創新的設計和再加上不凡的理念,產品大賣,使蘋果電腦度過財政危機。隨後,蘋果趁勝追擊,推出大受歡迎的Mac OS X操作系統。賈伯斯全面翻紅,從臨時CEO,變成正式的CEO。
七、結局
關於結局,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人們永遠記得擔任CEO的賈伯斯,在蘋果的產品發表會上,侃侃而談,意氣風發的樣子。他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驚奇,從iPod,再到iPhone,最後是iPad,一個又一個劃時代的電子商品。
賈伯斯真的完成了他最初的目標──改變整個世界。
聽完賈伯斯的故事,你有沒有覺得好耳熟?
這根本就是好萊塢英雄片裡才會出現的情節嘛:從小被養父母收養的賈伯斯,長大後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趕出去,最後再回來拯救自己的公司。
賈伯斯的故事實在太戲劇化,又太勵志了,聽完他的故事,我想有很多人可能會直接手牽手,一起變果粉。
現在,我們把焦點拉回到1997年,微電影「不同凡想」誕生的時空背景。當年,賈伯斯已經離開蘋果13年,那一年的蘋果已經不再是賈伯斯草創之初,目標是「改變世界」的蘋果了。
所以賈伯斯拍攝微電影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要重新擦亮他最初的目標「改變世界」,於是他找來了十幾個曾經改變世界的名人來助陣。
短短一分鐘的廣告裡拼貼了十幾位各個領域的天才:
他們分別是愛因斯坦、鮑伯•迪倫、馬丁•路德、約翰•藍儂、愛迪生、拳王阿里、甘地、瑪莎•葛蘭姆、畢卡索……
隨著一個又一個天才的影像出現,背後有個聲音娓娓道來,那是賈伯斯的聲音:
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
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桀驁不馴,
他們惹是生非,
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不人云亦云,
他們不墨守成規,
他們也不安於現狀。
你可以稱讚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
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事物。
他們發明,他們想像,他們治癒,
他們探索,他們創造,他們啟迪,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
也許,他們必需要瘋狂。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麼?
你能靜靜坐著,就聽見美妙的歌曲麼?
你能凝視行星,就想到太空巡迴科學實驗麼?
我們為這些傢伙創造工具。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
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
伴隨著廣告最後一句「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所出現的影像,不是世人所熟悉的天才,而是一位平凡的小女孩。小女孩張開了緊閉的雙眼,彷彿預告下一位不同凡響的天才即將誕生。
這支微電影非常聰明的完成了一件大事,順便完成了一件小事:
一件大事:
這支微電影取名叫「Think different」,其實意有所指,因為當年蘋果的主要對手不是三星,而是IBM。
IBM的長期口號是「Think」,所以「Think Different」顯然是衝著IBM來的。當年IBM很大,蘋果很小(巿佔率只有4%),因此把自己塑造成巨人的對手,非常有效的拉抬了自己的聲勢。
一件小事:
把蘋果和改變世界的名人牢牢綁在一起,進而產生「制約效應」。日後,人們只要一聽到蘋果,就立刻浮現「改變世界」這個關鍵字。
這個效果太驚人了,從此蘋果升級成為神,而它的競爭對手,全都降級成了賤民。
賤民的產品是為了錢錢錢錢,而蘋果是為了改變世界而來,兩者的核心價值差太多了。
然而奇妙的是……隨著蘋果的壯大,IBM的式微,當年的大事,如今變成了小事,而小事變成了大事。
現在蘋果已經完全不在意IBM這個對手了;而「改變世界」不再是口號,而是蘋果體內永恆的基因。
喔,對了,再多說一點。
賈伯斯曾為「創新」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借用和聯結。
意思就是「創新=借用+連結」。
「不同凡想」這支微電影,正是「借用」了「十幾個改變世界的名人」,「連結」了蘋果的目標「改變世界」,進而完成了賈伯斯式的「創新」。
──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