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看過 臺大總字第一號公文書】
.
國立臺灣大學的第一號公文內容是什麼?原來是1945年12月5日,臺大准請當山直三教授兼作基隆市政府建設研究室諮詢員。不過,相信看到這張檔案照片,大家一定納悶為何是寫著「國立臺北大學」?
.
經臺大檔案館解釋,戰後政府接收原本日治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當時物資貧困,就沿用帝大的便簽,再以手工增刪文字。加上戰後百廢待舉,學校的正式名稱也未完全確定,訊息紊亂,故接收後約有一個月的時間都是寫著「國立臺北大學」,直到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從這份難得的檔案中,我們也挖掘出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窺知學校草創初期的狀況。
.
臺大檔案館正舉辦「『洛鴻恭年』 1945~1951年臺灣大學線上檔案特展」,讓大家了解臺大最動盪的一段校史。檔案是歷史文化的珍貴紀錄,透過檔案的呈現,回溯記憶的碎片,探究歷史的軌跡,重新梳理變動的真相,讓檔案的保存更具有時代意義。
特展網址連結:
http://homepage.ntu.edu.tw/~fdhome/NTUA/index.html
.
#臺大檔案館
#臺灣大學線上檔案特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孟真的爺爺在重慶北路開設攝影器材行,是以從小就有家學淵源,8歲時隨赴美就讀的父親返台時,獲得相機,從此埋下她對攝影的興趣。大學時就讀社會學的吳孟真,因參加攝影社團學得一些暗房技術基礎,其後赴英攻讀建築史,取得碩士後返台,經過長時間慎重考慮後發現自己不適宜走學術方面,她並不想被單一學科的方法綁住,因...
臺大檔案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歡迎參加校級總博物館規劃說明會】
.
時間:2021年4月27日(二) 12:30~13:30
流程:
12:15-12:30 報到
12:30-12:50 總博物館規劃說明
12:50-13:30 Q&A
地點:臺大校史館二樓中央展區
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NTU.HistoricalGallery/posts/3887513688028616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bz821r
臺大博物館群介紹:http://www.museums.ntu.edu.tw/about.jsp
.
#臺大博物館群 #臺大校史館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 #臺大地質標本館 #臺大物理文物廳 #臺大昆蟲標本館 #臺大農業陳列館 #臺大植物標本館 #臺大動物博物館 #臺大檔案館 #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臺大圖書館
臺大檔案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38:史瓦伯的腳踏車】
圖/文:臺大檔案館
腳踏車是21世紀便宜又便利的代步工具之一,但是在20世紀初期的腳踏車,卻是稀有又昂貴的財產。不同的時空背景,腳踏車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價值與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山東居住許多德籍人士,1946年史瓦伯與家眷所住的房子、家俱及腳踏車,悉數由德國軍隊供應。史瓦伯出外工作全賴腳踏車代步,每天早出晚歸,依靠微薄的薪水安頓妻小,在烽火戰亂中勉強維持生計。
1946年8月,史瓦伯不得已隻身離開青島到上海找發展機會,經上海友人徐先生邀約,前往臺灣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工作暫時穩定有著落,內心仍心繫牽掛遠在山東青島的家人。
史太太一人獨撐家計,同時也接手使用史瓦伯留下的腳踏車,嚐試出外謀生,並癡癡等待史瓦伯歸來。怎奈戰火風雨摧殘,青島局勢混亂陷入危險,再加上孫子突染重病求醫,家中經費拮据,米糧用罄,為了自立自強求生存,毅然規劃帶領全家經由上海到臺灣,以求儘速離開戰區。史太太在心中暗暗下了一個重大決定:「雖然史瓦伯已承諾歸還,但是自古忠孝如何兩全,迫不得已只好將腳踏車變賣來應變了!」
數月之後,史太太終於在當機立斷籌足旅費後,幸運的帶著全家與史瓦伯在臺灣團圓相會。後來相關公產處理單位,也因為感佩史太太的勇敢與機智決定,不再追究這一臺原本屬於公產的腳踏車。
如今我們家家戶戶都有數臺不同類型的休閒腳踏車,但是在60年前,一臺腳踏車不但身價百倍,更能解救即將瀕臨潰散的家庭,免於戰火的蹂躪,一臺平凡的腳踏車連結一個不平凡的戰亂故事,而這些感人的小故事將陸續在塵封老舊的檔案中逐一被發現。
註:故事內容編寫自臺大檔案館036001652R、036001982、036002053R公文檔案。
臺大檔案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吳孟真的爺爺在重慶北路開設攝影器材行,是以從小就有家學淵源,8歲時隨赴美就讀的父親返台時,獲得相機,從此埋下她對攝影的興趣。大學時就讀社會學的吳孟真,因參加攝影社團學得一些暗房技術基礎,其後赴英攻讀建築史,取得碩士後返台,經過長時間慎重考慮後發現自己不適宜走學術方面,她並不想被單一學科的方法綁住,因此平常就喜歡大量拍照的吳孟真,選擇邁向藝術創作之路。
自言社會學其實從未離開自己生命的吳孟真,以社會學作為看世界的方法,觀察以後,再透過藝術作品去進行理論化,並拓展想像力。將建築史、社會學與攝影藝術鎔鑄成一體的她認為,藝術品就是更為親近人的學術論文。
在美國波士頓攻讀藝術碩士時,吳孟真從中國快餐店提供的外食,提取靈感,拍攝出《芥蘭牛》系列,以凝固成形的外帶食物,去探索當文化移動到他方,被環境塑型、被簡化定義的刻板印象。
臺北街巷常見的景觀之一,是家家戶戶經由盆栽佔地為王。於是,吳孟真拍攝各種盆栽,將之輸出為幾乎是1:1的大型照片,放回同樣位置,完成短暫佔領該空間的行為藝術,並用影像紀錄下來,此即《植街劃家》系列。
《塔城》系列更有趣,吳孟真先請人以空拍機拍下高樓大廈的水塔,再將9張水塔照拼貼成1張水塔照,最後以描圖紙與複寫紙描下水塔的線條,進行形狀拼貼與延伸成虛構的地景,彷若她在打造一座看不見的城市。
曾在奇岩捷運站出口展出的《翻轉地景:北投在地影像採集計畫》是《塔城》系列的再變形,吳孟真將水塔造城圖輸出為照片,並將部分的水塔照片後製貼回圖像,讓人難以辨認,但又有奇異的熟悉感。
反覆辯證、思維平面與立體空間的複雜成因與關係,與及重現人類如何以自身意志建造外在世界,是吳孟真創作甚為鮮明的特質。而她在《塔城》系列也找到獨特的結論,也許什麼都不像的風格,就是台灣風格。
小檔案
吳孟真出生於臺灣臺北,臺大社會系畢業(2000),自倫敦大學巴特列建築學院取得建築史碩士(2002),後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完成藝術碩士學位(2012)。
她透過創作探討「形式」如何構成認同或普遍的印象,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文化與美學價值。使用媒材包含攝影、空間裝置與行為藝術。作品曾在波士頓美術館(2010)和新英格蘭攝影雙年展(2013)等地展出。
2014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發表獎助,在臺灣展出《可道地》(2015)。2016年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快拍慢想:編導式攝影的社會光譜》的展出。作品〈塔城〉曾入選2018年高雄獎,同年以戶外裝置作品〈日畦〉參與第一屆的臺南國際攝影節。
專訪影片:https://goo.gl/7XZ2co
臺大檔案館 在 台大檔案館 - YouTube 的八卦
台大 檔案館. 255 views 3 years ago. NTU museums. NTU museums. 26 subscribers. Subscribe. 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