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3是聯合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這個節日的意義,是要讓我們認真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在不當人為因素和極端氣候的衝擊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也突顯出野生動植物的保育不只是單一地區的責任,更是全球需要共同嚴肅面對的問題,我們應當隨時在心中想著「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地球給下一代」?就像剛出爐的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在他的得獎感言裡提到:「我們不應該把地球視為理所當然。」
作為科學家,我瞭解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永續經營的重要性;作為醫生,我不喜歡為了象牙、犀牛角而傷害生命。
臺北雖然是個高度開發的都市,但其實這裡也有許多野生動物與我們共享環境,像是大冠鷲、鳳頭蒼鷹、領角鴞、臺灣藍鵲、黑冠麻鷺、五色鳥、穿山甲、白鼻心、大赤鼯鼠、臺北樹蛙、貢德氏赤蛙等等,都有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經意遇到。野生動植物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這都是我們珍貴的生態資產,也讓我們反思、學習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
由於大量的非法獵捕,大象數量每年都以極快的速度下降, WildAid發起了全球性的活動,呼籲大家拒買象牙,我也參與了這個活動,希望每一位朋友都正視這個問題,一起加入保育合作行動,拯救面臨存續危機的野生動物。
year of the elephant拒買象牙:
https://www.yearoftheelephant.org/
Official website of UN World Wildlife Day:
http://www.wildlifeday.org/
WildAid Hong Kong 野生救援
#JoinTheHerd
#YearofTheElephant
臺灣 角鴞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八卦
領角鴞一歪頭,把小編心偷走,可愛成這樣還有天理嗎!?
#領角鴞 #臺灣大學 #保育類
【台大鹿鳴堂出現保育鳥類「領角鴞」!萌翻大批鳥友】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23515
臺灣 角鴞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大自然的聖誕禮物 領角鴞現身臺大校園】
貓頭鷹是在西方神話中象徵智慧的鳥類,因外表可愛而深受人們喜愛。貓頭鷹的數量稀少,且晝伏夜出,白天多躲藏在隱蔽的樹叢中幾乎不動,因此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很少能夠見到它。
今年聖誕節,大自然為臺大送來了一份「聖誕禮物」:有四隻領角鴞的幼鳥,一隻較年長,另外三隻年紀接近,出現在臺大鹿鳴廣場,迄今已停留了四天時間。它們有的時候停在小木屋鬆餅旁的白千層樹上,有的時候停在共同教學館前的日本琉球松樹上,且每次四隻都聚集在一起,位置顯眼,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欣賞拍攝。
領角鴞(Otus lettia)是分布於臺灣的十三種原生貓頭鷹之一,為臺灣特有亞種,身長約22-26cm,體重在150-220g左右,屬中小型貓頭鷹。它們通常會在白天休息,晚上出去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及大型昆蟲等。貓頭鷹的領域性較強,一般獨來獨往,只有剛離巢不久的幼鳥才會聚集在一起停棲,正如臺大目前出現的這四隻。不過它們很快亦將各奔東西。
臺灣的都市城鎮中,領角鴞是最常見到的貓頭鷹。大安森林公園、臺北植物園等地均能夠見到它。臺大校園內也常常有領角鴞的目擊記錄,晚上也能聽到它們的叫聲。研究顯示,領角鴞偏好棲息於樹林中,代表了臺大校園樹木成林且綠蔭扶疏,才造就了適合領角鴞的棲所。
然而大規模的人類活動可能會影響到領角鴞的正常棲息,在此也提醒民眾應當和鳥類保持適當距離,勿大聲喧嘩以免驚嚇到它們,拍攝時勿用閃光燈,同時不要影響到教學活動及校園秩序,才能維護人鳥和樂的臺大校園。
(文: 姚望、袁孝維 照片: 姚望)
〔四隻領角鴞一起入鏡最是亮點!〕
#大自然的聖誕禮物 #領角鴞 #原生貓頭鷹 #注意不要驚嚇到它們唷 #保持適當距離 #勿用閃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