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單親父母發現,因為沒有另一個人質疑自己的決定和行動,他們能享受沒有衝突的家庭生活。單親父母經常有隨興的表現,並更能享受親子時光。
有些單親父母發現新的生活很自由。他們享受自己的獨立性、新的生活契機,以及在獨力克服挑戰後所獲得的滿足感。不受束縛的單身狀態自有樂趣!
同樣地,孩子也可以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茁壯。當你知道自己不僅有辦法克服創傷,而且能夠從中汲取教訓,甚至從中受益時,會是一個極具賦能感的經驗。由單親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有機會為家庭做出真正的貢獻,並認識到許多自我的價值和能力。
如果不偶爾刮刮強風,一棵樹就不會長出強大的根系;風的力量促使樹木向下挖掘、扎根、攀附與固著。加州海岸著名的柏樹經常遭受狂風暴雨的侵襲,但它們牢固地扎根在岩石中,即使在最強勁的大風中,也不放開。它們的美麗來自於吹打它們的風雨。
成為單親父母也許不是你的選擇,你也可能會不時地懷疑,你或孩子是否有辦法過下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當一般的父母已經很難,當一名單親父母更是難上加難;但是,你確實可以在單親家庭中,撫養出負責任、尊重人且聰慧的孩子。如果你保持開放的心態並樂於學習,單親家庭的生活將為你和孩子帶來你們從未想過的機會。
.
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_單親家庭篇》
傾聽孩子的訊息密碼,增進信任關係,建立愛與歸屬感的環境
.
作者:簡.尼爾森, 謝瑞爾.艾爾文, 卡洛.德爾澤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在同理單親教養的困難之餘,也給了相當多的鼓勵。這本書所採取的態度,正體現了阿德勒博士的理論。
之前曾辦過贈書直播活動,今天(8/15)晚上9點半要辦贈書直播,不過這次只有贈書一本,歡迎大家參與。
祝願您,能保持開放、樂於學習,這有利於我們面對各種家庭的困難!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一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這次只抽一本喔!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艾 力克 森 理論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前導文】什麼是心理學?(二):諮商理論的四大種。
.
心理治療的方向必須根基諮商理論,而諮商理論則從心理學家對人性的假設與認為中擷取出來。如佛洛伊德(Freud)的精神分析論,產生精神分析治療,而艾力克森(Erikson)的社會發展八階論雖有關注的議題,但尚無搭配的專門療法。
心理學家的理論發想通常源於自身成長經驗,再根據所思所想所研究所發現而構思出一套對「人是如何」的學說,主要有「人是什麼?(人性觀)」、「人應該成為什麼?(人的樣子)」、「人為何生病,成為不了他該有的樣子(診斷)」以及「該如何治療?(處方)」
.
諮商理論與技術有十幾門廣為人知的學派,為了方便記憶,我分類為四大種。
1.『精神分析治療』取向
核心:「心理決定論」,也就是人所有的行為、動作、語言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心理意涵和動機。強調過去經驗的重要影響。常用語彙為:潛意識、防衛機轉、自我概念(SELF)。
治療派別:長期精神分析、阿德勒式治療。
.
2.『行為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取向
核心:認為人的行為都經過「學習」,是成長中大大小小的學習所連結起來的慣性(也稱為「環境決定論」),認為探究過去沒有意義,訓練現在比較重要,因此焦點在行為改變的訓練。常用語彙為:條件制約、正負增強、預測與控制。然行為治療的理念較受批評,常見於很多以烏托邦社會為背景的電影,如《飢餓遊戲》都在反控制。
我把「認知心理學」歸類在這裡,是因為「認知調整」與「行為技術」常會合併使用,讓案主知其所以然,也做的所以然。「認知」談的是人的心智如何運作,理解運作過程後進一步後設調整,修正不合理的信念,整合情緒,面對現實,做出選擇。
治療派別:理情治療、現實治療。
.
3.『案主中心治療』取向
人本主義是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強調以「人」為本,相信人的生命自己會朝向有意義的發展,諮商只是提供足夠成長的土壤,讓他們能為自己選擇與負責。人本不是技術,而是一種態度,強調諮商關係,把案主當伙伴,一起合作與改變。心理師把自身當工具,以身作則,在此時此刻中彼此不斷辯證與整合。常用語彙為:同理心、生命意義、自我成長。
治療派別:案主中心治療、存在治療、意義治療與完形治療。
.
4.『家族治療』與『後現代取向治療』
這兩個取向是近代發展且嶄露頭角的,「家族治療」首先超過了諮商室裡的兩人關係,把系統觀念拉進來,以家庭為單位,解釋人與人的互動彼此關連,角色互補,牽一髮而動全身。諮商師也進入家庭裡,攪動一池春水,讓隱藏其後的信念現身,拉到意識裡重新定位,諮商師不僅是分析,也在家人間的關係裡。
治療派別:家族治療。
「後現代」則以社會建構論為核心,沒有絕對,只有透過詮釋才是真,然而「詮釋權」在誰手上呢?案主若讓社會、文化、大眾來決定自己是誰,那就是歪掉的開始。此取向也跳脫兩人關係,進到背後更大的系統,包括家庭、社會、流行文化、傳統、集體潛意識,諮商任務是解構、接受、拾起權力與責任,重新建構自己的人生。
治療派別: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敘事治療。
艾 力克 森 理論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張老師月刊2019.12.【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
我是誰?──「生命敘說」的自我整理
。
國一放學回家,窗外魚塭夕陽西照,空蕩蕩的房子炎熱安靜,身處偌大空間讓我感覺渺小,覺得人的一生跟其他生物沒兩樣,傳宗接代、生老病死,我只是眾數之一,沒我也沒差,不如不要浪費地球資源,此時死的意念冒出,令人害怕。我不理解發生怎麼,忍到母親返家才哭,那種虛無感不知道是什麼。
人真的複雜多了。較高等的動物頂多擁有服務本能的情緒,就算是黑猩猩的智商,最多類似五歲小孩,且學不會語言與書寫。然而人類不但擁有生物基礎,還有感覺、意識、學習、記憶、動機、情感、智力、人格、壓力、社會行為及心理異常,是《普通心理學》裡羅列出的人類因素。「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心理學延續哲學繼續回答這些提問。
「人生意義」是人類最終的追求,要用整個「人生時間」才能完成,心理學家艾力克森提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將人生分為八階段,最後一階段要統整人生,自問「是否過的有意義?沒有白來一遭」。
我常鼓勵來諮商的人們寫下自己的故事,類似傳記,他們都很驚訝,因為沒有人問過他們的故事。人生若是一個故事,你會怎麼區分章節呢?試著用「時間軸」、「重大事件」或「深刻情緒」為題來書寫,回憶越細越好,或許你就能說出「我是…」。
。
TIP:生命敘說(storying)
敘事治療論認為當事人才是詮釋自身經驗的主人,當我們敘說生命故事,即是在解釋自己的生命是什麼,將它轉化成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通過「敘說」(storying)與「再敘說」(re-storying)」,能讓人們擁有新角度、得以脫困的新故事,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