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心理學《我們都有小憂鬱》】
「憂鬱不會馬上痊癒,但可以慢慢變好。面對情緒低落,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治療師。」
「病情最嚴重時,連一根牙刷掉在地上,我都沒力氣撿起來。」
近二十年前,「憂鬱症」尚未為人熟知,心理學老師對滿座學生形容他罹患憂鬱症經過。當時仍是學生的我備感驚訝,小小一隻牙刷怎麼會撿不起來呢?何況心理學老師總是笑容滿面、幽默風趣,完全看不出歡樂外表下深受病魔折騰。
不幸地,後來我像金城武般略懂略懂~
研究所一年級上學期,我因病住院兩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先休學。現在看來,不過是人生中一個小坎站罷了~但那時的我陷入憂鬱情緒中,覺得自己停滯了、擱淺了,再也跟不上同儕腳步。從此胃口盡失,對閱讀、看電影、打電動等嗜好提不起興趣,甚至開始失眠。
後來是如何痊癒呢?首先,我提起勇氣至某澎湖某醫院就醫,剛掛完號,便有位好奇歐巴桑尾隨我,起初還拿報紙遮遮掩掩(以為自己是間諜柳!),後來直接詢問:「妳是神經病嗎?妳哪裡有病表演給我看看?」害我氣到病也不看了,狂奔至停車場,站在陽光燦爛的水泥地上大喊:「我不是神經病!!」這病莫名就好了一半;再者,我復學了,憂鬱情緒不藥而癒。
可是一般人沒我這麼狗屎運,在同學、朋友、網友中,「憂鬱症」儼然成為一種比感冒更猖狂之病症,時常有人傾訴:「我希望今天睡去就不要醒來」、「罹患憂鬱症後已數年無法工作,同學都往前進,唯有我原地踏步。」
《我們都有小憂鬱》的作者Hossy同為憂鬱症病友,固定服藥與諮商的他,發現吃藥會好轉,然恢復程度有限。故以神農嘗百草之精神,嘗試了33種紓解情緒的方法,以各種學術資料支持論點,仔細評等「效果」、「難易度」、「推薦度」及「優缺點」。並以「效果」和「難易度」為坐標軸,將這些方法一一歸類至「療癒象限圖」。
「療癒象限圖」被分為:「困難卻效果好」、「簡單又效果好」、「簡單卻效果較差」和「困難又效果較差」四種抗憂鬱方法。
以「困難卻效果好」的抗憂鬱方法為例,作者建議「改善扭曲認知」,凡事勿二分化思考,只要稍有差錯,即認定自己徹底失敗。以自身為例,年輕的我認為休學就是人生輸家……事實上,人生中的考驗還多的勒(抖腳點菸),況且復學後除了原本的朋友,我還結交了許多值得一生交往之好友,沒有輸,反而贏了不是嗎?
而「簡單卻效果較差」的方法則如:逛FB和IG、花錢購物等等。個人確實不太建議身心狀況差的朋友流連網路,究因網路大多彰顯人生贏家、炫耀性那面,看了會產生比較心理,讓心情更糟糕(換個角度想,誰會把悲慘不幸的真實面流露給他人看呢?),不如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
閱畢本書後,私以為其優點在於幫助憂鬱症患者探索個人偏好,找出適合緩解症狀之有效方法。透過作者自身經驗,盡量避免嘗試一開始就得消耗大量能量,卻得不到回報之事項;轉從目前狀態稍稍努力便能達到的事情做起,更有成就感與動力。
且不同人體驗相同方法會產生相異感想,譬如書中提及「簡單又效果好」的抗憂鬱方法之一是睡覺,我卻認為睡太多一事無成、浪費時間(那是妳真的睡太多好嗎!?),所以不妨嘗試各種自癒法後,製作專屬於自己的療癒象限圖,你將更瞭解自我。(別忘了還是要持續看醫生和心理諮商啊~)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我們都有小憂鬱:運用療鬱象限圖的33種情緒解方,化解莫名的疲憊和心情鬱悶》,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當你心情不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紓解情緒?
例如:『《我們都有小憂鬱》:我喜歡洗澡,洗完就覺得神清氣爽。』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12/12(四)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12/13(五)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我們都有小憂鬱 #運用療鬱象限圖的33種情緒解方 #化解莫名的疲憊和心情鬱悶 #うつを治す努力をしてきたので #効果と難易度でマッピングしてみた #Hossy #ほっしー #時報 #日本Twitter轉推2萬4千次 #按讚高達4萬次 #憂鬱症 #療鬱象限圖 #突破低潮
★博客來:http://bit.ly/352FpRW
★時報:http://bit.ly/2DXr5OM
★誠品:http://bit.ly/2P3C1Rh
★金石堂:http://bit.ly/2Ryl0jR
★讀冊:http://bit.ly/2RzjrSB
莫桑石缺點 在 林柏宏 Facebook 八卦
這位可愛的旅伴,認識一天我們同桌吃飯,認識兩天我們可以分享食物共用餐具,認識三天我們距離不到十公尺背對背野放。
很開心我們一組人都完成了這段見行,大家都不容易,也在七天內更新、進步了!
感謝每次和妳聊天妳都會發現每個人身上最迷人的地方,愛你❤️
都快2個禮拜,整個人還沒從”國王小徑”抽離,不只是身體的痛,整顆心有如被徹底挖空,又填滿了一樣。
左腳趾水泡裡還殘留著濃濃的血,變形腫脹的右腳踝,仍麻麻的10隻腳趾尖,鎖骨因緊繫背包肩帶造成的紅腫疼痛,兩側髖骨為了hold住登山包被勒的瘀青,雙手指尖皮膚龜裂,不停地脫皮...
這些身體的不適,多半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逝,但烙印在心理的卻是很深的印記,走在台北街頭,常常突然一個畫面閃過,鼻子還是會酸酸的。
這不是一場秀,它沒有華麗舞台,歡樂劇情,別想沿途打卡拍美美的照,七天沒有浴室,無法洗澡洗頭,戶外大小便必須自行挖坑掩埋,雖然每兩天會經過一處公共糞屋,但相信我,裡面的味道會讓你根本排不出來。
從踏出的第一步起,就要有萬全的心理準備,除非你的身體受到嚴重意外,需要直升機救援送離現場,否則你必須靠自己走完全程。你的隊友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你的小幫手,他們有各自的問題要解決,還有可能需要你協助,因此在這趟旅途中,你絕對是一個人,請務必照顧好自己。
我的團隊有14位成員,年齡約26到40歲(還有我這個50的),從電影導演、金馬獎得主、藝術總監、創業家、企業管理階層、名模、鐵人三項運動員、體適能教練、閱讀空間經營者、咖啡達人等。配置2位優秀專業嚮導,31歲的Fred(Nols/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成員)以及33歲的Kristin(山徑越野長跑高手),一位領軍一位壓底,確認團員們都跟上速度,軍事化控管,不浪費時間,有效率的前進,一小時維持在3-4公里,依地勢險峻調整,每小時休息10分鐘,期間可以脫下重重的登山靴、厚厚的羊毛襪,讓腳ㄚ休息呼吸。
我喜歡走在嚮導後方,不僅可以聊天,讓心情放鬆,還能觀摩他們的步伐,如何在眾多大小不一的尖端石塊間,找到有利於腳底棲息的平面,穩穩地抬起,再輕輕放下。
出發前,主辦單位就告知一切從簡,所有衣物帶一套身上穿一套,當然,假使你想多換幾套,也沒有人會阻止,不過就是得自己扛。
背包負荷的重量不超過個人體重1/3,以我50公斤左右估算14-16公斤(最終13公斤)背包裡最重的就是帳篷、營釘、睡袋、床墊,而這些也佔了絕大部分空間。出發前在營地預先領取的乾燥糧食包,一天三包,每兩天補給一次(口味有17-8種,我最喜歡牛肉洋芋泥、甜酸豬、檸檬雞、義大利麵,聽說咖哩也是美味到不行)以及烹飪的瓦斯罐、鍋子、2個耐100度高溫水壺(另外準備一個保溫壺,在零度的夜晚,喝到一口熱騰騰的開水,絕對是幸福)。
行經中耗費大量體力,身體需要不停補充水分,沿途每每經過溪邊,我們都直接取溪水飲用,甘甜解渴,冰涼好喝。順便裝滿水壺水袋,儲備接下來一整天需求的水量(每餐烹飪料理包需要大量熱水,每晚睡前水壺裝滿熱開水,再套上穿了一整天潮濕到不行又沾滿泥巴的毛襪,是野外最有效的烘乾方式)。
這是一場無極限的極限旅程,再艱難也沒有人會幫你,再落魄也沒人在乎你,就算攜伴同行,對方能為你分擔背包重擔,但行進時也是自己一個人,那種孤寂無助每分每秒在上演,你必須接受這一切,無論遇到什麼狀況,咬著牙都要撐過去。
每天步行8-10小時,沿著山林曠野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在像前人致敬,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身處這麼美的國度,我們要更加尊重與疼惜這片土地。不製造垃圾,不浪費資源,任何食物落地,當下立即撿起來吃下去(絕對不誇張),一張薄薄衛生紙可以擦嘴擦手擦鍋碗勺子,徹底用到淋漓盡致,一只鍋子煮水煮湯做飯,還能喝水漱口,生活需求變的很簡單,慾望指數降到最低,所有垃圾都集中在一只袋子裡,家當全背在身上。
七天健行110公里,從Nikkaluokta出發,第一天的15公里走的異常興奮,沿途每一個景象彷彿國家地理頻道才會出現的畫面,走到哪都迫不及待拿出手機拍照,深怕漏掉什麼。第二天我們直接挑戰21公里,更是讓人信心大增,還記得當時嚮導說,團隊進度超前,直逼專業的五天團,大家真的都沒在怕,當然也忽略了身體的痛,我的好勝心推著我卯足勁地狂走,連著兩天搶先在隊伍最前方,走到右腳踝瘀青變形,腫的跟小饅頭一樣,一碰到鞋子邊緣就痛到不行,第三天在嚮導建議下,穿了兩雙襪子保護腳,避免持續摩擦造成更大傷害,也藉此減緩步行速度。
13公里在又濕又冷的雨中度過,走到幾近垂頭喪氣,還好抵達check point時,有溫暖的”自助”桑拿小木屋迎接(“自助”顧名思義就是所需的水,必須自己提著水桶去溪邊取),原本很排斥在眾人面前裸露的我,已顧不了什麼顏面,脫了衣服沖完身、直奔蒸汽室,把全身每個毛細孔的汗水逼出來,疲憊的身軀徹底放鬆,藉此呵護一下自己的小心靈,也為隔天更大的挑戰準備(我生平第一次的桑拿就獻給了Salka/瑞典)。
第四天18公里,我們來到Tjaktjapasset ,堪稱國王小徑最艱難的一段,全程45度陡坡垂直而上,如同翻過一面與身體平行的牆,登頂前望著它筆直豎立在眼前,團員們都驚呼讚嘆!我們知道它的困難度,但我們不害怕,因為有著相同的信念,於是大夥一個接著一個、一步一步往上爬,每一個轉彎處,每一塊跨過的大石階,每個人用盡全力的喘息聲,每一次遇到顛坡的叮嚀,一個帶著一個,就這樣我們共同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登上了海拔1140高峰。
這裡的氣候變化莫測,前一秒大太陽曬到全身冒汗,下一分鐘很可能暴風雨來襲、急速降溫,行進中我們的穿著必須隨時做調整,不能太熱也不能著涼。風大了,頭巾、擋風夾克即刻登場,雨來了,趕緊拿出雨衣、防雨褲、防水手套,還要為登山包扣上防水套,避免裡面的帳篷、睡袋淋濕,而我們也被訓練到團隊更衣整裝的速度一致,不耽誤每一次的10分鐘break time時段。
每晚睡前我會把所有的保暖衣裹在身上,頭戴至少三層帽子,胸前抱著兩瓶套好襪子的熱水壺,再鑽進睡袋裡,拉鍊一路拉到頂。前三晚輾轉難眠,一會兒被凍到手沒知覺、一會兒被爆雨打在帳篷上的霹靂啪啦聲驚醒,害怕整個帳篷連風帶雨被吹走。
第四晚是我第一次熟睡到做夢的一夜,隔天起床發自內心歡喜,我知道自己已經融入在這裡,一旦心的這關過了,身處環境再惡劣、遇到的挫折再艱難都顯得微不足道,專注“走完”就對了。
於是,帳篷成為了我的家,而不是臨時棲息地,背包是我身體的一部分,而非累贅,登山杖如一位智者,指引著遠方的去向,我認真毛起來紮營、搭帳篷、拉繩索、搬石頭,我細細品嚐原本吃起來像碎紙般的料理包,每晚顫抖地坐在瓦斯爐邊不停燒水倒水變得好療癒,全身淋濕步行雨中成為了一種享受,並學會與身上的傷痛共存,七天無法對外通訊,團隊是我最強的後盾,也是心靈最深處的依靠。
不為任何目的而來,就不會有期待、不刻意找答案,反而有一堆想法湧進,如回音般在耳邊迴盪,像是在提醒些什麼,於是我開始傾聽,是自己對自己說過最誠實的話...
我說:怎麼可以這麼自私,為了圓自己的夢來到這,把媽媽一個人留在家裡。
我說:曲家瑞很自大,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他人的協助總視為理所當然,完全忽略每個人的感受與存在。
我更不是一個好情人,感情上犯過的錯誤與逃避,連一句對不起都沒有說,不值得那些對我好的人。
過去的我一直倡導把自己的與眾不同拿出來,發揮到極致,而忽略了一個人的”缺點”,現在我要把這些缺陷找回來,正視自己的不完美,看見它的珍貴與價值。
我還對自己說:凡事平常心,不要什麼都搶第一,學習與平凡共存,才活得真真切切。而什麼是平凡?什麼又是不凡?我一生追求的不凡,在 Fjallraven Classic 遇見的隊友,他們的人生故事才真的精彩豐富,來到這兒的目標也都很明確。反觀我,從第一天踏出第一步起,髒話就沒離口,遇到狀況就"Fuck"天南地北、幹東幹西、踢石頭跺腳,感謝大家對我的包容,陪伴我面對挫折,讓我領悟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氣。
大自然是一面鏡子,它讓你看見最美與最醜陋的自己,140小時翻山越嶺,展現出過人體力與堅強意志,也揭開了最不堪的模樣。過程中,我不斷與自己抗衡,往往突破了身體的障礙,卻過不了心裡那一關,這一來一往都是糾結。
征服了高峰,接下來是一連串的極速下坡,由於雨下個不停,走起來步步驚心,雙腳不是陷進爛泥巴,就是浸泡在湍急溪水中,一個不小心還可能失足滑落。為了舒緩緊張情緒,我們開始邊走邊唱,阿妹王菲Jolin魏如萱江蕙張學友那英孫燕姿田馥甄蔡琴陳淑樺ELVA蔡健雅陶晶瑩陳奕迅五月天SHE林俊傑林宥嘉陶喆蕭敬騰張雨生張洪量范曉萱范瑋琪林憶蓮陳小霞蕭煌奇辛曉琪黃小楨何欣穗哥哥與妹妹...等等。你一句我一句,歌聲此起彼落,音符把我們串連在一起,歌詞帶著我們回味,第五天的14公里就這樣一首接著一首唱完了。
沿途遇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大部分和我們一樣由嚮導領軍的10幾人團,也有三五成群自由行,我遇到兩位德國戶外掛的女生,全副武裝,拿著一張地圖就啟程了,還有兩個羅馬尼亞女孩,完全沒料到天候狀況,沿途爭執不斷,但因為共同的目標,就算全身濕透鞋子泡水,依然樂在其中。學生們趕在開學前由老師領軍來健行,老先生老太太相互扶持慢慢行,不少人牽著毛茸茸的愛犬悠閒走,年輕夫妻背著小寶寶的畫面最溫馨感人,還有很多人走著走著來到一處河邊,隨性就停下來搭起帳篷。
而我的團隊,是最不同凡響的,我們默契絕佳、尊重彼此,速度慢的走前面,維持一致的步伐節奏,大家還參與了一對新人(Agnes*Chris)的婚紗拍攝(由天余導演掌鏡,柏宏熱心指導動作,藝術總監國禎現場採了小草編織成新娘頭冠,我當然就躲在旁邊偷偷地哭)。途中誰說餓了,一定有人主動拿出各種口糧分享,遇到危機狀況必立即提醒,假使身體不適,也有人協助按摩推拿,行進中無論向前看or回頭看,隊伍永遠成一直線,象徵大家的心緊緊繫在一起,相互守候、不曾分離。
不知不覺來到了第六天,也是旅程的最後一晚,結束了13公里健行,在Kieron營區生起火,圍成一圈烹煮晚餐。之前由於天候狀況,只能各自待在帳篷內用餐,因此這一晚對我們意義深遠,如同回家吃團圓飯凝聚在一起,每一口都特別美味飽足。飯後我拿出看家本領-看圖說畫,讓每個人畫一幅圖,再分析他/她的人格特質及愛情工作運勢,大家都聽的不亦樂乎,結束後,還被2位團員欽點進帳篷繼續剖析(曲老師應該算的蠻準吧!)。
這麼多天下來,團員們的身體陸續出現很多狀況,有人七天沒大便,有人高燒不退,更別說腳底水泡、破皮、足底筋膜炎、全身上下傷的傷痛的痛,對照出發前陽光燦爛笑容,此時此刻的憔悴模樣,伴隨著整張浮腫的臉,每個人都來到一個身心俱疲快要崩壞的臨界點。最後一天的16公里,完全靠著意志力在支撐,就算走到絕望,也還是要走下去。
步行了5小時,來到此行最耐人尋味的一站,一處山邊,地上一顆不起眼的石頭刻著這樣一句話:「The longest journey is the journey within」,天啊!不就是我們來到這裡要思考的嗎?大家圍著這顆石頭,瞬間像悟出了什麼又停了好幾秒,每個人試著翻譯,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段話,翻山越嶺克服萬難終於走到最後一天,以爲完成110公里的挑戰就征服了一切,殊不知「最漫長的旅程是面對自我的獨白」。感恩我們都沒放棄,才能夠親眼見證,為此行下了最好的註解,2小時後團隊抵達終點站Abisko。
無論你是為什麼而來
絕對比想像還要艱難
假使為了逃避現實的不如意
這肯定比現實還要殘酷惡劣
每小時都在上演意志力被擊垮的戲碼
每一秒都在決定下一步要怎麼踏出去
如果你為了某件事來尋求答案
在這裡叫天天不應
每天累到連好好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那還有時間找答案
但我還是要向...
延綿不絕的山脈致敬
我願為河川祈禱
親吻每一株野花小草
擁抱一望無際的遼闊曠野
我要靜靜聆聽大地的喘息
凝視遠方壯麗的瀑布
等待下一次彩虹的降臨
讓靈魂隨著空氣流動
心跟著風一起飄盪
就算人已經回到台北
那雙沾滿泥巴的登山靴
依然逆著風在雨中前行
20180904 4:33pm 曲家瑞
每一個孤寂的靈魂,同一個終點的旅程
感謝我的團隊:小夫、天余、柏宏、國禎、Spencer、Nicole、James、Mico、Agnes、Chao Chao、Chris、Ken、Max 、 Kristin、Fred
必須經歷身體的傷痛
再面對心裡的孤獨
才能看見純凈的自己
#它會一直在我心裡
#推動我向前的力量
#第一次離絕望這麼近
#把自己的平凡找回來
#等你走完再告訴我你的故事
#7天110公里142小時21分19秒完賽
#期待明年再戰一輪
#fjallraven
#fjallravenclassic
#跟我一起逆著風在雨中前行
莫桑石缺點 在 DJ 芳翎 Facebook 八卦
【06/23 星期二 絕對音樂】
「『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
人生,一半是披荊斬棘,一半是急流勇退。
水火本不相融,但造字者 卻巧妙的將二者融會貫通在一起,
揭示了『淡』的真味:剛柔並濟…」
SO~~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的『進』,也不是一味的『退』,
而是順其自然,一切隨緣。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被自卑拖垮?那就去認識真正的『自己』吧…》
沒有人不自卑。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把自卑太當回事。
恰如其分的自卑,是一定要的啊。
我認識這麼多以表演為工作的人,他們當中比較被認可的,幸運地得到了「明星」的頭銜,再誇張一點,他們會被稱為「女神」「男神」。起碼我認識的十幾位「女神」「男神」,沒有一個不自卑。
但他們沒有把「自卑」當成一塊揹不動的石頭,他們不介意開自己的玩笑,讓別人清楚地知道,他們自卑的點在哪裡。當然,我相信他們也深藏了一些嚴重自卑的事,是沒辦法拿來開玩笑的。那是他們的地雷,踩到會爆炸。
但即使是藏在他們口袋裡的那些自卑,也沒有沉重到拖住他們無法起飛,反而可能促使他們更用力的展現自己。那些石頭,一定曾經很重,重到小時候的他們,被拖到舉步維艱。但隨著自己長高長大,相對的,那些口袋裡的石頭,就不那麼重了。
關鍵在於:我們要長大,而不是讓那些藏在口袋裡的石頭,越長越大。
我有個朋友,是位明星,也被某些人稱為女神什麼的。她確實很漂亮,但跟任何漂亮或不漂亮的人一樣,她也永遠有煩惱。
「我跟他分手了。」她說。
我一邊品嘗著我的大蒜披薩餅,一邊覺得西方食物不太冒煙這件事,實在是缺憾。此刻有人要講分手的故事,那麼桌上的食物就一定要冒煙啊,那就是人間的煙火滄桑啊。
「我以為他對你很好。」我說。
「我跟他在一起,壓力好大。」她說。「他所有朋友學歷都好高,不是紐約這個大學的博士,就是倫敦那個大學的碩士⋯⋯。」
「你是跟他交往,又不是跟他那些朋友交往。」我說。
「⋯⋯其實我以前也好想出去念書⋯⋯。」她說。
「你現在很好啊,想念書,將來再找時間出去念就行了吧。」
「⋯⋯他媽媽,也瞧不起我。」她說。「他們那種家庭,覺得我們這種表演的工作,很丟臉。」
「嗯嗯,聽起來也就是個人云亦云的太太。你跟他媽媽就互相看不順眼吧,又怎麼樣呢?」
「行不通的,時間久了,他一定會被他媽媽和那些朋友影響的。⋯⋯唉,長大了,很難單純的談戀愛了,對不對?」
「你如果加入別入已經玩到一半的遊戲,當然就要照別人的規矩。但你也可以開始一盤你自己的遊戲啊。戀愛,本來就是一次開始的機會吧。」
在交往中感到自卑,當然很辛苦。
感到自卑時,不要只檢討自身的條件,而不檢討別人評鑑你的標準。如果你只顧著檢討自身的條件,那是檢討不完的。因為只要評鑑的標準有問題,再怎麼好的人,也永遠不夠好。
那個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標準,到底是誰訂的?
恐怕就是我們自己訂的。
我們從小不斷被鼓勵要有夢想,要向偉人看齊,要嚮往一個精采的人生。這些種籽埋在我們的心裡,如人所願的話,會養成一個有意志力的上進者,但也免不了,會同時在這個上進者的心裡,樹立一個再怎麼用力伸手,也永遠搆不著的完美標準。
這個從小懸掛我們腦中的完美標準,成為我們一輩子想要做到的「理想的我」。只要跟這個「理想的我」一對照,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各種不夠好:不夠高、不夠會賺錢、對人不夠熱絡,皮膚不夠白,生的孩子不夠傑出,名片上的頭銜不夠響亮⋯⋯沒完沒了。
我們就是不會滿足。
人類能生存到現在,靠的就是「不滿足」,能弄到多少吃的,就盡量弄到,能控制多少土地,就盡量控制。其他動物當然也會盡量的吃、盡量繁殖。只是人類的花樣多,除了吃與繁殖之外,我們還給自己找了很多任務,每項任務我們都不會感到滿足,所以人類遠比動物更上進,也遠比動物更自卑。
從小藏在腦中的那個「理想的我」,如果迫使我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那我們就會同時收到鞭策與自責,鞭策使我們一直努力,自責則終於演化為自卑。怎麼樣?我們是不是簡直想逼死自己?不但要努力,還被設定為不能誇獎自己、不能認可自己。
看著在圓輪裡不斷跑、沒完沒了的跑著的松鼠,我們會忍不住發噱,直到我們領悟:我們是在看自己。
在關於自卑的故事當中,我最不買帳的一個故事,是安徒生童話的《醜小鴨》。醜小鴨從小生活在鴨同伴中,因為和其他小鴨長相不同,而受到排擠。醜小鴨去流浪,也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受到排擠,故事結尾,醜小鴨遇到一群天鵝,卻不但沒遭受排擠,反而受到歡迎,因為醜小鴨其實根本就是一隻天鵝!
呃,第一,長大並不會使一隻鴨自動變成鵝,不會使燒鴨變成燒鵝,也不會使醜小鴨變成大天鵝。醜小鴨長大,只會成為醜大鴨。第二,如果故事是一隻小鴨,從小長在天鵝群裡而受到排擠,後來終於回到鴨群得到接納,這樣起碼有「我不是異類,我只是從小沒對到組織」的寓意。
但由小鴨長大才「發現」自己是天鵝,這純屬運氣好、背景硬、血統強。這故事安慰不了人。
快被自卑拖垮的人,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把「理想的我」這四個字,去掉一半,它只是「理想」,不是「我」。然後,把真的「我」組裝齊全—主要是把「我的缺點」都組裝進來。真的「我」就跟炸雞是一樣有優點也必有缺點的,要又香又脆,那就一定同時有這麼多脂肪;要享受小狗的可愛,那也就要準備好塑膠袋親手撿小狗拉的屎。
我們是完整的人,不是超級市場裡去了骨的肉片,我們有優點也有缺點,而且很可能缺點遠多過優點。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不是高科技中心研發出來完成特定任務的機器人。
我們來活這一遭,是來感受生命,不是被派來參加奧運或月入四十萬的。如果我們在感受生命的同時,發現參加奧運或月入四十萬,能令我們更強烈的感受生命,那我們就往這樣的方向努力。但如果吸引我們的,不是奧運金牌、不是四十萬月薪,而是把別人打扮漂亮、或是想辦法把海水變成可飲的淡水,那我們就往那樣的方向努力。
我們腦中的那個「理想的我」,天曉得是小時候哪部動畫、或是哪個長輩,無意中塞進我們腦子裡的。那很可能是「異物」,會引起身體排斥的。
面對這樣莫名寄居體內的異物,不去檢討它,反而以它為標準,檢討我們自己,這當然不是「愛自己」,也不是「做自己」。這叫「接案子」「出任務」,它是合約上的甲方,我們是乙方。完成不了的話要不要賠款還是切腹?
也許有人擔心,萬一拋開了腦中這個「理想」,而真的「我」,卻只想終日躺在床上追劇吃零食,難道也可以嗎?唔,這不關我的事。我既沒資格,也沒興趣評斷別人感受生命的方式。只要那人的方式不傷害別人,那我就與那人相安無事。
如果躺床上追劇吃零食,能夠深刻的感受到生命,或者,是那人盡力判斷之後,為自己決定的感受生命的方式,就沒道理逼迫那人去賺四十萬月薪、或研究海水變淡水啊。
如果躺床上追劇吃零食,是那人某階段的生活方式,那人這樣活到四十五歲,忽然接收到所追之劇、所吃之食、或所臥之床的啟發,而一躍下床寫出了空前出色的劇本、或是調配出空前美味的零食,或者構想出空前舒適的床墊⋯⋯誰知道呢?
誰知道那個人會不會四十四歲就死了,於是那人是否四十五歲會躍下床,永遠沒人能推斷。或者,那人要八十歲才一躍下床,人稱本世紀的姜子牙,又有誰會知道呢?
反正,感受生命的方式,沒有標準範本。如果你以為有標準的範本,那是誤會。
既然沒有標準範本,就不那麼容易自卑了。我們還是可以常常自我檢討,但那是根據自己的目標,而檢討我們的活法,檢討那是不是我們能替自己選出的、最能感受生命的活法。那是以「做自己」為標準,而不是以「完美理想」為標準的自我檢討。基於這樣的檢討,而產生的不滿,是有方向的不滿,而不再是莫名的自卑了。
我的女神級明星朋友,如果為了感受生命,而覺得沒有出去求學,是一個缺憾,她就會為了「做自己」,去彌補這個缺憾,但不是因為不相干的人,用他們設定的評鑑標準來壓迫,而感受到自卑。
自卑,是「做自己」的絆腳石,別再把這石頭放在自己的口袋裡了。醜大鴨自有醜大鴨的生命感受,不必得到天鵝們的了解或認同。
感受生命的方式,沒有標準範本,也不需要別人認同。
作者:蔡康永
(文章來源: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7140?ref=fb)
***************************
莫桑石缺點 在 莫桑石缺點-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八卦
找莫桑石缺點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莫桑鑽dcard,莫桑石缺點,莫桑石一克拉多少錢相關資訊,找莫桑石缺點就在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 <看更多>
莫桑石缺點 在 莫桑石與擬真鑽、高碳鑽的區別-伊莎貝拉珠寶精品館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伊莎貝拉珠寶精品館官方網站:https://isa-bella.com/LINE官方帳號:@isbl. ... <看更多>
莫桑石缺點 在 Fw: [新聞] 莫彩曦賣「求婚鑽戒」!當鋪一驗:假的- 看板YOLO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RQL5f6 ]
作者: FallRed (☆╮落紅a圓仔╭㊣)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莫彩曦賣「求婚鑽戒」!當鋪一驗:假的
時間: Wed Apr 7 20:27:47 2021
剛好小弟有朋友是從事珠寶業
朋友本身也做珠寶鑑定 並開設一間小公司
身邊許多人剛好最近才求婚 於是我也稍微研究起鑽石
以下是我朋友給我的一些意見 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
如果有問題 可以下面推文或是站內信
盡量可以解答 為了避免廣告 哪間公司當然不會說
1. 實驗室培育的鑽石是不是"假鑽石"?
Hailey 與 Adam影片中提到的合成鑽石(人工鑽石),其實是指科學家們在實驗室培育出來
鑽石,其組成元素、物理、化學與光學特性均與天然鑽石相同,所以無法單純利用肉眼、
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來分辨。
那他是不是"假鑽石呢"?
我認為只要不是詐欺,就沒有真假的問題了!
影片中提到他們是用10萬元購入得,考量金工與配鑽,並且當舖員工說如果是天然的話大
概有25萬,我想中間主石有一克拉並且不差,這價格是合理的,重點在於銷售員是否有告
知這顆鑽石的來源。
舉個例子大家會更清楚,今天你到一家海鮮餐廳,點了一條野生石斑,結果店家給了你養
殖石斑,那這就是假的,是一個欺騙行為。如果店家事先說明提供的是養殖石斑,你也可
以接受,這就不存在真假的問題了。實驗室培育的鑽石也是一樣,產品本身沒有問題,有
問題的往往是魚目混珠去進行欺騙的人。
在2018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更修訂了珠寶行業指南手冊,文中提到:
實驗室培育的鑽石與天然鑽石具有相同的光學、物理與化學特性,都是鑽石。鑽石這個詞
不再專指天然開採的鑽石,因為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實驗室培育出很好的鑽
石。
所以現在說"鑽石",其實是較廣義的說法,我會建議一般消費者或是業者,在購買或銷售
鑽石時,都要講清楚是天然鑽石或實驗室培育的鑽石,避免未來有糾紛。在今年2021的新
版本珠寶行業指南,FTC也是這樣建議的,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ecfr.gov/cgi-bin/text-idx?SID=e74d22268b1ca1ee8974514f8a940f87&mc=true&node=pt16.1.23&rgn=div5#se16.1.23_112
以我們公司官網為例,我們在所有產品頁都會註明我們銷售的產品都是來自實驗室培育,
並且每一顆鑽石都附上15~30放大倍率的影片讓客戶去了解到底買到什麼東西。
2. 摩星鑽與蘇聯鑽也是鑽石嗎?
先來正名一下,實驗室培育的鑽石現在有很多名稱:
培育鑽石=未來鑽石=實驗室鑽石=科技鑽石=人工鑽石=合成鑽石=環保鑽石≠摩星鑽
≠蘇聯鑽。
前七個都是在說同一個產品,都是鑽石,但生長環境是在實驗室而非自然界。倒數兩個是
長的跟鑽石很像,但本質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天然鑽石vs實驗室培育的鑽石:
都是碳元素組成的晶體,一切光學,物理和化學特性均相同,硬度10,色散0.044,折射
率2.417,比重3.52。
摩星鑽:
正式名稱叫合成碳矽石(Moissanite),俗稱美國鑽或莫桑石,常帶有微藍或微黃色,硬度
9.25,由於硬度稍低,刻面之間的棱線較為圓鈍,同時有著特殊雙折光線現象(圖中可見
重影)。
蘇聯鑽:
常有人稱其為鋯石,這是一個常見的誤稱,正確名稱應該叫做二氧化鋯石 (CZ),硬度8.5
,硬度較低導致刻面間棱線圓鈍,可能含有未溶化的二氧化鋯粉末與氣泡狀內含物,常見
於平價飾品上。
3. 該怎麼鑑定實驗室培育的鑽石?
目前最可靠的方式還是用超短波紫外線去顯微觀測鑽石生長pattern,只是台灣有這樣設
備的鑑定所,我大概每一間都叫得出名字,不是自己土炮做出來的,就是花重金買來的,
普通鑑定所或當鋪根本無力負擔,也不符合成本,更別說當舖或珠寶店會去配置這樣的設
備。
影片中我大概看到了兩台機器:GLIS3000 & GIA 的ID100,這已經很值得嘉獎了,比起很
多小鑑定所的設備都好了,購入也大概都需要10來萬。前者是在透過螢光與磷光協助分辨
,雖然還有一些盲點,但也算是中價位的主流方法,後面白色機器就是GIA主打的ID100,
一直Refer是代表需要進一步確定,因為機器無法直接確定,受測品也還有機率是天然鑽
石,但考慮到Adam購買到的價位,我想也應該不用測了。
4. 回文中有人提到的HPHT與CVD是什麼?
這是目前主流的兩種鑽石培育方法:
高溫高壓法(HPHT)
早在1954年,科學家們就想到模擬自然界中天然鑽石生長的環境,在大型機器中給予極高
的溫度與壓力的環境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HPHT),成功的在實驗室
中創造出第一顆鑽石。主要有以下3種設備能模擬天然鑽石形成的環境:六方壓機(Cubic
Press)、兩段式分球壓機(BARS)和壓帶機(Belt Press)。
現今,我們一般給予1300-1600 °C 溫度與 870000 lbf/in2 壓力將純碳熔化後,匯集至
鑽石晶種上冷卻沉澱。由於機器的結構,大小與生長的工藝限制,用HPHT方式培育大顆鑽
石是不容易的,所以大多用於生產小顆的鑽石。鑽石顏色的品質多數可以達到D~F無色,
除了少部分技術尚未克服的實驗室會有H以下的顏色;淨度方面多是VS~SI等級,生長速度
越慢淨度越高,反之亦然。以下圖片是HPHT原石型態:
化學蒸氣沉澱法(CVD)
1960年,為了改善 HPHT 生產方式的缺點,科學家又發明了化學蒸氣沉澱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這個方式是用一顆鑽石當種子,放入真空環境並去除一切雜質
,將環境加熱至800-1200 ℃,注入高溫的甲烷和氫氣,利用微波的方式進而釋放甲烷中
的碳原子。這些碳會慢慢的沉積在我們放入的鑽石種子上,並複製種子的結構緩慢生長。
CVD鑽石的顏色主要是 F~H,真空中的雜質去除的越乾淨,顏色就越好,這也是所有實驗
室現今努力的目標;淨度方面大多勝過HPHT鑽石,多落在VVS~VS。以下圖片是CVD原石型
態:
5. 有GIA證書就是天然鑽石嗎?
No!大多數鑑定所都是同時鑑定天然與實驗培育的鑽石的,GIA也不例外。LGDR 就是
GIA 於2020年末推出的培育鑽石新版鑑定書,該證書目前僅有數位版本,可透過掃描
QR code 至 GIA 官網獲得該顆鑽石詳細資訊,鑑定書如下,4C分級條件皆與天然鑽石相
同,官方連結在這:https://www.gia.edu/gem-lab-service/laboratory-grown-diamond
圖片如下:
6. 實驗室培育的鑽石保值嗎?
這個問題我天天被問,先不論Hailey最後提到的情感無價,我們就用天然鑽石跟實驗室培
育的鑽石做回收比較。以台灣正常該有的行情,只要你的實驗室培育鑽石不是買得特別貴
,現在幾乎都是這樣:
回收天然鑽石損失>實驗室培育鑽石售價
以今年4月初的價格來說,購買一克拉E/VS1的天然鑽石大約25萬台幣,培育鑽石大概7.5
萬,天然鑽石若拿去當鋪回收的話,大概要先砍一半,損失就超過10萬了,也是遠超過購
買培育鑽石的費用。
許多人會說買鑽石不如買黃金,如果你求婚不需要鑽戒,這是真的,黃金在許多方面幾乎
都是等同現金,你要最保值的話,也不需要跟銀樓店家購買了,直接去台銀買黃金存摺最
快。
7. 實驗室培育鑽石真的環保且非血鑽石嗎?
可以確定100%是非血鑽石,但環保是有待商確的。鑽石培育方式的不同或多或少會對環境
造成影響,一般來說HPHT的方式造成的汙染是超過CVD的。目前看到比較天然與培育鑽石
對環境的影響的文獻,都是在不同條件下做的研究,而且只要是天然鑽石組織提出的報告
,都是說培育鑽石汙染比較嚴重,培育鑽石組織的報告,都是在說天然鑽石的大規模開採
破壞地球。所以我不予置評,但可以確定的是我看到鑽石產業的上游,無論天然或實驗室
培育鑽石的大公司們多數都有在改進生產流程,為地球盡一份力。
8. 實驗室培育的鑽石真的更完美嗎?
沒有,培育鑽石也有很多看起來像被卡車輾過一樣,尤其是HPHT鑽石,每一次生長完要開
艙時,就像抽獎一樣,運氣好會有許多漂亮的原石,運氣不好的時候,你只會得到一大堆
內含物千奇百怪,連切都懶得切的石頭。但如果要認真討論的話,培育鑽石是可以做到超
級純淨的,但那已經不是珠寶的範疇,都是一些科技上的運用。珠寶上所謂的FL淨度都只
是在10倍放大鏡下看不到內含物而已,根本不能相比。
如果你想看超級醜的培育鑽石,為避免廣告嫌疑,我不直接放上連結,你可以試著google
我們,我們有台灣最大庫存的培育鑽石,官網上有很多淨度 SI2 的鑽石,每一顆都有
360 度放大倍率的鑽石照片影片,我保證真的很醜,這邊給大家看個例子:
9. 結尾:
用標題殺人,對產業真的是很大的傷害!
我們公司創業以來,其實已經遇到許多天然鑽石業者的攻擊,整天回FB訊息都回不完了…
現在又看到這樣的文章實在不跳出來說一下不行。
我想表明一下我個人的態度,天然鑽石跟培育鑽石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競爭關係,一般人都
只有在求婚時才會買鑽石,是因為鑽石是一種經常用來象徵“愛”的信物,不然買一個不
銹鋼杯放在家裡,我想也是恆久遠。但愛的意義並不在於你為鑽石付了多少錢,買了多大
的鑽石。很多人沒買鑽石,夫妻感情也不會比較差,也許買兩台Switch一起玩魔物獵人可
能還更好(差?)。
你可能認為天然開採的鑽石比較好,因為他與其他礦物一樣是大自然的奇蹟,並且具有一
種神秘的魅力,那你就應該選擇天然鑽石。如果你跟Hailey原影片中 (6:45) 一樣覺得培
育鑽石比較適合他們
https://youtu.be/MtIK2XQsm_U?t=405
、投資或是存起來當小孩的教育基金。不論買了什麼鑽石,婚後夫妻的情感經營,家庭穩
定才是最重要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118.6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7798469.A.A46.html
1.剛剛做了實驗,在空氣中用打火機燒了3分鐘,整顆黑掉,推測可能有些氧化,但整個
要燒掉,感覺打火機不夠力。
。實驗室培育鑽石的鑑定,往往需要複數設備才能精準判斷喔。
某些技術很吃重,所以各公司也在競賽中。
refer,面臨的問題大概是天然跟實驗室培育的鑽石都有type2A型的鑽石,所以他要你再
去想辦法確認。
不過內行的人,看到一克拉又白的鑽石,鑲好又只賣一般消費者10萬,其實根本不用放進
機器驗。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okcool (1.171.156.66 臺灣), 04/08/2021 08:18: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