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國際社會的經驗教訓:「網禁」可行嗎?長者們,長大吧
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引用《緊急法》,訂立《禁蒙面法》之後,不少網民風聞「網禁」將至,已買下VPN (虛擬私人網路) 軟件以防萬一。日前律政司司長入稟高等法院,獲頒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非法於網上平台「發佈任何言論威脅使用暴力、或使用暴力及毀壞財物」,與及「任何人協助有關行為」,特別點名「反送中運動」三大法寶中的連登、Telegram等社會賢達眼中的「外國勢力高科技」。然而禁制令只是禁制早已犯法的內容,除了令不被點名的高登不是味兒,可說無人受影響;但若說是項莊舞劍,只是進一步網禁的先聲,倒合乎邏輯。
網禁不會打壓激進,只會令社會更激進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確有行政會議成員說為了「止暴制亂」,不排除稍後網禁。《緊急法》賦予特首的無上權力之中,包括「對刊物、文字、地圖、圖則、照片、通訊及通訊方法的檢查、管制及壓制」,既是隨心所欲,自然「有權」行之。持同類高見的,自然還包括在內地社交媒體一炮而紅、已成為「藍營太上特首」的光頭警長劉Sir,他提出封禁民陣 、連登這兩個他口中的「恐怖組織」後,特區政府果然遵命行動。一時間,社會賢達圈子瀰漫一片樂觀情緒,彷彿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和平台,就是解決了問題,思維之落後,予欲無言。
「網禁」技術上可以指禁止瀏覽、進入特定網站或程式,又可以指封禁整個網絡,而兩者的結局放在香港,都是「攬炒」,而且邏輯上也不通。網絡論壇本來就沒有自己的主張,連登從沒有認為示威一定要使用暴力,在論壇出現的留言,只是民間輿論的展示,禁之不絕。用家要金蟬脫殼,寫出連登2.0、3.0、4.0,技術上輕而易舉,連登還不是從高登那裏金蟬脫殼出來?即時政府點名封鎖連登,管理員只要定期變更海外網址,用家由VPN連接,誰能擋?在這波運動回春的Facebook,每一個帖文下的開放留言,同樣是一個一個小討論區,不少言論比連登更激烈,是否又要封Facebook?
「掐碎花瓣,並不能阻止春天到來」;水能覆舟,其實也能載舟。連登、Telegram這類公眾平台十分透明,政府反而能知道輿論走向,也有無數科學方式量度、預測;反而一旦消失,用戶走入深不可測的深網,那才是真正激進化的開端,激進份子屆時要帶風向,也比在「大台」容易得多。政府禁網的想法,要不是對網絡社會一無所知,就是「拿著紅旗反紅旗」,目的其實是逼使網民激化,來合理化餘下行為,例如響應習主席指示,找理據去「健全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邏輯和「禁蒙面法」如出一徹。
蘇丹、伊朗網禁的經驗教訓
既然單一取締連登、Telegram並不容易,也有「高人」想過短期完全封網,或安裝內地那樣的防火牆。說到這些,不妨看看國際例子,例如與香港同期成為國際頭條的蘇丹。今年4月,蘇丹軍人發動叛變,推翻了掌權30年的獨裁者巴希爾,但拒絕交出權力,人民發動大遊行,最終軍方血腥鎮壓,為了阻止示威集結、避免大屠殺影片流出,悍然令全國斷網。斷網期間,前線消息斷絕,但蘇丹人利用前網絡時代的工會、鄰里人脈網,自行組織了「哨兵隊」,用人肉方法將訊息傳開;斷網亦引起新民憤,鼓勵更多人搜證軍方暴行,並以USB形式交給「駁腳」轉移國外。斷網原意是要大遊行無法組織,但民憤不止,繼續以社區快閃抗爭和騷亂發泄出來,局勢更失控。最後在國際社會介入下,軍方暫時與人民達成協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宣布在21個月後舉行選舉還政於民,網禁被證明了是火上加油的反智。
2017-18年,伊朗也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伊朗官方一如北京,標籤示威是外國勢力推動的「顏色革命」。當時伊朗人已經用Telegram和手機組織運動,於是伊朗政府封鎖Telegram,又切斷首都德黑蘭的主要網絡,某些地區的互聯網完全中斷,VPN也失靈。然而伊朗人科普水平極高,禁網期間,民間智慧催生了大量替代品,Tor (洋蔥路由器)之類的軟件被大幅度使用,用戶通過Tor可以匿名接通到外國志願者提供的網絡,通訊經過多層加密,令政府更難捉摸。即使是Telegram本身,雖然政府封禁了,但被外媒評為「象徵式禁令」:據年初德黑蘭大學一項調查,禁網後的Telegram流量,即時從每日24億急降至8.5億,不過兩星期後就回升至16億,不少「禁網派」領袖自己也繼續使用。
由Tor到Bridgefy:化整為零的智慧
除非政府下令「物理斷網」 (切斷電纜),否則技術上,只要香港繼續連網,網民就有方法突破封鎖。例如在前線現場,手機與手機之間就可以通訊,Bridgefy可以不依賴網路,向100公尺內的其他用戶發放訊息。難道連手機也禁?再以伊朗為例:2018年,伊朗約有4800萬部手機,平均每兩人有一部,美國的伊朗專家 Holly Dagres 受訪時表示「伊朗人可以沒錢買食物,但他們一定會買到最好最新的手機」,反映伊朗的網絡經濟十分成熟,不少買賣和宣傳,都必須依賴社交網絡進行。為了生計,很多伊朗生意人無視網禁,「違法達義」,連帶其他溝通也不可能杜絕,何況是更網絡化的香港?
香港的最後價值,在於作為國際承認的金融中心,有健全法治、資訊開放、融資方便,正因如此,根本不存在一方面禁網、另一方面又能保持地位的「妙計」。由7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組織組成的「#KeepitOn」聯盟,早前向特首和行政會議發公開信,表示如果封網,會影響儲存在香港的亞太區及國際機構數據,保守估計會帶來每日33億港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這只是冰山一角,金融界有多少連鎖影響,更是天文數字,屆時股民、生意人、公共服務、記者、在港外國人士……全部受影響,打擊面比送中條例更誇張。
網絡焦土:第一次世界網絡大戰在香港?
伊朗禁網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派出四名特別觀察員,他們撰寫的報告表示伊朗「禁止資訊溝通嚴重違反基本人權」。如果特區政府剝奪更多港人基本人權來「止暴制亂」,只會令整場運動不斷得到生命力:須知抗爭者並非為了爭取更多而發聲,而是哀嘆基本權利不斷淪喪;現在撤回了一條條例,卻在由警察到法治的方方面面急速沉淪,假如連網絡也失守,邏輯上,難道市民反而會安心回家溫習加班供樓?
最後,須知特區政府的網絡水平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術,都處於茹毛飲血的史前階段,要有效「執法」,很難不依靠大內高手。但那時候,卻可能引來其他國家、組織的網軍來香港較量練兵,屆時爆發以香港為虛擬主戰場的「第一次世界網絡大戰」,林鄭政府連網絡也要焦土化,亦未可知。「焦土之母」一旦進入二次元空間,越戰越勇,恐怕只會為香港人帶來又一場災難。
明報筆陣,2019年11月4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陪沈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陰錯陽差因為一場大雨導致停拍, 但卻也促成了一個新系列的誕生, 讓我們一起迎接新生兒吧~~ 芋頭米粉 桃園市桃園區樹林六街23-1號 越南美食館 桃園市桃園區桃鶯路350號 品泰奶 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564號 四味飄香 桃園市平鎮區義民路153號 上輝仙草豆花店 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358號 小夜城...
「與沈同行地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張忘形 Facebook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莊偉忠 Facebook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陪沈團 Youtube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與沈同行地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與沈同行-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沈 google map盲找桃園中壢平鎮好小吃不起眼越南料理店網友 ...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與沈同行地圖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與沈同行地圖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小眾美食Ytr-陪沈團- YouTuber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小眾美食Ytr-陪沈團- YouTuber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陪沈團 - 飢餓黑熊|跟著網紅的口袋名單找美食!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桃園好吃越南料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桃園好吃越南料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與沈同行地圖 在 陪沈團- 台南中西區9家神秘小吃 的評價
與沈同行地圖 在 張忘形 Facebook 八卦
【開啟對話】
.
雖然這篇是舊投影片,但我還是覺得非常非常重要。
.
其實是最近跟女神去沖繩玩,回來面對各種多工作(死),但還是希望可以有更新,所以順便拿這次出去玩的事情說一下。
.
(文長)
.
這次跟女神去沖繩玩的時候,我們為了一件事情差點吵架。
.
那天我沒有睡得很好,而當天的天氣又不好,我淋雨吹風,還在坐半潛艇的時候暈船,下午先逛了兩小時街,後來回到飯店後,我其實累的半死。但是因為有些朋友的東西還沒買到,加上大家興致很高,我就覺得不要掃興,繼續跟大家逛街。
.
當然我們又開始大買,而我就自告奮勇說那我就幫忙拿東西吧。大概又逛了快兩小時。而這時我大概已經體力和心力抵達極限,覺得怎麼手上的東西這麼沈重。
.
後來我們準備回飯店,我跟女神都說出了方向,但我們兩個的方位是不同的。然後有另一位同行正妹和女神看法一樣,所以他們就往那邊走了。
.
當時我覺得幹嘛花時間走錯的路,於是我就有點賭爛。這時候她看出來了,問我幹嘛生氣。我就跟她說我確定我走的路是對的,打開google地圖確認就好,幹嘛花時間試錯。(這時我已經失去EQ,因為平常我一定就是跟著走,錯了再回頭就好)
.
後來她就說,走錯沒關係阿,反正就當逛街。這時已經沒有EQ的我就跟她說:『啊東西又不是你拿,你講的當然輕鬆』。當然女神就怒了,她說不然她拿,不要講的我很委屈一樣。但其實我當時意思不是這樣,我只是要表示不需要多走這個路。
.
不過忽然我就意識到我幹嘛生氣,大概過了3分鐘之後我也就沒什麼事了。而回到飯店後,我們就開始討論這個事情。我表達了我的看法,我覺得體諒一下駝獸的心情是很重要的,而她覺得如果真的很重,真的可以大家分擔,不要搞的自己很累又不說。
.
後來分享完觀點,我們彼此也都可以理解,大概就是一個她覺得我幹嘛鬧脾氣,而我想說我就是當下在生氣,所以無法考慮這麼多的情況。
.
好,其實結論不重要。我想說的其實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有些期望,覺得對方應該會理解,或是對方應該要懂。總感覺自己『表現』的很明顯,但其實說真的對方根本就不會理解。
.
所以我們就會不開心,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你怎麼不理解。但其實我們可能只是做一個題目困住自己,那說出來就沒事了。
.
例如我剛剛的例子,如果我直接說,我拿的手都要斷掉了,要不要我們不要爭論方向,拿google地圖直接看比較快。那麼我想當下我們就不用生氣,也不用白走路,就能馬上解決事情。
.
而更重要的是另一個點,在事後我們彼此交換意見,去問對方到底在意什麼,於是理解之後,我就知道我不需要鬧脾氣,而她也意識到其實那天的行程真的對我來說真的是負擔,但她沒有想到我的體力負荷。
.
我想如果是幾年前的我,大概回去就不討論這件事情,然後生他個幾天悶氣,接著大概女神會覺得我到底幹嘛鬧脾氣,最後兩人大吵一架這樣。
.
而很多人會說,他開啟了對話,但總是得到不好的結果。也許是他們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負面感受,以及攻擊或指責對方。如果今天我的心中這麼想,我就會說:
.
『啊你們講的都是對的路啊,反正就沒人聽我說』
或是
.
『大家買一堆,我幫忙還沒人體諒』
.
甚至是
.
『好啦反正幫忙拿是理所當然,現在連生氣都不行就對了』
.
如果我說的是這些話,那麼我們就準備吵架了。因為我的重心不是放在討論和表達,而是責怪和批評。即便對方本來可能也能理解,甚至覺得有點抱歉,但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對方肯定要捍衛自己,那時我們就是在輸贏,而不是對話了。
.
所以當我恢復意識後,我著重在說出我的感覺,以及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感覺,還有我覺得可以的解決方案。但當然,也剛好女神有這樣的敏感度,她知道我不是要找她吵架,而是在跟她說剛剛的情況。
.
所以她也表達她的看法,而我們兩個人都沒有攻擊,也沒有覺得誰對誰錯,我們把重心放在之後發生同樣的狀況怎麼處理,最後達成共識。
.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要說三件事。
.
1.有時候說出來都不一定懂,千萬不要期望你不說對方就懂
.
2.對話是為了讓彼此能夠更好,單方面的發洩只是靠北
.
3.說感受,討論原因,思考未來的作法
.
.
忽然發現打得很長,感謝大家看到這邊,希望大家能夠在關係之中,發現開啟對話的可貴!
.
.
最後推薦一下自己的活動。如果你想感受一下有品質的對話,歡迎報名忘形的對話團,藉由和你分享一些心法,以及成員們對話之間的觀察,讓你更能夠在聊天中抓到與人連線的方法。
.
更重要的是,這次邀請到白瑜的心然空間白瑜老師來當活動的特別來賓,一定要來參加一下的啦!
.
忘形的對話團#5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709240707132567626150
.
#忘形流微簡報
#對話是為了更好的交流
#但意識低落時真的好難
#忘形的對話團
#白瑜的心然空間
與沈同行地圖 在 莊偉忠 Facebook 八卦
他們激進嗎?
「呢篇來自溫哥華飛香港長途機,難得可以思考寫字,當一個社會有人睇長文,本身就反映好多嘢,而且有D留言好高質,好難得。」
承沈旭暉先生之命,轉載《他們激進嗎?》,長文慎入,長輩、公務員,高官、上位者、「衝突就是不對」、「穩定壓倒一切」及「收成期」的諸君,務必一讀。
請廣傳,好人一生平安。🌹
[#沈旭暉隨緣家書📖:極長文慎入] 香港的《逃犯條例》爭議,延伸出青年衝入立法會大樓一役,和曠日持久的各區遊行示威及衝突,不同立場的朋友,自然有不同觀感。但政府在同溫層以「被洗腦」、「收了錢」、「外國勢力」評論前,總應該易地而處,並了解這是國際大趨勢的一環,就會明白這今日香港的一切,不過反映了全球「後物質時代」的到來,新生代和數十年前「物質時代」成長的一代,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而且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和香港的獨特情況,矛盾不過是剛剛開始。假如任何人以為一支警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局勢只會朝徹底的悲劇發展。
我們無須深究「後物質時代」這類名詞,而且名詞其實並不新,早在五十年前,就由今天的殿堂級政治學者Ronald Inglehart提出。簡單來說衣食足才會知榮辱,假定當一個世代成長時朝不保夕,追求基本經濟需要,就是人生的一切,由此而生陪伴終生的價值觀,相信賺錢養妻活兒「四仔主義」就是所有責任,認同任何能夠保障賺錢環境的強大國家和法規,現在的一切「存在就是真理」,每天都在盼望「收成期」。但到了下一個世代,由於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相對富足,即使解決了「土地問題」,也不代表解決了一切,新一代會轉而追求民主、人權、自由、尊嚴等價值觀。就算不談這類普世主旋律,很多朋友除了年輕人、還包括不少同輩翹楚,都在體制下感覺不被重視,尊嚴受損,這是客觀存在的「情感政治」。
不少前輩始終就是一句回應:「總之衝突就是不對,為甚麼要犧牲社會穩定,追尋一己理想這麼自私?」然而所謂的「社會穩定」,是不能大而化之的,必須更細緻地談論。我們在香港式宏大敘事的「社會穩定」,是不是只關注上一代價值觀和精英階層,而未有顧及新一代?而「穩定」本身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心靈和價值觀的。作為示威主導力量的青年,也許是物質、心靈皆呈現危機,但情感危機比物質匱乏更嚴重。就算明天集體能「上樓」,他們的抗爭性格也未必會減退,就算不是在前線,也會用其他方式參與,直到範式轉而出現那一天。這波運動超越了通過「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單一範疇,而直接追求更高一層的價值觀;前者不少朋友會不同意「佔領馬路」和「爭取民主」的關係,後者卻直接呼喚每人心中最深層的信仰,因此雖然衝突更多,得到的共鳴和支持卻更廣泛,這正是單純強調「總之衝突就是不對」的一代人難以理解的。
由五四運動、英國脫歐到AO抗爭:「後物質主義」,沒有想像中離地
要回應「為甚麼要挑戰社會穩定來爭取理念」這問題,我們不妨先參考三個古今中外,彷彿風馬牛不相及,但本質一脈相承的案例:
1. 在香港的《逃犯條例》爭議期間,參與群眾包括身旁大量中間偏建制的傳統精英,他們不會負責衝進立法會,但在各自的崗位挑戰自己相屬的制度。例如有在外資投行或中資銀行工作的高層朋友私下捐錢支援,甚至在內部抵抗機構的政治動員任務;又有政務官朋友用種種方式表達對政府處理修例行為的反對,親自撰寫反對政府DQ議員的樣板官僚信供網民修改呈交選舉管理委員會,並通過筆者這樣的友好社交媒體廣傳,讓社會不斷理解內部討論過程的獨裁與粗疏。坦白說,這些朋友都違反了狹義的專業守則和「政治中立」、顛覆了各自的秩序,而且間接損害了自身的物質利益,但他們知道根據所謂「行之有效」的既定程序,改變不了政府與中資銀行,動搖不了潛規則;他們雖然高薪厚職,卻感到自己精神蒼白,甚至認為對下一世代有所虧欠,亦慢慢明白自己對社會的官方主流價值觀(if any)有所不滿。
2. 英國脫歐公投後,政壇從未穩定,目前執政保守黨內正進行新一任首相選舉,根據YouGov的民調,保守黨員的取態非常值得研究:他們當中的61%認為,就算脫歐會「嚴重損害」英國經濟,也應該落實脫歐,反對的只有29%;63%及59%認為就算脫歐令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獨立,「分裂國家」回到小英格蘭,還是要進行;有54%保守黨員甚至認為,就算脫歐摧毀自己所屬的保守黨,也必須支持。這樣的「焦土」邏輯,顛覆了「留歐派」的一個主要理據,就是公投時「脫歐派」誤導脫歐能改善經濟,才令公投通過,但事實卻是不少人的選擇是以「後物質」凌駕「物質」,為了自己相信的理念、尊嚴,自願承擔物質生活的風險。
3. 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期間,學生也有溫和派和激進派,後來的歷史學家傅斯年是當時的溫和學生代表,左翼學生領袖匡互生屬激進派,並帶領示威學生燒毀了被指「親日賣國」的交通部長兼財政部長曹汝霖的大宅,毆打在場的駐日公使章宗祥,史稱「火燒趙家樓」。北洋政府即時反應是「嚴懲暴徒」,但後來在群眾壓力下,釋放了全部學生;匡互生則獲毛澤東高度推崇為「革命苦行僧」,正是他後來提拔沒有大學學位的毛澤東為教師,間接影響了中國歷史。這些學生都是全國精英,北洋政府的管治也有其社會秩序可言,但學生相信根據官方程序,不可能令外交政策改變,同時相信即使一時改變不了,也要通過通過挑戰「物質秩序」,向全國傳達「後物質」訊息。因為比起衣食住行,外交問題和國家尊嚴,自然是一般大眾較難觸摸 (特別是北洋時期,中國作為現代民族國家仍然在建構初期),但學生堅信國族尊嚴比起個人安危、利益更重要。每年參與愛國團體紀念五四的長輩,如能勿忘初心,就會明白「後物質」總有比物質重要之時。
這些案例之間、與香港的抗爭青年之間,自然存在大量不可比性,但都反映了一點:經濟溫飽、社會穩定、「存在就是真理」,並非所有人全天候必然選擇。每人由「物質」轉向「後物質」追求的臨界點都不一樣,共同點卻是當他們意識到現有的穩定秩序,正正是破壞種種「後物質」追求的同一秩序,盲目做一個模範生,同時等同性格分裂的摧毀自己的理想;而秩序內部容許的渠道,根本不可能改變那個秩序本身,頂多是形式主義的小修小補。於是他們慢慢發現,追求的意識形態和理念,根據循規蹈矩的政府框架,贏的機會永遠是零;今天建制要捍衛的物質世界,和自己追求的後物質世界接近完全對立,既得利益之外的一大群人,只會被追求「物質穩定」的一代無限期壓抑,唯有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結果,「物質世界」的秩序被衝擊的視角效果,又令上一代躁動不安,加強以「廢青搞亂香港」的文攻武衛回應。整個社會如何回應這種嚴重撕裂,選擇王道還是「群眾鬥群眾」的歪道,全賴當權者一念之間的抉擇。
十點代表未來的「後物質年代」:It’s Just the Beginning
「後物質少年」不一定是少年,也包括了任何不願接受「四仔主義」、不甘心被一層價值嚴重扭曲的房子綑綁一生的同代人,與及追求思想自由多於純物質享受的成年人。雖然矛盾不是今天才出現,但隨著全球化來臨、資訊科技發展、國際關係變幻,即使不認同這些追求的朋友,也應該正視客觀現實:物質時代屬於過去,後物質時代屬於未來,後者數十年內會逐漸成為主流,以有限度的物質衝擊前者,會得到越來越多理解和認同。就像香港的衝擊立法會事件,並不如不少長輩所料,會令民情逆轉和喪失支持。為甚麼?
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十點觀察,這也是滲入未來學的「國際關係2.0」和物質時代的「國際關係1.0」差異所在:
1. 已沒有甚麼可以再輸:當物質的winners,也是losers
在昔日社會,社會結構的穩定、和物質世界的穩定,隱隱然是掛鉤的,因此上一代常常假設,唯有生活基本富足、個人又「九唔搭八」的「廢青」,才會追求理念。這理論忽略了全球化時代以來,資本主義令社會進一步兩極化,真正控制資源的一群,只屬於收入最高的0.1%,令不少集齊「四仔」任務的傳統中產、專業人士,都失去了本來在社會應有的地位,有車有樓、反而對社會更不滿;青年看到他們的上一代也不外如是,何況連上一代的位置也得不到,自然不覺得有任何希望。不少人以為特朗普一類極右政客、與及其激進「另類右派」支持者都是「losers」,其實不少物質上相當富有,也有如律師或大學教授專業人士,根據傳統定義都是「winners」,只是他們自覺不能達到自身的理念(例如自尊、公平),轉而認同自己是「弱勢」,就像前述那些情願英國經濟政體倒退、也要脫歐的保守黨員一樣。隨著全球化令資源累積在極少數人手中,不管有多少資產、也自居弱勢的人會越來越多,更因他們對「物質世界」的優劣瞭若指掌,當連他們也對社會制度失去希望,他們對衝擊社會制度的接受程度,自然比一般人大。
2. 與(鄺)神同行之後:當傳統精英只重利益,不再彰顯價值
《英國政治與國際關係期刊》新近發表了一個研究,指過去不少英國首相均表明與社會「同行」,但當比較政綱與施政,卻發現句句落空,結果令反政治、反制度成為青年的最後選擇;歐洲綠色力量的崛起,即為後物質主義的典型。上一代相信,政府施政未能解決經濟問題,他們認定「年青人沒有責任心及同理心,只顧目的不論後果」,但其實傳統精英表面吸納年輕人的意見,但理念上並沒有與他們「同行」,才是動盪根本。就像法國的「黃背心運動」,光譜上居然同時得到極右領袖馬琳勒龐和極左領袖梅朗維支持,參加者雖然被燃油稅、富人稅等號召上街,但其實都在追求各自的後物質理念,不滿中間妥協的政府,唯有社交媒體能成為共同身份認同。鄺俊宇在反《逃犯條例》運動成為代表人物,被認為不像民主黨前人般只計算選票,願意承擔支持激進行動的風險而不切割,加上來自草根、非傳統精英出身,又是網民熟悉的愛情治癒系KOL,當上「後物質少年」代言人,自有其原因。
更典型的還是衝進立法會後發表演說的港大畢業生梁繼平,他港大畢業後到華盛頓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可說是後物質少年中的精英,以「青年是loser所以作反」的邏輯,就無法理解他的行動。無論是否認同其行為,都不能否定他在嘗試通過激進行動喚醒社會的後物質思維,其行動不是為了某些具體利益,而對個人利益甚至是自毀型的。至於有年輕人輕生明志,變成烈士,更是大部份「物質老人」無法理解的外星物種,卻因真的出現了並成為風氣。以這些案例,再回看我這一代身邊的一群奇人異士,特別是我身旁那些已經經濟自主、有了社會位置、而依然在各自崗位努力的朋友,大數據、智慧地圖、機械學習、人工智能都俯拾即是,就明白每人心理始終有一個夢,只是在日常生活不顯露出來而已。
3. 虛擬世界:當抽象概念化為現實
根據物質世界的定律,一些東西受制於客觀現實主義,爭取不了、就是爭取不了,這也是不少傳統學者、運動前輩對抗爭的思維,因此會不斷根據自身經歷,提議青年只應爭取客觀限制下能爭取的事,即所謂的「又傾又砌」到運動要「見好就收」。數年前就說過,根據現實主義,成功爭取某些訴求的機會接近零,但是根據建構主義,卻恰好相反,這是成功的希望所在。雖然我們談過不少建構主義概念,認為只要改變規範、常態,最終也能改變現實,但對不少人而言,這始終太抽象,也太漫,當時不少朋友不認同,認為是太消極,但這正是水滴石穿的關鍵。
何況今天的互聯網3.0世界,提供了一個對「物質世界」有效的替代品:上一代認為那是和現實脫鉤的虛擬世界、是「假」的,但對未來世代而言,現實世界才是真正的「假」,虛擬世界卻越來越「真」。在現實世界即時爭取不到的理念,在虛擬世界卻能凝聚龐大社群,成為主導意識形態,參與其中,能夠得到價值觀的滿足、龐大群體的認同和實踐自我的肯定,這些都是在現實世界不能獲得的。何況在互聯網的點擊率經濟,廣傳的虛擬內容也能變成經濟產業鏈,虛擬的掌聲也能化作實質影響力,只要在這個世界成功爭取,就是在現實世界撼動不了,也比甚麼都不做符合人性。換句話說,平日我們看見不少人的衣食住行、按章工作,只是看見他們的肉身;他們的靈魂,卻早已在另一個空間生活,能夠改變「現實世界」的時空固然最好,但就是改變不了,也有了另一個世界的關懷,不會再覺得自己是零,相信只要略盡綿力,自然「好人一生平安」。後物質世界的成熟,從此有了自己的「超穩定結構」,和長輩橫行的現實世界,逐漸成為平行時空,直到上一代人「壽終正/內寢」為止。
4. 後物質身份認同:從《魔獸世界》案例談起
上一代相信社交網絡是信任的基礎,有生意往來的比只見過面的可信,有共同組織背景的比外來人士可信,因此晨運客比不常見面的兒女可信,擺街站的比空降下來的可信。然而,在後物質時代,即使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很忙、素未謀面,也可以因為共同的目的及價值,成為一生摯友,產生比起物質關係更穩固的聯繫。我們不妨參考這個活生生的故事︰2014年,一名《魔獸世界》的忠實玩家Mats離世,這位因為身體殘障而不曾離開奧斯陸家中地庫的玩家,其葬禮卻有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國籍、不同階層的人前來悼念;他們在現實世界均不曾認識Mats,卻因為同屬一個名為「Starlight」的公會,因為「魔獸世界」彼此相遇,最終在現實世界集合,紀念這位名為Lord Ibelin Redmoore的公會成員。這種身份認同,不是上一代可以理解,也不是上一代以利益分化可以瓦解。回到現實,蘇丹情報部門去年已滲透反政府人士網絡,希望瓦解他們的團結,最終適得其反,因為那份身份認同過了臨界點,是能夠超越物質利益語言的。
5. 烈火青春2.0:突破地理限制的Nomad與VR
近年世界各地的運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少在虛擬世界的積極參與者,都無須身處現實世界的現場,但他們的「集氣」,卻能為現場的同路人提供足夠底氣。由於他們沒有傳統政治枷鎖,對抗爭目標的問題旁觀者更清,往往能突破前人不敢想的潛規則:在過去兩個月,全球不少媒體把蘇丹、香港抗爭相提並論,原因之一,正是兩者都是由「後物質身份認同」主導運動。其實上一代人也不是不懂這概念,例如八十年代的經典新浪潮港產片《烈火青春》,英文名就是「Nomad」,講述當時迷茫青年的漂泊心境,最終甚至聯繫上日本赤軍,我第一次看這電影時已是千禧年代,對湯鎮業與夏文夕電車上的一幕,至今難忘。
今天不同的只是,身份認同能通過網絡突破地域阻隔,此所以散居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和後代,只要心生同一認同,都在參與反《逃犯條例》運動,他們可以通過文宣、登報、起連儂牆、翻譯媒體報道等,「以自己方式參與運動」;就像只要在網上社交媒體尋找「#BlueForSudan」、「#TurnTheWorldBlue」等hashtag,不同的圖片、直播視頻、演講等就會直接呈現面前,你是否在蘇丹、是否知道巴沙爾為何人,其實不再重要,因為直播影片及圖像,足以填充個人情感體驗的「虛擬真實」(VR)。質疑這一切又是外國勢力支持的長輩,恐怕確是活在另一個時空,而又不願意正視時代已改變,令人欷歔。在可見將來,「後物質」可能逐漸比「物質」更能觸動人,以虛擬的「第一身」透過鏡頭面對軍隊的暴力,比起利益的感召,反而更即時、更直接,甚至可能因為影片重播功能這個「VR」體驗,最終令重視利益及行動理性的人改變,完成社會動員的最後一步。
而作為一個群體的香港,透過網絡動員,令本來應該只是本地問題的政治運動,通過國際和移民網絡,擴散到世界多國。而事實上,不少朋友親身目睹抗爭現場的時候,會有很大情緒反應,產生實實在在的大腦分泌,這不是物質補償可以比擬的個人經驗。由於在極端資本主義世界,金錢或者物質補償的意義,已經被極限壓縮,即是說錢已經不再罕有,但與「戰友」出生入死﹐或者與素未謀面的「連登巴打」一起籌備全球登報「反送中」等,這些經驗在這個物質過盛的世界,令不少人感受到「現實生活」稀有的自尊覺醒和「自我實現」,因此「後物質」的邏輯,就壓倒了物質的邏輯。
6. Uberization與3D Printing,反映「物質世界」代表的「超穩定結構」是騙局
根據傳統管治思維,要捍衛一個保障既得利益者的隱形秩序,而又要令一般人接受,最理想是從視角效果入手,鼓勵所有人保衛這個秩序寄生的物質世界,因此破壞一塊玻璃,會比「超穩定結構」侵蝕一個社會的價值,例如民主自由,更容易刺激一般人的條件反射。但科技的發展,正潛移默化改變這樣的假設,因為現在我們知道,原來自己3D打印一座房子出來,可以如此便宜;原來繞過商場購物、繞過的士公會坐Uber,可以方便那麼多;於是我們對各行各業本來的壟斷性尋租,有了最落地的認識,開始意識到「存在不是真理」,反而是一場又一場的尋租騙局。新一代的思維,逐漸認為除了真正有文物價值的古蹟,絕大多數的「客觀存在」,其實門檻甚低,都是可以上傳的、備份的、複製的,過份強調後者的不能撼動,只是上一代人逾時的概念,反映了一份不願言明的虛怯。即使是一些同情運動的傳統精英,也會開始表示,玻璃可以換,但人命死掉就換不了。
物質貧乏世代或許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挨返來」的,所以「守護香港」對他們來說,就是「唔好搞我後面」,拉後腿窒礙物質香港的發展。但對後物質世代而言,「守護香港」更大程度上是「守護香港的靈魂」,如果毀壞建築可以「修復」香港的靈魂,他們會願意成為死士,只望留一個「有血有肉」的香港給下一代。「捍衛物質世界,去捍衛超穩定結構」這道公式,還可以長期奏效?不可能的。自從互聯網3.0出現,世界秩序已天翻地覆,即使是我們一代人,都有了心理準備,要有能力在任何時空短時間內重建生活,而不是依戀於一層用四十年心血換來的斗室,近年我們經常提倡創投、slasher生活,就是這原因。而對新生代來說,只要政治問題「理順」了,他們有信心在短時間內重建香港,也是基於同一邏輯。
7. Slasher的人生觀:當保障制度亦再不存在,何況玻璃?
對上一代而言,物質世界是有一定定律保障的,當年低價買入的房子、或輕易獲批的公屋,早年的退休金與長期服務金,這些結構,令他們的利益,和立法會那一塊玻璃,構成一個「命運共同體」。但在新世代眼中,早已沒有任何工作有保障可言,靠幾分工作養活自己的「slasher」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至於房子,越來越多人覺悟即使終有一天能持有物業,也要完全受制於不可控的外圍因素,反而會為了按揭而勞役一生,情願漂泊四海,反而自由自在。《獅子山下》體現的超穩定社會,其實一早就不存在,只是對它的信仰仍然在上一個世代的人心之中,而我們的世界,早就變成風險社會。例如「長工」、「終身聘用」,對現在的人已經等如Fax機一樣是史前文物。就算是曾經出產「鐵飯碗」政府內部,也出現越來越多合約公務員,相信再多二十年,世上將不會有長俸這概念。
這心態的改變,令新世代對現有社會的超穩定結構充滿犬儒和先天不信任,不像上一代,會對「一物不能破壞」的現實社會,產生安享晚年的移情作用。政府建築物代表的是結構上層的破壞,而對上一代人來說,自己的利益和感情,都處於一個有先有後、有本有末的金字塔之中;但新一代想像中的世界,是去中心化的,個體才是重要,既然沒有「大台」,政府、大企業,也不是自己人生或公民權利的大台。未來的人生觀,接受了人生的無常,又怎會強求一草一木的永恆?
8. 由個人心理到群眾心理:無力感、存在感、情感勒索的釋放
資訊科技的發達,也令一些個體在現實世界本來不容易被釋放的情感,能夠通過集體途徑,有效宣洩出來。例如個人的「無力感」,本來在現實世界的表達就是「無力」,但在虛擬世界,個人無力感互相印證後,在同溫層內就會廣獲共鳴,變成「一定要做一些事」的動力。又如「存在感」,對物質時代的人而言,基本上是不需要的,因為有了物質生活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真理,即使缺乏「存在感」的長輩,也可通過到公園「打賞」唱遊大媽,參與各式各樣的「蛇齋餅粽」團,得到備受重視的快感;但對新世代而言,後物質的存在感卻能在虛擬世界獲取,繼而大家會討論哪些行動會得到進一步肯定,於是幾乎所有群組,都有成員每天尋找新議題,行動不一定是為了直線結果,同時也是為了後物質層面的認同,每一個「LM」、「Pish」,成為後物質世代的一碗碗心靈雞湯。就算青年的行動不受上一代的認同、甚至被強烈反對,但也令他們覺得本來冷酷的世界,也起來反對或支持自己,因此長期被忽視的無力感漸漸消退,形成「大腦獎勵機制」。
還有另一個概念「情感勒索」,也在近年廣為普及,月前寫過關於衛斯理小說《背叛》的文章,就曾有所介紹。總之在個人層面,以往不少人被上司、老師、父母不自覺的「情感勒索」而不自知,或沒有宣洩渠道,直到和其他不認識的人在網絡交流,才發現這是世代交往之間的常態,也洞悉了回應之道。總之,傳統物質世界有不少潛規則,都是建基於「個人無力感不能和大眾分享」這前提上;前提一打破,物質世界的穩定性,同樣一去不返。
9. 同溫層的輿論戰:「社會整體輿論」重要嗎?
傳統思維認為,任何激進行動都不會得到「社會主流輿論」支持,而任何一方要爭取「社會主流輿論」,最終都要訴諸溫和策略,所以社會最終還是要回復常態的。問題是,甚麼是「常態」,卻是建構出來的。在目前的網絡世界,上述假設已不一定成立,因為有了演算法主導的互聯網3.0,各方都情願活在自己的同溫層中,而不太在意所謂「社會整體輿論」,所以近十年在世界各地,都是呈現兩極化現象,本來的中間意見被拉薄了,兩極回音壁的聲音則加厚了。放回香港,在過去一個月,在兩極的同溫層當中,都是不斷流傳對方的「黑警」、「暴民」暴力片段,都自認為屬於主流意見,至於誰是「主流」,卻已經失去被理會的價值。青年行動者之中,更有不少人相信「根本沒有主流輿論,行動成功了就會塑造出有利自己的輿論,只要贏了就會有人支持」的看法,這卻是回應了上一代的基本價值觀:「存在就是真理」。既然結構如此,各方使用激進手段的制約越來越低,「後物質世代」一方如是,「物質世代」一方亦如是,差別在於前者更傾向針對物質的毀壞,後者則往往更直接針對追求後物質時代的人,而那些場景,又會反過來令前者產生烈士式的殉道情懷,乃至一發不可收拾。
10. 5G時代:未來世界的平行時空
為甚麼說「後物質少年」屬於未來,而「物質老人」屬於過去?我們再前瞻一下,只要科技發展再進一步,VR、AR等更發達,今天的種種虛擬接觸,都能化為實質,猶如Mysterio可透過AR科技創造「元素眾」,再在世人面前將其「撃倒」,滿足自己成為後Ironman時代的權力慾望。對一般人而言,現實(舊)世界的不可取代性,就會進一步降低;而通過虛擬世界建立自己國度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我們不必把思維僵化在政治層面上綱上線的「主權」、「獨立」等概念,事實上,今天世界各地的電競、手遊KOL,都在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和「國度」,設定自己的社會階級和認同,這固然受惠於5G時代的網絡速度,但也同樣源自上述觀念的改變。試想假如十年後的香港,政治比今天更高壓,但只要互聯網的自由繼續,而科技按今天的趨勢發展,通過虛擬實體、擴增實體,新一代都能在自己建立的「國度」「生活」,偶爾「回到」現實世界的,感覺就像「出國」,認為那空間根本不是屬於我的。軀體活在斗室,心靈釋放到虛擬世界的宇宙,其實已經是日常生活一部份,就像平日在辦公室、課堂、會議室,有多少人肉身在內,靈魂同樣在室內?不過是科技讓「靈魂」的後物質部份,得到越來越紮實的寄託,那時候再把視野侷限在身旁的一磚一木,實屬可笑。就算在「現實世界」繼續維持超穩定結構,只要「後物質少年」找到自己的空間,就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的人際網絡、話語權和經濟生活,「超穩定結構」希望減少衝突、限制不穩定新一代的企圖,最終也會因為平行時空的戰線不斷增加,而徒勞無功。
物質世代 Vs 後物質世代:人生的選擇・人類的抉擇・我們的一代
「後物質少年」Vs「物質世代」是永恆的矛盾,但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誘因,令更多人開始以「後物質」凌駕「物質」的態度生活。雖然「物質世代」也會使用網絡動員,但他們的價值觀是完完全全依附在物質時代的,一旦脫離了客觀現實環境,整個論述也難以存續,所以就是也有長輩圖的「網絡同溫層」,卻不容易有新生代的後來者加入,以譚詠麟、陳百祥為代表的一代價值觀,可能就是最後一代了。因此,在這個歷史轉折當中,世代矛盾會比從前更尖銳,這不但涉及兩套價值觀的正面交鋒,也捲入此消彼長的科技突破環境。
最令人憂慮的是,當「物質世代」試圖將「後物質世代」的衝擊簡化為「反暴民」這「核心價值」,同時卻不斷以「物質衝擊」的方式回應,例如撕掉甚至燒毀「連儂牆」上的告示、攻擊守護的民眾,警方以寧枉勿縱方式對待示威者與記者、展示被「後物質少年」衝擊的肉體等,結果只會令「後物質世代」豁出去,「拆一建十」、「連儂人」、「遍地開花」之後,相信唯有進一步的「物理衝擊」,才能保障核心價值,成為「物質老人」決戰「後物質少年」的悲劇。
既然如此,我們對社會上已出現、正出現、將出現的陣痛,更應該以同理心易地而處,代在盲目妖魔化和美化之間,認清客觀事實,尋回自己的初心。說起來,身邊一代人雖然遠離了前線的年齡,但從後物質少年,都各自找到自身的共鳴。以自己為例,自從回到香港,比起第一份工作,收入可能比十年前多了十倍,但快樂指數比起十多年前,則下降了十倍不止。昔日到一個陌生地方旅行,總能找到思想上的激盪,一切無拘無束,不像現在到了百多個國家,由於在某地難以名狀的枷鎖,卻總是若有所失。曾經很努力催眠自己接受準時回家看TVB、只為賺錢然後瘋狂享受的生活,但演技始終不足,就是做不到。朋友間閒談都有同感,不知道這是mid-life crisis,還是別的,結論其實是價值觀的空虛,單以物質生活填補,只是飲鴆止渴。「物質世代」並非來自單一政治光譜,正如兩極都習慣假定一切稍有不同思想的人,都是利益主導,例如在這裏寫一萬字的文章,不是收了美國錢美化抗爭、就是為求一官半職顯示理性,總是把自己層次的物欲投放在別人身上,心理上稱之為「self-projection」,而不明白那些有正常能力的人,又何須受制於這層次的枷鎖?再回看抗爭現場那些單純的青年,卻沒有這種酸溜溜的負能量,只有追求目的的行動力,要是回到他們的年齡、代入其心境,要找到不參與其中的理由,實屬不易。
最後,還是說回國際關係的大趨勢吧。面對「後物質時代」Vs「最後的物質時代」,世界各國的終極回應,不出兩大思路。一是像內地,國家富起來後,總不可能永遠保持GDP高速增長,「後物質世代」也會早晚出現,但相信政府會在他們成為主流前,已確立牢不可破的「智慧城市」,通過「電子信用系統」一類大數據管治一切,達到高度規劃化、高度效益主導的「美麗新世界」。二是像歐盟,通過明確規範資訊科技對個人自由、私隱及權利的侵蝕,和提倡追求GDP以外的慢活態度,變相鼓勵了對價值觀的進一步追求,逐步邁向通過科技帶動「無工作收入」,來解放個人無可取代的創造力,進入人類的下一種社會型態。選擇哪種模式,自然人各有志。然而香港這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一個「物質概念」正被導引走向何方,和主流香港人心目中的「後物質香港」應走往何方,正朝往徹底南轅北轍的方向,非大智慧不能導向多贏結局,令人憂慮。這時候,政府官員做的卻是埋首寫網誌宣示「施政新風格」,依靠警隊作為最後防線,繼續出席酒會剪綵粉飾太平,關門問「何以至此」、和「何不食肉糜」前後輝映,並以為還有任何人care行政會議內的名字是張十一還是李十九…… 離地至此,未來如何撕裂,怵目驚心。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7月15日-16日
https://simonshen.blog/2019/07/14/後物質少年時代:他們激進嗎?/
與沈同行地圖 在 陪沈團 Youtube 的評價
陰錯陽差因為一場大雨導致停拍,
但卻也促成了一個新系列的誕生,
讓我們一起迎接新生兒吧~~
芋頭米粉 桃園市桃園區樹林六街23-1號
越南美食館 桃園市桃園區桃鶯路350號
品泰奶 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564號
四味飄香 桃園市平鎮區義民路153號
上輝仙草豆花店 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358號
小夜城冰果城 桃園市桃園區三民路三段2號
邱比特小ㄅ有幫大家製作 #與沈同行地圖 (●'◡'●) 還有寫心得。。。好貼心https://www.google.com/maps/d/u/0/edit?mid=1bFY8XhxFHNlnX1SlbewxO63vkhHI9Jxv
本週PODCAST阿姨叔叔也都還在迷惘路上,一起聽不孤單!
Apple: https://reurl.cc/V3mE6n
KKBOX: https://reurl.cc/E21vXv
Spotify: https://reurl.cc/Xemb53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Q7e5Eo
攝影設備: @Sony Taiwan A7C
室外收音:【Saramonic】 blink500
室內收音:【RODE】Video Mic Pro plus
✿✿✿ 沈及其友人IG ✿✿✿✿https://campsite.bio/yuus2.0
✿✿✿精彩幕花都在臉書追起來:https://reurl.cc/vDr9l1
許願更多強心臟的財沈找我們合作。
歡迎財沈有合作需求可寄信至:ssyuss00@gmail.com
本頻道為個人經營,不隸屬於任何MCN旗下。
與沈同行地圖 在 #與沈同行- YouTube 的八卦
只靠Google地圖不能請網友幫忙的我, 這次到底能找到哪些連台南居民豬豬都沒吃過 ... 這集一樣好吃的很多,快分享給朋友一起#與沈同行再來就是感謝去年一路支持我們拍 ... ... <看更多>
與沈同行地圖 在 沈 google map盲找桃園中壢平鎮好小吃不起眼越南料理店網友 ... 的八卦
... 平鎮區義民路153號8:58 上輝仙草豆花店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358號10:19小夜城冰果城桃園市桃園區三民路三段2號邱比特小ㄅ有幫大家製作# 與沈同行地圖 ... ... <看更多>
與沈同行地圖 在 與沈同行地圖 - YouTube 的八卦
希望看影片的邱比特能在三月前挑一家來吃與沈同行! 2:55 咪咪紫菜捲台北市萬華區漢中街35-6號5:10 無名韓國小吃台北市中正 ... From the video descripti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