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的一張專輯
死亡象徵完結,娃娃般的華麗,點綴ASOS真實的音樂生涯句點……
我一直很喜歡ASOS姊妹,從小學開始就看他們主持的「娛樂百分百」,雖然很多人覺得他們倆姊妹,口無遮攔、沒大沒小,但是我就是喜歡他們的直率,尤其是徐熙娣。兩人的星途雖然有時受到批評,不過一路上都算是順遂,從唱片到主持或戲劇、從清純高中生到成熟女性、從雙人團體到各自發展,即使有風雨也走過來了,兩姊妹立足演藝圈十幾年擁有很高的人氣。
2001年發行的《變態少女》專輯是她們最後一張專輯,雖然在2004年曾有新聞傳出ASOS有意再出專輯,不過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大S本人曾在發完《變態少女》後說過:「當了主持人後,了解現在唱片市場很差,唱得好的歌手很多,都不一定賣得好,何況是我們,我出這張專輯,只是想作個紀念,畢竟這裡面記錄了我從高中時期到現在寫下來的作品,出完這張專輯後,我不會再出唱片了,這也可以說是我最後一張專輯了。」這就是她封MIC的始末。
而小S雖然熱愛唱歌,但結婚後就致力在家扮演好媳婦、好老婆、好媽媽的角色,除了固定的《康熙來了》節目錄影之外,就是接接廣告、代言,明顯滿足於現在美滿的生活。
雖然大家都一致覺得這對姊妹並不是所謂實力派唱將,我也沒辦法說她們有多高超的歌唱技巧,但是可以保證《變態少女》是一張很ASOS的專輯,她們透過全創作的方式,讓聽者用音樂貼近她們的觀點及生活點滴。
這張專輯真的不是為了賺錢而發行的,因為轉戰主持很順利的兩人,早已不用再發唱片。但為了讓小S圓再次發片、做自己音樂的夢,大S也願意幫小S這個忙(因為熙娣卒仔,不敢自己出唱片),也找來好友范曉萱擔任製作人,終於完成這張夢想中的專輯。
《變態少女》共收錄12首歌,曲幾乎由小S包辦,只有一首是大S創作;詞的方面則是一人五首,剩下兩首則是加上曉萱一同合作寫出來的。以下我將專輯分成四個部份來介紹,最後在加上我的感想做結論。
小S在愛情中的牢騷與怨歎(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我討厭你、愛不持久)
專輯中的開場曲<我要告訴你一件事>真實披露愛情降溫後進退不得的局面,明明對方缺點一堆,卻又不甘心那些已經浪費在他身上的時間;另一首<我討厭你>則是對討厭的男性類型大聲控訴,警告他們快點消失在眼前,這首歌總會讓我想到他們的好姊妹Makiyo化身魔術代唱的<走開!你哪位?>。
相較與上面兩首快節奏的牢騷歌曲,由這首小S獨唱的<愛不持久>完全道盡愛情的辛酸。這首歌是本張專輯唯一的抒情歌,也是傳唱度很高的歌曲,熙娣更藉由這首歌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
雖然不確定有無關連,但我覺得<愛不持久>是她當初和黃子佼分手後寫下的,畢竟他們交往四年,小S還一度想嫁給他,可惜戀情最後無疾而終。想必當時小S的心情一定很複雜,才寫下<愛不持久>藉以抒發心情。但現在回顧這段,相信小S一定很感激當初和佼佼分手,才能遇見Mike,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
大S偏激的愛情與灰暗觀點(變態少女想人記、死者的呼喚、愛你愛到死、無力)
相較於小S的真性情,大S平時就是一個很注重形象、甚至被覺得做作的人。大家都知道熙媛曾經得過躁鬱症,她也坦承自己從小生性悲觀,但因為討厭不和諧的氣氛,所以在公眾場合總是扮演出乖巧的形象。以前她還有收集屍體照片的特殊癖好,都顯示出大S性格中的黑暗面。
<死者的呼喚>、<無力>這兩首大S獨唱曲充分感受到她晦暗世界的觀點,前者是為情自殺少女死後的獨白,歌詞充滿遺憾及復仇憤恨;後者的歌詞更是集絕望、孤獨於一身,充滿黑色的負面思想。
而<變態少女想人記>、<愛你愛到死>則是愛到極致、瘋狂的扭曲表現,兩首歌都把思念與愛意換化成具體的行為,那種入骨的愛甚至有點讓人不寒而慄。<愛你愛到死>因為那句「連你拉的屎,我都能大口大口的吃」,引來極大爭議。
其實就只是誇大的表現法而已,不可能真的有人去吃屎,卻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可能算是樹大招風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首大S全詞曲創作的歌,是在與藍正龍熱戀時所創作的。不曉得現在她再聽這首歌,會有什麼感受。
ASOS的生活與奇想(沙漠、龍捲風、痛苦的沉默、名犬大大)
<沙漠>、<龍捲風>都是對自然的異想,前者歌詞由駱駝的觀點出發,唱出對浩瀚沙漠的敬畏,再用北極的寒冷去對比;後者則把對龍捲風的恐怖變成對飛行的期待,極具速度感的歌曲,長度也和龍捲風一樣,快速結束(我個人非常熱愛龍捲風,專輯中應該排的上前三名)。
<痛苦的沉默> 、<名犬大大>則是喜愛動物的她們有感而發之作。<痛苦的沉默>講得就是不會叫的兔子,徐家曾經養過兔子(我記得在百分百上面聽過),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總之整首歌用不同動物都可以發聲,來襯托兔子痛苦的沉默,很有巧思的歌曲;<名犬大大>不用多說就是徐家的愛犬,寫歌頌揚自己家裡的寵物,我想也只有ASOSO辦得到。
姊妹們的友情是珍貴的寶物(姐妹們的聚會)
<姊妹們的聚會>是《變態少女》中很特別的存在,這歌並不是首次發表,先前已收錄在范曉萱同年八月發行的《絕世名伶》。我個人覺得這兩張專輯,算是孿生專輯,雖然除了<姊妹們的聚會>外沒有其他關連,但〝姊妹〞正是最大的重點。
這兩張專輯當時皆為擎天娛樂發行,都採用黑膠唱片尺寸的大包裝。范曉萱《絕世名伶》中收錄多首小S的詞曲創作,<姊妹們的聚會>作為開場曲,彷彿替名伶晚會揭開序幕;ASOS《變態少女》專輯由曉萱製作,憑藉多年好友的瞭解與默契,曉萱很清楚她們想做出什麼樣感覺的音樂。有她在音樂上的專業,才能完成ASOS這張夢想中的專輯。結尾曲<姊妹們的聚會>象徵彼此真摯的情誼,從頭到尾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變態少女》在范曉萱的掌控之下,每首歌不只呈現ASOS的創作原意,更用最適當的方式登場。ASOS兩姊妹也竭盡所能的演唱,熙媛近似朗讀的演唱方式很有個人風格,在<愛你愛到死>、<無力>中都充分發揮;熙娣在抒情曲<愛不持久>放進情感,打動人心。不管是嘶吼、尖叫、拉長音、仿動物聲、中東風的吟唱、徐老師式的數數,她們用盡方法呈現自己心目中的創作。另外負責編曲的金木義則也讓這張專輯加分許多。
我不期望所有人都覺得《變態少女》是張好聽的專輯,但這絕對是有誠意的專輯。如果你真正愛《變態少女》,相信就是會愛真實ASOS的人,如果有看上面<姊妹們的聚會>的現場影片,聽熙媛說的話就知道這是張什麼樣的專輯。
我曾經提過就算歌唱的不怎樣的,只要有想法跟良好的製作團隊,就能把專輯的水準提昇很多。不管專業樂評或一般大眾怎麼評價這張專輯。至少我覺得,ASOS在音樂方面為自己做了一個很棒的ENDING。一張最ASOS的專輯,最貼近她們的思想、觀念的專輯《變態少女》。
文/Waiting 威廷 DJ Waiting不等候
http://waiting4what.pixnet.net/…/58450970-asos%E3%80%8A%E8%…
良好的愛情觀 在 Facebook 八卦
▍未盡事物的微妙
⠀
我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和前女友當這麼好的朋友。
⠀
或許是因為我的生命經驗裡,從來沒有缺少過高濃度的友情。進一步說好了,我不需要犧牲愛情只為了保住友情。對我來說,愛情是一條單行道,而且每條路都只能通過一次。我的愛情觀專斷霸道,偏見深,排他性高,還冥頑不固。所以分手後的台詞都是這樣的:
我們還是可以當朋友。
謝謝,但我不缺你一個朋友。
⠀
但很多人不是這樣的,譬如法蘭西斯。
在這之前,我只認識一個法蘭西斯。她住在紐約,是個舞者,總是瀕臨破產邊緣,但一拿到退稅通知,沒等錢匯入就迫不急待上館子吃飯,還請客。她不太愛乾淨,會穿髒襪子睡覺,常常弄傷自己。她有個好友叫蘇菲,她會一邊跟蘇菲聊天一邊倒立。法蘭西斯說她們是同一個人,只是頭髮不一樣。大家說她們像一對沒有性生活的女同志。
⠀
那是美國電影《Frances Ha》(紐約哈哈哈)的女主角。這紐約的法蘭西斯很愛照鏡子,鏡子裡或許能讓我們看見另一個時空的都柏林,也在照鏡子的法蘭西斯。都柏林的法蘭西斯年紀小一點,還在讀大學,是個詩人,也很窮。她有個即使在分手之後仍然形影不離的好友,玻碧。她們會一起上台表演詩歌朗誦,一同跟有錢年長的朋友去法國度假。她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還是個馬克思主義者。她覺得一個人的年所得,沒有理由超過全球人均年薪一萬六千一百元美元。這是小說《聊天紀錄》裡的法蘭西斯。
⠀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開始只是因為主角的名字而聯想到《紐約哈哈》,結果看完小說後,好像是為了滿足自己某種視覺實現的慾望,忍不住找了《紐約哈哈哈》重看一遍。儘管兩個法蘭西斯的故事主線不一樣,角色形象卻在我腦裡重疊出了殘影。我認識這位愛爾蘭小說家莎莉魯尼,正是從影像開始的。《正常人》的電視影集,在肺炎停擺全球時,從歐洲悄悄擴散過來,如一場奇蹟。我在夏天看了兩遍後拿起原著小說,一直等待魯尼的處女作《聊天紀錄》上市。
⠀
如果以兩本小說來總括魯尼的故事是關於愛,實在太偷懶了。我尤其害怕聽見她在訪談中被問到,什麼是愛?那就像你問伍迪艾倫,人到底該怎麼聊天一樣。《聊天紀錄》是一個四角關係的故事,與其說愛,我認為更接近的關鍵字是「力量」。試著想像一片膜,四角分別為:法蘭西斯、玻碧、尼克與梅麗莎——一對中產階級年紀稍長的夫妻。四個點會移動,而且形狀大小不一。膜從平整的面開始,隨著玻碧接近梅麗莎,法蘭西斯與尼克靠近而遠離玻碧,張力變大,起起伏伏。拉撐的薄膜出現破洞,讀者就是這樣掉進去的。
⠀
關係的「張力」與角色間的「權力」,是我看魯尼的小說最過癮的地方。魯尼信奉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因此她的故事關注個體如何影響個體。社會階級的落差,更是主要的基底元素。權力會流動消長,張力會拽出脆弱。脆弱的上游是慾望,運氣好的話,下游可以累積勇氣。不過魯尼對下游似乎沒有太大的興趣,她更好奇是什麼讓溪水轉向或者枯竭。相比充滿勇敢光明的美好全景圖,脆弱的特寫永遠讓故事更有景深。
⠀
法蘭西絲是自卑的,她總希望自己有張不一樣的臉。「要是我長得像玻碧,就不會碰上任何壞事。」她和玻碧交往後,開始照鏡子。表面上,好像因為被愛,所以一個女孩突然對自己產生了興趣,如嬰兒突然發現自己的手腳一樣。不是。她並不渴望看見自己,總是在注視自己沒有的。玻碧是法蘭西斯的魔鏡,愛上她,是法蘭西斯內在某種企盼的投射,吸引她的其實是自己的渴望。而玻碧對梅麗莎的一見鐘情也是這樣的脈絡。
⠀
尼克與法蘭西斯的情感,是另一種。尼克是個演員,已婚,被描寫的像是一只有肌肉的花瓶。玻碧充滿敵意地問,「妳是喜歡他這個人嗎?或者只是因為他長得好看,又娶了個有意思的老婆。」法蘭西斯的回答很有趣,「梅麗莎也沒那麼有意思。」她選擇用否定玻碧欣賞的人來為自己辯護。除了能愉快聊天之外,她說不出尼克的好。法蘭西斯與尼克是在各自陪襯在發亮的伴侶旁時,瞥到彼此黯淡的光而相認的。像是兩個帶著矯正器的人,因為看見對方的牙套,才願意露齒大笑。尼克有憂鬱症,法蘭西斯會自殘,還得承受子宮內膜異位的痛苦,他們的關係,是取暖,多少也帶點報復的味道。
⠀
只是這種報復,感覺軟趴趴的。玻碧只喜歡女生,她說,和男人上床,太詭異了。所以知道前女友和自己想上床的女人的老公做愛,多少會被刺激到,法蘭西斯是這樣的想的嗎?而尼克和年輕女孩搞婚外情,狀態變好也確實讓梅麗莎感到不安,尼可是這樣希望的嗎?軟弱的人在看見別人因自己痛苦時,會頓時有種充滿力量的錯覺。梅麗莎口中的尼可,會喜歡上能為他的所有決定負起全部責任的伴侶。但尼可不以為然地說,無助有時也是行使權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他是個好演員,清楚如何操控主動與被動。只是在婚姻關係裡,他缺乏動機。沒有動機的演員,在台上會失去魅力,但尼克又不願意離開舞台。於是他接受了法蘭西斯的愛,為了讓自己繼續愛梅麗莎。
⠀
說接受是因為魯尼喜歡安排第一次接吻,由女方主動獻上。梅黎安對康諾,法蘭西斯對尼克,還有玻碧對梅莉安。我不討厭尼克,甚至同情他在婚姻裡的失能。但他確實沒有像《正常人》的康諾那樣討人喜歡。或許因為他的年紀,就不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年了啊,又或許因為他的職業和我同行——而我熟悉演員豐沛情感上的劣根性。某種程度,我知道喜歡康諾更可能是落入了陷阱,一個異性戀女性想像出的男性框架——陽剛又善良,幾乎不可思議的存在。尼克陰柔些,細心體貼卻模擬兩可。至於善良,玻碧說,「這絕對和權力有關,只是我們很難判斷誰有權利,所以我們就用善良來替代。」《聊天紀錄》裡沒有人是善良的。我是說他們的選擇,不是本性。善良是一種選擇。
⠀
玻碧的力量最大,只要看那場在法國的猜人遊戲就知道了。她早知道謎底是法蘭西斯,卻利用各種問題在所有人面前揭穿尼克對法蘭西斯的情愫。她喜歡揭露別人的私事,然後把別人的秘密變成一個笑話或遊戲。尼克沒有反擊,梅麗莎縱容她,法蘭西斯只是感到害怕。她年輕氣盛,但遲早會因為這壞習慣而嚐到苦頭。某程度上,我覺得玻碧比法蘭西斯,更需要對方。因為她知道法蘭西斯總是把自己喜歡的人想得很特別,尤其是她。但玻碧清楚自己是平凡的,離開學校後,還會越來越平凡。只要法蘭西斯一直在她身邊,她就有機會是特別的。不論那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洗腦。自我感覺良好絕對可以讓人幸福。
⠀
我喜歡梅麗莎,因為她最「寫實」。她對法蘭西斯說,妳才二十一歲,本來就該悲慘不幸。於是她把法蘭西斯的小說寄給玻碧看,寫的是玻碧,還被拿去投稿賺了錢。然後和尼克睡在一起,重新親密。她做了一連串真實又有力的報復。其實法蘭西斯根本沒有能力摧毀她擁有的一切,充其量只能當個小偷。但梅麗莎慌了,她為自己三十三歲還悲慘不幸的人生感到恐懼。法蘭西斯是梅麗莎的陰影,她的反擊像是跟自己打架。打自己,究竟該贏,還是輸?
⠀
人總是熱愛未盡事物的微妙,這正是魯尼喜歡收尾的方式。最後她非常巧妙地安排一通打錯的電話,以「聊天」作結。尼克在超市幫梅麗莎買菜時,不小心撥給了法蘭西斯。一個月沒有聯絡的他們,沒有掛斷,談開了一些事,討論他們到底會有什麼「結果」。法蘭西斯說___,我幾乎看到尼克空手走出超市了。
⠀
我想起魯尼在兩本小說安排了一場十分雷同的性愛場景,是女生要求男生打她,而男生溫柔的拒絕。我不得不思索,被虐傾向的情節反覆出現,以及壞媽媽的原型,是否強烈透露著女人渴望被救贖的意念?她們是單純希望被男人接住,還是在宣示能掌握權力的卡榫?這是我心中最大的問號。但最後這段文字讓我放下了這層懸念,「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體驗,才有辦法真正的理解。你不能只站在純粹分析的角度。」
⠀
不再論述了,容我引用《紐約哈哈哈》裡那段經典獨白,來為玻碧和法蘭西斯的關係下註腳:
⠀
「 是這樣的一個瞬間,就是在人聲鼎沸、人來人往的派對中,你忽然對到一雙眼睛,你們隔著距離互相注視著,不是想控制或色誘對方,而是因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某個神祕的空間存在於你們倆之間,沒有人知道這個空間的存在。妳知道嗎?宇宙中其實有很多維度,只是我們沒有能力察覺到其他維度的存在罷了。我想,這樣的一個瞬間,這就是我所追求的關係,或生活吧。」
⠀
這緊實卻輕盈的東西,我無法斷言是友情還是愛情。至少,我有比較相信,一個人可以和前女友當非常好的朋友。
(全文收錄在《聊天紀錄》一書)
延伸閱讀:《正常人》:鹿與狗
https://reurl.cc/kVAo29
良好的愛情觀 在 許斐棋Faye Hsu Facebook 八卦
-
【Full video on my YouTube 🎥 】
把這首舞送給每一個在愛情中成長的人🔥 #七夕快樂
-
不管有情人、沒情人、剛分手、冷戰中、單身中
還是遠距離...
都希望都要快樂!
因為最快樂的人
快樂都是自己給的
唯有自己帶給自己快樂
才能天天快樂 不受影響
所以今天有人陪
無人陪都是一樣的
-
說到這個
不妨跟大家分享
一些真實的東西
不然大家都覺得
我只是在講幹話而已😂
其實自己也是剛分手兩個月
這過程很苦很痛
同時也成長很多
我相信兩個人走到每個階段
不是偶然,是必然。
-
情侶關係之中
常常存在著"改變"對方的行為
因為我喜歡 所以你也要喜歡
因為我不喜歡 所以你也要不喜歡
這個東西廣泛到
可以牽者到價值觀、愛情觀、世界觀
但其實
“愛情不是改變對方,
而是為愛調整自己。”
如果時常都只是想要改變對方
而忘記最初的愛
那就不是一段良好的關係
如果真的不適合
分開其實也不壞
或許分開後的日子
你跟他都不停成長
以後還有機會
像是Sunny and Dizzy
或是都祝福彼此
往下一個旅程邁進
像是丞琳和小鬼
所以不需要強迫著對方改變
破壞了你們最初的美好
“相愛容易 相處難”
-
Actor/ @eddywouldgooooo
Photography/ @shoah_yu_lin
#斐棋愛跳舞 #關於愛情 #瘦子 #change #dancecover #eso #valentinesday2020
良好的愛情觀 在 出社會後的愛情觀改變 - 感情板 | Dcard 的八卦
妳的生活我心嚮往之 妳好幸福,真好。 ———————— 更新一下我覺得原po這種思想並不是迫不得已(曾經我也覺得) 可是當你還 ... ... <看更多>
良好的愛情觀 在 [分享] 很好的愛情觀 - Mo PTT 鄉公所 的八卦
你確定他不會離開這是安全感你確定自己不會離開這是歸屬感雙方都確定對方不會離開這是幸福感一段感情要走到確定雙方都不會離開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三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