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影片來了。我在演講中談到AI時代的三個想像圖:1)你希望自己在AI時代人類工作的金字塔中,佔據哪個位置?2)你想怎麼使用你的魔法棒,引領AI時代並做最好的自己?3)聆聽你內心的聲音,追求你的夢想和所愛的事。演講全文如下:
【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全文】
謝謝台灣大學邀請我參加今天的盛典,能和全台灣最頂尖的一群畢業生,以及各位的家人、親友齊聚一堂,分享你們的喜悅,我感到非常榮幸。首先,我要向所有的畢業生表達祝賀,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還記得34年前,我跟各位一樣坐在大學畢業典禮台下。當年的我,大學四年,找到了我的兩個最愛。第一個最愛是我的初戀,也是我的畢生摯愛,我的妻子。
而今天,不是來講我的初戀,而是來講我另外一個大學期間的最愛:人工智慧,就是現在最火的AI。我最近找到我大學畢業時,申請博士作文,最後我的總結是:「 AI是對人類學習過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力的理解。AI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步,我希望加入到這個一個全新但是最能改變世界的科學。」
畢業那天之後的34年,我在AI科研、開發、投資方面不斷耕耘。今天,我很有把握地告訴大家:未來10年的AI革命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而且來得更迅速猛烈。
有什麼證據呢?最近最大的科技新聞就是AlphaGo 打敗人類最頂尖的棋手柯潔。棋聖聶衛平點評:AlphaGo可以說是20段,人類要打贏AlphaGo唯一的希望就是拔掉電源。
AlphaGo只是一個例子,在過去的兩年,AI在人臉辨認、語音辨認都超越了人類。 我們投資的一家AI貸款公司,每筆貸款只要8秒鐘,比人花8個小時還要精確。這家公司成立兩年後,今年將會發放3000萬筆貸款,幾乎超越了所有的銀行。
如果把這些技術和成果往後延伸,我們可以很確定地預測:未來十年, AI能在任何任務導向的客觀領域超越人類。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工作。AI會取代工廠的工人、建築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仲介等,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在這十年,我們將進入一個富足的豐產時代,因為AI作為我們的工具,將為我們創造巨大的價值,幫助我們降低甚至消除貧窮和飢餓。我們每個人也將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做我們愛做的事。
在這十年,我們將進入一個焦慮的迷惘時代,因為AI將取代人類一半的工作,許多人會因為失業,失去原本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而變得憂鬱和迷茫。
接著,我想跟各位分享有關人工智慧未來的三個想像圖:金字塔,魔法棒,和愛心。
首先來想像一個金字塔。隨著AI到來,職場的金字塔結構將會重組。
金字塔頂端的人叫做創新者。AI優化某一個領域的精確度,遠超人類,但是AI是不會創新的。每個理工科系畢業的學生,你們的機會在於創新和發明前所未有的技術。這不只是為了避免被AI取代,也是作為頂尖學府畢業生的責任和機遇。
那些資工系畢業的學生,請不要認為自己必須去面試所有半導體公司,挑個最高薪的工作,請慎重考慮去世界最頂尖學府深造或最頂尖科研公司從事科研。
那些醫學院畢業的同學,請不要只追逐高薪的醫師工作,請考慮做醫學研究工作。因為你有機會延長人類的壽命和生活質量,這是AI做不了的。這點是我和哈佛癌症醫學院的院長交流時達成的共識。
對於這些有創新能力的同學,我想分享一個我當年讀博士時,我的系主任對我的期望:「在你的博士論文領域,成為世界第一人。」因為他的期望,我放棄了兩個簡單的課題,最後才做出了世界第一套不指定語者的語音辨認。
金字塔第二層是各行業的專家。這包括了各垂直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對於新聞系的同學:雖然我認為大部分記者會被AI取代,尤其是財經新聞、體育新聞AI今天已經比大部分記者寫得更快,更好,而且不會犯錯。但是AI肯定無法寫出比高希均教授更好的經濟評論。雖然AI已經開始寫小說,但是AI肯定寫不出比龍應台更好的散文。對於商學院的同學:雖然AI可以在炒股方面打敗絕大多數電視上的股市名師與名嘴專家,但是AI無法取代我們創新工場對科技趨勢預測和早期投資的眼光。
我想給台下法律系的畢業生特別打打氣:作為律師費用的最高消費者之一,我有親身經歷,頂尖的律師是不會被取代的。雖然重複性的和簡單的律師工作,比如說搜尋資料、篩選證據,甚至梳理辯證邏輯,肯定會被AI取代。但是當我2005年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跳槽訴訟案的時候,我對我的律師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呈堂辯證的絕佳口才、審問對方證人的犀利程度,都讓我歎為觀止。他感染了法官和全場,他的個人魅力完全不亞於電影A Few Good Men裡的Tom Cruise,這是AI永遠沒法做到的。
AI時代,將會是藝術及文化創作者的美好時代,會有更多的藝術家、 設計師、詩人、歌唱家、演員的出現。AI無法做到感性自由的創造。有些人可能已經看過AI可以把一張畫做成莫內的風格,但如果給AI一張白紙,它沒辦法像一個五歲小孩天馬行空地去畫畫說故事。AI不懂美,不懂幽默。有一個識別笑話的軟體,看到它認為有笑點的地方就會說“哈哈”。當我們輸入今天的報紙的時候,他看了每句話都是“哈哈”。我看到很多台灣的創作者和設計師正在文創領域中努力,也有不少在國際上有亮眼的成績,期待你們當中學習藝術、戲劇、音樂等專業的畢業生能夠運用藝術和美學,甚至在文化娛樂領域創業,進一步提升台灣的軟實力。
AI時代,也將會帶給文科生各種希望。前一陣有篇採訪標題:“李開復說文科生的時代來了。”有位大學生看了問我:是不是文科生好找工作了?抱歉,不是的,而是別科的也變得一樣難了!但是進入AI時代,各種文科真的變得各更有意思了。比如說:我們可能一百多年沒有看到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了,但是AI時代,哲學就很有意思了。如果人能被AI複製,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心理學也更有意思了,如果AI能解決人類溫飽問題,但是又有那麼多人失業,那麼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問題怎麼辦呢?同樣的,社會學、歷史、人類學都因為AI可以有好多新課題。
我上個月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理工學院畢業典禮,有機會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兩位同學聊天,我問他們兩位覺得最有價值的學科是哪一門,他們兩位理工科學生同時回答「當代文明」,居然和當年讀理工的我一樣!如果不是當年這門課,也許我今天只會專注AI技術,而不會考慮到AI對社會的影響而寫下我的新書《人工智慧來了》,更不會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人類的願景。我覺得理科生如果能有人文關懷,未來會有更大的價值,因為AI是無法在做這麼大的跨越的。
以上提到的各種行業機會都讓人振奮,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只要努力都能爭取到這些機會。但是務實地說,這些金字塔頂層的機會不是社會上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尤其在AI大量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時候,被取代的人怎麼辦呢?我認為工作結構金字塔的基層,80-90%的就業機會將是:人與人之間的服務業,這群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黏著劑:服務、參與、聯繫、情感。這些都是AI不能做的。
當未來人有了更多的時間,人們會希望能有更貼心又有人情味的服務,和真正用心做出來的產品與服務。比如說,餐飲業的從業者會把餐廳的經營收拾工作交給機器人去處理,把時間用來研發更具特色的美食,店主人也更有空能跟上門的客人聊天交朋友。再舉個例子:在中國大陸的家政服務領域,開始有了細分,甚至有些高收入的服務。比如說,上門廚師、按摩師、換季疊衣師、孕婦需要的有:月嫂、育嬰嫂、甚至還有催乳師。
近年我把家搬回台灣後,我特別看好台灣的服務業。比如說:我的朋友朱平創立的肯夢學院,培養的不只是美髮設計師,更是風格生活家,帶給顧客美和快樂。我的大陸朋友發現台灣不但鳳梨酥、牛扎糖好吃,連四川牛肉麵都那麼好吃!最有人情味的。我有一位朋友幾年前來台灣,親身體驗了台灣計程車司機和眼鏡行服務的誠信、專業、友善、可愛、認真。還有一位大陸朋友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在台灣社會擔心台灣競爭力的時候,其實我認為只要走上街頭小巷,感受一下周圍的人情味,體驗一下世界頂尖的服務業,就會發現這就是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大家可能在想:服務業值錢嗎?當然值錢!創新工場投資台灣創業者最成功的三個案子不是科技公司,而是服務公司,分別是:“藍領服務”,“快剪”,和“麵包”。我們幫助這三個公司引入大陸市場,都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快速發展。我認為三年內三家公司都有機會成為十億美元的獨角獸。
接下來再想像一根魔法棒。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所說的:「任何先進的未來科技,都會帶來和魔法一樣的效果。」
無論你是否是主修技術,你應該開始把AI視為引領未來的超強魔法,你要用它不斷升級進步,才能在你的專長領域中發光發亮。你可以把AI想像成Internet,我們過去20年的生活體驗已經被網路全盤改造,下一個10年將會被AI改造。這也代表,無論你專長在哪一個領域,都要成為第一個善用AI工具的人。如果你是軟體工程師,你要利用AI工具來檢查和優化程式、甚至編寫新的程式。如果你自己開公司,你要使用AI工具來管理帳務成本,最大化你的變現和利潤。如果你是腫瘤科醫生,你需要用癌症分析和診斷工具,和你一起診斷病人。AI工具和人類的關係應該是1+1=3,如果在100個癌症患者中人類醫生能救70人,AI能救60人,兩者相加也許能拯救80人,人工智慧會繼續進步,未來也許救80人,那時兩者相加也許就能拯救90人。
我觀察到台灣社會有一種被動、推卸、無奈的氛圍。經濟沒有進步是政策的問題,薪資低是企業的問題,房價高是房地產商的問題,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是大環境的問題。那麼,作為在AI時代來臨即將要踏入社會的新血,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了AI這支魔法棒,你有責任去解決困難的問題。不要浪費時間做那些機器很快就能勝過人類的事。不要接受沒有挑戰的工作,對自己設定積極而嚴格的學習目標,選定某個具體領域勤下苦工,成為AI無法取代的人才。
有了AI這支魔法棒,你有責任做更有智慧的職涯選擇。不要只追求時下看來很酷的流行工作,選擇能改善社會和世界的工作,選擇能幫助人們而不貶低他人的工作,選擇有同理心和愛心的公司企業,而不加入透過不法獲利壟斷市場的公司。魔法棒在你手上,你必須勇於冒些風險,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揭發不正義,為台灣社會施展更正面積極的魔法。
有了AI這支魔法棒,你有責任重建台灣和世界的連結。你們的世界觀應該不止於天天上網彼此點讚或轉發八卦。要多上有養分的英文網站,讓自己的英文更加進步,每天吸取國際知識時事,認識和你同一個領域、同年齡層其他國家的優秀年輕人在做些什麼、關心什麼。你的專長有沒有國際會議、國際獎項、國際型計畫可以積極參與報名?你是否要考慮留學,或到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多花時間結交更多跨國城市的朋友,引爆思想火花的碰撞,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
最後,讓我們想像第三個圖像,愛心。
四年前,我被診斷得了第四期淋巴癌。當時我面臨一個冷酷的事實,我當時認為自己生命可能要用月來計算。
在接受治療那段充滿不確定的日子裡,我對人生反思良多,我才意識到,我追逐的事業、名聲、甚至是等待了30多年終於到來的AI,對我來說都毫無意義。我意識到,過去我人生的優先次序完全本末倒置。我忽視了我的家庭。我的父親已經去世,我媽媽幾乎認不得我,而我的孩子不知不覺中都已經長大。
幸運的是,我的病情已經穩定,所以今天能來到台大和你們相聚。我現在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我搬回台灣離母親更近,無論在北京和台灣我太太都會與我同行。當孩子放假回家的時候,我不是休兩、三天假,而會休兩、三個星期。
我也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他人交心。週末,我和好朋友們一起爬山或出遊。我帶整個公司同仁到矽谷一個星期參訪全球創業聖地,我和在社交平台上向我提問的年輕朋友碰面。我向幾年前我冒犯過的人聯絡請求他們原諒。我寫下《我修的死亡學分》這本書、拍攝一部紀錄片,跟更多人分享我從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經驗中所學到的事情。
這段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啟發了我對於AI之於人類存在意義的一個全新觀點。的確,AI在許多分析型的工作已經明確的擊敗我們,AI勝過人類的領域只會一個個增加。但是,工作能力並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身為人類的獨特之處,是因為我們有愛的能力。
當我們見到新生兒的喜悅心情,當我們一見鍾情時怦然心動,當朋友用心溫暖聆聽我們的傾訴,當我們幫助別人之後的愉悅感。我們距離完全掌握人的「心」還早得很,更別說想要複製它了。唯有人類,能夠去愛和被愛。人類想要愛人及被愛,愛和被愛使我們的生命有意義。有了這個信念,我們現在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至少要感恩我們被愛。更好能回饋我們所得的愛。最好能要把愛傳出去,不期待回報地去愛。
回到AI的主題,我們跟AI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愛。雖然你們看到科幻電影裡面的AI有愛,但是那是虛構的。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AI程式沒有愛的能力,他們甚至沒有任何感受或自我意識。AlphaGo擊敗了柯潔,但是AlphaGo下棋沒有任何樂趣,贏棋感覺不到一絲快感,贏了之後也沒有擁抱它愛的人的慾望。AI是冷冰冰的。
將來,即使AI診斷工具比醫生精準10倍,病人不會想要從AI機器人那裡聽到一個冷冰冰的診斷說:「你得了第四期淋巴癌,5年內有70%的死亡率。」病人會想要一位願意聆聽我們病痛、鼓勵我們的「愛心醫生」說:「李開復也得過同樣的淋巴癌,經過治療後現在很健康,所以你也要加油。」在AI分擔了繁重的理性工作後,醫生終於有時間到家裡去探病,有時間和我們說話。這種愛心醫生不僅使我們感覺更人性,更有信心,而且也會產生安慰劑效應,增加病人康復的幾率。
這有可能解決我前面提到AI取代人類工作的問題。「愛心醫生」的人數將超過現在的醫生人數。失去工作的人可以去做傳播愛和分享經驗的服務業,無論是做熱情的導遊、貼心的飯店禮賓人員,或是風趣的調酒師。有了這類全新的「愛心服務專家」職位,將會創造出許多新的人情味服務業工作。它們不一定是「職業」,也可以是在孤兒院或養老院的志工類工作。我回到台灣居住的這段時間,多次被台灣的志工打動。我在佛光山、慈濟、甚至圖書館、區公所,都經常碰到彬彬有禮,充滿人情味,有感染力,而且永遠帶著笑容的志工。我相信台灣的志工精神,可以感染世界,可以讓更多人找到AI無法取代的服務業工作。這不但能帶給人自我實現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這會讓我們的地球充滿愛與歡樂。
我們已經創造了許多任務導向、比我們大腦厲害的AI,那是我30多年前的夢想。對於資工系科班出生的我來說,我感到相當自豪。但是生病後的我更意識到,我這三十多年把重點放在錯誤的器官上。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不是大腦,而是我們的心。
這一課,花了我太長的時間才學到。我希望今天每一位同學,在你們正要邁入人生下一章的轉捩點,用你們過人的大腦面對人生,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創造有意義的新生活。
我希望今天參加完畢業典禮後,你能花一些時間思考我演講中的三個想像圖:你希望自己在AI時代人類工作的金字塔中,佔據哪個位置?你想怎麼使用你的魔法棒,引領AI時代並做最好的自己?還有,聆聽你內心的聲音,追求你的夢想和所愛的事。
恭喜各位畢業生,祝福你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 -- 免費資源分享 (底下留言你的email領取) 🥨▶︎ 30分鐘免費留學諮商 email給我,並留下您的姓氏+想申請的領域 [email protected] 00:38 Emily自我介紹 01:03 ESMT Berlin MIM是國際學程嗎?...
英國商學院申請 在 環球膠報 Facebook 八卦
【too long must read】遇見第三波香港移民潮 - from 商業周刊中文版
「為什麼來台灣開店?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圓夢这兩個字」
「香港人連香港的生活都能適應,到其他地方應該都很容易吧」
2008年,蔣雅文(Mandy)25歲,出乎意料卸下英皇簽約藝人身份,到台灣開始第二人生。長髮大眼、五官深邃的她,把一整箱工作用的高跟鞋和禮服,全送給了朋友。自10幾歲起,她為了家計進入香港演藝圈,從模特兒轉型成歌手、演員。走在演藝路上,經紀人常說蔣雅文「漫不經心」;蔣雅文自己則說,「心裡有塊空缺沒有得到滿足」。
藝人生活五光十色,錢賺得又多又快,但對從小在香港鄉下長大、形容自己「本性喜歡樸素」的蔣雅文來說,演藝圈就像香港這座城市一樣,她「始終沒有真正融入過」。她渴望離開這個身份、這座城市,「去別的地方,體驗別種生活,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嘗試的事情」。而台灣離香港近、生活消費低,成為她的第一選擇。
於是,蔣雅文把身上的積蓄全留給了家人,幾乎孑然一身來到台灣。她派過傳單、去便當店剁過排骨;曾經有一段時間,她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先到設計工作室當學徒,中午前趕去便當店打工,晚上7點又到補習班進修設計課程,下課回到家已經將近午夜,隔天早上五六點又要起床,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半年多。「我發現自己真的挺愛這樣的生活,雖然很吃苦,但很充實,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原來我的滿足感是成為一個普通人,而非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蔣雅文告訴記者。
2008年底,跟著台灣創意市集、手作品牌的風潮,蔣雅文和朋友合資成立服飾品牌「Little Secret」,得到顧客熱烈支持。她親自設計的產品往往剛推出便搶購一空,還在台北市開設一間複合式經營的實體店面,甚至一度想將事業版圖拓展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蔣雅文並不孤單。近年來,中國大陸崛起,台灣、香港反而越來越親近。一波香港人前往台灣的趨勢,正在如火如荼發生。港人移居來台,這次已是第三波。第一波發生在1970年代,許多香港僑生來到台灣就讀大學,之後留在台灣打拚,知名歌手周華健、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皆是如此;等到1990年代,台灣開放外資保險業來台,例如當時台灣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現在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材、保誠人壽總經理張鎮坤等人,都屬於第二波移民潮。
「第三波從四五年前開始,」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文化評論家歐陽應霽觀察,他的許多朋友開始討論要去台灣居住,而他自己也有移居台灣的想法,但香港是他的家,也會保留在香港的居住空間。「如果有一個second home,我會願意在台灣或者幾個不同地方找到一個落腳處,不論租、買或者建。」
數字會說話。台灣交通部統計,先是香港、澳門來台旅遊人數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32.32萬人,上升到2012年的101.64萬人。同一時間,來台居留人數,從短期停留、居留許可、到定居許可,全都屢創新高,從2003年的26.71萬人次、1694人、488人,增長至2012年的90.66萬人次、3195人、711人。
和過去最大不同是,許多第三波來台的香港人,都像蔣雅文這樣在台灣創業。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副總經理藍聰金觀察,近兩三年,確實越來越多香港人來台小額創業,有些從事設計工作,有些開小咖啡館,也有些成立貿易公司。
從寬敞透亮的前院走進台北巿松菸附近的咖啡館Artista Perfetto,迎面的是白色為基調的敞亮空間,桌與桌的距離拉得極開。這樣的桌距,以台北市來說算是大方,放到香港簡直是一種奢侈,「如果在香港,光是這裡就要擠8個人吧,」蕭奕霆指著一張四人桌說道。
Artista Perfetto由六個年輕人集資開設,蕭奕霆是其一。六個股東的背景相像,都是25歲上下的大男生,也都是鑽研咖啡有成的專業咖啡師,還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香港人。去年9月開店之後,經過旅遊書介紹與媒體報道,Artista Perfetto迅速在香港人間建立起一定知名度,成為香港人來台北旅行的景點之一。「香港客人對我們很好奇,常常上門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來台灣開店?』,」Artista Perfetto的另一位創辦人劉狄洭笑着說。
為什麼來台灣開店?這個問題六個人被問了無數次,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圓夢」兩個字。身為咖啡師,擁有自己的咖啡館是六個人共同的夢想。在劉狄洭心中,台灣的生活步調雖慢,但願意好好坐下來喝一杯咖啡的人多,滿街林立的個性咖啡館,證明咖啡文化早已深植台灣人的生活。「我們店的招牌之一是拉花,台灣人很欣賞這個東西,但如果香港人,應該看也不看就直接喝下去吧,或者匆匆忙忙外帶,蓋子一蓋上,什麼都沒了,」劉狄洭苦笑地說。「香港人真的不太會生活,」蕭奕霆在旁邊補充道。
的確,這波新香港人在台灣,年紀或小或大,背景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來圓夢。「在香港追求夢想,真的很難;但來台灣,有很多可能性,才有機會實現夢想,」蕭奕霆比較,現在香港的選項越來越少,不僅政治氛圍越來越差、生活成本變貴、創業也很不易,加上缺乏產業的多樣性,如果對主流的金融業及地產業沒有興趣,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若仔細比較港台創業環境,香港顯然困難許多。以服裝設計師為例,香港獨立設計師常常只能將店舖開在租金較低,但空間不太理想的舊式商場,還必須另外打工支付所需開銷,「他們不太有前景,只有運氣很好很好的人,才能被市場看見,」蔣雅文觀察。
針對台港兩地創業的難易度差距,蔣雅文也打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比喻,「就像上了賭枱,香港最低賭注硬是比台灣高許多,當然下的賭注多,回來的也會多,但有這個賭注、可以坐上賭檯的人卻不多。」買台二手發財車,當街賣起手沖咖啡;騎著腳踏車販售手工蛋糕,賣完就打道回府,這些台灣年輕人輕鬆成就創業夢的案例,對香港人來說,簡直是不敢想像的幸福。
「台灣現在的狀態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歐陽應霽觀察,例如麵店賣的一碗麵,店家的心態就是「做好這碗麵」,而來的顧客就是為了吃一碗麵。雙方不貪多,只要求簡單又好,「一個好好的地方,一種好好的交往,無論台北、台南、台東,我都能感受到這種狀態,這是我在大陸,甚至在香港,都很少能感受到的。」
歐陽應霽進一步觀察,他作為香港人,已經太熟悉都市生活,但如果今天想要選擇居住在鄉村或跟自然關係比較密切,又保有一定生活品質的地方,很明顯就是台灣。中港台三個地方比起來,台灣具備了都會缺乏的純樸質地,又可以提供安全、便利等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同屬華人社會的一環,語言基本上可以共通,文化適應也比較容易。
林順材就因家人習慣台灣的舒適生活,繼續留在台灣。現年48歲的他,從小在香港長大,畢業於香港大學數學系,取得美國精算師執照,1997年曾經來到台灣國衛(AXA)人壽工作兩年,之後回到香港,2004年又來到台灣ING安泰人壽工作。2008年,ING安泰人壽賣給富邦人壽,原有機會返回香港,但因他的太太及一對女兒都不想回去,他們一家人就一直待在台灣至今。「香港節奏太快,台灣相對腳步慢些,住起來也舒服,」林順材比較。
出走,除了台灣獨特的吸引力之外,另一股推力則是香港變了。1842年至1997年間,接受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沿用英國法治體系,並被英國宣佈為自由港,香港很快憑藉便利的地理位置、水深優勢,快速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運輸中心,因而被稱為東方之珠。中國國民黨創辦人孫中山、清末思想家康有為、梁啟超,也因為來到香港,看到當地進步,更堅定變革的想法。1991年從台灣來到香港工作,現任香港荃灣區議員曾文典也提及,他剛到的時候,香港整體氛圍比剛解嚴後的台灣自由很多。
但從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實施一國兩制,港人逐漸不滿香港政治。香港大學民意網站調查,港人對香港政治的滿意度,也從1997年上半年調查的45.3%,下滑至2013年上半年13.3%;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有信心減掉沒信心),也從1997年下半年的45.3%,跌至2013年下半年15.2%。
2003年是個轉折點。這年發生了SARS,香港有299人死亡,人心惶惶;同年,中國大陸也插手香港事務,要求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引起廣大民怨,7月1日香港回歸大陸六周年這天,超過50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至今每年這天都會舉行這個遊行。基本法23條內容涉及國家安全相關規定,包括判亂罪、分裂國家行為等,被許多人認為侵犯基本人權、限制言論自由。「言論或行為是否觸法,界限在哪?是誰說了算?行政機關裁量權太大,不利人民,」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分析。最終7月9日,香港政府迫於民意,暫停立法,至今再無提交。與此同時,香港民意要求普選的呼聲逐年持續增高,但大陸中央政府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按照目前規定,香港2017年舉行的特首選舉,候選人必須得到大陸同意才能參選,不同於台灣、歐美等民主國家,只要候選人符合規定,即可自由登記參選。
港人不滿,乃至抗爭大陸干涉行為的事件並未因此減少。去年國民教育事件也是一例。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推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國教科,目的在於透過這門學科,讓學生對於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引以自豪,也更加認同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但卻引發不同聲音。支持者認為國教科符合國際慣例,香港人作為中國人,當然必須加強認同中國;反對者卻指出,《香港基本法》以永久性居民定義香港人,而非國民,而且課程內容偏頗,也剝奪學校自主性,因此發起多次抗爭活動,包括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去年10月8日,香港政府最終宣佈擱置課程指引。
「香港不僅沒有民主,也越來越缺乏自由,核心價值逐漸消失,」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表示。「現在感覺大陸很強勢,很多東西都像是他們說了算,香港變成弱勢,」歐陽應霽進一步觀察。這一切紛亂和抗爭中,香港人的政治自主意識開始覺醒,有人更因此離開香港,來到台灣。香港大學從1997年開始,每年都以問卷調查港人對香港、北京及台灣政府的信任度,很多年來,台灣信任淨值遠遠落後北京、香港,但從2012年起,台灣卻開始超越。
古谷杰與柴雯就用腳投票了。他們共同經營的咖啡館Fat Cat Deli,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的一處小巷弄內。Fat Cat Deli在一棟兩層樓高的老房子,外觀古樸有味,室內裝修則適度保留了老屋特有的格局。紅磚瓦、狹小陡峭的磨石子樓梯、手作傢具、牆上的黑膠唱片、室內流瀉的獨立音樂、三隻慵懶小貓,種種元素組合成一間不折不扣、台灣時下最流行的「文青咖啡館」。
乍看之下,Fat Cat Deli跟這幾年台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個性咖啡館沒兩樣,但仔細和這對年輕夫妻一聊,才發現他們竟來自香港。一年多前,剛屆而立之年的他們,選擇拋下自己在香港的雙重身份:上班族兼獨立樂團樂手,移居台灣,過起經營咖啡館的第二人生。
「我想我討厭香港,大於愛台灣,」古谷杰誠實地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那一年,他15歲,正是剛通曉人事的年紀。這10多年來,他眼看香港從政治到民生的巨大變化,「房價越來越高,食物越來越貴,中共對於香港的統治政策越來越嚴格,但香港的中年人還是沒有反應,好像只要賺錢就好,其他都不關自己的事。」古谷杰形容來台灣是一種「逃難」,半是嚴肅半是玩笑地說「必須在共產黨完全控制香港前離開」,對他們來說,香港眼前的政治局勢若是沒有改變,「生活在香港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台灣,基於環境熟悉、生活花費較低、文字語言互通等理由,成為古谷杰與柴雯移民的首選之地。換了地方生活,兩人也沒有意願重操設計師舊業,反倒打算開間小咖啡館,只要日子過得簡單些,就足夠維生。
他們不是沒有表達過反抗之意。兩人還在香港時,曾經跟友人合組一支獨立樂團,名為「No One Remains Virgin」,將自己對於現況的批判,放入音樂創作,態度鮮明、用語辛辣。〈李嘉誠島〉、〈亡國後到哪裡去?〉等歌名意有所指,〈心繫鳩國〉的歌詞中則出現「戇鳩、柒頭」等香港髒話,「是我們特意送給香港政府與中共的一首歌,」他們在接受網路媒體StreetVoice訪問時曾這麼說。去年4月專輯問世時,他們在Hidden Agenda舉行了一場表演,甚至就直接把活動命名為「維穩金曲夜」。
但離開香港的念頭,還是在他們腦海中盤旋不去。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政治改革方案,「剛開始,一半以上的報紙都反對,但突然兩天之內,所有的報紙都說贊成,我不敢再住在這樣的地方了,」古谷杰回憶。
從那一刻起,古谷杰鐵了心認真存錢,每個月至少省下一半的薪水,等到有了一筆小積蓄,立刻著手逃離香港的計劃,「現在不改變,以後想走就太晚了,」古谷杰說。
因為開店預算有限,兩人乾脆定居在物價比台北還要低上一截的台南,租了一棟兩層樓高的小房子,樓下是店面,樓上一半是住家,另一半則是同時開放給顧客的起居室。咖啡館每天近午時分開店,晚餐過後關門,「賺錢也沒有真的賺到錢,但生活還ok,頂多就是省一點,」話鋒一轉,古谷杰語帶批評地說:「香港人實在太愛賺錢了。」
台南沒有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夫妻倆到了台南之後,一人買了一台摩托車代步。雖然在香港從來沒有騎過摩托車,但他們說學起來容易,就像他們輕輕鬆鬆就融入了台南的生活。「香港人連香港的生活都能適應,到其他地方應該都很容易吧,」古谷杰不無自嘲地說。
「我們不會再回香港了,」古谷杰說的斬釘截鐵。而那一刻乖乖臥在他膝上的小貓,正是他們展現決心的最好證據,他們費了好一番工夫,通過複雜且漫長的檢疫程序,才從香港把三隻愛貓接來。再加上陸續移居台灣的親人,古谷杰與柴雯跟香港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經濟上,大陸、香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卻也越來越衝突。一方面,香港經濟相當程度依賴大陸。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許多人選擇移民出走;隔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香港經濟成長率罕見地衰退了6%;之後又遭遇全球網絡泡沫、美國911事件,從2001、2002、到2003年,GDP成長率僅有0.5%、1.8%、3%。
直到香港、大陸關係緊密,情況才有改變。2003年6月,香港大陸簽訂CEPA,從2004年起,大陸給予香港近300多項產品零關稅優惠,並開放銀行、保險、證券、物流等18項服務業,取得較WTO更優惠的條件進入中國大陸;2003年7月,大陸宣佈開放大陸客港澳自由行。
從2004年起至今,除了2008、2009、2012年因為全球金融海嘯以及全球景氣不振,香港GDP成長率不佳之外,其餘至少都在6.3%以上,甚至2004年更達8.5%。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陸居民赴港人數每年成長兩位數,帶動香港旅遊市場繁榮發展,也增進香港經濟。2012年全球赴港旅客4861.5萬人次,來自大陸的約3491.1萬人次,佔比72%。
只是,香港經濟重返榮耀,卻也衍生不少問題,例如陸客喧嘩、插隊、衛生習慣不佳等因文化差異導致的爭議。今年不少媒體甚至圖文並茂地報道陸客縱容小孩在商場、地鐵車廂隨地大便。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去年坦言,大陸客確令港人困擾,很多港人已不喜歡去陸客常去的銅鑼灣、尖沙咀。
去年年初,因為陸客小孩在港鐵吃東西,被香港人訓斥,又意外爆發香港「走狗」與大陸「蝗蟲」之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大陸《第一視頻》網絡電視台批評:「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開口就說香港啦,你們中國啦,這種人給人家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當慣了,到現在都是狗。」即使事後孔慶東解釋,他說的狗是指帝國主義走狗,並未說過香港人是狗,但這番言論,引發香港人批評大陸人是蝗蟲。
雪上加霜的是,陸客赴港消費,加上資金炒作,「香港房價、租金、物價越來越高,港人生活水平下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雷鼎鳴對媒體表示,因為自由行,香港付出許多代價。許多知名老店因為不堪租金上漲,只好退租,取而代之的都是國際奢侈品牌,或是周大福等珠寶龍頭承租。今年9月,第一太平戴維斯發表報告指出,香港蟬聯全球商業、住宅租金最昂貴的城市寶座,其次則為紐約、倫敦。香港新界購物中心的租金均價約為每平方英呎一個月80港元至250港元,高檔地段購物中心的租金為500至700 港元,黃金商業區的租金甚至更達1000至2000港元。
「在香港開店,我們真的負擔不來,」Artista Perfetto蕭奕霆點出,在香港想開一家咖啡館,撇開人事成本、物料設備成本,最大的難題,還是始終高居不下的租金。Artista Perfetto位在台北市的精華地段,附近有101、松山文創園區、將近十家百貨公司,店租每月要價13萬元台幣。若是在香港,「13萬港幣都租不到,可能比台灣貴上10倍,」蕭奕霆估算。遙不可及的房價、租金,被香港人稱為地產霸權,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成為屋奴,更遑論追求夢想了。Artista Perfetto另一創辦人劉狄洭觀察,他學生時代的同輩朋友多半留在香港,工作賺錢買房、供房,最多也不過是去澳洲短期打工旅遊。
「香港的創業成本實在太高,租金高、薪資高。例如人才,香港不乏人才,但跟你競爭的對手都是國際事務所,沒有背景的新創中小企業,很難給出更高的薪資,」同樣出身香港、在台北開設複合式創客(Maker)平台「FabCafe」的黃駿賢補充,「同一筆資金,在台灣至少可以延長3倍的使用時間,如果你想做些新東西,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相較台灣,香港整體環境也更不利於創新、研發。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創新科技產業的增加值,僅佔本地生產總值0.6%至0.7%。同期,香港整體研發開支,從123億至139億港元,僅佔本地生產總值0.72%至0.75%。相較之下,2011年台灣全國研發經費佔GDP比重為3.07%,而2010年佔比則為3.02%。這正是黃駿賢選擇來台創業,而非留在香港的原因。
頂著一身曬得黝黑的皮膚,剛從日本石垣島返回台灣的黃駿賢,坐在桃園機場駛往台北市區的車上。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中,他的心思從石垣島的美麗風土,轉移到這三天接觸到的日本設計師,以及在他們身上學到的寶貴經驗,此時他的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當初沒有決定來台灣,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黃駿賢12歲離開香港,赴美讀書。大學畢業後,等在他前面的是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等名校的錄取通知,最後他選哈佛,在那裡拿了建築與都市設計的雙碩士學位,然後進入位於舊金山的知名事務所EDAW(後被併購,成為AECOM)工作。無論從學歷或工作經歷來看,黃駿賢都是不折不扣的頂尖精英。
雖然在美國一帆風順,黃駿賢卻說,「心裡始終知道要回來亞洲。」回來,為的是創業,也為的是離開舒適圈,「我心中一直有種危機感,加州太舒服了,如果30歲前不回亞洲,我可能就會一直待下來。」
在AECOM工作七年半,黃駿賢曾派駐香港三年,有機會造訪亞洲許多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泰國、南韓、香港、台灣。他仔細比較每個城市,最後決定在台北開設複合式創客(Maker)平台「FabCafe」。創客,是這幾年席捲全球的熱門詞彙,意指運用3D列印技術,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與製造者,再透過網絡,就能將產品銷售到全世界,這就是《經濟學人》宣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黃駿賢的FabCafe提供設備、技術諮詢,舉辦徵件活動、工作坊,希望能夠成為創客們交流的平台。
像這樣聽起來有些抽象、實驗性質濃厚,甚至還未建立起成熟獲利模式的「生意」,對一般香港人來說,格外顯得不切實際,「香港只在意要怎麼賺錢,不能立刻賺錢的東西連提都不必提,」黃駿賢語帶遺憾地說,「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讓香港人一直不習慣考慮五年或十年後的未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之後的事情,所以可以賺錢就先賺錢。」
黃駿賢並且提到,香港許多產業都有著極為強烈的壟斷性格,中小企業的生存因此格外艱難,更何況「現在香港的產業發展越來越窄,好像除了金融業之外,沒有其他了。」反觀全球現在熱烈關注、各國政府都在政策上予以扶植的文化創意產業,「香港跟同是亞洲四小龍的台灣、新加坡、南韓相比,優勢不如以往。」例如東京的FabCafe是黃駿賢極為重視的合作夥伴,然而「如果不是台灣,我根本沒辦法連結到東京,我的日本夥伴對香港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他們覺得香港只是賺錢的機器,缺少原創能量,」他坦誠地說。
至於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環境,給了像黃駿賢這樣的新興產業廣闊的生存空間。黃駿賢來到台灣後,認識了一票跟他一樣30出頭、背景相似的創意工作者:有國外經驗、有願景、有執行力,而且都不太在意金錢回報。這群人聚在一起,時常交流想法、資源共享,成為一個良性的創業生態圈。記者反問他香港呢?照理說,香港應該更是國際人才薈萃之地,他卻搖搖頭回答說:「香港也有很多有趣的人,但是每個人都很忙,不知道在忙什麼,就像我在香港的那三年半,我完全不知道我在忙什麼。」
最近,FabCafe接下石垣島政府委託的案子,將以公開競賽的方式,邀請日本與台灣設計師重新包裝島上的10家代表品牌,最後獲選的成品還會實際量產。黃駿賢接受記者訪問的那天,幾位石垣島黑糖製造業者剛好造訪FabCafe,雙方討論起活動的內容。以台灣為基地,放眼亞洲甚至世界,黃駿賢的創業之路正在起步;至於香港,「我隨時都可以回去,但絕對不是現在,」黃駿賢說。
只是,新香港人留在台灣,還是必須符合相關規定,這是許多新香港人普遍遭遇的難題。目前,香港人來到台灣,有兩大主管機關,其一為勞委會,負責核發工作簽證,主要針對來台工作的專業人士,也就是前兩波的香港人;其二為移民署,負責核發居留、永久居留,主要針對來台投資的人士,也就是最新一波、第三波的香港人。
「我也想長期留在台灣定居,但如果我沒在台灣工作,全家人就必須回到香港,」安聯人壽林順材告訴記者,他的太太也是香港人,因此他至今都沒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將來只要他沒在台灣工作,就必須回到香港。而目前,外籍人士取得台灣國籍最容易的方式是透過婚姻關係,只要結婚三年以上,並符合相關規定,就有機會取得。
其次,關於投資移民,每人至少需要準備500萬新台幣投資或存款,而且必須坐移民監,一年內不能離境台灣超過一個月,「之後可再申請永久居留證,條件是合法連續居留5年,每年居住超過183日,」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經理劉芳君說明。
如一開始無法拿出這筆金額,也可以先在台成立公司,沒有最低資本額限制,再由這家公司聘為專業經理人,但條件是,「公司一年營業額至少300萬元新台幣,」勤業眾信藍聰金分析,因為台灣想要吸引的是可以貢獻台灣的人,相較歐美,規定不算嚴苛。FabCafe黃駿賢就表示:「雖然這件事困難、麻煩一點,但還是可以解決,只是需要一個好律師,一點時間和金錢。」為了留在這個遠比香港理想的創業環境,「我寧願麻煩一點,」黃駿賢笑着說。
相對與黃駿賢等來台創業者的衝勁,蔣雅文近年來則是放慢了腳步。2008年,她推出的服飾品牌「Little Secret」雖然相當成功,工作量卻也隨之節節上升,最後甚至壓垮了她的身體。於是她決定在去年底結束品牌,由台北搬去台灣東部的花蓮居住,同時開設個人店鋪。
花蓮有「台灣後山」之稱。風景人文雖然優美,但不可否認,也是台灣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之一。之所以選擇花蓮作為下一個落腳處,除了一直很喜愛這裡的風土,另一個實際的原因,便是減少生活與開店的支出,「搬去一個生活壓力、物價指數比較低的地方,以配合我想要的工作方式,代價是放棄台北便利的生活,一切都是種取捨,」她說。
在花蓮開店,意味著蔣雅文可以不再被業績壓力追著跑,收入低,但生活開支也低,「如果我只想要賺錢,應該會留在香港吧。來台灣的人都是想要生活,生活不代表不賺錢,但只需要賺到可以生活的錢就夠了。」對蔣雅文來說,花蓮之於台北,某種程度上,就像台北之於香港,「台北是一個大城市,為什麼大家還是活得不開心?為什麼這麼多人離開城市想要去慢活?可以慢,為什麼要快呢?我覺得我好像又進階了。」
最近,蔣雅文的店舖即將在花蓮開張,附近除了一、兩家民宿之外,全是住家。綠色店門口望出去的風景,則是鄰居阿婆澆花、小朋友與街貓玩耍,是個相當有生活感的地方。蔣雅文將店鋪所在的平房隔成兩半,一半是工作室,另一半是營業空間,「我選在這個地方,已經有心理準備,一天可能不到一個客人,但這也正是我來到台灣的原因,有著多重可能性,又能過更好的生活品質,」蔣雅文淡淡笑著總結。撰文/歐佩佩、范榮靖(呂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http://hk.bbwc.cn/1ck2qd.html
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3itTjjgAc78
英國商學院申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604新加坡聯合早報
*【多城民眾不顧宵禁大示威 美調派1600名陸軍進駐首都華盛頓】
美國抗議員警暴力執法與反種族歧視的示威進入第八天,週二有成千上萬的民眾不顧宵禁與其他遏制措施,走上各城市街頭遊行。為防局勢惡化,美國國防部已調派1600名陸軍進駐首都華盛頓。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84
*【布希.柯林頓.歐巴馬 擔憂美國種族問題現狀】
前總統布希6月2日發表聲明稱,現在是美國審視悲慘失敗的時候。此次悲劇和此前的一系列悲劇都引發這樣一個疑問:我們該如何結束美國社會中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前總統柯林頓發表聲明指出,不應該有人以佛洛伊德那樣的方式死去。他的死給人們一個痛苦的提醒,即一個人的種族身份依然決定著他被對待的方式。前總統歐巴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佛洛伊德之死“發生在2020年的美國是不正常的”。他呼籲對這起事件進行充分調查,以確保“正義能夠實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91
*【教堂外持《聖經》拍照 川普遭宗教領袖和政界人士批評】
美國員警週一晚發射催淚彈、出動騎警,強行驅散白宮周圍的和平集會者,好讓總統川普穿過賓夕法尼亞大街,到白宮對面的聖約翰教堂,強調他剛剛向全國傳達的強硬立場。此舉引起各大宗教領袖和政界人士相繼發出批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85
*【美防長稱 不支持動用現役軍隊在國內維持秩序】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3日表示,他不支持動用美軍現役部隊在國內執法,以平息因反種族歧視示威引發的騷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4-1058569
*【美前防長馬蒂斯斥川普故意分裂國家】
美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在大西洋月刊發表聲明,斥責美國總統川普故意要分裂美國人,還揚言要派軍隊鎮壓平民,指“美國這三年沒有成熟的領袖”。馬蒂斯說:“我從未見過不要團結美國人的總統,川普是第一位。他甚至不假裝要團結我們,反而企圖分裂我們。”他還說:“我們見證三年來這種刻意行為的後果,見證三年來沒有成熟領袖的後果。”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4-1058595
*【美警殺黑人:55%受訪者不滿川普處理示威手法】
美國各地因黑人佛洛伊德遭警員跪頸致死,爆發反警暴示威浪潮,影響總統川普的選情。最新民調顯示,55%受訪者不滿川普處理示威的手法。另外,篤定成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的前副總統拜登,民望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4-1058567
*【美警殺黑人:強森指“令人震驚” 】
英國首相強森表示,美國黑人佛洛伊德遭警員跪頸致死“令人震驚”且“不可原諒”,但他同時強調,儘管法律允許民眾進行抗議,抗議活動應保持和平與合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4-1058592
*【川普稱沒考慮因香港國安法問題 制裁中國領導人】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沒有考慮就中國推動“香港國安法”而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個人實施制裁。據路透社報導,川普週三被Newsmax TV問到是否在考慮制裁習近平時,作出上述回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604-1058594
*【韓正會見林鄭時說:中央制定國安法時會聽取港各界意見】
國安法最快將於本月底在香港實施,引起不少港人憂慮,中國中央政府見此決定稍後舉行座談會,聽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但不包括反對陣營。有學者認為,北京最後或會對相關法律條文作微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604-1058474
*【專家:美或從科技貿易下手制裁香港 香港國安法長遠則有助穩定政經與商業】
華僑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謝棟銘在分享會上指出,目前美國主要在三方面給予香港特殊待遇,包括允許港元和美元自由兌換,把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以及允許香港進口美國敏感科技,他也判斷,美國最可能祭出的制裁措施是禁止香港進口美國敏感科技,因為“這其實就是中美科技戰的延伸”。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0604-1058542
*【英國擬擴大數百萬港人簽證權】
英國首相強森說,如果北京執意推行香港國安法,他準備允許35萬名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和另250萬名符合申請條件的港人擴大簽證權,赴英簽證可從半年延至一年,並將給予他們進一步移民權利,包括工作機會和獲取公民資格的途徑。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604-1058475
*【黃之鋒.羅冠聰等發起連署 促請歐洲各國反對香港國安法】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常委羅冠聰與民間外交網路發言人張昆陽發起連署,促請歐洲各國領袖表態,要求北京撤回香港國安法。綜合香港電臺與“香港01”報導,連署目前已收到超過七萬個簽名,發起者希望簽名最終可突破十萬個,以爭取更多籌碼,遊說各國領袖和國會議員向北京施壓。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604-1058476
*【入境前後須接受檢測 新中快捷通道讓公商務人員免隔離】
新加坡和中國本月將為有需要的商務和公務人員,開通往返兩地的“快捷通道”。相關人員須在離境前和入境時,自費接受冠病檢測,呈陰性者無須接受額外隔離。為降低社區傳播風險,有關人員抵境後首14天內,須嚴格遵守出行前申報的行程表,並全程使用追蹤應用,且不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604-1058436
*【美國將把央視和中新社列為外國使團 限制其在美運作】
路透社引述兩名知情人士表示,預計美國最早將於週四再將至少兩家中國媒體機構列為“外國使團”,當中包括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新聞社,並加大對其在美運作的限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604-1058588
*【美國6月16日起暫停中國客機飛美】
美國政府決定,從6月16日起暫停中國客機飛往美國。路透社早前引述三名知情者說,被停飛的中國民航公司包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控股公司。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90
*【美國商務部:本週五起對33家中國機構實行限制措施】
美國商務部,針對上個月所列出的33個中國企業、機構的限制措施將於本週五正式實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604-1058571
*【允許其他歐洲國家公民入境 歐洲多國重開邊境迎遊客】
歐洲多國包括曾是冠病重災區的義大利週三開始解除入境禁令,趁著夏季初始為疫情後重振旅遊業踏出關鍵一步。義大利在封城鎖國三個月後,昨天開始允許其他歐洲國家公民入境,令旅遊業及相關領域業者為之一振。不過,義大利當初是第一個淪為冠病重災區的歐洲國家,因此,即便解除了旅遊限制,許多外國旅客仍躊躇不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87
*【世衛組織決定恢復奎寧抗冠狀病毒試驗】
在5月25日通報暫時叫停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抗冠狀病毒試驗後,世衛組織3日宣佈,基於現有患者病亡率資料,世衛組織決定恢復試驗。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表示,出於對藥物安全性的擔憂,世衛組織“團結試驗專案”執行小組決定暫時叫停奎寧抗冠狀病毒試驗。其後,安全性資料監控委員會一直在評估奎寧安全性資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4-1058585
*【疫苗研發者: 第一波疫情消退或不利疫苗試驗】
第一波冠病疫情可能在消退,而對疫苗研發者而言,這可能反而是個問題。由於病毒傳播率到了相對低的水準,可能不足以進行疫苗試驗了。歐美科學家稱,一些國家的嚴格封鎖和安全距離措施成功控制疫情,他們可能須要轉向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疫情熱點地區尋求更可信的試驗場所。英國華威商學院的藥物再利用專家阿里指出:“要想做到(有效疫苗試驗),須存在人們在社區感染的風險。如果病毒已暫時清走了,進行試驗將徒勞無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88
*【梅克爾政府達成1300億歐元刺激方案 助德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執政聯盟敲定了支持經濟從疫情中復甦的計畫,總投入規模將達到1300億歐元。經過兩天的緊張談判,梅克爾終於彌合執政聯盟的分歧,于週三晚間達成包括為公司和消費者減稅,為家庭發錢和援助市政當局的計畫。這份最終協議中的專案將持續實施到2021年,規模超出最高預期30%。德國政府在3月份推出了第一輪刺激方案,此後梅克爾政府誓言將竭盡所能重振經濟。包括保障公司流動性的計畫在內,德國已拿出超1.2萬億歐元資金,目前為止在歐盟國家中最高。儘管如此,失業率仍然繼續上升,在5月達到了2015年末以來最高水準。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4-1058572
*【韓國決定編制第三輪406億元追加預算案】
為克服冠病疫情的衝擊,韓國政府決定編制第三輪追加預算案,規模為35.3萬億韓元,這將是韓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補充預算個案。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604-1058489
*【6月9日屆滿 馬來西亞本週末開會決定是否延長行管令】
馬來西亞冠病疫情日益改善,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將在下週二屆滿,當局將在本週末開會決定是否要延長此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604-1058469
*【巫統突然放話開始備戰大選 引發推翻慕尤丁迫使提早大選猜測】
巫統主席阿末紮希在臉書張貼數張與前首相納吉的合照,並感謝納吉與助理週二晚間登門拜訪。阿末紮希說:“我們已開始準備第15屆大選。你們準備好了嗎?”這隨即在網上引發大選何時舉行的議論。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604-1058467
*【繼續推出救市配套 印尼預算赤字將進一步擴大】
印尼政府早前預測,2020財政預算赤字將占國內生產總值6.27%,這是10年來最高的預算赤字。不過,慕燕妮說,隨著政府繼續投入更多資金來振興經濟,本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可能擴大至占國內生產總值6.34%。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604-1058470
*【新加坡569人確診 出現兩移工宿舍感染群 添七社區病例五天最多 包括一81歲婦女】
新加坡單日新增社區感染病例微升至七起,是五天來病例最多的一天。新確診病例包括一名81歲的新加坡籍老婦。昨天新增569起冠病病例,總病例達3萬6405起。其中七起屬於社區感染病例,一人為新加坡公民,六人是工作證件持有者。其餘562起屬於移工宿舍病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604-1058440
*【日本全國98%的學校已復課】
日本文部科學省3日公佈數據稱,截至6月1日,日本全國98%的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教育學校等已復課。其中,公立學校的復課率達99%。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603-1058431
英國商學院申請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評價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 -- 免費資源分享 (底下留言你的email領取)
🥨▶︎
30分鐘免費留學諮商
email給我,並留下您的姓氏+想申請的領域
[email protected]
00:38 Emily自我介紹
01:03 ESMT Berlin MIM是國際學程嗎?
01:23 為什麼想到德國念書?
01:48 在柏林唸書,學生證直接當學期票?
02:03 申請MIM的過程?需要用Uni assist?
02:43 申請文件的準備?
03:11 ESMT Berlin 的面試問什麼?
03:53 還有申請哪些學校嗎?
04:10 ESMT Berlin MIM的課程規劃如何?
05:10 非商科背景的人可以去讀嗎?
05:49 MIM跟MBA的差別是?
06:27 兩年下來的花費是?
07:18 怎麼找德國住宿?
👩🎓[訪談系列] ft. Emily
🏫政大經濟系的Emily畢業後並沒有直接到德國工作,而是透過實習先來增加自己的經驗,同時準備雅思與德國碩士的申請,同時錄取Berlin ESMT跟Uni Frankfurt,最後是選擇哪一所呢?同樣是管理碩士,MIM與MBA的差別有在哪裡呢?如果大家也正在考慮到德國留學,並想要拿一個管理學程的碩士學歷,就繼續看下去吧!Emily的經驗,或許能幫助到你。
🏩Berlin ESMT:
https://esmt.berlin/
🏚找房 wg gesucht:
https://www.wg-gesucht.de/
-----------------------------------------------------------------------------------
⁉️如果有更多關於申請的問題,都可以在底下留言喔!
-----------------------------------------------------------------------------------
💰德國一學期花費?
https://youtu.be/nIE85nMy_IA
📖德文對留學德國重要嗎?
https://youtu.be/q2q5pADGRzc
-----------------------------------------------------------------------------------
🔍如果大家想更快知道我的分享
可以follow 我的instagram @lichun_lin_41795 @lily.hahahahana
-----------------------------------------------------------------------------------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英國商學院申請 在 經驗分享英國商學院申請心得 - 留學板 - Dcard 的八卦
分享一下今年英美商學院申請的流程與建議,順便問一下有沒有人也確定要去LSE了~,«申請結果»,1. Admission:LSE M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10/17 ... ... <看更多>
英國商學院申請 在 【STC留學】申請英國商學院你必須知道的事 - YouTube 的八卦

商學院 的 申請 是每年 英國 留學的重頭戲除了一般留學會參考的選校指標之外還有哪些是 商學院 學生必看的資料畢業後如果計畫留在 英國 求職有哪些行業是比較 ... ... <看更多>
英國商學院申請 在 [心得] 2021/22英國商學院申請經驗分享(LSE, Im 的八卦
哈囉各位~
我跟朋友最近總算是塵埃落定,分別錄取LSE MSc Accounting & Finance與Imperial MSc Investment & Wealth Management,即將前往倫敦繼續共患難。
既然我們的申請都告一段落,並且獲得了超乎預期的結果,就決定總結一下申請經歷,一方面做一個回顧,一方面也回饋之前在版上所得到的資訊~
因為文章很長,先列一下大綱:
1. 背景與申請時程
2. 整體準備時程(含IELTS、GMAT、實習、文件撰寫 )
3. 留學代辦
4. 文件撰寫
5. 面試與數學測驗
6. 網路資源
7. 小結
[ 背景與申請時程 ]
國立政治大學 國貿雙會計
(以下簡稱J)
/
GPA 4.01/4.3(至大三下成績)
IELTS Overall7(L:7, R:8, S:6.5, W:6.5)
GMAT 650(V28Q49)
Intern 四大事務所暑期實習*1
特殊經歷
書卷獎*1/國際商學榮譽學會會員
社團幹部*1/志工服務*1
亞太經濟問題研討會(含Essay*1)
/
共申請6家:
LSE-Accounting & Finance
12/9→2/18 Con. Offer(Final decision)
Imperial-Finance & Accounting
12/10→2/26 Rejection(原因:競爭者過多)
Warwick-Accounting & Finance
11/1→2/11 Con. Offer
Edinburgh-Accounting & Finance
10/31→11/20 收到ID→2/16 Con. Offer
King’s college-Accounting, Accountability & Financial management
10/31→1/1 Con. Offer
Manchester-Accounting & Finance
11/15→12/7 收到ID→2/1 Con. Offer
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輔社會
(以下簡稱N)
/
GPA 3.88/4.3(至大三下成績)
IELTS Overall7.5(L:7.5, R:8.5, S:6.5, W:6.5)
GMAT 660(沒有交給學校)
Intern 經濟研究院研究助理*1
特殊經歷 社團幹部*1
相關技能 R、Stata
/
Imperial-第一志願Finance、第二志願I&WM
12/23→12/30 送齊推薦信→1/11 FIN Rejection→1/26 I&WM面試邀請→2/25 I&WM Unofficial Offer→3/12 I&WM Official Con. Offer(Final decision)
UCL-Finance
12/23→12/30 送齊推薦信→2/25 數學測驗邀請→3/7面試邀請→?
Warwick-Finance
11/3→12/17 Con. Offer
Edinburgh-Finance
11/4→12/10 Con. Offer
King’s college-Economics & Finance
11/3→1/14 Con. Offer
Bath-Finance
11/4→12/10 Con. Offer
[ 整體準備時程 ]
// J
2020.01-04 IELTS
2020.05-06 諮詢代辦、選校
2020.07 實習、推薦人確認、GMAT補習
2020.08 準備文件(CV&推薦信)、準備GMAT
2020.09-10 準備文件(PS)、GMAT一戰
2020.11 準備文件(Essay)、GMAT二戰
2020.11-12 申請送件
2021.01-02 收到offer
/
因為2019秋冬在考托福和雅思之間猶豫太久,導致七月同時實習跟補習GMAT的時候特別崩潰,建議大家可以盡早準備,尤其是雙主修或輔系生,真的不要低估自己學期間課業的重量。(此點同樣適用於上班族)
另外,建議提早開始找推薦人(在學生可以趁六月學期結束前詢問教授),提供選校名單、是否需要由教授上傳等資訊,並詢問提供推薦信草稿、PS、CV等文件給教授的時間,以便文件撰寫的時間安排。而且找推薦人時,熟悉程度》》》名頭大小 (除非他真的超級大咖),不然就會容易淪為很罐頭的罐頭信。
/
除此之外,由於J整個申請的過程幾般波折,被N笑稱沒有在正常的時間用正常的方式收到過offer,因此想分享各種申請狀況,供申請焦慮的大家參(放)考(鬆):
1. 10/31 Edinburgh送出申請後過了20天才收到ID
2. 11/15 Manchester送出申請後,曾收過錯的ID,直到12/7收到正確ID
3. 在1/1元旦(聖誕假期間),收到KCL的con. offer
4. Manchester跟Edinburgh con. offer 未寄信通知,只在系統更新
5. LSE的offer被寄到垃圾信件(有聽過相同案例)
// N
2019.10 IELTS一戰
2020.02 IELTS二戰
2020.05-06 GMAT補習、諮詢代辦、選校、應徵實習
2020.07 實習、準備文件(CV)、推薦人確認、準備GMAT
2020.08 實習、準備文件(推薦信)、準備GMAT
2020.09-11 準備文件(PS&Essay)、GMAT一戰
2020.11-12 申請送件
2020.12-2021.3 數學測驗、面試、收到offer
/
除了面試時因為腎上腺素爆發講的特別順,自認為被Imperial錄取的關鍵因素有二:一是出奇制勝且貼合人生經驗的PS,二是具有量化分析的能力,包括Stata、R、超基本的Python等等,尤其Imperial商學院主要是教R(對台大經濟系學生很有利xD),所以特別在PS、essay中詳細描述自己的程度,以及曾經用R做了哪些專案。
[ 留學代辦 ]
// 為何找代辦?
我們認為是否找代辦還是要以個人需求出發,每個人的忙碌程度、預算等都不盡相同,不可能有個最正確的答案。
而我們當時是考量到實習、文件、GMAT、雙主修/輔系必修的課業都尚未完成,為避免在秋冬猝死(?)之類的,而選擇找人幫忙,算是花錢消災的心態啦!
/
另外,代辦給學生的幫助是乘法,自己越努力、花越多時間,代辦能夠給予的幫助越多。假設代辦可以帶來1.1倍的效果,一個只付出50分的人就算有了代辦仍然只能達到55分,但是一個付出90分的人卻可以達到99分。
舉例來說,雖然代辦提供給我們很詳盡的選校報告書,但是我們也額外花了許多時間搜尋學校資訊,N就是自己跟代辦提出想要申請Imperial的(原本報告書內沒有推薦這家學校)。而文件編修的部分,除了代辦很有耐心地幫我們來回無限次的編修,我們也上網看了許多範本、請很多親朋好友給予建議。
// 選擇代辦的考量?
我們兩個人選擇代辦的需求差不多,主要考量包括:
1.使用共用信箱申請:方便學生自己追蹤進度、掌握情況
2.顧問專業度:先前有自己做過功課,會在對談中詢問學校、申請事宜,確認代辦是否了解情況
3.選校主控權:是否尊重學生的選校意願,也不會隨便亂推薦合作學校
4.文件編修:具備不錯的文件編修能力,不限制編修次數,不需要再找額外的編修師
/
經諮詢後,我們都選擇「劍橋教育」協助我們進行申請事宜,雖然負責的顧問不同,但都獲得了滿好的代辦體驗。
(提醒:每個人的需求、狀況不同且顧問也不相同,因此還是以個人諮詢後決定代辦為佳,若要深問此次體驗可以在下方留言,在此不多做贅述。)
[ 文件撰寫 ]
文件撰寫是申請中最重要的一環,可以凸顯出你的邏輯、想法、特色與經歷。尤其是想要申請LSE的人,由於LSE並沒有面試環節,因此書審便變得格外重要!
我們認為在撰寫文件之前,可以先花時間思考一下你的特點,以及想要透過這一堆文件形塑出怎麼樣的一個人,會有助於文件的撰寫。
// CV
主要是經歷的條列呈現。
建議可以用STAR方法將經歷、成就及收穫以數據方式呈現,並且維持排版與格式的一致性,給予審查委員舒服的閱讀體驗。
// 推薦信
部分教授會希望學生先提供推薦信草稿,因此擬草稿時建議讓兩封推薦信的內容凸顯不同的特點跟優勢,並試著用不同的語調撰寫,不然會很容易看出來是同一人代筆寫的(教授不一定會幫你大幅度調整、修正或是重寫)。
// PS
申請者的大魔王關!(我們兩個光在這邊就修了十次以上,怎麼寫都不太滿意QQ)
寫出自己的動機、最重要的特點、未來展望以及對學校的貢獻等等。
撰寫途中可以試著深入描述拿出來寫的經歷,寫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避免讓它變成另一個重複的履歷,只單純草草帶過。
由於PS涉及自己的邏輯、架構與想法,因此並不建議拿已經錄取學長姐的PS或是網路上的PS修改,而是建議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邏輯跟架構,才會凸顯出你自己的特色,而非只是模仿。
// Imperial essay問題集
這算是相較其他學校比較特別的一個文件項目,且各題有不同的字數、字元數限制,撰寫時需要多加留意。主要Fin、I&WM跟F&A的問題有:
1. 上過的數學相關課程(包含時間、內容)
2. 具備的軟體、程式技能(你用它來做什麼)
3. 未來求職目標的領域、職位、國家、公司(列出兩個志願)
4. 符合目標公司的三項要求特質(已經達成多少、為何)
5. 目前還有哪些特質未達到目標公司的要求(舉例說明、如何加強)
6. (在學生限定)大四修了什麼課、目前多少學分等等
7. (具工作經驗者限定)有多久正職經驗、年薪多少
[ 面試與數學測驗 ]
英國只有少數的商學院會碰到面試。以我們的狀況來說,J申請的Accounting&Finance都不需要面試;而N碰到面試的是Imperial和UCL兩家學校,其中UCL又要求了數學測驗。
以下針對Imperial I&WM還有UCL Finance分享N的面試與數學測驗經驗:
// 數學測驗
60分鐘共8題,不強制按題號順序作答。
學校發出測驗邀請後一週內要完成。
不開攝影機,所以你們知道的 xD
測驗範圍:線性代數、機率、複數、連續函數、極限、微積分、微分方程等等。
/
覺得其實算難欸QQ像微分方程其實有點超出商學院微積分的範圍了。N是寒假時拜託老弟每天特訓兩小時,大腿抱好抱滿才通過的,建議大家可以提早準備,老實說數學底子不夠好的話一週內有點難速成。
每一年都會有固定的題庫,個人感覺是大概30-40題抽8題吧。中國的論壇「追夢網」上面會有熱心人士分享自己遇到的題,因為題量其實算小,所以花時間多看多算,非常有幫助!
//面試
兩個學校都是使用線上錄影面試。
學校發出測驗邀請後一周內完成。
教授們會預錄好題目的影片,所以可以自己挑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間進行面試。
/
UCL使用WePow進行面試。
共五題,每年換題,但是每年度所有申請者的題目都一樣。
每一題準備30-40秒,回答2分鐘-2分半(各題不一樣)。各題之間無限制休息時間。
UCL題目給我的感覺就是準備五題雅思part 2?但是題目較刁鑽,而且覺得網路介面蠻難用= =
/
Imperial使用Kira進行面試。
五題口說、一題寫作,從題庫中抽題。
每年題庫不變,Imperial商學院許多科系共用題庫。
口說每題準備30秒,回答1分鐘。寫作含審題時間5分鐘。各題之間無限制休息時間。
那個題庫量其實蠻大的 當初光整理考古題就花了一整個晚上,後來又花了四個整天把全部的題目都練習了(至少)一遍吧。而且英文打字太慢真的很累,平常就可以多練習英文打字速度了!
/
這時候又要大推「追夢網」了,上面有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的面試經驗分享,可以善用關鍵字搜尋找出相關的文章。我也有加入UCL面試的微信群組,會有蠻多人分享面試相關的經驗。
面試乍看之下真的超級可怕,但是因為題目都預錄好,不存在被反問的機會,所以只要踏實地把每個考古題都準備過,每一題都努力講滿一分鐘,其實也沒有那麼崩潰啦。
[ 網路資源 ]
申請過程中,我們也參考了很多網路資源,以下統整除了學校官網,我們看過或用過的網站,希望可以幫助到接下來申請的人們:
// whatdotheyknow
查詢歷年申請數據。
曾經查過台灣人申請上Imperial的學校及人數、有無GMAT申請上/過面試關比例、平均GMAT成績、歷年申請人數等等。
// The Student Room
可以看到英美觀點的選校考量。
也可以追蹤申請學校的application trend,大概知道學校發offer的狀況。
// 追夢網
除了考古題還是考古題。
// 知乎
主要搜尋「在xx(學校名)就讀是怎樣的一番體驗」,了解過去學生的就讀體驗、學校實際情況、生活情報、硬體設備等。
另外,在等待offer期間也會去看April學姊的發文(每週一四發錄取彙整),雖然台灣跟中國那邊pool不同,但因為學校通常喜歡在同一時間段發大量offer,所以還是可以參考一下。
//網易新聞-英國大學申請中心
也是用來追蹤學校目前的錄取狀況,如:有沒有下offer雨,有時等待offer期間無聊會看下上面英國情報發文(僅參考用,有時不一定正確)。
[ 小結 ]
感謝大家願意看完我們這一長串貼文,也歡迎有疑惑的、還有什麼想知道的人在下面留言,我們兩個會盡量回答。
/
對於幾個月前的我們來說,絕對沒有想到未來一年能夠一起待在倫敦,甚至在收到Warwick的offer後N就做好與大鵝相依為命一整年的覺悟XD
因此我們想要鼓勵仍在追夢的同學勇往直前,不論你擔心自己的GMAT成績差強人意、沒有附GMAT成績會不會完蛋、當年度競爭爆炸激烈、沒有太多實習經驗不具有優勢、申請時間是不是有點晚、必修成績不太高等等等等,其實都不一定是錄取與否的絕對因素。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樣樣數據都完美的優勢,但找出你的特色、優點,並且呈現在文件之中,才是最能在眾多強者中凸顯自我的關鍵。
共勉之:)
/
最後的最後,
N:以下開放今年也要去Imperial的人留言認親 !!!
J:我們已經建了個今年度LSE Messenger台灣人群組,歡迎申請上還沒加入的人一起加加!
N&J:祝福版上的大家都能申請順利、就學順利、工作順利~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28.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615912663.A.48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