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寒露了!祛寒温陽養生開始了
露水日漸寒,秋菊黃花綻。
鴻雁忙南遷,小麥須播完。
——二十四節氣詩歌寒露
寒露時間:
2015年10月8日 農曆八月廿六 星期四
寒露
寒露是農歷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5個節氣。
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所以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
寒露養生:調整起居飲食
生活起居
1每天多睡1小時,可以解秋乏。因為夜長晝短,應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
2夜涼勿憋尿,否則易誘發膀胱炎
3穿顏色艷麗的衣服,防止秋悲。
紅色:能夠刺激身體興奮、產生溫暖感,增加心率及腦電波的活動;
橘色:能讓人產生活力,誘發食慾,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
黃色:能讓人產生輕快,透明,輝煌,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印象,是所有色相中最能發光的顏色。
4寒露不露腳,足部保暖,防止寒從足生。
相關研究表明,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人體抵抗力下降。
建議您每天睡前熱水泡腳30分鐘,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5、防秋燥,多飲水,皮膚多補水。
6、寒露晨練避早霧,避免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運動最佳選擇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
保健與飲食
1常搓大椎穴提升陽氣防感冒:深秋感冒多發,要養成習慣,出門前用手掌搓熱大椎穴。大椎屬督脈,督脈總領一身陽氣,搓熱大椎可以提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
2中午彈中指,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寒露以後,氣血流注心包經,這時抓緊鍛鍊,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冬天手腳冰涼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方法是:每天中午彈中指——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反復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
3寒露保養重點在三大補,主要是補養五臟提升元氣:
一是用山藥胡蘿蔔燉羊肉,此湯補體健腎,提升元氣;
二是五豆粥,用小米配紅、黃、黑、綠、蠶豆熬粥喝,能調和五臟,濡養腸胃,提升內在能量。
三是菊花茶,菊花多在秋季開放,秋季肺氣當令,所以可以潤肺、補腎氣,菊花茶還可以中和羊肉湯的火氣。為增強進補效果,閒暇時還可以多敲足三里,提升脾胃運化功能。
總之,搓大椎、彈中指、喝羊肉湯,喝五豆粥,是寒露這個節氣的保養內容,做好這幾點,內在氣血充盛,經絡平穩,就能以舒適的身心來迎接節氣的轉換。
寒露養生:艾灸防寒養陰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自然界中的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大幅減退,陰氣漸生,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可通過艾灸養生的方式保養體內陽氣。
寒露時節督脈主灸:大椎、肺腧、腎俞、八髎;
任脈主灸:神闕、關元、太淵、足三里。
寒露單個穴位可施灸天突穴,如果腰、背疼痛可加灸委中穴;老年性支氣管炎可加灸大椎穴;寒露後易犯肩周炎可加灸肩井穴。
1、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2、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左右腿各一。
3、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可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4、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左右各一穴。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寒露養生:滋陰潤肺食譜
1.蓮藕花生肋排湯
原料:
老藕一節,肋排一根,姜兩片,紅衣花生50克,蓮子30克(想安神效果蓮子可多放)。
做法:
1、先將蓮藕外皮清洗乾淨,連皮切滾刀塊,放入淡鹽水或微量白醋水中浸泡10分鐘。新鮮肋排直接放在流動水中浸泡,或者在水中浸泡沖洗三次備用。
2、煲鍋中放入足量的水,將肋排,紅皮花生放入,大火煮開,不斷撇掉浮沫。放入切好的蓮藕,轉小火慢慢煲到蓮藕肋排熟爛,最後加適量鹽調味。
功效:
藕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煲湯中放入一些蓮子。可以起到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的作用;女性吃藕能夠達到調血、補血,紅潤面色的效果;藕還可以清肺止血
2香菇冬瓜球
原料:
香菇、雞肉100克,冬瓜300克、精鹽、薑、麻油適量。
做法:
1、香菇水發、洗淨;冬瓜去皮洗淨,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待用;薑切絲;將鍋內放入適量油燒熱,下薑絲炒出香味。
2、入香菇繼續煸炒數分鐘後,倒入適量雞湯煮開;將冬瓜球下鍋燒至熟時,翻炒幾下,放入適量水,煮開,入適量鹽後,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功效:
補益腸胃,生津除煩。
3
苡仁燉豬蹄
原料:
苡仁200克,豬蹄1對,料酒、姜、蔥、鹽等適量。
做法:
將豬蹄洗淨開邊,與苡仁同放入鍋內,加入少量水、料酒、姜、鹽等,先用大火煮開後,改用文火慢煮兩個小時左右,豬蹄爛熟即可。
功效:
補益氣血,去濕消腫。
4
梨子粥
原料:
梨2只,粳米100克
做法:
梨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和水煮粥。
功效:
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艾灸去濕穴位 在 ゚ღ NicoleYuen Blog ღ゚ Facebook 八卦
艾條和「隨身灸」,去那買最好?
香港🇭🇰出名天氣潮濕💦 容易周身骨痛
又到下雨季節☔😖令到Nicole腰痛舊患復發,
痛到行路都有困難😣
有中醫師說, 艾灸有散寒祛濕 、暢通經絡、行血散瘀、補人體陽氣、人體免疫力之效。
《孟子》一書也有記載: 「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由此可見,艾灸用於保健和治療方面十分有效!
所以我平時都會睇中醫👨🏻做艾灸,
但疫症時間🦠外出的確不便!😫令我非常困擾!
💁🏻♀近來好開心,俾我發現到
#本地品牌 #艾王牌隨身灸,
可以幫我解決痛症問題!👍🏻
可以一邊做艾灸,仲一邊可做其他嘢添!
如家務、煮飯、工作、玩手機都無問題!
對繁忙都市人,絕對係痛症恩物!
🟣隨身灸🟣
用法好簡單,將艾柱,放在艾灸盒內點著,再放入防煙套內,再綁在需要艾灸的穴位上,如果想散寒袪濕,可在艾灸盒內夾一片薑。綁身帶有彈性,更可長可短,綁身上任何地方均可。用時間不到大煙大味,又不會燙,非常方便!有這產品,非常開心。
🌀艾條冷知識🌀優劣影響成效
本港三代專研艾條的「中藥世家」,早前復原神醫華陀失傳的艾條秘方,製成國艾牌「國寶級」艾條!這艾條的用料,是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蘄艾),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桑皮紙)而成,在艾條行中可稱王,故呢個品牌又叫「艾王」牌。
🔶艾條🔶
每一粒,可用一小時。每個艾灸部位,一般最多只可艾灸20分鐘;如想加強艾灸時的「袪濕除寒」功能:可於艾灸盒內的艾灸條下,夾一小片薑。
艾灸可因應不同需要使用,
可參考以下常用保健穴位:
🟡足三里🟠 (腿前外側,外膝眼下 3 吋):暖脾益胃,有保養陽氣、強身健體的功效,;
🟡湧泉穴🟠(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位置):改善失眠、暈眩、焦躁、神經衰弱、精力減退等功效;
🟡關元穴🟠 (臍下3吋):補腎虛、壯體質、緩痛經, 有助生化氣血的功效;
🟡腎俞穴 🟠 (腰背部, 第二腰椎下旁開 1.5 寸):補腰強腎, 消除疲勞, 保持精力旺盛
😂唔好以為國寶級艾條會好貴呀!
價錢非常貼地親民嫁!😍
以後可以輕鬆在家做艾保健養生,
又可以安心做家務照顧小朋友啦!
仲可以慳返好多添😝!
絕對值得推介俾有痛症的你!
艾王牌“隨身灸”
(含艾柱12粒、濾煙袋、銅艾灸合)
套裝:零售價 (套裝):HK$98
隨身灸”專用艾柱,稱「國艾零號」 :零售價 (共 40 粒艾柱) : HK$79
銷售地點 : 華潤堂、裕華、中都國貨
查詢熱線 :28110099
#隨身灸 #艾王牌 #艾灸 #國艾零號
#國艾牌 #艾灸邊隻好 #防疫
#最好的艾條 #增強免疫力 #舒緩腰酸背痛頸肩膝痛 #香港品牌
艾灸去濕穴位 在 一一。細說愛生活 YatYat Family Life Facebook 八卦
#在家養生好Easy
#健康係由內靚到外
🌧天天陰陰,又打風落雨,有無覺得個人好攰,周身唔舒服?上次我岀post講過天灸之後,大家都好有興趣,可惜疫情期間唔方便去診所,所以今日介紹一件可以係屋企都做到 #保健養生 的艾灸神器「#隨身灸」,叫「#艾王牌」,呢個香港品牌,三代喺專做艾草產品,尤其喺佢地出品的艾條,係集國寶級嘅地道藥材做,係華潤堂有得賣。
艾灸有暢通經絡、行血散瘀、補人體陽氣、增人體免疫力的效果,亦係 #保健養生的好方法,因為我 #腸胃較差,多數會用來放在 #足三里 同 #關元穴,用咗之後都會好瞓啲。
隨身灸的好處:
⭐️可以一邊做艾灸,一邊做簡單家務、睇書、做Facial。
⭐️「隨身灸」的綁身帶,有彈性,適合不同年齡人仕綁在身上任何部位。
⭐️隨時可以做,不受時間地方限制。
#隨身灸用法好簡單,將艾柱放在 #艾灸盒內點著,再放入防煙套內,可防煙防燙,綁在需要的穴位,如果想散寒袪濕,可在艾灸盒內夾一片薑。
🌿「艾王牌」用上「桑皮紙」性涼捲包「蘄艾」性剛烈,令艾灸時的火性,變得溫潤而不燥,藥性可由穴位成功直達臟腑,調好健康,更不易「上火」及不傷經絡、身體等,是復原古代神醫華陀所用的秘方👍🏻
至於可以用的穴位、功效、用後感、使用後注意事項,可以睇我的詳細分享啊~~
🔗https://wow.esdlife.com/space.php?uid=135924&do=blog&id=438111
⚠️每個穴位每次以灸30分鐘內
⚠️艾條點著時會有些草藥氣味,但艾煙原來好殺菌,古今中醫都燃艾來防疫。使用時要確保空氣流通
⚠️使用後艾灸盒會發熱,切勿直接用手取岀
「隨身灸」有新手套裝及補充裝:
🔸艾王牌「隨身灸」(含艾柱12粒、防煙袋、銅艾灸合)套裝~零售價 (套裝):HK$98
🔹「隨身灸」專用艾柱,稱「國艾零號」~零售價 (共 40 粒艾柱) : HK$79
📍華潤堂、裕華、中都國貨
📞28110099
呢段時間大家都要keep住身體健康
增強抵抗力🦾🆙🆙🆙
#隨身灸 #艾王牌 #艾灸 #國艾零號
#國艾牌 #艾灸邊隻好 #防疫
#最好的艾條 #增強免疫力 #舒緩腰酸背痛頸肩膝痛 #香港品牌 Pomelo Leaf Beauty
艾灸去濕穴位 在 艾灸这六大穴位,祛除体内湿气 - 知乎专栏 的相關結果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 ·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3:丰 ... ... <看更多>
艾灸去濕穴位 在 (艾灸)讓艾傳出去- 祛濕氣最有效的方法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簡易取穴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方法:每天早上9-11點這個時間是脾經經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處於上升 ... ... <看更多>
艾灸去濕穴位 在 祛濕首選艾灸! @ 艾灸中醫養生保健研究院 的相關結果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