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racieofficial
還記得拍攝那天,
攝影師只說:「妳就做妳平常在做的事,不要擺pose,不要網美笑,不要管我在幹嘛。」
我就一樣邊聽我的音樂,拿起我的畫筆、畫本,開始天馬行空畫我當下腦海裡的構圖、寫下當時的心情。
平常在工作的我也差不多這樣,只是畫本下多了書桌,或者畫本變成電腦這樣。
最近回到晚上接深夜工作狀態,通常在這個時候做事都是在寫文章或備課。
這個月的高階臨床芳療師課程,結合生理、研究、精油成分等,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想做好、也想讓學習的各位芳療師有收穫。
熬夜不好,但深夜的迷人帶來了我的靈感,就是那麼讓人欲罷不能。
嗯,我滴上數滴薰衣草、花梨木、迷迭香、苦橙葉、快樂鼠尾草搭配的複方精油於手掌中,摩擦兩下,放至鼻子前,深吸~深吐。
#姑且稱這瓶複方精油為_於夜空中跳躍的星
寫下,今晚的紀錄。
G. Hsu
Photographer: 冷Lynnstudio photography
@lynn9099 郭漪伶
Makeup & hairstyle: Jeannie. H Wedding
Makeup & Hairstyle Studio Jeanie Huang@jeaniehwedding
Copyright © 2020 L. F. Hsu
芳療師是幹嘛的 在 Facebook 八卦
昨天下午在飯店附近SPA做精油按摩時,我花了好幾分鐘思考要不要脫衣服🤨
被芳療師帶入房間後告知「脫掉衣服蓋上毛毯即可」一般來說要用精油推背或幹嘛的確該脫掉衣服,但麻煩的是我不知道眼前這位工作人員是男生還是女生?
與其說是男生或女生,其實更像男生和女生兩種性別共存在這人身上的感覺。
芳療師短髮,臉部身形看起來是男人外貌,但聲音非常陰柔,動作及語氣都很優雅,說到底我在乎對方性別唯一的原因就只是想判斷自己要不要脫光按摩,如果是男生我會彆扭還是想穿著小背心,如果是女生就沒差(單純個人習慣)
進入精油按摩時間後,我發現對方的手非常大,不過力道掌控很好,同時間房內放著阿育吠陀式音樂配上他(她)陰柔的說話聲音,真會覺得自己被帶入了非日常的迷幻旅程😌
按摩結束後對方給了我一張名片,上面寫了兩個名字。
「我有兩個名字,一般場合用的名字是Gray,另一個名字是Grisha。希望妳喜歡今天的SPA時光也希望下次還會預約」
(所以他對外的身分是男性,認同的身分是女性)
「預約時是Gray對吧?」我確認
「對,預約時可以說Gray,但其他場合希望妳能叫我Grisha」
「Grisha今天非常謝謝妳,妳按的超好」
講完這句話之後她對我眨了個眼😉
我沒有多喜歡美國的生活,可始終對這個國家帶有敬意❤️聽到Grisha對客人我說「預約時可以說Gray但其他場合希望妳叫我Grisha」時其實有點感動。能在職場理所當然講出自己認為舒服的稱呼方式,絲毫不需要擔憂外人眼光的環境超棒🥰
芳療師是幹嘛的 在 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 Facebook 八卦
#drgracieofficial
常有人問我:「博士,你學護理,念到博士,幹嘛不講健康就好,講甚麼兩性跟性?這很重要嗎?在亞洲,這很讓人害羞耶!!」
我今天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正因為我學護理,
帶實習也當助理教授,
#助理教授不是助教
在臨床工作也做研究。
念博班的途中,
也完成了情緒治療的階段訓練與芳療師的養成。
我更重視心理與生理的平衡。
在病房、加護病房工作,
與家屬、病人相處互動的過程;
在醫院跟診做研究、帶實習、
在校內課堂授課,
與研究參與者、學生教學相長的關係;
在診間做健康與情緒芳療諮詢,
與個案長期對話的交流。
觀察、了解、研究、自省、檢討,
以至靜默。
我觀察到⋯
大家很注重身體健康,
卻往往忽略和我們日常生活會天天接觸的兩性關係與性健康。
重視的程度會有此明顯的落差,
正因前者與「自身死亡」有關,
而後者卻不會明顯的危害「個人生命」;
就好比我常常用來比喻的食慾與性慾,
雖然都是人的原慾,
但差別在於,
一個沒有會死,
一個沒有不會死。
疾病的發生受到環境、基因,以及機率的影響,
而心與性的連結,
卻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發生在我們身邊,
從小開始。
也許心靈與性的滿足與否,
較難讓人與「死亡」連上邊,
你可否想過,
它卻很可能與「他人安危」有密切關係。
一個人的性命可以因為某個人失序的舉動或某次無法宣洩的壓力而受到波及,甚至因此香消玉殞。
對我來說,
護理本為全人教育,
兩性與性的教育更無法忽略,
更需要從小紮根,
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至社會教育,
將性從小教起,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身體自主權,
唯有如此,
才是真正的保護,
因為這攸關孩子長大後,
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另一方面,
讓一個人在身心性靈的全人健康下成長,
顧及的不只有個人,
而還有別人,
這正是自愛、同理,與尊重。
亞洲教育的養成,
讓我們漸漸以壓抑換取掌聲,
以順從換取肯定,
習慣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慢慢地,
遺失了自己。
東方人對於性的保守,
讓我們閉而不談讓人羞澀的話題,
帶來的後果反而造成孩子不了解自己,
當然更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我不會因為「它」讓人害羞就不講,
我不會因為做這件事會接受到異樣眼光看待就選擇忽視,
我只會因為它原本的存在、它身為人原始的慾望而更加重視,
當一個人身處dilemma當中,
我只想做對的事。
請正視兩性與性教育的重要,
一個話題「好不好啟齒」,
決定點不在於它是什麼主題,
而在於你是用什麼「態度」面對它。
性愛可以很美好,
但可能造成巨大傷痛,
如果一個不小心,
也有可能葬送性命。
G. Hsu
#感謝TVBS_DrShe製作團隊 #感謝一路以來的學習訓練 #感謝自己莫名的堅持與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