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
您是否聽過這樣的大腸鏡報告?「先生,你大腸有憩室⋯」
「啥?氣⋯室⋯是什麼?」病患會疑惑的問。
醫師解釋:「就是大腸有一個小洞⋯」
😱「什麼!我的大腸有一個破洞嗎?」
每次檢查解釋大腸憩室的時候,病患常常聽到滿臉問號和一頭霧水,我自己也講到舌頭打結。大腸憩室其實是還蠻常見的大腸問題,60歲以上的成年人有超過一半的比率有大腸憩室,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和西方國家特別的高,跟西方飲食有關。
大腸憩室究竟是什麼?大家可以先看下方的內視鏡照片和我認真畫的圖,圓形凹陷處即是憩室(紅色箭頭處)。
憩室形成的原因大致是這樣的,因為食物纖維攝取不足,使得糞便變得較小或較硬,容易停滯在大腸裡,長期下來,大腸內壓增加,肌肉層變得鬆弛有空隙,腸壁黏膜從變薄的腸壁向外突出,形成一個囊帶狀的構造,有點像是糞便將腸壁「擠」出一個凹陷。
產生大腸憩室危險因子有以下幾點:
1️⃣纖維質攝取不足
2️⃣常吃紅肉
3️⃣肥胖,尤其是中廣型肥胖
4️⃣抽煙
5️⃣缺乏運動
有大腸憩室的病患很多是沒有症狀的,其中小於5%的人會出現憩室炎,因為凹陷處容易有糞便卡在其中,若有細菌感染,會出現局部發炎和化膿現象。臨床上會出現發燒、腹痛、出血、腸阻塞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出現憩室破裂、腸穿孔、腹膜炎和敗血症等併發症。而且一旦出現憩室炎,在10年內復發的機率有20%,就算去開刀還是有15%的機率會復發,因為憩室通常不會只有一個,常常在大腸多處分佈。
在急診就常遇到病患因為突然腹痛、發燒就醫,詢問病史不像是急性腸胃炎症狀,做了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是急性憩室炎。大部分患者在抗生素治療之後都會痊癒,只有少部分嚴重的個案需要緊急開刀。臨床上就有遇過病患腹痛自行買藥吃,結果拖了一週才就醫,開刀時發現腸子已爛掉,必須先做人工肛門的悲劇。
如果已經有大腸憩室的朋友建議平常要多吃高纖食物,常運動,保持排便順暢,其實這跟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也一樣。高纖食物的選擇方面,在2019年8月美國哈佛大學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
⭕️水果和穀物的纖維可減少憩室炎發生
⭕️水果中的蘋果、梨子、黑棗(加州梅)特別有效
💢蔬菜的纖維「無法」減少憩室炎(🤔不過別的研究認為多吃蔬菜還是有益的)
❌喝果汁是「無法」減少憩室炎
最後建議有大腸憩室的朋友,對於憩室無需太緊張,基本上它是良性的病灶,並不會變成癌症。不過要留意自己憩室長的位置(大約在腹部的哪個位置),當肚子持續的疼痛的時候,要小心憩室炎發生的可能。好啦~下課了!
👍天佑台灣,台灣加油💕
舌頭下方構造 在 顏純左 Facebook 八卦
1091122.食道的統論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269
地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純醫分享第240篇
食道第1篇
@本文
食道是人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但它不具有消化的功能只有運輸的功能。
上面連結咽喉,下面連胃。
食道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中空通道。
在最尾端和胃相接的地方有一個括約肌,使胃酸不會逆流到食道中,平常是扁平狀的,當有食物通過的時候會擴大,人在倒立的時候仍然可以吞食物
食物進入胃中並非靠著地心引力,是藉由食道壁的肌肉進行蠕動,強制將食物輸送進入胃中進行消化,同時在平滑肌也會分泌一種黏液讓食物可以很容易地通過。
食道構造上,管壁構造由內而外可以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及內膜層。
肌肉層可以分為環形肌層及縱走肌層,這兩個肌層力道是非常大的。
人的食道大約長25公分,前三分之一是橫紋肌,中間三分之一是橫紋肌與平滑肌,下方三分之一是平滑肌。
它的黏膜只有分泌黏液,不分泌消化酶,所以食道雖然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但是他不具有消化的功能。
食道上方有兩處的括約肌,分別是上食道的括約肌及下食道和胃接口的括約肌,下食道的又稱為賁門括約肌,可以防止食物由胃逆流回食道甚至口腔。
人類的吞嚥動作看是很簡單 其實是蠻複雜的,舌頭往向上抬的時候食物便會被舌頭推進咽部,這個時候咽部的軟顎便會往上提,鼻子的入口會被封住以防止食物逆流至鼻子。
食物在往喉嚨深處推進時,到會厭骨的上方,這個時候會厭骨會負責關閉氣管的蓋子,防止食物進入氣管中,然後再經由食道的蠕動把食物送進胃裡面消化,這些都是不自主的反射動作。
如果中途有一項出差錯的話,便可能產生許多的問題,如跑到鼻腔裡面引起鼻腔發炎。
食物如果跑到氣管的話就引起吸入性肺炎,是有生命危險的。
所以看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但是充滿了許多的危機,這個也是許多中風的病人常常引起吸入性肺炎最主要的原因。
人類的食道有三個地方比較狹窄,一是入口處,二是支氣管的分叉處,以及貫穿橫膈膜的部分。
如果食物未充分咀嚼,變往肚子吞嚥的話很容易卡在這幾個地方,因為食道的前面有氣管,嚴重的話可能會有生命上的危險,有一句話叫做嚥死的,就是在講這個風險。
舌頭下方構造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八卦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寶寶說話慢不清楚是「省話一哥」! 「剪舌頭」就有用嗎?》
二寶2歲1個月了,語言上比哥哥發展得緩慢,只會講爸爸媽媽阿嬤哥哥姊姊,自己還愛學恐龍叫阿或小狗叫,理解力上沒有問題,和他說話,請他做事他都聽的懂。阿公阿嬤說是寶寶「舌繫帶」過短,擔心影響長大說話。「舌繫帶」過短,俗稱吊舌根。「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方的片狀構造,而「舌繫帶」過短,指的是這片狀構造限制舌頭的活動。構造上舌繫帶會和舌頭最前端相連,所以舌頭如果無法舉起來頂到上排齒槽,伸出時就會出現W型。長輩說只要剪了「舌繫帶」,寶寶發音就會變清楚,其實是錯誤觀念;事實上曾有臭乳呆寶寶經由語言治療師評估後,其實可以說出標準國語,也有寶寶剪了「舌繫帶」後,講話也沒有改善,還得經由構音治療,讓孩子白受一刀。寶寶在3到4歲時,通常口語表達能力,就能達到日常對話的程度,而且可以用完整句子來表達,這時如果發現寶寶還是發音不清楚,就需矯正構音;檢查上會先評估孩子是否有先天結構、神經肌肉、智能發展遲緩,必要時就轉介給語言治療師,進行構音評估。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加入寶貝幫社團: https://bobocan.cc/寶貝幫社團
⭕更多寶貝幫: https://bobocan.cc/寶貝幫官網
⭕我們加賴吧: https://bobocan.cc/賴寶貝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