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遭海嘯奪去家人的他_會堅決反對巨型堤防
「人為的建築終將被摧毀,上次海嘯摧毀了舊堤防,殘骸漂在海面就像味噌湯的豆腐,堤防有什麼用....」
311後,日本耗資百億美元,興建長達400公里,高14公尺的堤防,高牆隔絕了人類與海洋。海堤能為居民爭取時間逃生!但因高牆,居民看不到海洋的異常變化,水泥不斷注入,破壞了當地養殖牡蠣的傳統。海上長城,究竟是保護還是禁錮?
【日本海上長城】公視+線上看👉👉 https://reurl.cc/Gq83v (期限至6/21)
●與談來賓: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 蕭士俊/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系客座教授 陳亮全
#人命和自然何者重要?
#巨型堤防意見紛歧
#海堤能爭取逃生的時間
支持者認為海堤可以爭取逃生時間,
日本港灣機場技術研究所調查顯示,
堤防使海嘯第一道浪慢了6分鐘,
並使浪高從13點7公尺降到8公尺。
#海堤破壞海洋生態
#奪去漁民的生存空間
有許多人因為工程能夠提供工作機會,
反對者則認為造價8200億日圓(約台幣2143億元)
的「日本長城」海堤興建計畫,
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損害漁業,
且因多數居民將遷居高地,
保護作用有限。
更有人批評,
當局將興建水泥牆列為首要工作,
反而拖慢災區的重建。
資源有限,海堤高昂的造價
是否能夠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
捨棄了堤防,如何才是能夠安居樂業的家園?
本片從科學、防災、工程、災後重建
探討環境與建設的兩難困境。
▌日本建巨牆防堵海嘯 居民反應兩極
https://bit.ly/2WCM31e
▌萬里長城擋匈奴,日本巨牆防海嘯?
居民:很礙眼,像是活在監獄裡面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343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 +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桌球賽停播一次;重播周一凌晨1:00
萬里長城建造時間 在 吳亞馨Maggie Facebook 八卦
終於來了萬里長城,長城耗費了2千多年的時間建好,雖然目前大部分的石頭都是翻修過⋯但很難想像曾經那些辛苦的工人們怎麼在這綿綿山群裡一顆石頭一顆石頭的建造⋯太令人敬佩這七大奇蹟之一⋯
萬里長城建造時間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公元前 214年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徵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千里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裡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是大規模的徭役多數是出於當時的形勢所迫。
當時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須盡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因此須盡快建設道路。
由於多年的戰爭,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爭而年久失修;在統一後必須盡快恢復農業生產;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復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綿延萬里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官員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首先是在佈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長城的構成
長城的城牆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牆,一般平均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牆頂寬約四五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高一米餘,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關城
長城的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
烽火台
烽火台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種傳遞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傳遞頃刻千里。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十分迅速了。
關於烽火台的佈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佈置在高山險處或是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台都能相互望見,以便於看見和傳遞。烽火台在漢代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台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許多人以為修築長城是秦始皇開頭的,其實,早在戰國時期,這項浩大的工程即已開始。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各諸侯國都於險要據點興建單個的防禦城堡及用於傳遞軍情的烽火台等設施,隨後逐漸在邊境上修築城牆,把這些城堡等設施聯接起來,形成一套有機整體,以抵禦外敵的侵擾。楚國於公元前7世紀前後,最早開始這項工作,為防韓、魏而築起「方城」,以後各國紛紛效仿。如齊國為防楚、越而在泰沂山區築起齊長城;魏國為防秦國,沿洛水河城築起魏長城; 趙國為防齊、魏之敵,在漳水一帶築成趙長城。這些都被稱為戰國長城。
除此之外,有的諸侯國,燕、趙、魏國,為抵禦北面游牧民族(如東胡、匈奴)南下侵擾,在北方修築長城。隨著六國的相繼覆滅,這些長城也失去了它們原有的作用,只是仍能發揮著防止匈奴侵擾的重要作用。
秦國最早的一條長城,修建於秦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的「塹洛」,沿洛河修築,以防魏國之敵。秦惠文王更元元年(公元前324年)秦國又築洛河中游的長城,「築上郡塞」,這是防禦趙國的。秦昭襄王時,又在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防匈奴的侵擾。這段長城由東向北,起自臨洮,至今陝西安塞縣境時分為兩支:一支止於秦國上郡治所膚施附近;一支則到達於內蒙古托克託縣十二連城附近的黃河岸旁。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正在從事國內的各項改革,但北方匈奴貴族集團覬覦中原財富,經常南下侵擾,匈奴貴族趁著北方的燕國、趙國的衰落,一步步向中原侵犯,把黃河河套地區大片的土地奪了過去,給人民帶來了莫大的痛苦,同時對秦國的首都咸陽也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當時在群眾中就流傳著「亡秦者胡也」的說法,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秦王政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率兵30萬討伐匈奴,奪回河套以南地區。接著又奪回河套以北的陰山一帶的大片國土,重新設置九原郡。匈奴貴族的進犯雖然被趕走,但它的實力並未受到徹底的打擊,對秦國內地仍有很大的威脅,這就需要時刻防備匈奴人的再次進攻。於是秦始皇決定修築起一條新的長城。
秦王朝從民間徵發大批的民工,同時命令大將蒙括率士卒來修築長城。這條長城以六國時的秦、趙、燕國北部的原為防禦匈奴而修築的舊長城為基礎,修葺、增補,同時又建造不少新的城牆,將它們連接起來,使之屹立於秦王朝的北方。這條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沿廣闊的黃河流域,依峻峭的陰山山脈,行經內蒙古草原,蜿蜒曲折,全長約5000餘公里,前後共用9年時間,終於修築起這抵禦外敵的屏障。
2000多年來,總共有20多個王朝和諸侯國家修築長城,而且許多朝代修築的長城無論從長度、工程質量和工程規模上都可與秦朝長城匹比甚至超過秦長城。明朝統治者對長城的修築最為重視。這與當時北方蒙古各部經常縱兵騷擾中原地區有關係。明朝大規模修長城有三次。到1500年前後,明長城全部修完。西起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河北省東北部的山海關,經過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等省。它隨著山脈的曲折盤旋,綿延6300公里,形成中國北方崇山峻嶺上一道氣勢雄偉的城牆。這一馳名中外的萬里長城,表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萬里長城建造時間 在 萬里長城 的八卦
音樂:長城謠,鮑比達鋼琴演奏。 萬里長城 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後建成; ... ... <看更多>
萬里長城建造時間 在 萬里長城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長城 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