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作年輕人堅實的後盾。
我在各地走訪,看到許多結合在地產業,具有在地特色的大學,像以農業科技和生物科技專業聞名的屏科大,以原住民文化教育為特色的花蓮東華大學,以及海洋研究專業的澎科大等。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可以透過區域的平衡發展,讓在地就學的青年留下來創業、發展、就業,促成教育和當地產業間的連結,也能促進當地的發展,進而達成區域平衡。
至於在都會區,因就業機會多,房價飆升,政府就應以社會住宅的方式,協助年輕人解決住房問題,並降低創業風險,匯集社會力量來幫助年輕人。(@台北大學演講)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蔡總統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優先改善並解決東部交通問題,而東部居民最大痛苦就是一票難求問題,除了票務系統已逾10年以上未更新;另一方面,今年五月底宣布實施實名制,保障花東居民可以優先購票的政策,雖然首次試辦時間倉促只適用身分證U、V開頭鄉親,很多長期居住在東部地區、戶籍也在東部地區民眾未被...
花蓮原住民就業 在 張震嶽 ayal komod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不講最近的事情 ,大家應該看夠聽夠,資訊很多,是與非,我尊重每個人的立場。
和我一樣的原住民不算少,在都市裡出生,就業,求學,偶爾回部落看看親戚家人,好像很習慣城市吸取的養分是理所當然的,然後忘記了傳統文化,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小時候住在南方澳,閩南語比國語好,母語?不會講。
我很幸運,在音樂這條路上一路順暢,深知音樂是力量,是武器,當兵後組樂團,挾帶搖滾一路過關斬將,意氣風發,無所不砍,品嘗真正的走紅,那些表像的名利,樂在其中,卻忘了我血液裡特別的基因,才是我存在的價值。
一直到三十幾歲,比較密集的回花蓮豐年祭,有一年的豐年祭,頭目語重心長的跟我說,阿嶽,你知不知道這些年輕人小朋友知道你要回來,也吵著要回來,但是你沒說要回來,那年的豐年祭就乏味,回來的人也比較少,當下我恍然大悟,我一個小小的動作,影響著年輕人,當然不是說有什麼重責大任,但是如果我再多做些事情,或許可以小小改變影響原住民。
所以我今天來這裡,不只是為遠方的部落,也是為現場的原住民學子,加油打氣,原住民面臨的問題無比巨大,超乎我們想像,土地,教育,福利,語言,和傳統文化等等,都是我們要去扛下的重責。幾年前我是很悲觀看這些事情,但是看到那些默默耕耘的前輩,為土地環境一步一步走得很辛苦,我慚愧不已,也問我自己,我能做點什麼? 來到這裡,或許就是推動原住民文化的小小一步。
然而在講求競爭力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不斷的侵蝕我們應該維護的文化, 洗腦洗到我們也認為好像也不對,甚至懷疑,甚至不講自己是原住民,怕被笑,怕被給人家說蕃仔,如果連我們都不認同自己,相信自己,要怎麼面對極速改變處處衝撞的社會呢?原住民年輕朋友們,我們必須要懂得保護自己,保護文化,這是我們的根,更是保護我們的盾。
時代變了,祖先在山林裡懂得保護自己,因為沈著冷靜,耐心等待獵物出現,我們在城市裡,也是叢林不是嗎?處處陷阱和危機,謊言和偏見,沒關係,回頭想想祖先的智慧,什麼智慧?包容, 知足,樂觀,尊重,溫厚的人生觀,想起來了嗎,這才是我們最強大的競爭力。
你們比我年輕,年輕就是力量,你們書也讀很多,知識更是武器,你們要把所學的貢獻族人,未來很難預知,但現在是希望的開始,場內學生爭取的,和我們未來所要面對的問題息息相關,贏輸或許重要,經濟發展或許重要,但前提是,我們自己更要強化團結,凝聚力量,假如我們力量不夠,又怎能追求未來,為族人服務呢。
以後你們會畢業,出社會,會散落在各個不同階層,有人做研究,有人釘板膜,有人當政客,有人沒搞頭,當你們在追求人生,得意或失敗,千萬不要忘記我們獨特而珍貴的血統。
同時,你們現在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想想家裡的爸爸媽媽,出事他們會很傷心的,資訊真真假假滿天飛,很容易被左右,別被激怒,一定要冷靜處事,fb罵一罵宣泄情緒可以,現實中別衝動,切記,當你疑惑的時候,回來想想原住民的問題,至少清楚不複雜,答應我也答應家中的爸媽,安全第一。
最後,想送給大家一句話,好得~~
這是昨天和原民學生講的稿子
因為我怕一上台又不知所云 工作結束後
寫了這篇稿
再回去看我之前寫的
我的方向沒偏離過 依舊是原住民
我希望昨天參與的原民學生和原民朋友
和我一樣 冷靜清晰的看事情的原貌
並且把焦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
這樣才能為族人謀福利
''場內學生爭取的,和我們未來所要面對的問題息息相關,贏輸或許重要,經濟發展或許重要,但前提是,我們自己更要強化團結,凝聚力量,假如我們力量不夠,又怎能追求未來,為族人服務呢"
花蓮原住民就業 在 許淑華 Facebook 八卦
根據經濟部礦務局統計,2010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砂石需求量為7394萬餘公噸,因自產砂石供應能力不足,需自海外進口砂石1217萬餘公噸,占年總供應量的16.44%。
我國砂石自產自銷要如何在砂石貨源穩定及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也至關重要。我國砂石進口來源主要以大陸為主,惟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至3月砂石進口量較前3年同期減少122萬餘公噸,並因北部地區砂石供需失衡,預估每個月有40萬至45萬公噸的供應缺口。
另依礦務局提出所需砂石評估報告,預估至2024年底前,平均每年砂石需求量將提高400萬公噸。正因上述原因,造成今年前3月「砂」單價較近3年同期上漲5.85%至6.73%;「石」交貨單價每公噸,上漲4.18%至4.95%的狀況發生。
為提高我國砂石自產自銷的能力,工程會積極推動東砂北運的政策,然依據「公共建設督導會報」109年度第8次委員會議紀錄顯示,我國針對河川疏濬、礦區、土石採取區等砂石量、各料源所需開採期程、交通運輸、碼頭規劃(含和平港、蘇澳港、花蓮港等碼頭增建、擴建相關程序及配套措施等)等議題都尚無掌握,若要推動礦產自產自銷的能力,上述議題需要請有關單位積極研擬。
另截至109年8月,工程會列管前瞻基礎建設公共建設類計畫第二期執行情形預算執行情形統計表及工程會列管一般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分別有部分執行率、達成率不佳的狀況,如一般公共建設財政部、國發會、法務部、衛福部等年計畫經費達成率皆低於20%,教育部、衛福部特別預算執行率都低於60%,工程會應督導相關部會盡速完成。
國內目前缺工嚴重而探究其原因,勞動環境及付出成本與報酬不符合,去年重大職災死亡達316人中,營造業就多達168人,占總數逾一半,平均2.17天,就有1人因職災死亡,創下近5年來新高,而各級政府公共工程重大職災達39件、41人罹災,未通報的黑數還不算在其中。
而因前瞻大型公共工程及台商返台增加,卻使得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人數也跟著增加,為了趕工達成進度,職業安全、職安訓練則敷衍了事,出了意外大包推小包,層層轉包淡化雇主關係,該如何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約束承包廠商的安全意識與風險控管至關重要。
國內缺工缺人的問題相當嚴重,承包也力不從心,近期調降開放外籍移工門檻雖然對工程會是及時雨,但對於整體營造產業發展是大問題,表示政府無力解決國內的缺工問題,突然間建設增多,開始面臨缺工、建設計畫也標不出去,但可預見當工程、營造業大幅增加外籍人力後,但完工後,又開始回到原狀,政府卻至今沒專門單位去調節人力,這是政府在推動大型建設時,始終沒看見的盲點。
而開放營造業引進移工,衝擊最大的仍是勞動市場相對弱勢的勞工,尤其是原住民勞工。根據原民會統計,原住民勞動力人數有27萬3372人,原住民就業者從事營建工程業,比率14.89%。男性以從事「營建工程業」的比率最高,占比高達24.63%。
而原住民從事非典型工作人口占總原住民就業人口之17.09%,明顯高於同期全體就業者從事非典型工作人口比率7.13%,因「季節性或臨時性的工作結束」導致原住民失業人數之比率達22.29%,明顯高於全體民眾之13.06%,如何保障原民朋友的工作權益不會被移工取代,要請工程會和相關部會妥善討論。
花蓮原住民就業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口頭質詢─
▶蔡總統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優先改善並解決東部交通問題,而東部居民最大痛苦就是一票難求問題,除了票務系統已逾10年以上未更新;另一方面,今年五月底宣布實施實名制,保障花東居民可以優先購票的政策,雖然首次試辦時間倉促只適用身分證U、V開頭鄉親,很多長期居住在東部地區、戶籍也在東部地區民眾未被納入,希望在下個階段能納入所有戶籍設在東部地區的鄉親,同時希望實名制購票能常態化,不侷限於特定連假及特定少數班次,藉旅客分流方式,解決供不應求問題。
部長: 中秋節將擴大辦理實際設籍民眾,且除了專車外將針對某些列車按照實名制來辦理增加返鄉者座位的比例。再者過去網路票務系統是公家機關在採購上受制於廠商,現已經用技術上能力更強的廠商來代替,過去需要3年時間改善,希望能加速於明年年中把這件事辦理到一定程度,至於是不是全面改善取決於這段時間把試辦跟廠商周旋的情形。
▶台鐵接下來各項列車的採購,希望能以12節車廂的新車為主軸,會比現在8節車廂列車多1/3的運量,藉以提高民眾買到票的機會,同時地方觀光產業更依賴著讓每一位想要到東部觀光的民眾都能買到車票。
▶有關東部鐵路出軌問題,所幸無人傷亡,但如果發生在山區北迴線上或是橋梁上後果將不堪設想,這問題更凸顯花東鐵路單軌的困境,當事故發生時南北雙向火車全部會停擺,而花東鐵路目前以單向單線通車的情況下,限制了增加班次的空間,更是讓現在有越來越多普悠瑪、太魯閣號快速經過很多鄉鎮過站不停,以致於本來位居偏遠的小城鎮連搭火車的機會都沒有。花東線雙軌化及北迴線增軌計畫可行性評估已接近完成,希望交通部及行政院能盡速核定執行。賀陳部長上任前說不必要的建設就不要進行,這話原則是對的,但對東部居民來說鐵路建設的進行卻是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的。
院長:一定會支持讓東部地區交通得到改善。
部長:關於票務之所以緊張,最主要是容量的問題,與其去買速度快但座位少的普悠瑪太魯閣號,應該要買車廂比較長的車種,但整個調度上要考慮到發車起點,未來有些班次變成主要來服務東部,在特別假期作這安排時,也需要全國老百姓體諒。路線容量因現在是單軌作業,中期措施要將北迴線先朝花東一些車站加強其迴車及評檢的改善,雙軌的案子還在進行當中,局部改善的部分可以先做。長期方案一定會按照既定時程加速辦理。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分三階段已經正在進行,期待明年開始能分段完工,目前的施工計畫是否按照原定時程進行?蘇花改工程是高難度的工程,在張院長卸任前才進行觀音隧道最後的貫通跟爆破,隧道裡面的工作人員是非常辛苦的,希望能給這些基層的隧道及蘇花改工程人員加油跟鼓勵,但更希望在政策上作督促盡快克服萬難加速完成,這確實是地方居民長期以來的期待,尤其這幾天幾乎每天下雨,落石坍方的問題也持續發生中,對於農產品運輸,一定要以汽車、公路的方式經過蘇花公路民眾的安全我們更有責任維護跟保障。
部長:蘇花改是完全按照既定時程,有關蘇花改是不是要進一步在某些路段再去增加其隧道工程,這除涉及到整個政策檢討外,也對於環境需要做新案子的審查,不過既定已經核定的蘇花改工作,會按照安全的標準下繼續進行。
▶為了改善花蓮到臺東之間的公路運輸,地方提出台 9 線花蓮南段拓寬計畫,這部分公路局也已經在進行了,希望交通部、行政院能夠以專案的方式繼續改善台 9 線南段,尤其是縱谷地區的相關交通工程。相對於蘇花改,其對環境的影響是相對單純的,相關的評估也已經完成了,尤其花蓮段的部分,這部分請以最嚴謹的態度、最積極的方式儘速辦理。
賀陳部長旦:台 9 線南段的局部改善,其預算都成立了,也已經用專案的方式在發包辦理當中。只有在必要的地方用拓寬的方式,其他部分規劃多用一些局部工程的方式。
▶大眾運輸系統在偏鄉地區,尤其東部,目前是一個三輸的狀態,政府花錢去補貼、業者賠錢、民眾覺得不方便,因為班次少,又沒有到各個村落去,很多中南區的鄉親往往要搭好幾個小時的公車到花蓮的門諾醫院、慈濟醫院,這個公共運輸系統的改善非常迫切,攸關民眾的生活,過去在我們爭取之下,交通部有幾個試辦計畫,但是這些試辦計畫的範圍太小,我們希望能擴大辦理。
賀陳部長旦:偏鄉地方不能用定點的方式,而必須是一種隨機、隨需求的方式,對這樣的供需必須有個規模才能做到。在今年年底以前把試辦範圍擴大,配合東華大學跟東吳大學兩個學校的建議來做擴大服務。過去我們都把重點放在「路」,最近會用客運補助的方式來做,未來更進一步對於偏鄉地區乘客的服務,不論是電子票證、優惠、轉乘上的鼓勵以及資訊的改善,都會做為第一優先,使得路、車、人整個結合的更好。
▶花蓮國際機場使用率低,尤其現在國內線班次減少,國際包機寥寥無幾,交通部應極力推動跟其他國際城市之間的直航。以善用東部地區的觀光資源,使遊客分流。
▶太魯閣國家公園既不收費,又沒有外溢的經濟效益。我們更希望有一些其他的觀光亮點,讓遊客可以分流,而不是造成每天下午國家公園裡面塞車的情境。其中本席曾經主張將現在行政院討論的原住民族博物館設在東部地區,雖然張前院長已經核定設在新北市,但是我希望林院長能夠重新考慮。當初直接排除花東地區,其它脫離了原來的土地,更弱化了跟原來文化的連結。應將原住民族博物館設在東部地區原鄉的花蓮,讓原鄉部落有強化文化跟歷史認同的機會、以及教育的功能。原住民族的歷史及文化不該只是一個要給人口眾多的地方消費的商品,它更是連結土地、文化及情感的重要象徵,本席希望這個因素能夠納入考量。我非常不認同過去只以人口因素跟交通因素決定博物館選項的思考方向,如果以這樣的邏輯,那所有的建設都只能在都會地區,完全少了區域均衡發展的考量。譬如故宮也因為人數過多,設置了故宮南院,這就是人潮分流的概念。
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不只有新北市爭取原住民族博物館的設置,包括花蓮縣、桃園市,乃至於高雄市都在爭取。所以我們未來的作法是要把選地點的方式重新評估。我們會用最公平、最客觀,而且是實際需要的地方來做評選。
▶花蓮到台東之間整個縱谷地區我們還有很多很美麗的景點,希望在接下來整體觀光政策的規劃當中,也能將在地的文化、慢城的生活,甚至是地方部落的導覽等等都能夠納入下一個階段整個觀光政策的重新檢討。
▶政府所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當中,有很多是以地區性為主的,但是不論是生技醫藥的研發、亞洲矽谷、智慧機械之都、綠能科技以及國防產業等等,獨缺東部,以前講重北輕南,現在則是重西輕東,不只是交通的不便讓大家痛苦,更重要的是讓地方產業能有發展的機會。因為這是提供地方人民工作就業機會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農業跟觀光一直是東部的強項,但是在農業領域,花東地區一直缺少二級加工的相關設施,農民在好山好水的環境所種植出來品質優異的農產品,它的銷售管道跟時程都非常有限,我們希望能夠增加它的附加價值,增加農民的收入。新農業政策的資源配置上,我希望能以東部的比例為重,因為畢竟相較其他產業發展的機會,花蓮當地的天然環境及現在交通的狀況,我們能夠發展產業的選項沒有像西部這麼多元。
林院長全:其實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模式裡面不是只有五大創新產業,新農業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也有請國發會做有關花東產業發展的規劃,特別是有機農業等等,這些都必須要有更好的整合。我們會把東部地區列為新農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地區來考量。
▶有關綠能產業的發展,現在日本的 TOYOTA 汽車在發展氫能汽車產業,我們也看到具體的成果。台灣相較於日本,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沒有那麼強,但是我們可以用機車作為示範的重點產業。從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中華紙漿的廢氣能夠產生的氫能,足以滿足花蓮 5 萬輛機車一年的能源需求。然而沒有啟動相關計畫就難以達成,我們需要許多配套,也需要政府在法規上、政策上及資源上的支援。院長是不是能夠考量,以東部作為氫能產業的示範點?東部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但是規模還是沒有辦法形成產業聚落,所以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林院長全:我們會讓經濟部跟工研院,做比較具體的評估
▶我希望行政團隊能夠重視的東部地區的另一個產業,是對國際學生的華語教育、教學產業。目前全世界學習中文的人口有上千萬,我們只要能夠吸引一部分的人,讓他們到全球公認最移居的東部 long stay、學習。這是常住型的觀光,對交通往來的負荷是比較低的,而且他們長期在當地居住、消費,可以挹注地方產業。但是現在依教育部的規劃,進入這個產業的門檻還是非常高,以致於目前只有一部分的大學機構能夠辦理,private sector 反而很難進入這樣的新興產業。綜觀全世界各種語言學習的經驗,包括瓜地馬拉、西班牙文的學習等,我們看到很多很好的範例跟機會。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的推廣上,除了教育部之外,包含外交部、僑委會,都可以在整體產業上及法規上進行輔導、協助,為東部帶來新興產業的機會。

花蓮原住民就業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口頭質詢─
▶退輔會早年為了安置許多在台灣的榮民,實施了一些政策及土地運用方式,例如安置措施及農場就業機會。現在時空環境很不一樣,未來我們要善加利用國家資產,一方面確實照顧榮民,另方面在資產運用上又對國家最有效益,這是我們在整體改革和規劃上應該思考的問題。
▶花蓮縣有兩個比較大的案例,一個是壽豐自費安養中心,早期有很多榮民以自費在那裡居住,直到近年才移出。主要是人數減少,花錢改善舊設施,已不符經濟效益。你們是主張繼續放在退輔會底下去活化?還是要交回國產署去進行整體國家資產的活化運用?
趙處長秋瀛:我們希望無償釋出給國家國產署使用。退輔會長年的政策就是如果國家需要,我們願意把這塊地交給國產署,透過國產署召集會議進行三方或四方現況點交,不過此案花蓮縣政府的意願和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他們認為東華大學城有幾塊特定地有活用,所以目前暫時沒有進度。我們甚至主動把台東太平分部釋出給台東縣政府的案子轉給花蓮縣政府參考。
▶這塊地閒置在那裡也不是辦法,在資源的配置上應該開放,讓非榮民的民眾也可以自費或是透過社會處安置,來妥善運用這個空間。同時台灣還有許多弱勢團體在尋求完整的社福用地,例如門諾醫院就計畫成立自閉症兒童照顧中心,東部地區也的確適合作為特殊需求的安置或療養的環境。要如何妥善運用應該不是退輔會一個單位的問題,也不是地方政府意願的問題,還涉及到衛福部及國家資產活化的政策問題。本席希望能交由跨部會作些專案,必要時引進民間資源作BOT、ROT等等各種不同的方案,儘快有一些進度。再者,我希望這塊地維持社福或弱勢照顧的用途,不要輕易轉換成商業或旅遊用途,維持它的原始用途及土地的完整性,希望退輔會在處理過程能特別注意。
▶關於農場的土地運用,退輔會和台糖在花蓮是除了國防部以外的最大地主,你們身為大地主,對於土地運用應該配合國家整體政策。目前花蓮是全台有機耕作面積最大的縣市,占全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我們還有空間和機會讓它做得更大更好,因為花蓮擁有獨特的天然條件環境,包括獨立的水源、相對不受污染的灌溉空間及土地運用模式。退輔會的土地面積夠大,所以更適合作有機耕作,因為比起小面積農地切割處理,任何一塊農地都有可能被隔壁農地所污染。長良有機專區對外放租,就做得很成功,但本席更期待的是我推動多年的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它可以推動有機施肥、有機天然災害的防治、東部地區原生種植物尤其是原住民傳統植物的研究和推廣。前任主委董主委也承諾要配合國家政策,往這個方向做努力,但是在他卸任前,這個案子就中斷了。原來已經跟農委會談妥由花蓮農改場設置有機農業研究中心,預算也編列了,要如何延續這樣具有多重價值、對地方農業有助益,甚至還可輔導原住民就業的案子,尤其花蓮職業軍人中原住民的比例特別高,如果他們能有在地就業的機會,收入有適度的保障,我相信這應該是讓更多原住民願意進入軍隊體系的極佳誘因,不只保障他們日後的生活,而且能夠回到原鄉,所從事的農業也符合傳統及文化的傳承,因此政府應盡力來協助與配合。
楊處長駕人:基於公務需求和地方需求,我們是非常贊成這個案子。農改場和我們有兩次會勘,我們也希望將來4到9年的退伍軍人能優先去受訓,取得有機認證和技術,對當地農產品經濟作物或是將來就業環境的提升都有助益。因此我們是很積極和農改場合作,這個案子我們希望很快就撥用,已經確定要給他們完完整整的一塊9.28公頃,且農改場會設一個隔離帶,以保障有機示範園區的空氣和水的品質。

花蓮原住民就業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偏鄉地區教育資源不足 蕭美琴要求教育部改善]
針對花蓮縣偏鄉地區教育資源不足問題,民進黨立委蕭美琴(09/24)日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她指出目前偏鄉地區的公立幼兒園數量嚴重不足,而私立幼兒園很多是仰賴私人捐資或由教會等宗教團體籌辦,卻在政府政策調整的過程中,缺乏充足的資源與時間,同時面臨許多限制與困境。以天主教會幼兒園為例,早期傳教士來時,根本沒有建築法規,但現階段因為消防法令規定,必須調整建材、窗戶或屋頂等建物設施,亟需投入更多資源。蕭美琴認為,消防安檢標準嚴格認定有其必要,但在資源匱乏的偏鄉地區,政府資源的投入及必要的協助,更為重要。對此,蔣為寧部長承諾將實際走訪偏鄉地區個案,就實際問題協助解決。
蕭美琴也以花蓮縣秀林鄉安德幼稚園為例,她說該園主要由天主教會成立,老師都是修女,所收的幾乎都是原住民幼童,且大部分家長繳不出學費;但園方為了繼續經營,非常辛苦,只能募款,甚至都不支薪來支撐。遺憾的是,政府長期以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體系也對私立幼兒園存有敵意,認為就是要賺錢;但她認為偏鄉地區許多幼稚園的經營者,都是犧牲奉獻的,政府有責任予以協助,偏鄉地區的弱勢幼童也應該享有國家資源投入。
另針對目前新制幼兒園教保員資格認定問題,蕭美琴說,她已第二次質詢這個問題,並重申資格認定標準立意良善,但問題在於目前東部地區大專院校設置幼教科系的不多,且只招收日間部學生,未提供在職進修課程與學歷;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每年只有五、六十個名額,但學生畢業後卻都到其他縣市繼續就學或就業,真正留在花蓮服務的很少,顯見學校培育出來的師資不足。而欲求職的花蓮社會人士卻又不具相關學歷或專業證照,不得已只能用違法方式買證照投入教保工作。
對此,蕭美琴再度要求教育部應全面檢視並實際解決東部地區幼教師資人力來源問題,如東華大學等國立大專院校應該盡快設立在職進修班,提供東部地區有意投入教保工作的民眾在職進修機會,讓在職人士取得學位,投入教保服務。對此,教育部長蔣偉寧回應,將會要求東部地區大專院校設立相關在職專班,讓師資培訓盡快到位,教育部也會針對全國各地教保師資人力需求,研議開設相關班別。
此外,針對花蓮縣偏鄉地區學生搭乘公車的票價問題,蕭美琴說偏鄉學生搭公車的票價比都市學生還貴,舉例來說,在一個鄉鎮內搭乘,一趟就要23元,一天可能就要花費將近50元,一個月交通費就要上千元,甚至一年扣除寒暑假後,交通費竟然高達上萬元,負擔非常大,根本不公平也不合理。蕭美琴指出,都市地區學生搭乘公車票價只要12元,偏鄉地區已經相當弱勢,有時候還要走很遠的路才到公車站,交通環境相當不便,學生搭車一趟卻要23元,許多偏遠鄉鎮土地面積遼闊,人口並未集中,很多地區是走路無法到的,因此學生每天都必須搭乘公車。對此,蔣為寧部長也承諾將實際了解後,提供必要協助。

花蓮原住民就業 在 20181121 花蓮區原住民就業服務辦公室終於有家了-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