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麼可能沒有感情?」這是最近一位沒辦法放手的媽媽,問我的一句話。
這位媽媽,很想管孩子的事,常因此發生親子衝突。我勸媽媽,孩子大了,其中有些事可以不用管了,但這位媽媽做不到,問了我關於付出與感情的問題。
父母愛子之情,最偉大的,就是一輩子為孩子牽掛,但不為利益。長年跟孩子相處,孩子變成了自我的一部份,兒身疼,父母便心痛。
當孩子漸漸長大,要獨立的,不是只有孩子,還有我們。因為從客觀來看,孩子出生後,越有能力,就越獨立。
這個時候,不是我們想親近,孩子就願意我們靠近。通常,我們親近的方式,可能不是孩子喜歡的方式(常可能是透過負面情緒施壓),也或者,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交友天空。
我很喜歡列在下面的這一段,莊子跟惠子之間的抬槓,語出《莊子》〈德充符〉篇。我自己的解釋大致上比原意簡單得多,人怎麼可能無情,然而感情的表現,要盡可能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
如果我們硬是要用我們想要的方式,表達我們的關懷,干涉孩子過多的生活瑣事。孩子痛苦,我們受傷,那得要反求諸己,我們自己用這種感情,來傷害彼此,是為了我們自己的什麼需要?
是我們需要被重視?是我們想要感受控制他人的優越?是我們平日生活沒什麼寄託?是我們很需要人來聊天談話?是我們自己的心態,還沒隨著孩子,獨立長大?…
我最近跟朋友們,談到建設自己的重要。我們用更多元的方式,去定義自己,便不容易在某個部分失落的時候,便感覺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譬如,為人父母,只是我們的角色之一,只是滿足我們需要的某種關係。但我們同時有其他不少角色,不能偏廢。東方智慧,談平衡、和諧,在關係中,不能偏執一方。
孩子過得好,我們沒理由不能放下。孩子過得不好,我們也不是擔心就有用。但是,照顧好我們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跟我們相處,輕鬆自在,甚至依然能讓孩子感到滋養、安慰。消極來說,至少不在情緒上,造成孩子的負擔。
換句話說,照顧好我們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的生活充實有意義,這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祝福。
萬物有情,有情世界有其美麗與執著。情感的給予與接受,能節制有度,那麼,我們身在其中,不昧其中。
祝福您!
跟您分享我喜歡的《莊子》〈德充符〉篇,
-------------------------------------------------------
白話譯文
惠子對莊子說:「人難道是無情的嗎?」
莊子說:「是的。」
惠子說:「人如果無情,怎麼可以稱為人?」
莊子說:「道給了容貌,自然給了形體。怎麼可以不稱為人?」
惠子說:「既然稱為人,又怎麼可以無情呢?」
莊子說:「你說的不是我所謂的無情。我所謂的無情,是說人不要讓好惡之情傷害到自己的天性,就是要經常順應自己如此的狀態,而不要刻意去養生。」
惠子說:「不刻意去養生,怎麼能夠保全身體呢?」
莊子說:「道給了容貌,自然給了形體,不要讓好惡之情傷害到自己的天性。現在你放縱你的心神,消耗你的精力,倚著樹幹就高談闊論,靠著桌子就閉目昏睡。自然給了你形體,你卻以堅白之論來到處張揚!」
-------------------------------------------------------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莊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之形,子以堅白鳴。」
.
改編自《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ppt.cc/XpS6Y
2.金石堂:http://ppt.cc/Qv9m5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在 星星教授 安格斯 Facebook 八卦
講個剛發生的故事:
男女朋友或夫妻間的口角,一定要有一個人能先讓一步,先忍後發可以爭取思考空間,就是不要在火氣達到最高點的一開始互衝.
今晚,我附近鄰居夫妻又大吵了,距離上次這樣的大吵約莫是一個月前,一對做小吃店的年輕夫婦,父母同住屋簷下,每天早上六七點起床整店,晚上深夜清潔完收約莫接近半夜,這麼長的工作時間,從鄰居的角度看他們忙碌的程度以及平時互動的默契,其實真的誰也少不了誰.
而每天的勞累疲倦累積,常常在收尾的深夜此時偶有小口角;但這次又吵大了,我開了窗,很仔細地聽完他們之間的對話,當中間開始出現『臭婊子』『媽寶廢物』互罵的稱謂時,整個狀態突然轉而爆炸了,後面加倍的音量充斥著『你他媽的給我滾』『沒你我店更好做事』『你跟雜七雜八朋友喝什麼屁酒』『你去找什麼狗屎朋友唱歌』,接著一雙兒女的哭聲竄出,整條巷子異常安靜,有鄰居偷偷開了窗,也有偷偷報了警,也有在附近徘徊似乎想去勸架的.
老公雙子座,有著一個水瓶座老婆,相處真不應該這樣的,至少是在言語上的刀刀見血,實在不是優雅風象組會有的風格,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在壓力大是大,主要是壓力源太多了,養父母的壓力,養孩子的壓力,養店顧生意的壓力,吵架時太多人關注的壓力(我甚至看到鄰居也去好事關切,有時還伴隨著里長與警察),倘若是這對約莫三十出頭的年輕夫妻,在壓力源過多的情況之下,以風象特性來說會選擇暫時逃開或是暫時迴避,但若出現在生活中的每天裡,根本避也避不掉,這是其一,其二是氣憤時的言語,那就像打火機一樣,是引爆炸彈的關鍵,當善於冷言冷語的水瓶負面特質,遇上善於詭辯歪理的雙子負面特質時,這只能變得更無法收拾,但這樣的爭吵每次都是一種撕裂,隔天往往表面看起來好了,但心中早已畫了一道血痕.
那是不是每逢吵架時該練習忍耐?練習當忍者,總感覺自己好像是吃虧的那一個?當然不是,該講的還是要講,不可以不講,若擁有像巨蟹處女特質,常喜歡囤積心事不說,可是會內傷的,但若要像獅子牡羊特質這種話噴超快的,常常傷了人,接著自知錯但已收不回來也不是好事,更別說是火大時,根本懶得理你拒絕溝通冷戰之王的魔羯金牛;星座的負面特質,面對感情時我們正好可以藉此自我認知並修正相處.
逢吵架,記得先讓一步,難聽的就先讓你說,
翻白眼牙一咬,你講完了嗎?接著換我說,
練習先忍後發,非第一時間的氣已略消,
就有機會好好溝通.
不要當一組三不五時說要分要滾,卻還一直在一起的人,這何必.
會吵會爭不是種能力,會讓才是;在相愛的雙方世界中絕對是.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八卦
一直以來都有許多媽媽問我
為什麼孩子放學回家後總是狀況很多
我就舉個例子
「成人在公司上班壓力很大
回家只想放鬆,想幹麻就幹麻
孩子也是一樣
在學校ㄍㄧㄥ了一天
回家他就是下班了」
之前有寫過一篇關於嬰兒自我的文章
孩子在學校時,成熟自我會跑出來
因為他要顧形象(?)
還要想辦法讓自己在學校的日子好過些
(不要小看孩子,除非有特殊狀況,不然孩子都很善於觀察)
就算有什麼狀況
或是看同學不爽
不想聽老師的話
但為了生存還是得忍著惦惦不敢造次
等回家 #終於回到自己的地盤啦
嬰兒自我就出來開始釋放一天累積的壓力
要嘛就給你哭很久
要嘛就處處唱反調
搞得父母一頭霧水 #外加莫名其妙
其實就當作他在發洩
因為他也只能這樣發洩
成人下班回家還可以翹二郎腿躺沙發
喝啤酒吃鹹酥雞打電動看電視當爛泥紓壓
而孩子回家後還要接收一連串的命令與指令
「趕快洗澡!」
「趕快吃飯!」
「趕快收拾!」
「趕快睡覺!」
其實 #孩子真的不好當阿
#孩子想哭就讓他哭吧
#有出口比忍著內傷好
#多點理解多點接納多點體諒
#如果連哭都不行壓力持續累積那才可怕啊
(大家別誤會,不是要大家認同孩子負向的行為,接納不等同接受,界線也還是得把持住,這篇只是希望大家能放輕鬆看待孩子放學後的各種壞掉,試著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此事,希望此篇能稍微延長每位父母的理智線)
💡來複習一下
👉為何孩子人前人後不一樣? https://reurl.cc/E765qA
👉如何與孩子的嬰兒自我和平相處? https://reurl.cc/5lb3nq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在 該怎麼擺平難搞父母?|《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文森說書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我想,那些 父母 肯定不曉得自己被歸類在那一種類,因為他們也不曉得,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如果 父母 老後難 相處 》為讀者... ... <看更多>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在 [心得]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如何與年邁父母和樂相處?---《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圖文版:https://goodlifemap.com/parents/
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與年邁父母相處常發生摩擦,因為年邁父母是處於愛物惜物的時代
,而中年子女是處於經濟起飛的鼓勵消費時代,在進入斷捨離的時代,很多相處自然會產
生不同時代的衝突。
我曾在鼓勵父母把家中無用東西丟掉時,媽媽說:「把我丟掉好了,我最無用。」只好不
了了之,我也試過把父母的不知那來的東西送掉或拿去回收,作者說:「這種做法絕對不
行。」不過因為家中那些東西,他們跟本沒使用也忘了,所以暫時沒有發生衝突。
作者保坂隆是日本精神科權威,著有很多老後(第二人生)的暢銷書,在心這本書中他從心
理學觀點來解讀年邁父母的心情,也提供了溝通建議,例如丟掉家中雜物可以「家中雜亂
的壞處」解說,用「收拾」、「整理」來代替「丟掉」。(OS:打算來試試,有沒有效,
之後再來update)
「他那麼頑固」、「無法與他溝通」,如果你覺得這是在講上年紀人的話,或許你懷有「
高齡者=頑固、任性、難以溝通」的偏見。(OS:我有)
如果你想和父母好好說話、更好溝通就要拋棄「上年紀一定會○○」的想法。若我們能先
理解對方心情,互相尊重對方觀念,在溝通時就容易取得共識。
書中保坂隆提供了從各角度與父母折衷溝通的70個實用法則,例如別把年邁父母當小孩,
讓爸媽決定他們想做的事就好,干涉太多,只會變成多管閒事。
有時父母「唱反調」,其實是為你著想,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體貼心情。
父母把「沒錢」掛嘴上,是對金錢感到不安。
把能做的都做好,剩下的就順其自然,這樣想對身心健康也比較好,樂觀是事先做好防範
措施或疾病預防,樂天是什麼都不做,事情發生才慌了手腳。
談論父母的財務需要掌握談論的時機點,最好在父母精神及身體狀況穩定的狀態下討論這
類話題,金錢不是不潔之物,但確實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務必要謹慎行事。
當照護嚴重影響自己生活時,就是詢問父母入住長照機構的最佳時機,勉強自己繼續照顧
父母,很可能落得兩敗俱傷。
如果父母說:「我的腿不行了,走不動!」就用開朗的語氣回答:「推輪椅只是小事,交
給我吧!」父母身體不聽使喚時,更要照顧他們的心。
跟高齡者或自己父母說話時,盡可能放慢速度,稍微提高音量,一字一字說清楚就能減少
溝通不良機率。
就算無法理解,只須「嗯、嗯」點頭,或是握著對方的手,輕撫他的背部,盡量讓病患保
持平靜的心情就好。
從書中得到很多跟年邁父母或高齡者的溝通方法,但試行才知道有沒有用,之後用書中的
建議方法解決一些與年邁父母溝通後再來更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13.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9248039.A.55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