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這是1月23日 我在公館誠品的講座內容 其實那天吃螺絲情況頗多(本人的人生大進擊日啊)主要是想講給跟我一樣 長大仍覺得自己是卡謬筆下的異鄉人聽 要感謝網友Lala 幫我整理出逐字稿 (因為我自己平常就有擔任採訪工作 知道要打一萬字以上的逐字稿有多累 肩膀大概會痛兩天 真的很感謝她!!)希望我下次能講得更好 如果對那天講的內容有興趣的話 可以抽空看一下!!感謝大家!!
【馬欣 2015.1.23《反派的力量》新書分享會於誠品台大】
錄音稿我有微修,大概快一萬字 XD 懶得看的也可以下載錄音檔:http://ppt.cc/Biuy
-----正文開始-----
剛看完諾蘭的黑暗騎士的時候,其實我只覺得諾蘭對人性的切入面讓我覺得很驚喜,可是真正讓我後來再繼續發酵的是小丑,這個人給我一記回馬槍的感覺,因為他代表一個群相,我覺得他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他是一群人,一群被我們以「進步」的名義被甩尾的人。
.
剛剛有一個台詞是傑克尼克遜講的,他說,我們現在活的是什麼樣的世界,企圖要解構我們現在活的是什麼樣的世界,這幾年我的感觸是,我們在一個過熱的火車頭前面,一直打著進步的旗號,好像有點像《群》那本小說(由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所著,於2004年出版的科幻驚悚小說)裡面講的,我們一直在甩尾後面小數據的人,小數點的人幾乎都被我們甩掉,為了要進步,要維持那個速度,會繼續以進步的名義甩掉更多後面跟不上、假設跟不上的人,那群人之後就會變成小丑的群相,那會讓我感到非常難過、非常想寫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心疼,在一個地緣化概念裡面,將來被甩尾掉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可以看得出來,就是從《21世紀資本論》或是各種報導裡面,可以感覺得出來,未來世紀的火車頭會繼續像發燒一樣地往前狂奔,那後面小數點的人會繼續不停地被甩尾掉。現在是目前大家認為的一個中心點,如果不在這個時機點寫小丑或《反派的力量》的話,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從我們的世界裡面找到一些自己可能可以定焦的地方。
.
我想這邊有很多影迷啊,我覺得這幾年整個世界跟電影一樣,比方說,成功、幸福或快樂,或者是任何我們在追求的人生大目標,其實都已經被商業跟資本主義定義成一個慾望的清單,那成功好像只有一種模式,幸福好像是可以獲利的一種遠在天邊的東西,它似乎在商業操控下失去了它原有的定義。
.
因為我是一個五年級生,一個大概五年級末段的人,我算是《猜火車》那個電影世代長大的,那個時候最經典的台詞就是,我有了電視、收音機、洗衣機,然後這個題目一直接續下去的話,這世界一直餵養我們各種慾望清單,然後告訴我們這是人生要追求的,往往我們就進入一個super market的狀況,變成不停地從super market中找到我們人生中的定位,比方說我們買海苔醬,但因為旁邊櫥櫃裡放的是魚子醬,然後不停地覺得自己的定位或價值感不夠,可是這些東西我覺得都是商業的幻影術,自我定義的焦慮感會造成「虛無時代」的開始,我會想寫是因為以一個從小看《麥田捕手》和卡繆《異鄉人》長大的五年級生,跟我的人生經驗把它傳遞下去,就是說如果你們身為一個異鄉人,或是在這個社會裡面對主流價值不是那麼認同的時候,你們還有人可以陪伴。
.
我覺得《反派的力量》就是在反思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自己是不是有像之前詹宏志講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定義出來在人生中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哈…講的好得好像很嚴肅…
.
應該這樣講吧…不曉得大家對我的童年有沒有興趣?我大概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其實沒有在跟同學溝通的,可是我通常會慢慢地觀察很多事情,小時候我媽媽對我的要求還蠻高的,把我送到一個蠻知名的貴族學校,自己一直很拚命把我送到那個地方,那時候我並不知道說為什麼我會在那裡?變得把我放在一個小的社會裡面,因為我沒有跟老師溝通,所以常常變成老師處罰的對象,或者叫我去後面罰站,都是我,他會覺得這孩子有問題,要一直問她問題,然後我又沒辦法回答,因為我根本就沒有在聽課,然後就被驅之別院,然後就被罰站,所以我幼稚園三年幾乎都在罰站。
.
可是那裡面我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樂趣就是,觀察校園的生態,其實那時候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在觀察,那個花草樹木旁的一群螞蟻,牠們的行走速度或是一些群聚的過程,好有趣喔!還有遠遠看到外面走路的人,其實沒有太大的不一樣,和螞蟻的處境其實也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那個時候學校的社會結構已經出來了,當有黑頭車或名牌車出現的時候,老師都會露出一種很複雜的表情,又很高興,又很探頭探腦,又很猶豫,又有一種討厭的感覺,就是他可能以後沒有辦法控制這些學生或是怎樣。那時候很小,可能自己也沒有覺得說,為什麼大人會有這麼多複雜的表情,他好像一個壓縮檔,他又沒有辦法解壓縮的感覺,那時候就覺得老師這個大人的結構好複雜,開始判斷同學可能會依附老師的意見啦,或有一些衝突的關係。忽然間,怎麼在上學以外的時間變成一個很豐富的地方。
.
可是來到了小學一、二年級吧,可能因為自己都不講話,所以發生一些被霸凌的情況,那時候變成必需找一個社會化的方式,我必需開出一個社會化的頻道,要有一個比較社會化的表情,要不然我以前都自己發呆的樣子。我媽去,老師都會說妳的孩子好像自閉症,自閉症在那個時代是很丟臉的事情,所以我媽根本沒有把我送去做檢查,就讓我這樣自顧自地生長著。
.
一、二年級的時候,有同學不知道為什麼被摔下交通車,後面的人都說是我做的,我根本沒有做任何事情,前面的男生就摔倒了,因為我平常都不講話,一旦我說不是我做的,沒有人會相信我。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情況很有趣,老師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但他必需要去買單多數人的意見。因為我有一個頻道是自我獨處的頻道,所以這好像是一個值得觀察的情況,雖然那時候好像很慘這樣。
.
後來,很有趣的是,因為我外公是很喜歡讀書的人,他牆壁上都是書櫃,我記得我拿起來的是《蒼蠅王》,在我小學一、二年級看完的時候,突然覺得一切都豁然開朗這樣(笑),原來社會入門課程是這樣,我必需進入一個班級,像大家一樣,誰是意見領袖啦,可能要是旁邊身上要有怪獸的那個人啦,要會發佈像廣播情報這樣的人啦,然後有些會是比較聽從別人意見的人……,分析完我就開始進入那個體系裡面,就開始比較熟這樣子,這方式讓我覺得我自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處。
.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目的對不對?我為了要獨處,所以我要合群。還好我長這個樣子,所以人家會覺得我很無害,有點卡通這樣,我就巧妙地混進那個環境,考試只要考到十幾或二十幾,老師或同學就不會注意到你,這是最安全的名次,也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
為什麼我要保持自己的獨處?
.
有次老師要我們寫一個自由發揮的作文,什麼題目都可以,突然之間,我從幼齡到小學二年級之間腦袋儲藏的資料跟data都被釋放出來,像抽屜一樣分門別類,突然我可以打開任何一個抽屜。我記得那時候我寫的是一個老木橋跟河流的對話,它們怎麼相處、怎麼互相依存的,很奇怪吧?你在寫文章的時候,有點像披上一個隱形斗篷,有點像蘇格拉底以前有說自己是神賜給雅典的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牛虻」。
(蘇格拉底說因為城邦就像一隻身體龐大的動物,充滿惰性且總是睡眼惺忪,要使這頭巨獸在該動的時候動起來,就需要有一隻專事叮咬的牛虻來喚醒它。蘇格拉底用提問的方式挑戰人們的成見,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沒有知識,有的只是盲目無根據的偶得信念。他只提問,讓對方回答,順著對方的思路繼續提問,直到對方陷入自相矛盾自己發現自己的無知為止。)
.
我覺得寫作跟發表言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在於,我可以在市集裡面做一隻吸血蟲,我可以看所有事情的動態,寫作對我來講也是這樣,類似一種生活狀態,它是一個我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可以披上那個隱形斗篷出入在各個場合,我有一個頻道是我可以自己獨立思考;但是另一方面,我要保持我的合群狀態。那時候當然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我當然希望可以健康地過學生生活,可是我後來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必然跟自己直覺性的選擇,我無時無刻不在獨處的狀態。
.
法蘭岑跟我一樣在一月份有出書,他是我非常景仰的一個作家,他這本書標題叫《如何獨處》,其實不是這樣(笑),他裡面有寫說,基本上會閱讀的人,第一種是爸媽是白領階級,希望他的小孩子能學問淵博這樣,會幫你開書單;第二種就是社交障礙者,法蘭岑說他是第二個,我也是第二個,必需要找一個逃生出口,天上那麼多東西,地上那麼多人,我必需要挖一個地道,到地道裡面去閱讀跟聽音樂。
.
我就跟出版社瓊如說,其實我很像土撥鼠…我這段應該是要分享閱讀跟寫作的美好,希望大家能領略…(笑)我像一個土撥鼠在地裡面寫作和閱讀,到了春天的時候我就爬出來很忙碌地蒐集資料跟屯積糧食,到了什麼時候,我就把資料跟糧食抱回我的地洞裡面,然後就過著我的雙重生活。
.
我先分享這個是因為我覺得「獨處」這個東西,對現代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曉得有沒有看到我寫的《鬼店》,傑克‧托倫斯的後半輩子,其實傑克‧托倫斯最大的悲劇是缺少母親的關注,如果以臉書的狀態來形容就是「不再追蹤他了」,他在臉書上沒有任何朋友,他這輩子都活在監視與被監視中,跟我們的社群網站觀念很像,那你也知道,我們社群網站的世界已經比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還要大了,它好像是一個無遠弗屆、可以一直供你奔跑的桃花源,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冷酷的挑戰,你必需把自己舞台化,不可能沒有發現這個事情,無時無刻不能獨處的狀態沒有什麼不好,就像鬼店,我隨時都可以打開ballroom,前面都是人,都可以開party,可是當你進入這樣一個假設,把自己進入一個網路,變成一個舞台化的情況的話,你很容易就變成鬼店的狀態。
.
其實傑克‧托倫斯的問題是,他沒有辦法建立獨處的習慣,他非常非常渴望獨處。我不曉得在場的人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因為它是很久遠的電影,它就是小時候被家暴的孩子,爸爸把他重摔在地上也不能哭的那種,媽媽被家暴了也不敢提告,這樣的小孩會一直想要躲起來,或找一個讓我靜一靜的場合,在精神上面沒辦法建立獨處的習慣。其實他反應了現代的文明病,我們現在真的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在「獨處」的精神狀態中?我們有沒有一個精神上的獨處?或者是在人群擁擠的狀況下,我們是不是有辦法確立自己的獨處?為什麼獨處很重要?這好像在幫法蘭岑打書…(笑)
.
因為我們現在的價值操控,就像我剛剛講的,所有的幸福快樂通通都被商業價值綁架了,如何逃出火車頭過熱的列車,自己清楚地走向月台,看清楚路線圖?當我們一群人都在一台貨運列車裡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行進的方向,以及未來會到達的地方,只是覺得往人很多的地方去就對了,可是今天如果你不下這個月台,你找不到那個路徑圖,你也跳不出來自己到底在哪裡,這是我為什麼會寫反派的原因,是因為要以反派的立場思考,因為現在分辨善惡都是以多數決或模仿好人的方式,學校教我們的都是「好人事實上是什麼樣子」。
.
只要對善不加以思索,對惡就會更不加以思索,我們一直模仿好人,就會像漢娜鄂蘭講的「邪惡的平庸」是一樣的,為什麼「邪惡的平庸」是很嚴重的問題?並不是說它有沒有為害到別人,你不思考將會成為你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反叛,如果你不思考,一直模仿,大概到三十幾歲會開始有「受害者情節」,你會不停地覺得說自己被辜負了,可能會覺得身上有不公平的事,或加害者情節出現。
.
人類是很平視角的動物,我們沒辦法看出今天做了很像天使的事情,但我們可能同時傷害了別人。我們同時可能會是別人的天使,跟另一個人的惡魔。因為我們立場的關係,以致我們沒辦法去思考善惡這件事,如果不思考,你的思考就會進入一個密室。
.
村上春樹一個雜文集,他在研究「奥姆真理教」,裡面有那麼多高級知識份子,進入奥姆真理教都很忠貞、不肯走,他有做一些調查,發現那群人平常都沒有閱讀小說的習慣,連電影都沒有在看,他們的思考變成是閉鎖式的思考,沒有辦法看到小說或電影裡呈現的故事的迷宮,你就沒有辦法開鎖,以為自己一直困在頂樓或某個房間,所以那時候,有個教徒帶了一本他的小說進去,那段其實是講說文學對於人的重要性。
.
我講一個比喻好了,它沒有收錄的《紙牌屋》,我在寫《紙牌屋》的時候,我想到的是《糖果屋》那個童話故事,商業大神有點像在路上撒著餅乾屑,在我們幼年撒這些餅乾屑,長大之後就可以循著這些餅乾屑找到我們的幸福或成功,於是我們就循著餅乾屑到達一個糖果屋,糖果屋變成一所超市,裡面什麼都有,可是我永遠都集點不到,變成整個世界是一個糖果屋,我們再也離不開那裡,離不開慾望的天堂。我想寫紙牌屋的原因是,裡面所有的反派都呼應了糖果屋的問題。
.
比方說《天才雷普利》也是,我們或許不是活在一個最虛榮的世界,不過我們活在一個最虛構的世界。如果世界就這麼多謊言的話,我們怎麼活得更真實一點?還是我們要用更多的語言藏在裡面,那種活在虛構世界裡餵養人民的,是一種恐懼,我怕我不夠好,我不夠像某種人、我不夠成功或不夠怎樣,變成每種東西都標籤化,我們必需活在各種謊言裡面,覺得很冷,怎麼樣可以活得真實一點?
.
其實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世界,主要都被虛構化了,如何真實一點,還是要靠獨處這件事,我覺得獨處,還有音樂、書籍、文化,它會變成我們的逃生口,會變成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的路徑,我們怎樣跟著音樂、文學的路徑逃到另一個地方或精神方面去?那不是一個烏托邦,而是我們可以活得更好一點,不會被價值觀綁架,它才會達到一個比較自由的樣子。
.
現在幾點了?(大家笑)
.
昨天在做OKAPI訪問的時候,訪問者問我說,為什麼我覺得你好像都寫給8、9年級的人看的,我說對,因為身為五年級的人,我覺得有點虧欠,因為我們這個年代還來不及為你們鋪什麼路,我覺得8、9年級的人很辛苦,看到前面的人路已經走到盡頭,必需要轉彎了,可是前面卻沒有任何示範,其實我們在五年級後段已經預見到這樣的結局,我們那時候在五年級後段班和六年級就有人幫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叫「失落的一代」,我們在一個經濟發燒的時候長大,我們擁有各種資源,長大以後發現所有價值都被空泛化,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所謂成功的價值都被架空了,就像國王的新衣,所有人都只能在流水線上做出國王的新衣,做出美夢的鋪設,可是那個美夢越來越淺,你睡得越來越不酣,那時候我們就已經感覺到了,真的跟著資本大神做出一個美夢,每個人都可以共同做的夢,四年級的時候還可以,可是長大之後,資本大神的美夢已經跟我們無關了。
.
我們五年級那時候就已經知道大觀園可能被拆毀,紅樓夢的賈府就要被拉下來,因為全球化的時代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時代,沒有平庸的年代,將來機器人可能會取代,或貧窮兩極化是一定的事情,那感覺就像大觀園的氣數將盡,前人的成功模式已經不穩了,公式也不靈了,我們那時候也知道,可是我們還是套著四年級和五年級前段班的公式在走,就變成留下給你們的這個攤子,這攤子不能說爛,因為表面上還是一個資源旺盛的地方,你們已經沒有一個成功的公式可以套了,必需另外走一條路,或是在精神上尋求解脫。
.
我為什麼要在40幾歲的時候寫這本書?我本來做編輯,我沒有想過有一天要走到人前去,我是一個守備位置的人,我不是打擊手,我跟採訪者說,我對7、8、9的人有虧欠,我必需要從我的人生經驗裡告訴他們,如果前面沒有人紮營的話,你們可能要往另一個方向走了,因為社會並沒有給你們那麼多的機會,我不是說你們可能不富裕或吃不飽,而是,你們如果一直循著前人模式的話,可能會沒有辦法建立起自己人生的價值,我寫這本書不是在鼓勵壞人,我是在一個反思,我們自己的幸福、成功、快樂,是我們自己要去定義的,不能像四年級以上的人可以靠社會的定義來定義,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分水嶺,如果你還要跟著前面的人走的話,就會像滾輪上的白老鼠,哪裡都去不了。成功的模式已經被改寫了,但它還是主宰在少數人的手上,你自己的定位會慢慢隨著滾輪失去,變成只是運作,無法成就自己的價值與靈魂。你就像在一個太空梭裡面,可是波士頓的基地卻沒有任何回應,久了會覺得自我存在感焦慮或虛無。
.
我在很多年青人身上都會感覺到他們自我存在感虛無,或不知道如何定義自己的座標,這部分其實那時候我們自己也有,我發現我們全部人都是用一種被恐嚇的方式被告訴該怎麼做,生存考驗是很嚴苛的,你必需建立自己的宇宙圖,不是說我憑著一點線索就可以活得更好,而是你比需要非常地用功,必需不停地閱讀、找尋關於你自己的線索,我們通常都向外求,把那些東西都貼在自己身上,貼得像耶誕樹一樣,可是那些東西都不是我們,等過了中年,無法再過耶誕樹那種功能的時候,再回頭已經是不堪負荷,你必需要從裡面開始壯大自己。
.
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要不停地找尋自己的線索,而不是跟著資本主義大神去揀他的餅乾屑,然後到了一個糖果屋。
.
我覺得這裡面的反派讓我很心疼的原因是因為,其實他們都很想被社會接納,他們很想社會化,可是他們落空了,他們就只是不符合這個社會的需要,或進入社會化的過程仍然覺得格格不入。就像《鬥陣俱樂部》,他已經進到社會化的敘事者,可是他還是沒有辦法感受到自己在那裡,所以後來他必需藉由所有的型錄,買齊所有北歐家具,把自己的生活妝點得非常像社會化的人,可是他沒有辦法在自己的樣品屋裡面睡覺。
.
在社會化的過程,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被融入社會、可以在社會裡自在進入,如果是這樣子,你就必需找尋自己的線索,而不能跟著多數人走就好。
.
我這本書裡面還有寫一些女生的反派,這是我很想講的,女生更微妙,大家都很流行說「出櫃」,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櫃子啦,就像榮格說的第二人格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櫃子,沒有社會化的部分就要藏在那個櫃子裡面,可是女生還有一個大衣櫃,我們從小,大概國中吧,就開始感覺到羚羊在呵氣、開始要遷徙,青春期要來了,妳就開始發現整個社會都在跟妳下訂單,會有各種琳瑯滿目的心理測驗,妳要成為林志玲呢?還是蔡依林呢?還是郭雪芙呢?你就變成不斷地在對號入座,我們是個被下訂單的性別,因為那時候年紀太小,茫茫然一直在對焦這些訂單,如果不吻合這些訂單,我們就可能被退貨,我們是這種被強烈暗示要角色扮演的性別,我們就變成似假成真。
.
對女生來講,我覺得女生常用自己的身體來明志,會把自己的身體廢墟化,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循著訂單這樣走了,可是還是沒辦法到達美麗的人生,她就把身體廢墟化,對幸福好像有強迫症,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個樣品屋,女生被商業化的樣子是更明顯的,醫美那麼多、打扮的方式那麼多,你根本就沒有不美的權利,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被暗示「妳沒有不美的權利!」
.
可是「不美」是什麼?美麗早就被定好是那四、五種標籤,它的類別是非常清楚的,妳在自己的衣櫥裡是角色扮演,以為在角色扮演中就可以獲得成功或幸福,其實這是一個把自己虛構化的過程。
.
所以女生像《渴望》的藤島加奈子和《魔女嘉莉》,嘉莉媽媽是虔敬的清教徒,想燒掉整個大衣櫃,兩性有「社會化的兩性」跟原始創造的兩性,她等於是抽離到社會化的女性,徹底斬妖除魔,她把社會化女性的特質完全拿掉,因為她覺得是墮落的象徵,其實社會化女性的問題就只是「思想的操控」,她媽媽也是進入角色扮演,為了逃脫社會火眼金睛的掌控,就將身體廢墟化,女兒也因為沒有經過社會化女生的扮裝過程而被霸凌。這個情況在女生身上非常嚴重,當你沒有扮演好你的角色扮演時,你就要有非常強大的心智去面對這一切。
.
.
(*發問1,談社會化的兩性,舉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著《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談社會化兩性。)
.
基本上我覺得自己過得很開心,當我沒有活在別人價值裡的時候,就像我剛剛講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重要性,我大概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定下志向我要以寫作維生,我自身實驗到現在這個歲數,證實是可以行得通的,我們可以不用完全角色扮演地混入這個社會。
.
你難保不會成為別人的影子嗎?變成影子的時候要怎麼自救呢?反派是人生中的另一種選擇,不是學他們作奸犯科,如果我們不符合社會化的訂單,如果我們無法如期出貨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過得更好?精神保壘要做得很堅固。
.
如果你是超商的海苔,你永遠都在夢想魚子醬的生活,因為就是比鄰嘛,那樣的社會最殘酷的就是魚子醬跟海苔就放在兩條巷子的旁邊,讓你覺得貧窮跟階級就是這麼近,非常地近啊!你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得到魚子醬每天的生活,你身為一個海苔,你完全忘記身為海苔的價值存在,現在很多都是這樣子,問為什麼是海苔,但這根本就是假議題,因為你根本就是海苔~(眾笑)都困在一個很基本的問題裡。
.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戳破很多假議題,社會定義的兩性是不是真正的兩性?社會定義的兩性是不是一個海市蜃樓的假議題?是不是也被催眠了?我們完全沒有辦法戳破那些標籤了,其實大家也不要夢想去戳破,但也不要夢想去戳破睡美人啦、白雪公主啦,或者一定要成功的辣妹什麼的,那些標籤都已經跟我無關了,因為這些標籤對成功已經沒有想像力了,因為商業的操控下,我們對成功、對幸福都毫無想像力。
.
其實幸福這件事是非常主觀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我們對幸福一定要被主觀價值洗腦?比如說要在幾歲生小孩啦、婚姻要是什麼樣子、沒有辦法結婚我就栽細啊……我覺得那些東西其實都是我們被所有假議題所操控,跟我們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林志玲跟我們沒有關係、蔡依林專輯賣多少跟我們沒有關係,哪個音樂進入排行榜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這個人的幸福才跟我們有關係。
沒有想像力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當你沒有想像力,你對幸福這件事毫無輪廓可言,就變成下個月我是不是要再買個什麼、我明年是不是要去歐洲啊,大家就像趕集一樣,像跳舞過熱症,彼此累積幸福集點,像在超商累積了幾百個集點,最後匆匆忙忙地去換貨,但還是換不到這樣。
.
你到底在集點什麼?你到底在集點是自己的幸福,還是別人的人生,還是你在模仿別人的人生?這個東西其實很弔詭,這裡面26個反派,所有人都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咦?你到底在集點誰的人生?
.
像雷普利在集點狄基的人生,你把自己塵埃化了,換成另外一個混到這個世界上來,他才覺得他有一點落地的重量,原來他覺得自己像塵埃一樣,連飄到地上的資格都沒有,他是一個被經濟地位消除掉的人。他是在做服務業,工作都是為了讓顧客舒服而做,所以他是以一個消失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比如說按摩師、waiter,每一個都是以消失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他只有看到別人的人生,所以他就集點最棒的人生去模仿,但其實大家都是雷普利啊,很多人都會犯雷普利的問題──為什麼他可以?他這個方式我是不是可行?
.
可是這些都是假議題,我們怎麼會像他?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他,我們連自己都不了解,我們怎麼可能會了解那個人,你不了解的人,那你怎麼可能會像他呢?那這不是一個假線索嗎?那你不就白走一趟了嗎?
.
這是很吊詭的事情,他只是要竊取他的生活位置,到後來他已經催眠自己到不想被看見了,他就活在類似狄基的人生,雷普利的東西全部一筆勾消,他就已經樂於被消失,等於以消失的姿態活在這世上是最好的,是自我的人格屠殺。這是有可能的事情喔,當你無法獲得某個位置、無法獲得什麼,你可能為了存活或看起來像某個人,而不斷用自我消去法,讓自己像某個人或某個階級。
.
大家可以用人體實驗的角度來看他們,如果你今天處在他們的遭遇下,你會不會做同樣的選擇?你會不會有更好的選擇?或在他的人生價值裡,你是不是可以創造出一個不讓社會捆綁的價值,自己創造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除了這樣的方式,其實別無選擇。
.
.
(*問題2,覺得教父麥可‧克里昂有強烈的特質,一般看到人變壞是因為權力、財富或美色等世俗誘惑,但麥可變壞是因為親情,有人要暗殺他爸爸,從遇到家裡的巨變,親情讓他變成黑社會,麥可曾說「我認為我自己是個罪犯是件非常可恥的事情。」如果一般人遇到相同情況,每個人的選擇會跟他一樣嗎?)
.
他一開始其實是為了保護家庭,可是做到後來無法踩煞車的時候,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他有點類似《終極追殺令》裡的史丹對抗殺手里昂,他們都有點人格性的潔癖,只要有一點髒就要擦拭。你有看過麥可‧克里昂的前半生嗎?他其實是根本不想沾邊的,他以一種精神的潔癖在對抗他們家族的惡勢力,所以當他怎麼擦都擦不乾淨,像黑螞蟻一直湧出來的時候,就會想全部把它弄掉,變成黑的好了,道德強迫症已經到了他精神上無法負荷的程度,就索性整個崩塌了。人性就是有所謂墜落的快感,一直想要抓住道德的指標,那個最遠的山崖上的白雪,但一直勾不著,也一直無法清潔化。
.
其實他一直想要清潔化他家族裡的冤孽,他想要劃清界限,後來又跑到西西里島結婚,做了很多宣誓性的動作,都是要黑暗不要淹過來,但當不停有黑螞蟻湧出來的時候,墮落的時候,就會掉到無底的深淵,因為之前撐得太辛苦了,等於墜落是一種快感,他被精神性的潔癖給打倒了。其實這兩個人的人格都是「除惡務盡」的角色,他會這麼地疲倦,髮額永遠是濕的,他周圍毒梟跟除不盡的毒品,精神上的潔癖及強迫症已經先將他打倒了,要不然他可以終結克里昂家族,可以讓家族就這樣結束了,他可以放手,可是他的精神性潔癖,如果有一點不乾淨,就寧可全部都髒掉,那是非常赤子情懷、非常愛家庭,跟非常想要過度理想化的世界,但世界不可能有麥可‧克里昂這個人,他誕生在本來就不屬於他的世界,因為他想像的不是這個世界的樣貌。
.
.
------
【馬欣臉書的補述】:
昨天因為太緊張 演說有跳針的情況 謝謝大家的包容與體諒 今天起床 想到一些沒有跟大家分享的事情 昨天其實很想跟大家分享寫作與思考的重要性 自己雖然不是什麼達人 但面對現在3c產品出現後 很多東西都在攔截我們的思考與心流的普世情況 如果要從這些天羅地網的雜訊中脫逃 寫作會是個好方法 如果有興趣寫文章的人 或許可以從一個有趣的步驟做起 就是讀書之外 也可以讀人
.
然後從人表情的陳年壓縮檔中 細細觀察他眼角走漏的訊息 或嘴上未說的弦外之音 從動作 背影中觀察 大量存檔 先不要下結論 但當你開始落筆中 他們的身影 與心事就會大量湧現在你的記憶庫中 讓你變得想書寫 如果很想書寫的人 或許可以從這有趣的步驟開始 生活也會變得鮮活許多 起碼比一直在意自己人生的獨腳戲要有趣很多 (僅供參考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836035023105391&id=737051849670376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馬欣 Facebook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 Never Gone HD 1080P 劉亦菲 的評價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吳亦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吳亦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_高清線上看- Gimy劇迷 - PttPlay 的評價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結局mv刪減版片段 - YouTube 線上 ... 的評價
- 關於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youtube 《致青春 - Pripdw 的評價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優客工場毛大慶:只有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 |創新無邊界
本文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習慣了活在自己或是他人所劃定的某種邊界之中,這個邊界可能是我們對自身能力上限的認知,可能是外界對我們身份的設定,也可能是我們基於常識而形成的一套“行為準則”。
人們似乎感覺,只有站在邊界裡才是主流的、穩妥的,但如果我們能夠掙脫腦海中的這些束縛去邁出那一步,那麼往往會有驚喜等在前方——
正如十年前李開復博士離開Google成立創新工場,幫助了許許多多年輕的創業者追尋心中的夢想,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獨角獸;正如那些經歷、背景各異的一批批創業者選擇跳出安全區、闖入無人區,投身到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去,全力締造新的傳奇。
回顧十年來時之路,“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不僅深深烙印在了創新工場的骨血之中,還深刻影響著工場系的每一位創業者,也在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創新無邊界”系列是創新工場在成立十周年之際推出的全新系列欄目。我們希望借此機會,去解讀工場系創業者心中的創新基因,追尋這些創業者一路走來身上所留下的那些工場印記,希望能夠為螢幕那端的你帶來些許啟發。
本期,我們邀請到了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
2015 年,46 歲的毛大慶離開工作 20 餘年的房地產行業,從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任上辭職,創立優客工場轉身湧入“九死一生”的創業大軍。
如今四年時間過去了,優客工場已經成為共用辦公行業的獨角獸,在全球 44 個城市佈局了超過 200 個辦公空間,搭建起了一個嶄新的聯合辦公生態帝國。
“我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只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兒。”談起自己的選擇,毛大慶笑著說道。
而在回憶起創業初期帶領團隊來到創新工場走訪、交流這段經歷時,毛大慶則嚴肅了起來:“創新工場早期的發展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真正讓我知道,哪怕你再有名氣、再有勢能,創業也並不容易。即使是李開復,也是如此。”
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分享:
1、如果要回答“創新是什麼”,會選擇用哪個詞去定義創新?為什麼?
2、如何理解“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創新究竟是否有邊界?
3、到目前為止,優客工場所完成的最有突破的創新是什麼?
4、你認為優客工場是否有邊界,未來又將如何突破這一邊界?
5、如何看待過去十年的互聯網創業?
6、創業走來,是什麼推動著自己不斷突破?
7、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
8、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自己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9、在創新工場成立十周年之際,最想對工場說些什麼?
▌“任何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都存在著很大潛在的爆發式價值,這確實是沒有邊界的。”
Q:如果要回答“創新是什麼”,會選擇用哪個詞去定義創新?為什麼?
我理解的創新,實際上是對那些傳統的、我們熟知的、或是已經不太能夠適應我們當下需要的東西的一種突破和顛覆。
要想實現創新,首先需要一個創造的過程,這裡帶有一點發明、發現的意味,但創新不等同于發明。發明是一個完全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去做一個之前沒有的東西,而創新的不同點在於,是針對我們熟知的、已有的東西去實現突破或者顛覆。
Q: 你如何理解“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你認為創新究竟是否有邊界?
我認為創新其實是沒有邊界的,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更是如此。
“創新無邊界”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都存在著很大潛在的爆發式價值,這確實是沒有邊界的。這句話的背後意義,是在激發大家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激勵大家擁有打破邊界的強烈願望。可以說,這句話和我所理解的工場理念,以及工場特點是很相符的。
這些年來,創新工場激發了一大批非常有創意的人,把他們的點子啟動成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商業模式、科技產品。這是創新工場在過去這些年裡一直致力於去做的事情,也在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領域內做出了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突破。
工場會從發現人才的角度出發,去發掘好的專案,然後把勁兒用在對人的培養這件事情上。這一點我是非常有感觸的,例如創新工場舉辦的兄弟會活動,開復老師會花很大的精力帶大家遊學、參訪以及分享,所以每次兄弟會都做得非常有內容、有內涵。
創新工場培養的這一批人,是有創造力、想像力、顛覆力的領軍人物,它為中國的未來儲備了一大批有洞見、有能力的企業家。我覺得這也是創新工場這十年很有建樹的一件事情。
▌“回過頭看,我認為今天的共用辦公——也就是優客工場在做的事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的形態,要想實現真正的顛覆與創造,我認為這個行業恐怕還得有十年的培育期要走。”
Q:到目前為止,優客工場所完成的最有突破的創新是什麼?
優客工場是在一個已經延續很多年的傳統辦公模式、企業運行模式下,實現了新的突破。我們正在引領未來辦公場景下的種種企業服務以及資源的連接合作,致力於開啟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而這種突破的根源在於,今天的企業和創新者們需要新的工作環境、新的生活方式。
眼下中國的社區電商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生活社區,而在一二線城市中,生活社區社交關係相對較弱,人們在辦公空間裡則擁有很強關係,所以辦公場景很適合社區電商的切入。除此之外,社區電商憑藉其社交屬性,還可以促使空間內的會員將其親朋好友拉進社群,產生購買行為,由此形成線下用戶到線上端用戶的裂變增長。
優客工場以會議室、咖啡廳、健身房等空間供應鏈為核心,完成第一次“人”的裂變——不僅社區內的會員可以享用我們的空間服務,還可以吸引以社區為圓心半徑一公里內的潛在用戶。而人、財、法服務、社區電商等等這些非空間供應鏈,則可以讓優客工場能夠輻射到更廣泛的人群,完成第二次“人”的裂變。這也是我們從最初的幾萬會員發展到如今的幾十萬會員的裂變路徑。
Q:你認為優客工場是否有邊界,未來又將如何突破這一邊界呢?
從今天看,我覺得優客工場本身的商業模式僅僅是一個探索的開始,我們公司也才成立了四年的時間。對於未來城市的辦公服務,以及由辦公服務所衍生的企業服務等等這些問題,我們至今為止的探索還遠遠不夠。
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還有一大批未來的辦公用戶,他們的公司組織形式、生產形式和生產力要素的配置形式,正在不斷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其實遠遠沒有達到穩態。作為服務商,我們非常關注用戶的變化,因為我們的用戶正處於日新月異地變化過程中,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地更新。
我認為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在於一系列技術革命的突破,比如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這些技術突破將反射成為使用者的辦公需要、企業服務需要、資源連結需要,以及創新融合需要。當這些因素沒有達到一個明確、清晰的架構時,我們也要隨之改變,所以本質上看我們其實是一家技術驅動、需求驅動的公司。
回過頭看,我認為今天的共用辦公——也就是優客工場在做的事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的形態,要想實現真正的顛覆與創造,我認為這個行業恐怕還得有十年的培育期要走。
Q:你如何看待過去十年的互聯網創業?
回首過去數十年可以發現,植根於中國的新經濟公司守正出奇、銳意進取,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具有獨特商業價值的新模式。
團購行業的美國鼻祖 Groupon 如今市值已達 13 億美金,國內同樣以團購模式起步的美團卻沒有拘泥於團購模式本身,而是結合了中國移動互聯網興起以及 O2O 產業升級這個機遇,不斷地去創新,如今成為市值 600 億美金的全球最大本地生活流量入口。新經濟世界中,中國公司用這些成功案例把 copy to China 的法則更改為 copy from China。
優客工場作為時代浪潮中一員,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會堅定的持續創新,走屬於我們自己的商業路徑。
▌“我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只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兒。”
Q:回想過去的創業經歷,是什麼推動著你不斷地去改變和突破?
這要回到人的本性上,我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只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兒。
你可以問問開復老師,作為一個科學家,為什麼成立了創新工場,而且一做就是十年?我想這背後的驅動力,肯定不是商業利益。如果純粹是商業利益的驅使,人很容易走入到很窄的境地裡,或者是很難擁有不停的動力。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一顆願意折騰的心,願意不停更新、格式化、反覆運算自己,願意折騰出新的生活狀態和人生追求,這才是最可貴的。
Q: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
在我創業以前,腦海中的開復老師是一個科學家,並不是一位投資人。但其實,優客工場的產生與開復老師和創新工場有著很深厚的聯繫,是與小平老師(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開復老師幾個人聊著聊著,聊出來的。
起因還是很有意思的,那是在 2015 年的情人節,我們一群人晚上在小平老師家裡吃飯,大家都聊的特別開心,也是在那個晚上,包括小平老師、開復老師在內的大家給了我很大的激發,鼓勵我創業,所以我是在一個很有意思的場合下決定啟動優客工場這個項目的。
在我創業之後,開復老師很認真地找我做了一次面談,問了我一些問題,比如我們創業的初心到底是什麼?未來將成為一個什麼類型的公司?當時大家期待聽到是,優客工場是一個創新驅動型的公司,而不是一個政府依賴型、資源依賴型的公司。這次談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這幾年我們不斷奮鬥的一個目標。
創業不久後,我帶著團隊到創新工場做過一次走訪,那是我第一次以一個創業者的視角,看待創新工場、看待開復老師、看待工場這個團隊,看完之後我是頗有感慨的。
當時工場在鼎好大廈的辦公室非常簡陋,用的還是之前商場的地磚,有很多原來的痕跡。但工場給我的整體感覺特別溫馨,中午大家在一個大桶裡打飯吃。開復老師的辦公室是小的沒辦法再小了,進門基本上就是張桌子。
大家聊了很多創新工場剛成立時期的經歷,包括跟人家借辦公室,包括開復老師每個月發工資就是從抽屜裡拿一萬塊錢出來,給大家當個生活費放桌上就完了等等。
工場的這些經歷在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真正讓我知道,哪怕你再有名氣、再有勢能,創業也並不容易。即使是李開復,也是如此。我認為這個感悟是非常有益,尤其是對我們這種所謂的高管創業、自帶流量的人創業,更是如此。
所以工場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創業之初與創新工場的這些交互,是遠比投資來得更為重要的東西,也是今天回憶起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創新工場與我們很像是一種創業的先行者和後來者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師傅與徒弟、輔導員與被輔導者之間的關係。”
Q: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你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我覺得創新工場像是我們的一個創業輔導員,我從來沒把創新工場僅僅當做一個我們的財務投資者。
我會在有問題、有難處的時候,去跟創新工場做一些交流,特別是交流一些非常技術性的問題,例如應該在哪些點上有所突破等。
我也會經常向開復老師、王肇輝、陶寧問一些問題。開復老師的風格是,只要你問他問題,他就會很快給予回答。我想,創新工場與我們很像是一種創業的先行者和後來者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師傅與徒弟、輔導員與被輔導者之間的關係。
這是創新工場與普通的投資者不同的地方。好的投資機構,實際上不僅僅是去投錢,更多的應該是對被投企業其它方面賦能,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Q:在創新工場成立十周年之際,最想對工場說些什麼?
創新工場一直是我心裡的偶像。
與其他那些讓我感覺顏色很沉重的公司不同,我覺得創新工場是青綠色的,總像個嫩芽似的。我去創新工場時,會看見一個燈泡照著裝有雞蛋的籃子,是在孵小雞,感覺充滿了生機。我希望工場能總保持這種嫩嫩的、亮亮的形象,也希望開復老師能一直保持萌萌的狀態。
在我心裡,創新工場是年輕的、有活力的,是一個可以與年輕人為伍、與嫩芽們為伍的公司。站在工場十周年這樣一個節點上,我特別希望我心目中的創新工場,能夠永遠保持這種青春的模樣。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八卦
我知道我很老派,一定需要CD ,一定需要黑膠唱片,很正式的坐在擺好位的喇叭前方聽音樂,好像一場儀式一樣。
唱片行裡有著青春的記憶,當然Tower也是重要的場景。
青春衝進了唱片工業(我的是手工業),根本也沒有想到原來進入的是夕陽工業。這支紀錄片很吸引我,想看青春記憶的唱片興衰史。
據說門票只剩下30張,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寶傑好,大家好,這裡是B-side Film,也就是翻面映畫。
作為台灣第一家致力於推廣搖滾樂、龐克樂、爵士樂、古典樂等各類型音樂劇情片、紀錄片的主題電影發行商,為宣誓廠牌經營理念,樹立品牌辨識度與市場定位、選片美學,我們將於9/24(六)晚上七點,在台北市新光影城舉辦一場雖不隆重,但很正式的「B-side Film Statement」品牌始動之夜。當晚,除了向各位影迷、樂迷宣告未來一年B-side Film即將在台上映的院線片單外,也將獨家播放《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All Things Must Pass)以及Kurt Cobain遺孀Courtney Love與其家人唯一授權拍攝的《超脫魅影》(Cobain:Montage of Heck)。這兩齣台灣各大影展均邀約未果的重量級音樂紀錄片,台灣僅只授權公播這麼一場,相信各位都會珍惜如此彌足珍貴的觀影機會。
稍後,中午12點整,iNDIEVOX售票系統將會獨家販售「B-side Film Statement」品牌始動之夜的同歡券。9/24,活動當晚,除了能憑券入場觀賞兩部特映片,還能獲得本公司預定在9/30院線上映的《龐克經理人》首輪交換券,以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超脫魅影》官方授權原版電影海報各一張,還有日本空運來台的Tower黃底紅字經典款原子筆。
如此不惜成本的活動內容,希望各位都能感受到本公司「為音樂電影而生」的用心與決心。新光影城座位有限,僧多粥少,搶票趁早。
感謝各位,未來的日子,也請多多支持B-side Film / 翻面映畫。
***
B-side Film Statement
翻面映畫.始動宣言
日期:2016.9.24
時間:19:00 – 2330
地點:台北新光影城 (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36號)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All Things Must Pass)與《超脫魅影》(Cobain:Montage of Heck)台灣唯一授權公播,一夜雙場,搖滾接力。
票價:888元 (含《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超脫魅影》觀影證、原版海報,以及9月30日院線首映的《龐克經理人》首輪兌換券、Tower經典原子筆)
備註:
1. 9/24,1800 - 1900,請於新光影城,本公司臨時服務櫃台,憑iNIDEVOX票券兌換入場證明,並領取《龐克經理人》首輪交換券,兩張原版海報與Tower Records經典款原子筆等贈品。建議各位提早領取,提早入座。
2. 全區座位,自由入席。行動不便者,可預先與本公司聯絡,以利安排。
3. 9/24,1900,準時播放《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遲到十五分鐘者,將不再開放進場。
4. 9/24,2100,準時播放《超脫魅影》,遲到十五分鐘者,將不再開放進場。
5. 本場活動,憑iNIDEVOX票券入場,煩請妥善保管。出門前,請再三確認是否攜票,現場不予補票。
6. 活動前十日(含)停止退票,郵戳為憑並收票面10%處理費,不退郵資,退票請洽 iNDIEVOX (02-27408585)。
7. 本日12點整,iNDIEVOX售票網,即刻開賣,售完為止:https://www.indievox.com/bsidefilm/event-post/18692
#龐克經理人 #iNDIEVOX #TowerRecords #KurtCobain #翻面映畫 #BsideFilm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吳亦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八卦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完整相關資訊- 說愛你tw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_百度百科《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是由周拓如编剧并执导,张一白监制,吴亦凡、刘亦菲、 ... ... <看更多>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吳亦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八卦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完整相關資訊- 說愛你tw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_百度百科《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是由周拓如编剧并执导,张一白监制,吴亦凡、刘亦菲、 ... ... <看更多>
致青春之原來還在這裡2線上看 在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 Never Gone HD 1080P 劉亦菲 的八卦
... <看更多>