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將軍澳舊街坊,知道MCP新都城中心今個聖誕嘅裝置好有聖誕氣氛,所以都去咗率先打卡兼潮玩AR啦!
佢哋今次嘅主題係《大人國的5G聖誕派對》,我覺得最搶眼嘅打卡位一定係聖誕老人巨型屁股😄,我同小豆都忍唔住嚟張鬼馬合照🤭!另一個打卡位就係4米高巨大聖誕老人頭,我哋啲pose得唔得先?另外,我哋仲同咗6米高嘅AR聖誕老人互動合照🎅,你哋睇下我哋幾細粒,好似喺巨人國一樣,好得意呀😆!
不過最吸引到小豆嘅就係“AR Xmas Party Animals”裝置,因為可以scan QR code,坐響場景度,就可以結識到虛擬小鹿、小熊、小企鵝同小狐狸等AR動物朋友,仲可以同佢哋影相拍片,佢哋真係好可愛!而我最開心嘅就係玩入面嘅”聖誕5G極速遊世界”,響入面可以瞬間暢遊世界各地觀賞聖誕浪漫燈飾🎄🌟,我同小豆當正自己去咗環遊世界咁,玩完仲錄製埋短片留念添😊。
之後仲同爸爸嘅朋友「巨聲幫」胡鴻鈞哥哥、馮允謙哥哥、吳業坤哥哥同何雁詩姐姐一齊拍咗段虛擬嘅搞笑互動短片,呢個真係新奇又好玩!聽講依家商場內已經覆蓋5G網絡,所以我哋可以極速下載AR照片同互動短片,即時開心share俾親友睇,分享祝福同喜悅🎉!想去潮玩AR同感受下節日氣氛,就記住唔好錯過喇👇
《大人國的5G聖誕派對》
日期: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3日
地點:MCP CENTRAL & MCP DISCOVERY (新都城中心2期及3期) L1天幕廣場
#大人國的5G聖誕派對 #MCPCENTRAL #MCPDISCOVERY #MCP新都城中心 #HAHA之家 #家庭親子樂 #聖誕好去處 #將軍澳 #寶琳 #boxingpromotionshk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
舊街坊 在 王建復 Jeff Wang - 瘋建幫 Facebook 八卦
相識是緣份
鞏固更難得‼️
不論是2天
2個星期
2個月
2年
20年......
感恩有你們🙏🏼
謝謝 #陸明君 帶我們來到有如舊街坊客棧 時寓。
品嚐復古美食😋
謝謝 Yvonne Lim 林湘萍 大老遠衝去難停車的 Heritage Bakery & Cafe 買了 #紅心芭樂蛋糕
提早幫我過生日🙏🏼
謝謝你們❤️
I really appreciated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牛肉麵
#午茶
#菜酒
#朋友
#20年
#friendship
#生活
#教育
#未來
舊街坊 在 譚文豪 Jeremy Tam Facebook 八卦
【#東涌 街坊請支持 Kwok Ka Ki 郭家麒】
未必個個知我從政起點係東涌😂但我一直同東涌舊街坊保持深厚聯繫,入到立法會我亦一直同郭家麒醫生通力合作,關注東涌東填海同北大嶼醫院,為東涌街坊爭取最好安排。
我希望各位未投票嘅東涌街坊,襯初選仲有最後4個鐘,盡快落樓投票!
#迎東邨票站較少人 #可以移步過去投票!
舊街坊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用情,何時拋卻,今天自己揀,就算吃苦,也笑。
邂逅翁記,在六月炎夏,摸到火井的小麵廠買麵,轉身才發現正對面五級樓梯上的它:店面闊落高樓底,但跟街外無阻無隔,裏面零冷氣,吊扇掛牆扇在呼呼賣力,幾枱客人正埋首吃湯麵;怎麼都不怕熱?未及回神,一個輕微駝背的婆婆「嗖」聲放低碗筷,殷勤笑迎:「上來坐,想吃甚麼呢?」
一碗牛丸麵端上來,焦黃點點的葱油先香奪魂;再啖細細粒牛丸,爽口肉味濃;那白白的湯底像久違的阿嫲手勢,不禁細問因由。婆婆自豪地說:「我用豬筒骨煲五六句鐘,好似牛奶一樣白,還有牛腩牛丸豬粉腸的甜味在裏邊。」筒骨煲湯很油呢?「用豬筒骨才香,但工夫多,我自己撇油囉!」
翁記在火井半世紀,婆婆翁太是這家潮州麵店的主人。食物十指數完:牛丸牛腩、大腸粉腸都是自家製作處理,豬皮蘿蔔豬紅再加工,魚蛋魚餃墨丸指定某家來貨。從前有過自家製豬肉丸、自家鹼水洗白的牛柏葉、自家撞的豬紅,甚至炒螺炒蜆。「年紀大,做不到多少了。」翁太68歲了,笑言黑髮是染的,長者卡也領了幾年,現在只選幾樣親手做,「好東西不用多,幾樣已經夠,但幾樣都要專注做,真是要畀心機做。」
重重嚴把關
翁太做牛丸必用新鮮牛肉,指定水?和胸板肉,每朝跟時間競賽:「牛肉有一道氣的,新鮮得來還要那道氣不死,做起來的牛丸才不同。」供應商送貨過來她也嫌太遲,凌晨兒子幫她取牛肉。「我們幾十年見貨付現金,牛肉唔靚唔要;加價無意見,最緊要貨靚。」清晨五點鐘她起床梳洗後,即刻動手,「兒子不做這行,有自己的工作。牛肉來到,我甚麼都要放低先做牛丸,等到牛丸出了才心定一些。」
做牛丸,曾經用木棍手打,「七個字(35分鐘)才打三斤半,真係搵唔到食。」30年前已改用機器做,調味、校水溫仍在人做:「如果水太熱牛丸很快淖熟,就不夠爽。」有客查問有沒黑椒牛丸,她不屑做,「因為我的新鮮牛肉毋須用到黑椒,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味,用最簡單的醃料食出最新鮮的牛肉味。」
她的牛腩也用新鮮貨,清油去膏最執着,理好的牛腩只剩五六成。醬汁自己炒,味道只此一家;花椒八角她不用,除了南乳,靈魂在「特別靚的印度香料」。炆出一鍋郁香,連筋帶肉的滑中腩、軟腍的牛筋、鬆軟的牛面珠,還有罕見的牛膝軟骨和牛心蒂(牛爽)混合隨上,吃着甚麼看彩數。
小不點 大宇宙
銷魂的葱油,倒是永不落空。粉麵添一匙葱油,滾湯一沖下去,香氣四溢。翁太一星期炸葱一次,只挑香甜京葱,六斤削幼細切,得花上一個半小時;因為京葱滑刀又催淚,女工也不肯做,只有翁太習以為常。然後,炸兩個小時至脆卜卜,其間要不停攪動防黐底。「曾經有一次我做事忘了,整煲黑了,好慘呀!錢是一件事,我花了很多精神下去。」像一個小孩手中的雪糕掉了在地上,翁太說來仍然頓足。
「如果無葱油,我好似沒了一隻手。」她賣潮州風味粉麵,最不忿被人喚作車仔麵。「車仔麵的豬皮蘿蔔是我加插的,但車仔麵哪有靚湯!我們有冬菜呀葱油呀,本來也落芹菜,但現在芹菜好難買,買回來第二日就黃了,不知上面(大陸)做了甚麼手腳,乾脆不用。」伴麵或配豬紅的辣椒醬,也是她獨門秘製,微辣香濃,卻是非賣品,粉絲來到店中可以大匙大匙的享用。
翁太站着只是人家坐着的高度,但幹練直如三頭六臂。「好多事,我都自己做,因為我要求太高。」菜,她親自去買去挑;白菜仔、通菜等也得親力洗:「有時菜好多沙,先浸半句鐘,浸完後又要慢慢捽。自己洗,乾淨些。」就連廁所,亦是收工後自己㨘,「做飲食要乾淨,難請人就自己慢慢做囉!」
熱火朝天 影一雙
高人修煉,總在凡夫攀不上的山巔;翁太做牛丸、炒醬炆牛腩也另闢秘密廚房,謝絕參觀。原來半世紀前,翁記炮製食物也不在賣食的地方。60年代火井是私家地,非常熱鬧,「朝早街市,晏晝食肆,有打冷賣潮州餸有糖水好多嘢賣。」翁太潘惠玲記得是1968年,一個後生仔用擔挑擔住兩個炭爐來火井賣潮州麵,「爐上各有一個煲,一個煲湯一個淥麵,連湯連麵一共130斤,那時他瘦瘦的但好好力。」他,是翁欽藩,單身寡仔,在附近租了個小廚房,煮好就擔來賣。「他一個人,下面煮,上面瞓,好坎坷!」70年代初,二十出頭的順德妹嫁給這個潮州小子,「緣份啩!好難講,他光棍一條,不就跟他捱囉!」翁太直呼「我怕醜,你唔好問」一臉少女的忸怩。
婚後,小兩口子無再擔炭爐,改租現鋪的廚房,固定在現鋪對出擺街檔。70年代中買了現鋪,但只留用廚房,把鋪租給人幫補供鋪,翁記仍是個街檔。「那時簡簡單單賣牛丸魚餃魚蛋粉麵,賣賣賣,摺枱一直擺到街尾。附近太平戲院一散場,好墟冚!晚上11點仍要去麵廠補貨。」及至80年代初,政府收回私家街禁止擺賣,他們才入鋪經營。「初初搬上鋪沒甚麼生意,好鬼慘!我在街賣着好地地,上幾級樓梯,人家以為不是(我),但也無辦法,唯有像『企街』一樣站在門口,因為人家是認人的。」
那時供鋪供樓供子女好辛苦,兩口子一個廚房,一個樓面。有時忙起來,一日做十八九句鐘,鋪張紙皮在地上就倒頭大睡。「我和老公在廚房出入好容易衝撞,有時做得忟憎我就話:我前世欠了你,第二世見到你都運路行——講笑啫!」回憶,爭執也是甜。只是,老公的身影近十年在翁記消失了。有時熟客問起,翁太只道:「不開心的不說它了。」原來老公身體有事早已退休,「他沒要我守住這間鋪,還叫我不要做。但我不鍾意打麻雀,對住四堵牆有甚麼好?」
開心至上
子女都勸她不要做,但翁太覺得「自己愈做愈精神,我又不妨做吓,見吓街坊,有些搬了很遠都回來食,這點令我好有滿足感。」九月爭秋奪暑之際,翁記已經有了冷氣。從前舊樓電力一般,裝冷氣要改電要申請改圖則,「我一直不想拔條頭髮動全身,所以一年過一年。近來天氣特別熱,所以休息了幾日換過所有電線。」翁太不時勸客人坐入一點涼冷氣,怎知他們都說慣了,不介意吃得身水身汗,甚至以此為風味。
「不理它有沒冷氣,好食就過來食。」40多年熟客蕭先生說。他指指價錢牌,「仍然是20蚊一碗,去哪都吃不到。」翁太最近加價一元,笑謂是幾十年「最大膽」的一次,但相比上環、佐敦價,依舊便宜近倍。「求其賺少少,夠付人工就算數,鋪是自己物業,做了這麼多年當益街坊啦!主要是我做得開心。」翁太說。
蕭先生跟她提起擺街檔年代來買麵,一元二角。在結帳的熟客即搭訕:「我記得細細個攞一個兜來幫我老竇買麵,一蚊咋!」兩男搬走十多廿年仍不時回來,你一言我一語鬥資歷鬥長情。翁太掩臉大笑:「最開心聽到這些:我幾耐呀你又幾耐呀。星期六日最多搬走了的街坊回來食,說『我來探你啦!』好開心。」
當年營役為生計,今天忙碌是興趣,翁太又煮又洗無時停,坦言肉體是辛苦的,不過感恩仍有精神魄力做得到,「我見步行步,做到幾時就幾時,做不到就光榮結業退休,搞掂!」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pNo1R5IKOg/hqdefault.jpg)
舊街坊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說到滑嘟嘟,大埔街坊不少人也認識她。老闆娘Bonnie在大埔廣福道以低糖的客家芝麻糍粑(糯米糍)起家,攤檔前長期有十多人排隊。
然而在今年初,因為業主大幅加租,Bonnie思量過後決定結業,街坊得知後建議考慮政府鋪位,最終於大埔墟熟食中心覓得新鋪位置,雖然租金比前址更貴,但考慮到未來長期經營,街市租金不會大幅上升,也決定租下。
賣的除了原有的花生黑芝麻糯米糍、芝麻糊外,多了新品合桃糊等,但豆腐花就沒有賣了。每天早上七時多便做開鋪準備,先磨糊,後包糯米糍,到十時便開門,不少在熟食中心的食客在吃過早餐後便順道買糯米糍回家。
招牌糯米糍皮薄煙韌,咬落不黐牙,配磨得細碎的花生芝麻,口感配合得剛好。
另外芝麻糊跟合桃糊也受歡迎,早上在店內使用石磨機即場把食材加水磨製成糊,芝麻味極香。
覓得新店後,因為不是所有街坊都知道其搬遷的消息,故以往光顧的舊街坊暫時只回歸了七成左右,但Bonnie坦言並不擔心,因為熟食中心的人流多,加上質素好的話,自然會吸引到不同的街坊及客人,重拾以往光景。
採訪:范名雅
攝影:周義安
滑嘟嘟
地址:大埔墟街市熟食中心二樓CFS29
營業時間:10am-10pm
逢星期一休息
電話:9172 9433
詳情: http://bit.ly/2NIDRUm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52Sjxq3uNY/hqdefault.jpg)
舊街坊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剛過去的星期一,大坑康記粥店迎來最後一天。近40年歷史的老字號,在業主加租一倍下被迫結業。丁方小店,三代同堂,陳老伯拉腸粉,兒子們煲粥炸油條,孫兒孫女寫單收錢,一家人就在這小店密密細縫出親情。
最後一天,舊街坊都來道別,吃碗綿滑白粥,嘗一口手拉腸粉,和永遠新鮮香脆的油條鬼。最後一天,陳家上下五味紛陳,生活牢,既難逃,又掛念與熟客相處的點滴,眉頭皺了又舒開幾回。最後一天,讓我們好好記住,城內曾有一間聯繫着社區的小粥店。有緣,再會。
想看更多精彩飲食影片,請即下載《飲食男女》最識食App,或click入飲食男女網站!
iPhone下載:
http://goo.gl/jYHhdH
Android下載:
http://goo.gl/m8yPuf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90vspUIEbo/hqdefault.jpg)
舊街坊 在 《移民好難過?舊街坊指路!》 新移民街坊歷程+資源分享Ft ... 的八卦
溫哥華街坊會@ #香港人市集《移民好難過? 舊街坊 指路!》新移民街坊歷程+資源分享Ft. Sam@住加男人每個移民嚟加拿大嘅人都有自己嘅故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