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即時報【莎唷娜拉!2020東奧,2024巴黎奧倒數1,083天;台灣代表團史上最大豐收,2金、4銀、6銅,總計12面獎牌排名第34】
2020東京奧運首度延後一年舉辦,經歷16天的賽事,今晚在新國立競技場舉辦閉幕,由日本由秋篠宮文仁親王代表出席,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宣布「非常有挑戰性的東京奧運正式閉幕,三年後我們在法國巴黎再相聚。」法國巴黎則是以巡邏兵飛行表演隊拉出藍白紅的法國國旗顏色繞行艾非爾鐵塔,向世界宣吿法國正式接下2024巴黎奧運的重擔。
這次奧運台灣代表隊繳出非常出色的成績,共拿下2金、4銀、6銅,共計12面,在所有參賽國家地區排名第34名,大幅超越雅典奧運的2金、2銀、1銅的5面獎牌,創下單屆獎牌總數紀錄。
■美國比下中國,拿下獎牌榜第一名;馬拉松比賽為奧運壓軸
本屆東奧整體排名中,美國最後超越中國,以39金、41銀、33銅,總獎牌數113排名第一;中國以38金、32銀、18銅,總獎牌數88名列第二。地主日本則以27金、14銀、17銅,總獎牌數58,位居第三。
閉幕典禮依舊沒有開放觀眾入場,只有運動員與工作人員,但風格接續開幕以知名動畫鬼滅之刃的主題曲帶入表演,把新國立競技場營造成東京一族的假日草地風景,讓所有參賽運動員雖然因為疫情無法盡情走訪東京,但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下體會東京氛圍。
閉幕典禮上按照慣例,同時替馬拉松項目進行頒獎。這是由奧運起源地、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建立的儀式,由於馬拉松長跑源自古希臘戰爭,希臘人認為,馬拉松比賽是奧運會的「靈魂」,因此成為奧運的壓軸項目。
2020年東奧男子馬拉松也在今天清晨開跑,因為擔心東京太炎熱,男女馬拉松特別到了北海道札幌舉辦,但仍因為天氣炎熱必須提早一小時開始。但東奧首創,閉幕典禮不僅頒發男子馬拉松獎項,也同時頒發女子馬拉松獎項,而本屆男女子金牌都是由肯亞選手拿下,女子是傑普徹徹(Peres Jepchirchir),男子則是世界紀錄保持人基喬格(Eliud Kipchoge),基喬格更完成奧運馬拉松的連霸紀錄。
■巴黎3度舉辦奧運,掌旗手「艾菲爾」
閉幕的重頭戲是要把下一屆的棒子交給法國巴黎,由身穿和服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將奧運會旗交給巴赫,並由巴赫將會旗交給巴黎首位女性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
上一屆東京是以首相化身瑪利歐穿越地心到里約會場接下主辦國的重任,這次法國巴黎則是以擅長的交響樂,分別在法蘭西體育場、塞納河畔、羅浮宮內與滑板公園內接力演奏法國國歌,最後則是法國籍太空人在太空上吹一段薩克斯風收尾,展現法國的藝術與音樂。
接著連線到艾菲爾鐵塔前,由小選手們跳著巴黎奧運即將新增的項目霹靂舞,搭配群眾激動歡呼;然後鏡頭以極限單車(BMX)視角,在巴黎都市內的屋頂上飛越,經過奧塞美術館、巴黎歌劇院、協和廣場,這些場地也將成為巴黎奧運的賽場;這是巴黎在1924年舉辦奧運後,相隔100年後再次舉辦奧運。最後由總統馬克宏高喊「一起更高、更快、更強」,並在艾菲爾鐵塔上懸掛一面有足球場大小的巴黎2024奧運旗幟,打出:「掌旗手艾菲爾。」
巴黎曾於1900年、1924年主辦夏季奧運,而1900年首次巴黎奧運,也是史上首次開放女性參與比賽的奧運,因此,2024巴黎奧運的LOGO,以法國國家象徵瑪麗安娜(Marianne)──自由與理性的擬人形象,向女性運動員及歷史致敬。
東京奧運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則是感謝每一位運動員、志工與日本同胞們,在艱困的疫情下仍微笑面對挑戰,終於將奧運成功舉辦。巴赫也說:「謝謝首相菅義偉、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能夠理解運動員如此渴望奧運舞台,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下舉辦,完成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東京之旅。」
在歌舞聲中,東京奧運聖火慢慢熄滅,正式宣布在疫情下延後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正式結束。2024年巴黎奧運,不僅是首度僅隔三年就將舉辦奧運,也是繼倫敦後,第2個3度舉辦奧運的城巿。
■93國奪牌創紀錄,得主從13歲到62歲
本屆奧運有許多少年英雄:包括13歲的日本選手西矢椛拿下本屆新增的女子街式滑板金牌;同樣13歲的蕾莎·利爾(Rayssa Leal),則在同個項目中奪下銀牌,成為巴西最年輕的奧運獎牌得主。而14歲的中國選手全紅嬋,則在女子10公尺跳台中,拿下3次10分、包含兩度7位裁判全部給10分滿分的成績,以刷新奧運紀錄的總分奪金。
但也有資深選手展現不受歲月折損的價值,如澳洲62歲選手霍伊(Andrew Hoy)在馬術賽事三項賽團體賽與個人賽,分別拿下銀牌與銅牌,創下1968年墨西哥奧運後最年長的獎牌得主紀錄,這是霍伊第8度參與奧運。
此外,男子跳高決賽則出現罕見的「雙金」紀錄,義大利的坦貝里(Gianmarco Tamberi)、卡達的巴爾希姆(Mutaz Essa Barshim)同為2公尺37進入加賽,但兩人在嘗試2公尺39時三次都失敗,巴爾希姆詢問:「可以有兩面金牌嗎?」賽會人員點點頭,坦貝里也歡欣同意,成為奧運首見併列冠軍。 他們事後表示,「其實我們私底下本來就是好朋友,很開心可以跟摯友共享」。
巴赫則指出,本屆奧運新增的項目滑板、運動攀岩、衝浪都了吸引年輕目光。而總計有來自93國選手獲得奧運獎牌,創下歷屆奧運會新高。他同時強調,東奧賽事舉辦並未造成日本當地確診數激增,僅0.02%參賽選手染疫。
■台灣最豐收的奧運, 羽球、高球、桌球、舉重、柔道、射箭、空手道都有收獲
台灣代表隊共68名選手,這次在東京奧運賽場上展現高度競爭力,「舉重女神」郭婞淳以毫無懸念的實力,讓對手完全看不到她的車尾燈,雖然最後挑戰世界紀錄失敗,仍勇奪金牌;羽球男子雙打「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則是從先輸一場,一路過關斬將演出大驚奇,金牌戰更以直落二擊敗中國雙塔,拿下羽球項目的台灣首面金牌。
銀牌部分:柔道楊勇緯在開幕隔天就靠著寢技壓制對手,一路衝進金牌戰,雖然不敵日本對手,但仍為台灣柔道奪下第一面銀牌;世界球后戴資穎雖然不敵中國陳雨菲,但奪下銀牌仍是羽球女子單打的最佳表現;男子射箭團體三劍客鄧宇成、湯智鈞與魏均珩靠著穩定表現一路晉級,金牌戰不敵射出鬼神般成績的韓國隊,但仍追平射箭的最佳紀錄;最後則是苦練20年的李智凱,從《翻滾吧!男孩》一路成長,克服怯場的缺點,在奧運鞍馬上展現招牌「湯瑪斯迴旋」並完美落地,僅以些微之差輸給英國名將,但這仍是台灣體操第一面銀牌。
銅牌則是有6面,分別是羅嘉翎為跆拳道踢下久違的一面銅牌;林昀儒與鄭怡靜的桌球混雙,成為純本土選手的第一面桌球獎牌;陳玟卉則是首度參加奧運,就靠著挺舉突圍搶下一面銅牌。高球場上則是上演不可思議大逆轉,潘政琮一路狂追直到延長加賽擊敗一堆名將奪下銅牌;刺青女拳王黃筱雯則是靠著身高與手長優勢一路擊敗各國好手,雖然四強戰不敵土耳其的名將,仍奪下拳擊場上的第一面獎牌。最後則是空手道文姿云,最後一秒追平比數,雖然仍被判輸奪下銅牌,但在台灣人心中她就是金牌選手。
(文/嚴文廷;攝影/中央社、AFP)
#延伸閱讀
【林玫君/被遺忘的台灣奧運英雄──第一位挑戰者、第一位參賽者、第一位女選手和第一面獎牌】https://bit.ly/2VAuTBC
【林佳和/那些年,東京申辦過的奧運──柔道、劍道、希特勒和文青紀錄片】https://bit.ly/3zC4BgY
【東京奧運專題】https://bit.ly/3eWqFer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Olympics #Tokyo2020 #TeamTaiwan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閉幕典禮 #巴黎奧運 #中華隊 #台灣選手
艾塞亞湯瑪斯 在 Facebook 八卦
【2021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入圍名單】
.
2021奧斯卡金像獎方才公布入圍名單,《曼克》以最佳影片十項提名領跑。描述韓裔美國人移民故事的家庭電影《夢想之地》也大放異彩,入圍最佳影片、導演等六項大獎。華裔導演趙婷也不出意料以《游牧人生》強勢獲得六項提名。
.
代表台灣的《陽光普照》無功而返,反而是曾國祥執導的《少年的你》代表香港入圍了本屆最佳國際影片獎,令人意外。而紀錄反送中始末的《不割席》也順利獲得最佳紀錄短片獎提名,成為本屆亮點。
.
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將在台北時間4月26日舉辦。
.
.
完整入圍名單如下:
▅▅▅▅▅▅▅▅▅▅▅▅▅▅▅▅▅▅▅
●
●
【最佳影片】
David Parfitt, Jean-Louis Livi and Philippe Carcassonne
《父親 The Father》
Shaka King, Charles D. King and Ryan Coogler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Ceán Chaffin, Eric Roth and Douglas Urbanski
《曼克 Mank》
Christina Oh
《夢想之地 Minari》
Frances McDormand, Peter Spears, Mollye Asher, Dan Janvey and 趙婷
《游牧人生 Nomadland》
Ben Browning, Ashley Fox, Emerald Fennell and Josey McNamara
《花漾女子 Promising Young Woman》
Bert Hamelinck and Sacha Ben Harroche
《靜寂的鼓手 Sound of Metal》
Marc Platt and Stuart Besser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
●
●
【最佳導演】
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醉好的時光 Another Round》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曼克》
鄭李爍(Lee Isaac Chung)《夢想之地》
趙婷《游牧人生》
艾美爾拉德.芬內爾(Emerald Fennell)《花漾女子》
▅▅▅▅▅▅▅▅▅▅▅▅▅▅▅▅▅▅▅
●
●
【最佳女主角】
薇拉.戴維斯(Viola Davis)《藍調天后 Ma Rainey's Black Bottom》
安德拉.戴(Andra Day)《哈樂黛的愛與死 The United States v. Billie Holiday》
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女人碎片 Pieces Of A Woman》
法蘭西絲.麥多曼(Frances Mcdormand)《游牧人生》
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花漾女子》
▅▅▅▅▅▅▅▅▅▅▅▅▅▅▅▅▅▅▅
●
●
【最佳男主角】
里茲.阿邁德(Riz Ahmed)《靜寂的鼓手》
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藍調天后》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父親》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曼克》
史蒂芬.連(Steven Yeun)《夢想之地》
▅▅▅▅▅▅▅▅▅▅▅▅▅▅▅▅▅▅▅
●
●
【最佳女配角】
瑪麗亞.巴卡洛娃(Maria Bakalova)《芭樂特電影續集 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
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絕望者之歌 Hillbilly Elegy》
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父親》
阿曼達.塞佛瑞(Amanda Seyfried)《曼克》
尹汝貞《夢想之地》
▅▅▅▅▅▅▅▅▅▅▅▅▅▅▅▅▅▅▅
●
●
【最佳男配角】
莎夏.拜倫.柯恩(Sacha Baron Cohen)《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小萊斯利.奧多姆(Leslie Odom Jr.)《邁阿密的一夜 One Night in Miami》
保羅.拉西(Paul Raci)《靜寂的鼓手》
拉基斯.史坦費爾德(Lakeith Stanfield)《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
●
●
【最佳紀錄片】
Alexander Nanau and Bianca Oana
《一場大火之後 Collective》
Nicole Newnham, Jim LeBrecht and Sara Bolder
《希望之夏:身心障礙革命 Crip Camp》
Maite Alberdi and Marcela Santibáñez
《The Mole Agent》
Pippa Ehrlich, James Reed and Craig Foster
《我的章魚老師 My Octopus Teacher》
Garrett Bradley, Lauren Domino and Kellen Quinn
《談 Time》
▅▅▅▅▅▅▅▅▅▅▅▅▅▅▅▅▅▅▅
●
●
【最佳紀錄短片】
Anthony Giacchino and Alice Doyard
《Colette》
Ben Proudfoot and Kris Bowers
《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
Anders Hammer and Charlotte Cook
《不割席 Do Not Split》
Skye Fitzgerald and Michael Scheuerman
《Hunger Ward》
Sophia Nahli Allison and Janice Duncan
《獻給拉塔莎的詠嘆調 A Love Song For Latasha》
▅▅▅▅▅▅▅▅▅▅▅▅▅▅▅▅▅▅▅
●
●
【最佳真人短片】
Doug Roland and Susan Ruzenski
《Feeling Through》
Elvira Lind and Sofia Sondervan
《The Letter Room》
Farah Nabulsi
《The Present》
Travon Free and Martin Desmond Roe
《遙遠的陌生人 Two Distant Strangers》
Tomer Shushan and Shira Hochman
《單車失蹤記 White Eye》
▅▅▅▅▅▅▅▅▅▅▅▅▅▅▅▅▅▅▅
●
●
【最佳動畫片】
Dan Scanlon and Kori Rae
《1/2的魔法 Onward》
Glen Keane, Gennie Rim and 周珮鈴
《飛奔去月球 Over the Moon》
Richard Phelan, Will Becher and Paul Kewley
《笑笑羊大電影:外星人來了 Shaun the Sheep Movie: Farmageddon》
Pete Docter and Dana Murray
《靈魂急轉彎 Soul》
Tomm Moore, Ross Stewart, Paul Young and Stéphan Roelants
《Wolfwalkers》
▅▅▅▅▅▅▅▅▅▅▅▅▅▅▅▅▅▅▅
●
●
【最佳動畫短片】
Madeline Sharafian and Michael Capbarat
《挖道兔 Burrow》
Adrien Mérigeau and Amaury Ovise
《她的異想世界 Genius Loci》
Will McCormack and Michael Govier
《無論如何我愛你 If Anything Happens I Love You》
Erick Oh
《Opera》
Gísli Darri Halldórsson and Arnar Gunnarsson
《Yes-People》
▅▅▅▅▅▅▅▅▅▅▅▅▅▅▅▅▅▅▅
●
●
【最佳原創劇本】
Will Berson & Shaka King(編劇);Will Berson & Shaka King and Kenny Lucas & Keith Lucas(故事)《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鄭李爍《夢想之地》
Emerald Fennell《花漾女子》
Darius Marder & Abraham Marder(編劇);Darius Marder & Derek Cianfrance(故事)《靜寂的鼓手》
Aaron Sorkin《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
●
●
【最佳改編劇本】
Peter Baynham, Sacha Baron Cohen, Jena Friedman, Anthony Hines, Lee Kern, Dan Mazer, Nina Pedrad, Erica Rivinoja, Dan Swimer《芭樂特電影續集》
Christopher Hampton, Florian Zeller《父親》
趙婷《游牧人生》
Kemp Powers《邁阿密的一夜》
Ramin Bahrani《白老虎 The White Tiger》
▅▅▅▅▅▅▅▅▅▅▅▅▅▅▅▅▅▅▅
●
●
【最佳原創音樂】
Terence Blanchard《誓血五人組 Da 5 Bloods》
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曼克》
Emile Mosseri《夢想之地》
James Newton Howard《讀報人 News Of The World》
Jon Batiste, 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靈魂急轉彎》
▅▅▅▅▅▅▅▅▅▅▅▅▅▅▅▅▅▅▅
●
●
【最佳原創歌曲】
H.E.R. and Dernst Emile II(作曲);H.E.R. and Tiara Thomas(作詞)
“Fight For You”《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Daniel Pemberton(作曲);Daniel Pemberton and Celeste Waite(作詞)
“Hear My Voice”《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Savan Kotecha, Fat Max Gsus and Rickard Göransson(作詞+
作曲)
“Husavik”《歐洲歌唱大賽:火焰傳說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The Story of Fire Saga》
Diane Warren and Laura Pausini(作詞+作曲)
“lo Sì (Seen)”《來日同行 The Life Ahead》
Leslie Odom, Jr. and Sam Ashworth(作詞+作曲)
“Speak Now”《邁阿密的一夜》
▅▅▅▅▅▅▅▅▅▅▅▅▅▅▅▅▅▅▅
●
●
【最佳攝影】
Sean Bobbitt《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Erik Messerschmidt《曼克》
Dariusz Wolski《讀報人》
Joshua James Richards《游牧人生》
Phedon Papamichael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
●
●
【最佳剪輯】
Yorgos Lamprinos《父親》
趙婷《游牧人生》
Frédéric Thoraval《花漾女子》
Mikkel E.G. Nielsen《靜寂的鼓手》
Alan Baumgarten《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
●
●
【最佳製作設計】
Peter Francis, Cathy Featherstone《父親》
Mark Ricker, Karen O’Hara, Diana Stoughton 《藍調天后》
Donald Graham Burt, Jan Pascale《曼克》
David Crank, Elizabeth Keenan《讀報人》
Nathan Crowley, Kathy Lucas《TENET天能 Tenet》
▅▅▅▅▅▅▅▅▅▅▅▅▅▅▅▅▅▅▅
●
●
【最佳服裝設計】
Alexandra Byrne《艾瑪 Emma》
Ann Roth《藍調天后》
Trish Summerville《曼克》
Bina Daigeler《花木蘭 Mulan》
Massimo Cantini Parrini《皮諾丘的奇幻旅程 Pinocchio》
▅▅▅▅▅▅▅▅▅▅▅▅▅▅▅▅▅▅▅
●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Marese Langan《艾瑪》
Patricia Dehaney, Eryn Krueger Mekash, Matthew Mungle《絕望者之歌》
Matiki Anoff, Mia Neal, Larry M. Cherry《藍調天后》
Kimberley Spiteri, Gigi Williams《曼克》
Dalia Colli, Anna Kieber, Sebastian Lochmann, Stephen Murphy 《皮諾丘的奇幻旅程 Pinocchio》
▅▅▅▅▅▅▅▅▅▅▅▅▅▅▅▅▅▅▅
●
●
【最佳音效】
Odin Benitez, Jason King, Christian P. Minkler, Michael Minkler, Jeff Sawyer《怒海戰艦 Greyhound》
Ren Klyce, Jeremy Molod, David Parker, Nathan Nance, Drew Kunin 《曼克》
Michael Fentum, William Miller, Mike Prestwood Smith, John Pritchett, Oliver Tarney《讀報人》
Coya Elliott, Ren Klyce, David Parker《靈魂急轉彎》
Jaime Baksht, Nicolas Becker, Phillip Bladh, Carlos Cortés, Michelle Couttolenc《靜寂的鼓手》
▅▅▅▅▅▅▅▅▅▅▅▅▅▅▅▅▅▅▅
●
●
【最佳視覺效果】
Matt Sloan, Genevieve Camilleri, Matt Everitt and Brian Cox《愛與怪物 Love and Monsters》
Matt Kasmir, Chris Lawrence, David Watkins《永夜漂流 The Midnight Sky》
Sean Faden, Steve Ingram, Anders Langlands, Seth Maury《花木蘭》
Santiago Colomo Martinez, Nick Davis, Greg Fisher《八號出口的猩猩 The One and Only Ivan》
Scott Fisher, Andrew Jackson, Andrew Lockley《TENET天能》
▅▅▅▅▅▅▅▅▅▅▅▅▅▅▅▅▅▅▅
●
●
【最佳國際影片】
《醉好的時光》丹麥🇩🇰
《少年的你 Better Days》香港🇭🇰
《一場大火之後》羅馬尼亞🇷🇴
《販膚走卒 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突尼西亞🇹🇳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Quo Vadis, Aida?》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納🇧🇦
▅▅▅▅▅▅▅▅▅▅▅▅▅▅▅▅▅▅▅
艾塞亞湯瑪斯 在 無限期支持黃國昌老師 Facebook 八卦
大家來讀書囉!
[新聞] 黃國昌:有思想論述才有力量(書單)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9575609.A.353.html
首先是國昌老師直接推薦的三本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共3冊)》
奧比・薩克思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鍾年晃 《我的大話人生:「大話新聞」停播始末&我所認識的鄭弘儀》
接下來依類別分
文學寓言
雨果 《悲慘世界》
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 《美麗新世界》
卡夫卡 《變形記》
喬治‧歐威爾 《一九八四》
喬治‧歐威爾 《動物農莊》
卡謬 《異鄉人》
卡謬 《瘟疫》
米蘭‧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 《笑忘書》
赫拉巴爾 《過於喧囂的孤獨》
薄伽丘 《十日談》
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 《復活》
杜斯妥也夫斯基 《罪與罰》
三島由紀夫 《美德的背叛》
魯迅 《狂人日記》
魯迅 《阿Q正傳》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
扎米亞京的 《我們》
查爾斯‧狄更斯 《雙城記》
哲學
柏拉圖 《理想國》
叔本華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馬丁‧海德格爾 《存在與時間》
沙特 《存在與虛無》
朱利安巴吉尼 《一把鑰匙,走進哲學》
朱利安巴吉尼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朱利安巴吉尼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
朱利安巴吉尼 《鴨子中了大樂透》
羅蘭.巴特 《戀人絮語》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米歇爾·福柯 《規訓與懲罰》
克里希那穆提 《最初與最後的自由》
斯賓諾莎 《倫理學》
克里希那穆提 《人類的當務之急》
傅柯 《瘋癲與文明》
詹姆士.杭特 《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詹姆士.杭特 《僕人修練與實踐》
心理學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
佛洛伊德 《圖騰與禁忌》
史地與民族
麥金德 《世界歷史的地理樞紐》
巴森 《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
柄谷行人 《世界史的結構》
史明 《台灣人400年史》
林媽利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葛超智 《被出賣的台灣》
王金壽、江以文、杜文苓...等 《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
吳介民、顧爾德、范雲 《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鄭南榕基金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林宗弘等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杭亭頓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傳記
希特勒 《我的奮鬥》
喬治‧歐威爾 《巴黎倫敦落難記》
陳水扁 《1.86坪的總統府》
政治思想
馬漢 《論制海權》
潘恩 《常識》
湯瑪斯‧摩爾 《烏托邦》
馬克思 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漢娜‧鄂蘭 《共和危機》
漢娜‧鄂蘭 《極權主義的起源》
漢娜‧鄂蘭 《政治的承諾》
若林正丈 《戰後臺灣政治史》
約翰.彌爾 《自由論》
班納迪克.安德森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戴倫.艾塞默魯 詹姆斯.羅賓森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約翰.蓋斯提爾 彼得.列文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袁紅冰 《台灣大劫難:2012不戰而勝台灣》
袁紅冰 《台灣大國策》
袁紅冰 《台灣大國魂》
袁紅冰 《被囚禁的台灣》
李登輝 《台灣的主張》
李登輝 《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
徐賁 《正派社會和不羞辱》
胡平 《論言論自由》
威廉.道布森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
David Butler Austin Ranney編著 《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
海伍德 《政治的意識形態》
社會學
馬爾薩斯 《人口論》
梭羅 《公民不服從》
林萬億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
林萬億 《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與制度的分析》
賀佛爾 《群眾運動聖經》
索維爾 《知識份子與社會》
彼得‧艾克曼 傑克‧杜瓦 《非暴力抗爭─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克雷.薛基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Allan G. Johnson 《見樹又見林》
Marie L.Campbell Frances Gregor《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
Si Kahn 《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
金夏普 《198種非暴力抗爭方法》
何明修 《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運傳奇》
吳音寧 《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
楊儒門 《白米不是炸彈》
佛雷勒 《受壓迫者教育學》
西蒙 波娃 《第二性》
綠色思想
梭羅 《湖濱散記》
斯佩納德.拉魯索(編) 《梭羅:綠色先知》
何明修 《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
吳晟、吳明益(編)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謝志誠、何明修 《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
經濟學
亞當斯密 《國富論》
馬克思 恩格斯 《資本論》
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蘋果橘子經濟學》
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