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威尼斯雙年展特別報導之二:製作人屈繼堯、攝影召集人汪彥超現場採訪報導
【采泥藝廊籌謀畫策五年.企業主收藏家家扮天使 將雕塑家李光裕送進威尼斯林清汶出身鹽份地帶 最接地氣的藝廊負責人 以印刷業起家 印畫冊與藝術界結良緣 眾酬群募送進威尼斯 新嘗試添能見度 突破式創新破格造局 震動傳統藝術圈】
台灣受制於外交困境,進不了威尼斯雙年展真正的國家館,只能由台北市文化局透過台北市立美術館出面,承租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作展覧,取名為「台灣國家館」。民間藝廊,苦思自力救濟之道。成立五年的「采泥藝廊」找到曲線達陣的方法,透過國際策展人居間找到「聖馬利諾國家館」的名義參與展出。為了促成這項機會難得的展覽,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憑藉台灣民間集資蓋廟的精神,邀請八位中小企業主收藏家化身贊助天使,透過這項天使計劃,每人贊助一千萬參展經費,共襄盛舉、終於夢想達標。
這是威尼斯最重要的飯店,有百年歷史,最大的飯店。
「達涅利」,是威尼斯最奢華的飯店之一,聖馬可廣場旁原為貴族所有,磚紅色外立面,建於14世紀,兼具拜占庭、歌德和文藝復興的特色,身世顯赫來歷複雜,歌德、華格納、狄更斯、拜倫,都曾下榻於此。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和女高音卡拉絲,富麗堂皇的大廳初相逢,戀情一發不可收拾。
威尼斯雙年展李光裕個展開幕晚宴,就在這直面瀉湖美景,垂掛華麗多彩水晶吊燈的飯店宴會廳。聖馬利諾國家館負責人、威尼斯貴族後人、BMW文化事業總監、多位英美重要藝評家,以及促成這次展覽最重要的推手,台灣的天使藏家們盛裝出席。
我想最令我們感動的是,台灣有一群企業家,一起來支持這樣一個展覽,2017年會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記憶,謝謝各位給我這個機會。
萬歲
「采泥藝術」創辦人林清汶,為了這場遠在千萬里之外,不尋常的藝術饗宴籌謀畫策五年,沒人看好的藝術門外漢,竟會踏上最重要的一哩路,在威尼斯的藝術奧林匹亞聖殿,衣香鬢影中,風光地觥籌交錯。
林清汶說話時有台南口音,是來自北門鹽分地帶的腔調,和人互動時還像是大學愛暉社的隊長,有時則化身廟裡幫乩童開示的桌頭,話匣子一開滔滔不絕,風趣 、可親,讓陌生人一下子丟開距離。出身農漁養殖業,他是最「接地氣」的藝廊老闆。
林清汶:(家裡)養蚵、養牡蠣嘛,或是養虱目魚,魚塭嘛,或是種田,稻啊,稻子或是蔥蒜。要去海裡面收那個牡蠣,冬天冷得要命,都很痛苦。
南一中畢業,只落到第193個志願文化印刷系,照說應該重考的,但村裡很少大學生,哪所大學就不重要了。畢業後靠印刷起家,搭上信用卡風行的時代列車,替發卡銀行印製大量申請書,又遭遇台灣行動通訊新紀元,各電信商搶占市場,也需要巨量申請書。
一段奇妙的因緣,意外敲開人生下半場的大門,陶藝家陳景亮想委託他印作品集。
林清汶:那他跟我說,但是我沒有那麼多錢,我說沒關係啊,你就一半錢給我,另外一半你就拿一件作品給我就好了。他很滿意,而且到處跟人家說,這個我印的。
因為陳景亮的關係,林清汶陸續認識許多藝術家,他還開風氣之先,把藝術家作品印在月曆、桌曆、筆記本上,沒多久,市場又跟進殺成一片紅海。
林清汶:我想要做一件我可以自己決定價錢,決定要給誰。那我就有一個夢想說,我要來開一個畫廊,那時候是非常的一個拮据,但是就是一股幹勁,一股理想來做這件事情。
他先在2011年簽下雕塑家李光裕的終身經紀約,隔年才成立藝廊。知道自己無法打進傳統畫廊根深蒂固的勢力範圍,改採「地方包圍中央」,走遍台灣各地大中小型的藝術博覽會,透過聊天、座談、分享會,深入耕耘、發掘新的藏家。也取法早期台灣中小企業家,一支提箱走天涯的精神,要把藝術家推向國際,目標直指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幸運地經人介紹找到台灣極少,具有國際藝術連結能耐的策展人楊心一,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博士,曾任職紐約MoMA及古根漢美術館,擔任過中國藝術家徐冰、張洹的策展人。
楊心一:因為我跟聖馬利諾國,還有這一次展覽的義大利協同策展人的關係比較好,然後我們知道這個機會之後,我就聯繫了藝術家然後請他進行提案。
聖馬利諾位於義大利半島東部,自稱世界最古老的國家,和梵蒂岡同樣是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33000多人。該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長達數十年,第一次邀請台灣藝術家加入,成為「國家館」的一部份,以藝術突破國界藩籬,意義重大。林清汶的「天使」計劃,同步緊鑼密鼓展開。但『「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東風」就是高達數千萬,甚至近億元的佈展策展經費,他得扮孔明借東風,先射箭再畫靶「眾籌群募」。
林清汶:那我就想到我小時候,因為我是長孫,那我阿公就帶我到處到台東花蓮去跟這些出門在外的鄉親募款,說我們家鄉要蓋廟,你出個一萬、兩萬,我們就喊出一個台灣的藝術家,台灣的企業家自己來支持吧,我們要送李光裕去威尼斯,大家一起來當天使,這是一個出發點,這是一個蓋廟的精神,我要蓋一個藝術的廟,讓李光裕這個神能夠出去,能夠出去弘揚他的藝術嘛。
林清汶原訂邀請十位藏家,每人出資一千萬贊助基金,未來可換得等值藝術品,及威尼斯雙年展見證之旅。他把計畫端給李光裕作品轉型後的第一位買家,台南久光企業的林碧戀,立刻碰了釘子。
久光企業總經理林碧戀:我覺得不可能做起來,因為你東西(作品)都沒有給我,你要跟我收一千萬,真的是這樣,如果是你,你敢這樣做嗎?所以站在一個經營者(的立場),我們覺得這個風險太大了。
也有藏家願意支持這個風險並不低的大膽創意。
瓷林副董事長戴淑姝:我覺得這個想法讓我們覺得說,他們(采泥)把藝術家當作自己的一個品牌在經營,而不是當做一個投資的標的物。
富立建設總監陳聰徒:貴的東西只有貴不好,其它都好,那便宜的東西只有便宜好,其它的都不好,這是一個收藏的原則。如果以收藏的習慣,我認為我喜歡那很重要。他(李光裕)把鬥牛整個用解構又結合的那種力道把它完成,我感覺是一個不錯的藝術品。
看到林清汶鍥而不捨的努力圓夢,又有其他同好響應這項計畫,林碧戀隨後也跟進同意簽約,最後一共八位「天使」到位。
林清汶:「瓷林」最大的一個客人是星巴克,全球有八成的杯子是出自它產的。「耘非凡美術館」,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私人美術館。「久光車鏡」它就做卡車的後視鏡,「永德國際開發」這是一個地產開發公司,「海立電器」做switch就是開關的,「Avin」這個是台中的映興電子公司 。我非常很滿意了,因為我做這一場我不是為了要賺錢的,事實上我花的錢比這還多,但是我覺得我要讓這局成局,我要讓藝術產業變成這個BM,建立一個產業模式。
威尼斯當地和國際重要的藝術媒體大篇幅報導李光裕個展,擁有畢卡索和羅斯科作品的義大利藏家,開幕後接連下訂超過千萬台幣的雕塑,同行觀察參與的北藝大校長,稱許這股來自台灣民間的力量。
楊其文:它(采泥)在做一個全新的嘗試,這個嘗試應該就是怎麼樣在國際的社會中,然後創造台灣藝術家露出的機會。我覺得這個是很難得,那這種機會如果持續做幾次之後,台灣的能見度會更好,會被看到更多。
憑藉信徒發心蓋廟的精神,將一位本土藝術家送進國際聖壇,一間年輕清新的藝廊,用五年完成政府也難達標的盛事,這個局,功德圓滿。以企管理論典型「突破式創新」的力道,重重地撞擊了原本台灣沉寂保守坐困愁城的藝術生態。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張顯耀 Facebook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紫色微笑。Ben&Jean的饗樂生活 Facebook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抱怨] 花蓮亞士都飯店- 看板Hot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亞士都飯店歇業 :: 全台民宿& 旅館情報網 的評價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亞士都飯店OK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周玉蔻放話明公開蔣孝嚴「醜聞」 蔣萬安狠批:是誰縱容抹黑 的評價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張顯耀 Facebook 八卦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今天在國賓飯店舉行開幕茶會,馬英九總統卸任二年多,眼見民進黨全面執政以來,國家方向走偏了,很多務實前瞻政策被改變了,也導致後遺症浮現,感慨萬千,為國家、為青年找出路,成立了「馬英九文教基金會」為國家繼續努力奮鬥,基金會開幕~
#馬英九致詞全文:
各位長輩、先進、各位老同事、老朋友、各位來自各地的好朋友、在場的媒體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感謝大家撥冗前來,在馬英九文教基金會成立的今天,共聚一堂。各位的盛情,我將永誌不忘。
我想各位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我在卸任總統兩年之後,要成立這樣一個基金會?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這兩年多來,我走訪臺灣各地的觀察,與近距離接觸民眾的感受。
去年跨年夜,我到高雄六合夜市,兩百公尺的距離,我走了快三小時,當地攤商不斷跟我訴苦,說夜市的陸客大幅減少,對他們的生意影響很大。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三月的花蓮夜市,而我住宿旅館的老闆,握著我的手說,「總統,在你八年任內我的生意很好,但這兩年觀光客少了很多,我們損失慘重」。
一個多月前,媒體報導,高雄大樹區的「鳳梨伯」林益老先生,因為鳳梨價格崩盤,傷心落淚,我特地去看他。他今年82歲,向台糖租了50甲地,16歲就開始種鳳梨。就像許多臺灣農民一樣,一輩子都奉獻給臺灣農業。他告訴我,過去我執政時,他的鳳梨外銷到中國大陸、新加坡都沒問題,但政黨輪替後,鳳梨外銷就推不動了,這兩年銷路很差,價格很低,今年損失可能上千萬,我聽了非常難過。
其實觀光業生意不好,農產品外銷不佳的主要原因,不就是政府的政策不當嗎?兩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向我反映,「生意很難做、日子不好過」,這是他們真實的心聲,而蔡政府卻說,「台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這樣的說法,跟人民的距離實在太遙遠了。
為什麼這兩年會有這麼大的改變?很明顯的,是因為國家的方向偏了。我們執政時所採取前瞻務實的政策,如今被改變了,各種後遺症也就隨之而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年輕人,因為徬徨無助,顧及未來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優秀的臺灣年輕人,高中畢業後,選擇「漂向北方」,到中國大陸接受高等教育。「漂向北方」是時下年輕人火紅的流行歌曲,描述南方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北方討生活,唱出年輕人的無奈和徬徨。這些到大陸念大學的臺生,計劃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這兩年,出走的年輕人成倍數成長,即使是所謂的「天然獨」世代,也願意去大陸吃苦闖蕩,已形成潛在的人才外流危機。
另外,大家應該注意到,從去年8月15日五個鐘頭大停電開始,今年各地又陸續傳出多起無預警跳電,全台用電量在7月19日又創下歷年7月新高,「電夠不夠用?」持續被民眾及工商界所關注,因為仰賴大量石化燃料發電所產生的「空污」,更成為臺灣社會最憂心的議題。
我卸任前就曾一再呼籲,要重視我國已經面臨嚴重的能源問題。臺灣有百分之98的能源依賴進口,但再生能源是間歇性能源,不能24小時發電,無法取代核能與煤電等基載電力,火力發電又會增加碳的排放。我一向支持再生能源,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就是在2009年劉兆玄院長任內年制定的,但我們不是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電,那是很難做到的,而是穩健發展再生能源,與核能發電相輔相成,達到減碳目標。
吳敦義主席和我在2011年的競選連任的政見,就是「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對國際社會減碳承諾的三個前提下,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我們既不能「用愛發電」、更不能「用肺發電」,來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根據台電的資料,火力發電的占比已從我卸任時的百分之79,成長為去年的百分之84.4。去年我國的排碳量,也是10年來最高,已經無法達成對國際社會減碳的承諾。政府還要再興建新的火力發電廠,未來空污將更嚴重。今年連臺北美國商會都慎重建議政府保留一座核電廠,作為緊急應變之用,政府卻充耳不聞。我國如果不能穩健減核、以核減碳養綠,審慎選擇對臺灣最有利的能源組合,不僅將危及經濟發展,也將賠上民眾的健康。
此外,政府兩年前年實施的「不當黨產條例」,已經引發嚴重違憲的爭議。我們真的不願看到,臺灣年輕的民主與法治,會因為當局推動一個違背「無罪推定」、「不溯及既往」、「不個案立法」、「行政機關不可代行法院職權」等「法治國」原則的法律與機構,而被毀於一旦。
我任內八年建立兩岸務實協商、和平繁榮的關係,在過去兩年轉為停滯、僵持與對立,導致我國的經濟、外交、民生、國安都受到嚴重影響。兩年來我國失去四個邦交國,總數降到歷史新低的18國,不能再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台中東亞青運也停辦,大陸軍機頻頻繞臺飛行,都是連鎖效應。我們不能束手無策,我們要找出解方。兩週前連戰前主席不辭辛勞、風塵僕僕訪問大陸,與習近平先生會商,也是深感當前兩岸關係惡化令人憂慮,希望能盡一份心力,我也要在此對他表達敬意。
各位,回顧我過去8年的執政,我們犯過一些錯誤。卸任這兩年來,我深自檢討,雖然我們所選擇的方向正確,但規劃與實際執行時,仍不免出現落差,讓民眾產生反感。每次想到這裡,我還是覺得很愧疚。
也因此,卸任後,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如何才能做更多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事情。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就是要匯聚各方智慧與能量,架設一個政策平臺,讓所有理念相近的人,對重要議題有一個研討與發聲的管道。這個平台,希望可以集思廣益,結合各個世代、各個領域的想法與力量,擘劃出確切可行的路線。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藉由這個平台,把臺灣帶往正確的方向,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
有人一定會問,這個時候成立基金會,是不是跟選舉有關?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基金會是超越選舉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國家找出正確的方向,尤其是為年輕人提供願景。
年輕人,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的基金會,將更重視年輕人所關心的就業、低薪、居住正義、發展前景等各項議題,透過政策研究、論壇、青年營隊等各種方式,提出建言、謀求解方。其他包括能源、經濟、治安、新移民、兩岸、外交、民主、長照等議題,我們也希望藉由基層訪視,或是和志同道合的基金會及團體合作,提出具體可行方案。
各位女士先生,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創造願景,讓年輕人根留臺灣,不需要離鄉背井,就有充滿機會的未來。如果執政者已經無法解決問題、讓台灣走出困境,就讓我們這些對台灣有危機感,還有理想、還有認同,還有熱情的人來為台灣貢獻一份心力,這也是基金會成立的目的。
各位好朋友,中華民國過去一直在「穩中求進」,但是當前掌舵的執政者偏離了平靜的航道,進入充滿風暴與暗礁的危險水域。我們希望能為「國家方向」重新定位,讓臺灣重返正道。只要是民眾所關心的、有助於國家發展的議題,馬英九基金會都會去嘗試凝聚共識、找出方法、解決問題。
各位好朋友,臺灣正面臨艱鉅的挑戰,我們所堅持的正道,也不免招致各種打壓,但我深信,只要能把握正確的方向,就能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們不怕打壓,我們一起打拚,不僅要為下一代打造更幸福的未來,還要世代共好,期盼大家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讓臺灣再度展翅高飛,中華民國繼續向前邁進行。
再一次謝謝大家光臨。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紫色微笑。Ben&Jean的饗樂生活 Facebook 八卦
▋2018 #專屬飯店優惠卷▋
📣歡迎分享▶https://goo.gl/PF7wjw
✅獲得一晚 #免費住宿 優惠▶https://goo.gl/yxs9Dh
✅亞士都飯店~太平洋畔的老字號飯店,游泳池戲水玩水很方便
✅Hotels.com 訂房優惠
花蓮的 #亞士都飯店 真的是歷史悠久的老飯店了,幾乎是花蓮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如果從外觀來看,簡潔俐落的線條一直都很有現代感! 不過,雖然有點歷史了,但還是老當益壯、老驥伏櫪啊,至少以目前的房價,又有游泳池的條件,在花蓮來說還是不失為好的住宿地點! 其實有時在外面玩了一整天,回來只是睡個覺,隔天一早就出發,加上又離車站或機場不遠,真的可以很適合這種預算型的飯店哦!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八卦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2022-06(持續更新). 首頁 · hotels com訂房 · hotel · hotelscombined · Booking ... ... <看更多>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亞士都飯店歇業 :: 全台民宿& 旅館情報網 的八卦
全台民宿& 旅館情報網,花蓮亞士都飯店改名,東旭觀海酒店,亞士都飯店出售,台北亞士都 ... 2021年3月30日—台北已有57年歷史的老牌飯店「亞士都飯店」易手,去年底由金慶 ... ... <看更多>
花蓮亞士都飯店歷史 在 [抱怨] 花蓮亞士都飯店- 看板Hot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標題用"抱怨"是因為這家飯店我給的負面評價比較多
倒不是一無可取之處
因緣際會下弄到亞士都的住宿券
剛好要去花蓮玩,就選擇了他們
我們是11/1住房一晚,雙人房
因為有住宿券,所以當初是透過浮樂德系統訂房
說到這個,還有一個另一個插曲
也是亞士都非常令人詬病的地方
但是在此不多做描述
我們到亞士都之後,
門房的老先生非常有禮貌的跟我們打招呼
這點令我十分窩心
畢竟YAHOO奇摩的網友大多給予這家飯店負評
尤其是服務態度最糟糕
所以,當下我覺得這間飯店好像沒有那麼糟
因為飯店入房的時間是下午三點
我們大約是14:50到櫃檯那位服務人員
竟然十分天才的跟我說,因為三點才能入住
所以請先稍等,到三點才能辦手續
雖然他立刻被旁邊老鳥糾正,讓我們先辦理登記
但是我的心中突然對這家飯店浮出一個問號
接著就是我最好奇的部份,"景觀套房"
櫃檯告訴我,所有的雙人房一大床房型的房間陽台都可以看到海景
聽起來十分迷人,但我也同時看到游泳池掛保養中不開放的告示牌
畢竟11月了,也就不計較那麼多
因為還沒三點,櫃檯建議我們可以坐在沙發
或是使用僅存的兩台電腦上網
當我準備開啟ie瀏覽時
聽到服務人員告訴我房間已經準備好了
感覺他們的服務似乎很有效率
拿到鑰匙,有專人為您指引方向入電梯
即使我看到當天晚上有三組新人要在這裡辦喜宴
但是看到他們家的電梯實在令我高興不起來
東西舊沒關係,乾淨、不要破破爛爛的就好
但是他們家的電梯裡的油漆斑白,踩腳的地毯有點破、髒髒的
我心裡的問號又浮了上來
不過那位服務人員實在是出乎我意料的客氣
我也就沒想那麼多
走到房門口,兩邊的房間還在做清潔
垃圾就堆在我跟隔壁房中間的柱子
感官實在很差
與其這樣,不如讓客人繼續在大廳等待
進入房間,迎面有股淡淡霉味
這似乎跟我看到網友2005年入住亞士都的問題一樣
雖然有網友曾經寫到他在2007年入住時亞士都已經翻新
但是從電梯到房間的硬體設備看來
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
室內當時還留有一絲冷氣在
或許是整理房間的服務人員之前開的
但是嗅覺靈敏一點的人,還是聞得到霉味
最重要的,進房是要找海景
打開落地窗,正對面是學校操場
走出去才能看到所謂的"海景"
因為建築的關係,視線只有一半XD
畫個簡圖好了
=====================
大海~大海~大海~大海~大海~大海~大海~大海~
花 蓮 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濱海大道-------------------------------
─────┐ ┌──────────────────
│ │
│ │ ┌────────┐
操 │ │ │ 餐 廳 │
│ │ ├───┬┬───┤
│ │ ┌─┤ 房間 ││ 房間 ├─┐
場 │ │ \ │ ││ │ /
│ │ \ │ ││ │ / ←陽台
│ │ └┤ ││ ├┘
===========================================
大概是上面那個圖,我的房間左邊面操場的那一排
看完之後,再回來看看房間的設施
一台CRT的小電視,一對小茶几與兩張椅子
一個小小梳妝台,上面放了盥洗用品
床頭的音樂按了沒有反應
舊舊的衛浴,有點泛黃的浴缸與牆壁
這樣走了一圈,我突然有種....
到了泰國"桂河大橋"附近的飯店
還記得那年去泰國,飯店舊舊的
導遊告訴我們,這家在這裡算是很好的飯店
因為這邊物資缺乏,比較不繁榮
所以飯店比較沒有那麼豪華
我的天阿...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台灣花蓮的五星級飯店?
不過,因為在花蓮市區晃了一整個上午
十分的疲憊,所以我決定先躺下來休息一下
更令我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他的雙人床竟然是兩張單人床合併在一起
中間還有"突起"一塊床墊的邊邊(合併的邊緣)
哇哩咧...那你乾脆給我單人房算了 凸"
總而言之
這家"老飯店"的服務態度不錯
但是設備真的很舊
房間的質感也很差
十分不推薦去那裡入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04.188
[部份違規或廣告推文已被系統自動刪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