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唸英文😜麥克阿瑟和松下幸之助最喜歡的短文:年輕
說的是真理,非常雞湯👍👍🌹
Youth
by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年輕,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蓬勃朝氣,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抹鮮嫩。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sixty more than a boy of twenty.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年輕,意味著甘願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去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慾望的膽識與氣質。而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伙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人類才出現了老人。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於時間塵埃中。
Whether sixty or sixteen,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都會被未來所吸引,都會對人生競賽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
💪💪🌹🌹
英文愛情短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1989年,蔡明亮編導的電視電影《海角天涯》在華視的「華視劇展」播出,證明了他對於通俗戲劇張力的嫻熟掌控,雖然這齣戲未能入圍金鐘獎,卻被知名英國影評人東尼雷恩斯(Tony Rayns)讚譽為「1989年我所看過全世界最好的電視影片之一」。
這部戲劇對於在西門町長大、畢業於西門國小的我來說,非常有感,充滿了懷舊的畫面。可以看到1989年的萬國戲院、白雪戲院、白雪冰宮、國賓戲院、西寧國宅、中華商場、大車輪日本料理、龍太服飾、弗頓星球、臺鐵淡水線、福隆海水浴場,還有西門國小的教室、操場、大禮堂等許多我曾經身在其中的地方。
而且我發現,1989年的《海角天涯》就像是蔡明亮在1992年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的前身,從運鏡、配樂、節奏,到角色設定與觀察社會的角度,兩者都極為相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角天涯》的吳佩瑜和《青少年哪吒》的陳昭榮都在劇中用機車大鎖敲碎車子的後照鏡。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海角天涯》在金鐘獎提名失利後,引發了文化界著名學者和作家的迴響與聲援,鄭樹森、楊牧、焦雄屏和李黎等人特撰文肯定此劇。
鄭樹森認為《海角天涯》是一股「逆流」,是反體制的本質性挑戰,與當時絕對商品化的電視文化,方枘圓鑿,難以共存。
楊牧以標題《扣緊現實的透視》之短文,如此描寫《海角天涯》:「有力的現實主題使我們動容、沉思,而於作品的藝術處理上,它不落俗套,並且時有新意,最能激起我們審美方面的共鳴。」
《中時晚報》也刊載了張大春與當時新聞局局長邵玉銘的對談,張大春在對談中質疑新聞局內部遴選金鐘獎評審時,行政官僚權充技術官僚所衍生的問題,同時也反映了決審群中普遍的文化素質低落。
當年臺灣文化界從內容題材到審美藝術,對《海角天涯》的積極肯定,顯示蔡明亮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獲得臺灣觀眾的青睞,不僅是憑藉他的技術與風格,亦和他獨特的視角觀察與再現臺灣社會現實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
2013年7月7日,蔡明亮在「微博」上曾提及此事,他說:「1990年《海角天涯》落選金鐘獎,立刻輿論嘩然,兩批人出來爭吵,一方說評審規則要檢討!另一方說就不該鼓勵這種沒配樂、還罵髒話的片子!父親以為怎麼了,要我趕快回家避避風!此後我的影片就一路備受爭議,總有人圍著它爭吵:陰暗冗長啦、敗壞道德啦毒害市場啦,也總有人為它辯護。」
製作人:唐威
策劃:王金堂
編劇:蔡明亮
導演:蔡明亮
副導:于光中
執行製作:羅裕儀
製作助理:夏綠蘋、卓世杰、章可中
配樂:于光彥、徐禹
造型設計:邱娟娟
道具:羅裕傑
攝影:趙旻傑
視訊:林家良
成音:塗政良
燈光:盧金龍、盧金良
場記:黃瑜琪
音效:黃茂山
剪輯:陳美州
【演員表】
阿通:劉季鑫
通父:張伯舟
通姆:花珮嵐
美雪:吳佩瑜
阿公:戽斗伯
阿春:蔡嘉航
春父:張龍
春母:吳敏
阿財:咚咚
水果姊:袁文蘭
水果妹:廖怡雯
阿條:陳慕義
老師:林茂賢
社工:王友輝
管理員:鄭耀宗
阿桂:林靜儀
同學:于光中
《認識 蔡明亮》
蔡明亮於1957年10月27日出生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州古晉市的華人家庭,20歲那年(1977年)來到台灣,1981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系;早在學生時代便開始撰寫舞台劇劇本,並親自執導了三部作品;蔡明亮筆下的作品以幽默手法表現現代社會的寂寞、都會生活形態的狂亂等主題,如:《速食酢醬麵》(1981)、《黑暗裡打不開的一扇門》(1982)、1983年,自編、自導、自演一人作品《房間裡的衣櫃》,嘗試探討城市居民有意識的自我防衛,這樣的風格內涵,也是蔡明亮日後多數作品所探討的議題形式。
之後的幾年,他投身於電視劇本寫作,進而重回劇場從事戲劇課程的教學工作;1989年再度回到電視圈後,又完成了一些劇本及數部單元劇,如:《海角天涯》、《我的英文名字叫瑪麗》、《小孩》⋯等。當蔡明亮拍攝《小孩》(1991)時,偶然地在一個青少年聚集的電動遊樂場裡,發現了從來沒有受過任何表演訓練的李康生,1992年蔡明亮為李康生寫了《青少年哪吒》劇本並親自執導拍攝,這也是蔡明亮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隨後《青少年哪吒》獲得東京影展銅獎,從此李康生便以小康為名成了蔡明亮電影裏的愛用主角,詮釋起蔡式風格的電影故事。
1994年,蔡明亮再度以《愛情萬歲》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費比西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一連串的殊榮;1997年,以《河流》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和國際新聞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銀雨果評審特別獎、聖保羅國際影展影評人獎、新加坡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1998年,完成法國《2000年見聞》(2000 vu par)系列影片中的《洞》,由「高矮」(Haut et court)製片公司與歐洲藝術電視台法國部門 La-Sept-Are 共同委託製作,並以該片獲得1998年坎城影展費比西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金雨果最佳影片、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亞洲導演、最佳亞洲影片獎 。
2001年,以劇情片《你那邊幾點》參加坎城影展競賽項目,獲得高等技術大獎錄音項目(杜篤之);2002年,以紀錄片《與神對話》獲邀參加法國南部舉行的「馬賽紀錄片影展」,這部寫實台灣特殊「廟會文化」的影片,引起法國觀眾不少迴響。2003年,以《不散》獲得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英文愛情短文 在 冯以量 Facebook 八卦
[转载文章]这是一篇很好的短文
人生的極致:不爭
来自平靜而博學的楊絳 (錢鐘書夫人) 生動而深湛的靈魂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 楊絳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週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楊絳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楊絳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 這便是人生哲學。— 楊絳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看看楊絳90歲以後做了哪些事:
寫了兩本書,翻譯了一本書,口述了一本書。
把丈夫錢鐘書7萬頁的筆記,整理成 178冊英文筆記和20卷中文筆記分別出版。錢鍾書去世後,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
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 獎學金。
九十歲壽辰時,她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她借翻譯英國詩人蘭德那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楊絳
英文愛情短文 在 英文愛情短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八卦
1、love is a light that never dims. 愛是一盞永不昏暗的明燈。 2、may your love soar on the wings of a dove in flight.很短,很文藝,很唯美的英文! Part.2 愛情名言 ... ... <看更多>
英文愛情短文 在 英文愛情短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hl=zh-TW › tw營造好感度,維繫穩定關係,學會愛情... Part.2. ... 每日一句英文名人名言佳句珍藏版- 经典短文短句英语双语阅读on the ...Read ... ... <看更多>
英文愛情短文 在 英文愛情短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八卦
1、love is a light that never dims. 愛是一盞永不昏暗的明燈。 2、may your love soar on the wings of a dove in flight.很短,很文藝,很唯美的英文! Part.2 愛情名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